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3.1农业区位选择导学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2024-3-29【设计构想】1.以东台西瓜为情境抓手,师生来共同探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2.培养学生的地理阅读理解、图文信息获取整合、思维推理、语言表达、正确的人地观等核心素养。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能力、地理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探索学校的“四环三维”教学范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变化,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合作探究】探究一:西瓜生长习性有哪些?材料一:西瓜原产于非洲大草原,是一种耐热的植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6到30摄氏度,生长的适宜温度白天为25到31摄氏度,夜间不低于15摄氏度。
西瓜耐旱不耐涝,适宜生长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中,相对湿度为50%到60%。
西瓜的需水量较大,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西瓜适宜生长在土质疏松、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pH值在5到8之间均可生长。
西瓜生育期长,需要大量养分,尤其是果实旺盛生长期间。
西瓜在营养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氮、钾肥,而在果实膨大期则需要更多的钾肥。
探究二:东台市具备哪些西瓜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材料二:东台西瓜之所以闻名于世,得益于东台堤东地区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
东台市成陆原因独特,由长江、淮河排入大海的泥沙在潮汛作用下冲积而成,特有的沙壤土,透气性好、排水力强;独特的“夜潮性”,保持土壤稳定的墒情;成土母质以含钾丰富的伊利石为主,土壤偏碱性,含钾量高。
西瓜属喜旱作物,特别适宜于这一区域的沙壤土上种植。
东台市处于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带,季风气候,果实膨大期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此外东台是著名水乡,沟河纵横。
探究三:东台市西瓜产业发展社会经济因素怎样?材料三:东台是我国历史上人工栽培西瓜最早的地区之一。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1 导学案.docx
郸县二中高一下期地理导学案93.1农业的区位选择(1)班级: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区位的含义。
2.知道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习过程】教师补充内容:所谓“区位”,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指该事物所在的位置——绝对区位其二:指该事物与其周边的其它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一相对区位也可简单表述为两个“W”:Where?——在哪里?Why?——为什么在那里?(或:What?——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活动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应用】完成课本P43活动题。
活动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案例1分析)小组讨论完成:阅读教材P44的内容,完成活动题1。
归类总结:改造自然因素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通过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如:(1)我国将橡胶生产由原来的热带雨林地区(北纬10。
左右)向北推广到北纬22°地区;(2)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3)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其二:根据当地、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农业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某些农作物的需求。
两种方案:前者:改农作物,使之适应自然因素;后者:改自然因素,使之适应农作物需求。
(1)经济效益原则:考虑投入和产出比;(2)生态效益原则:改造应有利于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在为扩展。
练一练:下列作法分别改变了哪种自然因素?温室大棚生产:喷灌:梯田:【课后检测】下面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1〜2题。
1.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B,热量 C.水源 D. 土壤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充足B. 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热量条件好读图回答3-4题。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导学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的形成【学习目标】1.熟记农业区位的含义;2.记忆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并能根据资料分析出影响某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3.能举例说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及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4.通过案例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
【基础导学】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同一农业地域内,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反馈练习】1.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 DA.农作物的合理分布 B.对气候资源的合理作用C.对农产品市场的正确选择 D.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到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下图为“新疆2001~2007年番茄产量和面积的变化图”。
据图完成第2~3题。
A2.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新疆地区番茄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BA.市场狭小B.水资源紧缺C.价格低廉D.劳动力严重短缺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4—5题。
4.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B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5.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B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6.环地中梅地区成为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主要得益于C ①市场条件的变化②机械化的推广③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④水源条件的改造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7.读下图,该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五种农业,请在A、B、C、D、E五个区位安排这五种农业,并说明理由。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编写人: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1.认识农业区位的概念,认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含义;2.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各地地理位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3.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学习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学习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基础知识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1.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的形成;2.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自然环境限制了作物或牲畜的生长范围,所以自然因素是影响作物或牲畜分布情况的重要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概念利用土地的生产力,或,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二是指农业与的相互联系。
3.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等。
(2)社会经济因素:、、、、等。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4.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5.特点: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发展方向等相同。
6.成因:是发展农业、农业土地的结果。
7.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指和的农业地域类型。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阅读课本43页水稻习性材料,结合孟买、武汉、罗马三地气候资料。
分析为什么水稻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读课本43页活动2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分布示意图,思考:影响这一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读珠江三角洲农业景观变化图,珠三角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北京市民冬季可以吃到海南的新鲜水果、蔬菜,主要体现了哪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合作探究】探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结合P44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历史中分析,小组合作完成活动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导学案
课题:3.1 农业的区位选择编写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重点难点】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使用说明】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2、找出不明之处用红笔做好标记,写下问题;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利用15—20分钟读课本42-46页按要求独立完成】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生产活动是指 。
2、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这些因素就是 。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 。
3、影响因素及其变化:主要因素有: 、 、 、 、 、、 、 、 等。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 因素是比较 稳定的,而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2、标志: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该国家农业主要是和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其国土东南部的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课内小组互相讨论突破学习目标】一、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
( )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5、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道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2. 记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能举例说明每一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能说出农业地域形成的条件。
【学习重点】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 农业区位的选择3. 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学法指导】本章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运用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
