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研究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悠久而璀璨,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礼仪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并准备了本报告。
二、调查目的1.了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价值观;2.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3.分析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三、调查方法我们采用的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中国各地的居民,涵盖不同年龄层和教育背景的人群。
我们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得到了930份有效回收。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1.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价值观根据回收的问卷数据,8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认同传统文化,并认为它对塑造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表明中国人民普遍对传统文化存有一定的认同感。
2.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57%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广泛,例如在教育、商务和社交场合中,传统的礼仪和价值观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仅有9%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已经在现代社会失去了影响力。
这表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
3.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73%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认为主要的挑战包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改变、教育体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知识的流失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以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五、结论通过这次调查1.中国人民普遍对传统文化存有认同感,并认为它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2.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3.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六、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传统文化,例如通过互联网平台、手机应用等方式普及传统文化知识;3.加强文化保护,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和经济开发;4.加强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多篇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多篇目录一、传统文化概述 (2)1.1 文化定义与分类 (3)1.2 传统文化内涵和特点 (4)1.3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5)二、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现状 (6)2.1 传统节日与习俗的保留与传承 (7)2.2 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现状 (8)2.3 古籍文献保护与传承情况 (9)三、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3.1 文化传承中的断层现象 (12)3.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分析 (13)3.3 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14)四、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建议 (16)4.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17)4.2 制定与执行相关政策法规 (18)4.3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19)五、具体案例分析 (21)5.1 传统节日端午节在社会中的现状 (22)5.2 京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分析 (23)5.3 古建筑保护的实例探究 (24)六、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25)6.1 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27)6.2 社会发展对传统文化的重塑作用研究 (28)6.3 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协同路径探讨 (29)七、结论与展望 (31)7.1 研究总结 (32)7.2 发展趋势预测与未来展望 (33)一、传统文化概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种文化交融碰撞,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愈发显得重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它包含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孔子的儒家思想到老子的道家哲学,从墨子的兼爱非攻到韩非子的法治理论,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还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以其独特的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自己丰富的传统文化,美国的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不仅传递了家庭和睦、团结互助的信息,还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一、调查目的及方法为了解本地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本次调查选择了随机抽样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的居民,共计发放1200份问卷,并在一周内回收了1000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1.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0%的居民表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并能够背诵几首古诗词或歌曲。
这表明大部分居民在学校或其他途径接触过传统文化,并对其有所了解。
2.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在被调查的居民中,有60%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愿意主动去了解和学习。
而有30%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不太关注,认为它与现代社会脱节,不具备实用性。
3.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调查显示,有70%的居民认为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应该传递给后代。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应该通过各种形式传承给后代。
4.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居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困难和问题。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化文化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还有30%的居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良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
三、调查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多数居民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并对其有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愿意主动去学习和传承。
2.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面临一定的障碍和问题,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推动。
3.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后代,以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建议1.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养。
学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并加强对古诗词、传统音乐等的学习。
2.打造传统文化的新媒体平台。
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推广传统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3.组织传统文化活动。
可以在社区、学校等地方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经典诵读、古琴演奏等,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
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调查报告
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年轻一代的崛起,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描述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发放问卷,共收集到1000份有效问卷。
样本涵盖了中国各地不同城市和地区的18至35岁的年轻人。
在问卷中,我们通过一系列问题评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认同程度以及相关观念和价值观。
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知与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中的内涵和深层次意义尚不甚明确。
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获得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但只有45%的受访者能准确解释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三、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在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同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65%的年轻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认为它代表着中国的根与魂。
而有30%的年轻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持中立态度,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发展需更加审慎。
仅有5%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或认为其对个人发展无关紧要。
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原因1. 价值观一致性:年轻一代通过传统文化接受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契合度。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孝道、尊敬长辈等观念,在快节奏、多变的现代社会中,这些观念对于年轻人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 自我认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年轻人自觉身份的一种表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认同成为年轻人维系自身独特性和认同感的一种方式。
