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课件
食物中毒演示ppt课件
污染源
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 污染乳制品、肉类、蛋类等食品。
预防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食品受到污 染;彻底加热食品以杀死葡萄球菌;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症状
潜伏期短,一般为2-4小时,主要表 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 胃肠炎症状。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污染源
肉毒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和动物 肠道中,其产生的毒素可污染肉
02
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加强对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和成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食品生产符合
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
03
加大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
对食品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监管,防止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受
到污染或变质。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
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和学校等途径,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 食品安全的认知和理解。
预防措施
避免摄入过量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如腌制食品、熟肉制品等;加 强食品监管,严格控制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
农药残留来源
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使用农药,如果农药使用不当或清洗不彻 底,就会导致农药残留。
中毒症状
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 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
选择绿色有机食品,减少农药的使用;加强农产品监管,确保农药使 用符合安全标准;彻底清洗农产品,去除农药残留。
砷化物中毒
砷化物来源
砷化物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可能被用作农药或工业原 料,如果误食或接触不当,就会导致中毒。
中毒症状
砷化物中毒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 者可能出现脱水、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章 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章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或接触有毒素或病原体所致的急性卫生问题。
动物性食品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处理不当或保存不当,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动物性食品中毒及其预防措施。
常见的动物性食品中毒肉类中毒肉类中毒一般是指饮食生肉引起的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为肉毒杆菌病。
这种中毒症状从轻度的恶心、呕吐到严重的呼吸肌麻痹,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鱼虾中毒鱼虾中毒一般是因为这些食物摄入了有毒素的藻类所致。
这种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
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和心跳骤停等症状。
蟹脚类中毒蟹脚类中毒是指摄入含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体的蟹脚类食品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其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猪肝致病性贫血猪肝中毒一般是指食用大量含铜的猪肝所致的一种病症,称为“致病性贫血”。
这种病症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
动物性食品中毒的预防针对上述的动物性食品中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确保肉类熟透为了避免肉毒杆菌的中毒发生,我们需要把生熟肉区分开来,在加工、烹饪肉类时要确保它们完全熟透。
另外,我们应该避免食用不干净的叉烧、悬浮液、烤肉等食品。
饮食注意卫生在食用海鲜时,尤其是对生食的海鲜,我们需要仔细挑选新鲜、无异味、体积大、质地鲜美的食材,并严格掌握食材保存时间。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从任何一家卖场购买不明海产品,以确保自己的餐桌上的食材的质量安全。
注意选择烹饪用具我们在烹饪食品时需要卫生而且最好选择不锈钢、铁制、陶瓷等耐火材料的烹饪用具。
