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20094859 姓名:石竣夫专业班级:金融三班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欣赏

摘要:承德避暑山庄这个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从康熙42年(1703年)开始兴建,

到乾隆57年(1792年)竣工,历时近一个世纪,占地846O亩,山庄的建筑秀丽壮观,令人神往。多种建筑形式的自由组合与变化,人工园林与山林景观的对比与和谐,各民族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会。本文主要欣赏了承德避暑山庄建筑的美学、古典哲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和艺术。

关键字:建筑;文化景观;园林;艺术

正文:

一、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避暑山庄不是一座普通的园林,而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康乾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任务是把处于纷争、散漫状态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并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当年,清帝每年有半年时间在这里处理朝政,接见各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他们在此接见蒙古、西藏、新疆、青海、西南及台湾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宗教领袖和外国使节,加强了清政府与各民族上层人物的联系以及和其他国家的交往,取得了单纯靠军事力量难以取得的效果,为稳定边疆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万树园是清帝在山庄进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他们曾在此野宴少数民族上层首领和各国使节。游人面对着萋萋芳草、追逐的群鹿,座座蒙古包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眼前仿佛闪现出贵宾满座、笑语喧哗,清帝盛宴邀请少数民族首领和各国使节的壮观场景。

二、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

避暑山庄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一康乾盛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建造而成。它是帝王苑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结晶,它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

走进这座海市蜃楼般的建筑群,可以观赏到另一类风景。这是一片皇家园林,因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文化景观。名人书写的牌匾、楹联、诗词到处可见,有康熙帝以四个字题名的景色36处,有乾隆帝以三个字题名的景色36处,史称“康乾72景”。梨花伴月、卷阿胜境、月色江声、风泉清听、水流云在、沧浪屿等,72景的充满诗情画意,仅名称都会让人浮想联翩,如“月色江声”景点位于避暑山庄湖区中部、上湖与下湖之间,在天然成趣的基础上仿杭州苏堤建了芝径云堤接连三岛,颇得园林艺术“一池三山”之神韵,隔湖与水心榭、环碧岛和如意洲遥遥相望,周围的湖光山色秀美宜人,岛上民居风格的建筑与周围的湖水、山石和植物的巧妙结合,使园林景观富于变化。

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其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艺术,往往是通过植物为媒介,来影响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获得不同的意境。月色江声

岛上构筑的庭院,追求民居格调,体现自然、朴素的山庄野趣,这在建筑形式上必然造成缺乏高低错落的变化,置身于此,给人以平淡的感觉。为弥补不足,造园者充分利用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三者之间的高差特点,采用掩映手法,来增加庭院的层次。高耸云天的古松与建筑对比,给人以整个庭院空间的高低参差变化和层次感,无形中增加了庭院前后错落变化和空间深度。这样,整个岛屿上的建筑,半藏半露于树丛之中,景观上既高低参差,又前后错落,给人以美感。岛上被列为乾隆三十六景之十二景的“冷香亭”。西、南两侧濒临上湖与下湖,视线开阔,景色秀丽,是清帝夏秋之际闻香赏荷之所。每当夏秋时节,置身亭中,既可观赏艳丽的敖汉荷花,又能闻着随风飘来的幽香,乾隆皇帝曾用“四柱池亭绕绿荷,冷香雨后袭人多”的诗句,来描写这里秋季的景色。这里主要是以荷花为媒介,通过视觉和嗅觉产生联想,而获得令人陶醉的意境。“峡琴轩”是清帝弹琴弄笛、欣赏音乐的地方。而真正取意则是松涛和水声。阵阵松涛和湖水拍岸之声交相呼应,形成了优美的旋律,“峡琴轩”因此得名。

三、避暑山庄标志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园囿。

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对园林进行具体分析,以“中国传统建筑包括造园艺术的审美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知觉,象征涵义给人联想认识……它们全面体现了传统建筑(和园林)的美学思想”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

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在模仿中创造性地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再加上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既然是皇家园林,建造者当然是天下一流,园中奇景“日月同辉”让人惊叹:站在文津阁前向池中望去,可见水底蓝天中有一弯新月,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这是能工巧匠运用光学原理,在池水南面的假山上开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让光线透过去,映现在水中,便形成了弯月如钩。文津阁,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位于澄湖西北山脚下,为皇家藏书处。文津阁的主要建筑有:外二层内三层的阁。阁前水池,环池而建的假山,山南的文津阁院门。文津阁的规划设计,充分表达了它所独有的与嘈杂喧嚣相隔绝的“幽雅”环境。设计者在实现这种环境时,力图利用人造假山、水池、楼阁及树木花草,在苍劲古朴、山重水复之中,达到“静”的感觉。令人称奇的是,设计者不仅通过模仿自然风光,而且还通过模仿自然现象来深化景观设计的要求,即采用模仿“月夜深沉”的“昼月”,堪称我国古代景观设计的瑰宝。文津阁的“昼月”是指在白天阳光下,立于阁前池边观池水,可清晰地倒映出天上一弯明月,其背景漆黑,深不可测。尤在烈日炎炎之时,给人平添一份凉意,更添一份“幽静”。文津阁的“昼月”不仅只是“形似”,而更重要的是其巧妙地、独具匠心地以黑夜为月亮的背景,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