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了应激适应机制学说 , 近一个世纪 以来 , 对于应激及应对 的探 介调节因素 , 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 的性质 与强 度,
索在 医 学界 和 心 理学 界 始终 未 终 止过 。Izns( 94 及 并进而调 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 系【 . al 18 ) . , a l 】 。 Lzrs19 ) i aau (9 1 g 应对 定义 为 : 个体在与环境 持续互 动中 , 当外 在或 内在 的要求超出个人能力或个人资源所能负担时 ,个人
应对 (oig , cp )也称应 付 , n 是应激 源与应激结果 的 中介 与 的压力情境中 ,为减轻压力的影响而有 目的地采取的认知和
调节 。96 , 大生理学家塞里( _l , 0~92提出 行为的手段 、 法和策略 。它是心理应激过程 中一种重要 的中 13 年 加拿 HS y 1 7 18 ) ee 9 方
( 吉林师范大学 , 吉林 四平 1 60 ) 30 0
【 摘
要】 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 具有重要 影响。了解有关应对的理论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利 于人们在 应激
状 态下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 , 高个体应对挫 折、 提 承受压力的能力。
【 关键词】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 中图分类号】 G 4 4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 号】 17 — 0 2 2 1 )1 0 5— 3 62 60 (0 0 0 — 0 10
心理健康 , 提高个体应对 挫折 、 承受 压力的能力。

此应对的结果不总是成功的。
( ) 对 方式 的 概 念 二 应

应对 及 应 对 方 式 的概 念
( ) 对 的 概 念 一 应
应对 方式 (o j rt i . cD gsa g s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个体 在具体 n t e e)

大学生挫折心理与心理防御机制

大学生挫折心理与心理防御机制
THANKS
挫折心理的产生与大学生的自我期望、 自我认知、环境因素等多方面有关。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来源
学业压力
大学课程难度大、考试压力大、学术要 求高等因素,导致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业
压力,容易产生挫折感。
自我期望
大学生普遍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当 现实无法满足这些期望时,容易产生
挫折感。
人际关系
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如室友 矛盾、同学之间的竞争等,都可能引 发挫折心理。
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
04
如何帮助大学生应对挫折心 理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
大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从而更好地应对挫折。
自我评价
大学生应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 不过度自卑也不过度自负,以平 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自我调节
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应学会调 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积极应对 困难,不逃避、不抱怨。
心理防御机制可能阻碍问题的解决
过度依赖心理防御机制可能导致大学生无法正视和解决现实问题,使问题进一步恶化。
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
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有 助于应对挫折
适当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大学生应 对挫折,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培养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有助于提高应对能力
通过培养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如积极应对 、自我调节等,大学生可以提高应对挫折的
退行
在遇到挫折时,退回到较幼稚的行为 阶段,以原始的方式来应对困境。
01
03
压抑
把不愉快或难以接受的观念、情感或 冲动从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
合理化
为自己不合理的行为或观念找寻合理 的解释,以减少内心的焦虑和冲突。

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

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

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日益突出,研究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以及他们应对危机的方式,对于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方式的论文篇一《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以及应对危机方式的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日益突出,高频率心理危机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影响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

研究心理危机承受主体—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认识以及他们应对危机的方式,对于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危机方式1 调查方法及内容本次调查对象为2010级、2011级两个年级的学生。

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48份,有效问卷648份。

大一收回问卷413份,大二收回问卷235份。

调查问卷的发放兼顾了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具有一定代表性。

1.1 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1)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调查表明,435名学生认为处世乐观、热情诚恳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典型特征,占67%。

13%的人认为心平气和、与世无争、乐于助人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典型特征。

398人偶尔遇到过心理问题,113人认为自己没有遇到过心理问题,58人认为自己经常遇到心理问题,占9%。

328人认为自己现在的心理状况比较健康,占50%,244人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很健康,占38%。

