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主义学派组织理论
企业经济管理 11学派
![企业经济管理 11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06962562caaedd3383c4d314.png)
著名管理学家孔茨(HKoontz)在1980年将管理 划分为11个学派,即: ①管理过程学派 ②人际关系学派 ③群体行为学派 ④经验学派 ⑤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⑥社会技术系统 ⑦系统学派 ⑧决策理论学派 ⑨管理科学派 ⑩权变学派 ⑾经理角色派
(一)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1、代表人物 创始人:法约尔 战后代表人物:孔茨 《管理学》 2、理论要点 (1)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过程由五大职能构成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管理过程学派主张按照管理职能建立一个作为研究管理问 题的概念框架。
五、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经理主义学派,主 张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的经验,通过总结 实际管理中,特别是大企业管理中成功的 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向经理们提出适用的 建议。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比较多,背景 也比较多样化。主要有美国管理学家彼 得德鲁克、欧内斯特戴尔、威廉纽曼, 美国高级经理人员,曾长期担任美国通用 汽车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的艾尔弗雷德斯 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和长期领导 者亨利福特等 。
2. 关于决策过程中的信息问题 3. 关于决策的准则和标准 4. 关于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决策理论学派提出决策的方法是:收集 情报——拟订计划——选定计划方案—— 对选定的方案进行评价。这一方法论已经 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思想 方法之一。
(四)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1、代表人物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代表作:《组织与管理》 2、理论要点 (1)把企业等各种组织作为一种开放系统来看待。 (2)企业是由各种子系统组成的整体。 目标与价值子系统 技术子系统 社会心理子系统 结构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3)企业必须坚持系统观点
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9a0c3498a0116c175f0e48ee.png)
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彼得·德鲁克、欧内斯特·戴尔、威廉·纽曼、A.P.斯隆等。
该学派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他们以成功或失败的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作为案例,分析其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然后加以概括,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的共同点以及失败的原因,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
这一学派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有关企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
对实践经验高度总结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并且该学派强调管理的艺术性,强调从管理的实践出发,试图通过分析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管理案例,为人们提供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案。
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一下三个:管理的性质。
该学派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技巧,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和知识领域,但对什么是管理,对管理概念的认识不一样。
管理对于不同阶级的人员有不同的定义,性质也不同。
就好比在学校老师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她的管理范围是一个班级,管理一个班级的学生,处理好一切关于这个班级的事情就好,考虑的范围和接触的范围是明确的。
而作为校长,他要管理的是一整个学校,事务范围涉及广泛,管理的意义更是不同于一个老师。
所以对于每个人的主观理解都要予以肯定,因为广义上都是有根据的。
但是典型的经验学派对于管理的性质的观点却是:管理只同生产商品或提供各种经济服务的工商企业有关。
管理不仅是一种常识,也不仅是累积起来的经验,它至少蕴藏了一套系统的知识。
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基本问题、特殊方法、专门技巧和特别关心的领域。
同时,德鲁克还强调,管理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不是一种纯理论的学科,它同医学、法律学、工程学相比,更侧重于应用。
十一个管理学派概述
![十一个管理学派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644d7168762caaedc33d458.png)
十一个管理学派概述一、经验学派。
1.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著名管理学家,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出生于维也纳。
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同时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
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验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汉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伟大的组织者》(1960年)、《组织中的参谋工作》、《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
在1960年出版的《伟大的组织者》一书中断然反对存在着有关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主张用比较的方法对大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研究。
艾尔福雷德•斯隆,美国高级经理人员、企业家。
长期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和董事长,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
