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详细内容如下:1. 章节一:电与磁(1)第1节电流(2)第2节电路(3)第3节电磁铁(4)第4节电动机与发电机2. 章节二:电磁波与信息(1)第1节电磁波(2)第2节无线电通信(3)第3节现代通信技术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原理,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 学习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了解无线电通信的原理,认识现代通信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组成和原理、电磁波的传播、无线电通信原理。
2. 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种类、电磁铁的性质、电磁波的传播、现代通信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池、导线、电磁铁、电动机、发电机、收音机等。
2. 学具:电路图、电磁波传播图、无线电通信模型、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器,了解电流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电流的概念、形成和测量方法。
3. 电路教学:讲解电路的组成、种类和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电路。
4. 电磁铁教学:介绍电磁铁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实验演示。
5. 电磁波与信息教学:讲解电磁波的传播、无线电通信原理,结合收音机等设备进行演示。
6.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电路、电磁铁、电磁波的应用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8. 作业布置: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电与磁章节板书:电流的形成、测量电路的组成、种类、原理电磁铁的性质、应用2. 电磁波与信息章节板书: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无线电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流的形成过程。
(2)画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并解释其原理。
(3)分析电磁铁的性质,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
一、现代顺风耳-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l 理解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l 理解交换机的用途。
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l 通过观看录像、教师讲解,理解是如何传递。
l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 通过理解贝尔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究精神,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l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
1、的构造与原理。
2、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机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进展新课:
1、的构造:贝尔创造了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构造与麦克风一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构造象喇叭线:传递信号。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l 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l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l 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
l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 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l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
1、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话机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
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进行新课:
1、电话的结构: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
电话线:传递信号。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人教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人教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电路》:认识电路元件,电路的状态,电路图,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规律。
2. 第七章《电流与电压》: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测量,电压的概念,电压的测量,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3. 第八章《电阻》: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阻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正确绘制电路图。
2. 使学生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绘制,欧姆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电路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
2. 学具:电路元件(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等),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的组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演示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欧姆定律。
5.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验证欧姆定律。
六、板书设计1. 第六章:电路电路元件、电路图、串并联电路特点2. 第七章:电流与电压电流、电压的概念、测量方法、欧姆定律3. 第八章:电阻电阻的概念、影响因素、串联与并联、测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个包含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的电路图。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能力,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其他元件,如电容器、电感器等,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下册)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____人(其中男生____人,女_____生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6—9章,主要是电、磁现象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四、教改措施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电、磁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压强1.1 压强的概念学习压力的定义和单位,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压力下物体的形变。
1.2 液体压强学习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3 大气压强学习大气压强的概念,了解大气压强的变化。
通过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作用。
第二章:浮力2.1 浮力的概念学习浮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浮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2 阿基米德原理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2.3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适用范围。
第三章:杠杆3.1 杠杆的分类学习杠杆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类型杠杆的转动情况。
3.2 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杠杆平衡的判断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影响因素。
3.3 杠杆的应用学习杠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演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功和能量4.1 功的概念学习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功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力对物体移动的影响。
4.2 能量的概念学习能量的定义和分类,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情况。
4.3 机械能的守恒学习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第五章:机械能的转化5.1 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学习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通过实验,观察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过程。
5.2 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学习弹性势能和动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通过实验,观察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过程。
5.3 机械能的守恒和转化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机械能守恒和转化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演示机械能守恒和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人教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人教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电路、电能、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分析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能绘制并分析简单的电路图。
3. 了解电能的转换与守恒,认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电磁波的传播与通信原理。
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与作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能的转换与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电磁波实验装置、手机等通信设备。
2. 学具:电路图分析工具、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路的作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电路图,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第六章《电能》教学:讲解电能的转换与守恒,举例说明电能的应用。
6. 第七章《电磁波》教学:介绍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特性。
7. 第八章《现代通信技术》教学:讲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展示通信设备,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 目录:第五章至第八章重点内容3. 板书:每个章节的关键知识点、公式、电路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下列电路图,求出各元件的电流、电压。
(3)简述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
(4)列举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需明确指出以便于教师和学生有的放矢。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第六章电压电阻教案一、电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进行新课: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例:U=220V=kV= mV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边讲边演示一遍(3)、读数:确定量程……选择示数确定分度值……读数,写上单位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3、动手做:(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第一单元:力和压强教学目标- 了解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 掌握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
- 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计算压强的大小。
-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压强。
教学内容- 力的概念及分类-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的区别- 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力的合成和分解-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探究教学步骤1. 引入力的概念- 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2. 分类讨论力的接触性质- 引导学生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并列举相关例子。
3. 讨论力的三要素- 介绍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引入力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5. 引入压强-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
6. 计算压强的方法- 介绍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练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7. 进行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压强。
8. 总结和提问-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难点进行提问。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实验器材:压力传感器、物体、平台等- 板书书写工具教学评估-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 练题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 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扩展阅读- 《物理教学参考书》- 《八年级物理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章光的普性和光的传播
课时安排
- 课时一:光的直线传播
- 课时二:平面镜
- 课时三:球面镜
- 课时四: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特点
-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 理解球面镜成像的原理
-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教学重点
- 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特点
-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 球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难点
- 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道具和光线模型
-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教学工具
第二章电的原理和电路
(继续完成后续章节的教案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准备)
...