44人认为自己当前的心理状况不健康。

(2)关注心理危机的必要性。

228名学生对心理危机听说过,占35%;217名学生对心理危机不了解,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很陌生,占33%。

对心理危机非常了解的人有24人,占4%。

在对大学生是否需要关注心理危机的调查中,300名学生认为大学生非常需要关注心理危机,占47%;272名学生认为大学生对心理危机需要一般关注,占42%;只有7%的人认为大学生不需要关注心理危机。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与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与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与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心理压力、冲突和不愉快情绪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和机制来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

它在个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维持心理稳定和适应环境。

本文将探讨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1. 保护自尊心理: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保护自己的自尊心理。

当我们遇到批评、指责或者挫折时,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负面情绪和情感刺激,提高自信心。

2. 缓解心理压力: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心理压力,并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负担。

例如,使用幻想、回避和退行等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暂时摆脱现实中的问题和困扰,从而获得情绪上的缓解。

3. 增加自我意识:通过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当我们使用诸如否认、投射和完美主义等机制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潜意识需求,并进一步调整和改变心理状态。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1. 提高适应性:心理防御机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适应性。

当我们面对突发事件、负面情绪或者挫折时,适当地使用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自我调节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 促进心理健康: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通过使用机制,个体可以减少焦虑、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

3. 改善人际关系:心理防御机制对于改善人际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

适当地运用修饰、同一化和合理化等机制,可以减少人际冲突和情感摩擦,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4. 提升创造力:心理防御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当我们面对压力时,运用创造性的机制如置换、幻想和逃避现实,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总之,心理防御机制在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适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有助于保护我们的自尊心理、缓解心理压力、增加自我意识,提高适应性和创造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适度和合理地使用防御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过度或不恰当地使用可能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不同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分析

不同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分析
1 . 2 工具
近年来 , 关于防御机制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 越 受 到 学 者们 的重 视 . 李 艳 兰 的研 究 认 为 , 大 学 生 适应不 良可能受其防御方式的影响【 ; 肖立群等人[ 2 1 也发现 ,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 不成熟防御机制” 得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 , 而“ 成熟防御机制” 得分则显著低 于对照组 ; 冯怡等人[ 3 1 的研究则显示 , 中考生心理痛 苦 水平 与过 多动 用不 成熟 型 、 中 间型 防御 机 制及 过 度掩饰有关. 一般认为 , 个体健康包含 “ 心理健康 、 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三个相互联系的侧 面嗍 , 但现 有研究多局 限于考察不 同防御方式与个体健康状 况某一个侧面的关系 , 极少在同一个模型中同时考 察个体防御机制对其生理 、心理和社会健康 的影 响, 缺乏应有 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 结构方程模型作 为 一 种 能 同时 处 理 多个 因变 量 的高 级 统 计分 析 方 法 ,可实现在计算 自变量对某一因变量 的影响时 , 充分考虑其他因变量 的存在及其影响[ 5 J , 能较好弥 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鉴于此 , 本研 究 拟 采 用 结 构 方 程 模 型 的方 法 系 统考 察 不 同防御 机 制 与 大学 生 心 理健康 、 生理健康 和社会健康 的关系 , 以期更好地 揭示个体防御机制对其健康状况的作用机制.
2 结 果
2 . 1 大 学生 防御机 制 与健康 的相关 分 析 由表 l 可 知 ,除 “ 中间 型 防御 机制 与社 会 健 康” 、 “ 掩饰 因子 与生理 健康 ” 以及 “ 成熟 防御 机制 与
1 . 1 对象
以安徽省 5 所不 同层次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 对象 , 共发放调查 问卷 7 1 2 份, 经各项技术处理后 获得有效问卷 6 4 9 份. 其 中男生 2 9 4 名 ,女生 3 5 5

心理防御与心理成长探讨防御机制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心理防御与心理成长探讨防御机制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心理防御与心理成长探讨防御机制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和挑战时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它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困难和冲突,保持心理的平衡与稳定。

