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诊断学精品课件神经系统检查
合集下载
《诊断学》第9版课件—脑脊液检测
![《诊断学》第9版课件—脑脊液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4eb0d9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6.png)
3.凝固性 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纤维蛋白原浓度有关。 当脑脊液蛋白质浓度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 (1)化脓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在1~2小时内呈块状凝固。 (2)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在12~24小时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 (3)神经梅毒病人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 (4)蛛网膜下隙梗阻病人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脑脊液同时存在胶样凝固、黄变 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蛋白质明显增高,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的现象,称为FroinNonne综合征,这是蛛网膜下隙梗阻的脑脊液特点。
3.氯化物 (1)氯化物降低 ➢ 细菌或真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结核性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急性期、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
期,其中以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氯化物降低最明显 ➢ 在细菌性脑膜炎的后期,由于脑膜有明显的炎症浸润或粘连,局部有氯化物附着,使脑脊液
氯化物降低,并伴有蛋白质明显增高 ➢ 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人,由于血氯降低,其脑脊液氯化物浓度亦降低 (2)氯化物增高:主要见于尿毒症、肾炎、心力衰竭、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病人。
2.脑脊液标本采集的时机 不同疾病的脑脊液标本采集时机对诊断的影响较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而诊断性穿刺时机的选择一般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决定。
3.注意事项 (1)腰椎穿刺前一定要向病人解释穿刺的目的、意义和风险,强调医患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时使 用镇静剂。 (2)脑脊液标本采集有一定的创伤性,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时 避免损伤微血管。
《诊断学》第9版课件—脑脊液检测
主讲人:XXX
脑脊液(CSF)是充满各脑室、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其中大约70% 来自脑室脉络丛的主动分泌和超滤,其余30%由室管膜和蛛网膜下隙产生,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 收入静脉。
精选人卫版第九版诊断学体格检查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课件精选全文
![精选人卫版第九版诊断学体格检查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48ca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8.png)
以腓肠肌和三角肌表现明显
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肌力(jī lì)
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 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 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Hoffmann征检查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脑膜(nǎomó)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
1.颈强直 病人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病人枕部,另一只手置
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 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
2.Kernig征 病人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
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六)Valsalva动作
病人深吸气后,在屏气状态下用力作呼气动作10~15秒。计算此期间最长心搏间期与最短心搏间期的比
第九章
神经系统 检查 (shénjīngxìtǒng)
第一页,共四十二页。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 jiǎnchá)
第二节 运动(yùndòng)功能检查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重点难点
掌握
脑神经(shénjīng)的检查方法;肌力的六级分级法;神经(shénjīng)反射检查方法。
(六)姿势与步态
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第三节
感觉功能 检查 (gōngnéng)
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浅感觉(gǎnjué)检查
1.痛觉 痛觉障碍见于( jiànyú)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肌力(jī lì)