斯隆最大的贡献就是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
他把通用汽车公司按产品划分为21个事业部、分属4个副总裁领导。
有关全公司的大政方针,如财务控制、重要领导人员的任免、长期计划、重要研究项目的决定等,由公司总部掌握;其他具体业务则完全由各事业部负责。
2.主要观点该流派的成员通常借助案例来分析经验,以此来研究管理。
这种观点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学生和实践者通过研究那些在不同案例中管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将会理解管理领域,甚至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管理。
1 .管理只同生产商品和提供各种经济服务的工商企业有关。
管理学由管理一个工商企业的理论和实际的各种原则组成;管理的技术、能力、经验不能移植并应用到其他机构中去。
他说,任何管理工作的基础都不能不是工商管理,因为工商企业是首先出现的现代机构,它是本世纪成功的史实,而工商企业中的管理从一开始就带着普遍牲和连续性。
2.管理是一门科学,或至少能够成为一门学科。
经验主义学派_管理学原理(第二版)_[共2页]
![经验主义学派_管理学原理(第二版)_[共2页]](https://img.taocdn.com/s3/m/bc270343dd88d0d232d46aa6.png)
49 管理思想及其发展第二章化而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 )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地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
他有以下观点。
(1)权变管理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2)在某种环境条件下,要采用与之适宜的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这将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通常情况下,环境是自变量,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某种环境条件,为更快达到目标,就要采用某种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
(3)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权变关系。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存在着“如果-那么(if-then )”的权变关系。
这就是说,如果(if )存在某种环境条件,那么(then )采用某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可以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
这就是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应当肯定地说,权变理论为人们分析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
它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
这样就使管理者把精力转移到对现实情况的研究上来,并根据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有可能使其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
但权变学派存在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缺陷,即没有统一的概念和标准。
权变理论强调变化,却既否定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始终无法提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每个管理学者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自己的理想模式,未能形成普遍的管理职能。
权变理论使实际从事管理的人员感到缺乏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初学者也无法适从。
五、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以向大型企业的高层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组织理论——精选推荐
![组织理论——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ad4a5d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7a.png)
组织理论1、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
他在《国富论》中⾸先提出了劳动分⼯的原则。
劳动分⼯原则是组织设计的⼀个基本原则,⾄今仍具有⽣命⼒。
⽽古典组织理论的正式产⽣和盛⾏时期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
古典组织理论侧重于静态组织的研究,注重组织效率。
其主要论点有: 1)劳动分⼯ 组织的每⼀单位,⽆论是横向的或单位,还是纵向的⾼、中、低层,都是根据劳动分⼯的原则进⾏区分和设置的。
2)职权与职责 组织中每⼀单位、单位内每⼀个职位,均有明确规定的职权与职责。
组织中每⼀单位的主管或职⼯都必须按规定的职权职责进⾏⼯作。
3)等级制度 组织中必须划分严格的等级,上级对下级下达命令,下级必须接受和执⾏。
另外,上级不能越级指挥,下级也不可越级汇报,以保证指挥、领导。
4)严格的规章制度 组织中建⽴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要求每⼀名员⼯,⽆论职位⾼低,都必须依照规章制度办事。
在古典组织理论盛⾏期,常见的⼏种组织结构为:直线制、职能制、直线制和直线职能制。
1.现代组织理论 进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第⼆次世界⼤战结束以后,组织理论⼜有了蓬勃发展,出现了学派,这些学派对组织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不同的贡献,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法,主要有⾏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新结构学派等。
1)⾏为科学学派 该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理学、社会学和⼈类学,组织是⼀种⼼理与社会系统,重视研究组织结构中⼈的,尤其是⼈的⼼理对组织的影响。
这⼀学派的主要贡献有: (1)在对古典组织理论提出的⼀些组织原则基本肯定的基础上,把⼈的⾏为因素加了进,对某些组织原则提出了修正意见,如,对劳动分⼯原则,在肯定的劳动分⼯能带来⾼效率的同时,提出应劳动分⼯带来的劳动单调枯燥会引起⼈们对劳动的厌烦,对⼈的⼼理会带来负⾯影响。
(2)提出在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通过职务扩⼤化、职务丰富化等⽅式,⼯作本⾝的挑战性、趣味性,从⽽,满⾜⼈的社会需求。
经验主义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经验主义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7c8578168884868762d662.png)