本文将探讨心理防御机制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并解析其中的心理成长过程。

一、理解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通过一系列心理过程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使个体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压力转移到无法直面的方面上,从而保护自己的心理平衡。

二、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作用1. 否认机制:个体对于真实、不愿意接受的事实进行否认,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心理平衡。

例如,一个人在失去亲人后,可能会拒绝接受这个事实,暂时让自己相信亲人还在身边。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在初始阶段能够给予个体一定的保护,但过度依赖否认机制可能会对个体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 退行机制: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退回到原始状态,回到安全的舒适区。

例如,一个成年人在面对事业上的挫折时,可能会像一个小孩般依赖父母,寻求安慰和保护。

退行机制在短期内可以帮助个体恢复平衡,但长期依赖这种机制可能会限制个体的成长和独立性。

3. 投射机制:个体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冲突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转移对自身的焦虑。

例如,一个人在感到嫉妒时可能会将自己的嫉妒感归咎于他人,而不是正视自己内心的情绪。

投射机制能够减轻个体的无力感和焦虑,但也可能导致个体对内在问题的逃避。

4. 幻想机制:个体通过创造和沉浸在幻想中,来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

例如,一个人在遭受挫折时选择回避现实,追求完美与想象中的理想生活。

幻想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但过度依赖这种机制可能会影响个体与现实生活的连接。

5. 抵消机制:个体试图通过强调自己在其他领域的优势和成就,来抵消自己在一个领域的失败和挫折。

例如,一个人在职场受到打击时,可能会用个人生活中的成功来平衡自己的情绪。

抵消机制能够提升个体的自尊心,但也可能使个体对自身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

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防御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心理防御是人们在面对各种困难、挫折和压力时采用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而心理健康则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处于一个良好且平衡的状态。

本文将探讨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防御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心理防御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 压力缓解与情绪管理:心理防御可以帮助个体缓解来自外界的压力,调整情绪。

例如,积极应对、面对现实和幽默感等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 自我保护与自尊心塑造:心理防御可以帮助人们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比如,在遭受批评或挑战时,个体常常会使用一种称为“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找到合理的解释和理由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这有助于构建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3. 心理适应与情感平衡:心理防御还能够帮助个体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状态,保持情感的平衡。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个体通过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如回避、转移注意力等,可以减轻负面情绪的冲击,维持或恢复情感的平衡,有利于改善心理健康。

二、心理防御的类型及其作用1. 合理化:个体通过寻找合理的解释和理由来保护自尊心和心理平衡。

2. 否认: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负面事件或挫折,个体常常选择否认这种现实,以减轻痛苦。

3. 回避:个体选择回避与自己无法应对的情景或问题,以避免引发负面情绪和压力。

4. 幽默化:通过用幽默和调侃的方式来对待困境,缓解情绪的压力,增加心理抗性。

5. 反攻:个体对付他人攻击或负面评价时,以攻击或质疑对方的方式进行反击。

三、心理防御与心理健康的平衡虽然心理防御对维护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过度或不当使用心理防御机制也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依赖心理防御可能导致个体对现实问题的逃避和否认,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

青年女工心理健康与防御方式、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青年女工心理健康与防御方式、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m n ugw rw m n Me o s 3 ok o e f rs eseet w r asse ySmp m C eki 0 ( C ogy n ok o e . t d 2 w rw m n ae t s vns ee sesdb y t hcl t o h t r o s 9 S L一
四川 精 神卫 生 2 1 第 2 第 2 00年 3卷 期
青年女工心理健康与防御方式 、 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张玖龙
【 摘要】 目的
李美娟

