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失眠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失眠症
前言
睡眠占人的总寿命的1/3,是维持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在具有良好的睡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保证生活质量、完成各种社会活动。
在如今竞争尤为激烈的社会,失眠症逐年上升,据统计,美国大约有1/3的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日本,加拿大,法国,芬兰这一比例分别为21%,18%,12%,19%。失眠症对个体和社会均有很大的影响,一般人群患病率为10%-20%,男女患病率差别不大,在中国香港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失眠的发病率为5.9%左右。
本文不仅仅献给精神心理的工作者,还更希望广大临床工作者能够阅读此文,关注自己的睡眠问题,尤其是在医疗大环境如此恶劣、每天工作强度如此大的情况下,或许,在你不知觉的情况下,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从而导致焦虑,抑郁,或促发其他疾病。
2014年4月丁香园调查派对于丁香园会员抑郁和焦虑情况的调查,其抑郁和焦虑人群所占比例让人大吃一惊。(/report/dxy/id/71878)
这篇临床综述旨在总结关于失眠的定义,流行病学,失眠的模式,评估(重点是病史采集),诊断,治疗等。
定义
失眠症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通常是一种症状,有时也成为一种疾病,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于某些疾病,比如继发于神经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等。
根据失眠持续时间一般分为短暂性失眠(1周内),急性失眠(1周至1个月),亚急性失眠(1-6个月)和慢性失眠(持续6个月以上)。
在临床工作中,失眠很容易被漏诊,仅5%的失眠患者就该问题主动求医,有70%的患者甚至未向医师提及失眠症状。此外,失眠患者常常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对于自我客观睡眠状态评估存在偏差,特别是过分夸大丧失睡眠时间。
经历过失眠的人告诉医生,对于失眠,简单地说,就是睡眠困难。失眠通常被描述为,尽管努力让自己入睡,但是依然无法获得较好的睡眠质量,并为此感到痛苦。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大多数人在一年内的每个时点都会经历,此外,有10%-20%的人会长期受失眠的影响,并与一些社会心理、精神、躯体症状,以及潜在的睡眠障碍有关。一般诊断为失眠症包括:1 有效睡眠时间不足:入睡困难(超过30 min)、睡眠维持困难、易醒(夜醒2次或2次以上)和早醒。2睡眠质量下降:以浅睡眠为主,慢波睡眠第III、IV 期缺乏或明显减少,或由于频繁觉醒而导致睡眠睡片段化,降低了睡眠质量。
3患者主诉至少下述一种与睡眠不足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疲劳或全身不适;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情绪波动或易激惹;日间思睡;兴趣、精力减退
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对睡眠过度关注。是否存在由于睡眠不足对白日功能和生活质量带来影响,是诊断失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指标。
由于睡眠需要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睡眠时间的减少并不一定都具有病理意义。如果在睡眠时间持续减少的同时,白日并无不良后果,可能是自然正常睡眠时间的缩短,不能诊断为失眠。
只有当存在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下降的同时,白日又存在由于缺睡导致的脑和躯体功能下降的临床表现时,才能诊断为失眠。因此,存在与睡眠不足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是临床诊断失眠的必备条件之一。
不管是短期的失眠,还是长期失眠的,都会影响日间社会功能,并且,对于慢性失眠,还对健康和社会不利,呈现双向关联。如果存在其他症状,如头晕或疼痛,没有仔细分析其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可能是由头晕或疼痛导致的失眠,如果单纯治疗失眠的症状,是治标不治本的,常常也无效。
失眠在睡眠医学研究与实践中有着具体的定义,为排除标准和达到诊断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失眠一词为外行和专业使用解释医学文献时,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因为对于失眠的干预性
研究,通常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原发性失眠的患者,有时也包括存在失眠相关的焦虑或抑郁的患者。
失眠障碍的研究标准为,不仅仅存在一些睡眠困难的模式,患者还有足够的睡眠机会,以及任何由睡眠问题导致的日间症状;原发性失眠的研究标准为,未服用会影响睡眠的精神活性物质,不归因于医疗或精神状况,或存在潜在的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
此外,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将DSM-4中的“原发性失眠”和其他类型的失眠进行了重
新分类,在DSM-5中,统一纳入至“失眠障碍”中,旨在解决失眠问题,不管类型为原发性
失眠,还是精神症状所引起的,还是其他躯体症状所致。
失眠的模式
根据在夜间睡眠持续时间和不同的模式,通常将失眠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
对于根据失眠持续时间的定义,在初级保健中评估失眠病人的管理中并没有多大作用。在急性失眠中,原因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应激的情况下,新的药物,或者令人不舒服的新的症状)和/或该人可能能够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例如,跨多个时区的行程)。
当急性失眠发生并延续时,或者由于没有明确引发急性失眠的事件或发生时间而长时间存在,急性失眠就会进展为慢性失眠,造成慢性失眠可能是多因素的,成为心理生理性失眠。
慢性失眠与睡眠有关的不合理信念、非功能性睡眠行为和夜间情绪焦虑,包括绝望,无助和害怕睡眠不足而导致的后果,或者从本质上说,焦虑程度与一个人的睡眠质量有关。难以维持睡眠为夜间一次或多次较长时间觉醒,或睡眠质量差,包括频繁且短暂的觉醒,或者在夜间有意识的部分觉醒。
后一种模式可能是由于睡眠状态的错觉导致(在一些睡眠状态中,使用多导睡眠图提示个体正处于睡眠状态,但个体体验为觉醒状态),或者可能是由于潜在的睡眠障碍(最常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或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导致的频
繁的部分觉醒。
在早上,觉醒时觉得毫无精力的症状被称为精力未恢复的睡眠,并已考虑过去是否符合失眠的症状,但现在人们认识到需要具体的评估和治疗,通常包括多导睡眠图。
睡眠的生理学
睡眠和觉醒是人体所处的两种状态,两者昼夜交替形成睡眠-觉醒周期,人们在觉醒状态下
才能进行各种体力和脑力活动,睡眠则能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还能增强免疫,促进生长和发育,增进学习和记忆能力,也有助于情绪的稳定。
睡眠分为2种不同的生理状态,即为快速动眼期(REM)和非快速动眼期(NREM)。NREM 包括4个阶段,I期为入睡期,此期很快过渡到II期,称为浅睡期,随后进入III期,称为中度睡眠期,最后为IV期,为深度睡眠期。
REM呈现与觉醒相似的不规则β波,表现为皮层活动的去同步化,但在行为上却表现为睡眠状态,如果在此期被唤醒,有74%-95%的人会报告其正在做梦。
睡眠并非是由浅睡到深睡的连续过程,而是NREM睡眠和REM睡眠的两个睡眠时相相互
交替的过程。入睡后,一般先进入NREM睡眠,由I期入睡期开始,随后过渡到I期,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