经验主义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经验主义学派的基本管理思想是: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
特别是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理论和概括化,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或向经理提出实际的建议,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的经验。
通过研究管理中的成功和失败,就能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自然的学会进行有效的管理。
尽管经验主义学派是一个庞杂的学派,但他们都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
对实践经验高度总结是管理学派的主要特点。
1.管理的性质经验主义学派给出的管理定义是:管理是努力把一个人群或团体朝着某个共同目标引导、领导和控制。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是研究对人进行管理的技能和知识的一个独立领域。
德鲁克不赞成在普遍意义上理解“管理”的概念,他认为管理又同生产商品和提供各种经济服务的工商企业有关,管理学则是管理工商企业的理论和实际的原理、原则的集合。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是特殊的工作,因而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能。
2.管理的任务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三项:(1)获得经济成果。
(2)使企业具有生产性,并使工作人员有成就感。
(3)妥善处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和承担企业对社会的责任的问题。
3.管理的职责作为企业的主要领导的经理,有两项职责是别人不能替代的:(1)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有效调动企业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
(2)经理做出每一项决策或采取某一行动时,一定要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任何管理者共同的管理职责是:①树立目标并确定达到目标的手段,并使所有有关人员都了解组织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②为实现目标进行组织工作。
③建立适宜的奖酬制度,使之起到鼓励职工的作用。
④加强组织内信息沟通和联系。
⑤分析工作成果,并确定考核和评价工作的标准。
⑥为职工创造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4.组织结构经验主义学派对建立合理组织结构问题普遍重视。
如德鲁克认为,当今世界上管理组织的新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l)集权的职能性结构。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44a94d67f5335a8102d22082.png)
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第十一章 组织理论与设计
![第十一章 组织理论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fa4925e2bd960590c6771b.png)
第十一章组织理论与设计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重要概念1.组织(organization):动态的组织是指组织活动,即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对做事的人进行编制并形成工作秩序;静态的组织是指组织系统,即通过组织活动而形成的功能相关的群体的集合,具有体现分工、协作以及相应权责关系的结构模式。
因此组织是静态结构及其动态运行的统一。
其实质是特殊的人际关系。
2.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指组织内关于职务及权力关系的一套形式化系统,它阐明各项工作如何分配,谁向谁负责及内部协调的机制(Johns,1995)。
3.工作专门化(job specialization):是指工作任务的分工。
4.命令链(chain of command):命令链是一种连续的权力链条,从组织的最高层延续到最低层。
它明确无误地规定谁向谁汇报工作,以及在工作中负责命令监督哪些人。
5.正规化(formalization):正规化又称规范化,是指有关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具体化和条文化的程度。
1.2关键知识点1.组织理论按照其形成和发展,整个组织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古典组织理论阶段,二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阶段,三是现代组织理论阶段。
12.组织结构及设计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关于职务及权力关系的一套形式化系统,它阐明各项工作如何分配,谁向谁负责及内部协调的机制(Johns,1995)。
1参考刘延平.多维审视下的组织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年P177图4-2改编组织理论对组织设计的讨论,主要围绕几个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一般包括工作专门化(job specialization)、部门化(departmentalization)、控制幅度(span of control)、命令链(chain of command)、集权与分权(centralization-decentralization)、正规化(formalization)。
系统管理学派及经验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及经验管理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a91b3547ed630b1c58eeb55f.png)
管理的职责
管理这有两项职责是别人不能代替的。
第一项是他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 这个生产的统一体要比他的各个部分生产 力的总和更大。
第二项职责是做出每一次决策或采取每一 个行动时,要把当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协 调起来。
主要方法
实行目标管理 经验主义学派最大的贡献是他们提出了目 标决定管理,并据此提出了目标管理法。 结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 法,使职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从工 作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战以后,运筹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 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受到了广泛认可,在许 多企业和经济组织中产生了显著效果。
以系统的观点管理组织,需要研究各要素 之间以及组织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而这种 联系通常是复杂的,需要运用运筹学的模 型进行定量研究。
代表人物
