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意象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第一部分1.(10分)学校开展了“拾美老姑苏,探幽新故乡”主题游学活动,下面请你跟随小苏、小吴同学,并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小吴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请帮助解决几个问题。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人文荟cuì____之地。
今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为苏州留下了____(A 丰富/B 丰裕)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激励苏州人民在新时代继续dǐ____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了进一步挖掘、开发和利用苏州历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或采访历史见证人,或查阅大量书籍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使我们在历史遗存中感受身边的历史,在情景交róng()。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借jiàn____和启发,____(A 吸取/B 汲取)营养和力量(1)请你帮助小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①荟cuì②dǐ砺③交róng④借jiàn(2)请你帮小吴修改文段中的错别字。
①改正:②改正:(3)请你帮小吴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A 丰富/B 丰裕)②(A 吸取/B 汲取)(4)小吴发现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帮他改正。
2.(10分)默写。
①水击三千里,。
(庄周《北冥有鱼》)②,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⑤万籁此都寂,。
(常建《》)⑥《虽有嘉肴》一文中,强调实践出真知,“学”“教”后会发现自我欠缺的句子是“,”。
⑦《子衿》中,“,”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手法,形成主客观时间的反差3.(2分)完成仿写。
小苏面对自己生活的苏州,不由得赞叹道:“苏州,是座亦古亦新的城市。
任岁月流淌千载小吴:“你讲的太好了,我也来接一句:苏州,是座动静相宜的城市。
,。
”4.(5分)名著阅读。
苏州历史文化介绍
阖闾,政治家伍子胥、军事家孙武;铸剑大师干将,莫邪;
•
汉代文学家严忌、吴国大将陆逊及其子陆抗,三国天文学家陆绩,南北朝书画家
张僧繇、陆探微,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两晋文学家陆机;
•
唐代诗人陆龟蒙,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顾况,“草圣”张旭、孙过庭,雕塑
家杨惠之,后晋商业家窦禹钧(五子登科典故),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成大、军事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出版家毛晋传奇名妓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散文家归有光清代诗人吴梅村钱谦益娄东画派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文学批评家毛宗岗金圣叹沈德潜明晚期苏州玉雕大师陆子冈明末清初光学家孙云球经学家惠栋医学家叶桂薛雪书画家金石学家古文学学家吴大澄赵古泥清代帝师政治家翁同和外交家洪钧赛金花中国资本主义改良代表人物王韬近现代?近代民主人士柳亚子苏州七君子沈钧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史学家顾颉刚现代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刺绣大师沈寿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
• 南宋立国江南,将相士大夫多喜卜居吴 中。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即旧为北宋诗人 苏舜钦所有的沧浪亭,韩氏夫妇身后亦 埋骨于灵岩山麓。余如、范成大之与石 湖,史正志之与石卷堂,均为著例。经 济亦在五代北宋的基础上,续有发展。 范成大著《吴郡志》,谓:“谚曰:天 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 下足。”盖南宋之时,苏杭富庶实甲于 天下。 元改平江府为平江路。元末,张士诚取 平江,改称隆平府,居此十一年。元至 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军破苏州, 攻围近一年,战祸亦复不轻。明初,太 祖恨吴人附张氏,赋税特重,并多次迫 迁富民赴临濠(凤阳)。宣德年间,周忱、 况钟屡请减免,户部均不肯执行。正统 元年(1436年),方有所改。明以吴县、 长洲为苏州府治所。清雍正二年(1724 年),复分长洲县设元和县,自此一城遂 有三县。辛亥革命后,并三县为一,只 设吴县。解放后为苏州市。 宋元明清四代均倚江南漕粮为命脉,苏 州所供,冠于各地。文化尤称发达,前 后曾出进士二千四百人、状元三十六人。 自北宋范仲淹以来,尤盛于文艺。明代 绘画有吴门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 仇英为代表。晚明清初评点小说蔚成风 气,评《三国演义》的毛宗岗为长洲人,
(完整版)历史保护与复兴城市案例
到2015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0%左右,成为福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产业布局:三层空间的文创布局 以发展工艺美术、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设计创意、现代传媒、文化会展、广告创意等七大 行业为重点,大力建设各具特色的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基地),逐步形成“文化创意产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纲要
•城市目标:城市品牌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施城市品牌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中国温泉之都”、 “中国寿山石雕之都”、“中国漆艺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中国船政文化”等福 州城市文化名片,全面构建引领福建、服务海西、辐射全国的内容原创、设计研发、产品(产权) 交易、信息发布、人才集聚的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基地,把福州打造成地域特色鲜明、 创新创意强大、产业集群众多、产业融合紧密,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 中心。
2
2.1 保护与复兴案例
案例: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
福州文化产业现状条件
