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99dc03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4.png)
糖尿病用药指南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常见的有二甲双胍。
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
这类药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可能减轻体重,特别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3、格列奈类格列奈类药物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但作用更快、更短,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6、 DPP-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 的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发挥降糖作用,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低血糖风险小,对体重影响中性。
7、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 GLP-1 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可有效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并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8、 SGLT-2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还有一定的减重和降压作用,对心血管也有益处。
二、药物的选择选择糖尿病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合并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
1、对于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且体重超重或肥胖,首选二甲双胍。
糖尿病药物分类汇总和归纳
![糖尿病药物分类汇总和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782a6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b.png)
糖尿病药物分类汇总和归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患者。
针对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糖尿病药物进行分类汇总和归纳,以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一、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它们直接补充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作用机制和来源不同,胰岛素类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的作用快速,可以在进餐前或进餐时注射,以提供及时的胰岛素供给。
常见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药物有胰岛素亚切、胰岛素利素等。
2. 中速作用型胰岛素中速作用型胰岛素的作用相对较慢,可以在进餐前30分钟到1小时注射,以抑制餐后高血糖。
常见的中速作用型胰岛素药物有胰岛素吲哚菁、胰岛素维达等。
3. 长效型胰岛素长效型胰岛素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提供持续胰岛素供给,帮助控制空腹和夜间血糖。
常见的长效型胰岛素药物有胰岛素格列齐特、胰岛素劳拉等。
4. 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机制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胰岛素促泌剂药物有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等。
二、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肝葡萄糖生成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双胍类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血糖升高的速度。
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3.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自然GLP-1的作用,促使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有西格列汀、阿利塞普等。
4. 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三种常见药物分类与不良反应
![糖尿病三种常见药物分类与不良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298038f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a.png)
糖尿病三种常见药物分类与不良反应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的血糖含量高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的疾病,血糖高主要是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比较少,糖尿病长期的患者会在各种组织等器官方面出现一定的障碍。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关于糖尿病药物也种类繁多,如何科学合理用药,必须要对其治疗药物的分类和不良反应有一个科学的认知。
一、糖尿病常见药物治疗分类1、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核糖、乳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是体质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期促使糖原、脂肪、蛋白质结合。
外源性胰岛素重点应用于糖尿病治疗。
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使用,促使糖原结合,控制糖改变,降低血糖;对脂肪代谢:促使脂肪酸结合和脂肪储藏,减轻脂肪分化;对蛋白质:促使氨基酸进入细胞,促使蛋白质结合的各个步骤以增强蛋白质结合。
总的作用是促使结合代谢。
作用机制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2、磺脲类: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胰岛B磺脲类受体在细胞表面,促进胰岛素分泌。
适用于胰岛B细胞仍有功能,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
3、双胍类:这种药物可以减少肝糖的产生,促进肌肉和其他周围组织的葡萄糖摄入,加速糖的无氧发酵,减少糖在肠道中的吸收。
它可以减少脂肪和尿酸。
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者。
二、糖尿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1、胰岛素(1)过敏反应,多数是使用牛胰岛素引起,它作为异体蛋白进入人体后可发生相应抗体而且导致过敏反应。
一般反应微弱而片刻,偶可导致过敏休克。
可以使用猪胰岛素替代,因为其与人胰岛素比较靠近。
(2)低血糖症,为胰岛素过量引起,短效胰岛素能立刻降低血糖,出现心跳加快、饥饿感、焦虑、出汗、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以及死亡。
长效胰岛素降血糖作用较慢,不会出现以上症状,而以头痛和精神情绪、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
药物化学中的抗糖病药物研究
![药物化学中的抗糖病药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e850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c.png)
药物化学中的抗糖病药物研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良饮食习惯的普及,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药物化学领域一直致力于研发抗糖尿病药物。