3. 传承与保护:部分年轻人认同传统文化是为了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他们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珍惜和传承,希望通过自身的认同和实践来守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五、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1. 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增强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5篇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5 篇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 1调查莱州春节民俗过年走亲戚时,调查亲戚朋友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 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
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 。
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日是辞灶节,又叫扫尘节。
扫尘节,也叫扫尘日。
据说此节源于尧舜时代的“扫年”习俗。
原本是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到了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成了祈求新岁平安吉祥的一种活动,以后才发展成为扫尘节。
由于是一种清洁卫生和除害灭病的文明习俗,所以便流传下来,久而不衰。
扫尘节,北方叫“扫房”或“扫屋” ,南方叫“掸尘”或叫“打洋尘” ,东北叫“大洗 (喜) 日”。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洗刷家俱,粉刷墙壁,糊窗户,贴窗花,挂年画,除陈布新,迎接新春佳节。
扫尘节又叫小除夕、过小年。
胶东人过年,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枣饽饽。
饽饽表面十字挑出"鼻",嵌入红枣。
菜州一带,春节上供要制作大枣饽饽,茧饽饽。
枣饽饽用来供祖先,财神,菩萨。
天地众神。
五个饽饽叠放,腊月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个茧饽饽和三个大圣虫饽饽。
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
圣虫头部为一圆馒头形,鸡冠,黑眼睛,红舌头,躯干做蛇盘状。
祖先,财神,菩萨面前各放一碗粮食,圣虫放在盛粮食的碗里,供奉完后,茧饽饽食用,圣虫放大粮囤中,直到二月二由孩子们分食之。
圣虫"的"圣",胶东谐音"剩",意为"剩余",寓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
福山,牟平等地还将"圣虫"做成公母刺猖状,口含红枣,放在米面缸中,钱柜衣橱里,祈求财物增多,使用不尽。
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人们对于生活、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传承与发展。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忽视和遗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对其重要性的看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态度。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
问卷包括了关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看法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 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较低。
仅有30%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传统文化的定义,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诗词、书法、绘画等,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这表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普及度不高,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教育。
2. 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看法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是人们文化认同和自我认知的重要依据。
同时,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和弘扬人们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对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公民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3. 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态度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支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承和普及。
同时,他们也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机构,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对策建议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等途径,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建立传统文化保护机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机构,确保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3. 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创新的方式使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认知程度逐渐减少。
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本研究进行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大学校园内随机选择了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意愿。
二、调查结果1. 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4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甚至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完全不了解。
这提示我们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2.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调查中,大约有5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另外,约有3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但并不是特别重要。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2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并不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缺乏现实意义。
这表明依然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漠视态度,对其认知和价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3. 传统文化传承意愿在调查中,约有7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传承。
另外,约有2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传承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才值得传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10%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传承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显示出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意愿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且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存在一定差异。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篇1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现状(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根基。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冲淡和遗忘。
为了了解传统文化的现状以及对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职业和教育背景的人士。
我首先询问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大多数人认为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形态,包括语言、宗教、习俗、艺术等方面。
接下来,我询问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许多人表示对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也有一些人对传统文化持较为冷漠的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在了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后,我进一步调查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表面的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
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和研究,他们了解甚少。
这可能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一个副产品,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
针对这种现状,我进一步调查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看法。
大多数人表示认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灵魂,是我们民族的独特标识。
他们希望政府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并通过教育和宣传等途径,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此外,我还调查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看法。
大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他们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家庭也应该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如讲述传统故事、传统手工艺的传授等。
最后,我调查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的看法。
大多数人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并不矛盾,相反,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资源和启示。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困境。
因此,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程度,以及关注的原因和方式。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300名大学生参与,调查时间为一个月。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2.大学生是否关注传统文化传承;3.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原因;4.大学生通过何种方式关注传统文化;5.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期望。
三、调查结果分析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其中4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了解较多,40%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了解一般。
