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系统 设计过程和步骤(全套)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流程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2a62c8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5.png)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流程一、前期需求分析阶段1.客户需求收集(1)与客户沟通,了解其家庭空调需求和预算(2)考虑家庭面积、使用频率、能效等因素2.环境评估(1)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家庭的结构和布局(2)考虑家庭的隔热、保温、通风等环境因素二、设计方案阶段1.系统选择(1)根据客户需求和环境评估,选择合适的中央空调系统(2)考虑能效比、制冷/制热能力、噪音等因素2.管道布局设计(1)设计冷热水管道、电气线路布局(2)考虑管道长度、材料选择、连接方式等技术细节3.控制系统设计(1)设计温控系统、风量控制等(2)考虑控制方式、界面设计、自动化程度等三、施工准备阶段1.材料准备(1)根据设计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2)考虑材料质量、供应商选择、成本控制等2.施工团队组织(1)组织施工团队,分配各个工种的任务(2)考虑团队经验、技能匹配、安全培训等3.施工进度计划(1)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2)考虑天气、材料供应、人力等因素四、施工实施阶段1.管道安装(1)进行冷热水管道、电气线路的安装(2)考虑安装质量、密封性、安全性等2.系统调试(1)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初步调试(2)考虑制冷效果、制热效果、能效等3.控制系统配置(1)进行温控系统、风量控制等配置(2)考虑系统稳定性、用户友好性、自动化程度等五、质量验收与交付阶段1.系统验收(1)进行中央空调系统的功能验收(2)考虑制冷/制热效果、能效比、噪音等2.用户培训(1)为客户进行系统使用培训(2)考虑操作指南、故障排除、维护方法等3.项目交付(1)完成项目交付手续(2)考虑维修保养、售后服务、保修期等。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内容及设计程序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内容及设计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23fda21152d380eb62946d9e.png)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内容及设计程序
1、工程概况
主要介绍建筑规模(建筑高度、层数、建筑面积)、建筑功能及级别、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等。
2、室内、外设计参数选择
室内参数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
室外参数包括: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冬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冬季室外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3、空调负荷计算
空调系统负荷包括夏季冷负荷、湿负荷、冬季热负荷。
夏季总冷负荷包括室内冷负荷、新风负荷、再热负荷。
4、空调房间送风量计算
房间送风量=室内循环风量+新风量
换气次数:房间总送风量与房间体积之比
5、空调风管系统、水管系统形式的确定
6、气流组织计算
全空气系统进行该项计算,对于较大房间采用带余压风机盘管也须进行气流组织计算。
7、空调风管系统(水管系统)水力计算
确定风管断面规格,计算风管系统阻力,确定空气处理器风机余压。
8、空气处理器、风机盘管等选型
9、水管系统水力计算
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安装位置,确定水管管径,概算水系统阻力,确定水泵扬程10、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热交换器、除垢装置、膨胀水箱等设备选型
11、空调系统图纸绘制
12、空调系统的消声、减振、保温设计
13、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车库、厨房、厕所通风,通风机选型
14、编制设备、材料表(可在图纸上列表)
15、编制空调系统设计,施工说明。
中央空调设计过程和步骤
![中央空调设计过程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a0a7e4cc89eb172ded63b79d.png)
集中式小型中央空调,现在越来越用的多了,很多高档公寓、别墅、大户型等都用的越来越多。
主要是优点很多:档次高、使用方便,节能等等。
很多人以为设计很复杂,其实不然,下面我就简单把设计过程说一遍,以方便想做空调设计的爱好者,共同学习探讨!集中式小型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过程和步骤设计时最主要的依据就是:第一是规范(包括地方设计标准),第二是技术措施和最常用的手册,第三是其他资料一、风系统:(一)一次回风系统:确定空调机组的所需冷量Q和送风量G说明:一次回风系统的空调机组,常采用转轮热回收式空调机组,冷热水盘管共用一套(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有规定)。
1、确定空调机组的所需冷量Q(1)采用空调房间总冷负荷面积概算指标来确定。
房间的总冷负荷面积概算指标:可查阅:.《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9.4.1节第1478页,或《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节第11页(此表源于.第一版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09版技术措施无面积指标)。
说明:其中该总冷负荷面积指标包括房间的余热冷负荷+新风冷负荷。
房间的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概述指标:可查询《简明空调设计手册》2.4节63页。
建筑物的空调总冷、热负荷面积指标:可查阅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第3.1节,里面的数据还是挺准确的,尤其是热负荷指标。
或建筑物空调冷负荷指标《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2。
采暖热负荷指标的确定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指标:可查阅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第3.1节,里面的数据还是挺准确的。
或者是查阅《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1。
(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5.1.3节第317页)居住建筑的建筑物采暖热负荷指标:据DBJ14-037-2006《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1.6条规定:不宜超过32w/m²(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无热负荷指标规定)(2)人员密度:可查阅《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9.3.3节第1466页(源于国际标准),或《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节第11页(此表源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
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的五大要素及流程