在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现代服务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广告创意业、设计创 意业、动漫游戏业、文化会展业为主要的七大产业。其中,现代传媒业、工艺美术业是福州文化
创意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占GDP比重高,增速快,但整体基础仍较薄弱。其中与规划地块紧密相 关的现代传媒业、工艺美术业发展较好,文化休闲旅游业有待提高。
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创意城市”三层级空间布局架构。
在中心城区主要发展现代传媒业、广告创意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与设计创意业。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高,为提升旅游层级,打造提升古城是实现文化复兴城市目标的核心载体;
1.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
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人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它也几乎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典范。
现今,苏州园林几乎全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①,从而更多地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
苏州园林的精致优雅,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作为私家庭园的苏州园林,具备动态、含蓄的美感,这也使其更别具深厚的美学价值。
一、苏州园林的思想文化内涵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小巧精美、构思新奇而著称于世,精致优雅的苏州园林,有着其自为体系的独特文化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园林文化形成的原因,实质上有一种特有的因素夹杂其中:即封建社会文人失意退隐、消极避世、独善其身的阴影,以此形成一种园林退隐文化。
现存于世的苏州古典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其主人多为贬谪、隐退的官吏或崇尚风雅、无心爵禄的吴中名士。
“退隐”成为苏州园林的基本文化内涵。
园林主人,大多在仕途上有过执着的追求,在经历仕途凶险之后,逐渐泯灭原有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萌生了退隐之心。
以此在其心灵深处确立起以自然、恬静、淡泊、随遇而安为特征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以求得内心的平衡,打发人生时光。
对此,举一例加以说明。
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最早的为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
苏舜钦在朝为官时,被当朝权势所排挤,闲居苏州,购地建园,读书会友。
我们可以从园名看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舜钦建沧浪亭,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随世沉浮。
”我们还可以从园林的选址及其门楣设置上察觉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州园林的选址大多处在不显眼之处,园内景观隽美,但门庭却十分简陋,这更显现出园林主人想彻底摆脱官位显赫的阴影,以“平常心”的处世之举。
因而形成特有的园林退隐文化氛围,表达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隐逸心态。
透过园林的门庭折射出主人推崇淡泊、平和、不求奢华,游目山水,醉心风月为目的的情怀。
园林主人的这种隐退文化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基础,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功利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姓名:***学号:**********从街区改造谈起——历史名城保护中多样性和社会交往的意义摘要从旧街区改造的角度入手,将对《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的多样性理论和《交往与空间》中对公共空间和社会交往相互影响的理论的思考带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中。
保护的目的是在于保留以物质空间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城市文脉,因此保护对象不仅局限于历史建筑,也不是单纯的区段保留。
目前我国在历史名城保护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公众的参与,从多样性入手,从社会交往和空间的关系入手。
关键词:街区改造,社会交往,多样性,公众参与引言城市是对历史最好的见证,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的印记。
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势头正猛,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正在激烈碰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诸多问题函待解决。
曾有幸前往过许多历史文化城市,苏杭的园林和烟雨小巷、北京的宫殿和胡同、上海的外滩和弄堂、郑州的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墙和街坊、成都的邻里交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许多不甚明了的想法,及至读到了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和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与书中所讲产生了共鸣,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之前的思考,尤其在上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门课后,愈发明晰。
在此文中,选取一个较小的层面,从街区改造入手,结合多样性和扬盖尔的理论,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的意义、保护对象,提出现阶段的问题,并研究出解决方法。
第一章保护意义和保护对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究竟是为了保护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探究历史文化物质的价值。
历史文化物质的价值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它本身的价值,二是它的附加价值,即历经时间所沉淀下来历史价值。
很明显,放之于街区和城市之中,我们所保护的更多的是它的附加价值。
因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保护的是远远超越物质空间的东西,是物质空间所承载的东西,可以是情感、记忆,也可以是作为一个地标和空间构成的要素。
