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常有疾病诊断指南一.常有的颅脑伤害(一)头皮伤害1.头皮血肿【临床表现】分为三种种类:⑴皮下血肿:出血限制在皮下,不易扩散,肿块较硬;有时肿块较大,中心较软,造成颅骨凹陷骨折的设想。

⑵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弥散在帽状腱膜下的松散结缔组织,血肿可迅速扩散,有的甚至使整个头部变形,谓“牛头征”,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贫血或休克症状。

⑶骨膜下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血肿限制在颅骨外膜和各颅骨缝线连接的地区之间,一般不超越骨缝线,触之可有颠簸感。

【治疗】皮下血肿初期应冷敷或加压包扎限制其发展,此后可做热敷促使其汲取消失,一般不做穿刺抽血,较小的血肿可在多日内汲取。

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大时必定要注意浑身状况,特别是发生在少儿时,应实时输血;因其出血量大,一般不可以自行汲取,穿刺抽血常不可以一次将全部积血完好抽净,而需多次方能达成。

骨膜下血肿常有于婴儿产伤,也见于少儿跌伤。

最好能够早做穿刺或引流,若待其自行汲取,多留下骨性钙化隆起,严重时使头颅变形。

如头皮血肿出现感染,均应早做切开引流,同时浑身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2.头皮裂伤头皮裂伤为锐性切割或较大的钝力直接作用所致。

【诊断】⑴锐性切割伤伤口齐整。

⑵钝性伤害在头皮裂开的边沿呈锯齿状并有头皮的伤害和擦伤。

【治疗】头皮裂伤在紧迫办理时主假如止血。

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压包扎,而后在有条件的地方将伤口清创缝合。

有的伤口在三天之内,只需无显然的化脓性感染,也应争取在完全清创后一期缝合。

3.头皮撕脱伤和头皮去缺损【诊断】当大批的毛发收到暴力撕扯时可将整个头皮甚至连同额肌、颞肌或骨膜一并撕脱。

依据撕脱的程度,又分为完好性撕脱伤和部分撕脱伤。

后者斯托的皮瓣另有部分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

【治疗】头皮撕脱伤的办理原则与头皮裂伤同样。

(二)颅骨骨折依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依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按骨折与外界能否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1.病史及体格检查1)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重点记载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受伤当时的意识状态,有无近事遗忘,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向,伤后有无头痛呕吐和抽搐等。

2)可疑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询问头痛的性质,发作时间、部位及与休息的关系,发作时有无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和昏睡等。

3)对有可疑癫痫发作史抽搐的患者,应重点记载起病时的年龄,发作开始部位,每次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是强直性还是阵挛性。

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大小便失禁。

还要详细记载是否使用抗癫痫药物,疗效如何。

2.辅助检查:1)一般实验室检查,除各项常规检查外,对准备手术的患者应做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和血液生化检查等。

对怀疑有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无腰穿禁忌症,可行腰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以及糖、蛋白、氯化物定量和细菌学检查。

对有内分泌障碍的患者,应重视有关垂体或其他器官的内分泌功能检查,如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等测定。

2)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椎管内病变需拍摄脊柱正、侧位及某些特殊位置的X线片。

根据病情选择MRI检查或脑血管造影等。

X线平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颅内金属异物等疾病仍有重要意义。

脑室造影现已少用。

3)其他检查:经颅多普勒、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脑血流图、单光子辐射体层扫描(SPECT),正电子体层扫描(PET)检查等,可视临床需要选用。

4)对手术切除的病变,以及穿刺抽吸的囊液等标本,应描述肉眼所见,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脑动静脉畸形诊疗常规【诊断要点】1.脑动静脉畸形的产生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的结构和数量发育异常,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形成了脑动脉和脑静脉之间的短路,而引起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2.主要症状包括出血、癫痫、头痛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3.分级: 一般用 Spetzler 分级法分成1-5级AVM大小: < 3.0cm 1分3.0 - 6.0cm 2分>= 6.0cm 3分AVM部位: 位于功能区 1分位于非功能区 0分AVM引流: 深部 1分浅部 0分分级 = AVM大小分数 + AVM部位分数 + AVM引流分数3.手术前主要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型,凝血项。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是一门涉及复杂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机制的学科,其诊疗操作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十分重要。

以下是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基本内容:一、手术前的准备1.病史及体检:对患者的病史及体检要求严谨,应了解病程、病史、症状及体征表现等信息。

