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对 原子结构 的认识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的结构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 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微粒 构成的?
原子
质子(Z) 1个原子核
中子(N)
若干电子(e-)
2、组成原子的微粒有怎样的电荷关系?
质子 中子 电子
电量 1.602×10-19C
O +8 2 6
O2- +8 2 8
动脑时间 离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结论:
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电荷数 阴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电荷数
金属Na、Mg能分别与非金属O2、Cl2反应生成氧化物和 氯化物,请写出这些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 填入下表: Na2O、MgO、NaCl、MgCl2
元素 常见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数
Na
+1
1
1
Mg
+2
2
2
O
-2
6
2
Cl
-1
7
1
化合物元中素化元合素价种:且类失最去高得的正失电价电子=子最数外=正正层负价电化数子合值数价数,值 元素化合价 金属 得到失的电电子子数=正负价价数失值电子数
活泼非金属 得电子 负价 得电子数
1.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核 外电子排布发生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 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2.镁等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 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时,易失电子,形成与稀有气 体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阳离子。 3.氧、氯等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较多,与活泼金属反应时,易得电子,形成与稀 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阴离子。
波尔模型 (1913) 电子云模型
(1935)
二、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分层排布
+1
+8
H O
原子核
电子层
+10
核电荷数 Ne 该电子层
上的电子
+2
+12
+18
He
Mg
Ar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原子核
第3层 第2层 第1层
Mg
+ 12 2 8 2
原子核带正电 核电荷数
人类对 原子结构 的认识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的结构
至今发现和创造了35000多万种化学物质,其中 2000多万种化学物质由原子构成,而人类对原子的认 识和探索已经历了2500多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科 学家才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物体表面的原子。
阅读思考P27-28 人类认识原子结
• 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
不易得失e-
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⑵不稳定结构: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可能发生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4时,易失e- 如Na、Mg、Al 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4时,易得e- 如F、O、Cl
Mg
+12
Mg2+
+12
O
+8
O2-
+8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小于8个时,在化学反应中总是 得到或失去电子而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4018Ar 3517Cl
11H
试试看:你能从下边的符号中读出些哪些信息?
(1)3115P;(2)4020Ca2+;(3)3717Cl-
X A ±d c±
Hale Waihona Puke BaiduZn
X——元素符号 A——代表质量数; Z——代表质子数; c±——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 ±d——代表化合价 n——原子的个数
一、原子结构
1.微粒构成
K层 L层 M层
(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
对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一般规律: 先排能量最低,排满后再排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能量最低原理:先排K层,排满K层后再排L层。
1.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电子数----2---个-----。 2.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8---个-----。
1
质子数 1 1 1
中子数 0 1 2
质量数 1 2 3
学名
俗称
氕
氘
重氢
氚
超重氢
试比较三种原子的异同,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相同
属同种元素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中子数不同,
不同种原子
质量数不同 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核素
•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 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
不带电 1.602×10-19C
电性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组成原子的微粒有怎样的质量关系?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Z
N
A
F9
10
19
18.998
Na 11
12
23
22.990
Al 13
14
27
26.982
构经历了哪几个 阶段?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实心球 汤姆生原子模型(1897年):葡萄干面包式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 现代原子模型: 电子云模型
道尔顿模型(1803)
汤姆生模型 (19卢04瑟)福模型(1911)
稀有气体原子电子排布
序名符 K L M N O P 号称号层层层层层层 2 氦 He 2 10 氖 Ne 2 8 18 氩 Ar 2 8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3、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⑴稳定结构:最外层8e-结构(K层时2e-)
Mg +12 2 8 2
2e-
Mg2+ +12 2 8
O +8 2 6
O2- +8 2 8
Mg2
+
O2-
氯化钠的形成
Na +11 2 8 1 Cl +17 2 8 7
Na+ +11 2 8 Cl- +17 2 8 8
Na+ Cl-
失去2个电子
Mg +12 2 8 2
Mg2+ +12 2 8
得到2个电子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相对原子质量
X——元素符号 A——代表质量数; Z——代表质子数;
X A
Z
练一练:请用 AZX表示上表中原子的组成。
小试牛刀
粒子符 号 O
S
Ar
Cl H
质子数
8 16 18 17 1
中子数 质量数
10
18
16
32
22 40
18
35
0
1
用AZX 表示 188O 3216S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
2、表示方法
化合价 |
X 质量数——A±m q±——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质 核子 电数 荷数——元Z素|符n号——原子个数(计量数)
3、数量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Z)=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Mr)≈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核组成
1H
1
H 2
1
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