其次,我们需要保证烹饪烤肉及食品的油不能重复使用,在合理的时间内摄入营养的同时,也能保证营养的安全性。
疾病防控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关注动物的健康和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的卫生质量体系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动物性食品的质量。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应该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此外,在食品销售环节中,我们也要去相对可靠的市场购买动物性食品。
第八章-食物中毒及预防 ()ppt课件
2020/12/29
-
15
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含有大量细菌或细菌 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感染型食物中毒:
进食大量活的细菌(潜伏期8~24h)----沙门 菌属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致病性 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等。
毒素型食物中毒:
细菌产生的毒素 ----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
2020/12/29
-
13
三、食物中毒的分类(病因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2020/12/29
-
14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重点掌握
沙门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 食物中毒、O157:H7大肠杆菌食物中 毒以及其它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 病学特点、发病机理、中毒表现和预 防措施。
第六章 食物中毒及其预 防
2020/12/29
-
1
第一节 概述
重点掌握 食物中毒的概念 食物中毒的特点 食物中毒分类
2020/12/29
-
2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定义: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和化学性有 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 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 性或亚急性疾病。
暴饮暴食所致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 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食物过敏、有 毒食物的慢性损害不属于食物中毒。
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
食物中毒是一种食源性疾病
2020/12/29
-Hale Waihona Puke 3WHO对食源性疾病的定义为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取食物进入人体 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 质的一类疾病”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PPT课件
全球食源性疾病概况
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例达到数十亿例, 即使在发达国家也至少有1/3的人患食源性疾病 因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腹泻而死亡的0-15 岁儿童约170万 我国自1987年至1996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7010起, 中毒453519人,死亡3438人,病死率为0.76%, 平均年发病率约4.2/10万
潜伏期1-12小时, 催吐、洗胃、 白果需去皮加水煮熟 煮透后弃水食用 呕吐、腹泻、头疼、 灌肠,对症 恐惧感、惊叫、抽 处理 搐、昏迷、甚至死 亡。
白 果 中 毒
银杏酸 银杏酚
毒蕈中毒
蕈类(mushroom)俗称蘑菇,属于真菌植物。其中可食用蕈类 300多种,有毒蕈类约80种。
其它有毒动植物中毒
名称
甲状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
有毒成分
甲状腺素
临床特点
急救处理
预防措施
潜伏期10-24小时, 抗甲状腺素, 加强检验, 头疼、乏力、烦躁、 促肾上腺皮 屠宰牲畜时除净甲状 抽搐、震颤、脱发、 质激素,对 腺 脱皮、多汗、心悸等。 症处理 潜伏期0.5-12小时, 对症处理 头疼、恶心、呕吐、 腹部不适、皮肤潮红、 脱皮等 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 催吐、洗胃、 时,咽部瘙痒、发干、 对症处理 胃部烧灼、恶心、呕 吐、腹疼、腹泻、伴 头晕、耳鸣、瞳孔散 含大量维生素A的动 物肝脏不宜过量食用
2002-2003
SARS
2003年5月23日,香港大学与深圳疾控中心联合调查组宣 布在果子狸体内检测到SARS样病毒,分离到的病毒基因 组序列与人SARS病毒99%同源。 农业部动物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从果子狸、水蛇、果蝠 和猕猴的咽拭子或肛拭子中检测到SARS样病毒核酸,所 扩基因为S1、NP和M基因,测序结果与SARS病毒基因同源 性在96%-100%之间 血清学检测显示果子狸、水蛇、果蝠、穿山甲等动物部 分血清呈SARS病毒抗体阳性反应。 基于这此调查结果,果子狸成为传播SARS的最大嫌疑。