理查德·约翰逊和弗里蒙特·卡斯特: 1963年,他们与詹姆斯·罗森茨韦克共同撰 写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比较全面 地阐述了管理的系统方法, 1970年,卡斯特又与罗森茨韦克撰写了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一书,进一步充实了这一理论。
系统分析: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 辑的思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 确定或不确定条件下,找出备择方案,加 以比较,选择最优。
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理:把组织单位作为系统来安排经 营管理,就叫系统管理。
系统动态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弗莱斯特和罗 伯茨创立的系统动态学是对系统管理理论的进一 步发展。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
1948年,美国数学家、通讯工程师申农和韦弗建 立了信息论。 信息论是关于信息存储、处理、传输的一门学科。 利用信息论的观点,可以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 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bcc0883d87c24028915fc348.png)
为中心,忽视了同工作相结合。目标管理则结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
中心的管理斱法,使职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从工作中满足其自我 实现的需要,同时,企业的目标也因职工的自我实现而实现,这样就把
工作和人性二者统—起来了。目标管理在当今仍是运用最多的管理斱法。
批
评
经验主义学派的斱法可以说在管理理论丛林中较具特色, 但他们受到了许多管理学家的批评。经验主义学派由亍 强调经验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原理和原则,无法形成统一 完整的管理理论,管理者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而无经 验的初学者则无所适从。而且,过去所依赖的经验未必 能运用到将来的管理中。孔茨在他的书中指出:“没有 人能否认对过去的管理经验戒过去的管理工作‘是怎样 做的’进行分析的重要性。未来情况与过去完全相同是 不可能的。确实,过多地依赖亍过去的经验,依赖历史 上已经解决的那些问题的原始素材,肯定是危险的。其 理由很简单,一种在过去认为是‘正确’的斱法,可能 远丌适合亍未来情况”。这段话说明,由亍组织环境一 直处亍变化之中,过分地依赖未经提炼的实践经验和历 史来解决管理问题是无法满足需要的。
研究内容
长期的要求。为此,每—个经理都必须:制定目标和措斲并传达给有关
的人员;进行组织工作;进行鼓励和联系工作;对工作和成果进行评价; 使员工得到成长和发展。
三、实行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德鲁克理论给管理学的最大贡献是他
提出任务(戒目标)决定管理,并据此提出目标管理法。德鲁克认为传 统管理学派偏亍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又偏亍以人
代 表 人 物 及 其 代 表 作
彼得·F·德鲁克
欧内斯特·戴尔
代 表 人 物 及 其 代 表 作
(二)
欧内斯特·戴尔(ErnestDale)
第四章经验主义学派
![第四章经验主义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92786580e53a580216fcfe62.png)
The Empirical School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当代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认为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会使人们懂得在将来相应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
因此,这个学派的学者把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放在对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的研究上,强调从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而不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来进行研究,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
一、主要代表1、彼得•德鲁克。
被称为"现代管理之父",是经验主义学派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他开始时作为一个由若干家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集团的经济学者,以后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大企业及一些外国公司的顾问,从1971年起任克拉蒙研究院的社会科学克拉克讲座教授,于1945年创办了德鲁克管理咨询公司,自任董事长。
他写有许多著作,如《经济人的目的》(1939年)、《管理的实践》(1954年)、《有效的管理者》(1966年)等。
2、欧内斯特•戴尔,代表作是《伟大的组织者》。
二、经验主义学派成就1、管理本质2、管理任务及职责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的权威就是成就"。
管理任务主要有三项。
第一,取得经济效果。
企业是为了取得经济效果才存在的,经济效果对企业机构而言是合理的,本身就是它的目的。
企业经理在每一项决策和行动中都必须首先考虑经济效果。
不论社会经济制度或社会意识形态怎样,企业都有提供利润的责任。
这是企业与医院、教堂、大学、武装部队等的区别。
社会中的教育、保健、防卫和科学研究等工作,都以经济资源的剩余为基础,也就是以企业的利润和其他形式的积蓄为基础。
人们对社会中其他工作的评价愈是高,对它们的要求愈是多,则对企业的经济效果的依赖也就越大。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3c826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5.png)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定义: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极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历史发展: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⑴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⑵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⑶简单的管理机构;⑷人格化的管理权力;⑸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⑴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⑶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⑷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近代社会管理的特点(有称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⑴科学管理;⑵分权管理;⑶法制管理;⑷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⑴系统化管理⑵民主化管理⑶科学化管理⑷法制化管理⑸以人为本⑹追求效率。