了解应激事件后女工群体 的心理健康状 况 , 并探讨 其与人格 特征 、 防御方式 的关系 。方 法
用症状 自评量表 ( C 9 )艾森克个性 问卷 ( P ) 防御方式 问卷 ( S 对 3 S L一 0 、 EQ 、 D Q) 2名女工进 行评估 。结果
es a d i im mmau e d f n e me h n s Co cu i n T e sau fme t e t fw r wo n s n c td s e d tr n t r e e s c a im. n l so h t ts o n a h a h o o k me i i a e c n sa e l l gf n f s ca t s v n s Amo g te w r me t e mo ep o e n a e t tt s te e s e s e i o i sr se e t . l e n o k n。h r o r rme t h a h sau , a irt u et h l l h o h mmau e d fn eme h t r ee s e .
因子评分均与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及不成熟 的防御方式 呈正相关 ; 多元逐 步分析亦 表 明, 心理健 康状况 与神经质及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研究田鸿儒1 王楠楠2(1长春大学2长春工业大学行政管理2008级研究生)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部分大学生确实在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国家和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

但由于大学生心理防御机能尚不健全,因此还会出现诸多问题。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研究2005年3月5日,为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精神,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通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1.在适应环境时表现出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从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

习惯了终日埋头于书本,习惯了家长将衣食住行全都安排稳妥,习惯了老师将要学习的内容全部都呈现在面前的被动学习。

可以说,其一旦从高中跨入大学,就是跨入了在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特点,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会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等一系列与习惯不适应的问题。

2.由于自我认知失衡表现出的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 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

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已经不再单纯的用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

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活动以及针对就业的职业技能培养等诸多方面,成为了衡量其是否优秀的新问题。

由于许多大学生在高中时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各项能力的培养,导致其在大学生活中失去了原来作为尖子生的骄傲,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如何应对挑战与压力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如何应对挑战与压力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如何应对挑战与压力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常常采用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它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挑战和压力,还能保护我们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就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以及如何应对挑战与压力进行探讨,并分别介绍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应对的方法。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拒绝、失败、冲突等困难情境时,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行为和策略。

它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轻焦虑:面对挑战和压力时,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减轻人们的焦虑感。

通过采用一些积极的机制,如幽默、理想化和移情等,人们能够把注意力从压力上转移,减轻内心的紧张感,从而保持相对平静的心态。

2. 保护自尊心: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维护自己的自尊心,避免因挑战和压力而受到伤害。

通过采用投射、否认、理性化等机制,人们可以将问题转移到他人身上、否认问题的存在或对问题进行理性化解释,从而保持自尊心的完整和健康。

3. 缓解情绪:心理防御机制可以缓解人们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恐惧和悲伤等。

通过使用幻想、压抑或取消等机制,人们可以减少负面情绪带来的心理负担,保持情绪的稳定。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及应对方法心理防御机制有多种类型,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法:1. 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的情感、欲望或行为归咎于他人。

当面临困境时,我们往往容易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别人,而不愿意承担责任。

应对方法是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反应,并尝试找出与自己情绪相符的原因,不将问题归咎于他人。

2. 否认:否认是指对问题的存在进行否认,或是选择忽略和回避问题。

当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我们往往选择逃避,不愿意面对现实。

应对方法是正视问题的存在,与问题面对面地交流和解决,而不是逃避。

3. 压抑:压抑是指将不愉快的情绪和冲动排除在意识之外。

当我们面对挑战和压力时,往往会选择将不愉快的情绪和冲动压抑起来,以维持内心的平静。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对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背景、个人特质等,并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还将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提升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升提供有益指导。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总体来说,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富有创新精神,对未来充满期待。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扰和挑战。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由于大学课程的复杂性和深度,加上考试、论文、实习等多重压力,许多学生感到焦虑和压力过大。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转型期,他们需要面对与同龄人的竞争、合作和交往,同时还要处理与家庭、老师、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压力和挑战。

