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文言文(12份) 粤教版5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南朝诗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南朝诗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d405a7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d.png)
新鲜之感准确、生动、传神的反映了出来。在此 2023时/5/14,诗人暂时忘却了烦恼,心情清朗,愉快了许17
第十七页,共33页。
• 【小结:朗诵与赏析】2′09″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登 池 上 楼
2023/5/14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还望峰相连而得名。
•京还望,回头望。
2023/5/14
21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 【基本解读】
• 灞涘望长安, •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 河阳视京县。 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 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 山回望京城。
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
晚 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
登 三 邑山
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 以王粲、潘岳比自己,用古人的望京师借指自
还 望 京
己对京师的依恋之情,从而为全诗定下了情 感的基调。
“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
2023/5/14
22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 白日丽飞甍, •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
参差皆可见。
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 齐,历历在目。
2023/5/14
15
第十五页,共33页。
• 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欲遁世
离尘又徘徊不决的苦闷,情调
低沉哀伤。虽然结句勉励之志
登尚在,然而这种遁世无闷的人 池生哲学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上
楼• 全诗层次分明,描写工细,旨在
从外物远累的角落寻求自我解脱。
第十七页,共33页。
• 【小结:朗诵与赏析】2′09″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登 池 上 楼
2023/5/14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还望峰相连而得名。
•京还望,回头望。
2023/5/14
21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 【基本解读】
• 灞涘望长安, •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 河阳视京县。 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 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 山回望京城。
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
晚 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
登 三 邑山
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 以王粲、潘岳比自己,用古人的望京师借指自
还 望 京
己对京师的依恋之情,从而为全诗定下了情 感的基调。
“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
2023/5/14
22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 白日丽飞甍, •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
参差皆可见。
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 齐,历历在目。
2023/5/14
15
第十五页,共33页。
• 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欲遁世
离尘又徘徊不决的苦闷,情调
低沉哀伤。虽然结句勉励之志
登尚在,然而这种遁世无闷的人 池生哲学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上
楼• 全诗层次分明,描写工细,旨在
从外物远累的角落寻求自我解脱。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6课过秦论课件粤教版必修4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第16课过秦论课件粤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da97394a844769eae009ed8e.png)
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他的为人,很为司马 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 原贾生列传》。
其政论散文主要有《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 《论积贮疏》等。
二、背景回放 明前车之鉴
《过秦论》写于汉文帝即位初期。当时西汉王朝刚刚建立, 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巩固已经取得的政权,不重蹈秦王朝灭亡的 覆辙。当时有许多政治家都思考和研究过这个问题,如陆贾、 张释之、贾山等都曾著文陈述己见。其中最著名的是贾谊的《过 秦论》。“过秦”,就是“言秦之过”,即“指责秦政之失”, 从而提醒汉朝统治者以秦史为鉴。
今义:山东省。
2.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把……作为 。
今义:认为。
3.国.家.无事 古义:诸侯各国 。
今义:①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兼有社会管
理职能;②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4.分.裂.山河 古义:划分,分割。
今义:(使)整体事物分开。
三、一词多义
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动词,制服
②③田其忌牙、机廉巧颇制.、,赵皆奢隐之在朋尊中制.其《兵张衡动传词》, 统率、指挥
3.固
副词,本来、原来
⑤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副词,本来
⑥独夫人固.有一死《报任安书》
副词,固然,本来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动词,丢失,耗费
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动词,遗漏、忽略
4.遗③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名官词传,序死》去 的人遗留下来的
动词,制造、制作
1.制④是故明君制.民之产《齐桓晋文之事》
动词,规定、制定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课件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课件粤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1772e8b8524de518974b7d06.png)
一旦时机成熟,庄公毫不手软,发兵讨伐共叔段, 直至把共叔段赶出郑国为止;还把母亲姜氏放逐至城颍, 誓不相见。这使矛盾冲突达到高潮。最后,在颍考叔的 事的结局。整个历史事件,从开端、发展直 至高潮、结局,似一个完整的短篇小说那样,魅力无穷。
[即时演练拓展]
一、通假举要
1.佗邑唯命(
)
2.谓之京城大叔(
)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4.姜氏欲之,焉辟害(
)
5.无庸,将自及( 6.遂寘姜氏于城颍( 7.若阙地及泉( 8.永锡尔类(
) )
) )
答案:1.“佗”通“他”,别的 2.“大”通“太”
3.“参”通“三”
4 .“ 辟 ” 通 “ 避 ” , 避 开 5.“ 庸 ” 通 “ 用 ” 6.“真”通“置”,安置
8.兼词,于之,于此,于何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什么 语气助词,表反诘,可译为“呢” 人称代词, 相当于“之”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三、词类活用
1.故名.曰寤生(
)
2.今京不度.(
)
3.隧.而相见(
)
4.臣请事.之(
)
5.公入而赋.(
二、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1.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到黄泉(死),绝不见你。
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王何必为此发愁,如果挖掘土地到泉水,你 们在地道里相见,难道谁会说不是这样呢?