《预防食物中毒》课件
志贺氏菌
常见于水果、蔬菜和饮用 水,会导致腹泻、发热和 腹痛等症状。
化学污染
农药残留
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使用 的农药未完全清除,导致 残留。
重金属污染
如铅、汞等重金属元素污 染水源或土壤,进而污染 食物。
工业有害物质污染
如二噁英等有害物质污染 食物链。
食物变质
食物过期
食物存储时间过长,导致变质。
食物储存不当
处理措施
当地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涉事 餐馆进行处罚,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国际上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事件概述
近年来,国际上发生了一些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如美国“毒菠菜 ”事件、欧洲“毒鸡蛋”事件等。
原因分析
这些事件的原因大多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以及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应积极配合监管 部门的调查,提供必要的证据和
信息。
05
食品安全常识
选择新鲜食品
新鲜食品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因为它们含有较少的细菌和毒素。选 择新鲜、无异味、无异色的食品,避免选择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如肉类、鱼类和乳制品,应选择在最新鲜的状态下 食用。对于不易变质的食品,如蔬菜和水果,也应尽量选择新鲜的产品
处理措施
03
该企业及时发现并处理了问题,加强了员工培训和管理,提高
了食品安全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处理措施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加强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
成功预防食物中毒的案例
事件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某大型餐饮企业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成功预防了一起食物
食物中毒及预防—动物性中毒食品(食品营养与卫生课件)
4பைடு நூலகம்
动物性中毒食品——2 高组胺鱼类
食用含有一定数量组胺的某些鱼类而引起 的过敏性食物中毒。引起此种过敏性食物 中毒的鱼类主要是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
因食用不新鲜或腐败的青皮红肉鱼而引起 中毒。腌制咸鱼时,如原料不新鲜或腌的 不透,含组胺较多,食用后也可引起中毒。
青皮红肉鱼类包括竹荚鱼、蓝圆、鲐鱼、 扁舵鲣、长鳍金枪鱼、普通金枪鱼、秋刀 鱼、鲭鱼、沙丁鱼、青鳞鱼、金钱鱼等。
误食了生畜肾上腺体。毒性物质为肾上腺素。 增加对肾上腺的识别能力,肾上腺位于动物腰 子的上端,烹调前应去除腰子以外的另碎。在 购买个体出售的生畜肾脏时,尤应注意这一点。
8
动物性中毒食品——6 动物甲状腺
动物甲状腺中毒是因吃未摘除甲状腺的 动物血脖肉、喉头气管,混有甲状腺的 修割碎肉,或误将制药用的甲状腺当肉 吃而引起的。甲状腺的主要成分是甲状 腺激素,化学物理性质比较稳定,要加 热到600℃以上才能破坏。因此,一般 烹调方法很难将其破坏。食入动物的甲 状腺后,突然大量外来的甲状腺激素扰 乱了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活动,特别是严 重影响了下丘脑功能,而造成一系列神 经精神症状。
9
动物性中毒食品——7 鱼胆囊
人们日常吃的青鱼、草鱼、鲤鱼、鲢鱼以及绍 鱼等,其鱼胆都有一定的毒性。有的人因不了 解这一点,常服用鱼胆来治病,易造成鱼胆中 毒。鱼胆的毒性主要为胆汁成分对人体细胞的 损害作用及所含组织胺类物质的致敏作用。鱼 胆不论生食或熟食,都可以引起中毒,中毒量 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鱼胆中毒发病快,病 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的潜伏期很短,一般 在食后30分钟发病
5
动物性中毒食品——3 有毒蜂蜜
自然界的植物可分为无毒和有毒两大类:无毒 植物的花期较早,多在春天。而有毒植物的花 期则较晚,入秋以后,绝大部分无毒植物花期 已过,有毒植物则正是开花季节。此时蜜蜂若 采集有毒植物的花粉酿成蜜,多会混进有毒物 质——生物碱。
《食物中毒及预防》课件
清洁厨房环境
厨房的台面、地面、墙面 等应经常清洁,不留卫生 死角,避免细菌滋生。
生熟分开
食材分类存放
生鲜食材和熟食应分别存放在不 同的地方,避免交叉污染。
刀具和砧板分开
生鲜食材和熟食应使用不同的刀 具和砧板,避免交叉污染。
烹饪方式区分
生鲜食材和熟食应采用不同的烹 饪方式,确保生鲜食材煮熟煮透
,熟食不被再次污染。
常见于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肉、蛋 、奶及其制品,表现为发热、恶心、 呕吐、腹痛和腹泻。
主要由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 食品引起,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 痛和腹泻。
大肠杆菌中毒
大肠杆菌存在于未煮熟的肉类、蛋类 和奶制品中,食用后可导致腹泻、呕 吐和发热。
化学性食物中毒
01
02
03
砷中毒
由于摄入过量的砷化合物 ,如砒霜,可导致急性中 毒,出现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和血便等症状。
在储存食物时,应该注意控制温 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避
免食物受到污染和发生变质。
对于易腐食品,应该及时冷藏或 冷冻,并尽量减少储存时间。
THANKS
感谢观看
烧熟煮透
