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
南怀瑾语录
南怀瑾语录1、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
争入空王眼睫毛,大家争先恐后的想成佛。
2、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3、我看你们来学佛学道,年纪轻轻,非常照顾自己,又懒,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别人却非常严格,看看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觉得别人都不是圣贤,难道你就是圣贤吗?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没有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没你也不少的人。
4、但愿此情长久,哪里分地北天南。
5、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
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
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
没有这个认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
6、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7、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世界都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重曲解了缘起性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
没有可不是空噢!没有是断见!8、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去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9、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做官啊,”因为古语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做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做官容易犯错误。
现在没有这个观念了。
10、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
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11、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2、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
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南怀瑾语录精选
南怀瑾语录精选1、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2、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
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3、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4、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
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
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
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5、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6、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的财,永远会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7、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就是达到“挫其锐”的程度,把尖锐的聪明棱角都磨下去了。
8、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得的心,求无所得的果。
9、我看你们来学佛学道,年纪轻轻,非常照顾自己,又懒,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别人却非常严格,看看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觉得别人都不是圣贤,难道你就是圣贤吗?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没有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没你也不少的人。
10、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11、道是天下人的公道。
生命的意义不在**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
12、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13、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
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14、人生最大的这里是把握好:进退得失存亡。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1. "行走在路上,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远方。
"
2.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对自己的内心有清晰的认识。
"
3. "学会放下,学会释怀,才能真正拥有内心的宁静。
"
4. "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左右,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
5. "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得到多少,而是学会满足于现在拥有的一切。
"
6.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哪里,而在于沿途的风景和经历。
"
7. "宽容是一种智慧,懂得原谅别人也是懂得珍惜自己。
"
8.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成长的痕迹。
"
9. "珍惜每一次相遇,因为每一次相遇都是命运的安排。
"
10. "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的诱惑和质疑所动摇。
"。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1. 情感是人生最美的风景,也是最深的伤痛。
2.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3. 世间万物都是瞬息,唯有心灵的宁静才能长存。
4. 做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世界已经够复杂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温暖和善意。
5. 面对困难,不要沉沦,要学会坚强地面对,因为人生本就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
6. 真正的智慧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
7. 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和快乐。
8. 人生最大的成就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能够拥有一颗善良和宽容的心。
9. 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10. 每一次的挫折和困难都是人生成长的机会,不要因为失败而放弃,要坚定地走下去。