![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的五大要素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0f0fef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2.png)
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的五大要素及流程如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空调系统已经成为各种建筑物的标配。
而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是该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不仅涉及到建筑的空气质量和舒适性,也能够节省能源。
本文将介绍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的五大要素及流程。
一、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的第一步是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需要包括对建筑物的特征和需求,以及空调系统的能力、性能和操作细节进行全面评估。
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空调设备的规格、型号、成本和寿命等因素。
此外,设计方案还应该包括空调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细节。
二、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在确定方案后,需要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
设计师需要详细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特征、使用成本、安装和调试难度等因素。
在选择空调设备时,设计师还应该考虑该设备是否能够满足建筑师提出的要求,如室内空间、空气质量、舒适度和能源效率等。
三、设计空气配管和管线在选择好空调设备后,设计师需要设计空气配管和管线。
这需要考虑到空调系统的供应量和流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通风和循环方案,以确保空气分布均匀,从而保证空气质量合格,并确保整个网络的高效运行。
此外,为确保管道的安全和效率,还需要设计合适的管路和管件。
四、确定控制策略和软件开发中央空调系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控制策略,以便实现舒适度、能源效率和空气质量。
设计师需要确定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逻辑,以确保满足建筑物的所有需求,如温度、湿度和空气密度等。
此外,为确保控制的运行顺畅,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开发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编程。
五、测试和验证设计和建造中央空调系统后,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
这包括对设备和管道进行适当的调试,以确保系统具有高效、稳定和安全的运行。
随着测试和验证的完成,需要确保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要求。
为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性能,还需要追踪和记录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结论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的五大要素是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设计空气配管和管线、确定控制策略和软件开发和测试和验证。
中央空调设计工程方案
![中央空调设计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b851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8.png)
中央空调设计工程方案一、引言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大型的空调系统,它可以为建筑物内部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在建筑物中,中央空调系统往往是建筑内部环境控制的核心,它的设计和使用可以对建筑物的舒适性、能源效率和室内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工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工程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使用功能、环境条件、能源消耗等多方面因素,以求达到最佳的舒适性、节能性和环保性。
本文将从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流程、系统组成、设计参数、设备选择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为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工程方案提供参考。
二、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原理中央空调系统是指将整个建筑物内部都连接在一个空调系统之下,通过一种集中式的方式来控制整个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
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集中供冷供热:中央空调系统通过集中的供冷和供热装置,为整个建筑提供制冷和供热服务。
这种集中供冷供热的方式可以减少每个房间内部的设备数量,降低系统的成本和维护难度。
2. 风管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送风和回风通常通过一种风管系统来进行传输,这可以减少管道的布置数量,并提高空气的循环效率。
3. 自动控制:中央空调系统通常会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来对室内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和调控,以保证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
4. 节能性: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节能性,可以通过优化系统结构、选用高效设备、合理控制运行方式等手段来降低能耗。
5. 综合性能: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需求、环境条件以及系统自身的性能,以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节能性能。
三、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流程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需求:首先需要确定建筑的使用需求,包括建筑类型、面积、使用功能、环境条件等,以确定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参数。
2.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的使用需求和环境条件,制定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设备布置、管道布局、控制系统等。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方案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3667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1.png)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方案1. 引言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清新度和空气流动的空气调节系统。