一、抗糖病药物的分类抗糖病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释放抑制剂、糖原合成抑制剂和肠道吸收延缓剂等。
1. 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主要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胰岛素增敏剂有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2.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主要通过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例如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齐特。
3. 胰岛素释放抑制剂胰岛素释放抑制剂能够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减少血糖水平的升高。
酮酸类似物药物如阿卡波糖就属于这一类别。
4. 糖原合成抑制剂糖原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中糖原的合成来减少血糖水平的升高。
常用的糖原合成抑制剂有胰岛素和胰岛素释放增敏剂等。
5. 肠道吸收延缓剂肠道吸收延缓剂主要通过减慢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降低血糖水平。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就是一种常用的肠道吸收延缓剂。
二、抗糖病药物的研究进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药物化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抗糖病药物。
这些药物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1. 新型胰岛素增敏剂的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如GLP-1类似物。
这类药物可以模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LP-1)的作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同时减少胃肠动力和食欲的增加,进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2. 抑制肝糖原释放的新药物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抑制肝糖原释放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肝脏中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减少肝糖原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这为防治糖尿病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
(完整)常用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名称,剂量及用法
![(完整)常用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名称,剂量及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246e2133d4b14e842468a5.png)
常用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名称,剂量及用法磺酰脲类药物:——餐前半小时服用其作用机理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
但不增加胰岛素的合成。
对于有一定内生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病人才能奏效。
磺酰脲类药物是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所有的磺酰脲类药物均能引起低血糖。
起效时间需要半小时,降糖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服药后2~3个小时出现,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1、格列吡嗪:(美吡达、迪沙片、秦苏、优哒灵、安达、美迪宝、利糖妥、麦林格、吡磺环丙脲、灭糖尿、灭特尼等;瑞易宁控释片、唐贝克控释片)短效磺脲类制剂,服用方法为三餐前半小时服,2。
5毫克开始用,最大剂量可达每日30毫克。
格列吡嗪片剂有2。
5毫克(如迪沙片)和5毫克两种规格。
该药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为30毫克,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日剂量以不超过20毫克为宜。
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每片5毫克,推荐与早餐同服。
起始剂量为5毫克,每日1次,根据血糖情况可进一步增加剂量,每次加5毫克,最大剂量为20毫克/日。
常用剂量为5~10毫克/日。
本品不可掰服。
2、格列齐特:(达美康、列克、甲磺吡脲)中效磺脲类制剂,早晚餐前半小时服,最大剂量为每日240毫克.每片80毫克,餐前半小时口服.开始每次40~80毫克,每日1~2次,每日最大剂量为320毫克(4片),分2~3次服用,血糖稳定后可改用维持量。
达美康缓释片:该药每片30毫克,每日剂量范围30~120毫克,每日1次给药,早餐前服用.3、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赫素、达安辽、达安宁等)长效磺脲类制剂,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难治性低血糖,老年人中慎用.最大剂量为每日15毫克.4、格列美脲:(亚莫利、圣平、圣唐平、普唐苹、万苏平、迪北、伊瑞、佳和洛、力贻苹、安尼平、糖酥、阿迈瑞等)新一代的长效磺脲类制剂。
在体内容易与蛋白快速结合和解离,对血糖控制较为稳定。
格列美脲有每片1毫克、2毫克两种片剂,初始剂量为1~2毫克,每日1次,以后可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增加,一般患者每日剂量为1~4毫克,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6~8毫克。
糖尿病降糖药分类2024
![糖尿病降糖药分类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b6f25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6.png)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来降低血糖水平。
其中,糖尿病降糖药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降糖药的分类,为患者选择适合的降糖药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一、胰岛素增敏剂1.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它们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胰岛素抵抗和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2.呋塞胺类药物:呋塞胺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内的糖和脂肪的吸收,减少胃肠蠕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肠道内的葡萄糖吸收,从而使餐后血糖上升的幅度减小。
常见的药物包括阿卡波糖、伊纳卡糖等。
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1.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如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
它们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2.胰岛素促分泌素样药物:这类药物模拟胰岛素促分泌素的作用,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常用的药物包括普拉格列特等。
三、胰岛素替代治疗1.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注射剂适用于临时升高血糖的情况,如餐后高血糖、运动后血糖升高等。