三、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的管理。
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⑴管理宗旨不同。
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宗旨,公共管理主体必须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以公共需求的实际满足为绩效衡量标准,切实履行公共责任。
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
私人管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利润是私人管理的底线。
⑵管理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厂长、经理、董事长)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公司、企业)。
⑶管理依据不同。
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它是在国家民主宪法框架下进行的,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
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在遵循契约自由的条件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裁量权,其活动完全由个人权个人意志支配。
经验主义管理讲义
![经验主义管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429aea9fe4733687f21aa19.png)
现代管理理论——经验主义管理理论一.经验主义学派产生的时间19世纪50年代左右二.经验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观点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1.德鲁克的理论观点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包括目标管理、经理人员的任务和工作、有效管理者、事业理论、绩效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知识管理的等思想。
(1)目标管理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
德鲁克认为传统管理学派偏于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又偏于以人为中心,忽视了同工作相结合。
目标管理则结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使职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从工作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企业的目标也因职工的自我实现而实现,这样就把工作和人性二者统—起来了。
(2)经理人员的两大任务和五项工作a.两大任务:第一项任务:经理人必须建立一支单一有机体的团队。
第二项任务:经理人必须权衡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b.五项工作:第一项:制定目标。
第二项:组织。
第三项:激励与沟通。
第四项:衡量。
第五项工作:培养(3)组织结构经验主义学派对建立合理组织结构问题普遍重视。
德鲁克认为,当今世界上管理组织的新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集权的职能性结构;2.分权的联邦式结构,称为“事业部制”;3.规划——目标结构,即矩阵结构;4.模拟性分权管理结构。
(4)有效的管理者德鲁克认为“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的习惯:a.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b.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c.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d.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e.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5)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德鲁克首次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需要加以组织、系统化的实务与训练内容。
三.经验主义管理在现实中的应用事业部制的概述:事业部制又称M型组织结构,即多单位企业、分权组织,或部门化结构。
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b70898e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3.png)
小组成员齐金鹏李雪晨王卫卫韩晓琳刘丽一、概述篇刘丽HBS HBS 《《经营经营方方针针》》课课程程通用汽通用汽车顾问车顾问探望熊彼特探望熊彼特————《《现现代管理代管理学经验学经验主主义学义学派派简简介介》》楼楼升升凯凯中中国国集体集体经济经济··学术学术探探讨讨HBS 《经营方针》课程《系统杂志》现更名为《商业周刊》的出版商A · W · Shaw于1911年应哈佛大学商学院HBS之邀第一次将手《经营方针》课程。
邀请大批的公司总裁参加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让他们与学生讨论应该如何更好地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HBS的教授们从这些总裁的第一手管理经验中发现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对企业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正是这种与实践、经验紧密相连的研究方法对德鲁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用汽车顾问当德鲁克将自己的研究方法日臻完善竭力想进入一家大型的企业组织内部进行省事的研究但却一直事与愿违屡遭拒绝。
《工业人的未来》1942成为了德鲁克进入GM的敲门砖。
得到时任通用总裁小艾儿佛雷德·P ·斯隆的赞赏邀请其担任GM顾问。
通过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调研对其内部结构、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46年出版的《公司概念》一书奠定了组织学和经验主义学派理论观点的基础。
探望熊彼特“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着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
除非能够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 ————熊彼特这番话对德鲁克影响很大更坚定了他在管理学中对经验和实践如此重视的信心。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 至此经验主义学派正式形成了。
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经验主义学派又被称为经理主义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都不能充分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传授给企业管理者。
