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
2024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2024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1b172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0.png)
2024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____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应对____年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
第四条本预案的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遵循科学、权威、紧急的原则。
第五条本预案的执行机构为卫生健康部门。
第二章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机构第六条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机构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组织的医疗救援专门机构。
第七条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机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一)组织协调医疗资源,保障医疗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提高医疗救援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三)组织医疗队伍,培训医疗救援人员;(四)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五)提供科学、权威的医疗卫生救援指导。
第八条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机构的组织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
第三章卫生应急队伍第九条卫生应急队伍是指专门从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队伍。
第十条卫生应急队伍由医疗机构人员、医疗志愿者、卫生健康部门派遣人员等组成,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经验。
第十一条卫生应急队伍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一)参与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二)应急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救援效能;(三)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四)提供医疗卫生救援指导。
第四章医疗资源保障第十二条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需要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
卫生健康部门应及时调配医疗资源。
第十三条医疗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一)医疗器械设备;(二)药品和医疗物资;(三)医疗机构和人员。
第十四条卫生健康部门应制定医疗资源调配预案,明确医疗资源的调配流程和依据。
第五章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医疗救援工作第十五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及时组织医疗救援工作。
社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社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62dde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5.png)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确保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救援能力,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社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高效处置;(4)科学应对,依法规范;(5)信息共享,协同作战。
二、组织体系2.1 领导机构成立社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2 专业技术组成立专业技术组,负责医疗卫生救援的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
2.3 医疗救援队伍组建社区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包括医护人员、志愿者等,负责现场救援、伤员转运、医疗救治等工作。
2.4 信息联络组成立信息联络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救援信息。
三、事件分级3.1 事件分级标准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事件分为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一级):涉及社区内多个居民小区,造成较大范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2)重大(二级):涉及社区内一个或多个居民小区,造成一定范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3)较大(三级):涉及社区内一个居民小区,造成较小范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4)一般(四级):涉及社区内个别家庭,造成轻微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3.2 应急响应措施根据事件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四、应急响应4.1 紧急启动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4.2 现场救援(1)伤员救治:迅速开展伤员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2)伤员转运:及时将伤员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3)现场消毒:对事故现场进行消毒,防止疫情传播。
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af7b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d.png)
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预案一、事件背景突发医疗救护事件是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性健康问题,如意外事故、疾病爆发、自然灾害等,在这些突发事件中,对伤员的及时救治和转运,十分关键。
二、应急预案的目标1. 做好伤员的救治和转运,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2. 快速组织应急医疗救援队伍,以保障受伤人员的及时救治;3. 整合医疗资源,提供足够的救护车辆和医疗设备;4. 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报告,保持信息畅通。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1. 主要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急救中心。
2. 组织调度:急救中心负责统一组织调度,协调各单位的应急资源。
3. 人员安排:各医疗机构应划定突发医疗救护队伍,确定各救援人员的工作职责和配备。
四、预案实施1. 接警与报警:急救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快速反应:医疗机构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现场处置。
3. 伤员救治:医护人员根据伤情进行分类救治,先救重伤员,再救轻伤员。
4. 转运安排:根据伤员情况,医疗机构协调安排救护车辆进行转运。
5. 医疗资源调配:急救中心负责协调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6. 信息报告:急救中心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发布事件进展情况和救援效果。
五、预案的完善和演练1.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突发医疗救护事件的应急演练,以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
2. 人员培训:加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紧急救援、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技能培训。
3. 物资储备:医疗机构要储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以备突发事件发生时使用。
六、总结与展望突发医疗救护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严密的预案和组织有序的应急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不断优化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应对突发医疗救护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8b16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3.png)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
(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
(3)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依法开展。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高效有序。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业务水平。
(3)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工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组织管理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2、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救援等工作。
4、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物资保障、社会秩序维护等工作。
5、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6、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应建立健全应急值守制度,确保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e2ee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7.png)
如有新的替代预案发布,本应急预案将废止,废止时间以新预案 发布的时间为准。
与其他应急预案的衔接与协调
衔接原则
本应急预案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如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应急 预案)保持衔接,确保在应对复杂突发事件时能够形成合力。
协调机制
建立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协调机制,包括信息共享、资源调配、联合演练等方面,以提高整 体应急响应能力。
预警监测
通过监测系统和情报网络,对 可能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
件进行预警。
信息报告