2.中作用型胰岛素:中作用型胰岛素注射剂适用于长效或多次剂量胰岛素替代治疗,如罗麦来胰岛二、人胰岛素。
四、肠道抑制糖吸收药1.菊粉酯类药物:菊粉酯类药物能够阻断小肠内尤其是空肠内的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少胰岛素的需求。
2.肠道激素类药物:肠道激素类药物通过调节肠道葡萄糖的吸收来控制血糖水平。
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肠促胰岛素样肽等。
五、其他降糖药1.脂肪酸类药物:脂肪酸类药物通过调节脂肪代谢来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如他格列奈等。
2.硫脲类药物:硫脲类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以及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如格列吡嗪等。
总结:糖尿病降糖药的分类有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替代治疗、肠道抑制糖吸收药和其他降糖药等。
糖尿病常见口服药物分类
![糖尿病常见口服药物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df681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5.png)
适应症与禁忌
适应症
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其是胰岛B细胞功能尚存的患者。对于新诊断 的T2DM非肥胖患者、用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可以采用磺脲类药 物治疗。
禁忌症
对磺脲类药物过敏者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 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患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此外,1型糖尿病患 者及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不宜使用磺脲类药物。
禁忌
对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过敏者禁用;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禁用;患有由 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如Roemheld综合症、严重的疝、肠梗阻和肠溃疡)的病人禁用;严重 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禁用。
04
DPP-4抑制剂
作用机制
抑制DPP-4活性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的活性,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的降解,从而增加内源性胰岛素分泌,
要点二
常见药物
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利格列汀、沙 格列汀等。
要点三
注意事项
使用此类药物时需注意,SGLT2抑制 剂可能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风险增加 ,需保持外阴清洁;DPP-4抑制剂主 要不良反应包括鼻咽炎、头痛、上呼 吸道感染等,其他一些很少见的不良 反应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超敏反应等 。
THANKS
VS
禁忌
对DPP-4抑制剂过敏的患者禁用;妊娠期 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严重肝肾功能不 全的患者应慎用;同时使用其他降糖药物 时应注意调整剂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05
SGLT-2抑制剂
作用机制
抑制SGLT-2
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中的钠-葡萄糖 共转运蛋白2(SGLT-2),减少肾脏对葡萄 糖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糖排泄,降低血糖 水平。
糖尿病药物分类培训课件
![糖尿病药物分类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3e51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f.png)
糖尿病药物分类
4
2、格列齐特(达美康)
第二代磺酰脲类药,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还有
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预防糖尿
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糖尿病、糖尿病伴有肥胖症 或伴有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早晚
餐前半小时服,最大剂量为每日240毫克。它适用于老年性糖尿病
糖尿病药物分类
10
1、瑞格列奈 (诺和龙,孚来迪) 诺和龙的作用特点是: (1)它能促进胰岛素从胰岛β细胞内快速释放,以起到降低血糖浓度的
作用。 (2)该药主要通过胆汁排泄,无肾毒性作用。故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糖
尿病患者可选用诺和龙。 (3)服用此药的原则是“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它能把进餐与
治疗结合起来,仅在需要时发挥其刺激胰岛素释放的作用。故它能减 少病人低血糖的发生率。孚来迪和诺和龙一样(国产,价格便宜些), 是一种餐时血糖调节剂。它能纠正病人异常的胰岛素分泌模式,能模 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能有效地控制病人的血糖浓度。伴有肾 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也可选用孚来迪治疗。
常见制剂: 苯乙双胍(降糖灵) 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
最佳用药时间:以进餐时或餐后服用为宜,这样可以减轻药物引起 的厌食、恶心等消化道反应。
降糖原理: 该类药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提高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
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 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 胰岛素抵抗。
比喻: • 该药使细胞对胰岛素再敏感,如果没有胰岛素也不会发挥
降糖作用(车轴里上的润滑油再多没有马拉车也不会走)。
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早期应用此类药物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病情。可单独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 尿病患者,尤其胰岛素抵抗明显者。但不宜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孕 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95cf8e6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a.png)
28Biblioteka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 剂)
9.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
• 胰编高辑血母糖素版样文肽-本1受样体式激动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通过
激 泌来动• 第降GL•低P二-第血1级受三糖体级。,其增代加表胰药岛物素有分泌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药物都有其适应症、 禁忌症和不良反应,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 下使用。同时,药物治疗只是糖尿病综合 治疗的一部分,患者还需注意改善生活方 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教育 与心理治疗
17.