2.影像学检查:必须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确诊病情,确定手术部位、范围和方案。

3.药物使用:患者应停用影响凝血机制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4.术前安排:确定手术医师、麻醉师及相关医护人员,安排手术室、仪器设备及手术执行流程。

二、手术中的操作规范1.手术部位和范围:术前应标记手术部位,手术范围应在影像学检查基础上确定。

2.麻醉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全身麻醉、颈下丛阻滞麻醉等。

3.手术用具:使用各种手术用具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安全、无感染。

4.手术技术:根据手术部位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技术,如开颅手术、经颅手术等,执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保证手术安全、无并发症。

5.手术切口:切口应在不侵犯正常组织的基础上进行,术中应注意尽量减小切口,以达到最佳美容效果。

6.止血: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出血量,使用正确的止血方法,如钳夹、缝合等。

7.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前应彻底清洗手术切口,确保无血液积聚、血块等,手术切口需要仔细缝合,流畅、美观。

三、手术后的护理1.术后监测:术后应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术后用药:术后应按照医生指示使用药物,如抗感染药物、止痛药等。

3.休息及饮食:术后需要足够的休息和充足的营养,及时适量地补充水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术后康复训练: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体操、物理治疗等,以恢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

综上,神经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执行是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颅脑外伤一、头皮血肿[定义]1、皮下血肿皮下组织的血管出血,血肿位于头皮表层和帽状腱膜之间。

2、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腱膜下层的血管撕裂出血,血肿位于帽状腱膜下。

3、骨膜下血肿血肿积聚在骨膜和颅骨之间,多为颅骨骨折板障出血或骨膜剥离所致。

[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外伤史,多为钝器伤;(1)皮下血肿:局部肿块,疼痛;(2)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广,有波动,可有贫血或休克;(3)骨膜下血肿:血肿止于骨缝,多见于婴幼儿。

2、辅助检查(1)血常规;(2)必要时,行头颅CT了解有无合并其他颅脑损伤。

[鉴别诊断]头皮下肿物。

[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1)早期冷敷,24~48小时后热敷;(2)加压包扎;(3)有休克表现者,应补充容量。

2、外科治疗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可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行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有时需多次穿刺。

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抗炎治疗。

若存在感染表现,则需及时切开引流。

二、头皮裂伤[定义] 由锐器或纯器伤所致的头皮连续性中断,可伤及帽状腱膜,有时可深达骨膜。

[诊断依层]1、临床表现(1)头部外伤史;(2)头皮活动性出血;(3)可有贫血或休克。

2、辅助检查(1)血常规(2)必要时,行头颅CT了解有无合并颅内损伤。

[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1)注射破伤风抗毒素;(2)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抗生素、输血、补液等;(3)有休克表现者,应建立静脉通路,扩容。

2、外科治疗紧急处理时压迫止血。

早期行清创缝合,一般在24小时内可行一期缝合。

三、头皮撕脱伤[定义] 切线方向暴力作用于头皮,导致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层或连同部分骨膜被撕脱。

[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1)头部外伤史,多为发辫受暴力牵拉;(2)大块头皮撕脱,可有颅骨裸露;(3)头皮活动性出血;(4)可有贫血或休克。

2、铺助检查(1)血常规;(2)必要时,行头颅和颈部CT,了解有无颈椎和颅内损伤。

[治疗原则]1、内科治疗(1)注射破伤风抗毒素;(2)抗生素、输血、补液等;(3)有休克表现者,应建立静脉通路,扩容。

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目录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1)一、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 (1)二、急性开发性颅脑损伤 (6)三、颅脑创伤后综合征 (11)四、脊髓损伤 (13)第二节颅内占位性病变 (16)一、大脑半球肿瘤 (16)二、垂体腺瘤 (21)三、颅咽管瘤 (23)四、听神经瘤 (25)五、小脑及第四脑室肿瘤 (26)六、脑转移瘤 (28)七、脑脓肿 (30)八、囊虫病 (31)九、肺吸虫病 (32)十、血吸虫病 (34)十一、脑包虫病 (35)十二、蛛网膜囊肿 (36)第三节脑及脊髓血管性疾病 (38)一、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38)二、高血压性脑出血 (40)三、颅内动脉瘤 (44)四、脑动静脉畸形(AVM) (48)五、脊髓血管畸形 (51)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规范教程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史采集】1.外伤情况:确定外力作用方向及部位,受伤日期、时间及造成外伤的因素。