在家庭中,中央空调系统能够提供整个房屋的制冷、制热、通风和空气净化功能,为居住者带来舒适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设计一个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的方案,涉及到系统布置、主要组件和工作原理等方面。
2. 系统布置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布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综合空调系统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房屋中心,这样可以更好地分配冷热空气,并减少管道长度。
- 系统需要有一个集中控制室,用于放置主控制器和控制面板。
该控制室通常位于地下室或楼顶的机房中。
- 各个房间需要安装空调出风口和回风口,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循环。
- 系统还需要安装冷却水或制冷剂的供应管道和排水管道,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 主要组件家用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 1. 制冷机组:制冷机组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组件。
制冷机组可以通过制冷剂的循环来实现制冷或制热功能。
2. 风机盘管:风机盘管是空调系统的传统组件,用于将冷(或热)空气输送到各个房间。
它包括了风机、散热器(或加热器)和过滤器等部分。
3. 空气处理单元:空气处理单元主要用于空气净化和湿度调节。
它包含了风扇、过滤网、加湿器和除湿器等组件。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传感器和控制面板等部分。
通过控制系统,用户可以调节温度、风速、湿度和定时等功能。
4. 工作原理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用户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所需的温度和其他参数。
2. 主控制器接收到用户的设置后,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判断是否需要制冷或制热。
3. 如果需要制冷,主控制器会启动制冷机组,通过循环制冷剂来吸收热量。
4. 制冷机组将热量释放到室外,冷却剂经过膨胀阀后进入蒸发器。
5.在蒸发器中,冷却剂吸热并变为气体,吹过风机盘管后将冷空气输送到各个房间。
6. 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主控制器会关闭制冷机组,停止制冷。
中央空调系统方案
![中央空调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c9018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2.png)
中央空调系统方案一、引言中央空调系统作为一种集中供冷供热的空调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办公楼、酒店等场所。
本文将介绍一个中央空调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组成、工作原理、设计考虑因素以及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
二、系统组成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压缩机:负责压缩制冷剂,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2.冷却塔:用于冷却压缩机排出的热量,使制冷剂重新变成液体。
3.冷凝器:将冷却后的制冷剂进一步冷却,使其变成高压高温气体。
4.膨胀阀:通过调节制冷剂的流量,控制室内空调温度。
5.蒸发器:将高温高压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气体,实现制冷效果。
6.风机和风道:通过风机将冷却后的空气送入室内,并通过风道将室内热气排出。
三、工作原理中央空调系统主要是通过制冷剂在不同部分的相变来实现供冷供热的。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制冷循环:压缩机将气体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经过冷凝器冷却,变成高压高温液体,通过膨胀阀减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吸收空气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气体。
最后,风机将冷风送入室内,实现空调效果。
2.制热循环:中央空调系统还可以通过倒转制冷循环中的阀门来实现供热。
当需要供热时,制冷剂从蒸发器中吸收室内热量,变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经过冷凝器散发热量,变成高压高温液体。
最后,通过膨胀阀减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继续循环,将热量释放到室内空气中。
四、设计考虑因素在设计中央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的面积、使用人数、热负荷等因素,计算出系统的设计负荷,确定系统容量。
2.配置设备:根据负荷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冷却塔、冷凝器、蒸发器等设备,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控制系统: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自动调节系统运行状态,实现节能效果。
4.风道设计:合理设计风道的尺寸和布局,确保空气流通畅通,避免出现死角或者冷热不均现象。
5.保养维护:建议定期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保养维护,清洁滤网、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中央空调设计与安装流程分析讲解
![中央空调设计与安装流程分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974132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a.png)
中央空调设计与安装流程分析讲解中央空调是一种集中控制的空调系统,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和住宅场所。
中央空调可以为整个建筑物提供舒适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使人们工作和生活更加舒适和健康。
在设计和安装中央空调系统时,需要进行详细的流程分析和讲解,以确保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一、中央空调设计的流程分析1. 确定空调系统的类型和规模在设计中央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大小、用途、人员数量和外部环境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确定空调系统的类型和规模,例如集中式或分体式中央空调,冷水机组或热泵等。
2. 设计空调系统的布局和管道在确定空调系统的类型和规模后,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设计空调系统的布局和管道。
设计中央空调系统的布局时应考虑空气流通的方向和湿度控制的要求,位置布置要考虑到综合性,以便于维护管理,同时也要避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造型。
管道设计需要注意管道的尺寸、长度、弯头数量和连接方式等因素。
3. 选择空调系统的设备和配件在设计中央空调系统时,需要选择适合规模和用途的空调设备和配件。