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
1
对于糖尿病患者,糖 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
和生物•利第用•三度第级。四其级代表药物有
• 第五级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 岛素、赖脯胰岛素等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 岛素、地特胰岛素等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 30、诺和锐50等
7
磺脲类 2.
磺脲类
磺脲类是一类口服 降糖药,通过刺激 胰岛β细胞释放胰 岛素来降低血糖。
其代表药物有
磺脲类
第一代磺脲类:甲苯 磺丁脲、氯磺丙脲等
西格列汀
阿格列汀
DPP-4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利格列汀
SGLT-2抑制剂 (钠-葡萄糖共转 运蛋白2抑制剂)
8.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 S新编G型LT辑口-2母服抑降制版糖剂文药是,一本通类样式
过抑• 第制肾二脏级近曲小管
的SGLT•-2第蛋三白级活性, 减少葡萄糖•的第重四• 吸级第收五级 ,降低血糖。其代表 药物有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fe76a1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3.png)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按作用机制分类: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磺腺类降糖药(SUs)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2.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双服类(二甲双服)3.抑制肠道葡萄糖汲取的药物α-糖甘酶抑制剂4.胰岛素增敏剂(TZDs)睡哇烷二酮类,双服类1.1胰岛素促泌剂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受体,促使胰岛素释放,从而产生降糖效果, SUsSU是医治T2DM的主要药物之一。
餐时血糖调节剂新型降糖药一•那格列奈、瑞格列奈磺腺类药物的降糖机制胰腺内作用机制: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胰腺外作用机制: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第1、2代可能继发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的改善。
第三代亚莫利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1.1.2磺(K类药物适应症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首选);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毗嗪、格列喳酮;轻一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喳酮;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一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胭、格列美胭、格列齐特、格列吐嗪控释片)。
FPGVi3.9mmol/L、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酸酶抗体(GADA)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胭药物反响良好。
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别类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峻肝肾功能异常者;对磺胭类降糖药物过敏者;在发生糖尿病急性合并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或并有严峻慢性合并症者;在有应激情况下,如有严峻创伤、大手术、严峻感染等。
1.1.4副作用低血糖:主要因素有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体重增加其他不良反响: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影响缺血预适应。
1.2餐时血糖调节剂Repaglinide(瑞格列奈)Nateglinide(那格列奈)1.2.1适应症团正常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团不能使用二甲双服或胰岛素增敏剂的肥胖或超重患者;团不能固定进食时间的患者;团〃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
抗糖尿病药分类及特点
![抗糖尿病药分类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dfbc3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1.png)
2023抗糖尿病药分类及特点contents •引言•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物•非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物•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及在研药物•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应用选择•结论目录01引言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球范围内需要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的全球状况抗糖尿病药物的重要性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支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特点•胰岛素类•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需要多次注射•中效胰岛素:起效较慢,作用时间较长,需要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起效慢,作用时间长,需要每日注射一次•胰岛素类似物: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低的免疫原性•口服降糖药•磺酰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双胍类:抑制肝糖原合成,改善胰岛素抵抗•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抑制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血糖水平•格列奈类: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联合治疗方案•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不同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02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物1胰岛素的种类和特点23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而来,分子结构与人类胰岛素略有不同,容易导致免疫反应和低血糖等副作用。
动物胰岛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与人类胰岛素分子结构完全相同,免疫反应和低血糖等副作用较小。
人胰岛素通过修饰胰岛素分子结构产生,具有作用时间短、起效快、血糖波动小等特点。
胰岛素类似物03吸入型通过吸入装置将胰岛素气体送入肺部,达到治疗目的,但目前国内市场尚不常用。
