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鲁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2章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2章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二. 教学目的1. 认识并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2. 认识并掌握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并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性质3. 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三. 教学重点、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各个基本概念间的关系四. 知识分析复习旧知:1、初中学习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2、在反应 CuO+H2△Cu+H2O中,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铜和氢元素的化合价怎样变化?3、反应Fe2O3+3CO △2Fe+3CO2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变化?解答: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3、不属于四个基本反应;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感受新知:(一)氧化还原反应1、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让我们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教材有5例,请你再举出几例,哪些化合价变化?哪些不变化?解答:①CaCO3高温CaO+CO2②C+O2点燃CO2 ③2Na+2H2O=2NaOH+H2↑④Fe+H2SO4=FeSO4+H2↑⑤ BaCl2+H2SO4=BaSO4⇣+2HCl; 其中①⑤化合价不变,其余化合价变化。

)由此看来,从反应过程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的角度,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另一类是无元素化合价变化的。

2、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曾经我们把物质得氧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物质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这是很局限的,不科学的。

人们从实践中归纳总结,从新的角度——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定义了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无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我们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重要特征和标志就是看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精选】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一二教学设计1鲁科版必修1

【精选】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一二教学设计1鲁科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一、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3.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联想·质疑(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1)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2.交流·研讨(引发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

通过对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逐渐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问题1】(P30)找出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合作学习的实施:针对课本P30的2个问题,以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下发给学生交流讨论的记录表,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各自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元素还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书中已有的化学式不再重写):(1)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请写出其化学式。

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2)若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先在下面的两个表格中将能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画上连线,并请写出其化学式(开展个人和小组比赛,看谁写得又多又准确)。

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3)若由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请写出其化学式。

【问题2】(P 30)含碳物质的研究。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复习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复习课件

云雾烟、 Fe(OH)3胶体、Al(OH)3胶体
常见胶体分散系 淀粉胶体、豆浆、牛奶、墨水、涂料
胶体的特点:
血液、土壤胶体等 均一、较稳性、透明或半透明
胶体
丁达尔现象
加热、搅拌
聚沉 加电解质
胶体的性质
加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
电泳 工厂的静电除尘、 Fe(OH)3胶体电泳
胶体的电性 胶体的提纯
胶体不带电 带正电[如Fe(OH)3胶体]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已知下列离子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性强弱
顺序为:SO2>I->Fe2+>H2O2>Cl-,则
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B )
A、2SO2+2H2O2=2H2SO4 B、I2+2Fe2+=2I-+2Fe3+ C、2Fe3++SO2+2H2O=2Fe2++SO42-+4H+ D、I2+SO2+2H2O=H2SO4+2HI
H+ + OH- = H2O表示的是( D)
A.醋酸和氢氧化钠 B.氢氧化镁和盐酸 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 D.澄清石灰水和硝酸
3、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
B 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Ca2+ Na+ NO3- SO42-
B、Mg2+ Cl- Na+ SO42-
C、K+ Cl- NO3- HCO3-
能导电的物质有哪些?

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复习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

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复习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复习课二、铁及其化合物的关系一、选择题1.按照物质不同的分类方法,HNO 3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电解质 ⑥化合物 ⑦混合物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④⑤⑥C .①⑥⑦D .①③④⑤⑥ 2.下列选项中,跟其他选项属于不同类别的是( ) A .蒸馏 B .萃取 C .蒸发 D .中和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A .元素B .单质C .分子D .氧化物4.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如下反应制得:3SiO 2+6C +2N 2=====△Si 3N 4+6CO 。

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SiO 2和N 2B .该反应的还原剂为COC .该反应的本质是有化合价变化D .该反应中N 元素被还原5.单质钛的机械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有“未来金属”之称。