例如,选择合适的外置机、内机、换气机、风管、阀门等,以确保空调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4. 进行系统的负荷计算和热力分析在确定空调系统的类型、规模、布局和设备等因素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负荷计算和热力分析,以确保空调系统可以满足建筑物的需求。
在负荷计算和热力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外部环境、人员数量、设备热负荷、气候条件等因素。
二、中央空调安装的流程分析1. 进行现场踏勘和测量在安装中央空调系统之前,需要进行现场踏勘和测量,以确保空调系统的布局和管道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现场踏勘和测量还可以帮助识别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障碍。
2. 确定安装的步骤和方法在进行中央空调系统的安装之前,需要确定安装的步骤和方法。
例如,确定外置机和内机的安装位置、风管的铺设路径、电源线的接线方式等,以确保安装过程顺利和高效。
3. 进行空调设备的组装和安装在确定安装步骤和方法后,可以开始进行空调设备的组装和安装工作。
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
![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82a692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4e.png)
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新手篇)设计顺序:先末端,后主机设计原则:合理、经济,最大限度节约运行成本第一章设计方案及适用范围:一、末端部分:1、风机盘管系统;适用范围:一般办公、餐饮等场所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适用范围:要求较高的办公、酒店、餐饮娱乐等场所3、全空气系统;适用范围:商场超市、车间等大开间场所二、主机部分:1、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2、风冷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没有机房、无专人值守3、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大、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4、溴化锂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电力不足、有市政热源并经综合比较经济、有专用机房、需专人值守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三、其它系统形式:1、一拖多系统;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空调面积较大但非同时使用且需独立计费等场所。
2、风管机系统;适用范围:大开间、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控制灵活、初投资较低。
四、设计程序:1、末端部分:(1)设备选型:1、计算实际空调面积;2、根据使用场所确定冷负荷指标,计算出设计总负荷,根据设备布置特点确定所需设备数量,确定设备型号;冷负荷概算指标:(仅供参考,有高人说现在审图中心已经使用面积负荷法,要求采用逐时负荷计算法)2 2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按空调建筑面积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注:l、上述指标为总建筑面积的冷负荷指标:建筑面积的总建筑面积小于5000 平米时,取上限;大于l0000 平米,取下限值。
2、按上述指标确定的冷负荷,即是制冷机的容量,不必再加系数。
3、由于地区差异较大,上述指标以北京地区为准。
南方地区可按上限采取。
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建筑物冷负荷概算指标(香港地区,广东及沿海城市可参考)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2)水系统设计:1、设备定位布置,确定立管位置,根据系统复杂程度确定采用同程式或异程式(当立管与最末端设备距离超过30米时尽量采用同程式);2、确定主管道走向,并与设备合理连接,当主管道有分支时应设阀门以便于调节;3、根据设备流量确定每一管段的水流量,再根据设计水流速计算出管径;4、空调水设计流速为0.9-2.5m/s,管径越大、流速越大,管道比摩阻应小于500;5、水管与设备连接时,进水管上设软接、过滤器、阀门,出水管上设软接、阀门;6、冷凝水管径设计:7、空调水管保温:(1)当采用超细玻璃棉管壳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5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2)当采用橡塑材料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15mm;(3)当冷凝水管采用PVC等塑料管材时,可不作保温处理。
中央空调风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中央空调风系统的设计与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b43bf26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e.png)
3 风管的压力损失∆P:由沿程压力损失∆Py和局部 压力损失∆Pj两部分组成,即:
∆P=∆Py+∆Pj (Pa)
(1)沿程压力损失的基本计算公式
长度为l(m)的风管沿程压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Py=∆pyL
(Pa)
单位管长摩擦阻力损失∆py:单位管长沿程压力损失,
单位为Pa/m
L—最远风管总长度
(2)局部压力损失的基本计算公式 ∆Pj=ζ×ρυ2/2 (Pa)
方形散流器:汽流为贴附(平送型)型,适用于吊顶送风系统
型号: 6863 美式轻钢架方 形散流器宽边
型号: 6852 美式轻钢架方 形散流器2层
型号: 6862 美式轻钢架方 形散流器3层
一体方散
型号:6674 钢制方形散流器
矩形散流器 :气流为贴附(平送)型,适用于顶棚送风
圆形散流器 :用于冷暖送风、常安装在顶棚上
侧壁格栅式风口:回风口和新风口;风口后可加铝板网
2 散流器:气流为辐射状向四周扩散。装于房间天花板上。 空气下送,能以较小风量供给较大的地面面积
方形散流器
散流器风口
Hale Waihona Puke 圆形散流器圆盘形散流型
散流器送风喉部风速=2~5 m/s(送热风取大值),最大风速 < 6m/s
注意: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1米;散流器间距6米
2)硬聚氯乙烯塑料板或玻璃钢板:要求防腐,用于室内,流体 温度不可超过-10~+60℃
3)砖、混凝土等:用于与建筑、结构相配合的场合
风管材料
风管材料
辘骨机(咬口机)
电动式圆管弯头咬口机
风管
风管
风管
风管
风管
风管
风管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氟系统及水系统)
![中央空调工程设计(氟系统及水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6d44ba1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0.png)
※在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就各种基本事项和需要调查的 事项与客户充分沟通后确定。特别对于一些客户难于理解的事项和 设计时的假定事项必须让客户充分了解,否则容易造成在施工和验 收时产生争议甚至是索赔。
空调项目设计流程
要点:
对于大型的建筑,如发现因建筑结构或房间用途不同导致各部分热 负荷有明显差异,应先进行空调分区讨论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用户的要求是否清楚
设计和选型
现场的条件调查是否明确
选用的设备是否合适
负荷计算是否准确
设计五要素
环境因素
费用
品牌因素
舒适度
建筑情况
设计五要素
建筑情况
