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1. 概述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壤的流失现象,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农业产出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保护、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和教育宣传四个方面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案。
2. 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首要任务。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2.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2.2 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通过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使空闲地充分休整,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3 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例如修建护岸、水渠和水库等,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3.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保护土地和减缓水流速度的作用。
3.1 林木覆盖增加:通过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项目,增加植被覆盖率,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3.2 草地恢复和管理:加强对草地的保护和管理,控制过度放牧,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防止草地过度破坏和土壤流失。
3.3 生态工程建设:采取生态工程手段,如建设人工湿地和河道生态修复,改善水土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4. 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环节,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1 调整水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水资源,统筹考虑不同区域的需水状况,推动跨区域水资源的互补和调剂,减少过度开采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4.2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土保持林、梯田和隔离墙等,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4.3 实行水资源科学管理:建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系统,科学制定水资源利用计划,合理控制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
5. 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5.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社区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摘要:受到所处的地域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宾川县属滇西边境山区,全县36.9万亩耕地中有坡耕地20多万亩,坡耕地区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度,从生态建设恢复和综合治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该文剖析了宾川县土壤侵蚀的成因和负面影响,并给出了自然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方法。
关键字:水土流失;生态恢复;综合治理引言:水土流失问题和生态恢复是建设良好生态的关键问题,而水土侵蚀防治工作又是国家开展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基石,也属于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而提高生态建设系统的综合性能又可促进实施国家能源战略。
因而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水土侵害处理措施和生态恢复举措,来促进生态的可持续性。
而现如今,国家已经专项就有关生态变化问题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专门化培训,以最大限度的改善环境效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类对环境越来越的关注,环境保护部门目前正在积极广泛的进行对自然环境的整治与恢复工作,在进一步贯彻整治和修复的过程中,还充分重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自然环境资源加以合理地开发利用,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宗旨,以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终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1.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现阶段,就我国的全国范围而言,在多种原因影响下,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很多土壤侵蚀现象,并且土壤侵害面呈现了逐步扩大的态势,甚至出现了千沟万壑的状况。
由于土壤腐蚀还可以损害农田,致使土地营养不断缺乏,影响到了庄稼的正常耕作效益,从而减少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并且还可能对国家粮食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存水平的改善。
在暴雨来临,由于土地内部没有充足的土壤黏合力,抗冲刷性能减弱、地表植物覆盖面比较等因素影响,在暴雨的冲刷时会产生大量土壤侵蚀的状况,易发生城市内涝。
在干燥大风的天气环境下,由于树木较少易产生风沙,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危害,如果是不能科学高效的管理,将会导致生态环境受损害的面积不断增加,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造成了很大障碍。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浅析王孝晋孙文鹏_1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浅析王孝晋孙文鹏发布时间:2023-06-22T02:11:05.070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7期作者:王孝晋孙文鹏[导读] 我国地大物博,有着较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然而这也导致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植被覆盖率较低的问题,再加上最近几年我国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的开展,导致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为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国应该通过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将对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
济南市历下区水务服务中心山东省济南市 250013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013摘要:我国地大物博,有着较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然而这也导致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植被覆盖率较低的问题,再加上最近几年我国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的开展,导致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为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国应该通过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将对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一、水土流失概要水土流失也就是指在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雨水难以渗透到地面之下,最终顺势对土壤进行冲刷,导致水分与土壤同时流失的情况,一般来说,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地面的坡度过大,土地利用水平不足、地表植被被破坏、耕种技术不够科学等等,其主要体现在土壤的耕作层被严重破坏,土壤的肥力逐渐下降,对于当地的河流和渠道加以阻塞,地方水利工程效益严重下降,对于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水土流失问题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第一水土流失问题会导致土壤生产力的严重下降,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已经达到了150万平方公里,达到了全国面积的1/6,每年流失的土壤达到了50亿吨,这些流失的土壤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大片肥沃土壤的流失也将会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土壤生产力的完全丧失;第二,会对河道以及湖泊造成阻塞,流失的土壤会在河床部分造成淤沙过多的问题,风沙太大也会导致湖面出现沙洲的情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第三,水土流失问题会导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摘要:水土流失治理属于水土保持的工作范畴,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开展生态修复的基础,提升生态系统的性能可以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现阶段,我国为了有效应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还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最大限度的提升环境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愈发的重视,环境保护部门正全方位的开展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在深入贯彻治理与修复过程中,还充分尊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措施1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现阶段,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在自然以及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诸多地区都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而且水土流失面积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往往呈现千沟万壑的状态。