就业压力、自我认同困扰、情感问题等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大学生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感到无助和困惑,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和探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a et e o l h l a e d f e e t e r e fd fe e c n u i g d f n e me h n s r n y c i h v i r n g e so i r n e o sn e e s c a i m. h d d
第 3 卷第 5 4 期
V 1 4No5 o. . 3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1 0 2年 9月
S p. 0 2 e 2 1
J unlf agh n ece o ee o ra Tnsa ahr C lg o T s l
大学生心理畴 机誓特点研究
靳 灿灿 ,耿
(.重 庆师范大 学 应 用心理学 重点实验 室 ,重庆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色 转变等 。大 学是 一个转变 的场所 ,在这里 大学生 由只关 注分 数逐渐转化成 为适应社会需要 的人 ,但 由于在抗击挫 折和 冲突时的承 受力不够 ,可 能会 导致大学 生迷茫 、困惑
甚至 自杀 。
大学生心理健 康水平与防御 方式有着密 切的关系 。心
s mp es r e f o g i gUn v ri i o rc l g so 0 td n s Ontewh l, s f h o g i gUn v ri a l u v yo Ch n qn i est ct i f u o l e f6 0su e t. o e mo t t eCh n qn i est y y n e h o y
Pe e t eMe iie T e h dMit yMe i l iesy C o g ig4 0 3 , hn ) rv ni dcn , h u la dc v ri , h n qn 0 0 8 C ia v T ir a Un t A sr c: hn s es no n ’ DS ( fneSyeQu sin ar) e i db uGu -u s sdt o d c a b ta t C ieev ri f o Bo dS Q Dee s tl et n i rvs yL oy ewa e cn u t o e e u o

心理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压力、挫折和内心冲突时所采取的心理自我保护机制,它能帮助我们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然而,过度依赖心理防御机制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心理防御机制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类型,如否认、压抑、投射、退行、理想化等。

每个人在面对不同情况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防御机制来应对,这些机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我们减轻压力和消解冲突。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积极影响心理防御机制在适度使用下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威胁和挫折时保持情绪稳定,减轻负面影响。

例如,在失业后,一个人可能会运用否认机制来暂时忽视失业的现实,从而保持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此外,心理防御机制还可以帮助我们应对难以改变的情境。

比如,当我们遇到亲人的丧失时,投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转移给他人,从而减轻自身的痛苦。

三、心理防御机制的消极影响然而,当心理防御机制过度依赖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过度使用某种防御机制可能导致情绪的长期压抑,甚至产生身心疾病。

例如,一个人在面对挫折时过度使用理想化机制,过度美化现实,可能会导致对现实的无法接受,进而造成心理负担和焦虑。

另外,心理防御机制还可能抑制了个体对现实的正常认知和情绪体验,导致对问题的回避。

这样的心理回避对于长期的心理健康来说是不利的,可能使问题得不到解决,积压下来后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

四、应对心理防御机制为了维护心理健康,我们需要合理地应对心理防御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防御机制,并意识到是否过度使用某种机制。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过度依赖某种防御机制,可以尝试通过寻求辅导、咨询等途径来解决。

其次,我们可以积极寻找其他积极应对压力和冲突的方式。

例如,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他人沟通交流、运动、放松和娱乐等都是有效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宣泄情绪,会有助于减轻心理的负担。

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

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

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精神压力和心理痛苦的侵害,我们常常会采取一些心理防御机制。

然而,这些防御机制有时可能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的防御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干预策略来促进心理健康。

一、概述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时所采取的心理保护措施。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减轻不愉快的情绪或者对现实情况进行适度的歪曲。

然而,当我们过度依赖于某种防御机制,或者使用了不适当的防御机制时,就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二、常见的防御机制1. 否认否认是一种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即否认某种现实或者问题的存在。

当我们面对不愉快的情绪或真实情况时,我们可能会选择性地忽视这些事实,以减轻痛苦感。

然而,如果我们长期否认现实,就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并导致情绪压抑。

2. 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不愿意承认或接受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归因于他人。

这种防御机制让我们能够将责任或者不满感转移到他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内心压力。