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 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 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Hoffmann征检查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脑膜(nǎomó)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
1.颈强直 病人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病人枕部,另一只手置
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 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
2.Kernig征 病人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
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六)Valsalva动作
病人深吸气后,在屏气状态下用力作呼气动作10~15秒。计算此期间最长心搏间期与最短心搏间期的比
第九章
神经系统 检查 (shénjīngxìtǒng)
第一页,共四十二页。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 jiǎnchá)
第二节 运动(yùndòng)功能检查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重点难点
掌握
脑神经(shénjīng)的检查方法;肌力的六级分级法;神经(shénjīng)反射检查方法。
(六)姿势与步态
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第三节
感觉功能 检查 (gōngnéng)
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浅感觉(gǎnjué)检查
1.痛觉 痛觉障碍见于( jiànyú)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神经系统检查诊断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检查诊断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1f33cadaef5ef7bb0d3c40.png)
方法:嘱睁眼向内侧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 从患者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避开睫毛 观察:正常被刺激侧闭眼(直接角膜反射), 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间接角膜反射) 判断: !传入障碍(三叉神经):直接与间接均消失。 !传出障碍(患侧面神经瘫痪):直接消失, 间接存在。
26
三、咀嚼运动(咀嚼、张口、露齿) 观察: 肌力是否对称,下颌有无偏斜 判断:一侧受损时,咀嚼肌肌力减弱,偏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共同管理眼球运动 外观:眼裂大小;上眼睑有无下垂; 眼球有无突出,
或内陷, 眼球有无斜视,同向偏斜 眼球运动 瞳孔形态,大小,对光反射, 调节反射
19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 内直肌、下斜肌(小支支配睫状肌、、瞳孔 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
肢体检查 运动—感觉—反射 检查后汇总
5
神经系统检查内容
脑神经检查 运动功能检查 感觉功能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 自主神经检查
6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
I 嗅神经 II 视神经 III 动眼神经 IV 滑车神经 V 三叉神经 VI 外展神经
VII 面神经 VIII 位听神经 IX 舌咽神经 X 迷走神经 XI 副神经 XII 舌下神经
30
耳蜗神经 1 听力检查:分别检查,由远及进 2 音叉实验 鉴别传导性耳聋或神经性耳聋
正常
传导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
骨导<气导 骨导>气导 骨导↓<气导↓
患侧较响 健侧较响
时间延长 时间缩短
31
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CN IX
运动:发音、饮水、 吞咽
感觉 : 两侧软腭及 咽后壁,舌后1/3 的味觉
26
三、咀嚼运动(咀嚼、张口、露齿) 观察: 肌力是否对称,下颌有无偏斜 判断:一侧受损时,咀嚼肌肌力减弱,偏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共同管理眼球运动 外观:眼裂大小;上眼睑有无下垂; 眼球有无突出,
或内陷, 眼球有无斜视,同向偏斜 眼球运动 瞳孔形态,大小,对光反射, 调节反射
19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 内直肌、下斜肌(小支支配睫状肌、、瞳孔 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
肢体检查 运动—感觉—反射 检查后汇总
5
神经系统检查内容
脑神经检查 运动功能检查 感觉功能检查 神经反射检查 自主神经检查
6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
I 嗅神经 II 视神经 III 动眼神经 IV 滑车神经 V 三叉神经 VI 外展神经
VII 面神经 VIII 位听神经 IX 舌咽神经 X 迷走神经 XI 副神经 XII 舌下神经
30
耳蜗神经 1 听力检查:分别检查,由远及进 2 音叉实验 鉴别传导性耳聋或神经性耳聋
正常
传导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
骨导<气导 骨导>气导 骨导↓<气导↓
患侧较响 健侧较响
时间延长 时间缩短
31
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CN IX
运动:发音、饮水、 吞咽
感觉 : 两侧软腭及 咽后壁,舌后1/3 的味觉
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诊断学神经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ed8ff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1.png)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 眼球运动
