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实验报告三 RC正弦波振荡器

合集下载

RC正弦波振荡器

RC正弦波振荡器

姓名学号:班级:实验十四RC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2.熟悉正弦波振荡器的测试方法3.观察RC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学习振荡频率的测定方法二、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毫伏表直流电源三、实验原理正弦振荡电路一般包括两部分,放大电路A和反馈网络F,如图5-14-1所示图5-14-1 正弦振荡电路原理框图由于振荡电路不需要外界输入信号,因此,通过反馈网络输出的反馈信号Xf就是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Xid。

该信号经基本放大电路放大后,输出为Xo,若能使Xf与Xid大小相等,极性相同,构成正反馈电路,那末这个电路就能维持稳定的输出。

因而,Xf=Xid可引出正弦振荡条件。

由图5-14-1可知:Xo=AXid而Xf=Fxo 当Xf=Xid时,则有:AF=1上述条件可写成︱A F︱=1,称幅值平衡条件。

即放大倍数A与反馈系数F乘积的模为1,表明振荡电路已经达到稳幅振荡,但若要求电路能够自行振荡,开始时必需满足︱A F︱>1的起振条件。

由Xf与Xid极性相同,可得:ΦA+ΦF=1 称相位平衡条件即放大电路的相角和反馈网络的相角之和为2n·PI,其中n为整数。

要使振荡电路输出确定频率的正弦信号,电路还应包含选频网络和稳幅电路两部分。

选频电路的作用使单一频率的信号满足振荡条件,稳幅电路能保证电路的输出幅度是稳定不失真的,这两部分电路通常可以是反馈网络,或放大电路的一部分。

RC正弦振荡电路也称为文氏桥振荡电路。

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RC串并联网络作为选频和反馈网络。

如图5-14-2所示:图5-14-2 RC串并联正弦振荡电路由串并联网络的幅频特性,可知当信号频率为f o=1/2·PI·RC时,选频网络的相角为0度,传递系数稍大于3。

故实验中的放大电路采用同相比例电路。

四、实验内容1.按图5-14-2连线,注意电阻1Rp=R,需预先调好再接入。

rc桥式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桥式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桥式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桥式振荡器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RC桥式振荡器电路并进行实验,探究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RC桥式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输出,且频率受到RC元
件的影响。

引言:
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周期性输出信号的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RC桥式振荡器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振荡器电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RC元件和放
大器构成反馈回路,产生正弦波输出。

本实验将通过搭建RC桥式振荡器电路
并进行实验,来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内容:
1. 搭建RC桥式振荡器电路,包括放大器、RC元件和反馈回路。

2. 连接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测量频率和幅度。

3. 调节RC元件数值,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RC桥式振荡器产生了稳定的正弦波输出,频率在几千赫兹到几兆赫兹之间。

2. 调节RC元件数值,可以改变输出波形的频率和幅度,验证了RC桥式振荡器的特性。

讨论:
RC桥式振荡器的频率受到RC元件数值的影响,通过调节RC元件可以改变输
出波形的频率和幅度。

这为RC桥式振荡器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同时,RC桥式振荡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验证,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C桥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验证了其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输出,并且频率受到RC元件的影响。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应用和设计振荡器电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rc正弦波振荡器测量数据试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器测量数据试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器测量数据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2、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

二、实验原理从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器是没有输入信号的,带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放大器。

若用R、C元件组成选频网络,就称为RC振荡器,一般用来产生1HZ~1MHz的低频信号。

1、RC移相振荡器:电路如右图1所示,选择R>>Ri。

起振条件:放大器A的电压放大倍数|A|>29电路特点:简便,但选频作用差,振幅不稳,频率调节不便,一般用于频率固定且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频率范围:几赫~数十千赫。