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 3)的方法来制取TiO 2,再由TiO 2制金属钛。

主要反应有:①FeTiO 3+3H 2SO 4===Ti(SO 4)2+FeSO 4+3H 2O ②Ti(SO 4)2+3H 2O===H 2TiO 3↓+2H 2SO 4 ③H 2TiO 3TiO 2+H 2O④TiO 2+2C +2Cl 2TiCl 4+2CO ⑤TiCl 4+2Mg2MgCl 2+T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是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②是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④中TiO2是氧化剂D.反应⑤中TiCl4是氧化剂6.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Zn与稀H2SO4B.NaCl溶液与AgNO3溶液C.H2与O2D.Na2O与H2O7.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PtF6)。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物质的分类
第5组:讨论碱性氧化物的性质第6组:讨论酸的性质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认
真观察思
考。

帮助学生
形成表格
设计的能

讲述请大家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完成讨论内容。

板书(二)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间的关系。

学生做笔

多媒体
展示
多媒体展示各组同学的成果后,投影示例
学生对照
自己的总
结补充或
改错一定要让学生对于各类物质的通性掌握住,有利于指导引领整个高中的学习。

设问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有着什
么样的转化关系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
学生思考
多媒体展
示学生填写
表格
更加直观
的清楚各
中物质间
的转化关

讲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4-P35页,思考元素与物质间的
关系和以类别研究物质间反应的意义。

学生自学培养学生
自学能力
板书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
(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
物质的过渡)。

当学生今后再探究陌生物质的性质时,
可以先分析该物质的类别,然后预测它可能与哪些物
质发生反应。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学生回答
的同时教
师做好板

培养学生
的总结归
纳和表达
能力
设问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运用了什么方
法?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
总结反思。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复习课教学课件共26张PPT (共26张PPT)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复习课教学课件共26张PPT (共26张PPT)

2. 已知(1)2FeCl3+2KI===2FeCl2+2KCl+I2;
(2)2FeCl2+Cl2===2FeCl3,据此可判断各物质的氧
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B )
A.FeCl3>Cl2>I2 B.Cl2>FeCl3>I2 C.I2>Cl2>FeCl3 D.Cl2>I2>FeCl3
解题思路:
根据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
问题导思
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HNO3 溶解。反应方程式为: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1. 上述反应能否改成离子方程式?若能请改写:
3Cu + 8H++2NO3- = 3Cu2++ 2NO↑+4H2O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HNO3氧化产物是。 Cu(NO3)2 HN硝O酸3 没占有参全加部反参应加的氧全化部还硝原酸反的应,3/4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 3.该反应每生成1molNO气体,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3mol
2.离子检验:掌握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 验方法,注意答题步骤。
问题导思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三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Fe3++3OH-= Fe(OH)3
思:1.该离子方程式有什么意义? 可溶性的铁盐与可溶性的强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2.你是如何改写成离子方程式的? 常见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三大强酸(H2SO4、HCl、 HNO3),三大强碱〔NaOH、KOH、Ba(OH)2、〕,可溶性 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对 于微溶物如Ca(OH)2 ,如果是澄清溶液,则拆成离子的形式; 如果是悬浊液,则保留其化学式。

鲁科版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世界》word教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世界》word教案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 了解物质简单分类法的意义2. 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3.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4. 掌握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5.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能判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6. 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 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形态存在:在单质中的存在形式为游离态;在化合物中的存在形式为化合态。

在自然界中即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有:N2, O2, C, S, Fe等;只以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有:Na, Cl2, Al, Mg, P, Br2, Si等。

2.物质分类其中,化合物按照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 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MnO2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

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4.胶体:(1)溶液、胶体、浊液三者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溶液中分散质颗粒<1nm, 胶体中分散质颗粒>100nm, 浊液中分散质颗粒处于1~100nm之间。

(2)丁达尔现象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胶体中有明亮的光区,溶液中没有。

空气、云、雾、烟尘都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3)胶体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这种现象成为电泳。

电泳表明胶体微粒吸附电荷,从而带电,Fe(OH)3胶体带正电荷。

应用:电泳电镀(4)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聚沉,加热和搅拌也能引起胶体的聚沉。