两眼随检查者手 指 (上\下\左\右)转 动, 并检查辐辏
有否眼球运动受 限 \复视&眼震
8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 眼球运动
眼球震颤(nystagmus)
9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支配面部表情肌 观察额纹\眼裂\鼻唇沟\口 角否对称 让患者蹙额\皱眉\瞬目\示 齿\鼓腮\吹哨等 观察有无瘫痪\是否对称
17
脑神经(Cranial 检查
Ⅶ. 面神经(Facial nerve)
(1) 面肌运动 周围性面瘫-眼裂上\下表情肌瘫 痪
周围性 面瘫
中枢性面瘫-眼裂以下瘫
20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Ⅷ. 位听神经(Statoacoustical nerve)
(1) 蜗神经(Cochlear v➢er传ve音) 性耳聋: 气导下降为主
➢ 感音性耳聋: 气导\骨导均下降
①Rinne试验 ❖ 骨导(bone conduction, BC)与气导
(air conduction, AC)比较 ❖ 将频率128Hz振动音叉置于受试者 耳后 乳突部, 至骨导不能听到声音后, 将音叉置于该侧耳旁, 直至气导听不 到声音; 再检查另侧
12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Ⅴ.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1) 面部感 觉用圆头针\棉签\盛冷热水试
管分别测试面部三叉神经分 布区皮肤痛\温\触觉, 两侧& 内外对比
周围性感觉障碍(眼支\上颌 支 \下颌支感觉缺失) 核性感觉障碍(葱皮样分离 性 感觉障碍)
(2) 眼球运动
两眼随检查者手 指 (上\下\左\右)转 动, 并检查辐辏
有否眼球运动受 限 \复视&眼震
8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Ⅲ, Ⅳ, 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 眼球运动
眼球震颤(nystagmus)
9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支配面部表情肌 观察额纹\眼裂\鼻唇沟\口 角否对称 让患者蹙额\皱眉\瞬目\示 齿\鼓腮\吹哨等 观察有无瘫痪\是否对称
17
脑神经(Cranial 检查
Ⅶ. 面神经(Facial nerve)
(1) 面肌运动 周围性面瘫-眼裂上\下表情肌瘫 痪
周围性 面瘫
中枢性面瘫-眼裂以下瘫
20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Ⅷ. 位听神经(Statoacoustical nerve)
(1) 蜗神经(Cochlear v➢er传ve音) 性耳聋: 气导下降为主
➢ 感音性耳聋: 气导\骨导均下降
①Rinne试验 ❖ 骨导(bone conduction, BC)与气导
(air conduction, AC)比较 ❖ 将频率128Hz振动音叉置于受试者 耳后 乳突部, 至骨导不能听到声音后, 将音叉置于该侧耳旁, 直至气导听不 到声音; 再检查另侧
12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Ⅴ.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1) 面部感 觉用圆头针\棉签\盛冷热水试
管分别测试面部三叉神经分 布区皮肤痛\温\触觉, 两侧& 内外对比
周围性感觉障碍(眼支\上颌 支 \下颌支感觉缺失) 核性感觉障碍(葱皮样分离 性 感觉障碍)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PPT课件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a03978aaea998fcc220ed3.png)
三、神经反射检查
一)、浅反射 角膜反射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跖反射
15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16
跖反射
17
二)、深反射 肱二头肌腱反射 肱三头肌腱反射 桡骨骨膜反射 膝反射 踝反射(跟腱反射)
18
肱二头肌腱反射
19
肱三头肌腱反射
20
21
膝反射检查法
22
膝反射检查法
23
6
舞 蹈 样 动 作
7
手足搐搦
8
四)共济运动 指鼻试验 跟膝胫试验
9
二、感觉功能检查
一)浅感觉检查 痛觉 触觉 温度觉 二)深感觉检查 运动觉 位置觉 震动觉
10
痛觉
触觉
11
运动觉
位置觉
12
三)复合觉检查 定位觉 两点辨别觉 形体觉 体表图形觉
13
两点辨别觉
14
踝反射(跟腱反射)
24
三)、病理反射
Babinski征: Chaddock征: Oppenheim征: Gordon征: Gonda征:
Hoffmann征: 阵挛
25
Babinski征
26
几种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
27
Hoffmann征
28
踝阵挛
29
四)、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 Kernig征 Brudzinski征
34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 讲师: XXXX
· 时间:202X.XX.XX
35
30
颈强直
克尼格征检查方法
31
32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神经系统查体(讲课)1PPT课件
![神经系统查体(讲课)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e952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f.png)
• 昏睡:表现为意识障碍较前加重,高声呼 喊或较强的疼痛刺激方能唤醒,能简单回 答,但经常错误,不能配合检查;停止刺 激后很快转入深度睡眠状态;
• 昏迷:不论何种刺激均不能转入清醒状态。 分有以下三种。
.
16
• 浅昏迷:不能唤醒,强痛刺激如压眶等时 有反应,生理反射正常存在,(腹壁反射 可消失),生命体征平稳(皮层抑制)
.
42
• 位听神经(Ⅷ)是由传导听觉的蜗神经和传 导空间定向运动、司平衡的前庭神经组成。 检查时在一定的距离内用手表测试被检查者 的听力,并与正常人做对比。如果被检查者 存在耳聋,精确了解应做音叉试验或电测听 仪检查。但仅有耳聋尚不能做出定位。还需 依据其临近结构有无损害来定位。当一侧出 现耳聋伴同侧的面神经、三叉神经损害,常 提示病变侧听神经纤维瘤或颅底视网膜炎的 可能。 前庭功能受损时,患者睁眼站立摇晃不 稳,闭目后倾倒,并常有眩晕、眼球震颤等
.