2、RC串并联网络(文氏桥)振荡器:本实验电路图如下面的图2所示。

电路特点:可方便地连续改变振荡频率,便于加负反馈稳幅,容易得到良好的振荡波形。

3、双T选频网络振荡器:本实验电路如下图3所示:电路特点:选频特性好,调频困难,适用于产生单-窄带频率的振荡。

三、实验器材1、+12V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频率计;5、直流电压表;6、数字万用表;7、15K电阻2个、103电容4个、10电位器1个。

四、实验内容1、RC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1)按图2连接线路。

(2)断开RC串并联网络(即电路图A处断开),Rw调到9-10K,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点Ie1(0.86毫安)、IE2(1.1毫安)及不失真电压放大倍数Ao(9倍,信号源500-1000HZ范围内)。

(3)关闭信号源,接通RC串并联网络(即电路图A处接通),使电路起振,调小Rw,看停振现象。

再调大Rw(顺时针拧)使刚好不失真,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uo波形,并测量此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A(3.2倍,要断开RC串并联网络测量)。

(4)用频率表测量振荡频率(893HZ),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5)两个电容C分别并联103电容,观察和记录振荡频率变化情况(520HZ)。

2、双T选频网络振荡器:(1)按图3组接线路。

其中T2单级放大器由实验台上的“单级/负反馈两级放大器”的末级构成。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产生正弦波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产生正弦波

实验三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频率和测试振器;2、验证RC 桥式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二、实验实验仪器综合实验台;双踪示波器;交流毫伏表;频率计;万用电表。

三 实验原理RC 桥式振荡器是采用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的一种正弦波振荡器。

它具有较好的正弦波形且频率调节范围宽,广泛应用于产生几百千赫兹以下的正弦信号。

1、实验线路图测试电路如图5-1所示。

.............+-v F .......图5-1由两部分组成:R 1、R 2、C 1、C 2 组成具有选频作用的正反馈网络;Q1、Q2组成两级共射极放大器,并接成电压串联反馈,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的特点,其输入、输出阻抗对正反馈影响较小。

2、起振条件在图5-1电路中,其选频网络的正反馈系数为图5-1 RC 桥式振荡器实验电路)1(1112211221C R C R j C C R R V V F oF ωω-+++== (5-1)当R 1 = R 2 = R ,C 1= C 2 = C 时则)/1(31RC RC j Fωω-+= (5-2)当频率RC f π2/1=时,3/1=F ,根据幅度平衡条件1=•F A ,只有 3=A 电路才能维持振荡。

要使电路自行起振 1≥•F A ,因 3/1=A ,所以A 必须大于3,但不能过大.如果太大,振荡幅度值将受到晶体管非线性的限制,波形将产生严重失真.四、实验内容1、按照图5-1所示的实验电路连接电路; 2测量RC 选频网络的幅频特性从电路的A 、B 两点处断开,不加直流电压V CC ,在RC 串并联网络两端加3V (有效值)的低频信号,改变信号的频率,在RC 并联端(A 断处)测选频网络的幅频特性。

注意:改变信号频率时,应保证加在RC 串并联网络两端的电压值不变。

3 调节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仍断开RC 选频网络,加电源V CC ,调整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使两个三极管均处于放大状态,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上适当大小的电压V i (输出波形不产生失真),频率约为1KH Z ,调节负反馈电阻R f ,使放大倍数A V 稍大于3。

3.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3.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学号200800120228 姓名辛义磊实验台号3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特点;
2、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设计、分析和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晶体管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
1、RC正弦波振荡器的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器时应用最广泛的RC正弦波振荡器,它由同相集成运算放大器与串并联选频电路组成。

由于二极管的导通电阻r D具有随外加正偏电压增加而减小的非线性特性,所以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为
当适当减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提高负反馈深度,调整输出信号幅度,即可实现稳定输出信号幅度的目的。

振荡器的振荡角频率
欲产生振荡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符合上式的正弦波,要求所选的运算放大器的单位增益带宽积至少大于振荡频率的3倍。