胰岛素的给药途径和剂型01皮下注射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一般在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臂外侧进行注射。
02静脉注射主要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通过将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适应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的治疗。
使用注意事项严格控制剂量,避免低血糖和过敏反应等副作用;注意注射部位轮换,避免皮下硬结和脂肪萎缩;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_1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_1](https://img.taocdn.com/s3/m/4816a9b5d0d233d4b14e69ba.png)
---------------------------------------------------------------最新资料推荐------------------------------------------------------糖尿病药物的分类按给药方式分类:1.胰岛素2.口服降糖药主要有 5 类:磺脲类第一代磺脲类:甲磺丁脲( tolbutamide)氯磺丙脲( chlorpropamide)第二代磺脲类:格列苯脲( glibenclamide)格列齐特( gliclazide)格列吡嗪( glipizide)格列喹酮( gliquidone)第三代磺脲类:格列美脲( glimepiride)双胍类 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餐时血糖调节剂 1. 1 胰岛素 1.超短效胰岛素:有优泌乐(赖脯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等。
本品注射后 10~ 20 分钟起效, 40 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 3~ 5 小时,可餐前注射。
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
诺和灵 R、优泌林 R 和甘舒霖 R 为人胰岛素。
本品注射后 30 分钟开始作用,持续 5~ 7 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 30 分钟皮下注射。
1 / 223.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 N,优泌林 N 和甘舒霖 N。
本品注射后 3 小时起效, 6~ 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 14~ 16 小时。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
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
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
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
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4.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如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 1.5 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 22 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
糖尿病药物合理选择
![糖尿病药物合理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07774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2.png)
用可能产生不良反
应的药物
谢谢
02
餐后:二甲双胍、α-糖苷酶 抑制剂等应在餐后服用
03
睡前:长效胰岛素、二甲双 胍缓释片等应在睡前服用
04
空腹:格列苯脲、格列喹酮 等应在空腹时服用
05
特殊情况:根据医生建议和 药物说明书调整用药时间
药物储存方法
01药物应存放在阴凉、 Nhomakorabea干燥、通风良好的地
方,避免阳光直射。
02
药物应存放在儿童无
法触及的地方,以防
其他降糖药物
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可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 低血糖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可 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可促 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儿童误食。
03
药物应按照说明书上
的要求进行储存,避
免过期失效。
04
药物应按照说明书上
的要求进行储存,避
免药物变质。
糖尿病药物常见问题 解答
药物选择误区
盲目选择新药:新药不一定适合 所有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
的药物
忽视药物副作用:药物副作用可 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根据 患者情况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低
04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
致药物过敏反应增加
或降低
糖尿病药物使用注意 事项
药物剂量调整
01
根据患者的血 糖水平、体重、 年龄等因素调
整药物剂量
02
定期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变化 调整药物剂量
糖尿病药物分类
![糖尿病药物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477bc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e.png)
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
总结词
这类药物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通常在早餐前服用。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对于肥胖和超重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尤为适用。
详细描述
03
新型降糖药
VS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减少胰高血糖素的降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详细描述
动物胰岛素
总结词
人胰岛素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微生物中表达,再提取纯化后获得的产品。
详细描述
人胰岛素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其免疫原性和过敏反应较低。同时,人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也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相似,使得其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胰岛素制剂之一。
GLP-1受体激动剂
04
中药降糖药
总结词:单味中药是指单一的中药材,通过煎煮或制成药丸、胶囊等形式用于治疗糖尿病。
单味中药
总结词