水土流失可以破坏耕地,土壤养分会不断流失,影响到农作物的耕种效果,降低农民的收入,同时可能对粮食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大雨降临时,因为土壤内部缺少足够的粘合力,抗侵蚀能力降低、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等原因,在雨水的冲击作用下,会出现水土大量流失的状况,而且地表很难留住降水,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在干旱大风的气候条件下,因为缺少树木的阻拦,会形成沙尘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若是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治理,则会造成生态环境受破坏的面积持续扩大,给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带来严重阻碍。
所以,应提升水土保持工作力度,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并适当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开展生态系统的修复,避免水土流失状况的继续恶化。
2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治理间的相互关系要想开展好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就需要充分了解区域的基本生态信息,并遵循基本的自然发展规律,比如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地区,其表现为温带季风气候,根据其生态及气候特征,应对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推进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综合防护措施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方案
综合防护措施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并实施综合防护措施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方案非常重要。
二、综合防护措施1. 植被恢复与保护(1)加强植被的培育与管理。
通过大规模造林和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减缓水土流失速度。
(2)采取植物多样性措施。
推行不同树种和植物的混合种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土壤抗侵蚀能力。
2. 激励措施(1)提供经济支持。
鼓励农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为农民提供种植补贴和生态补偿,增加农民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2)建立保险制度。
设立农业保险,对水土流失造成的农业损失进行补偿,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3. 构建水土流失监测体系(1)建立遥感监测系统。
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水土流失的迹象,以便采取及时措施进行治理。
(2)加强地面监测。
设立监测站点,通过测量土壤侵蚀的指标,准确评估水土流失的程度,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 水土流失治理技术(1)修复植被措施。
采用造林、草灌复合措施,增加植被覆盖,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建设防护设施。
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加设护坡、护岸、沟槽等设施,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三、综合方案的实施1. 法律法规支持(1)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法规体系建设,明确相关责任和处罚措施,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
(2)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确保综合方案的有效执行。
2. 宣传教育(1)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向农民和公众普及水土保持知识,提高他们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
(2)组织培训活动。
组织水土保持技术培训班和现场示范,提高农民的水土保持技术和管理水平。
3. 政府支持(1)加大投入力度。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1. 引言水土流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过度的农业活动和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治理水土流失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土壤保持措施、生态修复措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 土壤保持措施土壤保持是防止土壤侵蚀和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保持措施:2.1 林地建设林地具有很强的保持土壤的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因此,加强林地的建设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立植被覆盖率高的森林,可以有效减少降雨对土壤的冲刷,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种植乔木和灌木,可以增加林地的固土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2.2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地划定各类土地的功能区域,合理规划农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布局和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破坏和水土流失。
2.3 建设防护林带和风道建设防护林带和风道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方式。
•防护林带可以起到屏障作用,阻挡风沙和降雨的侵蚀。
同时,防护林带还可以修复退化土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风道的建设可以减弱风的速度,阻挡风沙的传播,保护土地不受风沙的侵蚀。
3. 生态修复措施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态修复措施:3.1 河岸修复河岸修复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固河岸,种植浸根植物和护岸植被,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3.2 湿地建设湿地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通过建设湿地,可以有效减少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湿地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3.3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在退化地区种植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植物,可以帮助土壤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4.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农业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汇报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汇报
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
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我单位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加强了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对各地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全
面调查和评估,及时掌握了水土流失的分布范围和程度,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我们大力推进了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程。