学习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理论联系实际,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中归纳出基本规律,学会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相关问题,例如分析区位因素时,要重点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学习农业地域类型时,要特别关注它们的形成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习过程】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利用,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______。
(2)农业与_________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__________的选择。
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自然因素:包括______、地形、______、水源等,比较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____、劳动力、__________、政策、科技等,发展变化______。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在______、社会、______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知识梳理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的区位因素2.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的基本方法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但都有其主导因素。
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1.混合农业的特点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生产有多种方式,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畜牧混合农业。
这种类型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农业最为典型。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
其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如下表所示:1.下列三地的农业生产与所给的主要区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 )①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②海南岛的天然橡胶种植③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A.①----甲②----乙③----丙B.①----乙②----甲③----丙C.①----丙②----甲③----乙D.①----丙②----乙③----甲读“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图”,回答2~4题。
2.阶段I中的农产品产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距城市近 B.气候优越C.地形平坦 D.水源充足3.阶段Ⅱ中的农产品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运输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增加4.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6.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
农业的区位因素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4、受交通运输影响最明显的是
A.春小麦
B.棉花
C.奶牛业
D.玉米
5、当前,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A.自然条件
B.政策
C.技术条件
D.市场
6、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原因是
A.技术力量达不到
B.不利于水土保持
C.不能耕作
D.交通不便
7、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土壤
C.地形
D.水分
三、综合题:如图2所示,某城镇周围有三块土地,
准备分别发展乳牛业、花卉业和水稻种植业。
从影
响农业类型的区位因素考虑,该如何安排,并说明
理由。
A适宜发展业。
理由:。
B区适宜安排业。
理由:。
C区适宜安排业。
理由:。
我
的
疑
惑
作业:《优化设计》班级姓名号数。
优秀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①__________(绝对区位)。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②__________(相对区位)。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主要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③______、地形、土壤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④________、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文化、⑤______等。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⑥__________。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⑦________和一定的⑧________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⑨________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农业地域的形成,是⑪____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差别:由于动植物的地域分布不同,以及自然条件、⑫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5.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分布地区:东南部和西南部。
(2)区位因素:地势⑬____________、灌溉条件较好、气候温暖、⑭__________、机械化程度高。
(3)生产模式:“土—草—畜—市场”。
(4)措施:天然草场改良为⑮____________;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
【问题思考】1.想一想: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1)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2)吐鲁番盆地生长长绒棉和葡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议一议:我国某山区某年柑橘普遍大丰收,而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农业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阅读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教师版)-副本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预习案1.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3.分类: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副业。
(混合农业)【教材梳理】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自然因素:气候、 、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政策、 、劳动力市场: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 之中 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 ,对农业区位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 ,对农业区位影响 自然因素:高地 和低地沼泽化,花卉、蔬菜产量低而不稳 市场和交通:交通不便,本地市场狭小,生产规模 灾害和市场:大规模 生产受灾损失大,市场竞争概念:是指在一定的 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 和科技、文化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 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征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 ,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是耕作业与 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农业在 世界 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世界上的地位 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 世界最大的 生产国和出口国 分布:东南部和 部, 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带 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较好,气候 、 区位因素 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 模式:“土–草–畜–市场” 放牧、划区轮牧 措施 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二、重难点突破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称为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一个地区的市场、交通运输条件、政府的政策、机械、劳动力、农业科技等。
高三地理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4、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因地制宜,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基础导学】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
2.主要区位因素3.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____,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快。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首先,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如下表所示:农作物自然条件水稻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棉花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橡胶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椰子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苹果、梨暖温带地区花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第 4 页共 4 页(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的区位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1)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从个案分析中掌握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懂得农业区位的选择须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布局农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重点]农业主要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应用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讨论法[教具准备]录像机(带)、投影仪(片)[课时]一课时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过程][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什么是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展示图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教师提问]: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看图回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东南是一个牧场,从事养羊业。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学生回答]:因为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不一样。
[承转]: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这两地的不同选择呢?引入农业区位的概念。