探寻古城保护和发展的结合点--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重点
探寻古城保护和发展的结合点--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重点老街、老巷、老房子、老院子……充满了地方味的建筑样式,老街巷子的走势,街巷的空间比例、尺度,包括一些老地名,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也是各地区韵味的象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沉重的人口负担,现代城市文明对千年古城咄咄逼人的挑战,使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街古巷依旧是逼仄狭窄,依旧是乱石坑洼、砖缝不平。
如果出了一点小事情,现代化的救护手段无法展开,生煤球炉和拎马桶也实在令人厌烦,这些都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时代把一个大题目摆到当代人面前,古城向哪里去?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如何寻找最佳结合点?面对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有些政府、开发商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对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开发现代化的住宅区或商业街,完全不顾传统风貌、传统街巷格局的保留。
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我国许多城市变得相像起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似乎是千城一面,万屋一貌,那些富有的城市特色的风貌,还在毫不足惜地湮没,被鲁莽粗暴地改变,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变得雷同而粗俗。
正像《法国商报》一名记者批评北京建筑时写道:“在极短的时间窜起来的住宅,大多像兵营,灰蒙蒙,单调得没有特色……上世纪以来,令来中国的人们着迷的魅力已经消失殆尽。
”报纸上也曾刊载文章说,有艺术界的专家认为:“中国目前许多历史古城中大量的方盒子和摩天楼拔地而起,这些古城风貌被破坏殆尽。
”由于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历史古城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瑰宝,这个批评应该引起各方面人士的注意。
为此,笔者对苏州古城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模型/doc/8511284410.html,/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苏州古城和所有的老城一样,也面临着亟待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基础设施功能,扩展交通容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紧迫问题。
但苏州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去赶时髦,去抄袭什么“欧陆风情”、“广场大道”,而是要求新的建筑要按照保护古城风貌要求,在严格控制高度的同时,对式样、用材、色彩、装饰手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苏州西山东村古村落空间意象分析
苏州西山东村古村落空间意象分析作者:朱琳琳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10期摘要:苏州东村古村落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拥有独特的村落空间布局与历史文化建筑,人文景观丰富。
文章通过对古村落的地理格局、空间形态、节点、建筑类型等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东村保护策略设想,有着现实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东村;空间;形态1 概述东村位于西山岛北部,南倚青山,北濒太湖,与横山、阴山、绍山诸岛相望。
东村建村于秦末汉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古称东园村,简称东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受经济和交通条件的制约,东村的古村风貌保存状况较西山的其他地方要好,村中的道路至今大多仍为石板与青砖原貌,两旁的古宅多以清乾隆、嘉庆年间保留下来,建筑数量保存至多,历史文化价值至高。
正是因为东村历史建筑保存之多之完整,文化研究价值之珍贵,2005年列为苏州市首批控制保护古村落。
2 古村落选址与空间格局(1)“面山临湖”的地理格局。
古村落是人类最早的聚落形式,古代人通过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和积累,自然而然形成一定的人居环境模式。
全村方圆一里许,东西一长街,两面面山,北靠张家山、凤凰山,南面栖贤山。
临湖而筑,整个村落隐于山麓脚下。
这种选址对于提高抵御外来灾害的能力,有其独到之处。
(2)“一街二巷”的空间形态。
东村古村形态完整,村内以东村大街为交通主轴,形成“一街二巷”的空间形态。
据徐氏家谱中的古村图显示,在清时东村大街上有四座巷门,并设有栅门,而现在均已拆除,仅余两大古巷,一为栖贤巷(门),一为梧巷(义门)。
两条街巷分别与主街相接,分别延伸向南北山脉,是村内居民行走的次要道路。
街道、小巷构成了东村的基本空间格局。
从道路交通的组织、自然排水、采光通风的角度而言,东村古村的空间格局合理,布局构思巧妙。
3 东村古村落整体空间(1)东村古村落空间序列。
东村整体空间的演化过程是以历代居民顺应或改造地形地势的建设活动为基础的,是由“点”到“线”到“面”的生长关系。
苏州城市意象解析_费一鸣
摘要 通过认知地图、问卷调查、照片识别以及访谈对苏州市民进行城市意象的调查,得出苏州的公众意象,并以凯文·林奇的五元素分析法为基础加以时间的纵向轴解析苏州的意象元素,以供城市规划、更新与发展参考。
关键词 公众意象 认知结构 区域ABSTRACT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the image of the city through map-reading, questionnaire, photo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iew with Suzhou citizens, and gained a public image of Suzhou. On the basis of Kevin Lynch's five element analysi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ime perio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age elements of Suzhou for the reference of urban planning, renewel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public image, cognitive structure, region中图分类号 TU-856; TU-8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0232(2008)02-0065-03作者简介 1&2苏州科学技术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苏州,215011)苏州城市意象解析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Suzhou费一鸣1 叶 梦2Fei Yiming Ye Meng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相关理论评述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苏州长达2500多年的城市演化过程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承载着长期和复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成就了今天丰富而独特的物质文化景观。
