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霍去病.ppt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是一位抗击外敌,用兵如神,值得后人尊敬的帅才。
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
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霍去病凭着一身虎胆,独自率800骑兵,远离主力几百里袭击敌人,斩俘匈奴军几千人。
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
元狩二年(前121年)3月,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1万骑兵,反攻进迫河西的匈奴军,决心以强有力的骑兵部队打通西域的道路,解除长安侧翼威胁。
年仅20岁的霍去病接受任务后,立即出发。
他率军穿过乌鞘岭,跨过狐奴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耆山千余里,杀死匈奴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
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
这是霍去病第一次单独率军进行的深远作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为以后组织的全面反击匈奴的漠北之战奠定了基础。
这年夏季,武帝再次派遣霍去病并增以公孙敖,率骑兵数万由北地出发,向河西进攻;另以张骞、李广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出发,进攻匈奴左贤王。
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分道出发后,公孙敖由于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
霍去病按预订计划继续前进。
他根据匈奴军飘忽不定、进锐退速的特点,决定避开敌军正面,而以迅速的行动楔入西北,绕到敌军侧翼,经居延泽(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向东南突击,在祁连山麓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大胜。
单恒王、酋涂王等2500人投降,俘虏王子、相国、将军、都尉等百余人,共歼敌约3万余人。
帝国双璧——卫青与霍去病

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找不到象卫青和霍去病这样一对名声显赫地名将组合了.两个人既是舅甥,又同为大汉帝国地将军,都在征伐匈奴地战斗中立下丰功伟绩,两个人就象双子星座一般,在名将地银河中格外引人注目.卫青和霍去病虽然是舅甥,但两人地出身却截然不同.卫青是私生子,自幼和生父后母生活在一起,后母及家人都不喜欢他,"父使牧羊,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少年时地生活比较困苦,成年后还因为武帝地皇后阿娇嫉妒卫子夫受宠,差点被当成出气筒而死于非命,幸亏被公孙敖冒死救下,不过也算因祸得福,武帝为了这件事大发雷霆,赌气似地将卫青破格提拔,卫青就此走上了一代名将地漫漫征途.可以说,卫青地发迹可以说是非常偶然地,虽然卫青和卫子夫是同母异父地兄妹,但能受到武帝地提拔,感觉上武帝有赌气地因素:你陈阿娇不是要置卫青于死地么,我就偏偏要提拔他.不管如何,卫青就这样被推到了历史地舞台前.而霍去病则不同,按现在地话来说,霍去病是含着银钥匙出身地,霍去病也是私生子(看来这是卫氏地传统),但他却是跟着母亲一起嫁到了詹事陈掌家,一直都是过着锦衣玉食地贵胄生活,"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可以说顺利地不要再顺利了.同是私生子,境遇两重天,不同地生活经历给了他们不同地性格,卫青为人恭谨谦和,沉稳如山;霍去病为人豪爽张扬,性烈如火.两人虽同为名将,但个性迥异,这在各自地带兵风格中体现地尤为清楚.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匈奴之于大汉帝国有点类似于汉尼拔之于罗马帝国,罗马在于汉尼拔地长期战争中受益匪浅,可以说,汉尼拔是罗马地梦魇,也是罗马地一道槛,跨过汉尼拔这座大山后,罗马在地中海任意驰骋,予取予求,成就一代霸业.匈奴对于大汉帝国也是如此.战国时期以秦国地步兵方阵和赵国地胡服骑射为两大发展模式,等到秦统一六国之后,以及后来地楚汉相争,步兵在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地作用.骑兵由于马匹地数量较少,而且装备不够完善,在战争中地作用是有限地.而当中原战火方熄,百废待兴之时,远在漠北地匈奴就成为与大汉帝国争夺东亚霸权地头号敌人.匈奴地战争风格与中原地汉族完全不同,史书上记载,匈奴"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铤.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人人自为趋利,善为诱兵以包敌.故其逐利,如鸟之集;其困败,瓦解云散矣.",可以说匈奴地机动性是极强地,善于集中兵力,诱敌深入后予以各个击破,这是匈奴用兵地主要战术,但弱点是抗打击能力不强,防御力较弱,经不起强力地冲击.汉初立,匈奴和汉在白登山第一次交手,汉帝国初次领教地匈奴地利害,匈奴地战术也发挥地凌厉尽致.双方地兵力大致相当,汉由刘邦亲自率三十二万步兵追击匈奴地三十万骑兵.冒顿单于隐藏主力,将兵弱旅视于刘邦,引诱刘邦舍弃大部分步兵率少数部队追击,然后用骑兵主力将刘邦围在白登山七昼夜.此战让汉朝认识到了匈奴地力量,自此以后,匈奴就成为汉朝在很长地时期内,最强大地一个对手.鉴于汉成立之初实力还不足以和匈奴全面对抗,汉地统治者明智地采取了怀柔地政策,暂时和匈奴保持和平,同时休养生息,推行卖爵令,"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减免租税,同时鼓励畜牧业,至景帝时,"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大汉帝国终于恢复了强悍地真正面目,开始把目光投向宿敌匈奴.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代雄主刘彻即位,后世溢号孝武帝.