2.伤后意识状态:伤后昏迷及时间长短,是否逐渐加重或好转,有无再昏迷史,中间清醒期的时间,有无逆行性遗忘。

3.有无抽搐、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

4.五官有无出血,有无脑脊液漏。

5.伤后的治疗及处理。

6.既往有无高血压、癫痫、酒癖、精神病、外伤及偏头痛等病史。

7.询问病史及体检完毕后,采用通用的GCS评分标准评分(开颅者以术前状态为准)。

【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有无休克,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有内脏、四肢及脊柱等合并伤。

2. 头部损伤情况:五官有无出血及脑脊液漏,有无开放性损伤及颅骨凹陷性骨折等。

3.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况,瞳孔大小,有无偏瘫、失语。

若病情严重,可只做简单检查,以后再补充。

【辅助检查】应视病情轻重而定。

危重患者应以抢救为主,突出重点,只做必要的检查,勿因求全或不当而贻误治疗。

1. 头颅平片:确定有无颅骨骨折及其类型,有无颅内积气和异物,必要时加摄切线位片及汤氏位片。

2. 头颅CT检查:确定脑伤的病理性质、范围和程度,明确颅内血肿的部位和大小,连续CT扫描可动态地观察脑伤的发展与转归;确定副鼻窦等含气结构有无骨折、积气和积血。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1.病史及体格检查1)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重点记载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受伤当时的意识状态,有无近事遗忘,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向,伤后有无头痛、呕吐和抽搐等。

2)可疑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询问头痛的性质,发作时间、部位及与休息的关系,发作时有无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和昏睡等。

3)对有可疑癫痫发作史抽搐的患者,应重点记载起病时的年龄,发作开始部位,每次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是强直性还是阵挛性。

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大小便失禁。

还要详细记载是否使用抗癫痫药物,疗效如何。

2.辅助检查:1)一般实验室检查,除各项常规检查外,对准备手术的患者应做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和血液生化检查等。

对怀疑有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无腰穿禁忌症,可行腰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以及糖、蛋白、氯化物定量和细菌学检查。

对有内分泌障碍的患者,应重视有关垂体或其他器官的内分泌功能检查,如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等测定。

2)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椎管内病变需拍摄脊柱正、侧位及某些特殊位置的X线片。

根据病情选择MRI检查或脑血管造影等。

X线平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颅内金属异物等疾病仍有重要意义。

脑室造影现已少用。

3)其他检查:经颅多普勒、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脑血流图、单光子辐射体层扫描(SPECT),正电子体层扫描(PET)检查等,可视临床需要选用。

4)对手术切除的病变,以及穿刺抽吸的囊液等标本,应描述肉眼所见,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脑动静脉畸形诊疗常规【诊断要点】1.脑动静脉畸形的产生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的结构和数量发育异常,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形成了脑动脉和脑静脉之间的短路,而引起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2.主要症状包括出血、癫痫、头痛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3.分级:一般用Spetzler分级法分成1-5级AVM大小:< 1分2分>= 3分AVM部位:位于功能区1分位于非功能区0分AVM引流:深部1分浅部0分分级=AVM大小分数+AVM部位分数+AVM引流分数3.手术前主要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型,凝血项。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课件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课件
断等方面的要求。
诊疗技术
针对不同疾病和手术方 式,介绍神经外科诊疗 技术的操作规范,包括 手术适应症、禁忌症、 手术操作步骤、并发症
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诊疗质量评估
建立科学的诊疗质量评 估体系,对神经外科诊 疗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 评估,以提高诊疗质量
和安全性。
伦理规范
伦理规范概述
阐述神经外科诊疗伦理规范的基本原 则、框架和意义,强调尊重患者自主 权、保护患者隐私、确保患者知情同 意等方面的要求。
医患沟通与告知
要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 属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及时告知病情、治疗方案、风险及 预后等方面的信息。
患者权益保护
强调患者权益的重要性,包括患者的 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获得医疗 救助权等方面的保护措施。
医学研究伦理
规范神经外科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 包括研究目的、受试者权益保护、研 究过程透明度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 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性。
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02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颅脑损伤
总结词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可导致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等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颅脑损伤通常由交通事故、跌倒、暴力等外力因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头痛、 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颅脑损伤需及时清除颅内血肿、修复脑组 织,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肿瘤
总结词
颅内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可发生在脑实质或脑膜等部位。
详细描述
颅内肿瘤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癫痫等症状。治疗方法包 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需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脑血管疾病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 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高血压、糖 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诊疗常规