后置句 11.省略句 12.固定句式 13.被动句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7课与妻书课件粤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7课与妻书课件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622ed5eff00bed5b8f31d38.png)
技法镜鉴
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法,是敞开心胸,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 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法。
本文开门见山,直接抒情,“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生离的悲痛之情迎面而来。书信结尾处“嗟夫!巾短情长,所 未尽者,尚有万千”又是直抒胸臆,万千言语无处叙说,内心 汹涌而出的感情无处寄托,真是“巾短情长”,只得托于 “梦”中了。这封信自始至终,剖肝沥胆,直抒胸臆。情感真 挚,笔调委婉。情真意切,堪称感人至深的抒情佳篇。
汝其.勿悲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代词,第三人称,她, 指“腹中之物”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2)其 代词,它,指“鬼”
卒不忍独善其.身 代词,代自己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副词,表祈
集诸将而语.之曰 动词,告诉 (4)书吾不今能以竟此书.书而.与欲汝搁永笔别 动矣词 名,词写, 信
(5)竟不 竟.日能竟 不.书 出而 门欲 形搁容笔词 动 ,词 全, 、使 终… …完全 (6)身当 且亦 以乐 汝牺 之牲 有身吾.身 也.与 名汝词身,之孕福利 代词,自身
1.文章第二段中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 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而在第四段又说:“此 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是简单的重复还是论述的深 入?
【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提示】结合文章主旨,联系相关文段作答。 【答案】是论述的深入。第一次向妻子解释,是在概括地 述说后得出的结论;第二次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 也”是在详细叙述钟爱之情以及与当时形势对比之后得出的结 论。
使语气,希望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8课逍遥游(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2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8课逍遥游(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13237310740be1e650e9a63.png)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
答案
问题争鸣
争论话题
关于庄子的思想,人们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的主张是消极避世 的,也有人认为他的思想是积极有益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我的观点:
答案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素材运用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
对于斥 ,庄子的态度也是否定的。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对于宋荣子,庄子的态度也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
由得多的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
答案
答案
作者为了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举例“朝
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是“小年”,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
为秋”是“大年”,而“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更
动词,作为,当作 以五百岁为春:_________________ (5)为 动词,叫作 其名为鲲:___________ 语气助词,表反问,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这 之二虫又何知:_________ (6)之
结构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的事情的书。 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一般人跟他相比,不也很可悲吗!
