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例研究

合集下载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及 其评 价 的研 究 还 不 是很 多 , 洋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评 价 海
指标体系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持续 发 展指 标体 系 .
张 德 贤 提 出 了海 洋 可 持 续 发 展 指 标 体 系 。该 指
13 冯小波等提 出海洋经济可持 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 .
载保护能力 4个二级指标 、6个三级指标 共 3 层次的 1 个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 展能力评 价指标体 系 。该指 标体 系
从 资 源 利用 、 业 发展 和科 技 支 撑 3个 方 面 充 分 考 虑 了 产 海 洋 经 济 的可 持 续发 展 能 力 , 海 洋 环 境 承 载 角 度 考 虑 从

了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约束条件 , 体现 了海洋经
济可持续发 展的约束 要求。但是该 指标体 系仍然 没有 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与海洋经济 的相互 关系 , 口因素 人 在指标体系 中缺乏体现。 除此之外 , 还有不少学者从 区域可持续发 展角度对 沿海 地 区 、 岸 带 地 区 海 市 、 岛 地 区川 、 海 城 海 沿 等区域 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指标体 系进行了研
济 与社 会 发 展 的相 互 关 系 。
何衡量评价海 洋经济发 展是否达 到可持续发 展 的要 求
以及 达 到 的程 度 , 有 效 的方 法 就 是 建 立 海 洋 经 济 可 持 最 续 发 展评 价 指 标体 系 。
1 相 关 研 究 述 评
从掌握的文献来看 , 目前针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用性。


词 :海 洋经济; 可持续发展 ; 评价 ; 指标体 系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3 3 2 0 ) 3 0 1 — 5 0 3 2 6 ( 09 0 l7 0 司得 性 差 。

落后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实例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落后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实例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要 素 或 变 量 , 核 心 放 在 落 后 地 区海 洋 经 济 发 展 其
间维内 , 以 I H分别代表数量维 ( 展 )质量维 若 ) 、 发 、
( 调) 协 的指标 , 义上 的“ 展 ” 指 对 于任 意 的 t 狭 发 是 ,
都有 D > f “ ¨ D; 可持续性” 而 意味着对于任意的 t , 都 有 D+ D、 H 成立闼 落后地 区的海洋经济可持 > + 。 H。 > 。 续发展 , 要吸 取发 达地 区先 污染 后 发展 的教 训 , 在海 洋经济可持续 的基础上 , 促进生态可持续与社会发 展 可 持续 发展 。
【 作者简介】 念(91 )男 , 朱 18一 , 湖南湘潭人 , 钦州学 院商学 院讲 师 , 经济学硕士 , 主要从事 区域经济 、 产业经济 、 贸易 、 国际 物流和投资研究 。



落后 地 区海 洋经 济可 持续 发展 评 价 系统 实例研 究一 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度共 同决 定 的综 合 变量 , 在不 同区域 尺度 下 , 很难 给
落后地 区海洋经济 可持续发展 的指 标体 系分 析


性”从 内涵来看 , 。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其子系统
在数 量 维 ( 展 )质量 维 ( 凋 ) 时 间 维 ( 续 ) 发 、 协 与 持 三 个 维度上的综 合体 现 , 函数来定 义 , 用 即在I,] t t时 。2
体系,然后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 出评 估 [ 在 落 后 地 区海 洋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系统 评 3 1 。 价指标构建中,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作 为一级指标 , 把其三个子系统作为二级指标 , 在三级 指标 中涵 盖 了反 映二级 指标 功 能状 态和发 展水 平 的

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实例研究

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实例研究

全 国在 用 车 排 气 污 染 物 主 要 的 强 制 性 检 测 方 法 。 机 动 车保 有 量 大 ,且 空 气 污 染 严 重 的地 区 ,则 可 采 用 本 次 新 修 订 标 准 中 所 列 的 简 易 工 况 法 检 测 。 对 于 三 种 简 易 工 况 法 , 地 方 环 保 部 门 根 据 自 身 情 况 进 行 选 择 , 对 已 实 施 简 易 工 况 法 的 车 型 ,环 保 定 期 检 测 时 将 不 再 执 行
参 考 文 献
1 G 125 05 B 88 —20 ,点 燃 式 发 动 机 汽 车排 气 污染 物 排 放 限 值 及 测 量 方
法 ( 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双 S
对 于 实施 简 易 工 况 法 的 地 区 或 城 市 ,需 制 定 地 方
排 放 限 值 ,经 省 级 人 民 政 府 批 准 后 执 行 , 同 时 报 环 保
双怠速法 。
进 行 检 测 , 对 于 部 分 城 市 开 展 加 强 型 检 测 制 度 起 到 了 推 动 作 用 G 1 2 5—2 0 B 88 0 5已 成 为 地 方 环 保 部 门 查 处 高
排 放 车 辆 、控 制 在 用 车 排 气 污 染 的 重 要 执 法 依 据 。
( . 南省环境 监测 中心站 ,湖 南 长 沙 ,4 0 0 ;2 湖 南农 业大 学资 源环境 学院 ,湖南 长 沙 ,40 2 ) 1湖 10 4 . 118
【 摘 分析相 结合 的方法 ,对城 区可持 续发
展 水 平 的综 合 评 价 进 行 了探 讨 。在 运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中 ,设 计 了评 价 城 市 可持 续发 展 的 两 个 综 合 评 价 系 数 :城 市 可持 续发 展 指 数 和 城 市 可持 续发 展 协 调 系数 。 从 资 源 、经 济 、社 会 、环 境 、 体 制 管理 发 展 的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李庆东〔摘 要〕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关心的重要课题,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也得到各界的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我们论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1.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0)1.1 城市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A)人口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主体。