精选的南怀瑾名言名句大全
精选的南怀瑾名言名句大全
1.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2. 真正的智慧,是懂得知足和感恩。
3.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成长。
4. 做一个温暖的人,因为世界已经够冷了。
5. 真正的成功,不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而是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6. 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7. 做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善良是最好的修行。
8. 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
9. 勇敢面对困难,因为困难是成长的阶梯。
10. 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南怀瑾先生的这些名言名句,都是对人生、情感、修行的深刻思考和洞悉。
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刻铭记这些智慧的话语,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行的指南针,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
愿我们都能在南怀瑾先生的智慧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南怀瑾经典语录语句
南怀瑾经典语录语句1、人之所以不能得道,就是被两样东西困住了,一个是空间观念,一个是时间观念。
2、你说完没有?换我说了。
3、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4、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
不争,是人生至境。
5、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6、佛学为什么讲无常?因为世界上的事没有永恒的。
人的欲望,永远贪求永恒,想永远保持存在,那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
所以佛告诉你,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离,……那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大原则。
7、道是天下人的公道。
生命的意义不在肉体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
8、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9、当将军的五个条件:像牛一样的健壮;像狗一样的下贱;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像猴子一样的精明;像魔鬼一样的魅力。
10、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
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
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
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11、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
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12、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
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13、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
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14、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
南怀瑾大师语录
南怀瑾大师语录1、根据我的经验,学佛修道的人,废物多,懒的多。
佛叫你精进,你做不到,叫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作不到。
姑且不论诸恶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为他懒嘛!这是我们要自我检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2、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
3、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
一进关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
尤其是夜里十一点以后一定要睡觉,烂睡一卧,那才会有精神。
4、真正佛法是不能用见闻觉知去求的。
大家反省一下,不论你学哪一宗,都是在用见闻觉知求佛法。
常有人告诉我他做了个什么梦,我一开口就骂他,又来痴人说梦,本来是梦幻空花,还没有睡醒。
见闻觉知就是在梦中,你求个境界,看见什么了,听见菩萨给你说法,都是在做梦。
5、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
6、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
其实,大可不必。
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7、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端。
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长的。
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是道。
8、能够成为一个生命,神和气很重要。
道家讲精气神,什么是精呢?刚才已经讲过,不要认识错了,全身的细胞、能量,都是精,精气神要合一。
9、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10、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11、老实说吧,没有什么脑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与不肯用心之故。
南怀瑾超经典语录
南怀瑾超经典语录96年佛学大师南怀瑾行生书“宿觉名山”匾,端庄矫健,金光闪闪,书坛诸子纷纷撰书匾额楹联为妙果寺增辉添彩。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南怀瑾超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南怀瑾超经典语录1) 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
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
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
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2)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3) 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
所以说,拚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看。
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
4) 道家的流弊也很大,画吞刀吐火之术,都变成了道家的文化,更风水算命武功等等,几乎无一不包括在内,都属于道家的学术,所以虽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也因之产生了流弊。
说到纪晓岚,顺便讲两个笑话。
纪晓岚一生治学严谨,对学生的教育也很严格,近于苛求。
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拿给纪晓岚,他看完后,批了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的两句诗,这个学生莫名其妙,去问老师。