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55f874183b3567ec102d8af2.png)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讲义综合版(完整版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讲义综合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f6cdb4866fb84ae55c8d23.png)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内容和步骤 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和储备 第三节 评价标准和实施
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成本
第一节 人力资源成本确认 第二节 人力资源成本核算计量
5
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一章 战略、组织变革与企业
制度
3
第一节 人力资源战略 第二节 组织变革与企业制度
第三章 工作分析与工作 再 设计
第一节 工作分析 第二节 工作再设计
人力规划 人员测评 培训方法 绩效改进 福利保险 职业安全
人力计划 招聘实施 培训流程 绩效反馈 岗位评价 工伤保险
供求预测 特劳殊务用外工派 效果评估 绩效管理 薪酬调查 劳动争议
工作分析 信息管理 职业生涯 结果运用 结构设计 常用法规
人力成本 员工调配 管理
薪酬方案
EHR系统 离职管理
薪酬管理
在集中经营、集中管理的企业里,有的企业规模较 小,技术简单,通常只要经营决策层、专业管理层和 作业管理层三个层次就可以了。(见图2)
24
组织设计的内容(3)
⑵ 按照有效管理幅度推算具体的管理层次。 (5~8,10~15) (表1) ⑶ 按照提高组织效率的要求,确定具体的管理 层次。 ⑷ 按照组织不同部分的特点,对管理层次做局 部调整。
17
现代组织理论之六(1)
6、权变管理理论 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相关变 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在权变理论中,环境变量与管 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被称为权变关系,企业内外环境的 变化被称为权变变量。 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权变变量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经济因素。 ⑵ 社会因素。 ⑶ 技术因素。 ⑷ 员工素质。 ⑸ 自然环境因素。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5c52b306bb68a98271fefabe.png)
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认为: 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 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 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 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 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 统。 其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 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 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 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 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成一种 恰当的平衡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 主要著作:
1. 美国学者卢桑斯。主要著作有— —《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 道路》、《管理导论:一种权变 学说》。管理学界一般认为,卢 桑斯的“如果——就要”关系理 论是权变理论的思想基础。 2. 菲德勒。主要著作有《领导游 戏:使人适合情况》
权变理论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决 策 管 理 学 派 的 主 要 思 想
2.关于决策过程中的信息问题
在决策过程中,西蒙等人特别强调信息联系的作 用。信息联系是一种双向过程,信息传递途径又 可分为两种: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西蒙等人对非正式渠道更加重视,把权力机构放 到次要的地位。在信息联系的整个过程中,存在 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因素 ,主张在组织中成立一个特别的“信息联系服务 中心”,以收集、传递和贮存各种情报。重视利
经 验 主 义 学 派 管 理 理 论 的 主 要 思 想
5.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思想。
德鲁克最早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思路,经后人的补充 和发展形成了至今仍被管理界所重视和使用的目标 管理模式。德鲁克指出:所谓“目标管理”就是一 个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一个目标 ;该目标应同每个人的工作成果相联系,通过确立 目标,规定他的主要职责范围;并用这些目标作为 经营一个单位和评价每一成员贡献的标准。目标管 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 并达到工作目的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德鲁 克目标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三个: (1)明确目标的性质。 (2)指出了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 (3)划分了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德鲁克认为,实施 目标——管理的整个过程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第 一阶段是确定目标阶段,第二阶段是目标管理的具 体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是检查和评价工作绩效阶段 。
组织结构及理论介绍
![组织结构及理论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82cffebb52acfc788ebc9d2.png)
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工作者的需要和特点
精选可编辑ppt
16
3、经验主义学派的组织理论
以总结企业管理,特别是大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为主要任务,从中 概括一些理论和原则,或者给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以某些有用的建 议。代表人物有: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戴尔(Ernest Dale) 和斯隆(Alfred P. Sloan,Jr.)