人是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体,是整个系统的主体和核心因素,是全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其功能是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但是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的数量过多、素质太差,会对资源与环境产生压力,阻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具体指标包括:A1人口自然增长率;A2文盲及半文盲率;A3大专以上文化人口比重;A4人口综合素质;A5劳动人口比重。

1.2 城市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B)城市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功能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物质和能量。

所谓资源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但是资源的存量是有限的,资源的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加上不合理的资源利用,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进而影响到城市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应在利用与保护、消费与增值的统一中进行,采取有利于维护城市资源总体使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方式,并创造有益于城市资源再生产的条件,合理利用可更新资源,科学利用不可更新资源,因地制宜,取长补短,使其充分永续地利用。

具体指标包括:B1人均水资源量;B2人均能源产量;B3资源开发投入;B4自然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体系。

1.3 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C)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功能是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这通过自然再生产过程,并以其物流和能流等功能直接和间接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

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本文依据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测定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县域可持续发展状况。

县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90%以上,人口占70%以上,经济总量占50%以上。

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科学发展观能否得到全面落实,县域是关键。

要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仅仅用GDP等几个指标来衡量和评价是不行的,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全面衡量和检验一个地方的发展成果,发现一个地方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是评价地方官员政绩的根本标准。

本文参照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成果,依据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结合县域的特征,设计了一套系统的、多层次的评估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以江西省吉安县为实证,测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县域可持续发展状况。

一、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它追求的是在县域内保持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要求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

其总体目标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素质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持续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其目标应该体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为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县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逐步改善发展的质量,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区域指标与实例研究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区域指标与实例研究
( . el i rE g er gC nut gC . t. Z e gh u4 0 0 ,C ia 1 Y l w Rv n i ei o sln o ,Ld , h n zo 5 0 3 hn ; o e n n i 2 B in s g u ra ln ig& D s nIstt, e ig10 8 ,C ia . e igT i h aU b nPa n j n n ei ntue B in 0 0 5 hn ; g i j 3 G a gh uH da l eerhIs tt,G a gh u5 0 2 ,C ia . u n zo y rui R sac ntue un zo 12 0 hn ) e i
国 内外 可 持 续 发 展 区域 指 标 与 实例 研 究
张 高旗 田为军 李玮 陈永强 , , ,
(. 1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 有限公 司, 河南 郑州 40 0 2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50 3;. 北京 108 005 3 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 , . 广东 广 州 5 0 2 ) 12 0
2 可 持 续 发 展 指 标 体 系
可持续 发展 指标 体 系研究 主要 包括 社会 经 济 发
展与 资源 利用 和 环 境 保 护 各 个 方 面 ¨ , 呵以 从 研
究 区域和 研究 内容 上进行 分 类 。根据 研究 区域 的不 同 , 以分 为 社 区可 持 续 发展 ,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 可 城 区

要: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 系可以用来衡量城 市或 区域发展 与资源环境协调性 。本文在 文献调持 续发展指标体 系, 并对国外发展指标 与 国内进行 了对比 , 具体 包括城 市发展指标 和环境可持 续发 展指 标。可以对国 内可持续发展 指标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 词 : 可持 续发展 ; 指标 ; 生态环境 ; 城市 ; 区域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境、能源、社会等方面问题的不断累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则是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什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是指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测或比较。

评价模型的构建需要依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因此目标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是评价模型构建的前提。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内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较为综合和复杂,包含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指标。

下面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内容。

1.社会社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安全和民生保障等。

城市在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对于城市整体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2.经济经济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决定了城市整体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城市的经济评价指标主要包括GDP、人均收入、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

经济评价指标对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较大。

3.环境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环境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空气、水污染、噪音治理、垃圾分类等。

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环境评价指标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中至关重要。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不同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选择也因各城市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城市发展阶段、建设目标等方面的不同而异。

以下是几个典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

1.欧盟ESD(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ESD指标是由欧洲环境部门制定的、应用广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型。

ESD指标不但考虑了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同时也包含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因素。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定实际上是在“以人为中心”和“尊重环境限制”之间进行左右为难的选择和妥协,一方面,人类处于可持续发展所考虑的中心,他们有权力过上与自然和谐的、健康的、富足的生活。

另一方面,在人追求过上富足生活的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的某些方面造成严重的或者不可逆转的损害,将严重威胁到全球社会系统,这有可能成为不可突破的限制,但确定这样的限制又很困难。

◇ 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没有形成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的系统性认识和理解。

然而,由于大量的指标可以应用于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形成一套指标体系框架来开发、组织和使用各种指标。

◇ 目前已存在的框架如单项指标框架、压力—状态—响应框架、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目标—指数—联系框架、空间分维框架、21世纪议程的框架、问题领域框架在某些程度上可以提供某种结构用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指标。

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任何一个框架对于组织和表达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复杂性和相互联系都还是不够完备的。

一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1)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必须使人们能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Rio宣言指出:“人类处于可持续发展所考虑的中心。

他们有权力过上与自然和谐的、健康的、富足的生活。

”(2)进行远期展望:可持续发展思想不能使自己受制于未来10年。

必须从现在开始进行彻底的改进,以保证后代的利益。

同时,我们必须满足今天的需要——譬如说,人们需要温暖的房屋,因为它意味着现在需要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