纪晓岚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讲些什么;“一行白鹭上青天”,愈飞愈远离题万里。
5) 所以,开始我们已说过,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
也就是佛说,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密;智慧到了极点啊,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
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平淡的人。
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伟大。
6) 世界上最会讲比喻讲得最好的是宗教家。
《新旧约》圣经十分之六七都是比喻,最多的比喻是佛经。
每一句话都是比喻,如梦是比喻,如幻是比喻,水月比喻,空花比喻,东一个故事西一个故事都是比喻,因为世界上有许多真理没有办法讲,只有比喻才懂。
国学大师南怀瑾名言
国学大师南怀瑾名言1、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2、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3、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4、一切现象本来随时在变,你还抓个什么!5、顺境修德,逆境修心,只有当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无穷压力之中时,才会在苦痛之中明白什么是人生的滋味,也才能够明白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珍惜。
6、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
7、对人,学问并不一定可贵,但是文人有知识,最喜欢乱叫。
8、越保守的人越有自己的范围,结果变成固执,变成粘胶一样,自己不得解脱,被它胶住了,就是佛家所讲的执著。
9、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就是达到“挫其锐”的程度,把尖锐的聪明棱角都磨下去了。
10、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
11、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12、修行就像扫帚一样,心里头杂念都要扫掉,无住相布施,所以无住相这一句话就是扫帚,你心里头什么妄念都要扫掉。
13、大彻大悟是智慧的境界,而不是功夫的境界。
14、自从一读愣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15、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16、修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
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到的幻境,妄自追求。
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
17、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
18、老实说吧,没有什么脑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与不肯用心之故。
你把我这句话仔细研究,聪明的人一听就会,就记住了,我笨,我多念一百遍,也成功了。
所以“勤能补拙”这四个字要记住。
19、真正的佛学告诉你不要迷信,一切唯心造,是自己造的,生命的主宰还是自己,是自己的前因后果的因果报应。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1.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
2. "人生最大的错误,莫过于轻视自己。
"
3. "生活是一场修行,学会放下,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才能活得更加从容。
"
4.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遇见了适合自己的人。
"
5.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心有所属,身处安稳。
"
6. "不要让过去的伤痛,毁了你对未来的期待。
"
7. "做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世界已经够冷漠了。
"
8.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的过程。
"
9. "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有原则。
"
10.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学会放下什么。
"。
南怀瑾语录精选
南怀瑾语录精选1、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2、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
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3、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4、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
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
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
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5、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6、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的财,永远会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7、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就是达到“挫其锐”的程度,把尖锐的聪明棱角都磨下去了。
8、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得的心,求无所得的果。
9、我看你们来学佛学道,年纪轻轻,非常照顾自己,又懒,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别人却非常严格,看看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觉得别人都不是圣贤,难道你就是圣贤吗?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没有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没你也不少的人。
10、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11、道是天下人的公道。
生命的意义不在**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
12、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13、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
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14、人生最大的这里是把握好:进退得失存亡。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南怀瑾名言名句南怀瑾名言名句1、这个原义也就是说,不一定这个形式就叫佛教,那个形式也是佛教。
所以你们青年们要弘法,须要一句佛话也不讲,一个佛字也不提,就能将这个道理服侍别人,就是佛法!何必要加一个「佛」字呢?那只是外衣呀!这个外衣是可以脱掉的。
2、家人有几百亿家财,能够帮子女买到个乖巧的头脑吗?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辛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3、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
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绿鳍的成就。