只有2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或者几乎不了解。
2.大学生是否关注传统文化传承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90%)表示关注传统文化传承。
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有着清晰的认识。
3.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a.文化认同感:6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特色的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是对自身文化认同感的体现。
b.思想启迪: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通过关注传统文化可以启迪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c.艺术欣赏:3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关注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欣赏。
4.大学生通过何种方式关注传统文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a.阅读相关书籍:75%的大学生表示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传统文化;b.参加相关活动:60%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会、文化节等来进行亲身体验;c.网络平台:40%的大学生表示通过互联网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获取传统文化信息和知识。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减弱。
为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现状和挑战,我们进行了一项传统文化社会调查。
本报告将重点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一些相关观点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了1000名来自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区的受访者。
问卷内容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以及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频率等。
三、调查结果1. 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只有少数人能够深入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其中,年长者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较高,而年轻人和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则相对较低。
2. 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只有少数人能够持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其中,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文化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相对较低。
而年长者则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频率较低,仅有少数人会定期参加相关活动。
其中,教育程度较高和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群更容易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而年轻人和工作繁忙的人群则往往缺乏时间和机会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四、讨论与建议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由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开设传统文化研究课程等。
同时,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创新传统文化形式为了吸引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建议创新传统文化形式,将其与现代化的元素结合起来。
例如,可以将传统戏曲与音乐、舞蹈等形式相结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演出形式。
此外,可以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推广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5,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荣,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1一、调查地点xx大学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日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五、调查目的和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探寻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六、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传统文化现状所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
七、调查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
文化调研报告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态度研究
文化调研报告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态度研究文化调研报告: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态度研究摘要:本报告针对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态度展开了一项调研研究。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性别的年轻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中国年轻人普遍对传统文化持有积极态度,但在传承方面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报告从认同和传承两个维度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第一部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1. 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积极认同1.1 文化自豪感的增强1.2 传统价值观的吸引力1.3 传统文化的情感联结2. 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2.1 地域因素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2.2 教育背景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2.3 性别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第二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态度1. 追求传统文化传承的意愿1.1 强调历史意识和文化根源1.2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2. 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困惑和挑战2.1 教育体制改革的挑战2.2 新兴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2.3 信息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部分:促进传统文化认同和传承的建议1. 教育部门的角色和责任1.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2 开设相关传统文化课程2.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与创新2.1 借助新媒体推广传统文化2.2 鼓励深度参与传统文化活动3. 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支持3.1 提供更多传统文化创业机会3.2 加强传统文化相关产业扶持结论:本文化调研报告通过对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态度进行研究,发现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持有积极态度的特点,但同时也意识到传承方面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
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报告提出了教育部门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与创新策略,并强调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支持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报告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进行了一次广泛的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人群,以获取较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程度参差不齐。
年龄较大的群体往往对传统节日、习俗和经典文化作品有着更深刻的认识,而年轻人则对流行文化和现代科技更为熟悉。
在被问及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时,诸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被广泛知晓,而一些较为小众的传统技艺,如剪纸、木雕等,则只有少数人了解。
对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论语》《红楼梦》等,虽然不少人听说过,但真正读过并深入理解的比例相对较低。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家庭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家庭在节日期间会遵循传统习俗,如包饺子、贴春联等,将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家庭的传统传承方式逐渐简化,甚至出现了断层。
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的作用有待加强。
虽然部分学校开设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还有待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社会层面上,各类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频率和影响力也不尽相同。
一些大型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如庙会、灯会等,能够吸引众多参与者,但一些小型的、专业性较强的传统文化活动则关注度较低。
三、传统文化的发展困境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多元化的娱乐方式,使得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被边缘化。
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时尚、潮流的事物,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关注。
其次,传统文化的创新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传统文化形式和内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未能与时俱进,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再者,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才短缺。
一些传统技艺由于学习难度大、收入低等原因,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这是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旨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影响以及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传统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礼仪、音乐等方方面面。
它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财富,是祖先留传给我们的珍贵财富。