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诊疗常规术后准备、麻醉、术中与术后处理一、术前准备(一) 凡需治疗病人均需提前住院,完善病史询问,完善体格检查积神经科检查;(二) 血、尿、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检查、胸片、心电图; (三) CT、MRI;(四)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工作,术前谈话、签字; (五) 备皮(六) 术前半小时给予镇静药,术前三天给予口服尼莫地平20mg,tid;(七) 术前禁食;(八) 估计操作时间长的病人给予留置导尿;(九) 对行神经安定病人用布带约束四肢;(十) 术中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对可能出现脑缺血病人给予脑电图监测。

二、麻醉(一) 对行血管造影、可脱性球囊栓塞的病人,为争取术中配合,了解术前中后病人神经功能状态,应行神经安定麻醉,面罩给氧。

穿刺部位给予利多卡因局麻。

(二) 对行血管内治疗不合作的病人或小儿行气管插管全麻醉,机械通气控制呼吸。

customer qualification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material ofthe borrower for the loan person, determine whether you meet the loan conditions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details of the conditions thefifth chapter "5.1 loans and borrower conditions"). 3. agree loan persondecides to accept, according to interviews ... First,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head office, branches and risk management, operational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on the Bank personal loan monitoring, inspection, management and guidance. Second, related personnel irregularities, according to qilu bank credits oper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for implementation and the qilu bank employee violations of regulations dealing with regulations and other relevant rules of punishment and accountability. 9. According to file, and related system file 9.1 according to file a, and loan General II, and personal loan management provisional approach 9.2 related system file qilu Bank personal loan management approach 10. records table single records table single 1: personal loan customer talk record records table single 2: personal borrowing applications records table single 3: personal loan income proved records table single 4: personal loan survey declared table records table single 5: authorized Attorney (sample) records table single 6: Personal most high borrowing support with application approval table records table single 7: personal single pen cycle borrowing application approval table records table single 8: drawing applications records table single 9: qilu Bank personal most high borrowing support with single records table single 10: arrived (quality) bet real right proved storage listing records table single 11: stop paid notice records table single三、术中处理(一) 全身肝素化问题对所有行血管内治疗病人均在插管前给予全身肝素化,整个操作均在全身肝素化下进行。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详细版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详细版

目录第一章颅脑损伤第一节头皮损伤 (1)第二节颅骨骨折 (1)第三节脑损伤 (2)脑震荡 (2)脑挫裂伤 (3)脑干损伤 (4)第四节外伤性颅内血肿 (5)第五节开放性颅脑损伤 (7)第二章脑血管疾病第一节脑动脉瘤 (7)第二节脑血管畸形 (9)第三节颈内动脉-绵窦动静脉瘘 (11)第四节高血压性脑出血 (12)第五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13)第三章颅内肿瘤第一节神经胶质细胞瘤 (14)星形细胞瘤 (16)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16)少枝突细胞瘤 (16)室管膜瘤 (17)髓母细胞瘤 (17)松果体区肿瘤 (17)第二节脑膜瘤 (18)第三节垂体腺瘤 (19)第四节颅咽管瘤 (20)第五节听神经瘤 (21)第六节血管网织细胞瘤 (22)第七节脑转移瘤 (23)第四章小脑幕切迹疝 (24)第五章枕骨大孔疝 (25)第六章脊髓肿瘤 (26)第七章脑积水 (29)第八章脑脓肿 (30)第九章三叉神经痛 (32)第一章颅脑损伤第一节头皮损伤【诊断】一、头皮擦伤:外伤沿头皮切线方向致伤,创面不规则,仅为表皮脱落。

伤面少量出血或血清渗出。

二、头皮挫伤;暴力垂直头皮方向致伤,损伤累及头皮全层,但头皮完整性未被破坏,局部头皮肿胀,皮下瘀血及压痛。

三、头皮裂伤:损伤造成头皮完整性破坏,组织断裂。

帽状腱膜完整者,头皮裂口小而浅,否则创口大,裂口可深达骨膜。

四、头皮撕脱伤:大块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层或连同额肌、颞肌,甚至耳部、上眼睑,颅骨骨膜(部分或完全)撕脱,常因大量失血与疼痛引起休克。

