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古史教学大纲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历史解释]——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 (1)多元的社会结构:基督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农奴经 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基督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 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 (2)封君封臣制度和封土制度: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相辅相成,封君 和封臣的关系以封土为纽带,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 世代相传。 (3)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以 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体,领主在自己的庄园里行使着 某种程度的统治权。 (4)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 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城市自治政府并不能完全排斥领主 的权力,但其已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王权的加强 ①15世纪晚期,__英__格_兰___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兰西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
基本完成了__法__兰_西___的统一。 ③15世纪末,在__伊_比__利__亚__半_岛___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2.封建城市的发展 (1)原因: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_封__建__经_济__获得一定发展。 ①__耕_地__面__积_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 ②__工__商__业__逐渐复兴和繁荣。 (2)出现: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3)特征 ① 城 市 位 于_手__工__业_者__ 和 商 人 , 以 ___工_商__业__为基本谋生手段。
探究点二 兼收并蓄——东西方文明汇融的拜占庭 [史料实证]——拜占庭文明的繁盛与衰落 史料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 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 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 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莎草纸和粮食,中国 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 占庭的这段显赫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 之间的有利位置……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说课【说课课件】
玉米是全世界目前总产量第三的 农作物,当今人类重要的粮食来 源。
阿兹特克文明
Aztec civilization
阿兹特克 “浮园” Aztec's "Floating Park"
阿兹特克太阳石
Aztec Sun Stone
阿兹特克 羽蛇神
Aztec's Feather Zombie
美洲
文明之思
美各
美美
与其
共美
著 名
,, 天美
——
社 下人
会费 学孝 家通
大 同
之 美
六、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各种文明兴衰背后深层 次的原因 如何摆脱“欧洲中心论”这样有失偏颇的史学 眼光 如何看待中华文明与美洲文明的相似性(文献 史料不多)
谢谢您的聆听!
四、教学活动设计(
2.新课内容:
元
三、灿烂的文化
面
第四课印第安文明下的美洲 一、玛雅文明
貌
二、阿兹特克文明
三、印加文明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世界古代史,尤其是中古世界的历史(约5001500年),是许多学生感到陌生而又神秘的部分。 这样的特性,在一定意义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为本单元学习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学习中国古代史和 世界早期文明发展史,对历史时空以及某些知识点 (如佛教、伊斯兰教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从 而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作者:亨莉埃特默茨(美)
本书记录了中国人 早在公元五世纪和 更早的公元前二十 三世纪两度到美洲 探险的故事。
第四课
美洲
印第安 安吉县高级中学 邱伟 文明
第18讲 中古时期的世界 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第18讲中古时期的世界课程标准复习重点1.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
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1.掌握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认识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新变化。
2.掌握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3.了解中古时期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的特色【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一、中古时期的欧洲1.政治方面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关系封君为封臣提供①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影响国王或皇帝与各级封建主成为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分裂割据局面王权加强表现15世纪晚期,英格兰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国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影响为西欧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经济方面庄园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他们和自由农民都要为领主服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城市条件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发展10—11世纪起,城市兴起;一些城市通过谈判、赎买或暴动的方式赢得一定程度的③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学开始兴办;城市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教会(1)特点: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④;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2)影响: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代表国家(1)拜占庭帝国: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编订《⑤》,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1453年灭亡。
(2)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16世纪初,建立统一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颁布新法典,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二、中古时期的亚洲阿拉伯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政治⑥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海贸易繁荣;城市繁多文化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成就突出。
世界古代史课程大纲