(3)考虑成本和效益:决策必须考虑到涉及广泛的成本和效益,包括那些不容易用货币估价的事项。

在追求任何单个的目标时,我们不应该到处增加不相称的成本。

应该考虑到公众价值,成本和效益的计量时间,以及风险和不确定性。

(4)创建开放的、支持性的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支持所有国家经济增长的全球经济系统。

我们需要创建这样的条件,它可以使得贸易能够繁荣发展,使得竞争可以作为增长和增加资源效益的动力。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分指数及综合指数公式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分指数及综合指数公式
( ) /1 一 ) =1 ( +口 () 1
式 中: 粕为 类 指标数值 , =12 34 ,6 i , , ,; b为 与类别 和指标 , 有关的待优化确定 的参数。 由于同级标准的不同指标的标准值往往差异 很大 , 因此式( ) 1中的不同指标的参数 、 b大不 相同。但若对同类中的各项指标值 , 分别采用适当 的变换进行规范处理 , 使规范化后的不 同指标的同
及公众关注的热点L 。不过至今仍未建立一个 1 0J
能被一致认可 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 价模型。

本文借鉴 国内已进行过的若干城市可持续发
展的研究 内容和特点 , 在指标体系分类 的基础上, 提出了用遗传算法优化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分 类指标的普适 指数公式和分类组合的综合指数公 式。并通过实例分析对模型进行 了效果检验。
Ss r l u mi  ̄beDe do me tEvll ̄ l o v p n l a OtfrCi e h l i ts L u -o g , E W e IZ oy n L i 2
( ,  ̄guU i rt o Ior tnTcnl y0I d 604 , hn; 1C h a nv sy fn r i eho g , mgl 10 1 C ia e i f u o a o 】 2s .h J o n nvrt,h ̄ a203 , hn) i t gU i sySa i 00O C i ao ei a
i eti ls n o p e esv x oe t lfr l o l n a cr n c s a d a c m rh n i e p n ni omua fr mut cas cmp st n w r rsne o a a e a i— ls o oio ee p ee td fr i

基于CIPP模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CIPP模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CIPP模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如何对这一课程进行全面的评价,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基于CIPP模型,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提供一种科学的参考框架。

一、模型概述CIPP模型是教育评价领域中的一种经典模型,其全称是:“上下文、输入、过程、产品模型”,由美国教育学家丹尼尔·斯图弗提出,旨在为教育领域提供一种系统性、透明化的评价框架。

该模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上下文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产品评价。

其中,上下文评价主要关注教育环境和政策等因素;输入评价主要关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等方面;过程评价主要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产品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指标体系构建1. 上下文评价指标(1)教育政策支持度(2)教师水平和教学资源(3)社会环境和资源支持度(1)课程设置和目标(2)教材选择和开发(3)教师培训和选聘(1)教学方法和策略(2)教学效果和反馈(3)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效果(2)社会效益和影响(3)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三、指标体系应用实例以某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运用上述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1)教育政策支持度:该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得到了教育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鼓励。

(2)教师水平和教学资源:该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同时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经验。

(3)社会环境和资源支持度:该校所处的区域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和实践平台。

2. 输入评价(1)课程设置和目标:该校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开设一次,设置合理,目标明确。

(2)教材选择和开发:该校选用了国内外优质的教材和学习资源,同时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开发了一批新的教材和课程。

