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1aa3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6.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杨梅,培养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展示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外观特点。
2. 讲述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习性。
教学活动:1. 展示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外观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2. 讲述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习性,如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酸性土壤等。
第二章:杨梅的品种与分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梅的不同品种及其特点。
2. 了解杨梅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 介绍杨梅的不同品种,如普通杨梅、矮生杨梅、杨梅等。
2. 讲解杨梅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
教学活动:1. 介绍杨梅的不同品种,让学生了解各种杨梅的特点。
2. 讲解杨梅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杨梅的主要产区。
第三章:杨梅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梅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2. 学会正确食用杨梅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杨梅的食用价值,如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等。
2. 介绍杨梅的药用价值,如消暑解渴、清热解毒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杨梅的食用价值,让学生了解杨梅的营养成分。
2. 介绍杨梅的药用价值,让学生了解杨梅的药用功效。
第四章:杨梅的采摘与保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梅的采摘时间和方法。
2. 学会正确保存杨梅,延长其保鲜期。
教学内容:1. 讲解杨梅的采摘时间和方法,如成熟期采摘、轻拿轻放等。
2. 介绍杨梅的保存方法,如低温冷藏、避免潮湿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杨梅的采摘时间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采摘杨梅。
2. 介绍杨梅的保存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存杨梅。
第五章:杨梅的文化与习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梅在故乡的文化地位和象征意义。
2. 了解与杨梅相关的故乡习俗。
教学内容:1. 讲解杨梅在故乡的文化地位和象征意义,如寓意吉祥、丰收等。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3935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c.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故乡的杨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外形、色泽和味道。
(2)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故乡的杨梅》。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杨梅树的图片、杨梅果实图片。
2. 实物:杨梅果实(或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杨梅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树的外形特点。
(2)展示杨梅果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杨梅的颜色和形状。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我爱故乡的杨梅》。
(2)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节奏。
(3)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 理解诗歌(1)学生闭眼想象,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描绘了杨梅的哪些特点?作者对故乡的杨梅有何情感?(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书写。
(3)教师举例说明生字词的用法,让学生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背诵诗歌《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会生字词,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一首小诗。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fea51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a.png)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述故乡杨梅的美丽和作者对故乡的深情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杨梅的外貌、味道和故乡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2 生字词学习:杨梅、故乡、成熟、翠绿、酸甜、枝头、期盼、采摘、分享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杨梅,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朗读课文: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培养阅读习惯。
4.2 生字词练习:学生回家后练习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杨梅知识问答,增加对杨梅的了解。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分享杨梅的种植和食用方法。
6.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杨梅的用途和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能力。
第七章:课文解析7.1 课文细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https://img.taocdn.com/s3/m/bdeff3d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8.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以及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杨梅的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景物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杨梅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学具:生字词卡片、小组讨论记录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杨梅画作或杨梅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一段话描述其特点。
2. 拓展作业:(1)调查家乡的特产,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2)以“我爱的家乡特产”为主题,编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默写、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07d22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a.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以及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交流,掌握杨梅的特点。
(2)学会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杨梅的美。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实物杨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特产——杨梅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2. 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交流生字词。
3. 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外形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外形特点。
c.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杨梅的外形。
d. 学习第二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2)学习第二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颜色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颜色特点。
c.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杨梅的颜色。
d. 学习第三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3)学习第三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味道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味道特点。
c. 出示实物杨梅,让学生品尝,感受杨梅的味道。
d. 学习第四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4. 感情朗读:(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全班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特产。
(2)出示其他关于杨梅的诗词、歌曲等,让学生欣赏、拓展。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特产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自读、交流,掌握了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特点。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我爱故乡的杨梅》选读课文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选读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994d6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7.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选读课文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绘故乡风土人情的散文,通过描述杨梅的生长过程、果实特点以及故乡人民对杨梅的喜爱,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1.2 课程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我爱故乡的杨梅》2.2 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2.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杨梅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4.3 课文解析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杨梅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
4.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家乡特产。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关于杨梅的种植、品种、食用方法等阅读材料,增加学生对杨梅的了解。
6.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杨梅种植基地,亲身体验杨梅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对杨梅的认识。
6.3 创作展示邀请学生创作与杨梅相关的绘画、摄影、写作等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042ce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6.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2、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杨梅的图片、视频等。