三、名言警句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大体与孟轲
同时或稍后。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无为而治。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报任安书(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9课报任安书(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b320863ab52acfc788ebc924.png)
一、作者名片 (见 14《鸿门宴》) 二、相关背景 这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 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 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任安, 字少卿,西汉荥阳人。
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 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
[教材重点词句]
第一、二、三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若望仆不相.师.(
)
2.而用.流俗人之言(
)
3.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5.乃.有所不得已也(
6.且勇者不必死.节(
7.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8.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9.以舒.其愤(
用,凭借(以后省略“之”) 6.言论、著作 7.因为 说 话,发表议论 8.只,仅仅 9.恐怕……吧 10.名词作状 语,用美好的言辞用来 11.恰好
二、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也是想借此研究自然现象与政治社会的关 系,通晓历史的变革,写成有独立见解、自成体系的著 作。
2.身直为闺 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只是个禁宫中的宦官,还怎能自行引退,过 山居穴处的隐士生活呢? 3.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恐怕和我内心的苦衷相违背吧?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课件 第四单元第14课鸿门宴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课件 第四单元第14课鸿门宴](https://img.taocdn.com/s3/m/63ab703ec8d376eeafaa3164.png)
《段太尉逸事状》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耿介正直,敢于为民请命、 维护正义、为政清廉的仁人志士。在吏治多腐败 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出污泥而不染,就像茫茫夜 空中璀璨的星斗,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代表着社会的良知, 成为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中坚力量。唐代的段秀实就是其中之一。
《游褒禅山记》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中国人对山的欣赏,是 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中国人 是天生的哲学家,几乎可以从一切日常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 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武士都不鼓励匹 夫之勇,他们游山是为了寻真,玩水是为了旷怀,郊游是为了陶冶性 情,即从中发现重要的道理,于己有所思,于世有所补。让我们跟随 文章大家王安石一起去游览褒禅山,去思索一个深刻的人生命题吧。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良“多谋善断”的一组是
()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③请往
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④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解析:选 A ④交代张良与项伯的交情。⑤是项伯对沛公说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崤山之东,战国时对六国之地的泛指。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 古义: 儿女亲家。 今义:指结婚的事或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5.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表原因。 今义:表结果。 三、一词多义 1.幸 ①妇女无所幸. ②故幸.来告良
《报任安书(节选)》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3)18郑伯克段于鄢课件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3)18郑伯克段于鄢课件粤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6b3507e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8.png)
(3)分析景物和情感。对于写景类文章,考生要把握描 写对象的特点,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作者对景物的情感和 以此表达的观点等。
不能推车而及. 赶上 (2)及无庸,将自及. 到
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得上
爱其母,施.及庄公 蔓延、推广 (3)施无 己 遇计 所 穷可 不 民施欲 于., 路 实勿 ,行施争.于行 施 人.遗 施 施加舍
施.八尺屏障 放置
郑武公娶于.申 介词,在,在,从 (4)于有献于.公 介词,向,对
本文中的“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由此厌之,表现 了姜氏乖戾褊狭。颍考叔“食舍肉”既写出了其纯孝,更突出 了其聪慧机敏,“隧而相见”则表现了庄公与统治阶级宣扬的 孝道的虚伪可笑。
即时小练
请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的手法,描写一位同学或者老 师,突出他(她)的个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她的对手现在是Q同学,她毫不示弱地 举起乒乓球拍,习惯性地耸耸肩,扭扭脖子,职业性地蹲好马 步,微微抬起头,露出她那双令人望而生畏的眼睛,冷笑了一 声,轻声地说:“发球吧!”
本文记叙了郑庄公同其弟共叔段为争夺国君权位而进 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深刻地揭露了郑庄公及其母、弟的 自私、残忍,为权力而骨肉相残,暴露了他们阴险毒辣而又虚 伪的丑恶灵魂。
1.第1段写庄公“寤生”,又写姜氏对共叔段“欲立 之”,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开头句段的作用。 【提示】结合文章第1段的内容和开头句段的作用概括 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第1段写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交代 了庄公母子不和、兄弟争斗的原因。从情节结构上看,本段揭 示了庄公母子、兄弟矛盾斗争的起因,标志着贯穿全文的中心 线索的开端。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3)第15课陈情表教案粤教版必修5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3)第15课陈情表教案粤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efcb89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3.png)
10.学生能够对《陈情表》的作者李密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作业
1.根据课文《陈情表》,总结李密上书皇帝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李密上书皇帝的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祖母的孝心。他的目的是请求皇帝能够理解并支持他的忠诚和孝道,同时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4.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答案:本节课学习了《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包括李密的上书原因、目的,文章中的忠诚和孝道表达,以及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5.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陈情表》的故事情节。