(3)教师培训和选聘:该校注重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培训和选拔,保证教师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综合贡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综合贡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 00年第 1 2卷第 1 期
9 1
动 和因素而归 纳总 结 出来 的 , 且这 个 指 标体 系 中 并 加强 了项 目对 社会 和资源 环境 因素的考 虑 。以高速
公路项 目为例 , 结合 其 自身 的特 点 , 构建其 综合 贡献
能力评 价指标 , 图 1 如 所示 。
综合 贡献 能力
间接效 益 。 由于 目前 针对 项 目对 当地 的综 合 贡献 能 力 的指 标体 系还 比较 缺乏 , 而忽 视 了项 目对 当地 从 可持续 发展 所作 贡献 。因此 , 通过 建 设 项 目综 合 贡
立 指标 体 系来 凸显项 目在 经 济 、 会 和环 境 方 面 的 社 贡献能 力 , 而 能够 有 效 地 激 励所 有 项 目参 与 者 更 从
目前 对可 持续 发展 能力 评价 的研 究还 存 在一 些 不足 , 标体 系 的评 价 强 调 了负 面 贡 献 ( 消耗 大 指 如
[ 收稿 日期 ] 20 0 8—1 0—1 ; 回 1期 2 0 7修 3 0 9一O O 1一 9
中各项具体指标的设立都是通过全面分析建设项 目
在整 个 生命周 期 中影 响经 济 、 会 和 环 境 的各 种 活 社
[ 基金项 目]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 目: 建设项 目可持续 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技术研究 (0 8 37 ) 20 F0 1 [ 作者简介 ] 秦 旋 (9 9一) 女 , 16 , 山西稷 山县人 , 华侨大学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 与工程 ; E—ma :d q q .d . r i h w @h u eu er l
比例
污水 处理 率
项 目绿 化覆 盖 率
图 1 项 目综 合 贡 献 能 力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数普适公式及评价模型_李祚泳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数普适公式及评价模型_李祚泳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数普适公式及评价模型李祚泳1,程红霞1,邓新民1,赵晓宏2(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电子技术研究所,成都 61004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摘要:为了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指标体系所具有的特征,提出了基于GA 优化的分类单项指标的发展指数普适公式,并采用广义对比运算和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层次指标赋权,建立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可协调持续发展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大理市的可协调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基于GA 优化参数后的分类单项指标的发展指数公式和评价模型不仅简单、实用,而且具有可比性、易操作性和普适性.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G A 优化;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 X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301(2001)06-04-0108基金项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6-911-08-03)作者简介:李祚泳(1944~),男,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元分析、物元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投影寻踪技术和遗传算法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收稿日期:2001-02-16An Exponential Universal Formula and Evaluation Model of SustainableDevelopment for CitiesLi Zuoy ong 1,Cheng Hongxia 1,Deng Xinmin 1,Zhao Xiaoho ng 2(1.Chengdu U niversity of Info rmationT echnology ,Chengdu 610041,China ;2.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 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Chi -na )A bstract :In o rder to study an evaluation mo d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cities ,analy sis w 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features of indicator sy stem of communit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gene tic alg orithms optimum ,an exponential univ ersal fo rmula of single indicator was proposed .Evaluation mo d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out the coo 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co mmunit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was dev elo ped using w eightting method com -bining the general co ntrast algorithm w ith analy 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different structure .T he ev aluation resul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 r ex amples using this model showed that the ex ponential formula of single indicato r based on parame ters optimum and the evaluation model are no t only simple and practical ,but also compariso nable ,realizable and g eneral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 ;evaluation ;GA optimum ;coordinative developemnt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前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了不少研究[1~5],但至今还未建立一个能被一致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本文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分类指标的发展指数普适公式,并分别采用对比加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每类中的单项指标的发展指数和分类综合分指数加权,得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协调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公式.1 遗传算法简介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 )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的一种全局优化搜索算法,它特别适用于公式中的参数优化.GA 优化求解问题包含以下步骤:①对给定的优化问题,设立目标函数;②设置被估参数变化区间;③对被估参数进行二进制编码;④随机产生初始种群;⑤计算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并进行评价;⑥被估参数父代个体的交叉;⑦被估参数子代个体的突变;⑧反复迭代,直到满足特定指标或一定遗传代数停止.GA 的原理及实第22卷第6期2001年11月环 境 科 学ENVIRONM ENTAL SC IENCEVol .22,N o .6N ov .,2001DOI :10.13227/j .hjkx .2001.06.024现过程详见文献[5].2 分类指标的发展指数普适公式及综合分指数2.1 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社会、经济类指标和除环境质量指标外的其余生态指标,应尽量采用单位均值、百分率和增长率表示,以满足真实性、可比性、普适性、易操作性和实用性需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评价标准,应选取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社会、经济类指标和除环境质量指标以外的其余生态指标的评价标准,应结合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规划要求,或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制订相应的级别标准.2.2 单项指标的发展指数普适公式社会、经济发展一般经历缓慢、快速和饱和3个阶段;而污染物的浓度从低到高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也由较弱、迅速增强和趋于饱和的类似情况.因此,描述社会、经济和环境各类单项指标的发展程度,均可采用S 型生长曲线指数公式来表示.若对每类中的各项指标的单位,分别选取适当的αj 因子进行扩大或缩小规范处理,使规范处理后同级标准的各指标的数值差异不大(一般不超过1个数量级),则可用GA 将指数公式中不同指标的参数优化成公共值a 、b ,从而指数公式可表示为:PI =11+a e -bx j(1)2.3 每类指标的协调发展综合分指数每类指标协调发展综合分指数采用下面公式计算:PI (C )=∑nj =1w j PI j (2)式中,PI j 为由式(1)计算的j 指标的发展指数;w j 为j 指标的广义对比归一化权值;n 为每类中的指标数目.考虑到将单项发展指数综合成综合分指数时,应适当增强指数PI j 较小的指标的作用,而适当削弱PI j 较大的指标的作用,宜采用按指数所属等级对比加权公式计算权值:w ′j =(u j /2)1/2 0≤u j <0.51-[(1-u j )/2]1/2 0.5≤u j ≤1(3)对划分为3级标准,当PI j 分别属于Ⅰ,Ⅱ,Ⅲ级时,分别取u j 为0.3,0.5和0.7;当超过Ⅲ级取0.9.代入式(3),计算出w ′j 分别为0.3873,0.5,0.6127和0.7764.求出w ′j 后还需归一化为w j .3 层次分析加权和可协调持续发展综合指数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 tic hierarchy pro -cess ,AHP )确定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相对重要性,根据AHP 判别原则,通过每2类之间的重要性程度比较,组成判断矩阵.求出判断矩阵的主特征值相应的主特征矢量元素的大小作为各类的权值w C ,从而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可协调持续发展综合指数:PI =∑3C =1w C PI (C )(4)4 实例分析云南省大理市“八五”期间(1991~1995年)及1996~1998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30项指标的规范化后的数值及这30项指标的规范化后的3级分级标准值如表1所示.各类目标函数均构造为:min f (x )=∑3k =1∑n j =1PI 1kj -PI 1k (5)式中,PI k j 为由式(1)计算得到的j 指标的k 级标准的指数值;PI k 为由式PI k =I 0(I 9/I 0)i /9,计算的k 级目标值(I 0=0.01,I 9=0.99),当i=4,6,8时,得到3级标准相应的目标值分别为PI 1=0.077,PI 2=0.214和PI 3=0.594;n 为每类中指标数目.分别将表1中各类指标的分级标准值和目标值代入式(1)和(5),用GA 优化得出3级标准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分类单项指标的发展指数普适公式分别为:PI j (C 1)=11+175.953e -0.1955xj PI j (C 2)=11+200e -0.6354x jPI j (C 3)=11+200e -0.0978xj (6)表1 大理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指标值(“八五”期间和1996~1998年)及其评价标准1)T able 1 Values of social ,econo m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xes in Dali City (1991~1998)as well asthe assessment standards of indexes指标类型指标名称评价标准大理市90年代指标值Ⅰ级Ⅱ级Ⅲ级八五期间199619971998社会发展指标(C 1)x 18.331012.512.510.9713.3912.26x 29.89.95109.819.969.969.98x 31015309.8710.9511.1711.31x 415203016.4017.2015.6017.10x 51015258.3010.4010.8010.60x 61025507888x 715305024252525x 81530505.5412.0914.7816.38x 9515301.284.156.068.60经济发展指标(C 2)x 1035101.492.853.343.52x 1157105.146.155.747.35x 12710202.775.376.447.21x 1357102.484.535.065.45x 1411.530.540.871.001.03x 1535102.4010.501.10x 16812152027106.50x 173.54.562.953.573.343.47生态环境指标(C 3)x 181016.675028.5735.7147.6250x 196.67102066.6776.9255.5676.92x 202033.3083.3044.0551.0283.3357.80x 211.561062.5031.5653.7652.3652.63x 229.0943.4820033.33505050x 238.3033.3010026.3227.7835.7126.32x 241.435.602011.7613.337.467.19x 257.5025803634.5032.2035.90x 2612.862033.3315.1723.4227.4023.47x 2750701005346.5052.8057.70x 28608010045.7089.6090.9092.40x 29507010032.4067.3079.3080.20x 3025355033.6033.7033.7033.901)①为了与社会、经济评价标准的排序性质相一致,表中环境质量指标(x 18~x 25)的Ⅰ、Ⅲ级评价标准是将国家的Ⅰ、Ⅲ2级标准互换了的;②表中的指标名称及其单位的规范计算:x 1=100/人口自然增长率(‰);x 2=儿童入学率(%)·10-1;x 3=城市人口比例(%);x 4=科技投入占GDP 比例(%)·10;x 5=医疗卫生占GDP 比例(%)·10;x 6=每万人中在学校大学生数(个/万人);x 7=每万人中医务人员数(个/万人);x 8=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百元/人);x 9=人均邮电业务量(千元/人);x 1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千元/人);x 11=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百元/人);x 12=人均社会总产值(千元/人);x 13人均财政收入(百元/人);x 14=人均社会消费额(千元/人);x 15=人均外贸收购总额(千元/人);x 16=国民经济年增长率(%);x 17=第三产业占GDP 比例(%)·10-1;x 18=1/SO 2(mg /m 3);x 19=1/NO x (mg /m 3);x 20=10/TS P (mg /m 3);x 21=100/Ch l -a (mg /L );x 22=1/TP (mg /L );x 23=10/TN (mg /L );x 24=10/BOD 5(mg /L );x 25=10·SD (m );x 26=1000/噪音超标率(%);x 27=工业废水处理率(%);x 28=工业废气处理率(%);x 29=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x 30=森林覆盖率(%). 用AHP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进行两两重要性比较,构成判断矩阵:C1 C2 C3R=14/33/43/4114/311C1C2C3(7)采用几何均值法,得出表示3类之间相对重要性的归一化权值分别为W C1=0.3019,W C2=0.3323,和W C3=0.3658,根据式(2)~(4)和(6)计算出分类指标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分级标准及大理市“八五”期间和1996~1998年的分类综合分指数及综合指数见表2.可持续发展程度与综合指数PI取值范围的对应关系为:极弱持续:(0,0.1065];弱持续:(0.1065,0.2795];基本持续:(0.2795,0.6385];强持续:(0.6385,1].可见,“八五”期间属弱持续发展;1996~1998都属基本可持续发展,其中1996、1997两年协调程度较好,而1998年可持续程度有减弱的趋势.表2 分类指标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分级标准及大理市各年分类综合分指数及综合指数T able2 classed standards of classified index exponentials and comprehensive exponential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partial expo nentials and comprehensive ex ponential in Dali City指数类型分级标准大理市各年综合分指数和综合指数Ⅰ(弱持续)Ⅱ(基本持续)Ⅲ(强持续)“八·五”期间199619971998PI(C1)0.05400.26120.61130.10400.10560.11550.1224 PI(C2)0.13500.32000.64620.24930.27640.22940.1704 PI(C3)0.12400.25740.65400.24950.44960.50250.5153 PI0.10650.27950.63850.20550.28820.29500.28205 讨论与结论(1)分类单项指标发展指数式(6)不仅对表1中的分类指标是适用的,对某类中的新指标,只要该指标经适当规范处理后的各级标准值与表1中该类指标相应的各级标准值差异不大,由于GA算法具有鲁棒性,就可认为式(6)对该新指标同样适用.因此式(6)具有“广义”的普适性.(2)本文提出的评价模型采用了对同类指标按指数所属等级进行对比加权;对不同类指标整体,按AHP法确定其重要性加权,这种混合加权具有规范性和灵活性.(3)分类单项指标的发展指数和指标权值计算均简单、实用,易于操作;对指标数目多少没有限制,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4)若选取的指标分级标准值与表1中的标准值差异较大,则优化得到的参数a、b值不同,因此,制订既能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规律,又适合国情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参考文献:1 Beghin J D,Roland-Holst,D van der M ensbrugghe.Trade liberal 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pacific basin.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77:778~785.2 M acl aren V W.Urban sustainabil ity reporting.Jou rnal of the American Plamning As sociation,1996,62(2):185~202.3 陈玉成,吴晓芳,梁菁.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重庆环境科学,1999,21(5):1~3,6.4 李乃炜,左玉辉.南京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上海环境科学,1999,18(6):249~251.5 李祚泳,沈仕伦,邓新民.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模型.上海环境科学,2000,19(5):201~204.6 周明,孙树栋编著.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1~60.7 李祚泳,刘国东,丁晶.适用于多指标的水质指数公式.环境工程,2001,19(3):53~55.。