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
是新建筑还是现有建筑 可提供何种能源形式 是否有合适的空间(如管道井、吊顶空间、机房等)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情况(如材料,结构类型等)
◆各种散湿过程产生的潜热量。
◆各种建筑内部的热湿干扰(包括吊顶、邻室、风管系统的回风区等)
※若在计算每个房间的空调冷负荷时,未列入新风冷负荷,则在计算 空调系统冷负荷时应计入新风冷负荷。
负荷计算(估算法)
估算简易公式: 总负荷=单位面积冷负荷×房间地面面积×修正系数
确定房间类型
计算房间面积
16
摄影暗室
12
吸烟室
20
公共厕所
6
走廊
20
电影放映室
6
观众厅
娱乐场所
12
厕所
娱乐场所
20
锅炉房
医院
房间类型
换气次数
场合
换气次数
房间类型
场合
机型选择
选择室外机
机型选择流程:
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和室内的条件(如负荷的分布特点、房间的内部结构、理想的气流形式和使用特点等),选择合适的室内机组,并酌情合理分组,配置相应的室外机组。 选择室内机组 对室内机进行合理分组
中央空调系统建设与工艺
![中央空调系统建设与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4a577d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5.png)
中央空调系统建设与工艺一、中央空调系统概述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式的空气调节系统,它通过一台或多台大型的空调设备,为多个房间或整个建筑提供空气调节服务。
与传统的分体式空调相比,中央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能效高: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集中的制冷和加热方式,具有较高的能效比,能够节省能源消耗。
2. 美观整洁: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较为隐蔽,能够保持室内美观整洁。
3. 舒适性强:中央空调系统能够为整个建筑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提高室内舒适度。
4. 易于管理和维护: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集中的控制和管理,便于维护和检修。
二、中央空调系统建设流程中央空调系统的建设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需求分析: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分析中央空调系统的类型、容量和配置。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中央空调系统的方案,包括系统类型、设备选型、管路布局等。
3. 设备采购:根据方案设计,采购所需的中央空调设备和相关材料。
4. 施工安装:按照方案设计进行中央空调系统的施工安装,包括设备安装、管路铺设、控制系统调试等。
5. 系统调试:施工完成后,进行中央空调系统的调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达标。
6. 验收交付:中央空调系统调试合格后,进行验收交付,交付使用方进行使用。
三、中央空调系统建设要点1. 合理选择系统类型: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中央空调系统类型,如冷水机组、风冷热泵、水源热泵等。
2. 精确计算系统容量:根据建筑的面积、用途和人员密度等因素,精确计算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容量,确保系统的合理配置。
3. 优化设备选型:根据系统容量和性能要求,选择高效、节能、可靠的中央空调设备,如冷水机组、热泵、风机盘管等。
4. 合理布局管路系统:根据建筑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合理设计中央空调系统的管路系统,包括水管、风管、气管等,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5. 控制系统设计:根据中央空调系统的类型和性能要求,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包括自动调节、故障报警等功能,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流程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8e82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8.png)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流程中央空调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对象——建筑物2根据设计对象所处地区,确定室外空气冬、夏设计参数(第二章) 3根据设计对象的使用功能,确定室内空气冬、夏设计参数(第二章)4确定设计对象的建筑热工参数、在室人员数量、灯光负荷、设备负荷、工作时间段等(第二章)5计算设计对象在最晦气条件下的空调热、湿负荷(第二章)6根据计算的空调热、湿负荷以及送风温差确定冬、夏送风状态和送风量(第二章)7根据设计对象的工作环境要求,计算确定最小新风量(第四章)8确定空调系统方式(第四章)9结合i-d图的分析, (第一章)根据各空调设备处理空气的特点(第三章)10确定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方案以及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第四章) 11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及送风量进行空调设备选型设计计算(第三章)12进行气流组织设计,根据送、回风量,确定送、回风口型式(第五章)13布置空调风管道,进行风道系统设计计算,确定管径、阻力等(流体输配管网)布置空调水管道,进行水管路的水力计算,确定管径、阻力等(流体输配管网)14确定风机和水泵的流量、风压(扬程)及型号(流体力学)15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确定冷源(制冷机)或热源(锅炉)的容量及型号中央空调设计步骤1.确定空调系统风道形式,合理布置风道,并绘制风道系统轴测图,作为水力计算草图。
2.在计算草图上进行管段编号,并标注管段的长度和风量。
管段长度大凡按两管件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3.选定系统最晦气环路,大凡指最近或局部阻力最多得环路。
4.根据造价和运行费用的综合最经济的原则,选择合理的空气流速。
根据经验总结,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可按P111表6.3确定。
5.根据给定风量和选定流速,逐段计算管道断面尺寸,并使其符合表6.1所列的矩形风管统一规格。
然后根据选定了的断面尺寸和风量,计算出风道内实际流速。
通过矩形风管的风量G可按下式计算:G=3600abυ (m3/h)式中a,b—分别为风管断面净宽和净高,m。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fc13c565a8102d277a22f09.png)
30
31
32
33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9套标准模板⑤-5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9套标准模板⑥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9套标准模板⑦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9套标准模板⑧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9套标准模板⑨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12服务环节
施工验收:施工完邀约业主到工地现场,按照12套模板中的验收表进行验收工作。