答案:李密为了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祖母的孝心,写了一封奏章《陈情表》给晋武帝。他在表中陈述了自己的忠诚和孝道,以及为了尽孝道而辞去官职的决定。晋武帝被李密的忠诚和孝道所感动,最终赏识并重用了他。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陈情表》的基本背景。这是东汉末年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封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祖母的孝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读《陈情表》的内容。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理解李密的忠诚和孝道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李密的忠诚和孝道这两个重点。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我会通过翻译和解释来帮助大家理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有所了解。同时,学生也对古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忠诚孝道等传统观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对古代文化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感兴趣。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也有所差异,有的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强,有的学生对文言文写作能力较强。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各有特点,有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合作学习。
课后作业
1.根据课文《陈情表》,总结李密上书皇帝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李密上书皇帝的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祖母的孝心。他的目的是请求皇帝能够理解并支持他的忠诚和孝道,同时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4.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答案:本节课学习了《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包括李密的上书原因、目的,文章中的忠诚和孝道表达,以及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5.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陈情表》的故事情节。
答案:李密为了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祖母的孝心,写了一封奏章《陈情表》给晋武帝。他在表中陈述了自己的忠诚和孝道,以及为了尽孝道而辞去官职的决定。晋武帝被李密的忠诚和孝道所感动,最终赏识并重用了他。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陈情表》的基本背景。这是东汉末年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封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祖母的孝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读《陈情表》的内容。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理解李密的忠诚和孝道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李密的忠诚和孝道这两个重点。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我会通过翻译和解释来帮助大家理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有所了解。同时,学生也对古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忠诚孝道等传统观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对古代文化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感兴趣。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也有所差异,有的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强,有的学生对文言文写作能力较强。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各有特点,有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合作学习。
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b51eade87101f69f31959e.png)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9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版权所有:广东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编制
ppt课件,可编辑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以上苏轼语)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 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 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 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曾写信给他,希望他 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 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 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 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 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 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善于叙事,说理透彻;雄辩历史却不至于华而不实; 行文朴素却不粗俗;直书其事,不弄虚作假,文过饰 非;记事详实准确,不妄加赞美,不隐帝王恶行。
ppt课件,可编辑
■司作马者迁追作求品完美,正因为他作为史官,对历史、时代、
真理的强编烈修责任史感书,使需他要在四受腐种刑素之后养忍辱负重,忘怀所
以,创作《史记》;(历史责任感)
取独 固定句式,表原因 在
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
表转折,却
在
也。
ppt课件,可编结辑合注释阅读第二段
二段译文:按人之常情来说,没有人不贪生怕死,思念父母, 顾念妻子儿女;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 了,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如今我很不幸,早 年丧失父母,又没有兄弟相亲,孑然一身,独自生活,少卿您 也看得出我对于妻子儿女的态度是怎样的吧?况且,真正的勇 士不一定为名节而死,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随时随地都可 以勉励自己不受屈辱!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也很懂得舍 生取义的道理,何至于自己甘心遭受被捆绑囚禁的侮辱呢!再 说,奴婢侍妾(一类的人),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不受屈辱, 何况我已经到了不能不自杀的地步呢?我之所以忍辱存活,被 囚禁在粪土一般污秽的牢狱中而不肯死,是痛惜我的志愿尚未
19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版权所有:广东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编制
ppt课件,可编辑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以上苏轼语)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 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 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 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曾写信给他,希望他 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 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 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 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 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 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善于叙事,说理透彻;雄辩历史却不至于华而不实; 行文朴素却不粗俗;直书其事,不弄虚作假,文过饰 非;记事详实准确,不妄加赞美,不隐帝王恶行。
ppt课件,可编辑
■司作马者迁追作求品完美,正因为他作为史官,对历史、时代、
真理的强编烈修责任史感书,使需他要在四受腐种刑素之后养忍辱负重,忘怀所