Fe(OH)3胶体聚沉得到Fe(OH)3 沉淀。

应用:向豆浆中加入CaSO4或卤水(MgCl2)制豆腐。

(5)分离胶体微粒与溶液中的离子的方法:渗析,用半透膜。

高中化学 元素与物质世界教案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元素与物质世界教案 鲁科版必修1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板书】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联想·质疑(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1)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2.交流·研讨(引发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

通过对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逐渐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问题1】(P30)找出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针对课本P30的2个问题,以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下发给学生交流讨论的记录表,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各自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元素还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书中已有的化学式不再重写)。

【问题2】(P30)含碳物质的研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含碳物质中的组成元素,研究含有0、+2、+4的碳元素的物质。

3.得出结论:(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二. 教学目的1、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

2、掌握物质不同角度的分类方法,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其他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

3、认识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用胶体知识解释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四. 知识分析(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复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_单质_,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研究讨论:你所认识的物质中哪些含有氧元素?这些物质中氧元素的存在形态?O2、O3、CO2、H2O、H2SO4、NaOH、KClO3等前两种都是游离态,其余都是化合态。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

2、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单质也可以形成化合物,如氧元素可以形成单质O2、O3也可以和氢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H2O、H2O2。

在单质中元素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在化合物中元素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

练一练: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是( C )A. 氢B. 铁C. 碳D. 钠3、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如碳元素的单质有石墨、金刚石、C60,这三种物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相同的多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如:氢、氯、氧三种元素可以形成HClO、HClO3、HClO4等多种化合物。

种类繁多的有机物中多数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正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各元素在物质中含量不同,组成的方式不同才形成了如此丰富的物质世界。

练一练: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D )A. 一定是纯净物B. 一定是一种单质C.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4、元素之间化合时,每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只能与另一种或几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结合,元素的这种性质表现为元素的化合价。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2 电解质(复习课)教案设计无答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2 电解质(复习课)教案设计无答案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二节电解质(复习课)【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能够用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第1节主要起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的作用,既是对初中内容的整合,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重点探讨了物质分类的观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等问题;第2节主要介绍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的知识;第3节主要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为学生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打下理论基础、提供方法指导。

本章以物质为主要内容线索,首先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引出新的内容,如从分散系分类的角度引出胶体的内容,从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角度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从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的角度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然后,逐渐展开相关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分类的理解。

第二节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电解质的相关识知,对于一个高中学生来说也是必需的。

本节教材内容框架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认识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等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和有关离子的鉴定,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化学研究和学习。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电离的概念,认识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

2、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二节电解质【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1、电解质2、非电解质3、强电解质4、弱电解质5、酸6、碱7、盐【针对练习】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OOH B.Cl2C.NH4HCO3D.SO22、下列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SO3;③纯醋酸;④Fe;⑤BaSO4固体;⑥纯蔗糖;⑦酒精;⑧熔融KNO3⑨盐酸⑩NaOH溶液⑾NH3⑿NH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能导电的是:;(2)属于电解质的是:;(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4)属于强电解质的是:;(5)属于弱电解质的是:;二、电离及电离方程式1、电离概念2、电离方程式书写[针对练习]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①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H3CO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Ba(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NH3•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Al2(SO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NaH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针对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实验室制C02②Na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硫酸与Ba(OH)2⑤BaCO与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3、下列各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Cu(OH)2和盐酸;Cu(OH)2和CH3COOHB.BaCl2和Na2SO4;Ba(OH)2和(NH4)2SO4C.NaHCO3和NaHSO4;Na H CO3和盐酸D.BaCO3和盐酸;CaCO3和盐酸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四、离子检验及离子共存四、离子检验及离子共存1、写出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①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SO4④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CO32、离子共存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练习】1、在强酸性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2、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的离子组是()A.H+、Na+、NO3-、MnO4-B.Fe2+、Mg2+、Cl-、SO42-C.H+、K+、OH-、NO3-D.NO3-、SO42-、K+、Mg2+3、某有色电解质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有Ag+、H+、Cu2+、CO32-、OH-、Cl-,你认为肯定存在的离子有;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可能存在的离子有。