第三章 ...
(继续完成后续章节的教案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准备)
...
结束语
本文档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的概览。
根据每章节的教学内容制定了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准备。
教师可根据这份教案进行备课和教学活动。
愿本教案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1)知道什么是杠杆;(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你认为这可能吗?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1、认识杠杆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8年级下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光学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眼睛与视力保护。
2. 第六章《电与磁》: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磁场的作用、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学现象的基本原理,如光的反射、折射等,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 培养学生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理解电流、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电路的组成及电磁感应现象。
2. 教学重点:光学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电流、电路、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透镜、光源、电路元件、磁铁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电路图、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五章光学现象和第六章电与磁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光学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的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学现象:光的反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
2. 电与磁:电流、电路、磁场、电磁感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分析电路图,说明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的反射现象如镜子、潜望镜等;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透镜等。
(2)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组成,工作原理是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流动。
(3)电磁感应现象是磁场与导体相互作用产生电流,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案内容:第1章光的折射1.1 透镜和光的折射1.2 光的色散第2章物态变化2.1 熔化与凝固2.2 汽化与液化2.3 升华与凝华第3章压强和流体压强3.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3.2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4章浮力4.1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4.2 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关系4.3 阿基米德原理第5章功和机械能5.1 功的概念和计算5.2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5.3 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光的色散原理,了解彩虹的形成。
3. 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4. 掌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过程和实例。
5.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6. 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7.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8. 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关系,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9. 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10. 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主动探索物理规律。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结合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组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4. 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物理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新课标版。
2. 实验器材:透镜、光源、色散实验器材、物态变化实验器材、压强计、流体压强实验器材、浮力实验器材、功率实验器材等。
3. 多媒体课件:光的折射、物态变化、压强和流体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等教学课件。
2024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全套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全套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电磁学》:5.1电流,5.2电路,5.3电阻,5.4电能,5.5磁现象,5.6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电路、电阻、电能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
2. 使学生了解磁现象及其应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式,电磁感应现象。
2. 教学重点:电流、电阻的概念,基本电路的连接,磁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磁铁、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磁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讲解电流、电路、电阻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
3. 知识讲解:(1)电流:介绍电流的概念、单位、方向等。
(2)电路:讲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分析其特点。
(3)电阻:介绍电阻的概念、单位,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磁现象:讲解磁铁的性质、磁场的方向,介绍磁现象的应用。
(5)电磁感应:演示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五章《电磁学》2. 板书内容:(1)电流、电路、电阻的概念及单位(2)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及特点(3)磁现象及其应用(4)电磁感应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电流、电阻的概念,举例说明。
(2)分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画出两种电路的连接图。
(3)简述磁现象的应用,举例说明。
(4)阐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沧海红颜帮家人们分享的9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下册物理的教案篇一课题3.3 液化和汽化课型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达标测评:见课件拓展提升8、如图所示,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若继续加热2min,温度计的示数;(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温度计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学习目标:(投影展示)1. 知识与技能①知道蒸发和沸腾�②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① 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观察并感受汽化和液化现象。
②经历探究汽化的现象与实质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让学生参与本节课对汽化现象的探究活动,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物理现象。
课堂流程:预习课:阅读教材10′→组内交流导学案10′→组间交流10→巩固提升10′展示课:预习交流,发现问题3′→组内互动,探究问题5′→小组获取任务,明确答案2′→交流展示15′→穿插巩固,整理纠错2′→知识拓展5′→达标测评8′学习内容:1、观察沸腾现象,归纳总结沸腾的特点。