世界古代史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1.2 课程学分:3学分1.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1.4 课程时间安排:每周三节课,共计36学时二、课程目标2.1 理论目标:通过学习古代史,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掌握世界各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与主要事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概念和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和文化触觉,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3.1 早期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古中国等)3.2 古希腊文明与罗马帝国3.3 古代东方文明(如中国、印度、日本、朝鲜等)3.4 古代美洲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3.5 其他古代文明(如古波斯、古希伯来、古北欧等)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4.2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4.3 课堂演示:利用多媒体和实物讲解,展示古代文明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4.4 课程设计:布置学生独立研究课题,并进行报告和展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讨论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5.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5.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5.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独立研究的课题撰写一篇论文,对其选题、资料收集和论据呈现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6.1《世界历史概要》6.2《古代文明探秘》6.3《古国风云录》6.4其他相关教材和学术著作。
七、备注7.1 本课程为世界古代史的入门课程,以概览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为主,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7.2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调整,增加或减少相关内容。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前言本课程含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纪史两部分,着重介绍距今三百万年前到公元1500年的世界历史。
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系统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把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为以后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上古史导言一、世界上古史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分期二、世界上古史的学习方法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二、“攀树的猿群”1、原上猿2、埃及猿3、森林古猿三、“正在形成中的人”1、腊玛古猿2、南方古猿四、“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第二节原始公社的发生与发展一、“完全形成的人”1、早期猿人拉托利人、哈达尔人、1470号人、能人。
2 、晚期猿人直立猿人、海德堡人、北京猿人、元谋猿人、蓝田猿人。
3、早期智人:尼安法特人、马坝人、丁村人、长阳人。
4 、晚期智人:克鲁马农人、资阳人、丽江人、山顶洞人、河套人。
二、旧石器时代:1、早期(旧石器、火)2 、中期(骨器)3 、晚期(骨角器、复合工具)三、血缘家族四、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第三节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一、新石器时代中石器、新石器、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对偶婚、望门居住、居妇家制。
第四节原始公社的解体与国家的产生一、金属器时代的开端和社会大分工金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二、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犁耕农业、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家长制大家庭。
三、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个体劳动、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
四、军事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第五节原始文化一、文字:图画文字、象形文字。
二、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第二章古代埃及第一节引言一、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二、历史分期第二节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一、从前王朝到早王朝时期的埃及二、古王国时期的埃及1 、政治2 、经济3 、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4、金字塔的修建:胡夫、齐欧普斯、司芬克斯三、第一中间期:《聂菲尔列胡预言》、《僧侣安胡对自己心灵的谈话》第三节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一、中王朝时期的埃及二、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和第二中草药间期四、新王国时期的埃及1、新王国的建立2、新王国的经济3、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4、新王国的衰亡第四节埃及文化一、文字:象形文字、祭司体文字、世俗体文字、科普特文字、商博良、《罗塞达石碑》。
世界古代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识记世界古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了解各古代各文明体所创造的代表性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为学生世界通史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局部史实基础。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认识方法,使其体会世界历史的时序性演进和空间分布方位,学会辩证地比较诸文明的特征,习得历史主义的认识与批判方法。
(3)培养学生的世界胸怀,开放意识和人文素养,使其认识到世界最初阶段的历史与近现代历史具有密切的关联,认识到所有文明都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取向,不应当以当下世界诸文明的强弱作为衡量文明价值的尺度和标准。
【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共分3个模块和9个专题。
模块一:世界古代历史产生的环境与最初的状态教学目标:体会世界古代古代历史的特定时间与空间内涵;认识世界古代诸文明起源环境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理解人类历史初始阶段的文化创造教学任务:地球地质演变的历史与生命演进的过程;人类起源与进化;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模块二:世界古代东方的历史与文明教学目标:明确古代东方历史的时间与空间内涵;认识世界古代东方文明的历史发展共性与特性;理解古代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意义教学任务:古代埃及的法老政治与金字塔;古代西亚的政权更迭与种族纷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与佛教文化模块三:世界古代西方的历史与文明教学目标:明确古代西方历史的时间与空间内涵;认识世界古代西方文明的历史发展连续性;理解西方文明与古代东方文明交流的意义教学任务: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分期: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城邦格局与人本主义文化;古罗马的共和与帝制、对外征服及其盛衰过程、实用主义文化。
【教学方法】(1)讲授法。