历史文化名城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名城名词解释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从行政区划看,历史文化名城并非一定是“市”,也可能是“县”或“区”。
1982年2月,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截至2021年3月12日,国务院已将137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
我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一是按名城所具有的特点和性质来分类,一是从名城的保护现状和制定保护策略为出发点。
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可划分为七种类型,如下:二、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一)古都类历史文化名城王朝统治者(帝王)居住的城市,就是封建王朝的都城,如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等。
在全国分裂的时期,有的城市作为国家的都城的时间较长,影响较大。
有的则长期作为全国的陪都,如洛阳、开封、南京、杭州等,这些也都属于都城类。
在这些名城中,帝王行使统治权力和居住的宫殿以及坛庙、陵墓、园囿等都集中于此,这些建筑大多富丽宏伟。
都城的规模也很宏大。
中国的都城是经过事先周密的规划,而后精心营建的。
这类名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中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二)传统城市风貌类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完整地保留了某一时期或几个时期积淀下来的完整的建筑群体,而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
传统的城市建筑环境,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具有感受得到的强烈的历史气氛,它本身也具有建筑学意义上的价值。
同时,通过这些物质形态,可以折射出某一时代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诸方面的深层的历史信息。
城市历史意象的形成,大大超过单个的历史建筑。
这类城市,不仅文物古迹保存较好,而且由于发展缓慢或另辟新城发展,古城区无论是格局、街道、民居和公共建筑物均完整地保存着某一时代的风貌。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35)》公示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35)》公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35)》(公示稿)一、总则1.规划目的为加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保护和弘扬苏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的苏州基因,推动优秀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苏州名城价值特色,凸显苏州文化自信;为拓展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进一步完善苏州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加强保护管理与实施,改善人居环境,指导城市保护和更新协调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发展需求,提升城市活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2.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为苏州市域,总面积8657.32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范围为苏州历史城区。
3. 规划期限与市国土空间规划保持一致,规划期末为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
二、名城价值与特色综述1.文脉千年延续,吴(地)文化发祥地、核心传承地。
史前文明灿烂;吴(地)文化绵延不绝。
2.鱼米水乡典型,江南水乡文化景观综合体现地。
拥有完整的太湖东部流域水利建设工程系统,各类圩田体系为江南精耕细作农耕文明的杰作;古代江南水乡聚落体系演变的活态标本,古代江南水乡经济市场网络的完整体现地;江南水乡城、镇、村“山水相伴、人水相依”的人居环境、空间格局的典型代表地。
3.人间天堂繁华,明清时期中国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工商业都会。
4.城址格局依旧,古代中国水网地区城市建设典范。
苏州古城现有古城遗存与宋《平江图》中记载的城市格局、道路、水系和主要名胜大体相同,城址至今未变;苏州古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以“水”为中心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既代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思想,又反映了平原水网地区城市选址和规划建设的成就,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苏州古城城河围绕城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城市格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保存基本完整;苏州园林和古城内水系关系密切,水影响了园林选址、理水手法和园林景观,苏州古典园林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1、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者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辟。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2、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
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3、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造、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造设计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造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建造物位置与标高等。