木工对接:到工地现场与木工师傅进行沟通,交待风口尺寸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12服务环节
木工巡检:到施工现场,检查是否有问题,木工师傅是否按图施工,检查压力表数据等。
设计定稿:完成业主和装饰方对空调设计提出的修改,确定空调最终方案。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12服务环节
水电对接:到施工现场与业主和装饰方,确定所有的管线和装饰设计不冲突;与空调师傅 对接图纸,交待需要注意的地方。
室内施工:师傅根据空调设计图,进行施工(打孔、开槽、吊装、室内机等)。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12服务环节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12服务环节
建筑核实:核实空调机位位置,量出机位尺寸。
等待图纸:等待装饰方完成房屋设计,向装饰方索要设计图纸。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12服务环节
设计对接:根据装饰方图纸,出具空调设计图,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沟通和修改。
家用中央空调系统— 标准化设计、安装流程
中央空调设计步骤
![中央空调设计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8074bff52d380eb63946d5f.png)
中央空调设计步骤简要说明1、第一步得到建筑条件图后,熟悉图纸。
没有建筑图纸的需要绘制建筑图纸。
2、第二步确定方案,冷热源型式,水系统形式,风系统形式。
工程所在地的能源情况应作为空调冷热源形式的主要依据。
3、第三步,做初步设计,在方案的基础上深化。
空调机组及附属设备用房等条件要与建筑专业或业主沟通明确。
自动控制系统也要有一个初步的方案。
4、第四步负荷计算,根据每个空调房间的使用功能和使用要求计算每个房间的冷、热负荷。
(负荷计算分为估算和精算两种,精算常用谐波法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未端及主机的具体型号。
5、第五步做施工图,(前面的步骤可以估算)施工图要详细计算。
1)绘制空调水路平面图,空调水路系统图(水系统根据设计情况分为空调供水、空调回水、空调冷凝水、及附属管道)。
A.确定空调系统水路形式,合理布置水管,并绘制水管系统轴测图,作为水力计算草图。
B.在计算草图上进行管段编号,并标注管段的长度和水量。
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C.选定系统最不利环路,一般指最远或局部阻力最多得环路。
D.根据设计手册选择合理的水流速。
根据经验总结,确定水管内的水流速。
E.根据给定水量和选定流速,逐段计算管道断面尺寸即管道规格,然后根据选定了的断面尺寸和水量,计算出水管内实际流速并和原假定流速进行校核。
F.计算水管的沿程阻力根据沿程阻力计算公式:?Pm=R.L查《冷水管道的摩擦阻力计算表》求出单位长度摩擦阻力损失?py,再根据管长L,计算出管段的摩擦阻力损失。
G.计算各管段局部阻力根据局部阻力计算公式:?Pj=Z<£ P2查《常用管道局部阻力系数Z计算表》取得局部阻力系数Z值,求出局部阻力损失。
H.计算系统的总阻力,?P=K ??Pm +?Pj)。
J.根据系统的总水量、总阻力选择水泵。
2)绘制空调风路平面图,空调风路系统图(风系统根据设计情况分为送风、回风、新风、排风、防排烟等系统)。
{工程文档}中央空调设计程序
![{工程文档}中央空调设计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c042e1db19e8b8f67c1cb9f0.png)
中央空调设计程序设计顺序:先末端,后主机设计原则:合理、经济,最大限度节约运行成本设计方案及适用范围:一、末端部分:1、风机盘管系统;适用范围:一般办公、餐饮等场所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适用范围:要求较高的办公、酒店、餐饮娱乐等场所3、全空气系统;适用范围:商场超市、车间等大开间场所二、主机部分:1、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2、风冷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没有机房、无专人值守3、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大、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4、溴化锂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电力不足、有市政热源并经综合比较经济、有专用机房、需专人值守三、其它:1、一拖多系统;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空调面积较大但非同时使用且需独立计费等场所2、风管机系统;适用范围:大开间、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控制灵活、初投资较低设计程序:一、末端部分:<一)设备选型:1、计算实际空调面积;2、根据使用场所确定冷负荷指标,计算出设计总负荷,根据设备布置特点确定所需设备数量,确定设备型号;冷负荷概算指标:采用组合式空调器,循环次数商场6~7次,推荐8~9次<二)水系统设计:1、设备定位布置,确定立管位置,根据系统复杂程度确定采用同程式或异程式<当立管与最末端设备距离超过30M时尽量采用同程式);b5E2RGbCAP2、确定主管道走向,并与设备合理连接,当主管道有分支时应设阀门以便于调节;3、根据设备流量确定每一管段的水流量,再根据设计水流速计算出管径;4、空调水设计流速为0.9-2.5m/s,管径越大、流速越大,管道比摩阻应小于500;5、水管与设备连接时,进水管上设软接、过滤器、阀门,出水管上设软接、阀门;6、冷凝水管径设计:当机组冷负荷Q≤7KW,DN=20;Q=7.1-17.6,DN=25;Q=17.7-100,DN=32;Q=101-176,DN=40;Q=177-598,DN=50;Q=599-1055,DN=80;Q=1056-1512,DN=100;Q=1513-12462,DN=125;Q>12462,DN=150p1EanqFDPw7、空调水管保温:当采用超细玻璃棉管壳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5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当采用橡塑材料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15mm;当冷凝水管采用PVC等塑料管材时,可不作保温处理。
酒店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全过程
![酒店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全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857a2771941ea76e59fa0409.png)
酒店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全过程酒店酒店中央空调设计全过程:设计顺序:先末端,后主机;设计原则:合理、经济,最大限度节约运行成本;设计方案及适用范围:一、末端部分: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适用范围:要求较高的酒店;二、主机部分:1、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2、风冷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没有机房、无专人值守;3、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大、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4、溴化锂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适用范围:电力不足、有市政热源并经综合比较经济、有专用机房、需专人值守;三、其它:1、一拖多系统;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空调面积较大但非同时使用且需独立计费等场所;2、风管机系统;适用范围:大开间、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控制灵活、初投资较低;设计程序