2、杨梅实物。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学生回答)那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学生自由发言)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种水果,它就是杨梅。
(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以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杨梅的形状(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杨梅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2)出示杨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杨梅的形状,体会“遍身生着小刺”的感觉。
(3)指导朗读,读出杨梅形状的可爱。
2、学习杨梅的颜色(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杨梅颜色变化的句子。
(学生回答: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98047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6.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和味道,培养学生对故乡美食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和味道的描述。
2. 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和写作来表达对故乡美食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 描述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和味道。
2. 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文本。
2. 杨梅图片或实物。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杨梅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对杨梅的认识和印象。
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和味道。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故乡美食的热爱。
4. 写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以“我故乡的杨梅”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和味道,以及自己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对故乡美食的认识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故乡情怀。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学到的关于杨梅的知识,并观察家乡的其他特色美食,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和味道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表达对故乡美食的热爱之情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杨梅园,亲身体验杨梅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儿时的故乡美食记忆,让学生更加了解故乡的文化和传统。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和味道。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79be1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3.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绘故乡杨梅的美丽景色的文章,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品尝杨梅的喜悦心情。
1.2 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杨梅,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1)杨梅的生长环境;(2)杨梅的形态特征;(3)品尝杨梅的喜悦心情。
2.2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果实,引出杨梅;(2)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回答关于杨梅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的问题;(3)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杨梅图片,讨论杨梅的特点;(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品尝杨梅的快乐心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杨梅的美丽;(2)讨论法:分组讨论杨梅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3)观察法:观察杨梅图片,加深对杨梅的印象。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2)图片:展示杨梅的实物图片,便于学生观察;(3)道具:准备一些杨梅实物,让学生触摸和品尝。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2)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3)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4)学生观察杨梅图片的能力。
4.2 教学反馈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1)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种植技术和繁殖方法;(2)调查家乡的杨梅种植情况,了解杨梅的经济价值。
5.2 教学延伸(1)举办杨梅品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杨梅的喜悦;(2)邀请杨梅种植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杨梅的了解。
第六章:教学设计6.1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9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473c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d.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9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篇1 教学目标:1.了解杨梅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2.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
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3.抓住要点展开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口语交际,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抓要点进行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生抓要点展开想象,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抓住一点,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生动拓展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1、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2、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引入新课,初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1) 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2) 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 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1、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学习第一段:1、指名朗读。
2、读了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五、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1) 这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贪梦、甘露:是什么意思(3) 杨梅树的叶子会欢笑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说明什么2、集体讨论思考题。
3、指导朗读。
六、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2、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七、作业:搜集佛山特产的资料,准备向同学们介绍。
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课文开头写了杨梅树的什么特点二、习三至六自然段。
1、朗读课文,认识杨梅。
2、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对杨梅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谁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呢3、你们说的真好,那你们想不想亲口尝一尝杨梅的味道呢现在老师要分给每个小组一盒杨梅果,虽然这些杨梅果经过了加工,没有刚采下来的新鲜,但是我还要请同学们看一看,尝一尝,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你手中的杨梅与课文中描述的是否一样。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60d49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e.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水果,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基本情况,包括生长环境、外观特征、成熟季节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展示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外观特征。
(2)介绍杨梅的生长环境和成熟季节。
(3)提问:你们对故乡的杨梅有什么了解?(4)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章:杨梅的种植与养护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种植方法和养护技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种植方法、养护技巧以及病虫害防治。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1)讲解杨梅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址、繁殖、栽培等。
(2)示范杨梅的养护技巧,如浇水、施肥、修剪等。
(3)介绍杨梅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4)提问:你们知道如何养护杨梅树吗?(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三章:杨梅的食用方法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杨梅的食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的食用方法,包括鲜食、腌制、制作杨梅酒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1)讲解杨梅的鲜食方法,如清洗、挑选等。
(2)示范杨梅的腌制方法,如腌制杨梅酱、杨梅干等。
(3)介绍杨梅酒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准备、发酵等。
(4)提问:你们想尝试制作杨梅酒吗?(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四章:杨梅的文化意义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杨梅在故乡文化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4.2 教学内容介绍杨梅在故乡文化中的地位,包括民间传说、诗词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享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1)讲解杨梅在故乡民间传说中的地位,如杨梅仙子传说等。
(2)分享杨梅相关的诗词,让学生感受杨梅的魅力。
(3)提问:你们知道其他关于杨梅的文化意义吗?(4)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49fb4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a.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外形、味道以及生长环境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杨梅的生长过程。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外形、味道以及生长环境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杨梅生长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杨梅实物或图片。