传统文化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贯穿了几千年的时间。
从古代的经典著作到传统的艺术形式,都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历程。
2.2 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开展。
古代的文化遗产通过时代的演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保持了生命力和活力。
2.3 价值观念的传递传统文化通过伦理道德、家庭观念、人生哲学等方式,传递了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给人们提供了思考和行为的准那么。
2.4 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传统文化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具有多样性,包括了绘画、音乐、戏剧、雕塑等形式。
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3. 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1 个体层面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的个性修养和道德品质,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同时,传统文化也提供了身份认同的根底,让个体能够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感。
3.2 社会层面传统文化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凝聚民族力量。
传统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4. 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态度。
4.1 重视与保护一局部人对传统文化持重视与保护的态度。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灵魂,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
4.2 无视与遗忘另一局部人对传统文化持无视与遗忘的态度。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4.3 创新与转化还有一局部人对传统文化持创新与转化的态度。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趋势,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1.对象选择: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10所不同地区的大学,每所大学抽取300名大学生作为参与者。
2.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参与者的意见。
3.调查内容:问卷包括了关于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传统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传统文化认知程度在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调查时,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相对了解较少。
其中,有65%的大学生表示只对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仅有2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
这一结果可能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变革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有关。
2.传统文化价值观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而言,调查结果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约有4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持有积极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也有将近3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过于保守和僵化,无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3.传统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传统文化,并对其地位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较少接触传统文化,仅有个别的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活动。
这主要受到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影响。
4.对传统文化的看法调查结果还表明,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思想启示和精神寄托。
但同时,也有近3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应该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创新和转化。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
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调查表共有10道选择题,每题有3―4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计发放70份,收回70份。
在调查中:1、有关中秋节是什么节?76%的学生选择了C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21%的学生选择了B思念亲人的节日,3%的学生选择了庆祝丰收的节日。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1一、讨论目的。
1、熟识调查的过程,把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分散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发动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纳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1、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将来;2、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3、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4、民间消遣,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会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隐藏厚重的含金矿藏。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很多还相传至今。
(1)腊月开头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相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2)年二十四谢灶: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安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3)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干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4)年三十晚上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终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聚的寓意。
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聚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
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期久,吃鱼则要有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尊敬的领导:我组织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活动,并就此撰写了报告,以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调查报告:我们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采访了200位受访者。
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持有积极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受访者普遍认为传统文化代表了民族的根源和传承,能够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接触,如欣赏传统音乐、参观传统建筑、品味传统美食等。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了解有限,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不够实用。
在对传统文化内容的了解程度方面,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传统节日比较熟悉,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同时,受访者对传统文学也有所了解,例如诗词、小说等。
不过,对于古代典籍和传统艺术形式,很多受访者并不了解,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名人故事都不太熟悉。
另外,我们还对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进行了实地调查。
例如,参观了传统木版年画工艺的制作过程,了解到这项技艺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我们还参观了传统服饰制作工坊,发现少数人在婚礼等重要场合仍然选择传统服饰。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传统剪纸、书法等工作坊,发现一些年轻人对这些传统技艺很感兴趣,并以此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调查报告还包括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调查。
我们发现,虽然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保护,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但是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传承困难、濒危、商业化等。
一些受访者也表示,传统文化的保护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二、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和展览,增加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和参与度。
四、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弘扬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弘扬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弘扬传统文化调查报告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在一些地方逐渐被边缘化。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精神支柱,它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我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了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持有积极的态度。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历史的见证。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对于培养人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传统文化还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因此,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应该被更多地传承和弘扬。
然而,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过于陈旧,与现代社会脱节,缺乏吸引力。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些受访者表示,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因此,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机会,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和展览等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其次,传媒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可以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有关传统文化的纪录片、电视剧等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