电路选用的电阻均在千欧姆数量级,并尽量满足平衡电阻
的条件。

2、实验电路
本实验采用RC正弦波振荡器,如图所示为实验电路图。

RC振荡器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准备:接通电路电源。

(一)电路调试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进行调试
(二)振荡频率的测量
通过数字示波器测量电路的振荡频率
实验所测得的振荡频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58.96Hz 五、思考题。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数据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数据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数据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1、模块3 1块2、频率计模块1块3、双踪示波器1台4、万用表1块四、基本原理将开关S1 的1 拨下2 拨上,S2 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 和C3、C10、C11、C4、CC1、L1 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振荡电路反馈系数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5(10P)加到由N2 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5 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经N3 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 输出。

五、实验步骤1、根据图5-1 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 拨为“01”,S2 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 发射极电流(将万用表红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E),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 的振荡幅度VP-P,填于表5-1 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

11 RVe分析思路:静态电流ICQ 会影响晶体管跨导gm,而放大倍数和gm 是有关系的。

在饱和状态下(ICQ 过大),管子电压增益AV 会下降,一般取ICQ=(1~5mA)为宜。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将频率计接于P1 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 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5-2 表中。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 RC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2、学会测量 RC 振荡电路的频率和振幅。

3、研究 RC 振荡电路中电阻、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RC 振荡电路是一种由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简单振荡电路。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容的充放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电源通过电阻向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

当电容充电到电源电压时,充电过程结束。

在放电过程中,电容通过电阻放电,电容两端的电压逐渐降低。

当电容电压降到零时,放电过程结束,然后又开始充电,如此反复,形成振荡。

RC 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 =\frac{1}{2\pi RC}$其中,f 为振荡频率,R 为电阻值,C 为电容值。

三、实验器材1、示波器2、函数信号发生器3、直流电源4、电阻箱5、电容箱6、面包板7、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搭建 RC 振荡电路。

选择合适的电阻和电容值,例如 R =10 kΩ,C =01 μF。

2、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 RC 振荡电路的输出端,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

3、调节示波器的时间和电压刻度,使波形清晰可见,并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和振幅。

4、改变电阻的值,例如分别选择5 kΩ、20 kΩ,保持电容值不变,再次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和振幅。

5、改变电容的值,例如分别选择001 μF、02 μF,保持电阻值不变,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和振幅。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电阻(kΩ)|电容(μF)|测量频率(Hz)|理论频率(Hz)|相对误差|振幅(V)|||||||||10|01|_____|_____|_____|_____||5|01|_____|_____|_____|_____||20|01|_____|_____|_____|_____||10|001|_____|_____|_____|_____||10|02|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1、当电阻 R 减小时,振荡频率升高;电阻 R 增大时,振荡频率降低。

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篇一:电子实验报告三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实验报告三《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内容一:1.1、关闭系统电源。

按图1-1连接实验电路,输出端uo接示波器。

1.2打开直流开关,调节电位器Rw,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从正弦波到出现失真。

描绘uo的波形,记下临界起振、正弦波输出及失真情况下的Rw值,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1.3.电位器Rw,使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分(: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别测量输出电压uo、反馈电压u+(运放③脚电压)和u-(运放②脚电压),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

1.4.器振荡频率fo,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图1-1实验结果: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解:Rc桥式振荡器要求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等于3,如果负反馈较弱,放大倍数就过大使波形失真;负反馈太强使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3,则起振困难或工作不稳定。

图1-2图1-3图1-41.3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时输出波波形图见图1-5 图1-51.4思考题1、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几个反馈支路?各有什么作用?运放工作在什么状态?2、电路中二极管为什么能其稳幅作用?断开二极管,波形会怎样变化?解:1.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一个正反馈支路,一(三?)个负反馈支路。

2.(1)二极管控制电路增益,实现稳幅。

二极管决定稳幅控制电路的控制力度,即决定了控制电压每变化1个单位引起的Io变化量,直接影响反馈电路的增益。

稳幅环节是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VD1、V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的,二极管要求采用温度稳定性好且特性匹配的硅管,以保证输出正、负半周波形对称;R4的作用是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