结构分系统 任务 工作流程 工作群体 权威 信息流 程序 规则
精选可编辑ppt
19
组织的层次系统
系统的环境
战略子系统
对系统 的投入
协调子系统
作业子 系统
环境因素的干扰
精选可编辑ppt
向环境 的产出
界限
20
5、权变学派的组织理论
权变观点强调组织的多变量性,即与每一个组织有关的条件的多变性 与环境的特殊性。必须掌握两者之间变化适应关系,才能根据具体情 况设计与其适应的组织结构。
专家控制结构(Adhocracy)
专家们通常根据他们所担任的决策的性质分散于整个组织结构,组成 各种项目小组,专家们的特定决策形成了对组织运作的最大影响。
精选可编辑ppt
27
明茨伯格的五种组织类型总结
结构类型 主导协调机制 关键构成部分
分权形式
简单结构
直接监督
战略高层 纵向和横向的集权
机械官僚制 工作过程标准化 技术专家结构 有限的横向分权
目标原则
管理幅度原则
相符原则
专业化原则
责任原则
协调原则
等级原则
精选可编辑ppt 明确性原则
12
对古典组织理论的评价
贡献:
为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对以后的组织理论的发展 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许多原理至今仍然是正确的,为许多组织所 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主义学派组织理论
一经验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1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
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2 欧内斯特·戴尔(Dale),代表作是《伟大的组织者》。
3 艾尔弗雷德·斯隆(1875-1966),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
4 亨利·福特,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
5 威廉·纽曼 :美国管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管理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技术》(1951)
二经验主义学派的观点与主张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认为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会使人们懂得在将来相应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
因此,这个学派的学者把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放在对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的研究上,强调从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而不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来进行研究,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
传统管理理论是以管理技巧为中心、以原则为中心或者以职能为中心的,它带来的结果仿佛是先天存在一整套管理职能能够运用到各种组织中。
德鲁克首先意识到任务对管理行为的影响,首先有任务才有管理,任务决定管理。
他在书中说:工商企业――以及公共服务机构——都是社会的器官。
它们并不是为着自身的目的,而是为着实现某种持别的社会目的并满足社会、社区或个人的某种特别需要而存在的。
它们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对它们提出的正确的问题不应该是“它们是什么?”而应该是“它们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它们的任务是什么?”
管理转而又是机构的器官。
就管理本身而言,无所谓什么职能而且也无所谓什么存在。
管理如果脱离了它所服务的机构就不是管理了。
人们所理解并正确地加以谴责的官僚主义就是那种误认为自己是目的,而机构是手段的管理。
这是管理当局、特别是那些不受市场考验约束的管理当局容易犯的一种退化性毛病。
预防、制止、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治疗这种毛病,应该是任何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以及任何一本有效的管理书的首要目标。
三经验主义学派理论的研究内容
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方面的管理问题:
1、管理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纯粹理论的研究。
管理学如同医学、法律学和工程学一样,是一种应用学科,而不是纯知识的学科。
但管理又不是单纯的常识、领导能力或财务技巧的应用,管理的实际应用是以知识和责任为依据的。
2、管理者的任务是了解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相对社会的责任。
德鲁克认为,作为企业主要管理者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职责。
第一项职责是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第二项特殊职责是在其每一项决定和行动中协调当前的和长期的要求。
为此,每—个经理都必须:制定目标和措施并传达给有关的人员;进行组织工作;进行鼓励和联系工作;对工作和成果进行评价;使员工得到成长和发展。
3、实行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
德鲁克理论给管理学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任务(或目标)决定管理,并据此提出目标管理法。
德鲁克认为传统管理学派偏于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又偏于以人为中心,忽视了同工作相结合。
目标管理则结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使职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从工作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企业的目标也因职工的自我实现而实现,这样就把工作和人性二者统—起来了。
目标管理在当今仍是运用最多的管理方法。
四对经验主义学派的批评
经验主义学派的方法可以说在管理理论丛林中较具特色,但他们受到了许多管理学家的批评。
经验主义学派由于强调经验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原理和原则,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理论,管理者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而无经验的初学者则无所适从。
而且,过去所依赖的经验未必能运用到将来的管理中。
孔茨在他的书中指出:“没有人能否认对过去的管理经验或过去的管理工作‘是怎样做的’进行分析的重要性。
未来情况与过去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
确实,过多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依赖历史上已经解决的那些问题的原始素材,肯定是危险的。
其理由很简单,一种在过去认为是‘正确’的方法,可能远不适合于未来情况”。
这段话说明,由于组织环境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过分地依赖未经提炼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来解决管理问题是无法满足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