高中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节复习_氧化还原反应教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节复习_氧化还原反应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章氧化剂和还原剂复习课型:复习课一. 教材分析:本节氧化剂和还原剂分三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复习。

第一点基本概念复习整合:从化合价变化/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进一步深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深化理论复习,提供方法指导。

第二点氧化剂和还原剂复习整合:从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分析,引导学生列举并理解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一步丰富完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与观念。

第三点: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还原性复习整合。

用理论指导学生认识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还原性,从理论层面上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还原性,实现不同价态铁(0、+2、+3)的转化,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总结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规律。

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事例,指导学生理解并完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实质:/还原给氧化剂。

2、掌握两剂两物的判断方法:化合价升降法和化合价高低法。

3、了解部分氧化还原、歧化、归中等反应分析技巧,明确化合价靠拢不交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到本质的认识。

2、由元素化合价到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认识。

3、由性质到变化过程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变化、相互作用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的思想性科学性。

2、通过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分析,进一步理解、形成、完善氧化性、还原性和化合价理论,使学生感受化学概念的逻辑性思想性。

3、通过高价态元素使所在物质具有氧化性,低价态元素使所在物质具有还原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被还原能发生还原反应,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被氧化能发生氧化反应的辩证分析,培养学生具有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物质变化过程的科学认识观,激发学生认知、掌握、判断、应用物质性质的激情。

三. 教学重点:1、分析判断两剂两物。

高中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整章教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整章教案鲁科版必修1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整章教案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新课标导航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知识归纳本节重点: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2.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3.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进行分类)胶体: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为溶胶)。

4.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

(2)电泳: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3)聚沉:本节难点:对胶体这一分散系的认识本节考点:(1)能够正确运用分类的思想。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3)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5)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一、典型例题剖析基础题例1.试从多种角度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1)碳在氧气中燃烧(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3)铁在纯氧中燃烧(4)铝箔在氧气中燃烧(5)锌与稀硫酸反应(6)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解析:根据你自己站的角度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①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分:(1)(2)(3)(4)属于化合反应,分为一类,(5)属于置换反应,分为一类,(6)属于复分解反应,分为一类;②从是否跟氧气发生反应分:(1)(3)(4)均为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分为一类,(2)(5)(6)无氧气参加,分为一类;③从是否是在溶液中反应分:(1)(2)(3)(4)不在溶液中反应,分为一类,(5)(6)为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分为一类;④可从有无金属参加反应、有无非金属参加反应分类,从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分类等。