五、头皮血肿根据血肿部位可分为三种:(一)皮下血肿:位于皮下组织层,较小,局限挫伤头皮的中心,质地较硬,波动感不明显。

由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触诊时有凹陷感,易误诊为凹陷性骨折。

(二)骨膜下血肿:血肿位于骨膜与颅骨之间,限于骨缝范围之内,张力大,有波动感。

(三)帽状腱膜下血肿:血肿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可延及全头,触诊软,有波动感。

【治疗】一、头皮擦伤、挫伤:行局部清洗消毒后,以无菌敷料包扎或暴露疗法。

新神经外科诊疗常规专家讲座

新神经外科诊疗常规专家讲座

脑组织外溢,需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
辅助检创伤反应情况,有没有继发感染。
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连续下降表明出血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验
头颅X线摄片,包含正位、侧位和创口部位切线位平片。
必要时可考虑行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标准
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采取一期全层缝合,
新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第11页
颅盖骨线状骨折
诊疗标准 临床表现
病史 有明确头部受力史。 头皮血肿 着力部位可见头皮挫伤及头皮血肿。
辅助检验
试验室检验同头皮损伤节。 影像学检验
头颅X线摄片,包含正位、侧位平片。 必要时可考虑行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并经CT骨窗
可确定骨折部位。
新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影像学检验 应常规进行头颅CT检验,椎管内病变需拍摄脊柱正、侧 位及对应一些特殊位置X线片。依据病情进行选择MRI检验或脑血管 造影等。X线平片对于诊疗颅骨骨折,颅内金属异物等疾病仍有主要 意义。
心、肺功效检验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 其它检验 经颅多普勒、颈部超声、脑电图、脑干体感及运动诱发电
新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第17页
颅底骨折
诊疗标准-临床表现 颅底骨折诊疗与定位 主要依据上述临床表
现定位。淤血斑特定部位、迟发性以及除外 暴力直接作用点等,可用来与单纯软组织损 伤相鉴。
新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第18页
颅底骨折
诊疗标准-辅助诊疗
试验室检验 对疑为脑脊液漏病例,可搜集耳、 鼻流出液进行葡萄糖定量测定。
位,脑血流图、单光子发射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扫 描(PET)检验等,可视临床需要选取。 手术切除病变,以及穿刺抽吸囊液等标本,应进行化验及/或病理学 检验。申请单中需描术中肉眼所见。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神经外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一.头皮裂伤头皮裂伤是指由鋭器或钝器伤所致。

由于帽状腱膜具有纤维小梁结构的解剖特点,头皮血管破裂后血管不易自行收缩而出血较多,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诊断】(一)临床表现1、活动性出血:接诊后常能见到头皮创口有活动性出血。

2、休克:在创口较大,就诊时间较长的病人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3、须检查伤口深度、污染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颅底骨折或碎骨片,如果发现有脑脊液漏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

(二)辅助检查检查应在急诊止血处置后进行。

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化验: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标明出血程度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伤口部位切线位平片。

(2)必要时可考虑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

采用一期全层缝合,其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创伤情况应用抗生素、补液、输血等。

二、头皮血肿头皮血肿多因头部钝器伤所致,根据头皮血肿的具体部位可以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局部包块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膨隆,中央相对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骨折。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组织疏松可漫及范围广。

骨膜下血肿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

2.休克或贫血帽状腱膜下血肿可漫及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片:包括正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片。

(2)必要时可考虑行颅脑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内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周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继续扩大。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之欧阳家百创编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之欧阳家百创编

神经外科欧阳家百(2021.03.07)西医、住院脑挫裂伤【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2.外伤后常出现意识障碍,程度轻重不一,多数持续时间较长,常超过30分钟,严重者可长期昏迷直至死亡。

3.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较重,且持续较长时间,伴有定向力和记忆力障碍。

4.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损伤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5.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及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血肿。

【入院指征】诊断明确者均应入院观察治疗;重型损伤(GCS 3~8分)或有严重合并伤者应收住NICU。

【住院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型;(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4)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

2.根据患者病情,建议选择的检查项目:(1)头颅X线平片;(2)头颅MRI及各种功能成像;(3)必要时行头颅CTA/MRA/MRV/DSA检查;(4)必要时行脑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5)腰穿,脑脊液检查;(6)血气分析(7)如有合并伤,按相关专科要求,完善必要检查。

【治疗】1.一般治疗(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言语、肢体活动等情况;(2)吸氧,保护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防止误吸。