然而,过度依赖于投射机制可能导致人际关系问题,因为我们无法真正面对自己的情绪。

3. 易位易位是一种将情感转移至与原始对象无关的新对象的防御机制。

比如,当我们面对失恋时,我们可能会将爱情转移到工作上或者其他兴趣爱好上。

易位可以帮助我们暂时减轻内心的痛苦,但如果长期依赖易位机制,我们可能会忽视自己真正的情感需求。

4. 反向反向是指将内心无法接受的欲望或情感转化为相反的形式。

比如,一个人在无法面对自己的愤怒情绪时,可能表现出异常友好和乐观的行为。

反向机制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自己免受内心欲望的侵扰,但过于依赖反向机制可能导致情绪的不稳定。

三、干预策略虽然防御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但当它们变得过于频繁或不适当时,就需要进行干预来促进心理健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干预策略:1. 自我反思和认识首先,我们应该通过自我反思和认识来了解自己是否过度依赖某种防御机制,以及该防御机制是否对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高职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高职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高职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摘要]文章以山东省某两所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当前高职生的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通过心理测评,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教给学生有效的应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付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建构和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关键词]高职学生应付方式心理健康[作者简介]王玲(1970- ),女,山东诸城人,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山东潍坊 261061)[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076-02应付方式是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用以保持心理平衡所选择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是应激事件与身心健康的中介机制。

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体对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文章拟对高职学生压力应付方式的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制定科学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选择积极的应付方式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从山东省某两所高职院校抽取部分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690份,回收有效问卷670份,回收率为97.1%。

样本构成情况为:男生352人,女生318人;大一223人,大二228人,大三219人。

2.研究工具。

(1)应付方式问卷。

本研究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量表。

该量表共有62个项目,包括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合理化、退避、幻想六个分量表。

按是否两级计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越倾向于使用该方式。

本次测验中,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以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

(2)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分析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分析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分析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作者:马彦彬张洋来源:《学习导刊》2017年第02期摘要:應对方式作为健康和应激的中介机制,对于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保护作用。

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退缩的应对方式则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对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探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并提出了保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协调正相关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大学生;武警指挥院校应对,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派提出,一般是指解决心理冲突的自我防御机制[1],是健康与应激的中介机制,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着很强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是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和技能发展的重要指标。

应对方式的发展和形成受到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个体内在因素的综合影响。

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与普通全日制大学生不同,他们接受着严格的军校管理,纪律严明,除却日常学业之外,还要接受高强度的军事训练。

同时,由于学校采用封闭式管理,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单一,生活方式相对比较枯燥。

武警指挥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基本都会奔赴一线,成为武警部队中的基层带兵干部。

他们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与我国武警部队的建设、人民生活的保障息息相关。

因此,在此基础下,研究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一、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吕建峰[2]等人曾与2007年,对3所武警指挥院校的1115名大学生进行了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具体参加参考文献[2])。

并总结出了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主要特点。

(一)应对方式的使用顺序根据研究显示,武警指挥院校的大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使用程度依次为:解决问题、退避、幻想、合理化、求助、自责、更为成熟[3]。

(二)成熟型应对方式为主研究结果表明,武警指挥院校的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通常能主动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成熟型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要多于消极应对方式。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学生在面临各种心理压力时,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他们安心处理各种心理冲突。

所以,研究防御机制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冲突很有必要。

首先,大多数大学生可能会使用投射,这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投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害怕、痛苦和焦虑投射到他人身上,而不用接受自己的问题。

但这种防御机制不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大多数大学生还可能使用逃避。

大学生处理心理冲突时,常常会选择把它们分类成两家,那些处理不过去的,就会选择躲在某个角落,让它消失,对自己的内心失望、抑郁、焦虑等就仿佛变成令人感到惊讶的空白一样。

然而,逃避也无法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而只能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得更深。

最后,学生有时会采取攻击性防御机制,即学生会诅咒或拒绝任何可能暴露自己弱点的事物,以逃避困扰和孤立自己。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机制,它暂时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但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效果却不大。

本文综述了大学生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投射、逃避、攻击性防御等。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在大学生眼中可以缓解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但它们却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