同时,互联网平台可以提供更多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知识,方便人们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将更加有力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研究调查报告-------信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包1511500502136 黄家耀1500502148 黎才玮指导老师——何建娥老师一、概述近年来,政府着重关心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希望能够有助于重新焕发传统文化蓬勃的生命力,让其在这个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人们能够重新重视起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问题。
然而,在当代,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一直都是崎岖的。
有着深厚历史沉淀、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在这个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年代里一度被认为是过时的糟粕,即便是现在政府大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依旧是可有可无,传统文化的发展土壤一直被局限在农村,真正重视传统文化、理解其深厚内涵的也只有少数年长者。
围绕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我们决心探寻其中的原因与表现,并且对其进行探索与思考,希望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所帮助,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唤醒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思考。
二、调查群体为了得出精确地数据,更加有针对性的得出结论,同时也是由于时间方面的考虑,我们决定将调查的群体重点放在广东大学城大学生身上,其一,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态度对于传统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二,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唤醒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调查重点由于传统文化所涉及的范围太大,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调查,减少对于各成员的负担,我们决定对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进行调查。
四、传统饮食文化的概述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
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引用于《中国饮食文化》吴澎2009五、传统饮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联系总所周知,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有着上千年饮食文化传承的美食大国,各种各样的珍馐美味层出不穷。
每一道美食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每一道制作工序,每一个传承的故事,每一种蕴含的情感,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当代大学生可以从传统饮食文化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自己身为中华儿女的荣誉感。
同时,我们也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够唤起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兴趣,积极继承传统饮食文化的衣钵,让传统饮食文化深深扎根在当代社会,乃至未来永久,希望借由这次调查,能够让传统饮食文化再度化发起新的生命力,能够蓬勃向上的发展。
六、调查方式(1)实体问卷调查,我们印刷了50份问卷,并对大学生们进行派发,回收,统计问卷数据,得出结论,主要内容包括了传统美食的发源地,制作方法,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等等方面。
(2)查阅有关资料,得出近年来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七、调查结果(1)大约5%的大学生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表示完全不关心;大约71%的大学生持一般态度;还有将近24%的大学生对传统饮食文化传承问题表示相对关心。
(2)大约有15%左右的学生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制作工序有所了解;77%左右的学生表示一知半解;还有8%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
(3)大约有5%的学生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示感兴趣;66%左右的学生持一般态度;还有大约29%左右的学生完全不感兴趣。
(4)大约有7%的学生认为传统饮食文化会逐渐消失;78%左右的学生表示传统饮食文化还有蓬勃的生命力;还有15%左右的学生表示愿意为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有关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相关建议从上述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也是关心不足。
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渊源流长的生命力,汇聚了无数先辈们的生活智慧与经验,更是寄托了他们对于人生的体会与追求。
传统饮食文化中,每一道制作工序都是先人们经过千锤百炼、经过无数次失败与探索最终得出的成果。
每一种味道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每一个菜名都有着它背后的故事。
美食的含义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精神与智慧。
八大菜系里,每一种菜系的特色都与当地的气候,人文特色,传统观念息息相关。
例如川菜起源于四川、重庆,以麻、辣、鲜、香为特色,重庆四川一带,气候湿润,雾气浓重,常年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以辛辣为主的川菜,夏可祛湿,冬能暖身。
而鲁菜特点是清香、鲜嫩、味醇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烟台福山为胶东菜发源地。
以烹制各种海鲜而驰名,口味清淡。
济南历城为济南菜发源地。
擅长爆、烧、炸、炒,口味偏重。
山东烟台一带临近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当地的人们活用了新鲜的海产品,制作出了味重清鲜的鲁菜,鲁菜更有八大菜系之首的光荣称号。
除去以上的地方菜系,像是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特色名菜也很值得我们去探究。
例如驰名海外的四大名菜:西施舌、贵妃鸡、貂蝉豆腐、昭君鸭,道道都是上上之选,色香味俱全,还有像是东坡肉、宋嫂鱼羹、无为熏鸭。
每一道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得到了无数古人的认可。
他们所代表的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传承,一种意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瑰宝。
大学生们或许会认为,一道菜对于中国的发展无足轻重,甚至于整个传统饮食文化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可有可无,诚然,一道美味不可改变什么,但是它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传承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当代大学生一味接受高等教育,理所应当的认为只有最新的知识,最尖端的科技才能改变个人的命运,才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不得不说,这种思想是极端愚昧的,本质上来说,这种思想和接受全盘西化的思想非常接近,传统的饮食文化有它的历史传承和历史底蕴,其中蕴含的很多思想都能够借鉴到当代,个人的智慧不会比现代的人差,他们也曾经创造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绚烂文明。
当代大学生具有这个时代的鲜明特点,性格鲜明而开放,追求独立与自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不断追求着探寻新事物所带来的刺激,但是整体而言不够稳重,容易急躁激进,学习传统文化能够让他们沉淀下自己的心情,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让他们发现生活的更多乐趣,理解古人们有关生活的智慧,从而能够少走弯路,更快的走向成功。
为了让传统饮食文化乃至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从高校教育观念出发,现今高校一味传授各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工作技能给各大学子,从而忽视了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学校是传播知识的最佳地方,如果学校方面能够重视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努力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开设有关课程,以及组织有关的课外活动,那么我相信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当中的发展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2)有关政府方面,政府首先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有着足够的空间与人才,其次,政府应该发动其群众影响力,大力宣扬传统文化,鼓励群众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然后,政府应该统计传统文化现今的发展状况,对于部分发展艰难的传统文化予以政策上的扶持。
(3)大学生本人也应该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不要对本土的文化瑰宝不屑一顾,却对外国的精神糟粕趋之若慕,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个人成长的实用性应该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课余时间,也可以通过上网,实地旅游,阅读书籍等方式,加深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九、结束语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像是人的脊梁,它承载了我们千百年来无数人的智慧与心血,蕴含了先辈们的智慧与汗水,每一种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也有其独特的韵味,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尝。
在这个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里,我们衷心希望传统文化能够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能够唤醒各位青年人的传统美德,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当代大学生都有着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也掌握着非常专业的知识,他们是新时代骨干,同时也是未来的栋梁,尽管当代大学生有着思想偏激,思维狭隘,自恃过高等等的毛病,我们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沉淀他们的浮躁心理,通过学习领悟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充分领悟古人的智慧,也希望借由这次机会,能够集众人之力,找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定位,找到适合传统文化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道路。
然而传统文化扎根大学生群体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让我们一起努力,高扬起人文大纛,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相信祖国一定会在传统文化的点缀之下,变得更加璀璨辉煌,同时,也重新希望大学生们能够领略传统文化的美妙,以促进自我,成为合格的新时代接班人。
以上就是我们在这次研究中得出的成果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