烹饪时间充足
确保食物在高温下烹饪足够的时间,杀死细菌和 病毒。
烹饪方式选择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烤等,确 保食物烧熟煮透。
注意食物中心温度
食物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0摄氏度以上,以确保细 菌和病毒被有效杀死。
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冷藏食物
在适当的温度下冷藏食物,以延缓细菌繁殖,延长食物的保存时 间。
《食物中毒及预防》 ppt课件
目录
• 食物中毒概述 • 食物中毒的原因 •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 食物中毒的处理 • 食品安全常识
食物中毒预防ppt课件
食物中毒预防ppt课件目录•食物中毒概述•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与建议01食物中毒概述•定义: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类由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根据中毒原因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由真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如河豚鱼、有毒贝类、动物甲状腺及肝脏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如毒蕈、木薯、四季豆、发芽马铃薯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如农药、鼠药等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发病原因及危害发病原因食品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或食品中含有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或食品贮存不当导致腐败变质等。
危害食物中毒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重者可能会出现上吐下泻、脱水、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食物中毒还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食物中毒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夏季高发。
季节性地区性人群分布不同地区的食品卫生状况、饮食习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食物中毒的发生。
不同人群对食物中毒的易感性不同,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更容易受到食物中毒的危害。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02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种类及特点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家禽、家畜及宠物肠道中,耐热性较强,主要引起急性胃肠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水及人体表面,可产生耐热性极强的肠毒素,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肉毒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动物粪便及农产品中,可产生强烈的神经毒素,引起肌肉麻痹、呼吸衰竭等严重中毒症状。
01020304食品原料污染食品加工过程污染食品储存不当餐具消毒不彻底污染来源与传播途径如动物性食品在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受到病原菌污染。
动物性食品中毒课件
第一页,课件共有16页
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 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 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 食的动物性食品
第二页,课件共有16页
食品中常见有毒动物中毒:
①:河豚鱼中毒 ②: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③:有毒蜂蜜中毒 ④:贝类中毒 ⑤:动物肾上腺中毒 ⑥:动物甲状腺素中毒 ⑦:鱼胆中毒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16页
第十六页,课件共有16页
淡菜
第八页,课件共有16页
神经性贝类中毒
• 神经性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 NSP)主要是因贝类摄食短裸甲藻后在体内蓄积 ,被人类食用后产生以神经麻痹为主要特征的中 毒。它的毒性较低,
• 中毒症状: 主要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包括
下痢、呕吐、腹痛、腹泻、口舌麻木刺痛、肌肉酸痛 、晕眩、冷热感异常、运动失调、头痛、倦怠等,症 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一般而言,神经性贝类中毒并 不会造成死亡,其预后良好,仅少数患者会有副作用
金枪鱼
第十三页,课件共有16页
动物甲状腺中毒
• 指因吃未摘除甲状腺的动物血脖肉、喉头气管,混有 甲状腺的修割碎肉,或误将制药用的甲状腺当肉吃而 引起的。
• 甲状腺的主要成分是甲状腺激素,化学物理性质比较 稳定,要加热到600℃以上才能破坏。
• 甲状腺中毒的中毒量不同,有吃入甲状腺3g而发生中 毒的,也有只喝一羹匙含甲状腺的炖汤而出现中毒症 状的。最少的只吃入1.8g甲状腺