(4)多媒体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收集有关杨梅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杨梅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杨梅的资料。
(3)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朗读。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品析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杨梅的外形、味道以及生长环境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个保护杨梅树的宣传标语。
(2)各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树木,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2. 拓展作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杨梅树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建议。
下节课分享调查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小学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0a165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f.png)
小学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珍惜家乡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掌握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颗杨梅,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3.2学生组内交流,互相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课文解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4.2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4.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小组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问题1:课文中的杨梅具有哪些特点?问题2:作者为什么如此喜爱家乡的杨梅?问题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5.2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6.2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出保护家乡资源的建议。
7.作业布置7.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7.2家长签名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四、课后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2.生字词卡片3.杨梅图片4.课后作业纸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认识和应用。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f6be0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4.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故乡的杨梅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故乡的杨梅美景。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懂得保护树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故乡的杨梅文化。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细节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杨梅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外形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及故乡的杨梅文化。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学习效果。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5.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拓展作业:调查家乡的杨梅树,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采摘习俗。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7022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6.png)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了解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掌握作者运用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家乡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运用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杨梅的认识和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讲授新课讲解《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分析作者运用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3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
4.4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练习。
4.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写作,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或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绘。
5.2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对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运用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能力进行评价。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对学生习作的想象力、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228d9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5.png)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了解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
1.2 技能目标1. 能够用词语描述杨梅的特点。
2. 能够用句子表达自己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首描绘故乡杨梅的诗歌,通过描绘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2 生词和短语杨梅、故乡、外形、颜色、味道、酸甜、可爱、成熟、摘下、品尝、故乡情、思乡、保护环境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出杨梅这个话题。
2. 提问学生对杨梅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课文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 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
3.3 学习生词和短语1. 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 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3.4 理解课文内容1. 讲解课文中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杨梅的特点。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杨梅的特点。
3.5 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2. 讲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并让家长签字。
4.2 用词语描述杨梅的特点,写在日记本上。
4.3 思考自己对故乡的情感,画一幅故乡的画。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发音和语调进行指导。
5.2 评价学生的词语描述能力,对学生的用词和句子结构进行指导。
5.3 评价学生的情感表达,对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进行指导。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的杨梅进行研究。
2. 小组成员合作收集杨梅的相关信息,如生长环境、种植技术、杨梅的用途等。
6.2 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及评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a03aa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f.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及评析《我爱家乡的杨梅》教学案例及评析篇1语文教学重视同学学习按肯定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养成留心观看的习惯。
通过重点词、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爱家乡的杨梅》一课,体会喜爱杨梅的可爱、漂亮,来抒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学习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看事物的方法。
学会抓住特点,通过美丽的语言文字表达对家乡杨梅的宠爱之情及对家乡的喜爱。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最喜爱吃什么水果?(生自由答。
)你们吃过杨梅吗?杨梅酸溜溜、甜滋滋的,可好吃了。
你们想吃吗?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体会杨梅的味道怎么样?采纳这样的导入目的是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引导同学主动学习,乐观探究。
二、小组探讨、合作学习(一)、首先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杨梅怎么样好吃,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二)、在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三)、启发同学:本篇课文没有自学提示,能不能想想方法?(同学可能会想到自己提问题,自编自学提示。
)充分确定同学的想法,并关心实施方案。
让同学大胆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可以独树一帜。
老师依据同学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出自学提示。
大屏幕出示,并让同学朗读,看看能不能解决。
自学提示:1、开篇先写了什么?2、写杨梅时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3、是怎样写杨梅树的?写了哪些特点?4、是怎样写杨梅果的?写了哪些特点?得到同学的认可后,老师提出要求:可以小组争论,也可以自己单独完成,也可以先自己学习再和同学们沟通,想怎样学就怎样学,但要有效果,注意效率。
自学开头,老师要巡察,发觉问题准时指导,特殊是有困难的同学,老师要赐予关心。
如:同学可对杨梅树的特点和杨梅果的特点分析有肯定难度,老师可适当引导,鼓舞其思索。
(四)小组汇报1、汇报第一题,同学可能回答:开篇先写了“我爱家乡的杨梅”。
老师连续引导,爱是一种什么情感?(喜爱、喜爱等。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c44c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4.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使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珍惜家乡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绘故乡杨梅的美丽、可爱、可敬的散文。
通过对杨梅的描述,展现了故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2.3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乡的杨梅林中,感受杨梅的美丽和可爱。