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工程,加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缓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同时,我们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通过修建水土保持设施,改善了农田排水条件,减少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推广了节水灌溉和精细化农业管理技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
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农民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综合来看,我们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要看到,水
土流失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监测评估和科研攻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
希望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为实现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目标而不懈努力。
让我们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着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
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水土流失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控制、中间控制和末端控制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源头控制。
这主要包括加强水土保持意识教育,增强广大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农田管理,进行合理的耕种制度,减少耕地的削减,避免过度开垦、过度利用土地资源。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鼓励农民采取种植防护林、草地、植被带等措施,有效保护耕地的水土资源。
其次,中间控制,即在水土流失的中间环节进行防治。
这包括合理控制农田灌溉的水量和水质,提高农田的抗旱、抗涝能力,加大对农田的改善和保护工程力度,如修筑护坡、修建沟渠等,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
同时,鼓励运用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的情况,加强管理和防治。
最后,末端控制,即对水土流失的后果进行修复和治理。
这包括治理水土流失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修复受损的植被和土壤,并进行植被恢复和植被保护,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和抑制水土流失的发生。
同时,在治理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控制和修复,确保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
在水土流失防治的总体布局上,需要建立起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体系。
这包括建立水土流失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责任和权益,加强对水土流失防治的宣传和督导,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要重视水土流失防治的投入和经费保障,划拨专项资金,支持水土流失防治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水土流失防治的技术能力。
总之,水土流失防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从源头控制、中间控制和末端控制三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只有坚持综合治理,加强科学管理,划定责任,做到源头预防,中间控制,末端治理,才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好水土资源。
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修复的重要性1. 引言1.1 定义综合生态修复是指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和修复,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态修复手段。
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实施综合生态修复,重建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综合生态修复不仅包括针对单一生态系统的修复,更加强调对多种生态系统的综合修复和管理,以实现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和互补。
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的综合修复,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调整生态平衡,保持气候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综合生态修复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本段共203字】1.2 背景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措施对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生态平衡状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已经导致了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
水土流失加重,生态平衡被破坏,气候异常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背景下,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修复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通过科学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始重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修复的原因。
生态修复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1.3 意义综合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摘要:土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直接受到土地生产力影响,由此开展的水土保持在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将生态修复工作贯彻于建设施工及后续使用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实际修复过程中,还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指定合理、适应性更强的修复计划,辅之以有效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计划,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打造一支水平更高的专业团队,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促进中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愈发的重视,环境保护部门正全方位的开展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在深入贯彻治理与修复过程中,还充分尊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终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1水土流失的概述1.1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地势,其中包含山地、丘陵、高原、沙漠、冰川、石山等多种多样的地势,相对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大部分地区存在相应的水土流失现象,具有较大的分布面积。
水土流失包含水、风和冻融等对多种多样的侵蚀形式,同时具有滑坡和泥石流等多种复杂类型的相互交错,情况比较严重。
另外,我国水土流失主要是坡耕地水利侵蚀、沟道重力侵蚀,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大大降低了土地自身的生产力和自然的自净能力。
我国工业和城市化逐渐加快,不断扩大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增加了工程数量,对原始地貌和植被产生严重损坏,出现大量的废弃土和废渣,对水资源产生巨大污染。
1.2危害自然生态环境发生水土流失情况,对水和土地资源产生较大的破坏。
水土流失能够转变土壤自身的肥力和各项性质,造成土壤丧失完整性,逐渐呈现出沟壑纵横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土地涵养水资源的功能,进而农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养分和水分,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农户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论析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论析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一、前言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土层厚度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