新疆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新疆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D :1.89 . 0- 762 1. . 8 oI 03 60 1 2 4 8 . 00 0 0 0 45
Su t i b e sa na l De eo m e Ev l to Re e r h o Hi hwa v lp nt a uet i ij n o s ci rjc n X ni g r o a
国西部公 路事业 发展迅 速 。特别是 新疆地 区 ,随着
沙 漠旅游 资源 ,尤其是石 油 天然气 、矿产 资源 的加 速 开发 ,沙 漠地 区公路建 设 的数 量不 断增 多 ,等 级 不断 提高 。
[】吕文舫 ,郭雪 宝 ,柯 葵 . 力学 [ . 3 水 M] 上海 :同 济大学 出版社 ,1 9 . 90
u ,a d tsf d y c nt ci rjc. p n et e b o s t n po t i i u r o e Ke w r s rjc vla o ;hg w y o s c o poet utia l d vlp e t y o d :poet aut n ih a cnt t n r c;ss n be e e m n e i u r i j a o O 引言 近 年来 ,随着 国家西 部大开发 战略 的实施 ,我 公路 建设作 为一项 对社会 、经 济影 响深远 的开 发性 活动 ,其施工 建设 和通车 运 营将 对公路 沿线 地
i a t a t r .Me n h l i u mp c f co s aw i e, t s mma ie t e v l a in r c s a d b i s p a e au t n i d c s r s h e au t p o e s n u l u n v l ai n ie z o d o s se y t m. B s d n a e o matr ee n a a y i t e r , a s sa n b e d v l p n e au t n s se t - lme t n lss h o y e u tia l e eo me t v l a i y t m i s t o s e

