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符号互动主义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姆(Herbert Blumer,1900年---)
符号互动的另一个代表哈伯特.布鲁姆。他1900年生于 美国的圣路易斯,曾在密苏立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 过,是米德的学生。他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伯克利 加州大学工作。其代表作是《符号互动论:观点与方 法》。布鲁姆不仅使库利——米德一系列的微观社会 学获得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而且对整个这一 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作了系统的概括和充分的解释。
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认同形成 的主要机制。人际符号互动 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 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 社会。
③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 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社会的内化过程,伴 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④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 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互动中逐渐 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是在这个限度 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
Blumer是Mead的学生,其代表作为《符 号互动论:观点与方法》
(Symbolic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and Method)。然而 “符号互动论”此术 语,源自1937年其著作《人与社会》 (Man and Society)。Blumer成功将 Charles Horton Cooley与George Herbert Mead 一系列的微观社会学与符 号互动论作出联结,并对此学派的理论 和方法发挥了系统的概括和充分的解释。 因此Blumer是讲授符号互动论与诠释 Mead理论思想而成为美国社会学界瞩目 的人物。
要 作品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精神病 院》、《耻辱》和《谈话方式》。
戈夫曼主要学术思想
根据人际互动的场合可以将互动分为两种:“社会机构”内经常 和持续性的互动、没有界限和临时性的互动。社会机构好比一个 舞台,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按一定 的常规程序(即剧本)扮演自己的多种角色,表演中人们都试图 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通过言语、姿态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 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称为“印象管理”);为了实现印象管理, 人们运用一些手段(外部设施和个人的装扮)装点门面。人们表 演的区域有前台(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和后台(为前台表演做 准备不让观众看到的地方)之分;根据表演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 “误导的表演”和“神秘的表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与互 动就是一场游戏,是某个“定义”取得胜利或成功地被人们接受 的过程,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相遇式互动的 最突出特点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相互注意,虽然区别于社会机构 里的表演,但印象管理的原则在此仍旧是适用的;“角色距离” 是个人与其假定的角色之间存在的差距,它说明个人在某种角色 上能否积极发挥作用取决于他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
二、符号互动论的特征及其发展
1、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①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 人的意义为基础的;
②这些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 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
③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 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2、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①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 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 件。
⑤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 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并 赋予各种事件和物体以各种意义,而这个解释过 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⑥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 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 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3、符号互动论的发展
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年)
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以及拟剧论的倡 导人。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3年在芝
加 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
亚 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1968年在百度文库夕法
尼 亚大学担任本杰明·富兰克林人类学和社会学教 授。1981~1982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主
主要作品: 《电影和品行》(1933年),《劳资关系中的社会理 论》(1947年),《作为符号互动的社会》(1962年), 《工业化与传统秩序》(1964年),《符号互动论: 观点和方法》(1969年)
主要学术思想
在理论上,布鲁姆坚持认为“人类社会应该被看作是由行动 着的人构成的,社会生活应该被看作是由人们的行动构成 的”。因此,布鲁姆认为研究社会就必须研究人的共同行 动,而不是专注于他认为是含糊不清的系统和不易捉摸的 功能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布鲁姆又反对心理学还原主义。 他认为仅仅从刺激——反应的角度研究社会互动是无法弄 清互动的性质的。他认为人类互动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其 一,人类互动是以符号为基础的。其二,与动物之间的非 符号互动不同。符号互动并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 关系,它还牵涉到对行动的解释。我们都知道咳嗽可以清 喉咙,但假如一个听众在不同演讲者观点的时候咳嗽一下, 这声咳嗽就成为一个用来传达反对意见的符号。
(优选)符号互动主义理论
一、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
符号互动理论,一种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 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 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 会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 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 动主义。
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 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 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 鲁默。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 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 学派,一是以M.库恩为首的衣阿瓦 (Iowa)学派。E.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在 当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方法论上,布鲁姆批评了社会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占统治 地位的主流方法论。他认为达到对经验世界的准确认识, “不能靠建立和解释骗人的理论,不能靠设计精巧的模式, 不能靠追赶自然科学的先进程序,不能靠采用最新数学或 统计学方案或创造新的概念,也不能靠发展精密的定量技 术或坚持某种调查统计的准则”。布鲁姆认为经验性的社 会是由人类以及他们在生活进程中的日常活动构成的。对 这种活动的认识,只有通过第一手观察和参与到一个群体 中去才能获得。因此,布鲁姆倡导使用生活史、自传、个 案研究、日记、信件、非结构性访问和参与观察等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