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头部
1.翼点(P7):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H”形的缝。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断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2.乳突(P7):位于耳垂后方,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孔出颅。在乳突后部的颅底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3.枕外隆凸(P7):位于枕骨外面正中向后的最突出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枕外隆凸向两侧的弓形骨嵴称上项线。枕外隆凸的下方有枕骨导血管,颅内压增高时此导血管常扩张,施行颅后窝开颅术若沿枕外隆凸做正中切口时,注意勿伤及导血管和窦汇,以免导致大出血。
4.面动脉压迫止血部位(P8):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可以触及面动脉的搏动,面浅部出血可压迫此处止血。
5.面神经(P9):行于面神经管,由茎乳孔出颅向前外穿入腮腺内先分上、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五组分支,由腮腺上缘、前缘及下端穿出,支配面肌和颈阔肌。
①颞支—额肌、眼轮匝肌上份
②颧支---颧肌、眼轮匝肌下部、提上唇肌
③颊支(伴腮腺管走行)--颊肌、口裂周围诸肌
④下颌缘支—下唇诸肌及颏肌
⑤颈支(行于颈阔肌深面)---颈阔肌
6.腮腺鞘(P10):腮腺咬肌筋膜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7.腮腺鞘的结构特点(P10):
①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并发出许多间隔深入腺体,将其分隔为许多小叶。因此,腮腺化脓时可形成多个散在的小脓灶,不易扩散,在切开排脓时,应注意引流每一个脓腔。
②腮腺鞘的浅层致密,而深层薄弱且不完整,在茎突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部经此与咽旁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相通。故腮腺化脓时,易穿过深层,扩散到咽旁间隙,形成咽旁脓肿。
8.腮腺床(P10):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9.腮腺管(P10):
①行程:长约5-7cm,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颧弓下一横指处前行于咬肌表面—咬肌前缘—穿颊脂体及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上的腮腺乳头。
②开口部位: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的腮腺乳头,临床可经此乳头插管, 进行腮腺造影。
③体表投影:自鼻翼肌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
10.穿行腮腺的结构(P10):在腮腺内有血管和神经纵横穿行:
①纵行结构:a颈外动脉b下颌后静脉c颞浅动、静脉d耳颞神经
②横行结构:a上颌动、静脉b面横动、静脉c面神经及其分支
上述血管和神经由浅入深依次为:(面N—下颌后V—颈外A—耳颞N)
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
11.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中,因穿腮腺而分为三段(P11):
①第一段为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
②第二段为腮腺内段;
③第三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形成5组分支)
12.面侧深区内容(P13):
①翼内、外肌②翼静脉丛③上颌动脉④下颌神经
13.翼静脉丛(P13):①位于翼内肌、外肌与颞肌之间
②收集深部静脉血,汇入上颌静脉
③交通:上→卵圆孔、破裂孔→海绵窦
前→面深静脉→面静脉
翼静脉丛位于翼内、外肌于颞肌之间,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回流至下颌后静脉。翼静脉丛通过面部的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并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交通,故口、鼻、咽等部的感染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
14.上颌动脉(P13):平下颌颈高度起自颈外动脉,经下颌颈深面入颞下窝,行经翼外肌的浅面,经翼外肌两头间入翼腭窝。上颌动脉以翼外肌为标志分为三段:第一段:下颌段。主要分支有:①下牙槽动脉②脑膜中动脉
第二段:翼肌段,为最长的一段,分支至咀嚼肌
第三段:翼腭窝段。主要分支有:①上牙槽后动脉②眶下动脉
15.下颌神经(经卵圆孔穿出) 分支(P14):
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16.咬肌间隙(P15):
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内有咬肌动、静脉及神经。
交通:下部前方邻—下颌第3磨牙。
17.翼下颌间隙(P15):
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下牙槽动、静脉通过。交通:翼下颌间隙--下颌切迹--咬肌间隙。前邻-颊肌后为-腮腺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即将麻醉药注射于此间隙,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间隙。
18.额顶枕区软组织由浅入深可分为五层(P16):①皮肤②浅筋膜
③帽状腱膜及枕额肌④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⑤颅骨外膜
浅部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临床上常被合称为“头皮”。
19.头皮的血管和神经位于浅筋膜内,且多相伴呈辐射状走行,按位置和分布, 可分为前、后两组(P16):
前组:滑车上动、静脉和神经, 距正中线2cm
眶上动、静脉和神经, 距正中线2.5cm
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
20.颅顶的血管和神经行径及分布的临床意义(P16):
a.神经分布重叠,麻醉时应扩大面积。
b.血管丰富有广泛的吻合,头皮撕裂时不易缺血坏死。
c.血管与神经从颅周围向颅顶走行,行头皮单纯切开术时,应采取放射状切口。
d.开颅手术作皮瓣时,皮瓣的蒂应在下方,以保留蒂内的血管和神经主干,并有利于皮瓣的成活及保留感觉功能。
21.颅前窝(P18):
筛板骨折,可产生脑脊液鼻漏、嗅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