因此,虽然学生可以采取这些心理防御机制,但同时他们也应该注意适当调解心理冲突、采取一些有效的治疗措施。

论心理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论心理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论心理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周云祥;王凡
【期刊名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18)002
【摘要】心理防御机制对维护个体心理健康有重要作.对心理防御机制的有关理论、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模式与类型、常见的心理应对与调节的反应方式、大学生心理应对与调节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该课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以及大学生发挥自身心理防御机制的积极能
动因素,转化和克服消极被动因素有重要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周云祥;王凡
【作者单位】茂名学院,文法学院,广东,茂名,525000;茂名学院,文法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8
【相关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助作用[J], 张开宇
2.包头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 [J], 郭金虎;刘运合;郭仰东
3.论心理防御机制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J], 董琪
4.心理学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一项关于心理学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性的调查 [J], 李静;薛志华;沙良波
5.公安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研究 [J], 伍阿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付方式和心理 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 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重庆医科大学在校生共计 751 名, 其 中男 392 名, 女 359 名, 平均年龄 ( 21. 35 ∀ 1. 13) 岁。 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儿科医学、预防医学、检验等。 1. 2 方法 ( 1) 应付方式问卷[ 5] : 该问卷由 62 个问题 组成, 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 6 个纬度, 其中解决问题、求助为积极的应付方式, 自 责、幻想、退避为消极的应付方式, 合理化为混合型应 付方式。( 2) 防御方式问卷( DSQ ) [ 6] : 该问卷由 88 个 问题组成, 对四个因子进行测量: 不成熟防御机制、成 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 3) 症状自
注: * P< 0. 05; * * P < 0. 01。
2. 2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 相关比较 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与
SCL 90 各因子呈负相关( P < 0. 05~ 0. 01) , 中间型防 御机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与 SCL 90 各因子呈正相关( P < 0. 05~ 0. 01) , 见表 2。
0. 05 0. 03 0. 14*
付方式 0. 31 * * 0. 35 * * 0. 37 * * 0. 29 * * 0. 15 * * 0. 30 * * 0. 24 0. 32 * * 0. 48 * * 0. 29 * *
应付方式 0. 01 0. 04 0. 24* * 0. 02 0. 11* 0. 06 0. 08* 0. 12* 0. 07 0. 14*
慢性病学杂志 2010 年 9 月第 12 卷第 9 期 Ch ronic Pat hemat ology Journal, S ept em ber 2010 V ol 12 N o. 9
# 1039 #
临床护理论著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孔德明1 , 杨容1 , 谢文义1 , 杨俊刚2
主题词 防御机制; 学生/ 心理学; 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 R395.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8166( 2010) 09 1039 03
The Correlated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s, Coping Style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University Students K ON G D e ming , Y A N G Rong , X I E Wen y i , et al . N i nth Peop le 's H osp ital of
表 1 大学生与全国常模 SCL 90 测试结果比较( x ∀ s)
项目
大学生组
常模
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阳性项目数 总均分
1. 31 ∀ 0. 46 1. 83 ∀ 0. 61* 19. 4 ∀ 0. 56* * 1. 74 ∀ 0. 45* * 1. 73 ∀ 0. 37* * 1. 79 ∀ 0. 42* * 1. 31 ∀ 0. 60* 1. 59 ∀ 0. 68* 1. 27 ∀ 0. 38 26. 57 ∀ 0. 43* 1. 59 ∀ 0. 36*