接到预警或事件报告后,立即 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 门报告。
初步研判
根据报告的信息,进行初步研 判,判断是否启动应急响应。
启动应急响应
根据研判结果,按照应急响应 等级划分,启动相应等级的应
急响应。
应急响应现场处置
医疗救治
组织医疗队伍,对伤病员进行 现场救治和转运。
卫生防疫
对现场进行消毒、杀虫、灭鼠 等卫生防疫工作,保障公众健 康安全。
现场协调
设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医 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 协调。
疾病预防控制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取 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 情扩散。
信息报告与发布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 众报告和发布现场处置情况和 工作进展。
解释更新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 应急预案的修订,解释 内容也会相应更新,以 保持与应急预案的一致 性和有效性。
应急预案的实施时间
生效时间
本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 及时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
更新周期
为提高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和实效性,本应急预案将定期进行评估 和修订,更新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医疗救助应急预案
![医疗救助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871e0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8.png)
一、预案目的为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时,组织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三、组织体系1. 成立医疗卫生救助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医疗救助工作。
2. 建立医疗卫生救助应急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3. 各医疗卫生机构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机构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1)当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时,医疗卫生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准备工作。
(2)对可能涉及的传染病、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开展疫情监测、病例搜索、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2. 紧急响应(1)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疗卫生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2)对伤病员进行分类救治,确保重伤、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3)加强医疗物资储备,确保医疗救助工作顺利进行。
3. 恢复重建(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开展伤病员康复工作,加强心理疏导。
(2)对受灾地区进行卫生防疫,预防传染病传播。
五、医疗救助措施1. 医疗救治(1)迅速开展伤病员分类救治,确保重伤、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2)加强医疗资源调配,提高救治能力。
2. 传染病防控(1)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传染病疫情。
(2)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3. 灾后心理援助(1)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受灾群众克服心理创伤。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心理健康水平。
六、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1)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医疗卫生人员应急处置水平。
2. 物资保障(1)加强医疗物资储备,确保医疗救助工作顺利进行。
应急预案医疗救护职责
![应急预案医疗救护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5f258bd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2.png)
一、总则为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迅速、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特制定本职责。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遵循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原则,确保医疗救护工作在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实施。
三、职责范围本职责适用于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中医疗救护组的职责。
四、医疗救护组职责1. 组织协调(1)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规模,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制定医疗救护方案。
(2)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医疗救护工作,确保医疗救护工作有序开展。
(3)向上级部门报告医疗救护工作进展情况,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2. 医疗救援(1)对伤员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伤情等级,优先救治危重伤员。
(2)根据伤情,为伤员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3)对伤员进行分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4)根据伤员病情,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医疗救治工作的连续性。
3. 医疗物资保障(1)制定医疗物资储备计划,确保医疗救护工作所需的药品、器械、设备等物资充足。
(2)对医疗物资进行清点、验收,确保物资质量。
(3)根据医疗救护工作需要,及时补充医疗物资。
4. 医疗信息管理(1)收集、整理医疗救护工作中产生的各类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完整。
(2)对医疗救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3)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医疗救护工作相关信息。
5. 医疗培训与演练(1)组织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医疗救护技能。
(2)定期开展医疗救护演练,检验医疗救护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总结演练经验,不断完善医疗救护方案。
6. 医疗废物处理(1)按照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2)确保医疗废物处理过程符合环保要求,防止污染。
五、工作要求1. 医疗救护组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医疗救护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
![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c282b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f.png)
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的制定目的及依据1.1 目的为了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齐全地启动应急救援工作,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疫情,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制定了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
1.2 依据1. 《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3. 医疗卫生救护管理法规4. 国家应急管理法二、应急预案的紧急情况表述2.1 接到报告后,需要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
情况紧急,必须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
2.2 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爆发、食品中毒、生命安全等突发事件,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三、应急预案的一般要求3.1 人员组织要求应急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工作证件。
应急预案实施时,应当按照任务要求,从人事、行装、药品、设备、车辆等方面配备,保证人手充足,力争做到最快响应。
3.2 医疗机构要求应急发生时,各级医疗机构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应设立绿色通道,提高应急患者的抢救机会。
应采取科学的医疗救治措施,尽力减少因突发事件而造成的人员损失和财产损失。
3.3 急救物资储备要求各级卫生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规模,储备应急卫生物资,确保急救物资的充足。
物资包括救护车、防护服、急救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3.4 应急通信设备要求为确保救援及时、准确、有效进行,应当配备应急通信设备。
包括紧急电话、传呼机、立体声通信、卫星通信设备等,保证通信畅通。
3.5 应急后勤保障要求应急处置时间较长时,应建立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确保救援人员饮食、住宿、医疗等方面的后勤保障。
四、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流程4.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确认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立即向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并进一步研判和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4.2 启动应急救援应急救援例如组织救援队伍、调集救援物资、分配任务、开展救援行动等。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c8139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1.png)
6、对于皮肤出现淤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或0.1%新洁尔灭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6、患者的确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交保卫科。
三、失窃的应急预案
1、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经常检查门窗。