第九页,课件共有16页
预防贝类中毒
• 第一,不吃内脏。 • 第二,挑外壳平滑的
。附着脏东西少,相 应污染也少。 • 第三,清洗干净.盐水浸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PPT课件
精选ppt
22
毒蕈中毒的预防
1.加强宣传(毒蕈中毒的危险性、可食蕈类宣传的科 普知识)
2.不食用不认识的蕈类
精选ppt
23
4.2发芽马铃薯中毒
病原学
存在于马铃薯芽眼、表皮和绿 色部分的一种生物碱—龙葵素。 马铃薯中一般含量为20100mg/100g,发芽部分可高达 420—730mg/100g,一般人体 摄入200-400mg即可中毒。
精选ppt
40
有机磷农药中毒:进食后短期内出现头晕、头痛、恶 心、呕吐、多汗、流涎、胸闷无力、视力模糊等症状, 瞳孔可能缩小,呼气中有大蒜味。重度中毒时瞳孔如 针尖大、呼吸极度困难、昏迷、抽搐,甚至肺水肿。 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精选ppt
41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 加强环境治理,减少环境污染; 2.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 3.规范农药的使用管理 4.加强宣传教育与检查监督
胃肠炎症状后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和肝肾功能 衰竭。 引起中毒的毒素主要为鹿花毒素,属于甲基联胺 化合物。
精选ppt
19
4.2.2中毒毒素及临床表现
脏器损害型: 临床表现为综合(既有胃肠症状、也有精神症状、还
有脏器损害状况)。 引起中毒的毒素为存在于毒伞蕈属、褐鳞小伞蕈及秋
生盔孢伞蕈中的毒肽类和毒伞肽类。
1.注意食品质量 ,无论是食品原料或成品 ,都要求新 鲜。
2.防止食品被污染 ,注意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和病死 畜禽肉类 ,剩饭菜要回锅加热后再吃。
3.应有效地控制细菌的繁殖。
精选ppt
11
3.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真菌毒素污染了食物(大多数 真菌毒素不容易被烹煮的高温所破坏)而引起一种食 源性疾病。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PPT
(4)实验室检查
A、预增菌: 蛋、蛋制品——0、5%乳糖肉汤 奶粉——用0、02%煌绿胨水溶液 肉类——缓冲蛋白胨增菌。
B、选择性增菌 C、分离培养:亚硒酸铋琼脂麦康凯平板 D、生化试验鉴定 E、血清学鉴定:(凝集板试验)
各种食品沙门氏菌检验的预增菌与增菌
食品
检样量
生的、高度污染肉品 25g
汤
10ml煌绿一四硫磺酸钠汤
1000ml无菌水含2ml 10ml亚硒酸钠胱氨酸肉汤
1%煌绿胨水溶液(0、 10ml煌绿一四硫磺酸钠汤 02%煌绿胨水溶液)
生化试验鉴定
将可疑性菌落2—3个挑出培养于三糖铁琼脂 斜面培养基中, 30℃下培养18—24h,然后做生 化试验鉴定。
项 硝酸 尿素 目盐
靛基质 乳糖
肉毒毒素
➢
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在目前已知的化学
毒物与生物毒物中是毒性最强的一种。其毒力比
氰化钾大一万倍;
➢ 依照中与试验分为 A、B、Cα、 Cβ、D、E、F、G, 8个类型;
➢ A、B、E、F型引起人类中毒,A型毒性最大,对人 的最小致死量约10-7g。 C β 、D引起家畜发病;野 火禽:Cα。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型的潜伏 期,一般为10—12小时,主要症状为腹泻、恶心、 呕吐、头晕、头痛,体温37、8—400C。病程 为1—2日,预后一般良好。
过敏型的临床症状类似组胺中毒,主要症
状是:颜面与上身皮肤潮红、头晕、头痛,并有
荨麻疹。
5、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概念 肉毒中毒指进食污染有肉毒梭菌所产
2)污染情况:
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与销售过程中, 受到该菌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灰尘与泥 土。此外,苍蝇、蟑螂、被污染的用具、 容器以及从业人员也可作为直截了当或 间接的传播媒介。
食物中毒防制PPT课件
.
22
.
5
食物中毒
(二)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1、病原: 副溶血弧菌, G-, 嗜盐菌, 不耐热, 对酸敏感
2、中毒食品: 海产品或腌菜
3、中毒机制: (1)大量活菌摄入 在肠道繁殖
肠粘膜水肿
(2)释放肠毒素和耐热性溶血素
4、临床特征: (1)潜伏期: 一般14~20小时
(2)恶心呕吐、上腹阵发性绞痛、
五、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一)食物中毒的调查 1、一般调查 2、采样检验 (1)采样内容 (2)采样数量: 固体200g, 液体100ml, 病人
粪便、呕吐物50~100g, 洗胃水200ml, 血液5~10ml, 容器洗涤液100~200ml, 密闭 3、中毒原因调查
.
20
食物中毒
腹泻, 大便多呈血水样便
(3)部分病人可有发热
.
6
食物中毒
(三)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1、病原: 大肠杆菌
2、中毒食品: 各类食物
3、中毒机制: 大量活菌摄入 在肠道繁
殖
肠粘膜水肿、充血、炎症
4、临床特征: (1)潜伏期: 一般4~48小时
(2)以腹痛、腹泻为主
(3)部分病人可有发热
.
7
1、病原: 沙门菌属, 不耐热, 不分解蛋白质。
2、中毒食品: 动物性食品
3、中毒机制: (1)大量活菌摄入 引起一时性菌血症
活菌由回到肠道 肠粘膜水肿
(2)释放内毒素
4、临床特征: (1)潜伏期: 一般12~24小时
(2)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大便多呈黄绿
色水样便
(3)多数可有高热(38~40)
食物中毒
.