高一化学教案-鲁科版化学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单元复习教案 最新

高一化学教案-鲁科版化学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单元复习教案 最新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复习资料[知识梳理]一、分类方法以及应用:1、相关知识混合物①物质分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单质___________②分散系分类分散系(按分散质的粒子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化学反应分类其他反应化学反应 _________非氧化还原反应有______________的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______________的分解反应2、考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1、鉴别胶体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最好方法是A、闻气味B、观察C、稀释D、丁达尔现象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A、透明程度B、分散质颗粒大小C、稳定性D、丁达尔现象②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以及应用胶体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中,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粒不能通过滤纸C.胶粒能通过半透膜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3、为了除去蛋白质溶胶中混有的少量食盐,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 、蒸馏B 、过滤C 、渗析D 、分液二、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1、相关知识水分子的作用 一定条件 结果电解质 自由离子 某些离子浓度变化2、考试要求①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物质是电解质的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aSO 4 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 4 不是电解质B 、CO 2 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因而CO 2 是电解质C 、金属能导电,所以金属是电解质D 、固态的NaCl 不导电,融化的NaCl 能导电,所以NaCl 是电解质2、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有__________;是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A 、NaCl 固体B 、蔗糖溶液C 、NaCl 溶液D 、酒精溶液E 、NaOH 溶液F 、稀硫酸G 、铜H 、石墨I 、SO 3J 、氨气K 、 NH 3-H 2O ②、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判断离子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A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B 、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常见一些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和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A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常见的不能拆为离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只能用_____________表示。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章末复习:《元素与物质世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章末复习:《元素与物质世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元素与物质世界》教材分析 与教学建议
必修化学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强电解 质间的 复分解
反应
化合物
氧化物、 酸、碱、盐 从电离角度
电解质 离子反应
第二节 电解质
溶液、浊液、胶体
从反应中有无化合 价变化的角度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
原反应对物质性质研究的意义,把氧化还原反应理 (2)“活动探究——氧化
论功能化和方法化了;
2007广东理综
本节教材主线
认识化学反 应的新视角
氧化还原反应
P46 交流研讨 P47 活动探究
P51 活动探究
认识物质分 类的新视角
认识物质性 质的新视角
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性、还原性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 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P49 交流研讨
P50 迁移应用
本节评价标准建议
1.知道可以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
案例: 铁及其 化合物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本节教材主线
元素与物 质的关系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P31 交流 研讨
P32 交流 研讨
P32活动 探究
各类物质间 的反应关系
胶体
本节评价标准建议
1.能运用元素的观点学习和认识物质,
能从多种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
分类。能举出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

4.能列举含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认识铁及其化
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能举例说
明铁,二价铁,三价铁离子间的转化,写出相关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知道检验三价铁离子的方法。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和物质世界》复习学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和物质世界》复习学案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基础复习一、元素与物质分类1,物质都是由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两种形态存在,即和。

2,物质可分为和。

混合物可分为,和。

按照元素的组成和性质,纯净物中的化合物通常可以分为。

根据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

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分为和,过氧化钠属于。

3,光束照射胶体时,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借助此现象可以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能使胶体聚沉的几种方法:。

4,根据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分离胶体和溶液常用法。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和反应方程式:。

二、电解质5,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

和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包括:除水外的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注意:SO3、CO2、SO2、NH3溶于水都能够导电,但不是它们自身电离出离子导电,它们都属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电解质,包括:强酸(如:)、强碱〔如:〕、绝大多数盐。

在水溶液中能够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电解质,包括:弱酸(如:)、弱碱(如:)、水。

在溶于水时能电离,、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发生电离。

6. 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只能拆。

7.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FeS与盐酸反应: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NaHSO4 + NaOH == Na2SO4 + H2O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8,常见离子检验三、氧化剂和还原剂9,还原剂具有性,电子,化合价,被发生反应,生成产物,氧化产物具有_________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 了解物质简单分类法的意义
2. 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3.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4. 掌握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5.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能判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6. 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 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形态存在:在单质中的存在形式为游离态;在化合物中的存在形式为化合态。

在自然界中即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有:N2, O2, C, S, Fe等;只以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有:Na, Cl2, Al, Mg, P, Br2, Si等。

2.物质分类
其中,化合物按照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 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MnO2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

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4.胶体:
(1)溶液、胶体、浊液三者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溶液中分散质颗粒
<1nm, 胶体中分散质颗粒>100nm, 浊液中分散质颗粒处于1~100nm之间。

(2)丁达尔现象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胶体中有明亮的光区,溶液中没有。

空气、云、雾、烟尘都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3)胶体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这种现象成为电泳。

电泳表明胶体微粒吸附电荷,从而带电,Fe(OH)3胶体带正电荷。

应用:电泳电镀。

(4)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聚沉,加热和搅拌也能引起胶体的聚沉。

Fe(OH)3胶体聚沉得到Fe(OH)3 沉淀。

应用:向豆浆中加入CaSO4或卤水(MgCl2)
制豆腐。

(5)分离胶体微粒与溶液中的离子的方法:渗析,用半透膜。

只有浊液中的微粒不能通过滤纸,只有溶液中的微粒能通过半透膜。

(滤纸的孔隙比半透膜大)(6)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逐滴滴加FeCl3溶液,得到红褐色Fe(OH)3胶体。