24
I – 嗅神经
让患者用每一个鼻孔闻不同气味并辨别. • 禁用刺激性气味,因为它可能刺激鼻 孔内三叉神经痛觉纤维 • 除非怀疑颅前凹病变,否则临床上一 般不检查此神经 • 目前我很少完成该项检查
.
25
II – 视神经
• 视力 • 视野 • 眼底检查
.
26
• 视力:需要专科检查,我们需要观察的是 指数、指动及光感等。
• 视野:眼前固定不动,正视前方时余光所 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正常:向内60O、向外 90~1000、向上50~600、向下60~750; 外下方视野最大。
.
27
• 检查者为视野正常者。让被检查者与检查者
相对而坐,两人相距65-100cm,各自用手遮
住相对的一眼(如检查者为左眼,则被检查
• 昏迷:不论何种刺激均不能转入清醒状态。 分有以下三种。
.
16
• 浅昏迷:不能唤醒,强痛刺激如压眶等时 有反应,生理反射正常存在,(腹壁反射 可消失),生命体征平稳(皮层抑制)
.
42
• 位听神经(Ⅷ)是由传导听觉的蜗神经和传 导空间定向运动、司平衡的前庭神经组成。 检查时在一定的距离内用手表测试被检查者 的听力,并与正常人做对比。如果被检查者 存在耳聋,精确了解应做音叉试验或电测听 仪检查。但仅有耳聋尚不能做出定位。还需 依据其临近结构有无损害来定位。当一侧出 现耳聋伴同侧的面神经、三叉神经损害,常 提示病变侧听神经纤维瘤或颅底视网膜炎的 可能。 前庭功能受损时,患者睁眼站立摇晃不 稳,闭目后倾倒,并常有眩晕、眼球震颤等
.
24
I – 嗅神经
让患者用每一个鼻孔闻不同气味并辨别. • 禁用刺激性气味,因为它可能刺激鼻 孔内三叉神经痛觉纤维 • 除非怀疑颅前凹病变,否则临床上一 般不检查此神经 • 目前我很少完成该项检查
.
25
II – 视神经
• 视力 • 视野 • 眼底检查
.
26
• 视力:需要专科检查,我们需要观察的是 指数、指动及光感等。
• 视野:眼前固定不动,正视前方时余光所 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正常:向内60O、向外 90~1000、向上50~600、向下60~750; 外下方视野最大。
.
27
• 检查者为视野正常者。让被检查者与检查者
相对而坐,两人相距65-100cm,各自用手遮
住相对的一眼(如检查者为左眼,则被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第9版)
(八)副神经
支配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副神经受损时,向对侧转头及同侧耸肩无力或不能, 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缩。
(九)舌下神经
检查时嘱病人伸舌,注意观察有无伸舌偏斜、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单侧舌下 神经麻痹时伸舌舌尖偏向病侧,双侧麻痹者则不能伸舌。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诊断学(第9版)
诊断学(第9版)
(三)肌张力
1.肌张力增高 可表现为:①痉挛状态;②铅管样强直。 2.肌张力降低 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小脑病 变和肌源性病变等。
诊断学(第9版)
(四)不自主运动
1.震颤 类型有:①静止性震颤;②意向性震颤。 2.舞蹈样运动 多见于儿童期脑风湿性病变。 3.手足徐动 见于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节变性 。
诊断学(第9版)
(二)深反射
反射强度通常分为以下几级: ➢ 0:反射消失 ➢ +:肌肉收缩存在,但无相应关节活动,为反射减弱 ➢ ++:肌肉收缩并导致关节活动,为正常反射 ➢ +++:反射增强,可为正常或病理状况 ➢ ++++:反射亢进并伴有阵挛,为病理状况
诊断学(第9版)
(二)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 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诊断学(第9版)
(四)三叉神经
是混合性神经,需下列检查。
1.面部感觉 注意区分周围性与核性感觉障碍。 2.角膜反射 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单纯直接反 射消失见于面神经瘫痪。 3.运动功能 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受损使病侧咀嚼肌肌力减弱或萎缩,张口 时由于翼状肌瘫痪,下颌偏向病侧。
诊断学(第9版)
(五)面神经
1.运动功能 面神经周围性损害使病侧不能皱额、闭眼,露齿时口角歪向健 侧,鼓腮及吹口哨时病变侧漏气。中枢性损害时,皱额、闭眼无明显影响,只 出现病灶对侧下半部面部表情肌的瘫痪。
2.味觉检查 面神经损害者舌前2/3味觉丧失。
诊断学(第9版)
(六)位听神经
包括前庭及耳蜗两种感觉神经。 1.听力检查 测定耳蜗神经的功能。 2.前庭功能检查 检查有无自发性眼球震颤。通过外耳道灌注冷、热水 试验或旋转试验,观察有无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眼球震颤反应减弱或消失。
诊断学(第9版)
(三)复合感觉检查
1.皮肤定位觉 该功能障碍见于皮质病变。 2.两点辨别觉 当触觉正常而两点辨别觉障碍时则为额叶病变。 3.实体觉 功能障碍见于皮质病变。 4.体表图形觉 如有障碍,常为丘脑水平以上病变。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诊断学(第9版)