中成药是指经过加工炮制并配伍而成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要点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成药如消渴丸、六味地黄丸等,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消渴丸主要由地黄、葛根、天花粉等中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益气生津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六味地黄丸则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组成,具有滋阴补肾、调节免疫的作用,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治疗。
中成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胰岛素类似物
02
口服降糖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按作用机制分类: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磺脲类降糖药(SUs)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2. 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双胍类(二甲双胍)3. 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4. 胰岛素增敏剂(TZDs)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1. 1 胰岛素促泌剂➢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受体,促使胰岛素释放,从而产生降糖效果,➢ SUsSU是治疗T2DM的主要药物之一。
➢餐时血糖调节剂新型降糖药----那格列奈、瑞格列奈1.1.1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胰腺内作用机制: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胰腺外作用机制: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第1、2代可能继发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的改善。
第三代亚莫利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1.1.2磺脲类药物适应症➢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首选);➢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FPG<13.9mmol/L、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
1.1.3禁忌症➢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对磺脲类降糖药物过敏者;➢在发生糖尿病急性合并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或并有严重慢性合并症者;➢在有应激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
1.1.4副作用➢低血糖:主要因素有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体重增加➢其他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影响缺血预适应。
1. 2餐时血糖调节剂Repaglinide (瑞格列奈) Nateglinide (那格列奈)1.2.1适应症⏹正常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不能使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增敏剂的肥胖或超重患者;⏹不能固定进食时间的患者;⏹“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
1.2.2副作用➢耐受性良好,对血脂代谢无不良影响;➢仅少数患者有轻度的副作用,头昏、头痛、上呼吸道感染、乏力、震颤、食欲增加,低血糖。
可增加体重;➢低血糖发生率较SU低,且多在白天发生,而SU则趋于晚上发生。
2. 抑制肝葡萄糖生成的药物:双胍类药物2. 1 作用机制⏹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
⏹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轻体重: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的脂肪含量,主要是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的结果;⏹其他:增加肠道利用葡萄糖、抑制脂肪酸氧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血脂异常。
2. 2适应症➢2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肥胖者首选;➢对糖耐量异常病人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1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作用,减少胰岛素剂量;➢在不稳定型(脆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使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2. 3二甲双胍禁忌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严重肝病(如肝硬化)、肾功能不全、慢性严重肺部疾病、心力衰竭、贫血、缺氧、酗酒;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
➢妊娠期妇女;年龄>80岁;进食过少的患者。
➢有乳酸酸中毒史,明显的视网膜病。
➢由于抑制线粒体的氧化还原能力,二甲双胍不适用于线粒体糖尿病患者。
2. 4 二甲双胍在T2DM治疗中的作用➢控制血糖:不增加体重,不产生低血糖,无高胰岛素血症➢增加肝脏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肝脏:降低空腹血糖肌肉:帮助保持一整天的血糖水平➢降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脂质异常,血凝异常,直接血管作用3. 减少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主要抑制α-淀粉酶,作用于大分子多糖的消化过程;➢伏格波糖:选择性抑制双糖水解酶(麦芽糖酶、蔗糖酶)➢米格列醇:同上3. 1 作用机制➢可逆性(竞争性)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α-糖苷酶,延缓其将淀粉、寡糖、双糖分解为葡萄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餐后血糖高峰低平,降低餐后血糖。
➢作用部位在小肠上段,持续约4~6小时。
➢对葡萄糖的吸收过程没有影响。
对空腹血糖无直接作用,但可通过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葡萄糖的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轻度降低空腹血糖。
3. 2适应症➢空腹血糖在6.1~7.8 mmol•L-1、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是单独使用AGI最佳适应症➢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可与其它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治疗糖耐量异常,可延缓或减少T2DM的发生3. 3副作用➢常见腹胀不适、腹泻、胃肠排气增多等胃肠道副反应,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大多二周后缓解,极少部患者出现可逆性肝功能异常。
➢单独使用AGI不会引起低血糖。
当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出现低血糖,只能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其它糖类或淀粉无效。
不宜与助消化的淀粉酶、胰酶合用。
