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城汉墓出土铜器的研究论文综述
摘要: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墓葬,出土重要文物万余件,其中有青铜器两千多件,又以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鎏金银蟠龙纹铜壶、错金银鸟篆文铜壶、鎏金镶嵌乳钉纹铜壶、朱雀衔环杯、羊尊灯等最为精美,同时也最具代表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造型、铭文、工艺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介绍。
关键词:满城汉墓;铜具;造型,铭文;工艺
引言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数量多,品级高,文物科技价值和工艺价值高。本文主要从造型、铭文、工艺等方面讲述出土的铜具。对于铜器的介绍,有诸多观点,现将诸文献观点综述如下。
正文
我的课题是《满城汉墓出土铜具研究论文综述》,为了做好毕业论文,我查阅分析了相关资料,并对文献内容做出了以下分析:
对铜灯的研究
在李立华眼中满城汉墓中的铜灯造型各异,构思奇巧,结构科学,代表了汉代灯具艺术的最高成就。将灯具的美分为以下两点:铜灯的“工”、铜灯的“艺”。“工”体现在以下两点:合理的尺度和构造、巧妙的环保功能。“艺”体现在优美的三维空间艺术造型、华丽的材质装饰、深厚的文化内涵等三个方面。[1]李立华认为在工艺方面长信宫灯堪称最突出的实物例证。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整件灯具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
六部分分铸组装而成。宫女体中是空的,头部和右臂还可以拆卸。宫女的左手托住灯座,右手提着灯罩,右臂与灯的烟道相通,以手袖作为排烟炱的管道。宽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灯的顶部。灯罩由两块孤形的瓦状铜板合拢后为圆形,嵌于灯盘槽之中,可以左右开合,这样能任意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强弱。灯盘中心和钎上插上蜡烛,点燃后,烟会顺着宫女的袖管进入体内,不会污染环境,可以保持室内清洁。
在环保功能设计方面,满城汉墓出土的“三足带罩铜灯”与“长信宫灯”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一件科技含量较高的灯具。整件灯具从上到下由三足空心炉、灯盘、灯罩、灯盖、烟道几部分组羊尊铜灯成。三足空心炉为小口圆鼓腹的扁球形,腹部饰宽带凸弦纹一周。炉内壁有一层白色水碱,由此判断炉内曾装清水。灯盘作圈足盘形,圈足略大于三足炉的炉口,恰好置于炉上。灯的肩部一侧向上伸出一管状烟道,这个烟道既可以为灯把,点燃后的烟灰又可以通过烟道下沉于炉内,以保持室内清洁。同样,灯的各部分可以拆卸,便于清除灯内的积灰。[2]在人物造型上,灯具设计者既注重形体的外在形态,又注重形体的内在神韵,堪称“内外兼修”。“长信宫灯”就是一件模拟人物造型的代表作,造型为一位跪坐的深衣跣足的宫女形象。宫女体态生动,神态端庄安祥,衣纹疏密有致、简洁流畅,可谓形神兼备。当灯火点燃后,人物面部透露出典雅、温和及淡淡的哀怨,从表面的简约、流畅的线条中显现出抽象、凝重而又深邃的含蓄美,体现出汉代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青铜工艺的精湛。
华丽的材质装饰上面“长信宫灯”就采用了华丽的鎏金工艺作装饰。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的汞剂,涂在铜器的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则附着于器表。铜器鎏金既可以美器又可以护器,通体鎏金的长信宫灯,虽经2000余年的岁月剥蚀,至今仍金光灿烂富丽豪华,不可不说是鎏金工艺的功劳。
至于在文化内涵上,灯具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的设计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文化氛围和审美风尚的烙印。汉代是一个谶纬神学兴盛的时代,讲究阴阳变异和祥瑞。而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汉代儒学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在这种时代氛围中产生的青铜灯具,必然深受影响。[3]
同样的灯具不同的人审美的角度大不相同。相对于李立华眼中满城汉墓中的铜灯的美,刘卫华虽然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但是他注重的则是,灯具中蕴含的文化。
他是这样说的汉代灯具种类丰富,造型精美,构思新巧,结构科学,进入中国古代灯具的繁荣时期。河北省满城汉墓出土的20件铜灯形象各异、精致美观,见证了西汉灯具艺术的华彩篇章,也映射出一代盛世的文化光芒。
1、巧妙的造型设计
西汉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经过秦代的统一,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在汉代都走上了“大一统”的道路,重伦理、世俗的北方文化糅合了狂放自由的南方文化,造就了实用中含浪漫、凝重中夹酣畅的艺术特色。汉代美学蔑视“雕纤之文”,不求形体的逼真和细节的雕琢,而是从总体上把握对象的神韵,通过大轮廓的勾勒体现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精神。这些美学风韵在满城汉墓的灯具中都有明显体现。
2、精湛的青铜工艺
长信宫灯是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的典范。失蜡技术是我国古代金属成型工艺的精湛技艺和一项伟大成就。一般认为最迟出现于春秋中晚期,是用蜡料塑成器型后以泥料等制范铸型,待范模干燥后加以烘熔,蜡料受热熔化流走,获得整体无分范面的陶范。然后将熔金属液注入陶范中,待熔液凝固后,脱除陶范,即获得金属铸件。应用这种工艺制作的铸件不受能否分范的影响,造型可在维度空间扭曲,可以制作器型复杂、具有立体透雕效果的器物。长信宫灯还是鎏金技艺的典范,鎏金是将金和水银混合成金汞,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热,汞遇热蒸发,只留下灿灿金色。长信宫灯通体鎏金,鎏金工艺质地均匀、平整光滑,显得金光灿灿,富丽豪华,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是华丽辉煌,光彩夺目。
朱雀灯的双翅和尾部以阴刻划出羽状纹饰,加上朱雀振翅欲飞的姿态,使之有倏然腾空之势。由于朱雀昂首展翅且口衔灯盘,因此该灯上部的比重增加,为避免头重脚轻之势,古代工匠采用了他们独特的设计。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的分析数据,此灯在铸造中增加了青铜熔液中铅的含量,“由于铅的比重大,可使灯体较为稳重,并具有加强合金流动性和降低合金熔点的特点,易于铸造”。而且朱雀身、灯盘、灯座中铜、铅、锡的含量各个不同,从而使整个灯的造型既美观又保持了平衡,其独具匠心让人赞叹不已。
3、科学的物理结构
满城汉墓的灯具不仅造型生动,而且结构十分科学,标志着汉代铜灯所达到的技术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