对出现呼吸异常者,早期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纠正低氧血症;(3)镇静、止痛;(4)止血;(5)控制血压;(6)防止高热,亚低温治疗;(7)控制血糖,(8)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9)防治癫痫发作,防治各种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10)脑保护药物;(11)营养支持,肠内营养;(12)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治疗,预防外伤性脑梗塞;(13)其它脏器损伤,请相关专科会诊,协助诊治。

2.颅高压治疗:(1)颅内压监测:强烈推荐:急性重型脑挫裂伤患者(GCS 3~8 分);推荐:急性轻中型脑挫裂伤患者(GCS 9~15 分),急性轻中型脑挫裂伤合并全身多脏器损伤休克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目录第一章颅脑损伤第一节头皮损伤 (1)第二节颅骨骨折 (1)第三节脑损伤 (2)脑震荡 (2)脑挫裂伤 (3)脑干损伤 (4)第四节外伤性颅内血肿 (5)第五节开放性颅脑损伤 (7)第二章脑血管疾病第一节脑动脉瘤 (7)第二节脑血管畸形 (9)第三节颈内动脉-绵窦动静脉瘘 (11)第四节高血压性脑出血 (12)第五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13)第三章颅内肿瘤第一节神经胶质细胞瘤 (14)星形细胞瘤 (16)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16)少枝突细胞瘤 (16)室管膜瘤 (17)髓母细胞瘤 (17)松果体区肿瘤 (17)第二节脑膜瘤 (18)第三节垂体腺瘤 (19)第四节颅咽管瘤 (20)第五节听神经瘤 (21)第六节血管网织细胞瘤 (22)第七节脑转移瘤 (23)第四章小脑幕切迹疝 (24)第五章枕骨大孔疝 (25)第六章脊髓肿瘤 (26)第七章脑积水 (29)第八章脑脓肿 (30)第九章三叉神经痛 (32)第一章颅脑损伤第一节头皮损伤【诊断】一、头皮擦伤:外伤沿头皮切线方向致伤,创面不规则,仅为表皮脱落。

伤面少量出血或血清渗出。

二、头皮挫伤;暴力垂直头皮方向致伤,损伤累及头皮全层,但头皮完整性未被破坏,局部头皮肿胀,皮下瘀血及压痛。

三、头皮裂伤:损伤造成头皮完整性破坏,组织断裂。

帽状腱膜完整者,头皮裂口小而浅,否则创口大,裂口可深达骨膜。

四、头皮撕脱伤:大块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层或连同额肌、颞肌,甚至耳部、上眼睑,颅骨骨膜(部分或完全)撕脱,常因大量失血与疼痛引起休克。

五、头皮血肿根据血肿部位可分为三种:(一)皮下血肿:位于皮下组织层,较小,局限挫伤头皮的中心,质地较硬,波动感不明显。

由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触诊时有凹陷感,易误诊为凹陷性骨折。

(二)骨膜下血肿:血肿位于骨膜与颅骨之间,限于骨缝范围之内,张力大,有波动感。

(三)帽状腱膜下血肿:血肿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可延及全头,触诊软,有波动感。

【治疗】一、头皮擦伤、挫伤:行局部清洗消毒后,以无菌敷料包扎或暴露疗法。

二、头皮裂伤、撕脱伤:初期处理尽快止血,有休克者积极治疗,防止创口进一步扩大。

清创务求彻底,分别缝合帽状腱膜和皮肤,注射破伤风及抗菌素治疗。

三、头皮血肿:小血肿不需特别处理,较大血肿早期可加压包扎待其自行吸收;无效者,可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抽吸血肿后加压包扎;血肿感染者,宜切开引流及抗菌素治疗。