4、学佛的人所犯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表示,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中道法而有差别。
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重新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纯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5、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
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
所以心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
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创造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多拉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
6、以我个人的经验,执着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着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
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目假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教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
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着相。
所以藏经翻译成「身具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辉煌成就,不着相,相认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7、在艰苦中会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
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当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
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
南怀瑾经典语录25则
南怀瑾经典语录25则1、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
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这三样事?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了。
2、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3、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
其实,大可不必。
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4、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5、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6、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7、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8、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
9、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0、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
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11、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12、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
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13、以亦仙亦佛之才,处半人半鬼之世。
治不古不今之学,当谈玄实用之间。
具侠义宿儒之行,入无赖学者之林。
挟王霸纵横之术,居乞士隐沦之位。
誉之则尊如菩萨,毁之则贬为蟊贼。
书空咄咄悲人我,弭劫无方唤奈何。
14、那么什么是做人最高的艺术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非常平淡,“和其光,同其尘”,平安地过一生,最为幸福。
15、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16、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1.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
2. 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往往都隐藏在平凡之中。
3. 做人要有情怀,做事要有态度。
4. 感恩是一种心态,能让人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5. 人生最大的成就,不是获得多少财富,而是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6.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7. 世界上最美好的风景,往往都在路上。
8. 做人要懂得感恩,做事要有责任。
9.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能够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一切。
10. 宁愿选择艰难的道路,也不愿意走一条违背内心的路。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1.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与你所爱的人一同看星星。
3. 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因为未来是未知的。
4. 人生短暂,珍惜每一个与亲人朋友的相聚时刻。
5. 心怀感恩,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6. 不要让过去的失败成为你未来的枷锁,要学会释怀,继续向前。
7. 做一个善良的人,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
8. 天空无云时,你能看见更远的地方,心灵也是如此,保持清澈,才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9.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要学会微笑面对,因为生活还在继续。
10.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因为你是最棒的自己。
南怀瑾的经典语录精选
南怀瑾的经典语录精选南怀瑾的经典语录精选南怀瑾的经典语录精选1、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
争入空王眼睫毛,大家争先恐后的想成佛。
2、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3、我看你们来学佛学道,年纪轻轻,非常照顾自己,又懒,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别人却非常严格,看看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觉得别人都不是圣贤,难道你就是圣贤吗?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没有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没你也不少的人。
4、但愿此情长久,哪里分地北天南。
5、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