3、介绍住院须知时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与现金。
4、一旦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5、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他治疗。
4、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二)、报告
事故发生科室应于第一时间报告医院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及控感办,并及时报告院领导,由院方按照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要求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意外事故情况和调查处理结果。
(三)、收治暴露人员
当有人暴露于泄漏或扩散的医疗废物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将病人收治于相关业务科室,接受科室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三、预案启动条件
凡在我院范围内发生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即启动本预案。
四、医疗废物意外事故是指:医疗废物未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处理而发生的流失、泄漏、扩散和人体伤害。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80a8b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5.png)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为保障地震发生后我院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充分利用医院现有条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地区地震灾害发生时所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医院成立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地震医疗救护小组(一)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主要职责:1、组织实施本预案,对医院抗震救灾工作实行统一指挥;2、协调、指导全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护、自救等工作;3、组织和协调全院卫生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医疗救治工作;4、对灾区医疗救助卫生防疫病工作进行紧急支援(二)地震医疗救护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1、发生地震时,需将患者撤离病房,疏散至广场空地或院内紧急避难场所撤离中医护人员要注意维护秩序,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恐惧2、情况紧急不能撤离时,叮嘱在场人员及患者寻找有支撑的地方蹲下或坐下,保护头颈、眼睛、捂住口鼻3、维持秩序,防治混乱发生(二)组织领导地震灾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展开医疗救援工作,并立即启动地震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职能,统一指挥、调度卫生应急的救援工作(三)自救地震发生时,震区人员应镇定沉着,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地震发生时迅速躲到安全处等医务人员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四)医疗救治1、地震灾害的现场救援应在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在救灾部门抢险救援人员的帮助下,首先搜寻、集中伤员,然后检伤分类,先重后轻,现场抢救,及时转送2、医护人员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顽色的腕带,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识,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危急伤员及有抢救价值的伤员优先得到抢救,一般伤员得到及时治疗3、采取先救命、再治伤的的救治原则,对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急症伤员,要清除伤员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通畅,进行心肺复苏、尽早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其他伤员采取对症治疗原则,给于止血、补液、清创、包扎、保温、吸氧等治疗对于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者,应予以临时固定4、完全性饥饿病人被困时间长,精神紧张,体力大量消耗、代谢紊乱、血压下降可给静脉输液、保温、吸氧和适当的热饮内服,在严密观察下后送5、出血是造成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现场早期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加压、填塞或上止血带等法止血,上止血带后要做出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时间,如无敷料,可选用干净的毛巾、软质内衣、手绢将伤口扎紧6、伤口的创面要紧早包扎,以免再污染;重伤肢体要加强固定,以减少继发损伤和止痛,并与搬运7、对于挤压伤员,应尽快解除压迫,伤肢不应抬高,避免活动,对能行走的伤员应限制活动,不应热敷、按摩伤肢,以免加重肢体缺氧肢体禁止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病人口渴者,可给于碱性饮料,及时运送8、对于地震伤员,发现、怀疑有脊柱骨折时,搬动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搬运时严禁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背、臀、腿部,抬放至硬质担架(或平板)上,然后固定运输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后的应急阶段,未尽事宜由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临时决定。
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15篇)
![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ce7d7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2.png)
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15篇)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精选15篇)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社会保险健康安全运行,努力防范和化解社会保险风险,维护稳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工作原则(一)客观性。
在进行社会保险风险状况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时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情况,力求客观公正地反映事物全貌和事件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不得主观臆断和猜测。
(二)真实性。
要实事求是地进行风险状况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如出现涉及社会保险风险的`情况不得瞒报、欺报,也不得夸大事实或虚报事实。
(三)及时性。
如突发重大事项,要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处理措施并上报。
(四)准确性。
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上报应先简要说明情况,随后补报详细情况,准确说明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事态发展的程度及当前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下一步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建议采取的应对方案。
(五)保密性。
要严格按照《保密守则》的要求,在处臵风险、报送风险信息时特别注意各类信息情况的保密,未经组织批准不得向外界透露风险的相关信息。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三条组织机构(一)成立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成立社会保险应急处臵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第四条职责由社会保险风险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区社会保险风险的处臵工作,切实维护稳定。
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充分认识维护社会保险稳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对辖区社会保险风险的监测预警,及时报告突发风险情况,维护辖区稳定。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接收、整理、上报有关信息资料,向领导小组汇报风险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2、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组织召集相关会议;3、向有关部门通报风险突发事件信息;4、对风险突发事件的处理提出具体的处理建议;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五条领导小组例会制度领导小组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辖内当期社会保险形势,研究风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责任,制定下一步促进辖区社会保险工作的措施。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ad74b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f.png)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卫生救援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涉及医疗卫生救援的突发事件。
二、组织体系1. 成立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下设办公室、应急医疗救援组、卫生防疫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
2. 建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由专业医护人员、防疫人员、物资保障人员等组成,负责现场救治、卫生防疫、物资保障等工作。
三、应急响应1. 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2. 应急医疗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治,包括:(1)快速评估现场情况,确定救治重点和救治措施;(2)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确保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3)开展心理疏导,减轻伤病员心理负担。
3. 卫生防疫组负责卫生防疫工作,包括:(1)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疫情传播途径;(2)对疫区进行消毒、隔离、封锁等防疫措施;(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疫意识。