四、头皮缺损: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修补术与植皮术。

颅骨外露者,可行颅骨钻孔,暴露板障,待创面肉芽生长后再行植皮或皮瓣转移覆盖。

第二节颅骨骨折闭合性颅脑损伤中,颅骨骨折发生率占15%~40%。

骨折常表明头部外伤暴力大,脑伤较重。

颅骨骨折按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与颅底骨折两类。

颅盖骨折是指额、颞、顶、枕骨诸骨遭受外力作用超出其承受力后,导致局部发生骨折;颅底骨骨折可因间接暴力作用引起,或因颅盖骨骨折延伸至颅底所致。

【诊断】一、头部外伤史。

二、颅骨X线摄片可见骨折线呈线状或星形放射状。

骨缝分离亦为线形骨折。

除正侧位片外,伤部切线位常能显示凹陷骨折的深度。

汤氏位摄片易显示枕骨骨折、骨缝分离。

粉碎性骨折有碎骨片分离,其骨折线常呈现不规则相互交叉。

三、颅底骨折(一)颅前窝骨折:一侧或双侧眼睑、球结膜下瘀血(熊猫眼)或鼻孔流血性脑脊液,常伴有嗅觉丧失。

(二)颅中窝骨折:外耳道或咽部流血性脑脊液,常伴面、听神经损伤。

(三)颅后窝骨折:乳突部或枕颈区皮下瘀斑,常伴后组颅神经损伤。

](四)CT扫描:可明确颅骨骨折的部位或类型。

耳鼻流出液中检出葡萄糖可证实颅底骨折。

【治疗】一、线形骨折:不需特殊治疗。

当骨折线跨越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时,应警惕颅内血肿形成,尤其是硬膜外血肿。

幼儿生长性骨折宜行外科修补术,预防颅骨缺损加大造成脑组织损伤。

二、凹陷骨折:骨折凹陷大于1cm,或位于重要功能区,或骨片刺入脑组织者应手术复位。

涉及静脉窦须手术复位者,应备足血源,防止大出血。

三、颅底骨折(一)脑脊液耳鼻漏:抬高头位,禁堵耳、鼻。

保持鼻孔、外耳道清洁。

禁止擤鼻及腰穿。

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脑脊液持续外漏1个月以上不愈者,应修补漏口。

(二)颅神经损伤: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法。

骨折片或血肿压迫视神经者,宜及时行视神经减压术。

第三节脑损伤脑震荡头部外伤后立即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或模糊,其病理变化短时间内可有轻度血管扩张和脑水肿改变等。

本质为轻度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一、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二、短暂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半小时)以及逆行性健忘。

三、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本症可通过腰穿检查及CT或MRI检查与轻度脑挫伤鉴别。

四、SPECT显示局部脑血流减少,呈现放射性稀疏改变。

【治疗】一、伤后可在急诊室留观24—48h,以除外脑挫裂伤与颅内血肿并存。

二、急性期最好卧床休息1~2周,减少脑力活动。

三、对症治疗,如给予改善神经代谢药物。

四、心理治疗,增强康复信心。

五、治疗后自觉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神经系统无阳性特征,查无异常发现者,应诊断为“脑外伤后综合征”。

脑挫裂伤脑挫裂伤有肉眼可见到的脑器质性损害。

发生在着力部位称冲击伤,发生在着力部位对侧称对冲伤。

从病理上分为脑挫伤和脑裂伤,由于临床上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脑挫裂伤。

【诊断】一、检查时应详细询问头部受伤经过,特别应注意分析受伤机制和严重程度。

二、伤后昏迷时间常超过半小时,甚至为持续昏迷。

若伤后昏迷进行性加深或有中间意识好转期者,多表明颅内有继发性病变,如血肿、脑水肿等。

意识状态可用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记录。

三、病人清醒后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和定向障碍等。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头痛程度常较严重。

四、意识状态清醒者常表示病情稳定。

如持续昏迷,多表明损伤严重。

五、脑膜激惹症状态如颈项强直、克匿格氏征呈阳性等。

六、可出现癫痫或脑损害的定位体征。

七、生命体征:依病情不同可正常或有明显改变。

呼吸可深而慢或浅而快,血压可升高,脉搏可快可慢,体温可高可低。

八、腰穿检查脑脊液呈血性,含血量与损伤程度有关,颅内压明显增高者应高度怀疑有颅内血肿或严重脑肿胀、脑水肿。

已出现颅内血肿征象或脑疝迹象时禁忌腰穿。

九、CT检查:能确定脑组织损伤部位及性质,分为低密度(多在白质)和高、低密度混杂。

挫裂伤区呈点片状高密度区,严重者可伴有脑水肿和脑肿胀。

【治疗】一、轻型局灶性脑挫裂伤,治疗同脑震荡。

二、重型广泛性挫裂损伤首先应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吸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输氧。

对昏迷深、时间长、呼吸道分泌物多难以吸除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

三、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有条件者可送入重症监护病房,采用多道生理监护仪连续监测和加强护理。