以,创作《史记》;(历史责任感)
取独 固定句式,表原因 在
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
表转折,却
在
也。
ppt课件,可编结辑合注释阅读第二段
二段译文:按人之常情来说,没有人不贪生怕死,思念父母, 顾念妻子儿女;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 了,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如今我很不幸,早 年丧失父母,又没有兄弟相亲,孑然一身,独自生活,少卿您 也看得出我对于妻子儿女的态度是怎样的吧?况且,真正的勇 士不一定为名节而死,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随时随地都可 以勉励自己不受屈辱!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也很懂得舍 生取义的道理,何至于自己甘心遭受被捆绑囚禁的侮辱呢!再 说,奴婢侍妾(一类的人),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不受屈辱, 何况我已经到了不能不自杀的地步呢?我之所以忍辱存活,被 囚禁在粪土一般污秽的牢狱中而不肯死,是痛惜我的志愿尚未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二)精品课件:第四单元 17 与妻书(25张ppt)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二)精品课件:第四单元 17 与妻书(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80892d561252d380eb6eb5.png)
(2)太上之忘情 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 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 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 辈。’”“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圣 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 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 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911 年 4 月 23 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 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 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结果革命 党人只好放弃原来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 月 27 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已 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 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在这次起义中, 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人。事后, 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郊外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 这次起义叫做“黄花岗起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破镜能重圆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 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破镜重圆”,见唐孟 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 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 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 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 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出 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
《与妻书》是林觉民烈士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 1911 年 4 月 24 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写给他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书。 其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 人至深的_抒__情__散__文___。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 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 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__生__死__观__和__幸__福__观__。全文脉络如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911 年 4 月 23 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 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 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结果革命 党人只好放弃原来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 月 27 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已 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 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在这次起义中, 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人。事后, 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郊外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 这次起义叫做“黄花岗起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破镜能重圆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 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破镜重圆”,见唐孟 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 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 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 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 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出 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
《与妻书》是林觉民烈士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 1911 年 4 月 24 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写给他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书。 其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 人至深的_抒__情__散__文___。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 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 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__生__死__观__和__幸__福__观__。全文脉络如下: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教学课件: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教学课件: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https://img.taocdn.com/s3/m/87555c2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1.png)
2实词
• (1)国 • A 国不堪,君将若之何(国家) • 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国都) • (2)遗 • A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
之(赠送)
• B 养虎遗患(遗失,遗留) • (3)厌 • A 姜氏何厌之有(饱,引申为满足) • B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讨厌,引申为嫌) • (4)爱 • A 爱共叔段,欲立之。(偏爱,疼爱) • B 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吝啬)