可持续发展能源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能源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能源指标体系及应用实例
第六图书馆
可持续发展能源指标体系(EISD)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开发的有关能源发展的分析和决策的辅助工具。

该指标体系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涉及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关键因素用指标体系进行概括,对地区性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评估现状和预测未来发展的作用。

对EISD指标体系的产生背景、指标体系基本结构和作用做了介绍。

可持续发展能源指标体系(EISD)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开发的有关能源发展的分析和决策的辅助工具。

该指标体系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涉及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关键因素用指标体系进行概括,对地区性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评估现状和预测未来发展的作用。

对EISD指标体系的产生背景、指标体系基本结构和作用做了介绍。

可持续发展能源指标体质 社会 经济 环境能源工程何斯征浙江省能源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2007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

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

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生态环境绩效评价又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研究和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一、生态环境绩效评价的意义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全面衡量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还可以为环保部门提供指导意见和科学依据。

通过生态环境绩效评价可以得出环保措施的优劣,合理调整环保政策和措施,提升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外,生态环境绩效评价对于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也非常重要。

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建立符合实际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已有的研究方法包括:信息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采用这些方法建立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状况。

此外,建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参考国内外实践和先进成果,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三、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三个方面。

其中,生态保护的指标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环境治理的指标包括大气、水、土壤和噪声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治理效率和治理成本等;生态修复的指标包括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生态修复效果等。

四、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实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角度进行。

在政府层面,可以通过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来对环保工作进行定量化的评价和监控。

在企业层面,可以利用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状况,并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在社会层面,可以引导公众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的参与度和合作度,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可持续发展指标

可持续发展指标
专题性指标:荷兰的环境政策绩效指标 (Environmental Polic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系统性指标:
营养物平衡法 真实储蓄率
27
综合型指标的研究进展
菜单型 主题型 综合型
28
综合型指标的研究进展
货币型综合指标
始于70年代:1972年Nordhaus and Tobin:经济福 利尺度 (经济净福利,Net Economic Welfare)
弱可持续性则假设各要素之间具有替代性,所以各分指标可 以汇总为一个综合指标,弱可持续性可以用标量指标来表示。 当表征社会状态的标量指标满足非递减时,我们说社会处于 可持续状态
29
世界银行: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gress,关于可持续性衡量:提出真实储 蓄率的概念
基于层次分析方法(AHP)。
物质流和能流型综合指标
世界资源研究所 Evaluation of Capital Creation Options
用能量单位焦耳衡量,所有的单位都通过特 定的系数转化为能量单位
综合型社会发展指标与指标体系
32
综合型指标的研究进展
综合型社会发展指标与指标体系
1966 Raymond Bauer:《社会指标》 1978 联合国《社会指标:初步的原则和实例说明》 1979 联合国 Framework of Society and Demography Statistics
21
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全球可持续性
人群福利水平或经 生济 活发展水平及 资其 源存量、消耗国,际环关系与国际
质量等社会发展国 指家 标分布
境质量等及其国其家它分政策等