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来综合治理进行水土流失是现在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二、水土流失的现状某区域山地面积为641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丘陵岗地面积为590.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河谷平原面积为36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
土壤有河淤土、水稻土、白浆土,平均海拔高度在120米以下,属大陆季风气候。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河流成网,绥芬河大小支流163条,区域水土流失情况突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已成为影响群众致富、制约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因素该地区海拔为100-120米。
山坡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0%,坡度为5度至30度不等。
地形坡度大对水土流失影响很大,坡度大小与水土流失程度成正比。
从气象来说,降雨特别暴雨对土壤侵蚀影响特别大,该地区属大陆季风气候带,雨热同季,多年平均降雨量在500mm以上,特别是7、8、9月份雨量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70%,集中较强的降雨对地表土冲刷力很强,特别是坡度较大的地区,对土壤的侵蚀更加严重。
除耕地外,植被占有率较低,每遇强降雨都会造成洪灾,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人为因素人为的破坏植被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
主要表现在: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平缓耕地粮食生产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要求,大面积的坡地被开垦成耕地,大量的林地、湿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土壤侵蚀进一步发展,加重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再有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只重视发展,不重视生态建设,在山边河边放牧,盗砍树木,非法采沙等,造成山边河边只见荒坡、荒滩不见青山绿草,弃土弃河渣堆满河道,这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四、水土流失的危害1、土地生产力下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缺乏对土地的有效保护,致使农业生产用地侵蚀严重,土质逐年变薄,土壤肥力下降,重壤土变成了轻黏土,土壤孔隙度减少,持水保肥力下降,农业耕作性越来越差,抗御洪涝灾害能力足年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结构破坏后,使土壤抗蚀力不断减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治理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治理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水土流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它就像一个悄然蔓延的“生态病”,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
想象一下,肥沃的土壤就像是土地的“营养库”,而水土流失就像是一个小偷,一点点地把这个“营养库”偷走。
当雨水冲刷地表时,会带走大量的土壤表层肥沃物质,如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
长此以往,土地变得贫瘠,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产量降低,质量也大打折扣。
这对于依赖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会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水土流失会破坏水资源平衡。
原本,土地就像一个巨大的“蓄水池”,能够吸收和储存雨水。
然而,一旦发生水土流失,这个“蓄水池”的功能就会受损。
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导致雨水迅速流失,河流的径流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容易引发洪水灾害。
而在旱季,由于土壤保水能力差,又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同时,流失的土壤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会使水质变得浑浊,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甚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再者,水土流失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是地球的“绿色卫士”,它们能够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但当水土流失发生时,这些生态系统也会遭到破坏。
植被减少,动物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原本和谐的生态链条被打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恢复能力下降,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危机。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加剧土壤侵蚀和沙漠化。
被带走的土壤在风力或水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堆积在其他地方,形成新的沙丘或者荒漠。
这不仅会使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减少,还会进一步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应对水土流失问题。
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是关键的一步。
树木和植被的根系就像土壤的“锚”,能够固定土壤,防止其被雨水冲走。
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同时,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地区,要进行生态修复,通过人工种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
区域治理DETECTION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通渭县平襄镇人民政府 刘军军摘要:目前,西北地区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
以通渭县为例,当地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因此,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必须针对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策略。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1-0041-0001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结构不稳定,土壤侵蚀已成为当地生态民生的重要问题。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结构等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修复内涵及水土流失原因(一)生态修复内涵生态修复主要是指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功能,以人工的方式,将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慢慢恢复成原有的模样,并朝着合理的方向整合技术,使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适应生态环境的构造。
进一步有效促进生态系统的进步和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仅会修复受损的植被,还可以使土壤逐渐适应生态系统下的生命群体,并提高土壤植被的营养成分,加强土壤的肥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生物多样性,帮助生物种群的有效恢复,这不仅降低环境污染程度,还有助于获得最佳的视觉美学效果。
(二)水土流失原因水土流失的造成,或多或少取决于自然因素。
首先,气候对水土流失产生主要影响。
其中当地常年干旱,加之黄土高原降水量少,沙漠化严重,是直接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
其次是地形地质。
由于该地区土壤偏为深厚,透水透气,易于耕作。
通渭县位于黄土高坡地带,典型的少林地区。
因此,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水土流失治理方案背景介绍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与水在水循环系统中被流失的现象,它是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治理原则1.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应综合考虑影响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包括地形地貌、降水分布、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2.重点治理。
依据区域特点和水土流失程度,确定重点治理区域,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先治理措施。
3.预防为主。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预防水土流失发生。
4.经济可行。
设计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经济成本和效益,确保治理措施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可行性。
治理措施植被恢复和保护1.种植草木。
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增加土壤的固持力和保水能力。
2.确立植被覆盖目标。