负反馈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作用是稳定输出信号的幅度。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线形元件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度,以稳定振幅,如:热敏电阻、场效应管等。

(2)若断开二极管,波形会变得极不稳定。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 RC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 RC 振荡电路的频率计算方法。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测量 RC 振荡电路的相关参数。

4、观察 RC 振荡电路中电容和电阻值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RC 振荡电路是一种由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简单振荡电路。

它基于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来产生周期性的振荡信号。

在 RC 串联电路中,当电源接通时,电容开始充电,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达到电源电压。

然后,电容通过电阻开始放电,放电电流逐渐减小,直到电容两端的电压为零。

这个充放电过程会不断重复,形成周期性的振荡。

RC 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 = 1 /(2πRC)其中,f 是振荡频率,R 是电阻值,C 是电容值,π 是圆周率。

三、实验仪器1、示波器:用于观察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

2、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电源。

3、直流电源:提供稳定的电压。

4、电阻箱:用于改变电阻值。

5、电容箱:用于改变电容值。

6、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参数。

四、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好 RC 振荡电路,将电阻和电容的值设置为预定值。

2、打开直流电源和函数信号发生器,调整输出电压和频率,使其适合实验要求。

3、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RC 振荡电路的输出端,观察输出波形。

4、调整示波器的时间和电压刻度,使波形清晰可见,并测量振荡周期 T。

5、根据测量得到的振荡周期 T,计算出振荡频率 f = 1 / T。

6、改变电阻箱的值,保持电容值不变,重复步骤 3 5,记录不同电阻值下的振荡频率。

7、改变电容箱的值,保持电阻值不变,重复步骤 3 5,记录不同电容值下的振荡频率。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保持电容值 C =01μF 不变,改变电阻值 R 的实验数据如下:|电阻值(Ω)|振荡周期(μs)|振荡频率(kHz)|||||| 1000 | 150 | 667 || 2000 | 210 | 476 || 3000 | 270 | 370 |2、保持电阻值 R =1000Ω 不变,改变电容值 C 的实验数据如下:|电容值(μF)|振荡周期(μs)|振荡频率(kHz)|||||| 005 | 70 | 1429 || 01 | 150 | 667 || 02 | 300 | 333 |根据实验数据,以电阻值(或电容值)为横坐标,振荡频率为纵坐标,绘制出相应的曲线。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频电⼦线路实验报告)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实验⽬的1、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作点、反馈系数⼤⼩、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实验内容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

2、进⾏LC 振荡器波段⼯作研究。

3、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1、模块 3 1块2、频率计模块 1块3、双踪⽰波器 1台4、万⽤表 1块四、基本原理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来改变振荡频率。

)14(1210CC C L f +=π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振荡电路反馈系数F=32.04702202203311≈+=+C C C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端,因C 5容量很⼩,再加上射随器的输⼊阻抗很⾼,可以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经N3调谐放⼤,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五、实验步骤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

2、研究振荡器静态⼯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R V e ,R11=1K)(将万⽤表红表笔接TP2,⿊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 RC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2、学会测量 RC 振荡电路的频率和振幅。

3、研究 RC 振荡电路中电阻、电容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RC 振荡电路是一种由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简单振荡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和电阻的限流作用,形成周期性的电压变化,从而产生振荡信号。

在 RC 串联电路中,当电源接通时,电容开始充电,充电电流逐渐减小,电容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

当电容充电到电源电压时,充电过程结束,此时电容开始放电,放电电流逐渐增大,电容两端的电压逐渐降低。

当电容放电到电压为零时,放电过程结束,电容又开始充电,如此反复,形成振荡。

RC 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 =\frac{1}{2\pi RC}$其中,f 为振荡频率,R 为电阻值,C 为电容值。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直流电源4、电阻箱5、电容箱6、面包板7、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搭建 RC 振荡电路,选择合适的电阻和电容值。

2、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 RC 振荡电路的输出端,调整示波器的设置,使其能够清晰地显示振荡信号的波形。