不义不悌
• 以为是共叔段之过 • 理由是他不义。从这几件事情可以看出来。第
一是他擅自违背国家法规,扩大自己的守地 • 然后他“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
己邑”,扩大了地盘,为反叛奠定了基础。 • 最后“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想篡夺兄
长的王位,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 郑伯克段这个事件向我们展示了从西周 向东周过渡的时候,实际上进入 了一个
• 内容讨论 • 一 、郑伯克段: •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 • 我认为是____之过,理由是 _____,从文中
________可以看出.
•
违礼干政
• 认为是姜氏偏私 • 爱一个讨厌一个,就是有私心才导致这
场战争的 • 姜氏主要有以下的“罪状”:第一,是
请制不成,然后请京,从祭仲的话可以 看出京的规模不符合制度 • 又做共叔段的内应,为之启城门
• 2B 《左传》应该是由左丘明写的
• 3C “施”是“推及”的意思。
• 4B A是“辟”通“避”,躲避的意思; C是“阙” 通“掘”;D是“大”通“太”
• 5D ABC都是宾语前置,D是判断句。
• 6D D没有活用
主要 身份 性情特点 人物 关系
文章 段落 段意 结构 号 序幕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9课 兰亭集序课件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9课 兰亭集序课件 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ea1d84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b.png)
第二十页,共66页。
九、整体预知
第二十一页,共66页。
十、文本对译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 癸丑,暮春之
初,会于会稽山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
阴 之兰亭 ,修
禊 事 也。永和九年:年号纪年法
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驱除不祥的礼俗之事。纪年,使用帝王确立的
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干支纪年法纪年,使用十天干甲乙
若合一契.(qì)
第六页,共66页。
二、通假字 ①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②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交谈)
第七页,共66页。
三、一词多义 ①一.觞一.咏一边……一边……
(1)一②俯仰一.世数词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同等看待,动词
第八页,共66页。
第九页,共66页。
第十页,共66页。
流激
湍,映带
左右 ,
引以 为
澈激荡的水流,映衬围绕在亭子四周,把水引来作为
流 觞 曲 水, 列 坐 其 次。 湍:急 流动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依次坐在曲水边。流的水。
映带:映衬,环绕。流觞:将盛酒的杯子放在上游,任其循流
而下,停在谁的前面,谁就要端起酒杯饮酒赋诗。觞,酒杯。 虽 无 丝Biblioteka 管弦之盛 ,然自足, 不知
老之将至 ;及 其
所之
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等到他对于自己所喜爱的
既倦,情随 事
迁 ,感慨
系之 矣。
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趣舍:追求和舍弃。趣,通“趋”,取向。静躁:恬静与躁动。静,指上 文“悟言一室之内”;躁,指上文“放浪形骸之外”。所之:指所拥有的
九、整体预知
第二十一页,共66页。
十、文本对译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 癸丑,暮春之
初,会于会稽山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
阴 之兰亭 ,修
禊 事 也。永和九年:年号纪年法
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驱除不祥的礼俗之事。纪年,使用帝王确立的
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干支纪年法纪年,使用十天干甲乙
若合一契.(qì)
第六页,共66页。
二、通假字 ①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②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交谈)
第七页,共66页。
三、一词多义 ①一.觞一.咏一边……一边……
(1)一②俯仰一.世数词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同等看待,动词
第八页,共66页。
第九页,共66页。
第十页,共66页。
流激
湍,映带
左右 ,
引以 为
澈激荡的水流,映衬围绕在亭子四周,把水引来作为
流 觞 曲 水, 列 坐 其 次。 湍:急 流动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依次坐在曲水边。流的水。
映带:映衬,环绕。流觞:将盛酒的杯子放在上游,任其循流
而下,停在谁的前面,谁就要端起酒杯饮酒赋诗。觞,酒杯。 虽 无 丝Biblioteka 管弦之盛 ,然自足, 不知
老之将至 ;及 其
所之
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等到他对于自己所喜爱的
既倦,情随 事
迁 ,感慨
系之 矣。
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趣舍:追求和舍弃。趣,通“趋”,取向。静躁:恬静与躁动。静,指上 文“悟言一室之内”;躁,指上文“放浪形骸之外”。所之:指所拥有的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18逍遥游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18逍遥游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f6c494d650e52ea55189885.png)
[常识·速览] “其……邪?其……邪?”
固定[识句作式者],表选择 庄子(约前天3空69—的前深2蓝86)色,战,国是时它哲学真家正。的名周颜,色字呢子休?,还是天空高远没有尽头呢?
战国时宋国蒙人。他出身于一个没“不落的亦贵…族…家庭乎,”做固过定蒙地句式,表反问 的漆园吏。庄一子般家境的贫人困与,相他传相楚比威,王闻难其道贤不,以可厚悲礼吗聘?其
[文脉· 梳理]
【答案】 ①反驳蜩与学鸠 ②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
理
[文本· 层析]
一、阅读第 1~4 段,回答问题。
1.对课文 1~4 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写鹏鲲之大,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寓含了自己的凌云之志。
B.蜩与学鸠对鲲鹏的嘲笑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
形容词)__作__名___词__郊___野__景___象,指近郊
(10)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________________
第 5 步 古今异义——词语的形昨容天词和今 作天名词 怪异的事物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名词用作动词 向上飞,向下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羊的角。
无所为,故无功利。
(8)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动。
今义:长白山地区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湖泊。
(9)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____旋__转___风__,___旋__转___风___的__形___状__极___像__羊___角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专指虫子。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16课 过秦论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16课 过秦论课件 粤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64637d5a0912a2161479296e.png)
四、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崤.函( ) (4)合从.( ) (7)藩.篱( ) (10)铦.( ) (13)度.长絜.大(
(2)窥.视( ) (3)膏腴.( ) (5)迁徙.( ) (6)蒙恬.( ) (8)鞭笞.( ) (9)锋镝.( ) (11)逡.巡.( ) (12)瓮牖.( ) ) (14)锄耰.棘矜.( )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 忠 信, 宽 厚 而爱 人,
这四个人,都明达聪慧又忠诚守信,宽容仁厚又爱护人民,
பைடு நூலகம்
(12)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赢.粮而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亢.九国之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度长絜.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 盟而 谋 弱秦, 不爱 珍 器