4. 物资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工作,包括:(1)调配应急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2)组织医疗设备、药品、防护用品等物资的采购、储存、分发。
四、后期处置1. 突发事件结束后,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开展后期处置工作,包括:(1)对伤病员进行后续治疗、康复;(2)对疫区进行消毒、隔离、封锁等防疫措施;(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疫意识。
2. 对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fe498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1.png)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卫生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 《国家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4.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5. 《医疗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突发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1. 自然灾害2. 事故灾难3. 公共卫生事件4. 社会安全事件四、工作原则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上级领导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预案要求,分级负责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运用科学方法,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3. 快速反应,措施果断: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降低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4.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救援效率。
5. 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平时加强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建设,战时快速投入救援工作。
五、应急响应1. 紧急启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救援工作。
2. 救援队伍: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包括医护人员、医疗设备、药品等,迅速赶赴现场。
3. 现场救援: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以下措施:a. 伤员救治: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优先救治重伤员。
b. 疾病防控: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c. 心理援助: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4. 救援物资:确保救援物资充足,优先保障伤员救治和防疫需求。
5. 信息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救援进展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六、应急结束1. 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伤员得到妥善救治,疫情得到控制,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宣布应急结束。
2. 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医疗卫生救援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市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解释。
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eae26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a.png)
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救援能力和效率,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突发事件防范意识,定期开展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医疗卫生救援能力。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合法性。
(2)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优化救援流程,提高救援效率,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形成高效运转的救援体系。
三、组织管理1、成立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预案制定、培训演练、物资储备等。
3、成立专业救援队伍,包括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援助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4、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同配合,确保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建立应急值守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6、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和修订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和救援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和完善医院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污水等得到规范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2)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培训。
(3)加强对病区、手术室、供应室等关键部门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通风,降低感染风险。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a655d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b.png)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突发事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管理,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健全常备不懈的应急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管理工作依法进行。
(2)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确保应急响应工作有序开展。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确保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突发事件。
(2)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
2、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演练等工作。
3、建立专家咨询组,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
5、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确保各级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形成合力。
6、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拨机制,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7、加强对应急队伍的管理,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素质。
8、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各环节的协同作战能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的卫生监管。
(2)严格执行卫生法规和标准,对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等实施严格卫生审查和监督。
(3)定期对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卫生检查,确保卫生条件达标。
医疗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医疗卫生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0f17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6.png)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6.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7.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1.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 属地管理,明确职责;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5.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6.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7. 平战结合,常备不懈;8. 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五、组织体系与职责1. 建立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评估。
2. 设立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现场指挥。
3. 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包括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机构等。
4. 建立应急队伍,包括医疗救援队伍、卫生防疫队伍、卫生监督队伍等。
六、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应急响应阶段: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启动应急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迅速开展伤员救治,确保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3)加强卫生监督,确保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和环境卫生。
(4)做好应急物资保障,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应急恢复阶段: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开展伤病员康复、心理疏导和卫生防疫等工作。