3、打开直流电源,观察示波器上的振荡信号,测量其频率和振幅。

4、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保持电容值不变,重复步骤 3,记录不同电阻值下的振荡频率和振幅。

5、改变电容箱的电容值,保持电阻值不变,重复步骤 3,记录不同电容值下的振荡频率和振幅。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电阻值(Ω)|电容值(μF)|振荡频率(Hz)|振幅(V)|||||||1000|01|1592|5||2000|01|796|45||3000|01|531|4||1000|02|796|48||1000|03|531|4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1、当电容值不变时,随着电阻值的增大,振荡频率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电阻值增大,充电和放电的时间常数增大,导致充放电速度变慢,从而使振荡频率降低。

rc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振荡器实验报告

rc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rc振荡器实验,了解rc电路在谐振状态下的波形特征,掌握r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

实验原理:rc振荡器是由一个放大器、一个正反馈回路和一个rc电路组成的。

其中,rc电路起到谐振的作用,放大器负责提供放大信号以及驱动rc电路,正反馈回路则是为了保持电路在谐振状态下稳定。

当rc电路的谐振频率等于放大器反馈信号的频率时,正反馈信号的放大效果将不断累积,rc电路的振幅将不断增加。

直到达到极限,rc振荡器将产生一个稳定的振荡信号输出。

实验装置:rc振荡器实验箱、数字示波器、万用表、电源、rc电路成品。

实验步骤与结果:1)将rc电路成品接入实验箱,并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线路。

如图所示:2)将数字示波器连接到rc电路的输出端,选用正弦波模式。

3)开启电源,调节数字示波器的探头量程和时间基准,使得波形能够正常显示。

4)调节放大器的电位器,使得rc振荡器产生一个稳定的正弦波信号输出。

记录下谐振频率。

5)逐渐减小放大器的电位器数值,观察rc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变化,记录下相关数据。

6)通过计算,确定rc电路的谐振频率、谐振带宽以及衰减因子等重要参数,分析rc振荡器的工作状态。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发现,在rc振荡器的正反馈作用下,rc电路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振荡信号输出。

当放大器电位器的数值逐渐减小时,输出波形的频率将发生变化,谐振频率也随之改变。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确定rc电路的谐振频率、谐振带宽以及衰减因子等参数,这些参数的优化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rc振荡器的稳定性和输出性能。

总之,本次实验有助于我们对r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电子电气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必要的实践环节。

实验三 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三  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三正弦波振荡器一、正反馈LC振荡器1)电感三端式振荡器通过示波器观察其输出波形,并说明该电路的不足3.1 电感三端式振荡器不足:振荡器的输出功率很低,输出信号是非常微小的值,未达到振幅起振条件。

2)电容三端式振荡器(a)(b)3.2 电容三端式振荡器(1)分别画出(a)(b)的交流等效图,计算其反馈系数(2)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与电感三端式振荡器比较(2)答:下图为电路(a)的输出波形:下图为电路(b)的输出波形:比较:电容三点式反馈电压中高次谐波分量很小,因而输出波形好,接近正弦波,电感三点式反馈电压中高次谐波分量较多,输出波形差。

3)克拉泼振荡器3.3 克拉泼振荡器(1)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2)在该电路的基础上,将其修改为西勒振荡器,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在电感旁并联一个可变电阻器即改为西勒振荡器,输出波形如下如所示:二、晶体振荡器(a)(b)3.4 晶体振荡器(1)(a)(b)分别是什么形式的振荡器?答:A是并联型皮尔斯晶体振荡器,B是串联型晶体振荡器(2)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电路的振荡频率是多少?答:电路波形如下图所示,由图可得T=2.339ms,则f=1/T=427.5Hz问题:(1)振荡器的电路特点?电路组成?答:并联型晶体振荡器中晶体起等效电感的作用,它和其他电抗元件组成决定频率的并联谐振回路与晶体管相连,工作原理和三点式振荡器相同,只是把其中一个电感元件换成晶体。