根据土地的类型和水土流失的特点,设定植被覆盖率的目标,制定合理的管护措施,保护植被免受人类活动的破坏。
3.林草适宜配套。
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森林、草原等不同类型的植被,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构建水土保持设施1.坡面防护。
采取坡面覆盖、草条栽培、梯田建设等措施,防止降雨冲刷土壤和沟渠的形成。
2.沟道修复。
修复沟渠的生态功能,降低沟渠侵蚀速度,减少泥沙输送。
3.水土保持林网。
在重点治理区域设置水土保持林网,减缓水流速度,降低土壤冲刷。
合理土地利用1.严格限制违法用地。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
2.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土地质量和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农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土地。
3.推广耕地保护技术。
推广耕地轮作、有机肥料、节水灌溉等技术,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
实施效果评估1.监测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定期对治理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2.绩效评估与修正。
水土保持规划与综合防治措施配置
水土保持规划与综合防治措施配置水土保持规划与综合防治措施配置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预防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综合性治理措施。
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并综合配置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水土保持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根据土地利用情况、生态环境特点、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制定和实施的一项长期水土保持工作计划。
水土保持规划旨在通过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水土保持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土地利用状况、降水分布、水土流失情况等因素,并确定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和工程。
在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时,首先需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功能和潜力,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
其次,需要进行水土流失评估和预测。
通过对水土流失情况的评估和预测,可以确定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和措施。
同时,还需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估,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水土保持规划的实施需要综合配置相应的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可以采取梯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水土保持林带、修建水库、固壤公路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量。
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可以通过拦沙坝建设、湿地修复、生态林带建设等方式,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可以通过绿化治理、生态修复、护岸工程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水土保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科技支撑和政策指导,提高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水土保持规划与综合防治措施配置是实现水土保持目标的重要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预防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水土保持规划和综合防治措施配置还能提高农田的耕作条件和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
环境生态huan jing sheng tai195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宋淑利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随着近年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调查发现,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是最有效的方法,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有很好的效果。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和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文对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一、生态修复概述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指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和工程方法,改善或隔离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为其优化内外沟通过程,从而尽快实现生态修复或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根本上说,生态恢复仍然是一个自我恢复的过程。
在某些方面,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其通过自身调节实现生态功能的恢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在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自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恢复功能,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下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大自然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
所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不能给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和破坏。
这是一种全新的环保理念,也是一种极其有效地措施。
二、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更加自觉的参与到生态修复工作中。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压力和挑战,各地的生态环境形式都非常严峻。
因此,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水土保持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优化生态环境,相关人员不断提出新的有效对策,有效保障了生态修复和环境质量效果。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经验材料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经验材料水土流失这事儿,大家可能都有听过吧?听起来就挺“可怕”的,好像大自然要跟我们算账似的。
可实际上呢,水土流失早在我们的生活中悄悄发生了很多年。
可能你没太在意,但你看看那些被大雨冲刷得满目疮痍的土地,看看那些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坡,现在成了“赤裸裸”的沙地,嗯,水土流失的痕迹可不小。
别说,咱们国家的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山区、丘陵地带,水土流失的问题确实很严重。
要不怎么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的地方就是水土流失成了他们的“头号大敌”。
不过,好在我们并没有坐以待毙,国家也好,地方相关部门也好,大家一起想了不少办法,搞了不少治理工程,效果也是杠杠的。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些年在水土流失治理上的那些经验,真心希望大家能有所启发,哪怕咱们以后走在路上多留意一下周围的环境,也算是为保护家园出份力。
其实说到水土流失,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下大雨”。
没错,大雨确实是罪魁祸首之一。
要是那雨下得太猛,泥土没办法抓住,土壤一松就全跑了,搞得一地泥泞。
但是呢,单靠降雨可不能完全怪它,咱自己的一些行为也在“推波助澜”。
比如乱砍滥伐、过度开垦、甚至是没有经过合理设计的建筑工程,这些都会加剧土壤的流失。
土壤一失去,水源跟着就被破坏了,环境质量下降,农田也耕不出好粮食来,真的是“损人又害己”。
再加上气候变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这就让治理水土流失变得更加迫切了。
毕竟,咱们的地球是越来越“不耐折腾”了,稍微一不小心,后果就严重了。
不过,治理水土流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得有一套科学的办法。
大家肯定听说过“植树造林”这一招吧。
没错,植树造林是解决水土流失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树木的根系能够牢牢抓住土壤,防止雨水冲刷。
这就像是给土壤穿上了一层防护服,有了这些绿色的“卫士”,雨水再也不能随意“蹂躏”我们的土地了。
其实你想想看,树木不光是固定土壤,还是大自然的空气净化器呢,它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绿意和清新空气。