4、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
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5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者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6 、住房建设规划(Housing program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7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指城市地区中在地上或者地下提供服务、通道或者便利的实体结构,如道路、给排水管道、路边石和边沟、电话与电力路线等。
本词有时也泛指物质及社会性的基础结构。
包括社会服务与设施,它们是城市社区生活中的组成部份,如运输与通讯系统、购物设施、住房、学校和娱乐设施等。
探访苏州老建筑:拙政园
探访苏州老建筑:拙政园苏州,简称“苏”,古称吴、姑苏、平江府,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截至2018年,管辖姑苏区、相城区、虎丘区、吴中区和吴江区,代管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巿和昆山市,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总面积8488.4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2.17万人。
苏州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
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
街巷空间的意象延续性思考——以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为例
13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街巷空间的意象延续性思考――以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为例CONSISTENT THINKING ON THE IMAGE OF STREET SPACE —TAKING SHOUXIAN COUNTY AS AN EXAMPLE吉林艺术学院 于冬波 薛进芝空间移动到另一个空间时,需要经过不同的街巷空间,因此街巷的可意象性对于体验者形成城市意象尤为重要。
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雅各布斯详细探讨了街道与城市的关系,书中提到“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
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有趣,那么城市也就有趣;如果街道单调乏味,那么城市也就单调乏味”[2]。
街市巷拐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碎片,由于其线性的特征将一系列空间样式串联起来,会让人对空间产生记忆印象。
意象是城市意蕴和特征的双重体现,在探索道路的过程中,街巷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街巷的意象思考有助于形成完整的城市意象。
2街巷空间的意象延续性对历史名城保护的重要性传统街巷展示着一幕幕城市意象的动态演变,集中体现了城市空间历史文脉的发展过程,具有随时间量度增值和不可再造的特点。
它是保护历史名城传统风貌、感知城市意象的重要因素。
历史名城古迹的保护不应只停留在“博物馆式”,更重要的是保护整体的街巷结构及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
街巷空间是具有丰富色彩、情调的可意象空间,人文活动与社会网络之间有着意象与物质的连接,体现了独特的空间意象。
城市的肌理由街巷组织构成,并因其存在,延续城市脉络的前提就是延续街巷空间的原有结构。
防止古城失去过往均衡合理的结构体系,落实对古城历史遗迹的保护,使原有空间叙事和人文精神得以传承,弘扬古城的历史文脉,彰显其文化价值。
3街巷空间的意象延续性方法延续传统的街巷意象是保护古城风貌的前提,对于街巷整体的延续延续,应从多维度进行分析并对其加以维护。
3.1延续传统街巷文化街巷空间的意象延续:一方面,需要延续街市巷拐中的传统文化活动,延续街巷传统文化的保持与再现,如寿州万象――“四鼎山庙会”,“每年三月十五日,朝拜者远自光、固、颖、亳,并牵车鼓聚。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园林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苑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
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百余处,现在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同构成了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
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
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
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拙政园与颐和园、避暑山庄和苏州留园一道,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园。
1997年,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拙政园则列于苏州园林之首。
本片拍摄历时一年,纪录了拙政园的四季景色。
(一)数百年光阴荏苒,文脉延续至今,拙政园,一部立体的园林史明朝正德四年,也就是1509年,在京城做官的苏州人王献臣,因失意官场而还乡。
回到苏州之后,王献臣买下了200余亩土地,营造了一片城市山林。
晋代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中有一句“拙者之为政也”,恰好与王献臣离开宦海之后的心境十分贴切,于是,这座园林,便叫作了“拙政园”。
历史名城苏州城市规划
中国山水文化与历史名城建筑xxxx班xxx xxxxxxxxxxxxx摘要:山水住宅的发展形成,对城市组成水平展开式布局是有深刻影响的。
山水住宅文化的主张,简言之就是将城市建设称自然山水的式样,使城市与自然山水融合,而不是驾驭于自然之上,也可以理解为“园林化城市”。
关键词:山水文化、园居文化、沧浪亭、苏州正文:一、山水文化中国古代山水文化是古代灿烂的文化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包括双重含义:一是山水文化涉及的面非常广,诸如自然地理、天文气象、水文地质、水利灌溉、宗教旅游、。
哲学政治、绘画音乐、工艺构造、诗歌神话、科技工程等方面,都有其活动的内容;二是山水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必定集中地表现在人类的居住地——城镇,特别是中国山川广阔,环境壮丽,人口众多,文化发达,城市反映文化现象则更为突出。