1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ppt课件
。
02
中毒症状
赤霉病麦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
导致昏迷和死亡。
03
预防措施
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降低病害的发
生率。对收购的小麦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防止赤霉病麦进入食品链。
其他真菌毒素中毒
赭曲霉毒素中毒
赭曲霉毒素是由曲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主要污染谷物 和饲料。中毒后可引起肾脏损害、免疫抑制等症状。预防措 施包括防止食品霉变,降低湿度和温度,避免长时间储存。
蛋白酶抑制剂等。
中毒表现与处理
02
描述食用未煮熟的豆类或其制品后可能出现的中毒症状,如恶
心、呕吐、腹泻等,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安全食用建议
03
给出安全食用豆类及其制品的建议,如充分煮熟、避免过量食
用等。
动物性食品中毒
动物性食品中的有毒物质
介绍动物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如河豚毒素、组 胺等。
中毒患者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以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
道症状为主。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内都食 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 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中,停止食用 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的趋势,没有传 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一般不具有传染性,没有个人与个人 之间的传染过程。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 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分析,确定是否为食物中毒。
02
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01
02
03
04
传染源
主要为患病动物及带菌动物, 包括家畜、家禽、鼠类及野生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ppt课件
七、变形杆菌(Proteus)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引起食物中毒的变形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性质:1. 不耐热 ,55℃ 1小时灭活 2. 产生肠毒素:抗原性 3. 不分解蛋白质
40
(二) 流行病学特点
1. 季节分布
夏秋季多发,尤其是7~9月(25~30℃)
2. 中毒食品 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熟肉、内脏制品 (被污染后无感官变化)
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最常见
12
一、概 述
(一) 流行病学特点(epidemiology)
1. 发病率高,病死率因病原而异 2. 5~10月发病率高,尤其是7 ~9月 3. 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 畜肉>禽肉、鱼、奶、蛋
13
(二)中毒原因
2. 毒素型中毒 产生肠毒素:Na+、Cl- 、水肠腔潴留
腹泻
21
(三) 临床表现
胃肠炎型 急性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发热 38~40℃,重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类霍乱型 类伤寒型 类感冒型 败血症型
一日数次至十余次,或数十次, 主要为水样便,少数带有粘液或血
22
(四) 诊断和治疗
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短时间内同时发病 中毒食品:动物性食品,肉类最常见
(3) 真菌及其毒素 禾谷镰刀菌、黄曲霉菌
(4) 寄生虫及其卵
(5) 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鱼、贝类
蘑菇
苦杏仁、木薯 棉籽油 菜豆、鲜黄花菜
(6) 动植物贮藏时产生的毒性物质 组胺、龙葵素、亚硝酸盐
6
二、食物中毒
(一) 概念:
1. 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 ):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不经加热灭菌,将导致食物中毒。
污染来源:
• A、生前内源性污染
原发性沙门氏菌病
• B、宰后外继源性发污性染沙:门氏菌病
(3)中毒机理及症状:
• 一般认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病机理 是有大量的活菌及其释放的内毒素协同 作用的结果。
• 引起肠道粘膜发炎,并使病人出现发 热和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 状。
变淋巴结等。 • ④动植物在生活期间摄入了有毒成份:农药的残毒、
海产品摄取某一藻类 ⑤食物处理或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生物性或理化性的变 化产生或增强了有毒物质。
第一节 细菌性污染所致的食物中毒
分类
➢ 通常细菌性污染分三类型:感染型、毒素型、 混合型;
感染型——食物中感染了病原菌,经口摄
入体内后,在肠道增殖或直接作用于肠道所致的
抗原(K-antigen)及血清分类,迄今已有2300多种菌型;
(2)污染情况:
•
最常见的是肉类食品,如病、死畜禽肉、
熟猪头肉、熟内脏、剔骨肉、酱卤肉、肉皮冻 等
•
由于沙门氏菌具有不分解蛋白质和不产生
靛基质的生物特性,因此,当沙门氏菌污染了
肉类食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时,其感官性
状通常不发生改变,如果对这类熟肉品在食用
