从_新学之诗_到_新派诗_中国近代_诗界革命_的发生过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新学之诗 到 新派诗
中国近代 诗界革命 的发生过程
汪龙麟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37)
摘!要:中国近代 诗界革命 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实际上,早在梁启超于1899年正式提出 诗界革命 这一口号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在进行着 诗界革命 的实践,而正是这些诗人或失败或成功的诗歌创作,促发了梁启超 诗界革命 口号的提出和理论体系的思考,其后又经由 专栏诗作 的进一步实践,最终确立了 诗界革命 的发展方向,并带来了近代 新派诗 的创作热潮。关键词:诗界革命;新学之诗;新派诗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 (2007)04-0048-04
!!1899年12月25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梁启超在其∀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 诗界革命 的口号,学界也因此而将这一时间定格为中
国近代 诗界革命 的历史起点。[1]
实际上,早在这一口号正式提出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在进行着 诗界革命 的实践,而正是这些诗人或失败或成功的诗歌创作,促发了梁启超 诗界革命 口号的提出和理论体系的思考。
1! 诗界革命 的早期实践 新学
之诗
!!1895年秋冬之际,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会聚北京,时相探讨诗歌革新问题,并试作 新诗 。梁启超后来回忆这段交往时说: 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的学问全要不得的,外来的学问都是好的。既然汉以后要不得,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语,不能
读外国书,只好拿几本教会的译书当宝贝。 [2]
即将周秦诸子和所谓的 外国学问 几本教会的译书 视为 新学 ,在这种情境下写作的 新学之诗 ,遂 颇喜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 [3]52
。这些 新学之诗 的 新名词 ,多是佛、孔、耶三教经典中的词语。如谭嗣同∀金陵听说法诗#中的 纲伦惨以喀私德,法会盛于巴力门 ,夏曾佑∀无题#中的 冰期世界太清凉,洪水茫茫下土方。巴别塔前分种教,人天从此感参商 。诸如喀私德、巴力门、冰期、巴别
塔之类的 新名词 , 苟非当时同学者,断无从索解
[3]52
。
新学之诗 的写作主要局限于 吾党二三子 即夏、谭、梁三人之间,数量也不多,而后来也无人 从诸君子学步一二
[3]53
,尤其是夏、谭、梁三人凭
着相近的知识结构和暂时的隐喻约定来创作诗歌,再加上作者臆想的创造和随意的喻指、新学浅薄却又任意加以贯通, 新学之诗 也无法获致读者的理解而流播社会。所以,数年之后,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对此曾有痛切的反思:
当时吾辈方沉醉于宗教,视数教主非与我辈同类者,崇拜迷信之极,乃至相约以作诗非经典语不用。所谓经典者,普指佛、孔、耶三教之经,故∀新
约#字面,络绎笔端焉。∃∃至今思之,诚可发笑。
然亦彼时一段因缘也。
[3]53
但因此而否定 新学之诗 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也显然是偏颇的,最起码,我们可从中见出当时一批鄙弃旧学、崇尚新说的先进青年的时代苦闷情绪,而也正是他们生吞活剥 新名词 的 诚可发笑 的诗歌实践,点燃了梁启超后来倡举的 诗界革命 理论的火炬。对此,朱自清先生在其∀论中国诗的出路#一文中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代第一期意识到中国诗该有新的出路的人要算是梁任公、夏穗卿几位先生。他们提倡所谓%诗界革命&;他们一面在诗里装进他们的政治哲学,一面在诗里引用西籍中的典故,
创造新的风格。
[4]293
收稿日期:2007-01-18!!修回日期:2007-05-29基金项目: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汪龙麟(1965 ),男,安徽岳西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 efe iU n i versity(Soc i a l Sc i ences)
!2007年7月!第24卷第4期!!!!!!!!!!!!!!!!!!!!!!!!!!!!Ju.l 2007V o.l 24N o .4!