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技术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技术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技术方案是针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状况而制定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各地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围绕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案展开阐述,力图提出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案来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问题。
文章结构如下: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介绍。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
在生态保护修复技术部分,将对森林恢复、湿地保护与修复以及水域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阐述。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部分,将介绍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与保护以及土地整治与治理等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关系将作为结论部分的重点讨论,其中将着重介绍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关系、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案。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成部分的安排。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叙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我们简要介绍了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技术方案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了文章的结构。
最后,我们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技术方案的关键内容。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两个大段落。
在生态保护修复技术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森林恢复、湿地保护与修复以及水域生态修复等相关技术。
浅析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对策
建筑工程与水利交通117浅析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对策蔡海涛(正阳县环境监察大队)摘要: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我国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加以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及因地制宜原则,加强预防监督职能、大力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综合措施治理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 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只有生态环境良好, 才可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一、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一)大量土地出现退化。
水土流失会使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受到严重破坏,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相对较低,具有比较严重的人地矛盾,而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让该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每年大概损失100万亩左右的耕地。
上江上游、北方土石山区等地区已流失了较大比例的农田耕地,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能力基本丧失,裸露了大量的母质基岩。
(二)生态系统功能削弱。
水土流失会使旱灾损失面积加重,使污染面源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我国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水土流失会进一步降低土壤涵养水源,使干旱灾害加剧。
另外,在面源污染中,水土流失作为主要载体,不仅输送大量泥沙,而且输送生活垃圾、农药等面源污染物。
与此同时,水土流失还会使草场严重退化,进一步减弱防风固沙能力,使沙尘暴加剧;水土流失还会使大量的河流湖泊出现干旱,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区域。
二、生态修复的作用从宏观角度来谈生态修复, 就是指通过应用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调节和组织能力来对生态或者环境本身进行修复。
通常情况下, 为了能使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更加快速的恢复, 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人工辅助, 这能有效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
生态修复的提出与实施源自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战略思想, 其主要依靠大自然本身具备的循环再生能力, 并辅之以人为手段的干涉, 然后充分将区域的自然资源利用起来, 促使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 营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 从而将水土流失状况置于掌控范围内。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的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做好水土保持的防治对策摘要:做好水土保持,可以涵养水土,保护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保证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链条的正常运转,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本文结合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分析了水土流失原因,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影响,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的对策和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调节生态环境,是当前防治土壤流失及土地荒漠化最为有效的措施。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1水土保持的特点及意义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工程,其特点如下:一是水土保持具有科学性,涉及农林牧、水利、土壤环境和法律等多个领域。
二是水土保持具有地域性,应根据当地地域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经济发展状况及水土流失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
三是水土保持具有综合性,需多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四是水土保持工作具有群众性,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治理好千沟万壑。
水土保持至关重要,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必须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
通过划分不同小流域不断进行综合治理,统筹协调、层层设防,可提高地表植被丰富度、涵养水源、保护环境、调节气候、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干旱等自然灾害、保护土壤肥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水平,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与土壤地质、降水量、植被覆盖情况、山川地形地貌等密切相关。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极易被雨水和大风侵蚀分解,易造成地区水土流失。
降雨对水土流失有较大的影响,雨水较少时会严重影响土壤表层植被的生长,易引起风沙;雨水较多时径流对土壤表层的冲刮力较大,易对土壤造成侵蚀,从而引起水土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
发表时间:2015-01-26T16:22:26.6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娜纪红梅
[导读] 如流域修复关键技术措施的合理配置、生态自我修复能达到的程度和人类需要干预的程度、流域水土流失生态恢复的长期动态监测与健康评价
张娜纪红梅神木县水土保持工作队陕西省 719300
神木县水利水电工作队陕西省 719300
摘要:生态环境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退化的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水土流失严重,反过来又加剧生态环境退化,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