七、应急保障1. 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能力。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8cd24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3.png)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密集增长,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能够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共安全。
一、预案目的与原则制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援工作,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同时防止疫情扩散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在制定预案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应对、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整体协调和决策;2. 设立医疗救治组,负责伤员的现场急救和后续治疗;3. 建立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调配;4. 设置信息联络组,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5. 成立宣传报道组,负责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
三、应急响应流程1. 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2. 对现场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救援方案和资源需求;3. 开展现场救援工作,包括伤员搜救、初步治疗和转移;4. 同时启动疫情监测和防控机制,防止疾病传播;5. 确保救援物资的及时供应和合理分配;6. 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7. 及时向公众发布准确信息,避免恐慌和误解。
四、培训与演练定期对救援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同时,组织模拟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不断完善和优化预案内容。
五、总结与改进每次应急响应结束后,都应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估,分析救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预案,以提高未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附录附录中应包含救援物资清单、联系方式、救援队伍名单等详细信息,以便于快速查阅和使用。
医疗救护站应急预案范文
![医疗救护站应急预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47916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0b.png)
一、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条例》3. 《医疗救护站建设标准》4. 《医疗救护站工作规范》5. 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类应急预案二、编制目的为提高医疗救护站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救护站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1)组长:医疗救护站站长(2)副组长:医疗救护站副站长(3)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督促医疗救护站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
2. 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医疗救护站站长(2)副指挥长:医疗救护站副站长(3)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医疗救护站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
3. 各科室职责(1)急诊科:负责伤员的现场救治、转运及后续治疗工作;(2)内科:负责伤员的内科疾病救治工作;(3)外科:负责伤员的手术救治工作;(4)儿科:负责伤员的儿科疾病救治工作;(5)妇产科:负责伤员的妇产科疾病救治工作;(6)检验科:负责伤员的血液、生化等检验工作;(7)影像科:负责伤员的影像学检查工作;(8)药剂科:负责伤员的药物供应工作;(9)护理部:负责伤员的护理工作;(10)行政科:负责应急物资、设备保障及后勤保障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报告(1)医疗救护站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3)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启动本预案,组织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各科室根据应急指挥部指令,立即开展伤员救治、转运、治疗等工作;(3)应急指挥部根据伤员救治情况,调整应急处置方案。
医疗救护应急保障预案
![医疗救护应急保障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803e7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a.png)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护工作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护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4.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5. 《XX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市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事件所导致的医疗救护工作。
四、工作原则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 属地管理,就近救援;4. 依靠科学,规范操作;5. 及时反应,措施果断;6.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7. 平战结合,常备不懈;8. 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五、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医疗救护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市医疗救护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医疗救护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3. 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救护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4. 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单位医疗救护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六、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根据预警信息,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到位。
2. 应急响应阶段:(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疗救护队伍迅速赶赴现场;(2)根据现场情况,开展伤员救治、转运和防疫工作;(3)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
七、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医疗救护物资,包括药品、器械、救护车等,确保应急需求。
2. 人员保障:组建专业医疗救护队伍,定期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技术保障:加强医疗救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医疗救护水平。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八、总结与评估1. 突发事件结束后,对医疗救护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医疗卫生应急预案
![医疗卫生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6ed0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8.png)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发生后,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7.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8.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9.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2. 属地管理、明确职责3.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4.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5.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6. 平战结合、常备不懈7. 加强协作、公众参与五、组织体系1. 成立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设立医疗卫生救援专家组,负责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咨询。
3. 设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负责医疗卫生救援现场的救援工作。
六、应急响应1.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2. 确定救援现场,设立医疗救治区、卫生防疫区、物资保障区等。
3. 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物资保障等工作。
4. 根据救援情况,调整救援力量,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七、医疗救治1. 设立医疗救治点,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2. 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确保重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3. 加强与邻近医疗机构协作,实现伤员救治的无缝衔接。
4. 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八、卫生防疫1. 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 对受灾地区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防疫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仙区富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确保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确保各项医疗卫生救护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所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及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绵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游仙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富乐街道办及邻近辖区范围内因外伤、中毒、洪涝灾害、地震等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时,应急救护中涉及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1.4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快速反应、密切协作;措施得当、常备不懈。