尽管讲授法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尤其是大规模班级授课的本科通识课堂教学而言,讲授法仍然是最主要的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主讲教师目标明确、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语言流畅、声情并茂的讲授,学生不仅可以牢记史实,而且可以获得情意方面的熏陶。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上古)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上古)作者:朱伟奇【《世界古代史——上古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上古史英文名称:课程性质:历史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 54学分:适用对象:历史专业本专科先修课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世界古代史是历史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
世界古代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头两个阶段的历史,即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历史,介绍人类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世界五大古代文明历史。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从全球史观掌握人类奴隶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为进一步学习历史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世界古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基本写作能力,使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类和人类社会起源的历史过程,社会形态演变发展问题,如,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奴隶制社会瓦解向封建社会过渡问题,古代世界各文明的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与异同。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世界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历史发展规律,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以历史的眼光视角,看待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当今的世界是历史的延续继承和发展。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导,辅助以课堂讨论,交叉进行;课上做课堂笔记,课外阅读原始文献和相关研究著作,并撰写读书报告。
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授课(四)实践环节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
其格式为:1.名称(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等)(5号宋体)2.主要内容与要求(5号宋体)3.学时分配(5号宋体)(五)教学时数分配表略(六)本课程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为以后开设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奠定了基础,如,《西方史学史》、《西方文化史》、《世界宗教史》等。
世界历史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教学大纲可以根据不同教育机构和国家的要求而有所差异,下面是一个可能的世界历史教学大纲的概要:
1. 原始社会与古代文明
- 人类起源与早期社会形态
- 早期文明:尼罗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
2.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基督教传播、十字军东征、黑死病
-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科学革命、大航海时代
3. 近代时期与工业革命
- 探索与殖民扩张:哥伦布的航海、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体制
- 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变革
4. 战争与革命
- 近代战争:世界大战、冷战、二战
- 革命与独立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
5. 现代社会与全球化
- 社会变革:人权运动、女权运动、种族平等运动
- 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体系、国际贸易、金融市场
6. 文化与思想
- 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文化交流、宗教传播、语言传播
- 科学与技术进步: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医学进步
7. 跨文化交流与冲突
- 各大洲的交流与互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 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
8. 当代世界与全球议题
- 当代政治、经济、社会问题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科技、通信与信息革命
此外,世界历史教学大纲还可以根据教育机构的要求添加其他内容,如非洲历史、亚洲历史、拉丁美洲历史等。
大纲还可能包括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思考能力培养、文献阅读与解读等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最终,教学大纲的目标是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和历史意识,以及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元概述
中古时期的欧洲: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 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 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本单元主 要讲述了中古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中古时期的亚洲:诞生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两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 中央集权国家,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
《西方社会史》上卷
特点:与封土相联系;层层分封;层层相对独立,封主独立性较大;封君和封 臣相互依附,互有义务;有特定仪式,形成契约关系。
(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影响: 积极: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给王权加强提供了合法性,利于统一和民族 国家形成。 消极:权力分散,政治分裂;武装冲突,社会动荡。
经济——自给自足 社会——等级鲜明
(二)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 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农民份地从 领主处领有,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 自耕自收。农奴在法律上非自由人,固着于 土地,农奴和自由农均需自备工具为领主服 一定时间劳役,并缴纳租税。领主或其管家 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 护庄园的秩序。
课堂演练
3.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
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A. 严公元重7世削纪弱中期了,日天本皇孝德的天权皇颁力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世界中古史 课件
二、城市的兴起
1、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起源,西方有多种理论:罗马 城市论,马尔克起源论,市场起源论,庄园起源 论,堡垒起源论。
罗马时代的城市是政治、宗教中心,经济意义不 大。
西欧新兴的城市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如威尼 斯,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
6)法兰克人的迁徙 中欧→高卢,481年建国。
7)东哥特人的迁徙 潘诺尼亚→ 489年在意大利北部、中部建 国,554年为拜占廷所灭。
8)终点568年 伦巴德人的迁徙 潘诺尼亚→意大利北部(568-774年) 。
怎样认识这一时期的西欧社会?