4.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TZDs是80年代初研制,统称噻唑烷二酮类,或称格列酮类(G1itazones)➢环格列酮(Ciglitazone)➢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RG)➢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4. 1作用机制➢降糖作用:作用于肌肉、脂肪组织的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后,增加众多影响糖代谢的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增加胰岛素的作用。
➢非降糖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子有改善作用,降低血压、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HDL-C 和LDL-C浓度、降低血浆游离脂酸(FFA) 、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量。
4. 2适应症➢适用于肥胖/超重的T2DM患者。
➢TZD单独使用的疗效略逊二甲双胍和SU,但与其它降糖药物合用则表现出其独特的疗效。
加用TZD可显著改善SU继发失效患者的血糖。
➢与胰岛素联用治疗肥胖的T2DM患者时,TZD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
➢虽然同为促进胰岛素作用的药物,二甲双胍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而TZD则是骨骼肌,两者合用显示良好的效果。
4. 3副作用➢水肿、水潴留和贫血:常见的副作用。
➢体重增加,与水潴留、脂肪含量增加、改善血糖控制有关。
TZD导致体内脂肪含量再分布,增加的脂肪主要积聚在皮下。
➢TZD的早期产品曲格列酮曾引起致死性的肝损害,故在TZD使用前后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罗格列酮可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匹格列酮升高肌酸激酶,机理不明。
4. 4禁忌症➢慎用或禁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和胰岛素合用或使用大剂量时。
➢对心肌梗塞、心绞痛、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可能引起心力衰竭(伴随循环血浆容量的增加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以最小有效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可能有助于了解患者对水潴留的敏感性。
➢肝功能或肾功能障碍,严重贫血。
⏹肥胖型–一般有明显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应选用胰岛素敏感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罗格列酮,少用磺酰脲类和胰岛素。
⏹非肥胖型–饮食和运动控制后,选用磺酰脲类,加用二甲双胍和a-糖苷酶抑制剂,严重者用胰岛素。
⏹根据血糖水平选药:–空腹或餐后血糖均高者可选磺脲类或双胍类;–餐后血糖高者可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空腹血糖>15mmol/L者可先选胰岛素治疗,待血糖控制后改用口服降糖药。
⏹注意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年龄>65岁,不宜使用t1/2长、作用强的药,如格列本脲。
应选用t1/2短的降糖药如格列吡嗪。
–肝功能异常,禁用口服降糖药,应用胰岛素。
–肾功能不全,可用格列喹酮。
–餐后血糖增高者,可用a-糖苷酶抑制剂。
常用口服药物的联合应用UKPDS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能够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
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方案:(1)二甲双胍和磺脲类两药联合使用使更多患者(80% )HbA1c<7. 0%,比任一单药治疗效果好,降低单药治疗的继发失效率。
(2)二甲双胍和格列奈类:联合治疗维持HbA1c<7. 0%的患者比例是45% ~70%,可进一步降低HbA1c,降糖效力与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联用相当。
(3)二甲双胍和格列酮类:两药联用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比,可进一步降低HbA1c 0. 8% ~1. 1%,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
(4)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
两药联用可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但是胃肠道反应明显,常常导致治疗终止。
(5)磺脲类和(或)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
糖尿病合理用药选择及治疗进展康立丽(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内科,天津300350)降糖药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对非肥胖和合并肥胖的患者建议分别采用磺脲类或双胍类药物作为起始治疗,当单用某一类口服降糖药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时,往往需要联合应用2种或以上口服降糖药。
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不仅能使血糖达标,还可相互抵消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单用药物至最大剂量带来的副作用。
以下是临床最常用的几种联合用药方案。
1. 磺脲类+双胍类为临床常见的联合用药组合。
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非肥胖的患者联合应用双胍类药物,可增加胰岛素作用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及糖异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抵消磺脲类药物增重的作用。
而肥胖者单用双胍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联用磺脲类药物。
两者联用比单一用药可使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降低1.7%,空腹血糖降低约3.5mmol/L。
2. 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目前许多大型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餐后高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相关,因此血糖监测不能单纯着眼于空腹血糖。
当单用磺脲类药物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时,应考虑加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使餐后血糖高峰降低及延迟。
由于该药能持续抑制餐后高血糖而降低胰岛素的需要量,故可减少联用的磺脲类药物剂量,且该药不增加体重。
两者联用比单一用药可使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降低1.3%,空腹血糖降低约2.2mmol/L。
3. 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往往会导致药物的继发失效,一般报道每年发生率约5%~10%,这可能是由于该药持续地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加重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也可能是B细胞功能进一步恶化及磺脲类受体下调所致,在长期单用药及剂量较大时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