四、注意及时纠正休克和治疗其他合并性多发损伤(如血气胸、内脏出血、骨折等)。

五、颅内压增高的治疗(一)保持床头抬高15~30度,宜采用侧卧位,间断给氧。

(二)脱水治疗:轻者可采用一般脱水剂,如口服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等。

甘露醇,亦可合并采用速尿、甘油果糖、人体白蛋白等。

(三)维持水电酸碱平衡,稳定内环境。

六、防治癫痫发作:可选用苯妥因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鲁米那,安定,硝基安定等。

七、营养支持疗法:昏迷者伤后3天如胃肠蠕动恢复,可鼻饲流质食物;意识不清而合并脑脊液鼻漏者暂禁插鼻饲管鼻饲,可采用全肠道外营养,待脑脊液漏停止后再酌情决定是否鼻饲。

八、注意预防及处理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尿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九、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改善神经代谢和促进苏醒药物。

十、对于不伴有气胸、休克、颅内血肿、感染等患者,可采用高压氧治疗。

十一、手术治疗:重型脑挫裂伤继发脑水肿出现脑疝者,应尽早行开颅手术清除破碎脑组织,注意兼行脑内外减压术。

脑干损伤脑干损伤根据损害原因分为二种:一种为原发性脑干损伤,系伤后立即出现脑干症状者,可分为脑干震荡,脑干挫伤及出血等;另一种为继发性脑干损伤,指颅内血肿、水肿等所致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组织移位、脑疝压迫所致的脑干损伤,常与脑挫裂伤合并存在。

【诊断】一、应询问头部受伤史,了解分析受伤机制。

二、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恢复过程慢,数月至数年不等。

未并发颅内血肿时,很少出现中间好转期或中间清醒期。

三、中脑损伤眼球多固定,瞳孔大小、形态变化无常,但对光反应消失。

桥脑损伤时双侧瞳孔极度缩小,眼球同向偏斜。

延髓损伤以呼吸、循环机能紊乱为其特点。

四、早期出现典型的去大脑强直或交叉性瘫痪,锥体束征阳性,多并有颅神经功能障碍等病灶体征。

五、生命体征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出现顽固性呃逆、呼吸衰竭或消化道出血者,多表示预后较差。

六、腰椎穿刺,颅内压力多不增高,脑脊液红细胞数可偏多或者正常。

七、CT扫描,脑干呈点片状高密度区,脑干肿胀,其周围脑池受压或闭塞。

【鉴别诊断】原发性脑干损伤在伤后立即发生昏迷,且无中间清醒或好转期,腰穿压力不高;而继发性脑干损伤压力明显增高,头颅CT可发现继发性脑干损伤的原发病变。

【治疗】同脑挫裂伤。

第四节外伤性颅内血肿颅脑损伤引起颅内出血,血液聚积在颅内达到一定体积,引起脑受压症状,称为外伤性颅内血肿,为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占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

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称为硬脑膜外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称为硬脑膜下血肿;位于脑实质内,称为脑内血肿。

血肿按起病后出现症状的时间可分为:一、特急性:伤后3h内。

二、急性:伤后3天内。

三、亚急性:伤后3天至3周。

四、慢性:伤后3周以上。

五、迟发性颅内血肿: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阴性,再次检查发现颅内血肿。

【诊断】一、询问头部外伤史,受力的大小、部位及方向。

二、颅内血肿出现的意识障碍,多呈昏迷-清醒(或好转)-再昏迷,或伤后多随血肿的形成扩大导致昏迷程度逐渐加深。

三、颅内压增高症状(一)头痛、呕吐、躁动,急性出血时表现突出,亚急性与慢性颅内血肿病人可出现视乳头水肿。

(二)生命征变化:部分病人变化明显,即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减慢的“二慢一高”柯兴(CushinO)反应。

(三)局灶症状:常在伤后逐渐出现。

如偏头痛,失语,局灶性癫痛,眼震,共济失调等。

(四)脑疝:表现为意识丧失,以及逐渐产生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偏瘫,提示同侧幕上血肿引起小脑幕切迹疝。

幕下血肿易导致枕骨大孔疝,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而骤死。

四、器械(特殊)检查(一)头颅CT:为主要诊断手段。

硬膜外血肿表现为颅骨下双凸形高密度影;急性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为新月形高密度区,慢性者呈等、低密度,应作增强。

脑内血肿多显示边缘不整的毛刺状高密度影。

脑室内出血,多见于侧脑室内高密度影。

(二)头颅MRI: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尤其是双侧性者,有特殊诊断价值。

【治疗】一、保守治疗:适用于血肿小,临床症状稳定,以及身体状况不宜手术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