•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24小时, • 最短6—8小时,最长48—72小时。 • 病程一般2—3天。
(4)实验室检查
• A、预增菌: • 蛋、蛋制品——0.5%乳糖肉汤 • 奶粉——用0.02%煌绿胨水溶液 • 肉类——缓冲蛋白胨增菌。
• B、选择性增菌 • C、分离培养:亚硒酸铋琼脂麦康凯平板 • D、生化试验鉴定 • E、血清学鉴定:(凝集板试验)
• 食物内毒型:食物中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 中毒。
• 活体内毒型:细菌随食物进入机体后,在肠道 内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中毒。
➢混合型:致病菌既直接侵袭肠黏膜又同时产 生肠毒素,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
➢如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夹膜 杆菌等
特点
➢ ①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比较,潜伏期较长(除肉毒梭菌外) 常为集体爆发,发病率高,(许多人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 继发病,并在短时间内走到高峰)可达90%—100%。
• 由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肠毒素分为耐热肠毒 素和不耐热肠毒素两种。
2)污染情况:
• 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受 到该菌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灰尘和泥土。此 外,苍蝇、蟑螂、被污染的用具、容器以及 从业人员也可作为直接或间接的传播媒介。
第四章 食物中毒
定义
➢ 食物中毒: 狭义上,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
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 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是 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原因
• ①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沙门氏菌、肉毒梭菌及其 毒素。
• ②食物被化学毒物污染:汞、铅、镉Cd、砷 • ③食物本身含有天然有毒成份:甲状腺、肾上腺、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
毒素可区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
A、外毒素
• 外毒素具有强烈的毒性,对易感动物首先 表现为有高度的特异性,常常对一定组织和 细胞显示毒性作用。
• 如1毫克A型肉毒素的晶体可杀死2000万只 小白鼠。
B、内毒素
• 内毒素没有特异性,不论哪种细菌的内毒 素,在动物体内都引起发热,颗粒白细胞增多, 血管驰缩机能紊乱,严重时可导致内毒素性休 克,使毛细血管内皮受损造成皮肤和内脏弥散 性出血。
(1)病原学特点:
➢ 生长温度范围10~43℃,最适温度37 ℃,10 ℃以下不繁殖; ➢ 生长PH 4.5或更高,最适PH7~8; ➢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 ➢ 可耐8%盐浓度; ➢ 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水、牛乳、肉类中能生
存数月; ➢ 对热抵抗力弱,60 ℃经20分钟可杀灭; ➢ 耐低温,如伤寒菌置于液氮-195 ℃中其活力不被破坏; ➢ 兼氧性; ➢ 依菌体抗原(O-antigen)、 鞭毛抗原(H--antigen)、表面
蛋及蛋制品 奶粉
25g 100g
225ml 0.5%乳糖肉汤 10ml亚硒酸钠胱氨酸肉汤 10ml煌绿一四硫磺酸钠汤
1000ml无菌水含2ml 10ml亚硒酸钠胱氨酸肉汤
1%煌绿胨水溶液
10ml煌绿一四硫磺酸钠汤
(0.02%煌绿胨水溶液)
生化试验鉴定
• 将可疑性菌落2—3个挑出培养于三糖铁琼脂 斜面培养基中, 30℃下培养18—24h,然后 做生化试验鉴定。
各种食品沙门氏菌检验的预增菌和增菌
食品
检样量
•
生的、高度污染肉品 25g
加热过的、加工及干 25g 燥的肉
预增菌培养
增菌培养
不必
225ml亚硒酸钠胱氨酸肉 汤
225ml煌绿一四硫磺酸钠 汤
225ml缓冲蛋白胨增 10ml亚硒酸钠胱氨酸肉汤
菌
10ml煌绿一四硫磺酸钠汤
225ml 0.5%乳糖肉汤
加Tergotol-7
项 硝酸 尿素 目盐
靛基质 乳糖
蔗糖 杨苷 甘露醇 水杨素
反 还原 不分解 不产生 不能发 不发酵
应
(一)
酵 (一)
(一)
发酵 不发酵 (+) (-)
2、蜡样芽胞杆菌性食物中毒
1)病原特性:
• 该菌在150C下不繁殖,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 为32--370C,其繁殖型经1000C,20分钟即可 杀灭。
➢ ②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中毒症状。多数出现急性肠胃炎 (突然发热、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及某些N症状。
➢ ③无传染性。发病与食某种被污染的食品有关,食物中毒 病人对健康人不直接传染。
➢ ④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良好,死亡率低(相对于化学性 中毒)。
➢ ⑤具有一定季节性。
1、沙门氏杆菌性食物中毒
➢ 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发生于1953年的瑞 典。因吃猪肉引起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中毒7717, 死亡90人; ➢中国1972年青海省同仁县吃牛肉引起圣
食物中毒。(沙门氏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是在细菌量达到106 以 上开始引起感染型中毒反应。有些病原菌如沙门 伤寒菌、空肠弯曲菌和 大肠○157;H7的 致病 性非常高,有时单个细菌就可以致病,因此对这 些致病菌不存在阈值的概念。
毒素型中毒:能产生毒素的细菌污染食品后,在 食品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随同食品进入机体 而引起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