2、知道汽化会吸热。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学反思篇二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题引入中,以众多的事例、图景创设学习情景,勇于激发学生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在重力方向教学中,设置实验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科学的氛围中感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在课堂中构建了“变教为诱”,“以诱达思”的教学意场。
关于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关于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力、热、光、声、电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二章:力的作用本章主要介绍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压力等。
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
2.第三章:压强与浮力本章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及应用。
3.第四章:简单机械本章主要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并学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4.第五章:光的传播与反射本章主要介绍光的基本性质、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5.第六章:光的折射本章主要介绍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分类和作用、透镜成像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透镜的成像原理。
6.第七章:声音本章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频率、波长、音调、响度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性质。
7.第八章:电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电荷、电场、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电路。
三、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利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过程1.第二章:力的作用(1)导入: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讲解: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压力等。
(3)实验:演示力的作用,让学生观察力的表现。
(4)练习:计算力的作用。
2.第三章:压强与浮力(1)导入: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和浮力。
(2)讲解: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6.1 密度;6.2 弹性;6.3 磁铁的性质;6.4 电阻和导体。
2. 第七章《机械运动与力》:7.1 力的概念;7.2 力的合成与分解;7.3 牛顿第一定律;7.4 摩擦力;7.5 压力与压强。
3. 第八章《能量及其转化》:8.1 动能和势能;8.2 机械能守恒定律;8.3 热能;8.4 能量转化与守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物理属性、机械运动与力、能量及其转化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
2. 教学重点:密度、弹性和磁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和压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板书工具。
2. 学具:物理实验器材、学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例题分析。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针对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2. 例题解析:对典型例题进行板书,展示解题思路和步骤。
3. 关键概念: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重点、难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密度、弹性、磁铁的性质相关问题。
(2)实验题:设计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论述题: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物理书籍,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一节物态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②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③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②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③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②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存在状态、特征及变化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物质存在的状态观察一组图片: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思考讨论:这三幅图有什么联系?作为一组图片我们希望对比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情景二:物体分类比赛第一组:(男生做)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水、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第二组:(女生做)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图、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问题:1、将所有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2、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任务二:物态变化实验:化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块)提示: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问题:化冰实验说明了什么?提示:实验的现象是,条件是。
得到的结论是。
举例交流: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事例。
任务三:解释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观看动画模拟,建立微观模型的概念,通过自学课本讨论交流完成任务。
1、物质由组成。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3、分子间有一定的。
4、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1、当物质处于固态、液态、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的运动情况如何?2、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的剧然程度及分子间的距离会发生如何变化。
二、自我检测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
2、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体没有却有一定的,气体既没有,也没有。
3、自然界中物体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4、举出三个物态变化的例子5、下列属于液态的是()A、冰B、铁钉C、树木D、啤酒6、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钢块轧制钢板B、木头制成课桌C、冰糕化成糖水D、生米煮成熟饭三、系统总结李节课学到的知识主要有哪些?知识间存在哪些联系?学习这些知识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四、课后反思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学习。
第二节温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温度的概念。
②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③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②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②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学生重点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温度做一做:1、将手放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描述一下感受。
2、将手分别插入冰凉的水中和足够热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再把手同时插入温水中,描述一下感受。
3、用手触摸长时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描述感受。