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定量研究——主成分分析

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定量研究——主成分分析

Ke od : Ib ee p etsae i r c; ep ri cm oet a yw rs叫 l k dvl m n;pc f , e I lI o pnn 舡Iys a o d er a h ic l
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 象, 这种差异 已成为 目前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面临 的又一大 现实 问题 。近年 来虽然 有不少 研究 者通 过 区域 可持 续 发 展 的评 价 来 阐述 区 域 的发 展 差 异ts, t 但意见分歧较大. - J 对评价指标 的选取各持己 见, 分析方法也缺乏规范统一。本文以珠 江三角洲 经济区为实例 , 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定 量研究 , 的是探讨能够揭示区域可持续 发展空间 目

Q m曲蚰v uym te ieec f efma li be e Jla t h ' t c删M I es d t h df rneo rg a ms n l d) O e —termd ̄ 0 aa  ̄ m n a Wu珏 I, 2 o M叫 唱 , i i , eg X ttl ( g 2a u Ll P嚏 z Ⅱ  ̄ol Q皿喀 孵 血 t ]O t t 咖
o: el. h nte rfa ̄ e [ l I T e h e ' . me c l b t d df r h oi -  ̄ i b o n h a l l " ee 。 a e pm4 e o te p X y m k, o r a dtem∞姆 e I e mt n . l c  ̄ meI d p - t me t
Al t c : h uni lem :r t" eq ata v s. r a tl
p rB sd∞ e mo ̄ .oi ,eore ad ca e ae o n sc l rsu c n h a

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中国沿海七城市为例

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中国沿海七城市为例
s r-Sae Rep ne模 型作 为海岸带城 市可持 ue tt- so s)
半定量的多数性 的决策方法[ 。综合协调度指数 3 ]
是在 各大类 指数 的基 础上 , 照各 自的权 重再进行 按

次加和得到一个可持续发展指数, 计算公式为:
, l

1 ∑( xUi 一 W )

维普资讯
环 境保护 科学

第3 3卷
第5 期
20 0 7年 1 0月
环境评 价 ・
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 —
以 中国沿海七城 市 为例
Co s al at Zon s aia e De e op n s s men e Su t n bl v l me tAs e s t
其中 X 为 X口 的标 准 化值 , 为 第 城市 第 X 指标 的原 始赋 值 , X 为 第 指 标 最小 值 , X岫 为第 指标最大 值 。 根据专 家打分 , 利用层 次分析法 计算 出各 指
o i a s c sS a g a . fCh n u h a h n h i
Ke r s Co sa o e S sa n b e De e o me t Id x S s e y wo d a tl n u t ia l v l p n n e y t m Z
生态环 境 的可持续发 展 。
动会对环境产生压力 , 同时会改变资源的数量和状
态这样 一种 因果关 系建 立 的。海 岸带 环境 作 为 一
种“ 态” 受 到一系 列“ 力” 状 , 压 的影 响 , “ 而 状态 ” 的
变化 则导致 了人们 在 政策 上 的“ 响应 ” 。根据 P R S

生态功能区划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生态功能区划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生态功能区划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文春波;贾涛;任杰;吕迎
【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年(卷),期】2009(034)006
【摘要】生态功能区划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国内外有关县域内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结合河南省巩义市的实例,提出巩叉市4个生态区和8个生态功能区的二级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并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针对县域小尺度范围内各生态功能区分别确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个类型,确定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战略.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文春波;贾涛;任杰;吕迎
【作者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2
【相关文献】
1.生态功能区划在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J], 刘力敏;谢剑峰;周旌;杜金梅;唐晓青
2.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J], 文春波;贾涛;宋立生
3.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皖北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颍上县为例 [J], 奚星伍;陶雨薇
4.生态功能区划下县域可持续发展案例的分析 [J], 马思敏;陈静怡;林晓东
5.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皖北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颍上县为例 [J], 奚星伍;陶雨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 张坤民[1];何雪炀[2];等
作者机构: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100035;[2]清华大学,北京100084
出版物刊名: 生态经济
页码: 4-9页
主题词: 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真实储蓄”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可 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存在的困难以及本研究所采用的“真实储蓄”的特点;第二部分分析了真实储蓄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提出了指标体系框架;第三部分讨论了真实储蓄在三明市和烟台市的应用实例;结论认为:真实储蓄能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比较,可以作为衡量国家和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系统化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例研究
内容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作平台。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出发点,从经济发展、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科技进步等方面架构起江西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分数评判模型对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力图为江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套可行方案。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江西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传统发展战略对自然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忽视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二战”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传统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唯一指标,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标志。

这种战略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是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质量的恶化来支撑经济增长,促进人们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使用,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破坏;二是为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许多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外资,他们向发达国家大量举债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发展本国经济,最后导致债务危机;三是经济增长并未能解决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和社会分配不平等问题,有时甚至使这些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传统发展战略的这些弊端,促使人们认识到,这种模式不是人类追求的最佳发展形式。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先后提出了各种发展战略,其中最为人们所接受的是“可持续发展策略”。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既能保证使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是要现代人合理对资源和环境进行开发和使用,保持一定的限度,避免对环境的过度消耗,影响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制定计划和政策时,要同时注意到环境和发展两个方面,人们要将重点由“事后政策”转向“事前政策”,即在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时,要采取对环境负责的态度,而不应等到环境严重恶化时再去设法解决。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等要素的复杂系统,而区域可持续发展正是追求以上各要素的协调发展。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适合特定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和监测各要素的协调发展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近年来,江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今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5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增长10%;利用境外资金增长20%,外资出口增长8%;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2%;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要保证江西经济社会各项指标的顺利实现及可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动态监测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江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为此我们根据江西省情确立江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科学系统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概念界定、统计口径等不能离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需要彼此相互协调、贯通;指标的选取要讲究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要选取那些稳定性强、相关性好、能够较好反映可持续发展变化的指标。