因而,上水文化本身即是成真的一部分,山水文化的形成源于城市,融于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中弥漫着的山水文化气息,在世界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这有四点直接原因: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古代文明一直延续下来。
延续意味着文化积累的身后,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状态的某种形态,2.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广泛独特的自然地理山川面貌。
与自然展开殊死搏斗,也是山水文化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前提。
3.中国古代特有的天文、农业、水利和哲学思想培育。
山水文化的直接形成是从科技和哲学思想发展而来的。
4.有了理性的探索。
因此,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发展与城镇规划建设活动,自始至终是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山水文化在城市中最终表现特性为以下两种情况:1.水面和山岗以及周围地区的建筑、桥梁、道路等级重视聚体,有重视个体;2.无论是水边建筑还是山上建筑,大都以“曲折、小巧、院落、群组”取胜。
以上的两种景观与西方建筑的城市风格是大相径庭的,中国是将建筑与城市融于自然之中,而西方则是突出于自然之中。
山水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是逐步积累加深的,在一个区域形成高潮之后,才反应在少数重要的城市之中。
苏州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介绍可编辑全文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工程实践(古建老宅)
丁宅王小慧艺术馆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工程实践(古建老宅)
潘祖荫旧居修缮后:文旅探花府花间堂酒店
1. 《苏州老式民居营造探原》 2. 《苏州老式民居建筑图集》
3. 《苏州老式民居保护修缮导则》
图集目录
导则目录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规划研究(地域建筑)
苏州市建筑设计引导研究之一: 近30年苏州古城公共建筑设计中旳地域风格研究
经过对苏州古城区内30数年来建成旳多座地域风格旳公共建筑中旳主要手法进行了系统旳整顿和归纳, 并对设计特点旳变化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利用数据统计、图表分析旳措施研究这些手法旳延续与变迁,将这 30数年旳实践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总结了各阶段旳设计特点。
江南园林 城中园
五楔山水 园中城
东方水城 老苏州
双面刺绣 新天堂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规划研究(城市空间)
苏州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规划
规划从细节上落实总规总设,系统建设公共空间,把握关键区段和节点,强化城市构造, 增强空间 辨认性。改善民生旳环境建设工程,打造“全民受益”旳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建成环境旳经营与维护 从悲观旳“补遗纳漏”整改到主动旳“系统提升” 建设提升城市环境软实力。最终形成统筹环境建设各 项工作旳总纲。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工程实践(古建老宅)
潘世恩旧居修缮后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工程实践(古建老宅)
潘世恩旧居——苏州状元博物馆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平江历史街区规划与保护-陈梓元
旧材料的利用
墙、屋顶、门窗
更新速度
采用经常性维修与阶段性改善、小规模进展的改造模式。 这种模式无论是在资金筹备、建筑施工,还有拆迁安置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积极促成居民的参与,有利于保护和延续古城街区意象。
自行添加标题
6.古城保护的成功经验
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的。历史街区的保 护是长期的,分阶段的,要循序渐进,步步推进,切忌急功近利。想要一 朝一夕就能恢复几百年的原貌必然是做表面文章。
文物建筑
历史建筑
一般建筑
一般建筑整治前后
新建建筑 采取形似的建筑
采取神似的建筑
风貌不协调的建筑拆除前后
环境方面
案例
对于一些破败的历史老宅,规 划没有采取模仿古建原样重建 的措施,而是顺应江南民居的 特点,将其改造成适应新时代 旅游发展的特色客栈和会所, 使古宅得以再生与“复活”。
钮家巷方宅
每条街巷的具体地块划分——以潘儒巷为例
方针
古城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的16 字方针
重点保护 合理保留 普遍改善 局部改造
保持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街道景观; 保持三横三竖加一环的水系及小桥流水的水巷特色; 保护古典园林、文物古迹及古建筑; 继承发扬古城环境空间处理手法和传统建筑艺术特色; 继承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传统;(包括非物质的) 改造古城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
和
。其中,保护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源
头.平江历史街区强调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并存,提出最大限度地保存历史建筑遗存及其历史
,
并通过完善公共设施和
,实现了文化场景式和旅游体验式的历史街区社会生活的
,这是
城市名词[整理版]
城市名词1.城市化:随着时间推移,某一社会的人口逐步集中于高人口密度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过程,成为城市化.2.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具有特殊价值的城市文化景观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观及主要建筑及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及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及精神文明的特色.名称保护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全城保护.点线面保护.网格式保护.城市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系统,历史文化景观的建设不仅要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更应在新的建设中继承和发展城市的传统特征.统一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是现代的建设体现传统文买的延续,创造整体和谐丰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环境.3.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存留下来的连片的建筑群体,而不是单幢建筑.