串联型晶体振荡器中晶体以低阻抗接入电路,晶体相当于高选择性的短路线,通常将石英晶体接在正反馈支路中,利用其串联谐振时等效为短路元件的特性,电路反馈作用最强,满足起振条件。

(2)并联型和串联型晶体振荡器中的晶体分别起什么作用?并联型晶体振荡器中晶体起等效电感的作用,串联型晶体振荡器中晶体以低阻抗接入电路,晶体相当于高选择性的短路线。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总结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总结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总结
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搭建实验电路,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正弦波信号的产生,并用示波器观察到了信号的波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电阻、电容和集成电路等元器件搭建振荡电路,并且掌握了调节电路参数以改变振荡频率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在实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电路稳定性不够,信号幅值不稳定等。

通过调节电路参数和改变元器件等方法,我们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得到了稳定可靠的正弦波信号。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增强了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 -。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搭建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了解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电容、三极管、示波器、万用表等。

实验原理,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的电路。

在实验中,我们将搭建一个基于反馈原理的晶体管多级放大电路,利用正反馈使得电路产生自激振荡,最终输出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确认连接无误后接通电源。

2. 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使其符合电路要求。

3.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并记录下来。

4. 连接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进行调节,使其尽可能接近理想的正弦波形。

5. 测量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等参数,并进行性能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通过调节电路参数和观察输出波形,得到了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经过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幅度等参数,验证了电路的正弦波输出性能。

实验中还发现,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参数对正弦波振荡器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电容和电阻的数值大小,对振荡频率和幅度有着直接影响;晶体管的工作点稳定性,也对输出波形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搭建和测试,验证了其性能。

正弦波振荡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源电路,在通信、测量、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正弦波振荡器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和工程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对电路原理和实际应用的理解,为将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

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篇一:电子实验报告三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实验报告三《R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内容一:1.1、关闭系统电源。

按图1-1连接实验电路,输出端uo接示波器。

1.2打开直流开关,调节电位器Rw,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从正弦波到出现失真。

描绘uo的波形,记下临界起振、正弦波输出及失真情况下的Rw值,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1.3.电位器Rw,使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分(:rc正弦波振荡实验报告)别测量输出电压uo、反馈电压u+(运放③脚电压)和u-(运放②脚电压),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

1.4.器振荡频率fo,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图1-1实验结果: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解:Rc桥式振荡器要求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等于3,如果负反馈较弱,放大倍数就过大使波形失真;负反馈太强使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3,则起振困难或工作不稳定。

图1-2图1-3图1-41.3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时输出波波形图见图1-5 图1-51.4思考题1、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几个反馈支路?各有什么作用?运放工作在什么状态?2、电路中二极管为什么能其稳幅作用?断开二极管,波形会怎样变化?解:1.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一个正反馈支路,一(三?)个负反馈支路。

2.(1)二极管控制电路增益,实现稳幅。

二极管决定稳幅控制电路的控制力度,即决定了控制电压每变化1个单位引起的Io变化量,直接影响反馈电路的增益。

稳幅环节是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VD1、V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的,二极管要求采用温度稳定性好且特性匹配的硅管,以保证输出正、负半周波形对称;R4的作用是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

负反馈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作用是稳定输出信号的幅度。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线形元件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度,以稳定振幅,如:热敏电阻、场效应管等。

(2)若断开二极管,波形会变得极不稳定。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在电子学领域中,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重要的电路。

它通过产生稳定且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在许多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搭建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包括:电源供应器、信号发生器、元件(如电容、电感、电阻)和示波器。

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给定的电路图,依次连接元件和仪器。

确保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2. 设置电源:将电流源供应器连接到电路,调整输出电压,并保证电源稳定。

这是实现正弦波振荡的基础。

3. 信号发生器设置:使用信号发生器提供一个直流参考电压,作为振荡器的输入信号。

逐步调整频率,找到振荡器产生最稳定的正弦波的频率。

4. 输出测量:将示波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示波器的屏幕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调整电路中的元件数值,使输出波形尽可能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工作原理与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的相互作用。