(7)其他和胶体有关的现象:土壤,水泥,三角洲,有机玻璃,墨水。

练习:1.在物质的分类中,下列属于同一范畴的物质是( )
①NaCl ②(NH4)2SO4③ NH3·H2O ④KOH ⑤ Fe(OH)3⑥HNO3
A. ③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③⑥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电泳现象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B. 胶体都可以发生丁达尔现象
C. 胶体粒子的大小都在1nm-100nm之间
D. 氢氧化铁胶体在电场作用下向正极移动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
1.分类的方法(思考总结)媒体展示
2.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2)发生条件(复分解类型):生成难溶物、生成难电离物、生成挥发性物质。

(3)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
练习: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 +2H+=Ca2+ +H2O +CO2↑
B. 锌与盐酸反应: Zn +2H+ + 2Cl-=Zn2++2Cl- + H2↑
C.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e3+ +3OH-= Fe(OH)3↓
D. Cl2通入FeCl2 溶液 Cl2+Fe2+= 2Cl-+ Fe3+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Ca2+ + 2H2O
B. 钠与水反应: Na +2H2O = Na+ +2OH- +H2↑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Ag+= Cu2+ + Ag
D. 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 CaCO3 + 2CH3COOH= Ca2+ + 2CH3COO- +CO2↑+H2O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小苏打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CO32- + 2H +=CO2 ↑ + H2O
B.大理石溶液与醋酸 CaCO3 + 2H+=Ca2+ +CO2↑ + H2O
C. 硫酸亚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 Fe2+ + 2H2O2 +4H+= Fe3+ + 4H2O
D. 氨水与醋酸溶液反应 NH3·H2O + CH3COOH = CH3COO-+ NH4+ +H2O
3、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实质:电子转移
(3)概念和关系
化合价升高→失e- → 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e- → 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练习: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 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有氧化还原反应
2.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 >X2 >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A .2NaW + Z2=2NaZ + W2 B. 2NaX + Z2=2NaZ + X2
C. 2NaY + W2=2NaW + Y2
D. 2Na Z + X2=2NaX + Z2
3.亚硝酸(HNO2)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当它在反应中做氧化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A. N2
B. N2O3
C. NH4+
D. NO2
4.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作为脱氯剂,如Na2S2O3和氯气反应,可将氯气完全转化为Cl-从而消除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则在该反应中S2O32-不能转化为()
A. S2-
B. SO2
C. S
D. SO42-
5. 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来证明是否为砒霜(As2O3)中毒。

方法是:用锌.盐酸与被检验试样混和,若有砒霜,则发生反应生成砷化氢、氯化锌。

下列对这一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盐酸做氧化剂
B. 砒霜做氧化剂
C. 锌和盐酸做还原剂
D. 盐酸做还原剂
三、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Fe的还原性:与Cl2、O2、H+、Cu2+、Fe3+等反应,表现了铁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2.Fe3+的氧化性:
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将Fe Cu Zn KI等氧化,而本身被还原为Fe2+.
3.Fe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①氧化性:Fe2+可以被Zn还原。

②还原性:Fe2+可以被Cl2 O2 KMnO4 HNO3等氧化。

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B.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 失电子多的还原剂,还原性就强
D. 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此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2.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加入 ____________;除去FeCl3溶液中的少量
FeCl2,可加入___________,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可加入__________。

3. 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HNO3溶解。

反应方程式为:
3Cu + 8HNO3 ==== 3Cu(NO3)2+ 2NO↑ +4H2O
1)请将上述反应改成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HNO3没有全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占参加反应的全部硝酸的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