他保存这座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信息,能反映这座城市的特色与风貌,并且有居民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存活动,是作为有生命力的城市的一个做成部分.4.风玫瑰:累计某一时期各个方位风向次数,并一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总次的百分比之来表示,所绘制成的风向频率图称为风玫瑰.5.管线综合:就是指搜集城市规划区内各单项管线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资料,并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他们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6.可达性:是指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网络有关.7.住宅区:是指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比较独立的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8.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相互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以强调基本生活环境完善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的居住用地的组织方式.9.城市结构:是指城市的各物质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地域空间范围内所处的位置和作用.通常是指城市形成过程中主要用地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10.区位:是指城市功能活动的空间外部联系性.包括可达性,互补性,排斥性三个要素.11.区划:城市用地因为各种不同的目的.而被划分为不同的地块范围,叫区划.包括行政区划,用途区划,地权区划.包括区划文本和区划地图.12.区域规划:就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13.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包括道路,市政设施建设,场地平整和清理,通常称为七通一平或基地开发,将生地转变为熟地.土地开发是建筑物业开发的先决条件.17.配件水平:是指住宅区配件的各类和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与居民区人口规模向适应.同时应与住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18.逆城市化:也成为郊区化.是指城市在经历了绝对集中和相对集中以后的一种离心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商业工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外迁.19.城市居住区:是一个在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公共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地区.20.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所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21.市域规划:是指在城市所在的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和数个城镇之间,城镇于城镇群体之间,城镇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22.道路红线:城市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23.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护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内能获得所需要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2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威胁的发展.25.分区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26.邻里单位:是一完备基本生活环境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得居住用地组织方式.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人们相互之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社区的一种形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社区的一个基本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27.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两个部分.28.土地极差:不同的土地或同一块土地,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开发程度,追加投资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别,称为土地级差.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城市规划 ( Urban planning )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意象
4102090103 郝瑞凯
【摘要】在回顾苏州辉煌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从城市意象的角度解读苏州的城市格局,并叙述苏州这座城市的变迁及城市规划的作为和追求。
【关键词】人间天堂城市意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
连接那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
是几幅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是那般细细微微。
采几块多姿的湖畔奇石,分一片迷濛的吴门烟水,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
——《苏园六记》1 人间天堂
1.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中国有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此语道出了古时苏州的繁华,也表达了人
们对苏杭两地的向往。
尽管江南名郡遍布,
但苏杭显得更得世人垂青,稳居头牌。
《双
调蟾宫曲·咏西湖》中写道“西湖烟水茫茫,
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
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
图1 水上人家(吴冠中)
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
堂,下有苏杭。
”
1.2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苏州有秀美的山水环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曾经一直延续着天地人和的栖居方式。