:一、末端部分:(一)设备选型:1、计算酒店实际空调面积;2、根据使用场所确定冷负荷指标,计算出设计总负荷,根据设备布置特点确定所需设备数量,确定设备型号;冷负荷概算指标:采用组合式空调器,循环次数商场6-7次,推荐8-9次;(二)水系统设计:1、设备定位布置,确定立管位置,根据系统复杂程度确定采用同程式或异程式(当立管与最末端设备距离超过30米时尽量采用同程式);2、确定主管道走向,并与设备合理连接,当主管道有分支时应设阀门以便于调节;3、根据设备流量确定每一管段的水流量,再根据设计水流速计算出管径;4、空调水设计流速为0.9-2.5m/s,管径越大、流速越大,管道比摩阻应小于500;5、水管与设备连接时,进水管上设软接、过滤器、阀门,出水管上设软接、阀门;6、冷凝水管径设计:当机组冷负荷Q≤7KW,DN=20;Q=7.1-17.6,DN=25;Q=17.7-100,DN=32;Q=101-176,DN=40;Q=177-598,DN=50;Q=599-1055,DN=80;Q=1056-1512,DN=100;Q=1513-12462,DN=125;Q>12462,DN=150;7、空调水管保温:当采用超细玻璃棉管壳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5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当采用橡塑材料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15mm;当冷凝水管采用PVC等塑料管材时,可不作保温处理,一拖多氟系统应当保温;(三)风系统设计:1、风量选择:。
中央空调设计方案
![中央空调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4e467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b.png)
中央空调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中央空调设计方案,以满足商业办公楼、医院、酒店和其他大型建筑的空调需求。
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供冷和供暖的解决方案,可同时为多个房间或区域提供温度控制。
本设计方案将涵盖系统的基本原理、构建要素和实施步骤。
2. 系统原理中央空调系统由以下主要组成部分组成:•冷却机组:通过冷却剂循环来吸热并排热,从而降低空气温度。
•送风系统:通过风管将冷却后的空气送入各房间或区域。
•循环水系统:用于传递冷却机组产生的冷热能。
•控制系统:监控和调整系统的运行和温度控制。
3. 设计步骤为了设计一个有效的中央空调系统,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建筑物的布局、面积和使用要求。
了解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系统的规模和运行需求。
3.2 负荷计算在这一阶段,我们将计算建筑物的冷却和供暖负荷。
负荷计算是确定选取适当的冷却机组和循环水系统的重要依据。
3.3 选择设备基于负荷计算的结果,我们将选择合适的冷却机组和循环水系统。
这需要考虑到能效、容量和可靠性等因素。
3.4 设计风管系统本阶段需要绘制风管系统的布局图,并计算出风管的截面积和长度。
这有助于确保空气能够流动到所有的房间和区域,以实现均匀的温度分布。
3.5 设计循环水系统在设计循环水系统时,需要确定循环水管道的布局和尺寸。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泵,以确保循环水能够正常流动并满足负荷需求。
3.6 安装和调试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安装和调试所选设备和系统。
这包括冷却机组、风管和循环水管道的安装,以及控制系统的调试和调整。
4. 监控和维护中央空调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对于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冷却机组、风管和循环水系统,以确保其运行正常并提供有效的温度控制。
5. 总结中央空调设计方案是为满足商业办公楼、医院、酒店和其他大型建筑的空调需求而设计的。
通过正确的负荷计算、设备选择和系统设计,可以实现高效且可靠的空调系统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很多初学者一样,刚开始做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时,有些无从下手,不知道设计中各个步骤该查阅哪里,以及在设计过程中有些问题不理解为什么应该这样,所以本人查阅了一些资料,以防忘记,做了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步骤和其中的一些问题的个人理解的总结,其中可能有些公式或理解有错误的地方,注意印证下,但希望可以对暖通初学者有一点点帮助,就可以了。
暖通高手们,见笑了!以下都是用本人自己的通俗易懂的文字写的再说几句:作为一个水暖设计的初学者,跟很多初学者一样,由于设备专业的设计确实太繁杂了,尤其是空调方面涉及到的理论也很多,中央空调的类型和设计方式也很多样,所以对于经验很有限的暖通设计初学者来说,对于同类型的建筑,如果有那些大型有名的设计院的暖通高手的设计图纸作为参考的话,设计的时候就觉得心里有底了,设计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和错路,因为手册规范技术措施都是些文字的阐述,其实设计人员的设计画图大多都是看别人的图纸,才学到各种类型和情况下该如果去设计画图的,大家都是看别人的设计图纸才学会设计画图的,所以好的设计图纸对于设计初学者确实很重要,尤其是那些有名设计院的设计图纸,对于提高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很重要,因为有名的设计院的专家们毕竟走在设计的前端,设计经验更丰富,他们的设计要更加的合理,这种合理的设计是需要传承和传授的,对提高设计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设计合理了也就更利于节能和节约,对项目也是更负责的,哪怕初学者只是吸取了一点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也是有意义的。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的,这可能涉及到设计人的“知识产权”,但相比对别人的帮助和提高,利要远远大于弊的。
但是让很多设计初学者很心烦的是,在网上的论坛里面到处找也找不到一个觉的“好点”的设计图纸,什么网易筑龙里面的图纸不是残缺不全的,就是过时的过气的没什么参考价值的图纸,不然就是收费的,对于设计初学者还是很急迫能有好点的图纸作为学习和参考的,希望那些设计高手们设计专家们能多多帮助设计的初学者,你们就是设计导师!多去帮助别人,与人为善对自己也是很有意义的!就像曾经的一部老电影讲的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希望大家都向电影里的主人公学习!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过程和步骤设计时最主要的依据就是:第一是规范(包括地方设计标准),第二是技术措施和最常用的手册,第三是其他资料一、风系统:(一)一次回风系统:确定空调机组的所需冷量Q和送风量G说明:一次回风系统的空调机组,常采用转轮热回收式空调机组,冷热水盘管共用一套(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有规定)。
1、确定空调机组的所需冷量Q(1)采用空调房间总冷负荷面积概算指标来确定。
房间的总冷负荷面积概算指标:可查阅: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9.4.1节第1478页,或《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节第11页(此表源于陆耀庆第一版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09版技术措施无面积指标)。
说明:其中该总冷负荷面积指标包括房间的余热冷负荷+新风冷负荷。
房间的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概述指标:可查询《简明空调设计手册》2.4节63页。
建筑物的空调总冷、热负荷面积指标:可查阅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第3.1节,里面的数据还是挺准确的,尤其是热负荷指标。