3.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珍惜家乡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故乡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杨梅的认识和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4.3 理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4.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珍惜家乡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抄写生字词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字词基础。
5.2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故乡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3 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6428b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9.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首描绘故乡美景、表达思乡之情的歌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杨梅文化,感受故乡的美丽风光,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目标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学会演唱《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第二章: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1 杨梅的生长环境介绍杨梅树生长的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让学生了解杨梅生长的适宜环境。
2.2 杨梅的特点讲解杨梅的外观、色泽、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独特之处。
2.3 案例分析以实例分析杨梅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品质差异,加深学生对杨梅生长环境的认识。
第三章:学习歌曲《我爱故乡的杨梅》3.1 歌曲简介介绍歌曲的作词、作曲、演唱等信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
3.2 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3.3 学唱歌曲教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歌词和旋律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加入杨梅相关的动作,丰富学生的表演形式第四章:家乡情怀的培养4.1 谈论家乡的杨梅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杨梅故事,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2 创作杨梅主题的作品鼓励学生以杨梅为主题进行绘画、写作等创作,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
4.3 举办杨梅文化节组织学生参加杨梅文化节活动,如杨梅采摘、杨梅制品品尝等,增强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歌曲《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深入分析6.1 歌词解析分析歌词中的意象,如“绿叶衬红梅”、“山水相依”等,解读歌词背后的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中表达的故乡情怀和对杨梅的深情。
6.2 旋律特点讲解歌曲的旋律走向,旋律中的起伏和转折,以及如何表达情感。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ba99a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e.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二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和故乡的杨梅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途径,激发学生对杨梅的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学会通过观察、描述的方法来描绘自然景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观察、描述,学会描绘自然景物。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观察教学法:组织学生观察杨梅树、杨梅果实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绘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出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外形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课堂练习(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杨梅的外形特点。
(2)小组讨论:杨梅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4. 拓展延伸(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家乡的特色水果。
(2)以“我喜爱的水果”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杨梅的了解。
(2)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热爱家乡。
六、课堂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杨梅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树的生长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试讲者:语教082班王美芳
【教学要求】
知识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
训练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育点: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创造点: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
杨梅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金柑、杨梅、……)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杨梅”,板书)
1、出示杨梅图片。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的图片,上面画的是什么?(杨梅)。
哪位同学用一句话说出它的特点。
(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
)说得真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对杨梅有更深的了解呢?(想)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2大家先跟着老师读课题,还可以怎么读这个课题?跟着老师的手势读(我爱/故乡的杨梅我爱故乡的/杨梅)
老师想问同学们,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
①“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
②“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③“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
3、读了课题后,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吗?(提示:为什么作者会喜欢杨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原因呢?(想),好,我们一起边学习边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请同学们先小声读课文,并把生词标出来,借助课文注音多读几遍。
等会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认得的字词最多。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词,多读几遍。
2、板书:
贪婪吮吸狭长端午节触到桂圆
细腻汁水豆腐甜津津虽然酸味
好,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看看这些词语要怎么读。
①开火车读、抽读、全班齐读。
②同学们看,“吮吸”两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偏旁都是“口”字。
)
③指导书写“腻”。
(一个“月”加一个大写的“贰“字)
看来同学们都是认真聪明的。
第二课时
接下来,我请同学来自由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记住要带感情朗读哦。
(提问朗读)
一、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好,刚才同学们已经先读课文了,那么,有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第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谁来说说第2自然段又是写什么呢?(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
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
说得真好!那么我们来看看“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的意思,想一想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雨中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感情吧。
(全班齐读)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课文第3—6自然段。
学习了1、2自然段之后,我们重点来学习第3至6自然段。
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可爱的)提问
提示:(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板书
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
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3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一段?
1 .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
)
2 .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重点、难点)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吗?
①(写杨梅形状的特点: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
)
②(写杨梅颜色的特点: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
)
③(写杨梅味道的特点:又酸又甜。
作者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
同学们再想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提示:①(通过比较,更生动、直观、形象,读了以后,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
②(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表现出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
③(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
)
我们一起来把这三个自然段朗读一次吧!
三、总结作者观察、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事物仔细、写作具体。
而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
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
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完整篇课文,大家知不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感情呢?
作者通过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表达了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另外还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实践体验
好,那么学习完整篇课文之后,老师有两个小任务要交给同学们去完成。
1、课后请同学们去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下节课我们请同学来说,要说得具体,讲出
自己的感情。
2、抄写生字词语,背诵喜欢的部分。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