同时,在设计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既要有反映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科技各系统发展的指标,又要有反映上述各系统相互作用与联系的整体性指标,从而保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能充分反映江西的省情。

敏感时效性原则。

这点是从动态监控的需要出发的。

要求所筛选出的指标能抓住经济运行的脉搏,与其同“跳动”。

当整个国民经济呈一般波动时,这些指标应有明显的变动,一旦经济有所波动,反映要及时,马上能发出信号,否则,会错过机会,成为“马后炮”,达不到监控之目的。

稳定简洁性原则。

为了便于研究和比较,指标体系的内容不宜变动过频,在一定时间内,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当描述对象、发展重点和目标发生变化时,指标体系可在整体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指标体系应力求简单、精炼,能够准确地把握系统相应方面的性质,以使理论思维和实际操作切中要害,易于处理。

协同关联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要求在任何一个时期,经济的发展水平或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平、环境质量和环境承载状况以及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之间处于协调状态。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管是表征哪一方面水平和状态的指标,都协调地存在于体系内且相互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就是说,对可持续发展的任何指标来说都必须体现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差异特殊原则。

虽然我国针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确定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但这些内容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各地区并不存在统一、规范
的指标体系。

由于江西省情的特殊,反映客观事物的具体统计指标也存在着差异,有其特殊性的一面。

切实可行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是评价方法是否可以操作?理论上的研究在现实中是否可行?指标选择是否可以量化?数据资料是否有可靠的保证?因此,在选择统计方法和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时,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

江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架构
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一方面,它需要以现有的各项统计制度和数据为基础,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指标并不是原有传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领域统计指标的简单照搬、相加和堆积,而是原有指标的有机综合、提炼、升华和一定程度上创新。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并使各项统计指标构成一个有序而严谨的体系,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与国家级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相比,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兼顾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特点、江西现阶段地区核算的基础条件以及地区间的可比性问题。

根据这些要求,笔者认为,江西现阶段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四大方面的有关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共18项。

该部分指标以“人均GDP”为核心,除整体反映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外,重点反映江西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成本、潜力及集约化程度和持续性方面。

社会人口指标,共计23项。

该部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稳定人口、改善卫生健康和基础教育、提高科技水平、满足生活基本需要、适度城市化、促进社会参与和社会公平等基本内容。

由于社会指标涉及范围很广,又没有类似经济发展指标中人均GDP这样的综合性指标,所以为了涵盖社会发展目标的基本内容,所选指标数量偏多。

资源环境指标,共15项。

该部分反映人类对周围环境影响、环境污染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以及人类在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方面的努力。

科技进步指标,共12项。

该部分反映江西教育投入与规模、科技人力与经费资源、科技产出与贡献等基本内容。

江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设置的指标实际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指标,一类是规范性指标。

描述性指标主要是反映实际的状况或条件,而规范性指标是度量实际状况与参照状况之间的差距或将实际状况与参照状况加以比较。


一类指标多用平均指标表示,如人均GNP、人均收入、人均耕地等;而后一类指标多用相对指标表示,如GDP增长率、基尼系数、水土流失率等。

江西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
监控区间的设立。

确定监控区间,即确定监控的分界点。

可采用类似交通管制信号红、黄、蓝灯的标志,通过模型对近期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状况发出信号,如绿灯表示当前运行状况良好,处于稳定状态;黄灯表示状态尚稳;红灯表示状态稍不稳定;双红灯表示情况趋于恶化,应采取强制措施加以调控;蓝灯说明经济发展滞缓,处于萧条阶段。

这五个区间划分如下:(S0、S1)、(S1、S2)、(S2、S3)、(S3、S4)、(S4、S5),其中S0、S1、S2、S3、
S4、S5分别为各监测指标的分界点。

分界点的确定可以依据经济数学的方法来确定,也可用历史实验法加以确定,本文不再详述。

建模方法。

对所设计的反映江西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确立了分界点后,即可着手建模。

建模的方法很多,如经济计量预警模型、模糊预警模型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综合分数评判模型。

分别规定指标值落入绿灯(S0、S1)、黄灯(S1、S2)、红灯(S2、S3)、双红灯(S3、S4)、蓝灯(S4、S5)的分数依次为1、2、3、4、5分,我们设:
Si5×1=(S1、S2、S3、S4、S5)5×1
WiP×1=(W1、W2……WP)P×1(Wi为指标Xi的权值)
再根据每个指标Xi落入的区间确定其分值r1、r2、……rp,记为:
式中{thing}符号定义为thing所落入的区间号;“⊙”定义为“取大取小”运算。

根据Wi{R⊙S}算得的综合分所落入的分数区间可及时掌握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参考资料:
1.傅伯言,江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2.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2
3.王慧炯,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结构(M),科学出版社,2001
4.张尧庭,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