农业发达工商业繁荣,人民富足,在历史上被誉为人间天堂。
在城市规划方面它延续了2500年的建城史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建城典范,《平江图》所记录的苏州古城“湖山环绕,天然清旷”的山水意境,水路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向人们展示了当年的天堂胜景。
公元前541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筑大城,周围四十七里”,与现在苏州古城的位置、规模、格局基本一致,苏州可以堪称我国城建史上的活化石。
图2 大城平面图
苏州西部山优水美,北东南侧是广阔的平原水网地区,农业发达,繁体字的“蘇”就是表意“鱼米之乡”。
经过千百年的孕育积淀历史的苏州可以从资源禀赋、空间形态。
文化特征三个方面概括出九大特质:
1.2.1天下粮仓:历史上有“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天之美,无过于苏州”的说法,而“苏州熟,天下足”是天下粮仓的真实写照。
1.2.2工商之都:白居易曾经写道:“况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兵数不少,税额至多”。
《天工开物》记载:“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清朝鼎盛时期,《江南通志》记载:“今吴中赋人,几半九洲”由此可见,苏州经济之发达,工商之繁荣。
1.2.3人才辈出:清代苏州府苏出的状元占全国总数的1/5强,是浙江省(第二名)和山东省(第四名)之和。
1.2.4世间美景:天堂究竟是什么样?不得而知,想必集真善美于一身。
苏州既然
被誉为人间天堂,必是人间之至境了。
1.2.5文化宝藏:苏州给后人留下了丰盛的文化财富,市域内有了两个国家级
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丝绸、纺织、刺绣、雕刻、食品、吴门画派、吴门书法、吴门医派、昆曲、评弹等。
1.2.6江南水乡:江南很多城市可以称为“水乡”,但苏州影响力最大。
苏州古城至今保留了“三横三直加一环”的水路双井字格局,苏州水网一直兼具、防洪、生活、航运、景观、生态等多种功能。
1.2.7兼容并蓄:世人多注意到了苏州的软语温香,精巧灵秀的一面,殊不知苏州文化称得上是文武兼备、雅俗共赏、平等地包容,理性与感性的共在,传承与革新的并行。
1.2.8天人合一:在人居环境的营造方面,苏州堪称典范,《园冶》所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道出了这种境界。
“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在浓缩的“自然界”里,人们可以“不出门廓获山林之野,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图3 拙政园局部鸟瞰图
1.2.9诗意栖居:如果多瑙河有“乐思”,塞纳河有“画思”,那么苏州水则有“诗思”。
苏州园林为文化意蕴深厚“文人写意山水园”,大小园林点缀其中,使城市诗意盎然。
九大特质是“人间天堂”的骨肉和血脉,它既是苏州史上的骄傲,也是苏州
迎接全球化挑战,参与城市竞争与协作、走向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2城市意象
2.1 整体格局
苏州古城整体呈水陆双棋盘格局,内部经过长期演化,逐渐衍生出众多“前街后河、河街围绕”的居住街坊。
而街坊空间则由大量并联于南北向街河上的东西向横巷和横河组织,似鱼骨状布置。
2.2 古城意象要素
2.2.1 通道
道路与河道:纵横的河道和与之平行的道路形成了“水陆相邻,河路平行”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
城市道路分街、巷、弄三级:城中河道“三横四直”与城市防御、格局构成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2.2 边界
城垣、城墙和外护城河:伍子胥建都城采用“廓城、大城、宫城”二重城(土筑)的型制。
唐末修筑砖城。
之后几经战火,现今的砖城基本为清初改筑后的保留下来的。
外护城河指那条为城市经济发展及内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黄金水道。
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城南和西一段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运河绕城而过更促成了苏州的繁荣,它不仅加强了水与陆的交通联系与转换,更构成了古城那别具风格的水陆城门景观。
2.2.3 区域
城中心的子城作为历代的郡治也一直保存完好。
历代古城中央的子城一直是全城的建筑中心;子城北部地区,街道河流及小桥密染,地块划分小而规整,为居民聚居区,大量寺观庙宇插布其中;郡城内辟有东西两市,作为专门的商业区。
东市在干将路中段,临顿路南端附近,西市则在干将路西端,乐桥附近;府学及贡院亦在城西南。
城内四周邻近城墙处还建有多座军寨。
2.2.4 节点
公共活动中心:六朝时期随着宗教文化的普及和发展,梵宇道宫成为具有宗教意味的公共活动中心。
宋朝时子城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是商业中心,是最热闹地所在。
平江府和军衙署是政治中心,位于城中央,与商业区形成双核的结构形态。
私家园林:苏州园林自成一派,造园艺术水准极高。
2.2.5 标志物
城门:古城设水陆城门八对,采用象天法地的规划模式。
有历代名人赋诗题字:“江海扬华”的娄门、“溪流清映”的葑门、“龙蟠水陆”的盘门、“气通闾阖”的阊门等,尽显了它们各具魅力的城门景观环境特色。
虎丘旧景
图4 姑苏繁华图
古塔与寺庙:苏州城中的北寺塔、云岩寺塔、定慧寺双塔、瑞光塔是明显的标志点,是古城空间构图的核心,有城市景观作用,起到控制全城群体空间的作用。
它们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能引起人们对城市的记忆和回想。
牌坊:城市中分为许多坊,建造在街巷的入口处,是街道上的装饰品之一。
3 苏州古城曲折的保护历程
从解放初到改革开放,苏州一直依托古城缓慢发展,保持了古城的风貌。
如水路并行的“双棋盘”格局,重要的文物和园林,大量的传统民居基本保留了下来。
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开始发展提速,这时苏州的城市建设还没有脱离古城,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渐激化。
迫切需要城市规划来指导城市建设,1986年版的城市规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苏州在编制此版总规时面临推进城市建设与保护古城风貌的矛盾。
但最终做出了“跳出古城建设新城的”的英明抉择,使
得苏州成为国内为数有限的古城风貌基本保
持完好的城市。
这应该归功于当时的规划师和
决策者,他们的卓识和和决断使苏州古城躲过了灭顶之灾。
影响深远,在的苏州工业园的选址,以及吴良镛先生勾绘出的“四角山水”空间图,都是以古城作为苏州的中心地。
使得古城得以较好地保护。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跳出古城建设新城的过程中由于选址不当丧失了保育西部山水使区域性自然景观与苏州古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机会。
图5 苏州工业园选址
图6 “四角山水”图式
参考文献
1、《城市意象》,凯文林奇
2、《苏州古城的美学分析》,俞绳方,《历史文化保护》,2012.1
3、《苏州的城市发展与古城保护研究》,沈慧萍,2005,8
4、《新城市规划与实践——苏州工业园例证》,时匡
5、《人间天堂的迷失与回归——城市何去,规划何为?》,杨保军,《城市规划学刊》,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