根据霍尔的理论,正弦波振荡器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放大环路增益大于1并且相位延迟为360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作为放大器和RC网络作为反馈网络。

RC网络是由电容和电阻串联而成,起到了相位延迟的作用。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导致输出信号在反馈回路中相位延迟,满足相位延迟的要求。

此外,电容和电阻的数值也决定了输出信号的频率。

放大器的设计是整个电路中的核心部分。

通过调整放大器的增益,我们可以控制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幅度。

通过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和元件数值,同时结合反馈网络的设计,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稳定且频率可调的正弦波输出。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整电路中元件的数值和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成功实现了一个正弦波振荡器。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可以明显地看出,输出信号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频率的可调范围也较广,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电路中存在一些不理想因素,如元件本身的非线性特性、放大器的失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实验报告三
《RC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内容一:
1.1、关闭系统电源。

按图1-1连接实验电路,输出端Uo接示波器。

1.2打开直流开关,调节电位器RW,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从正弦波到出现失真。

描绘Uo的波形,记下临界起振、正弦波输出及失真情况下的RW值,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1.3.电位器RW,使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输出电压Uo、反馈电压U+(运放③脚电压)和U-(运放②脚电压),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

1.4.器振荡频率fO,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图1-1 实验结果:
情况临界起振正弦波输

失真
RW值(Ω)15.8221 17.3492 18.4209
对应图形图1-2 图1-3 图1-4
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解:RC桥式振荡器要求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等于3,如果负反馈较弱,放大倍数就过大使波形失真;负反馈太强使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3,则起振困难或工作不稳定。

图1-2 图1-3
图1-4
1.3
输出电压Uo幅值最大且不失真时输出波波形图见图1-5
输出电压
反馈电压U+ 反馈电压U-
Uo
7.0915V 2.0359V 2.4730V
幅值平衡条件
总增益大于1,可以产生振荡,但是,输出信号会越来越大,最后收器件电源电压限制,输出被限幅,输出波形会有畸变。

因此,幅值平衡条件是总增益=1。

图1-5
1.4
测量值理论值误差
振荡频率
1.573 1.500 5%
f(kHz)
思考题
1、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几个反馈支路?各有什么作用?运放工作在什么状态?
2、电路中二极管为什么能其稳幅作用?断开二极管,波形会怎样变化?
解:1. 正弦波振荡电路中有一个正反馈支路,一(三?)个负反馈支路。

2. (1)二极管控制电路增益,实现稳幅。

二极管决定稳幅控制电路的控制力度,即决定了控制电压每变化1个单位引起的Io变化量,直接影响反馈电路的增益。

稳幅环节是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VD1、V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的,二极管要求采用温度稳定性好且特性匹配的硅管,以保证输出正、负半周波形对称;R4的作用是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

负反馈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作用是稳定输出信号的幅度。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线形元件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度,以稳定振幅,如:热敏电阻、场效应管等。

(2)若断开二极管,波形会变得极不稳定。

实验内容二:
2.1、关闭系统电源,连接电路。

2.2、打开信号发生器,用示波器观察U0的波形,调节RW输出方波。

测量其幅值及频率,记录之。

2.3、改变RW的值,观察U0幅值及频率变化情况。

改变RW测出频率范围并记录。

2.4、关闭系统电源。

利用已学的现有电路搭建三角波发生器。

在实验报告中画出实验用电路图。

实验结果:
2.2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幅值(V)10.4684 10.4687 10.4671
频率(Hz) 3.0221K 1.5000K 500.52
输出波形见图2-1
将矩形波产生电路的输出信号直接接入积分运算电路的输入,然后两个地线相接,以积分电路的输出信号为输出,即可获得三角波信号。

图2-1 2.3
频率范围为320.52Hz~3.4221KHz
2.4
搭建三角波发生器电路如图2-2:
图2-2 输出波形记录如图2-3
图2-3 思考题:
如何设计一个占空比可调的方波发生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