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
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
没有这个认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
6、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7、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世界都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重曲解了缘起性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
没有可不是空噢!没有是断见!8、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去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9、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做官啊,”因为古语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做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做官容易犯错误。
现在没有这个观念了。
10、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
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11、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2、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
南怀瑾经典语录摘抄
南怀瑾经典语录摘抄1、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
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
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3、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4、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5、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6、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7、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8、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9、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
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10、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11、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2、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3、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4、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
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1.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2. 生活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也不会甜一辈子。
3.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你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收获
的不是感谢,而是一颗善良的心。
4.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在孤独的时候,有人懂你。
5.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在繁华的时候,无人陪伴。
6. 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因为善良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力量。
7.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金钱,不是权力,而是一颗纯真
善良的心。
8. 人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成为一个善良、真诚、有爱心的人。
9. 无论你身处何地,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善良,保
持真诚,保持爱心。
10. 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得到多少,而是懂得满足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
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所以,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
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佛法还是在世间的,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社会上无处没有佛法。
虽然佛教说,末法时代佛法要没落了,可是佛在大乘经典上,根本没有讲末法、像法、正法。
佛法在世间是不生不灭的,真理在世间是不会变的,不过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表达有所不同而已。
它不一定是这个形象,也不一定是这个宗教,但所行的都是佛道。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
」外表看起来是在拍马屁、奉承人或作假,可是都是方便。
有的人说话中不提一佛字,但是讲的都是佛法。
我常希望你们同学能走这种菩萨道,尤其是今天这个时代,一讲宗教人家就头大。
你可以不用说教的方式嘛,宣扬佛法不一定要讲佛经。
可以把佛经变成电视剧、电影、笑话,只要把真理放进去了就是弘扬佛法。
说不好听的,这就是「曲学阿世」,把真正的佛法作了改变,来拍世上群众的马屁。
但是行菩萨道的人不怕这些罪名,他宁可谄媚众生,用善巧方便的手法,去表达佛法的精义。
但自己要有修持,有善巧方便,才可以不照老路子走,否则你不要轻言佛教革命。
学佛要度人,什么是度人?你作人家的桥梁是度人。
度人的方法太多了,不只是劝人出家才是度人,那是作理发匠度人。
度人是作众生桥梁,助他渡过苦海,解除他的烦恼痛苦,甚至进而使他证得菩提。
中国老话说文人千古相轻,我改了几个字来形容宗教界,就是宗教界千古相仇,彼此攻讦不休。
跑江湖献艺卖膏药的,就是千古相恨,等于做生意说同行是冤家。
学佛第一个要学谦虚,例如济颠和尚,已经成就了,仍然装疯卖傻,让人家看不起。
大乘道是大人之用心也。
真是大人,就是前面讲过的:「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
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
」小乘的戒律是防止性的、消极性的,要避免为恶。
大乘菩萨道则不然,纵然是魔事都敢做,这要多大的气魄、多大的愿力、多大的能力!因此,大人者能成其大事,若是小人,做些小事就好了,不要好高骛远。
真正的佛教从来不排斥其它宗教,还包容所有宗教。
目前世界上有上百种宗教,有的很邪的。
但是就算是邪,也是道,也是路,虽然一时走歪,还可以走回正路。
旁门也是门,左道也是道,不过是可怜走迂回了。
主要的五大教都是使人为善,教人做好事的,至于最高的道理对不对,那个我们不谈。
各种的道、各种的法门无量无边,大乘菩萨道所定的路,所应该做的事,是无边无涯,没有一定的范围。
你说非要怎么样才是佛道,就已经不是佛法了,佛法是圆融无碍的。
所以说「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
佛法的标记是莲花,天主教的标记是十字架(其实是卍字拆开来的,也是个圆圈拆开的),回教的标记是半个月亮。