符合广义封建社会概念,但西欧封建制度 尚未形成。
黑暗时期,也是西欧新文明的形成时期: 基督教会摆脱国家政权,独立发展,造成 西欧独特的、政教分立的二元化结构。
2. 黄春高:《西欧封建社会》,中国青年出版 社1999年版。
3. 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4. 艾因哈特:《查理大帝传》,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5.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一卷,中世纪, 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6. 穆尔:《基督教简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版。
始进入资本主义(近代)时期。
二、世界中古史的特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世界史与外国史的结合 2、以西欧为基本发展线索 3、上古是一个个文明点,而中古则是一个个文明
区 4、中古时期是划分为地区的世界 5、中世纪是信仰的世纪 6、观念的转变
三、学习世界中古史的现实意义
统依然存在,并从败落的城镇向广大农村发展。 在广泛的传教过程中,教会和修道院获得了大量
教产。 5~11世纪以前,教皇的权力一直受很大制约。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世界古代史》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全球史视野全面掌握1500年之前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以及古代世界各文明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与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世界古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看待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
(三)教学内容:世界古代史包括上古史和中古史。
上古史介绍人类的起源和世界五大古代文明(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的历史。
中古史讲授公元5世纪至16世纪欧亚大陆主要地区(中古西欧、东欧、西亚、南亚和东亚)的历史,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观察文明演变的轨迹。
(四)教学时数:90学时(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大量的图片、地图、影视作品片段等提高教学效果;结合情况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书目、作业、课堂讨论等,使学生巩固并消化所学内容。
(六)选用教材:《世界上古史》,晏绍祥,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出版社,2009年,第1版;《世界中世纪史》,孟广林,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出版社,2010年,第1版。
二、本文第一编上古史导论教学要点:世界史的概念和分期、知识体系、学习意义、学习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內容:1. 介绍世界史的概念和分期2. 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体系及国内外研究概况3. 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和方法总之,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第一章原始社会教学要点:人类的体质进化、生产力发展、婚姻形态与社会组织、原始文化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內容:第一节原始人类的体质进化过程(1学时)人类从猿到智人的进化第二节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情况(1学时)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第三节原始社会婚姻形态与社会组织的演变(2学时)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农村公社;阶级和国家其中,教学重点包括人类的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学大纲
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学大纲第一章世界历史引论一、历史二、历史学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教学要点:◎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吉萨的金字塔与底比斯的神庙构成古代埃及历史的缩影。
◎紫禁城与传统民居四合院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缩影。
◎“911”飞机与纽约世贸大厦的撞击。
◎世界历史的实质与历史演进的深层背景。
第二章原始社会:人类历史的开端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三、人种的差异四、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教学要点:◎人区别于动物的两个层面。
◎从猿到人的演进及其非连续性。
第二节原始公社一、血缘家庭公社二、母系氏族公社三、父系氏族公社教学要点:◎家庭的界定。
◎氏族的特点。
◎公社的内涵。
◎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
◎原始公社的演进及其非连续性。
第三节原始文化一、原始人的自然知识二、文字的雏形三、原始艺术四、原始宗教教学要点:◎文化的广义界定与狭义界定。
◎文字与文明。
◎宗教的特定内涵。
◎原始宗教的特点。
课堂讨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野蛮与文明第三章古代东方史第一节古代埃及一、尼罗河文明的起源二、从古王国到新王国——法老的时代与僧侣的时代三、后期埃及——古代尼罗河文明的衰落四、古代埃及文化教学要点:◎地理位置的相对闭塞性与历史进程的相对连续性即非中断性。
◎法老统治的时代及法老与国家的同一性。
◎金字塔与古王国时期的政治文化。
◎新王国时期僧侣势力的膨胀。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
第二节古代西亚一、古代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二、古巴比伦王国三、亚述帝国四、新巴比伦王国五、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教学要点:◎苏美尔人城邦的特点。
◎苏美尔文明的历史地位。
◎埃及与两河流域的比较。
第三节古代印度一、自然环境二、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三、雅利安人国家的兴起四、孔雀王朝与贵霜帝国五、种姓制度六、婆罗门教七、佛教八、古代印度文化教学要点:◎哈拉巴文化。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佛教。
课堂讨论:古代埃及文明、西亚文明与印度文明的共性与差异第四章古代希腊罗马史第一节古代希腊一、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二、古风时代三、古典时代四、希腊化时代五、古希腊文化教学要点:◎古希腊人的扩张。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洛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大纲《世界中古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 历史学专业普通本科生洛阳师范学院教务处二OO九年六月《世界中古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世界中古史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 54 讲课学时: 54学分: 3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普通本科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普通本科生专业课程必修课。