2 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应急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
2.1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伤亡2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较多,应当请求区及医疗卫生救护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区域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市级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我院开展医疗救护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 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伤亡10人以上、20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2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区域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我院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 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重伤伤5人以上、10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街道办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 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受伤3人以上、5人以下,其中,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街道办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我院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郑东
成员:文福周朱光斌赵文敏唐信科陈勤曹礼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唐信科同志兼任办
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职责:1.负责管理、协调及调动各救护小组成员。
2.负责制定相关救护预案,落实救援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3.负责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物资、药品及器械储备和供应。
4.负责维持院内秩序和保卫工作。
3.2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队
队长:文福周
副队长:唐信科
成员:唐晓丽何培芬朱建伟顾小红周思杰贾春蓉李建梅赖小红周小红韩小红曹礼燕王思晨职责:1.负责伤病员的诊断、治疗、护理及医学观察。
2.负责制定危重病员的诊疗方案、组织会诊、决定转诊等。
3.负责伤病员的转运工作。
任何科室、医务人员不得拒绝因突发公共事件所致伤员的救治。
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 医疗卫生救援的分级响应
根据医疗卫生救护的事件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上级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启动,我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自然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预案启动后,医疗卫生救护领导小组及装备等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结到位。
4.1.1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的响应
医院接到医疗卫生救护特别重大事件的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护领导小组工作,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其医疗卫生救护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迅速组织应急医疗卫生救护队伍和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开展医治,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综合评估伤病员救治情况,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
救护领导小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4.1.2 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的响应
医院接到医疗卫生救护重大事件的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护领导小组工作,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其医疗卫生救护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迅速组织应急医疗卫生救护队伍和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开展医治,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综合评估伤病员救治情况,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4.1.3 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的响应
医院接到医疗卫生救护重大事件的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护领导小组工作,迅速组织应急医疗卫生救护队伍和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并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处理情况;根据应急医疗卫生救护的需要请求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技术和专家队伍支援。
4.1.4 医疗卫生一般事件(Ⅳ级)的响应
医院接到医疗卫生救护重大事件的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护领导小组工作,迅速组织应急医疗卫生救护队伍和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开展医疗救治、调查确认等现场处理和评估工作,及时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处理情况;根据应急医疗卫生救护的需要请求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技术和专家队伍支援。
4.2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队接到命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护工作并接受其统一指挥和调遣。
根据分级响应原则,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的负责人要赶赴救护现场指挥,减少环节,提高效率,正确及时处理。
医疗卫生救护人员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责,注重自我保护和安全。
4.2.1 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
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查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
对轻、重、危重伤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并将救护救治的伤病员的情况、注意事项等填写伤病员情况单,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 伤病员转送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查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
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病人,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以便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护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的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要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护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
4.3 信息报告和发布
医院接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报告后,及时将事件造成人员伤亡以及所了解情况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未经授权不得向任何机构和个人发布救护情况。
4.4 医疗卫生救援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护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
到救治,经本级人民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或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护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护应急响应终止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终止信息。
5 医疗卫生救援的评价
医疗卫生救护终止后要对医疗卫生救护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写出书面总结报告,通过总结和科学评估提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6 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医院应当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和队伍的建设,组织对医疗卫生救护应急队伍的培训与演练,储备救援物资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7 附则
7.1 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医院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
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 预案制订与修订
本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护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7.3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本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护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7.4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