莲花的特性是它不长在干净的地方,那泥巴越脏,莲花长得越好。
它另一个特性是花果同时,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花一开就有莲蓬,蓬中就有莲子。
学佛的人常想走清高的路线,但是清高是不能成道业的。
所以菩萨要入世,进入烦恼圈子去锻炼自己,才是佛道。
中国有个很好的对联,我也屡次提到,你们青年人要记住:「能受天磨真铁汉,不招人嫉是庸才。
」成功是磨练,失败更是磨练。
只有白痴才没有人嫉妒,你只要有点本事就会有人嫉,连佛和耶稣都是遭嫉的,这两句话也是佛法的道理。
像我们学佛的人,修持多年下来,生理和心理没有一点改变,那个脸还是拉得很长,让人都不敢望他,更不敢亲近。
这就是不对了,修持的人即使有一点点成就,也会无形地影响旁人,让人觉得他可爱可亲,自然会起亲切感,或是庄严感。
这个就是功德,是功夫成就而累积起来的。
儒家弟子形容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他的样子很庄严,有点令人害怕,可是一和他接近,就觉得他很温暖慈祥。
所以说有道的人,色身一定转变了的。
有人只喜欢放生,放生是善根之一,可是我常劝人在都市中不要乱放生。
例如你去菜场买些动物来放生,这不但不是放生,反而是杀生。
有些卖动物的人晓得有人爱放生,他就拚命去抓来卖。
甚至于你今天放生的,明天就又被抓回来,所以真放生是很难的,有时救了个小动物不见得是做善事,做善事是要智慧的。
像有的人没钱还好,你一帮助他,他反而有本钱去作恶,所以说,没有智慧所做的善事,反而会变成坏事。
身口意三业,翻过来就成十善业,是学佛的基本行为。
我常说,学佛慢一点来,先学作人,人都没作好,想学大乘道成佛,没有那么简单的。
在家出家的学佛人千万注意,要「不舍世法」。
如果为了想舍离世法而学佛,就已经错了。
因此也要记得我们一再引用过六祖的话,「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后,无所谓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说,最聪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来最平凡最笨的人,却有上上智。
一般人觉得自己聪明的,其实是笨人。
什么理由?因为他不肯平凡;真能够平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作人平凡就是佛。
一般人学佛学成了疯子,不肯平凡。
佛在悟道之后感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个个是佛,佛所有的智慧德相大家都有,为什么不能悟道?「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那你只要不妄想不执着就好了嘛,是不是很简单?你说,是啊,所以我天天在除妄想。
唉,你那个除妄想的念头不又是妄想执着吗?所以你连一缸水也喝不完,更不必说一江水了。
禅宗祖师说:「佛是了事的凡夫。
」所以学佛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你也不要执着于佛经上所有的话,一执着了,对不起,虽然不是邪见,但是成了边见,也就是宗教性的偏见。
宗教的偏见最多,也最排他。
但是我看每一个宗教都一样,因为基本上都是教人为善的,这总没有错吧!不必说你是那个教,我是这个教。
你睡午觉,我睡晚觉。
宗教的最高处是有不同,但你不要用最高来看人家,要从平等线来看。
《药师经的济世观》在座各位也都接触过佛法,佛法真能治你们的心病吗?你们真的因为吃了这包药而治好了自己的心病吗?没有。
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药,我们求佛、学佛。
是为医治身心的病而找这个药,但始终没有治好自己的病,因为药都没有吃对,病当然不会治好。
每一位佛之所以能成佛得道,都有他的大愿、本愿,才能成功。
注意!这就是话头,我们学佛只想‘我好’,我好不是大愿,那是私心。
因为每一位佛都发了他本身特殊的大愿,所以成就了他特殊的功德。
好比世间做生意的人,有的人喜欢开百货店,有的人喜欢开米店......等等,不一而足,能就自己内行之事,不断努力发展而有成就。
世间法如此,出世求佛道更要如此,先要有他的本愿。
多数学佛人大愿没有,小愿一箩筐,一会儿说这两天把事情弄完,找个清净的好地方,放下一切好好修;一会儿又是要吃素……都在那里自欺欺人,就算给他安顿好了地方,他又这样不好,那样不好。
发愿是很难的。
真正的学佛,没有诚心发愿,绝对不会成功,你怎么学也不成功的。
我们要晓得‘引满能招业力牵’,发愿是意识境界啊!意识要空,没有错,但意识不是你去空它,而是它来空你的啊!谁能空得了意识?你那个想空的念头就是意识,所以是意识来空你。
事实上,意识也不是空,它本来‘非空非有’,本来‘即空即有’。
所以大家把佛法的法相、唯识部分研究透彻,道理就在此。
一切学佛修行都是意识真正成就,但它不是凡夫分别心的意识。
天下一切众生没有不自私的,所有永远成不了菩萨,也成不了佛。
只求利益一切众生,不求利已,才是真正的菩萨,做到‘饶益一切有情戒’才能成佛。
研究西方文化思想,从十七、八世纪后,社会思想的发展来看,西方在社会慈善、福利事业方面做的比我们多,东方人理想陈义很高,但是所有东方民族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大,对群众社会的利益毫不顾及,没有公德心,不爱人;都要求别人爱我,我不爱别人;理论上讲我爱人人,那是给别人听的,实际上都希望别人爱我,我不爱别人。
所以,依我看东西方这几百年社会的结构,与文化思想的形态,一个是真正实行了慈悲爱人之心,一个则拼命讲理论,实际上慈悲爱人利物之心非常差。
这是我看历史,看社会,再看个人,积五十余年之经验所深深体会到的,实可谓痛苦流涕者也,没有办法,这个民族的惨报还要受下去。
这里就可了解佛所发愿之重要,然而愿还要变成行动。
学佛的人要检查自己对所处的欲界有没有产生厌离心?否则修不上路,必须有一度真正生起厌离心,那你用功便一日千里,就上路了,这是一定的事。
普通人学佛在何时发生厌离心呢?年轻人爱情受了挫折,或在家里吵了架,作生意失败,灰心到极点,跑到庙里去拜一拜,很想在佛前痛苦一场。
那不叫厌离心,那是受了打击而产生的灰心,那是在槁木死灰中,‘空花那得兼求果’,冷灰里没有热气,生不出东西来的,那不是厌离心。
所谓厌离,硬是厌离这个世界,厌离这个红尘,所以想转女身成大丈夫身。
当然不舍女身而成大丈夫身也可以,证得琉璃光如来境界,此身还是女的,已经像龙女一样,八岁就成佛了,不需要转此身。
外道、内道的差别何在?怎么叫作外道呢?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一般宗教都随便使用‘外道’这个名辞,譬如,我信佛教,你不信佛教,你是外道;我信天主教,你不信我的天主教,你是外道;我信某某道而你不信,你就是外道,这些都是乱讲。
这个外道与世间法一样,都是由‘我见’而起。
不合于我的就是外道,这种见解属于见取见,是下列五见之一;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见’就是观念,凡夫受这些观念缠缚而不能得解脱,不能证得菩提。
我们晓得,烦恼是一种魔,生死是一种魔,欲望又是一种魔。
若以修道的立场来讲,无一不是魔境。
纵使一个人爱好美的境界,爱好山林或城市,一有所执着便是魔境界,要真正跳出魔的罥网非常不容易。
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了解,凡是没有真正明心见性以前,没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前,一切修行、一切道理,一切作为,严格说起来都只是加行,仍然在外道境界中。
只有真正证得菩提,明心见性以后,才能解脱一切魔境,解脱一切烦恼。
由药师佛的这个大愿,我们可以彻底而清楚地了解修持之路。
真正学佛,除了发愿还要有正确的‘见地’。
要有正见非常难,有了正见才好谈修持,有了正见才能谈正行,见地不真,那么所有的修持都会走上邪曲之路。
见地也就是楞严经所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的发心的因地。
所以,学佛先要有正见,才能够起正行修持。
一个人要分辨真正的善恶非常难,你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除了佛以外,没有人分辨得出来。
世界上一切的善恶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善恶,因此,做好事需要智慧判断,否则,看起来是做好事,其实是坏事,往往造很大的业。
又譬如父母打孩子,打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父母打孩子大多是关爱的,因为他的动机是希望孩子好。
所以,打孩子、打学生、教育学生等等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坏的,实际上没有真智慧,无法辨别真善恶。
‘不知布施及施果报’,这个世界众生不晓得什么是真正的布施,也不晓得布施的果报是什么,以为出了钱就有功德,以为帮助了人就应得回报,说什么有舍才有得,这种心态不是布施,这是作生意嘛!‘阙于信根’,没有正信就是迷信;没有智慧的相信是迷信,一切的真理不透,佛的理不透,愚痴的相信,统统是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