问题: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你认为该如何做?任务二:实验室温度计看看议议:观察实验室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玻璃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的内径为什么很细,刻度为什么是均匀的?2、“℃”字母的意义是什么?怎样读?3、0℃是怎样确定的。
4、100℃是怎样确定的。
5、1℃又是怎样确定的。
6、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0℃以下和100℃以上?做中学:自己看课本,动手做一做,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思考如下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为什么要用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2、温度计在被测液体中要呆足够长的时间,为什么?3、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为什么不能离开被测液体?4、读数时,俯视或仰视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练一练:课本任务三:体温计看看做做:观察体温计的结构特点与实验室的温度计有可区别?用体温计测量一下自己的体温,总结体温计使用规则,思考以下问题:1、水银体温计在读数时,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2、体温计为什么做成三棱柱体,在一个侧面涂上乳白剂,目的是什么?二、自我检测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表的变化范围是。
2、物体的用温度来表示,“热的物体”其“热”字表示的是。
3、摄氏温度是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
4、使用温度计时应使被测物体,其中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读数时视线要。
5、去年冬季某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A、负5摄氏度B、负摄氏5度C、摄氏负5度零下5度6、体温计是一种常用医疗设备,给体温计消毒应该()A、用自来水冲洗B、在沸水中煮20min至30minC、用医用棉球擦洗D、在火焰上烧7、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未经甩过,又先后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和℃,则在测量时两次读数分别是()A、℃和℃B、℃和℃C、℃和℃D、℃和℃三、系统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知识间有何联系,学习本节你主要用到了哪些方法?四、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成功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存在什么问题?准备如何改进?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去学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比较海波与峰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区别。
②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③会查物质熔点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
②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③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处理,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②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④通过记录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熔化、凝固过程、特点学习过程:一、探索新知任务一:探究海波与峰蜡的熔化1、提出问题: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你能否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是否相同呢?2、猜想假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与同学交流一下。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观察教材图1-15所示的实验装置,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①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②烧杯中的水量多少恰当?③温度计液泡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怎样能做到将温度计液泡放入合适的位置?④要记录什么数据?怎样记录数据?⑤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⑥怎样保证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依据实验方案开始实验,实验中要注意观察,操作要规范,要实事求是,积极参与,注意安全。
5、分析与论证作出海波与峰蜡的熔化图像,思考如下问题:①图像中,纵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②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如何变化?当温度达到多少时海波开始熔化?③在海波熔化过程中,其温度如何?熔化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在熔化的过程中,海波是以什么状态存在?④峰蜡与海波的熔化过程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6、评估思考:你的猜想与探究结果一致吗?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了吗?此实验装置有什么缺陷吗?你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吗?7、交流与合作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新问题,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新的想法等与大家交流一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练一练:下表为研究“海波熔化过程”实验时记录的数据(1)根据数据做出海波的熔化曲线。
(2)由数据和图像可知前3分钟,海波是态存在,4-6分钟是以态存在,7-9分钟是以态存在。
(3)熔化过程用了分钟。
(4)熔化的特点是,但温度。
任务二:熔点与凝固点自学课本认识熔点、凝固点、晶体、非晶体的概念,会查一些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思考如下问题:①熔点表格上方给出的“在105Pa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你有什么认识?②表格中哪种晶体的熔点最低?熔点是多少?③能否用铅锅作为容器来熔化铁?为什么?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吗?二、自我检测1、给晶体加热,当它的温度升高到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吸热温度。
2、在松香、冰、玻璃、铁、蜡中,属于晶体的是。
3、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状态D、上述皆有可能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A、有些冰化成水使水增多B、冰和水的数量都不变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5、如图锡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1)锡的熔点是。
(2)AB段图像表示的是,BC段表示的是过程,这段过程中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
CD表示的是,DE段表示的是,EF段表示的是,锡必须向外,FG段表示的是过程。
三、系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联系?学习这些知识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四、课后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出色表现,存在哪些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你学习?第四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②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③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②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②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形成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蒸发方法提示: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做一做:将酒精抹在手背上,观察现象,谈感受。
议一议:(1)蒸发是在什么温度下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__(2)蒸发发生在液体的什么部位?_______________(3)蒸发剧烈吗?____________________(4)蒸发是吸热还是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对比谈认识:(1)分别观察三幅图中的两件衣服,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所导致的结果是什么?(2)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支持你的结论?试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