(一)浅反射
1.角膜反射 2.腹壁反射 分为上、中、下腹壁反射。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 腹膜炎病人。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3.提睾反射 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 4.跖反射 正常反应为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 5.肛门反射 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或肛尾神经病损。
诊断学(第9版)
(五)共济运动
1.指鼻试验 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 性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 小脑损害时,动作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足跟难以寻到膝盖。 3.其他 ①快速轮替动作: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②闭目难立征:若出现身体摇晃 或倾斜则为阳性,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重点难点
掌握
脑神经的检查方法;肌力的六级分级法;神经反射检查方法。
熟悉
运动功能的检查方法;感觉功能的检查方法。
了解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方法。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
诊断学(第9版)
诊断学(第9版)
(七)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1.运动 观察病人张口发“啊”音时悬雍垂是否居中,当一侧神经受损时, 该侧软腭上抬减弱,悬雍垂偏向健侧;双侧神经麻痹时,悬雍垂虽居中,但双侧 软腭上抬受限,甚至完全不能上抬。
2.咽反射 有神经损害者则患侧反射迟钝或消失。 3.感觉 舌后1/3的味觉减退为舌咽神经损害。
诊断学(第9版)
(二)肌力
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 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 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 5级正常肌力 瘫痪可分为:①单瘫:单一肢体瘫痪;②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③交叉性 偏瘫:为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颅神经损害;④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
(一)嗅神经
检查时采用病人熟悉的、无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先后检查两侧鼻孔对气味的嗅觉。嗅觉 功能障碍如排除鼻黏膜病变,可见于同侧嗅神经损害。
(二)视神经
检查包括视力、视野检查和眼底检查等。
诊断学(第9版)
(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
检查发现眼球运动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以及上睑下垂、调节反射消失提示动眼神 经麻痹。如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提示滑车神经损害。眼球向外转动障碍则为展神经 受损。
肱二头肌反射检查
诊断学(第9版)
(二)深反射
2.肱三头肌反射 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
(六)姿势与步态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诊断学(碍见于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2.触觉 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前束和后索病损。 3.温度觉 温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诊断学(第9版)
(二)深感觉检查
1.运动觉 2.位置觉 3.震动觉
运动觉障碍见于后索病损。 位置觉障碍见于后索病损。 障碍见于后索病损。
(一)肌容积
➢ 肌容积(musclebulk)是指肌肉的体积 ➢ 观察和比较两侧对称部位肌容积,有无肌萎缩或假性肥大,可肉眼观察或
用软尺测量肢体周径 ➢ 肌萎缩可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肌肉疾病、长期废用等情况 ➢ 肌肉假性肥大表现为外观肥大、触之坚硬、肌力减弱,可见于进行性肌营
养不良病人,尤其以腓肠肌和三角肌表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