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世界通史的构成部分之一。
时间上,自公元5世纪延续至16世纪;空间上,涵括欧亚大陆的主要地区。
本课程通过对中世纪各地区历史的叙述,勾勒历史延续发展的大致轮廓,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观察文明演变的轨迹。
我们将分析和讨论那些重大或者并不重大的事件、人物、制度、生活与精神,提出或解释历史研究中的诸多问题。
因此,这里既有历史文献的阅读理解,也有观念理论的讨论分析。
在阅读和讨论中,希望大家对中古史能够产生某些兴趣,关注某些问题,了解某些学术态势,并进而有某些研究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中古史”概念;中古欧洲新格局;中古西欧封建社会及其制度以及基督教文化;俄罗斯和东欧文明;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中古时期的印度;东亚中、日、朝中古社会状况。
教学难点:中古欧洲新格局的形成;西欧庄园制、农奴制、封君封臣制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古西欧基督教文化。
三、教学基本要求1、世界中古史是历史学本科生一门基础性必修课程,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同时,还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地理、文化、宗教、制度等知识,加深对世界中古史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课堂以老师讲授为主,并与学生讨论以及读书报告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培养学生积极走出课本、教室,关注网络、新闻等现代媒体,了解当前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国际重大事件,从专业学科角度出发分析其背景,从而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感性认识。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世界古代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历史学专业基础课【学分数】【适用专业】历史学【学时数】72 【编写日期】2012年12月21日一、教学目标世界古代史包括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讲述的是自人类形成以来至16世纪的世界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着重阐述这三个阶段各自形成、发展和解体的过程。
《世界古代史》课程是大学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学习世界古代史基础知识并顺利进入世界近现代史学习阶段的起点。
通过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世界古典文明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并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波澜壮阔的场面,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世界史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史实,了解历史发展过程,明确其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探索其发展规律。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今后不仅能够胜任中学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工作,成为中学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而且能够成为未来适应社会并从事各项工作的预备性人才。
3.情感目标:在贯彻史论结合、突出重点的基本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音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加学生的历史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导言 2学时主要内容: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与特点,研究意义与方法,古代世界史的发展历程、史料与史学研究状况。
教学要求:了解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及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
重点、难点: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史学界对分期问题的讨论。
(二)第一章原始社会 2学时主要内容:1.人类的形成2.人类社会的早期发展3.氏族公社的解体4.原始精神文化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形成,原始社会的发展、解体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对人类发展有清楚的认识。
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学大纲
《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学大纲(上古部分)历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起源的基本理论,了解前资本主义社会各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从而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大柬明区域由小国寡民、分散隔绝到交流冲撞、互相渗透、逐渐融合的基本历程,古今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各大文明古国的个性与共性。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方法初步研究世界上古中古史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员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方式进行教学,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数学效果为核心,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按照教员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学习提示、思考题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研究方法。