Chongq ing , 400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the cor related o f psycho lo gical defense mechanism, coping st yle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univer sity st udents. M ethods 751 students w ere t ested by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 90) , De fense Style Q uestio nnair e ( DSQ ) and Co ping Sty le Q uestionnaire. Results Scores o f SCL 90 in 183 students w ere hig her than secondar y sever ity degr ee, mainly manifested w ith inter per sonal sensitiv ity , anx iety , ho st ility, obses sion, depr essio n, panic and paranoid ideat ion. Psy cho log ical defense mechanism and co ping sty les were affected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It w as neg ativ e co rr elatio n betw een matur e psy cho log ical defense mechanism, po sitiv e coping styles and SCL 90 score, and positive cor relat ion betw een middle mature psycholo gica l defense mechanism, non ma ture psy cho lo gical defense mechanism , neg ativ e co ping styles and SCL 90 sco re. W hich manifested that mental de fense mechanism w ith co ping sty le and mental hea lth ex isted intr a r elatio n. Conclusion Psy cho log ical defense mech anisms and co ping style wer e co rr elated w ith mental health in univ ersity students; they should strengthen t he tr ain ing of psycho lo gical defense mechanisms and coping st yles, and have effectiv e psycholo g ical interventio n, then to im pr ov e their mental health.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 心理健康 状况的的相 关程度。方法 采用 心理健康
量表 SCL 90、防御方式问卷 DSQ 和应付方式问卷对 751 名大学生进行测 查。结果 SCL 90 测试显示大 学生的心 理卫生问题显得较为突出, 751 名大学生各 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等严重程度( !2 分) 者有 183 人, 占 24. 37% , 主要 表现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强迫、抑郁、恐怖、偏执 等因子 上的得 分高于 常模。成熟 型心理 防御机 制和积 极应付
# 1040 #
慢性病学杂志 2010 年 9 月第 12 卷第 9 期 Ch ron ic Pat hem at ology Journal, Sept emb er 2010 V ol 12 N o. 9
评量表( SCL 90) [ 7] : 该量表由 90 个问题组成, 包括 9 个因子: 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 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主要统计指标有总症状指 数、阳性项目数、痛苦水平和各因子分。 1. 3 统计学处理 以上各量表采用统一指导语对学 生集体测试, 结果运用 SP 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平均 数的差异性比较、相关性比较等数据处理。
方式与 SCI 90 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 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与 SC1 90 各因子得分呈
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者在应激状态下常使用不 成熟防 御机制、中 间型防御 机制和 消极应 付方式; 心 理健康 水平高者常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结论 大学生心 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 式与心理健 康存在相关 性, 应加强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训练, 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1. 37 ∀ 0. 48 1. 62 ∀ 0. 58 1. 65 ∀ 0. 61 1. 50 ∀ 0. 59 1. 39 ∀ 0. 43 1. 46 ∀ 0. 55 1. 23 ∀ 0. 41 1. 43 ∀ 0. 57 1. 29 ∀ 0. 42 24. 92 ∀ 0. 41 1. 44 ∀ 0. 43
不成熟
防御机制 0. 43* * 0. 51* * 0. 49* * 0. 57* * 0. 47* * 0. 55* * 0. 42* * 0. 55* * 0. 46* * 0. 52* *
积极应 消极应 混合型
付方式 0. 04
0. 06 0. 36* * 0. 13* 0. 10* 0. 09* 0. 11*
系, 良好的应付方式和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能降低心 理问题的发生率,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近年来, 国内外 对心理防御机制和对应激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 的关系作了大 量的研究[ 2- 4] 。大学 生作为一 特殊人 群, 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拟
作者单位: 1.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400700; 2.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 400700 作者简介: 孔德明( 1972 ) , 女, 重庆人, 主管 护师。研究方 向: 手术病 人 的心理护理。 通讯作者: 谢文义
2 结果 2. 1 SCL 90 测评结果 751 名大学生各因子分达到 或超 过 中 等 严 重 程 度 ( ! 2 分 ) 者 有 183 名, 占 24. 37% , 低于 2 分者为 568 名, 占 76. 63% 。与常模 ( n= 1 388) 比较结果显示: 大学生人际敏感、焦虑和敌 对等因子上得分明 显高于常模, 有统 计学差异 ( P < 0. 01) ; 而在强迫、抑郁、恐怖、偏执、阳性项目数和总均 分等 因 子上 的 得分 高 于常 模, 有 统计 学 差 异 ( P < 0. 05) ; 其余因子得分与常模无统计学差异。见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