2! 新名词 情结的消退与 诗界革命 的理论调适
!!梁启超是 诗界革命 口号的倡导者,也是 诗界革命 理论的积极构建者。不过,梁启超的 诗界革命 理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的。
梁启超成于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不仅率先提出了 诗界革命 的口号,而且奠定了 诗界革命 的理论框架。在这篇具有界碑意义的文章中,梁启超以域外诗歌为参照系统对中国传统诗歌现实予以深层考察,指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19世纪末,诗之境界,已 被千百年来鹦鹉名士占尽矣 ,所以, 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 。而要进行 诗界革命 ,则惟有向欧洲学习, 今欲易之,不可不求之于欧洲。欧洲之意境、语句,甚繁富而玮异,得之可以陵轹千古,涵盖一切,今尚未有其人也 。在此基础上,梁启超进一步提出了 诗界革命 的 三长 理论: 欲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若三者具备,则可以为二十世纪支那之诗王矣。 [3]334
依据这三条标准,梁启超认真检讨了 新学之诗 与 新派诗 的美学得失,认为 新学之诗 已渐成七字句之语录,不甚肖诗矣 ,但以黄遵宪为代表的 新派诗 则不同:
时彦中能为诗人之诗而锐意欲造新国者,莫如黄公度。其集中有∀今别离#四首,及∀吴太夫人寿诗#等,皆纯以欧洲意境行之,然新语句尚少。盖由新语句与古风格,常相背驰。公度重风格者,故勉避之也。 [3]335
梁启超对黄遵宪诗歌的称扬,主要在于其 纯以欧洲意境行之 的 新意境 ,而对其 新语句尚少 则颇有微词,可见这时的梁启超仍坚持 三长 并重而无轩轾,但也发现 新语句与古风格,常相背驰 的矛盾。
19021907年间,梁启超陆续写成∀饮冰室诗话#,对其早年所提倡的 三长 理论有所调整: 过渡时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虽然,若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是又满洲政府变法维新之类也。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苟能尔尔,则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不尔则徒示人以俭而已。 [3]54
显然, 新语句 已被挤出 三长 理论之外,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单单标举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这一颇具折衷色彩的口号。
诗界革命 理论从 三长 并举到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 新名词 (即 新语句 )从必有到可无,这一理论表述的转变常被人认为是梁启超思想渐趋保守的表现,其实不然。一则仅从这段话来看,梁启超显然是将 新名词 看成诗歌之形式要素, 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 ,所以 诗界革命 的重点应是改革诗歌的精神(内容),否则, 若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是又满洲政府变法维新之类也 ,这里显然蕴有梁氏对其早年 新学之诗 颇喜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 的痛切反思。而将 新名词 剔除出 三长 之外,不仅使一直困惑梁氏的 新名词 与 古风格 之间的矛盾得到消解,也使 诗界革命 的理论更为完善。二则就当时诗歌创作的实践而言, 新名词 在 新学之诗 的创作实践中已遭败绩,而黄遵宪甚少 新名词 的 新派诗 在当时诗坛却甚获推重。黄氏∀人境庐诗草#成稿后,序跋题词者中不仅有宋诗派作手陈三立、俞明震等,也有标举新学的夏曾佑、丘逢甲等,诚如钱钟书所言: 凡新学而稍知存古,与夫旧学而强欲趋新者,皆好公度。 [5]众多题跋者几都对黄诗的 新意境 与 旧风格 赞不绝口,对 新名词 却不落一字。黄诗的风行于时与学界对 新名词 的冷漠,使得梁启超也不得不调整其早年在∀夏威夷游记#中对黄遵宪虽推许却有所保留的态度,从而对其 三长 理论予以修正。三则从梁启超倡导 诗界革命 的目的来看,犹如 文界革命 、 小说界革命 一样, 诗界革命 的目的也是在于 新民 。而要 新民 ,首先就必须赢得民众的理解,如果还像 新学之诗 那样,满纸 新名词 令人难以索解,这种无视民众解读权的诗歌创作,是无法达致 新民 的目标的。这也可说是梁启超调整 三长 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因。
3!通俗化诗体形式的建构与 诗界革命 发展方向的确立
!!尽管梁启超再三强调改革诗歌 精神 质素的重要性,但他也意识到诗歌形式滞后的负面影响,也正因此,他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与 新意境 相协调的新的诗歌形式。只是他未曾将这种努力诉诸于理论的探讨,而是着眼于诗坛的实践。这种实践就是梁启超在其主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分别开辟的两个专栏 诗文辞随录 和 诗界潮音集 。其中, 诗文辞随录 共刊诗860首∋, 诗界潮音集 始于∀新民丛报#第1号,终于第54号,共出25期,
49
第4期汪龙麟:从 新学之诗 到 新派诗 中国近代 诗界革命 的发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