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教育的过程要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置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谈几点策略。

一、找准切入点确立思维目标
在教学《摆》一课中只设计了一个活动:做一个15秒摆10次的摆。

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思维由浅入深的过程。

能否做成功一个15次/10秒的摆,绝不是老师的终极目标,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自己做摆过程的关注,关注做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注做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关注自己在做摆过程中的思维过程,这里面蕴涵了多个思维点:发现问题:摆快(慢)了,怎么回事?作出假设:可能是线的长短(或者是锤的重量等)影响了摆的快慢,或许短一点(重一点等)会更好。

在课堂上,学生采取的方法不同,途径不同,效果也不同,但他们都真正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当把摆做成功的时候也就对摆本质有了了解,有些小组可能到下课也没有成功,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脑环节多了,因此科学思维就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在浮力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水的浮力有时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却托不起一枚铁针”,简单一句话,却可
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究竟怎样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使学生提出可能影响沉浮的一些因素,引发学生激烈讨论。

可见,学生有了问题需要就有了思维活动,关注生本,提出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问题,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前提。

再如,学习摩擦力时,在课的开始设置一个“抓泥鳅”的活动,学生在水里怎么也抓不起泥鳅,但在黄沙箱里却很容易抓起来,接着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就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见解。

这样,通过情景设置疑问,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继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时也会产生内在的快乐。

三、提供结构性材料锻炼思维灵活性
《磁铁的性质》一课,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和学生共同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磁铁、小盆、磁铁性质实验盒、铝制的吊篮、小的曲别针等有结构的材料,而且各自的材料不尽相同,这样为学生亲历探究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学生根据有结构的材料动脑设计实验,反复动手实验,动手画出实验中的现象,在获取大量事实基础上,对各种现象进行筛选,直至概括出磁铁的性质。

这里“材料”看上去数量上多了,杂了,但却改变了学生跟着教师走的机械思维状态,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在众多有结构的材料中灵活选用,按照各自小组的探究方案开展研究,这个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这样他们的思维活动会不断
拓展。

四、动手之前先动脑提升思维严密性
动手之前先动脑,围绕着要探究的问题,重视并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动脑是为了动手的顺利进行,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学生考虑问题往往缺乏周密性,围饶某个问题制定活动计划时,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粗糙的、片面的、不完善的,缺乏科学性,实验前的动脑能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完善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探究前准备不光是待会儿要用到的各种材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动手前经过一番自己的思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哪些材料?”“实验时该注意些什么”……这样,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实验技能模仿为学生主动的设计实验,从关注技能的形成到关注思维品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在动手动脑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动手之后更动脑发展思维抽象性
在做热传导的实验时,教师要求学生把现象记录下来,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画了金属条和金属圆片热传导时的速度和方向。

虽然是简简单单的箭头,但是很形象地表示出了固体热传导从高温向低温传递,以热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规律,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

交流和讨论是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解释的主要过程,学生思维的活动往往是在交流和讨论中最为激烈。

在教学《滑轮》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了定滑轮后,引导学生讨论运用定滑轮的好处。

在学生为运用定滑轮是否省力而争执不休时,教师及时地启发学生用弹簧秤进行实验,并引导他们分析不省力的原因。

在认识了动滑轮后,再依次引导他们分析动滑轮是否省力?能省多少力?并用实验验证。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滑轮的优缺点,最后讨论做个怎样的装置工作起来既方便又省力。

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的分析、验证、综合,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六、在交流中质疑增强思维批判性
一位教师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在研讨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这一问题时,有学生提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师没有见好就收,而是组织学生讨论,马上有学生反对:“我认为声音是两个东西碰出来的。

”有的学生插嘴说:“反正物体和物体要相互挨在一块才行。

”一个学生提出独特的反对意见:“敲击一下音叉,它却会响很长时间的。

”有的学生说:“风声怎么没看见振动呢?”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空气振动看不见,你可以看一下树叶呀,它在风中振动呢。

”研讨逐渐发展成争论,全班形成两派:一些学生认为是因为振动,一些学生认为是吹、敲、碰等发声方法。

最后,经过辩论,认为是发声方法的那一派认识到各种发声方法无非是使
物体振动,振动才是根本原因。

这些看似平凡的反思、质疑必将促进学生思维中批判性的增强。

【作者单位:三门县海游镇马娄辅导小学浙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