总序一、历史二、历史学三、古今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不同认识四、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五、世界历史概览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教学要点:1、人类的起源与形成问题2、原始社会的发展分期和国家的产生3、家庭的界定4、氏族的特点5、公社的内涵6、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7、文化的广义界定与狭义界定8、文字与文明9、宗教的特定内涵10、原始宗教的特点11、原始社会解体的逻辑进程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二、从猿到人的过渡三、最早的人属四、直立人五、早期智人六、晚期智人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一、旧石器时代二、采集和狩猎生活三、人类向美洲及澳洲的迁徙四、氏族制度的形成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一、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二、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三、畜牧业的起源四、农业革命的影响五、新石器时代的特征第四节文明的产生一、金属的冶炼二、社会大分工三、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四、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五、国家的产生第五节史前文化一、宗教的萌芽二、史前艺术三、科学知识的萌芽四、文字的产生第二章最初的文明(上)(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至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 教学要点:1、法老统治的时代及法老与国家的同一性2、金字塔与古王国时期的政治文化3、苏美尔人城邦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中世纪史教学大纲李静平【说明】《世界中世纪史》是历史系历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世界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介于世界上古史和世界近代史之间,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内容是阐述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形成的原因及其相互交往的形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后果和影响;阐述外国封建制度的产生、发展、衰落的历史过程,揭示其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基本规律,为深刻认识近代社会的特点奠定基础。
世界中世纪史头绪纷繁,内容比较复杂,教学时数较少,学生多为初次接触,比较生疏,教学难度较大。
因此,教学中既要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又要注意选择基础知识的科学性。
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委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所编写的《面向21世纪的历史学12门主干课教学内容要点》一书编写的。
选用的教材是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此教材是我国世界史研究的一种革新教材。
【本文】前言关于“世界中世纪史”的几个问题关于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关于西欧的中世纪关于东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学习中世纪史的意义第一章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教学目的:本章要求同学们首先掌握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形成及其这两个世界的基本特征、真正理解交流与冲撞——这一两大世界的主要交往方式的真正含义和后果。
要求同学们了解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基本情况,并从全球的角度来理解这种民族大迁徙对亚洲和欧洲所产生的影响,其中要重点掌握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对整个西欧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内容要点: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形成原因及其相互交往的形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后果和影响;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原因以及匈奴人西迁所引发的后果;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对西欧历史的影响。
农耕、游牧——人类文明的两个世界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农耕世界游牧世界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南富北贫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和平交往------两大世界关系的主流暴力冲突------两大世界交往的另一种基本方式交往的历史后果-------世界文明的扩展第二节、亚欧大陆民族的大迁徙及其后果一、亚洲东部民族的大迁徙1、中国秦汉时期亚洲东部民族的分布2、大漠霸主-------匈奴人的西迁(1)匈奴西迁的原因(2)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3)匈奴人西迁的经过二、亚洲其他民族的迁徙1、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五胡十六国时期2、厌哒人的迁徙3、阿瓦尔人的西迁三、欧洲民族大迁徙1、罗马帝国周围的蛮族情况2、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三个阶段的状况)3、蛮族人入侵罗马帝国(几支主要的蛮族人部落的迁徙情况)四、欧洲民族大迁徙的后果-------西欧文明的重构和再生1、引起了西欧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2、欧洲统治者的人种发生了变化------日耳曼人取代了罗马人的统治3、西欧文明的中心发生转移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手段:授课时数:2作业与思考::1、简述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大致范围2、叙述农耕、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及其后果3、试论述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第二章西欧基督教文明的产生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唯物史观关于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理论,理解西欧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历史特征,获得深入分析西欧中世纪历史的实际能力。
内容要点:本章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法兰克国家及其封建制度的形成,了解查理曼帝国分裂对西欧政治格局的影响,掌握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重点学习西欧城市的特点及其对西欧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并了解英、法、德和天主教在中世纪初期的历史发展状况,重点掌握中世纪西欧城市文化的发展及其对以后文艺复兴所产生的影响,要学习十字军东侵的原因及其影响。