或建筑物空调冷负荷指标《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2。
采暖热负荷指标的确定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指标:可查阅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第3.1节,里面的数据还是挺准确的。
或者是查阅《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1。
(或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5.1.3节第317页)居住建筑的建筑物采暖热负荷指标:据DBJ14-037-2006《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1.6条规定:不宜超过32w/m²(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无热负荷指标规定)(2)人员密度:可查阅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9.3.3节第1466页(源于国际标准),或《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3节第11页(此表源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
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附录B其中新版实用供热空调手册上的人员密度要偏小些,设计常采用的人员密度值比手册上的要大。
2、确定空调机组的送风量G(1)、定性分析参数时,可将房间的总冷负荷Q分解成新风冷负荷Q1+房间余热冷负荷Q2:一次回风系统的所需的总冷负荷为:新风冷负荷Q1和消除室内余热的冷负荷Q2,其实,一次回风系统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就其制冷的最终结果即维持房间的温度和新风量来说是一样,比如同一个房间,其所需的新风量为G1,室内的余热冷负荷为Q2,那么此房间的总冷负荷Q应该是一定的,不论采用一次回风系统还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消耗的总冷负荷都是固定的Q,也就是计算软件算出的房间总冷负荷。
所以对于一个房间来说,其用于消耗余热的冷负荷Q2是一定的,不变的,而空调机组所要提供的总冷负荷Q大小只与系统为改房间送入的新风量大小有关,如果一点新风不送的话,那么空调机组所需要为改房间提供的总冷负荷Q就等于该房间的余热冷负荷Q2,此时该房间所需外界提供的总冷负荷最小。
如果不考虑空气的中间处理过程,则无论是一次回风系统,还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只考虑始末两个状态点时,则必然都是:风量G1的新风由最初的Iw变成了最终变为了In,所以用于处理新风的冷负荷Q1=G1(In-Iw),这部分就是新风冷负荷Q1,而同时还有一部分冷负荷是用于消除室内余热的冷负荷Q2,两者加起来Q1+Q2=Q为消耗的总冷负荷,见《空气调节》第4.3节118页。
(2)、一次回风系统,送风状态点O与房间的总冷负荷Q是已知的,确定新风量G1即可求出总的送风量G及Q1,Q2,G2,或者确定总送风量G即可求出新风量G1及Q1,Q2,G2。
计算公式如下:Q=G(Ic-Io),又Ic*G=In*G1+Iw*(G-G1),已知G1即可求出G,或已知G即求出G1通常房间要满足最小新风要求,所以通常要根据规范规定的最新新风量G1来求得一次回风系统的空调机组的总送风量G,如果是根据空调机组样本上的总冷负荷Q所对应的送风量G 来选择空调机组时,这时要根据样本上的总送风量G来计算出新风量G1,核对G1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新风量要求。
通常一次回风系统,采用的是机器露点温度送风,就室内温度Tn的露点温度Tn,l,送风状态点为Tn,l的等温线与相对湿度线90%的交点O,或者是按规范规定的最大温差送风(具体见周继红《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67页),所以送风状态点O肯定是固定不变的,已知的,同时还已知的是房间的总冷负荷Q,那么此时总冷负荷Q中,具体新风负荷Q1和用于消除室内余热冷负荷Q2都是未知的,按道理来说,送风状态点O的参数已知,那么总的送风量G就只跟室内余热冷负荷Q2有关了,即G=Q2/(In-Io),但是总冷负荷Q中新风负荷Q1和余热冷负荷Q2具体分配比例多少是未知的,所以此时总送风量G无法确定,只有当新风量确定时,那么新风负荷Q1就确定了,那么Q2就确定了,那么总的送风量G就确定了,或者当先确定了总的送风量G,那么就确定了Q2,那么就确定了Q1,那么新风量G1就确定了。
(2)、当已知房间总冷负荷Q和送风状态点O时,调整新风量G1的大小,对总风量G的影响如下:新风G1增加时,那么新风负荷Q1增加,而总冷负荷Q是固定的,所以余热冷负荷Q2减小,G=Q2/(In-Io),所以总送风量G减小;新风G1减小时,那么新风负荷Q1减小,而总冷负荷Q是固定的,所以余热冷负荷Q2增加,G=Q2/(In-Io),所以总送风量G增加;当新风量G1减小到零,那么此时Q2达到最大值即Q,即房间的总冷负荷Q都为余热负荷Q2,那么此时送风量G也达到最大值G=Q/(In-Io)。
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来分析,此时供应新风机组的Q1和风机盘管的QF,其供应的总冷负荷Q=Q1+QF是固定的,此时增加新风量G1,那么用于冷却新风的供应的冷负荷Q1增加,从而风机盘管的供应冷负荷QF减小,而风机盘管的回风送风量G2=QF/(In-IL2)也减小,而混合后C点的总风量G=Q2/(In-Ic),其中Q2为房间的余热冷负荷。
因为Q2=QF所以Q2是减小的,而从焓湿图上看,由于L2点和L1点位置不变,而G1增加,G2减小,则混合点C的位置一定是上移的,所以Ic是增加的,所以根据G=Q2/(In-Ic),总风量G是减小的。
因为新风机组处理到与室内空气等焓状态L1后与风机盘管处理后的空气L2混合后达到状态点C,从焓湿图上可见,C点与L2点很接近,所以可以将风机盘管的制冷量QF近似等于用于消除室内余热冷负荷Q2,所以总风量G是减小的(理解错了)。
但是有个疑问,按道理来说,房间所需的总冷负荷Q应该为新风冷负荷Q1与室内余热冷负荷Q2的和,而新风机组消耗的冷负荷就是Q1,但风机盘管消耗的冷负荷QF却是不等于余热冷负荷Q2,而是QF>Q2,所以实际消耗的总冷负荷Q1+QF大于Q1+Q2,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理解错了,实际上QF=Q2,QF=G2(In-IL2),而Q2=G(In-Ic),从焓湿图上看上去IL2与Ic不相等,这主要是因为G2与G不相等,从上面公式就可以看出来,如果IL2与Ic相等的话,而G2与G不相等,那么QF就不可能与Q2相等了,所以不要被焓湿图迷惑了。
(4)、当供应房间的总冷负荷Q和及总送风量G及送风状态点O固定不变时,调整新风量G1与回风量G2的比例时,对房间空气状态的影响:新风G1增加时,那么新风负荷Q1增加,而总冷负荷Q是固定的,所以用于消除余热的冷负荷Q2减小,那么此时房间的空气温度将会升高;新风G1减小时,那么新风负荷Q1减小,而总冷负荷Q是固定的,所以用于消除余热的冷负荷Q2增加,那么此时房间的空气温度将会降低;如果将新风量减小到零时,那么供应房间的总冷负荷Q将都用于消除室内余热Q2,此时房间的温度将会降为最低。
从以上可看出,对于一次回风系统来说,平时运行中,可以通过调节改变新风量和回风量的大小,来调整空调房间内的空气温度。
(二)总结概述一次回风系统:1、已知总冷负荷Q和送风状态点O(L)情况下,确定总送风量G,有两种方法:(1)其中利用公式1和公式2要比公式3和公式4计算方便容易些,因为根据新风量G1直接可以求出新风负荷()NW hhGQ-=11,从而根据总冷负荷Q求得余热负荷Q2,从而求得总送风量G。
利用公式3,和公式4的计算送风量G的方法可见周继红《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68页的例题(2)最值得注意的是:一次回风系统的新风负荷由公式()NW hhGQ-=11来计算式完全正确可行的,因为通过周继红《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68页的例题,已经验证了,利用公式()NW hhGQ-=11计算出来的新风负荷,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计算出来的总送风量G,与例题中通过公式3和公式4所计算出来的送风量G是完全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