本文从流域生态学角度探讨总结了流域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一、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流失强度大,已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因此,从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防治任务的艰巨性、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性来看,必须拓展思路、研究新途径、采取新举措来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
生态修复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来的,它为解决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积广、程度严重与经济欠发达、治理资金投入有限之间的矛盾找到了新途径。
二、水土流失生态修复1、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生态修复是针对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引发生态系统退化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属于恢复生态学范畴。
根据生态恢复过程中所介入的人工力量与发挥自然力量的不同程度,把生态恢复措施划分为保护(保育)、修复、整治、重建等不同层次,生态修复是介于保护与整治之间的一种措施。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包括如下几层内涵:①生态修复的力量是以自然力量为主,以人工力量为辅;②生态修复的方法和原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修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等内在修复机制;③生态修复的途径是促进植被恢复,保持水土;④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的尺度流域生态学以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生态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流域内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从尺度上讲,流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生态自我修复与流域综合治理需相互协调,按照这个思路,全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总体布局便更加明晰。
各流域可根据本区的特点和实际,具体研究和确定与生态修复相配套的重点治理工程。
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根据不同流域的特点和生态自我修复的限制性要素,着力解决生态修复中的瓶颈问题全流域上下形成认识统一、目标一致、行动协调的整体推进格局,按照统一规划分地区、分期组织实施,使水土流失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综合治理措施及其生态功效1、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森林地土质疏松,孔隙度高,能有效地调蓄水分,是蓄水保水的“土壤水库”;林木根系集中分布的根系土壤层能蓄存大量的水分,是林木中最重要的蓄存水分和调节水气状况的作用层;植物枯枝落叶层一能防止雨滴直接击溅土壤,增强土壤团粒结构的稳定性,增加土壤抗蚀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雨水剥蚀冲刷;二能蓄存和人渗降水,减少地表径流;三能分散、滞缓地表径流,起到调节河川径流和削减洪峰的作用;四能过滤地表径流,避免土沙流人河川和水库,起到泥沙过滤器的作用。
森林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生态功能。
森林复杂的立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截持,实现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既可减少洪水流量,减缓洪水流速,延缓洪峰到来,防止洪水陡涨陡落,又可使大量的地表水渗人土壤变成地下径流,在雨后源源不断地补给河川径流,增加枯水期流量,缩短枯水期长度。
同无林集水区相比,森林集水区可消减洪峰流量70%—95%。
2、水土保持耕作措施(1)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类型根据农耕地的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气候、作物等特征而采取的一系列蓄水保土耕作、栽培措施的总和,即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其作用是减轻水土流失,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依据蓄水保土的机理和作用,分为微地形改造、土壤改良和地表层保护三大类。
(2)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作用微地形改造:属于微地形改造的措施有等高耕种、沟垄种植和截坡种植等。
它是水土保持中最基本的农业技术措施,其作用是通过增加地面糙度,延长雨水滞留,加大土壤渗蓄,减缓水力冲刷。
其特点是可与耕作栽培结合进行,不需付出较多的人力和财力。
土壤改良:属于土壤改良的措施有深耕、施肥、种植绿肥、客土铺垫、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等。
它是水土保持耕作和高产栽培中的一项根本措施,其作用是提高水分渗透率,增加土壤保肥保水性能,改善植被的立地条件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增加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地表层保护:属于地表层保护的措施有间作混作和套种、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栽培、少耕和免耕、表土耕作等。
它是水土保持中最常见的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机理比较简单。
其作用是通过植物活体、秸秆、残茬及塑料地膜等,使地表覆盖度增加或覆盖时间延长,保护土壤表面免受大风和雨滴击溅侵蚀,减缓径流冲刷,从而达到保护水土、增加产量之目的。
四、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内在关系解析生态恢复、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综合治理、封禁治理构成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系列。
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只有将这些措施有机结合,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才能使水土保持达到最好效果。
在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中要厘清以下概念和关系:(1)生态恢复和生态修复都必须禁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生态恢复不包括人类直接参人,属自然恢复;生态修复包括人类直接参人,如局部小面积治理,属加速恢复。
(2)封禁是一种保护行为,侧重于水土流失的“防”。
封禁作为综合治理的一项特殊措施,它被称为封禁治理,也称封禁保护。
封禁保护是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
(3)生态修复要处理好各方面关系。
开展生态修复一定要面向市场,按经济规律办事,正确处理封与用、封与牧、封与育、封与建的关系。
特别要处理好封禁保护与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制度,把好水土保持“三关”。
(4)生态修复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水土流失重点区的综合治理属于生态修复,但作为广义生态修复的一项根本措施,其特殊性却是狭义生态修复不能涵盖的,所涉及的内涵是狭义生态修复不能替代的。
原因之一是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各有侧重。
综合治理侧重于水土流失的“治”,采取的是综合措施;生态修复侧重于水土流失的“防”,主要是封禁保护,措施比较单一。
二者捆在一起,容易使人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原因之二是综合治理的作用是生态修复所不及的,它已经超越了“修复”的范畴。
尽管在水土流失轻度、中度地区进行生态修复有时也需要综合治理,但它附属于生态修复,只是一种特殊情况。
原因之三是将综合治理从生态修复中剥离出来,可以突出综合治理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使之与生态修复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水土流失的防与治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五、结束语目前,在流域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中尚有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流域修复关键技术措施的合理配置、生态自我修复能达到的
程度和人类需要干预的程度、流域水土流失生态恢复的长期动态监测与健康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科学解答,对于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未来的流域治理工作中,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加强人工重点治理的同时,高度重视流域生态修复,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流域的生态恢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以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
参考文献[1]李敏王白春许林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战略部署》,《人民黄河》,2013 年10 期[2]胡建民:《江西布局近期水土保持工作》,《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06 期[3]郑小莉:《浅论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2009 年01 期[4]王治国:《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中国水土保持》,2003 年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