中世纪的开端——法兰克王国与加洛林帝国法兰克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法兰克部落概况克洛维------王国的奠基人《萨利克法典》反映的状况二、6--7世纪法兰克国家封建关系的发展大量的分赐土地为封建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物质条件懒王与宫相查里-玛特的采邑改革三、加洛林王朝的统治1、王朝的建立2、查理曼帝国3、封建制的确立4、帝国的分裂------《凡尔登条约》频繁的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的侵袭匈牙利人的进攻诺曼人的活动西欧封建经济发展一、10-----13世纪的大垦殖运动政策的变化-------由刀箭转向犁头垦殖运动的过程垦殖运动的意义封建庄园经济有关领地制庄园的特点--------自然经济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城市兴起后的一系列斗争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城市兴起的意义封建西欧政治封君与封臣关系金字塔式的分封骑士制度虚妄的国度--------神圣罗马帝国、教权与皇权的斗争德国、意大利、教皇国之间的关系奥托一世与“奥托特权”政教之争法国政治与王权的扩张加佩王朝的建立王权的逐渐加强腓力四世时期的-------“阿维农之囚”英国王权的消长英国早期的历史威廉征服及其后果--------《末日审判书》亨利二世的改革--------“盾牌钱”自由大宪章运动封建西欧的扩张十字军东侵的原因十字军东侵的经过十字军东侵的后果第五节“上帝在人间的事业”——西欧封建教会和封建文化封建教会西欧基督化和基督教的封建化教会的组织制度-------教阶制修会制教义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经院哲学教皇权利的膨胀------基督教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支柱西欧封建文化加洛林王朝的文化复兴城市文化的发展艺术的代表形式-----罗马式与哥特式中世纪西欧的文学作品-------英雄史诗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教学手段:授课时数:15作业与思考:1、简述法兰克国家封建化的过程2、试论述西欧封君封臣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国封建制的差异3、试论述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4、简述诺曼底征服及其对英国封建制的影响5、简述“盾牌钱”的内容及其对英国的影响6、简述英国自由大宪章的内容和影响7、简述十字军东侵的影响第三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掌握英法百年战争、等级代表会议和王权的加强,神圣罗马帝国、意大利的分裂割据和西班牙国家的形成等史实及其影响。
内容要点:西欧中世纪后期社会经济的调整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庄园日益解体和农奴获得解放,发生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英法等级代表会议的形成和王权强弱的变化;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后果;学习并理解德国和意大利在这个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尤其要对其城市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作用予以充分的重视;要使学生了解在这个时期由于世俗主义倾向的增长给罗马天主教庭所带来的冲击。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班牙历史发展的状况和再征服运动的内容。
社会经济的调整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断发生的天灾人祸悄然兴起的调整和变革封建庄园的衰落、城市的分化封建庄园衰落的原因小手工业者与城市贵族的斗争第二节人民群众的反抗浪潮斗争的原因及特点原因-------城乡人民生活的恶化特点--------宗教色彩浓人民运动的代表意大利多里奇诺起义------建立千年王国法国扎克起义-------消灭一切贵族英国瓦特-泰勒起义------消灭农奴制第三节英、法王权的强化封建体制的变革-------封君封臣制的解体采邑分封是以服役为条件的,经济的发展,盾牌钱的实施,必然要使采邑分封制度发生变化新兴政治力量-------市民阶级的崛起国家政权的新形式-----等级议会制英国等级议会制的形成法国议会君主制-----三级会议的产生英、法两国议会制的比较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百年战争原因经过结果第四节日益分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中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特点一,政治上四分五裂,皇权软弱,诸侯势力强大特点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封建化进程缓慢德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同盟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同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中世纪意大利的特点城市共和国-------威尼斯、佛罗伦萨第五节再征服运动与西班牙的统一穆斯林西班牙-------后倭马亚王朝统治下的西班牙教国家的兴起和反攻什么是再征服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王朝的合并与西班牙统一的完成卡斯提阿拉冈教学方法:论述教学手段:授课时数:9作业与思考:1、试论述西欧中世纪后期封建体制的变革。
2、试论述英法等级代表会议的形成。
3、简述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
4、试论述中古后期德、意城市的历史作用。
5、叙述西班牙再征服运动的内容。
第四章拜占庭与东欧封建诸国教学目的:本章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东欧封建诸国尤其是古代罗斯国家的历史概况。
重点理解拜占庭帝国衰落最终灭亡的原因,要使学生充分理解保守和不思进取是拜占庭灭亡的主要原因,它衰亡时的情形与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极为相似。
要使学生重点理解拜占庭帝国及其文化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要使学生大致了解斯拉夫人的分布情况和南斯拉夫人的民族成份和早期国家,了解古代罗斯国家的建国概况。
内容要点:拜占廷查士丁尼的统治及其影响;拜占廷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独具特色的拜占廷文化;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国家的封建化及其特点。
第一节动荡的历史命运与封建制度的形成东地中海世界与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由来4-----6世纪拜占庭帝国的经济特点查士丁尼的统治内政;改革、编定法典外交;征服战争7世纪后的危机和封建制的形成军区制的实施军区制的实施产生的后果封建制的发展和圣像破坏运动立奥三世圣像破坏运动五、9------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9世纪困境中挣扎的帝国--------战争频繁阶级矛盾的加深和封建制的确立六、科穆宁王朝-------军区制的瓦解,恩准制的实施第二节走向灭亡的拜占庭帝国一、拉丁帝国的兴衰二、国内矛盾的激化,人民斗争的发生三、土耳其人的进攻------君士坦丁堡的陷第三节独具魅力的拜占庭文化一、拜占庭文化形成的因素二、拜占庭文化的发展历程1、查士丁尼时代文化2、8------12世纪的文化3、12世纪以后的文化三、拜占庭文化的历史地位第四节南斯拉夫人的早期国家斯拉夫人的分布保加利亚国家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第二保加利亚王国南斯拉夫人的其他部落情况第五节东斯拉夫人与基辅罗斯古基辅罗斯国家古罗斯国家的形成-------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古罗斯国家的基本国策古罗斯接受基督教罗斯封建制的形成1、罗斯受洗的后果2、封建制的形成过程3、封建割据的发展三、从莫斯科公国到沙皇俄国1、莫斯科公国的兴起2、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摆脱蒙古人的统治3、伊凡四世的统治4、波兰和捷克第六节东欧封建国家一、古波兰国家发展历程1、建立国家和封建关系的确立2、统一波兰国家的形成3、古波兰经济的发展4、波兰和立陶宛的合并二、波兰农奴制和议会君主制的形成与特点1、经济上-------农奴制2、政治上--------议会君主制三、捷克国家的发展历程早期国家的形成封建关系的发展四、胡司改革和胡司战争1、改革的背景2、宗教改革的过程3、胡司战争教学方法:讲述教学手段:授课时数:8作业与思考:1、简述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