(他们)集会结盟,来图谋削弱秦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
重宝
肥 饶之地, 以 致 天下之 士,
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它招纳天下的贤士,
合从 缔 交,
相举为一。 当此之时,
采用合从的策略缔结盟约,成为一体。正当这时候,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因 遗 策, 南 取 汉中, 西举 巴蜀,东 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向东
割 膏腴之地, 北收 要 害之 郡。 故:旧有的。 割占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非常重要的城邑。因:沿袭。
2020最新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2a6fa8f7375a417876f8f37.png)
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
2020最新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51页 0053页 0095页 0097页 0139页 0141页 0143页 0145页 0172页 0199页 0248页
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 2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林其 第二单元 新闻 5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冯春梅 刘程) 7 访李政道博士(闵捷) 表达交流活动 到新闻视窗“亮相” 第三单元 戏剧 10 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 12 长亭送别(王实甫) 表达交流活动 粉墨登场乐一回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5 陈情表(李密) 17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9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
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本文《兰亭集序》。
4
栏 目 链 接
5
1.注音
癸.丑_ɡ_u_ǐ_ 修禊.__x_ì_ 流觞._s_h_ā_nɡ
会.稽_k_u_à_i 激湍._t_u_ā_n 骋.怀_c_h_ěn_ɡ
栏 目 链
悟.言_w__ù_ 形骸._h_á_i_ 趣.舍_q_ū__
19
精读 探究
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感情由“乐”转而为 “痛”的过程。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 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 栏
目
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 链
接
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 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 想到此处作者不免产生感慨,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
第四单元 文言文(1)
19 兰亭集序
1
栏 目 链 接
2
作者 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王旷之子,王敦、王导
之侄,东晋人。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 栏
目
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
链 接
官,他关心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入世的一面,曾任右
军将军,世称“王右军”,著有《王右军集》。
答:
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老__之__境__,_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___________
13
(4)所以游目骋怀
____使__…__…__放__纵__、__使__…__…__开__畅__,_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栏 目
链
____把__…__…__看__作__一___样__,__数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______
(2)一死生为虚诞( 判断句,“为”表示判断 )
栏
目
(3)齐彭殇为妄作(
判断句,“为”表示判 )
链 接
(4)会于会稽山阴之断兰亭
( 状语后置,状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应 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17
栏 目 链 接
18
精读 探究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几句话是 怎样体现了作者感情的转变?请具体分析。
3
写作 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
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行修禊之礼,举行了
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
栏
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
目 链
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 接
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
接
嗟.悼._ji_ē_d_ào 虚诞.__dà_n_ 彭殇._s_h_ān_ɡ
若合一契.__q_ì_
6
2.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__悟__通___晤_,_____面__对__面___)
栏 目 链 接
7
3.解释词义
一边……一边……
数词
把……看作一样,动词
栏
目
修造,修建
链
接
治理,整治
修订,修改 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高的 长
20
精读 探究
“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
栏 目
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
链 接
经发生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21
精读 探究
(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是怎样表 述作者的生死观的?
接
(6)齐彭殇为妄作
______把__…__…__看__作__相__等__,_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___
14
5.古今异义
(1)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__以__(_之__)_为__今义:认为。 (2)取诸怀抱 古义:__胸__怀__抱__负__今义:胸前。
栏 目 链 接
15
(3)向之所欣
古义:_过__去__,__从__前_今义:介词,表动作的方向。
(4)亦将有感于斯文
栏
目
古义:__这__篇__文__章__今义:文雅。
链 接
(5)列坐其次
古义:_它__的__旁__边___今义:①次第落后,表列举时为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16
6.分析句式类型
(1)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亦”表示判断 )
8
期限 约定时限
限度
栏
目
期望,企求
链
接
9
栏 目 链 接
10
栏 目 链 接
11
栏 目 链 接
12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极视听之娱
______穷__尽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链 接
__贤__士__、__年___轻__的__人__、__年__长__的__人__,_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_ (3)不知老之将至
22
精读 探究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荒诞
的,把长寿与短命看做一回事是无稽之谈。作者认为人不
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
栏
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
目 链
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 接
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句中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
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23
精读 探究
(3)文章是怎样以“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来警醒“后之览 者”的?
答: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