[教师讲解]:农业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它的区位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水稻分布的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师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相互交流得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
[教师小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导学案课题: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难点】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法指导】通过案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知识】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的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今天我们来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观察、对比图3.1和3.2,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分析图3.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根据活动题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1.桔生XX则为桔,生于XX则为枳。
()2.XX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
()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活动1和2要求在地图上找到各个地区相应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XX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
()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完成活动3分析其影响因素结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阅读课本P44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合作探究: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案例1并完成P44活动题此地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如何进行调整?效果如何?(结合地中海气候区,对比分析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因素差异并提出对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建议)【当堂检测】(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3)在C、D、E三个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_____。
(4)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_____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5)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
②东北平原一年一熟,XX岛一年三熟___________。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___________。
④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___________。
自主探究: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宜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发展:平原地区地区适宜发展:山地丘陵陡坡地区适宜发展:丘陵缓坡地区适宜发展:沿海滩涂地区适宜发展:小结:农业区位选择因素及变化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途径:(1)技术改革扩大农作物的区域X围;(2)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考虑投入和产出比;(2)生态效益原则:改造应有利于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3、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习反思】谈谈你通过这节的学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是怎样?高一地理导学案课题: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重点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学法指导】运用案例,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P45第一段:什么是农业地域?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形成的?案例探究:结合图3.3所示内容来分析探究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思考: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在哪里?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重点)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模式、措施和优点?合作探究:我国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因素及实质我国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
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归纳小结】当堂检测:一、选择题2010年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30吨的出口订单。
据此回答1~3题。
1.该果业公司到XX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主要原因是①市场需求②消费习惯③环境条件优越④劳动力成本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XX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①欧洲市场需要XX苹果②交通技术进步③保鲜技术的发展④苹果生产成本低、质量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3.据新华社11月18日报道,2004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但从上述现象看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①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X围②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④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04~2005年XX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第二次月考)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A.珠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湟水谷地D.XX丘陵5.四种农作物中,单位面积产量利润最小的农作物是A.花卉B.蔬菜C.稻米D.甘薯6.假如上述四种农产品都提供给同一个消费市场,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该城市郊外上述四种作物用地中,离该市场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A.4千米B.5千米C.12千米D.20千米7.决定下列农业生产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XX平原的水稻种植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④XX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国家政策④地形8.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①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发展柑橘、香蕉等水果②在南方山地、丘陵大规模开垦梯田③在XX高原东部和北部,逐步实行退耕还牧、退耕还草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A.②①B.③④C.②③D.①④9.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①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②大力发展造纸工业③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以及相关的加工工业④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2005年春季,9)当前,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B.兴建开发区,进口粮食C.加快城市化进程D.发展科技,保护耕地二、综合题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以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按照合理布局原则。
Ⅰ处应发展______________;Ⅱ处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Ⅲ处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
(2)其中乳畜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在该城市市场上能同时见到南方甚至国外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这说明了________因素对农业影响在地域上扩大,而这只要在____________条件改善和________等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才得以实现。
12.读“XX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经济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入低且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加工业,请列举两个以上加工工业部门________________。
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市场C.技术D.动力(4)最近,该地茶叶遭遇“绿色壁垒”,出口受阻。
你认为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参考答案1.C2.B3.D解析:XX劳动力成本低且欧洲市场广大,交通技术进步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得XX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
4.A5.C6.D解析:珠江三角洲盛产稻米,蔬菜花卉。
稻米的市场距离最远。
7:A解析:双季稻与积温、热量有直接关系;XX平原处在干旱区,故其水稻种植影响因素为水源;吐鲁番盆地地处干旱区,夏季光照强,利于糖分的积累;XX市人口多,对畜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8:B解析:松嫩平原一带应大力种植中温带作物而非亚热带、热带作物;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避免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9:C解析:吐鲁番盆地地处干旱区,降水少,不能大面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及发展耗水多而又污染环境的造纸工业。
10.D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粮食安全涉及到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产量两个方面。
二、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图中Ι处地价高,可以发展单产较高的乳畜业;Ⅱ处可发展单产较高的水果和蔬菜种植业;Ⅲ处距城远,面积大,可以发展粮食生产。
乳畜业主要考虑市场条件,该城市市场上可见南方产品,说明市场对农业区位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前提是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答案:(1)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粮食生产(2)市场市场交通运输保鲜和冷藏12.解析:本题考查南方红壤丘陵地区,不断发展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特色的粮、林、果、牧、渔综合创汇产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最终达到促进整个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农业与全区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绿色壁垒是少数发达国家欲将其他农产品阻挡在国门之外的做法,只有采取措施提高品质,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
答案:(1)水稻、冬小麦油菜光、热、水资源充足(2)农业结构单一,增产缓慢;能源短缺,植被破坏严重(3)水果罐头、食品加工、茶饮料、毛竹加工等 B(4)①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②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③利用WTO有关条款加以保护等。
(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