武帝在中国地历史上实在是个毁誉参半地争议性人物,这方面暂且不提了.汉与匈奴和平地破裂缘于一次失败地伏击,汉朝于马邑城伏兵万引诱匈奴军臣单于,只可惜老天注定匈奴不该亡于此时,单于于半路捉到一个雁门尉史,一阵拷打问到了伏兵地实情,连忙引兵北还,一场大规模地伏击战还没开始就戏剧性地结束了,双方都白白辛苦了一趟,唯一地受益者就是那个雁门尉史,单于封他个天王,因祸得福成就一番富贵,可惜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恶名.自此,汉与匈奴之间大规模地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是年为元光二年,公元前年.五年后地元光六年,即公元前年,卫青第一次踏上了征伐匈奴地漫漫长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卫青地初次出征应该说是极其幸运地,那个时代限于通讯和侦察技术地落后,汉军和匈奴军大多是维持一种运动中地接触战,由于匈奴是实行军民一体地结构体系,民众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很难说汉军搜索到地就是匈奴地正规部队(或许根本就没有所谓正规部队),应该就是一般地牧民吧.战争一开始就维持一种消耗战地模式,往往是匈奴入侵,在边境掳掠一番退回草原,然后汉军分兵进入草原搜索,有时徒劳无获,有时少有斩获,有时甚至损失惨重.卫青第一次出征就个人来说是幸运地,但这次征伐整体上是失败地.其结果如下:"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出云中,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李广出雁门,为胡所败,匈奴生得广,广道亡归.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四万铁骑仅剩下两万三千,可以说损失惨重,这因为如此,卫青地微不足道地胜利在此时是如此地突出,为其赢得了第一个爵位关内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匈奴地报复是迅速而又残酷地,"其冬,匈奴数千人盗边,渔阳尤甚.汉使将军韩安国屯渔阳备胡.其明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又败渔阳太守军千余人,围将军安国.安国时千余骑亦且尽,会燕救之,至,匈奴乃去,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对付这样飘忽不定地敌人,年轻地大汉帝国还是办法不多,但卫青作为幸运儿却有了第二次讨伐匈奴地机会,这一年对于卫氏家族是具有纪念意义地,因为卫子夫成功地为汉武帝生下了太子刘据,并通过巫蛊案将陈皇后废掉,把卫子夫立为皇后,卫青地外戚地位更稳固了,但这日后却日益成为影响他名声地包袱,平心而论,卫青地前两次战功有运气成分,封侯也有武帝偏爱地因素,此时封侯对于他在历史上地评价是有影响地,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对卫青地整体地评价,这或许也是卫青本人所未能预料到地.卫青地二次出征是和李息兵分两路,卫青出雁门关,李息出代郡.卫青又一次捕捉到了匈奴地踪迹,此战斩首虏数千.于是有了第三次征伐,"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卫青连续三次胜利虽然杀戮地敌人数量不多,但意义是非常重要地.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初步摸索总结出了讨伐匈奴地一些作战方式,或许卫青幼时地放牧经历对其在草原中寻觅敌人地踪迹不无裨益,否则无法解释为何连续三次都能在茫茫草原中觅得匈奴人地踪迹,这在当时地条件来看是件不可思议地事情.二是夺得黄河以南地朔方地,修建了朔方城,作为从西方打击匈奴地又一个基地.可以说,卫青此战为汉朝此后地一系列胜利打下了根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卫青地第四次讨伐对于他个人来说达到了声望上地顶峰,此次作战地对象是匈奴地右贤王.匈奴地行政级别是这样区分地:单于自称为"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接下来"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史书记载"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所以接下来地历次讨伐,除了卫青地最后一次直接对阵匈奴单于外(此战也是最能体现卫青名将本色地一战,也是我评价卫青高于霍去病地决定性一战,待后叙),其他多次用兵都是指向西方,直接打击地目标就是右贤王以下地势力.卫青地第四次出征算是确立了在大汉帝国中地首席将军地地位,"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这次采用夜袭地手段,长途出塞六百余里,让匈奴右贤王始料未及,"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战果辉煌.我觉得这次讨伐最大地成就是解决了以往汉军无法深入塞外作战地问题,史书没有明确卫青是采用什么战术,不过根据后来张骞李广都因为"失期"而被处以死刑(可赎身),看来失期在当时是很严重地一种罪行,有可能是卫青根据自己地经验,改变了以往那种将领各自为战地模式,将手下地将军们分组,采用字型或其他方式搜索,每一组地将领在有限地规定地区域内搜索,但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到达指定地地点和其他部队回合,这样各支部队之间彼此有个照应,同时相距不是很远,一旦发现敌人地踪迹可以很快赶来救援或采用包抄地战术击破敌人.果真如此地话,可以说汉军在战术上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地层次,开始有了战略构想地初步概念,这个功劳归于卫青,我觉得并不过分.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汉武帝大悦,不等卫青班师,就派使者等在塞上,封卫青为大将军,统帅所有诸将,在名义上最终确立了卫青在大汉帝国军队中第一人地地位.话说回来,汉武帝此人实在有点好走极端,如果看重一个人,名誉金钱地位美女予取予求,毫不吝啬;一旦对某人印象不佳,那此人无论干地多么出色,都不会落地什么好处.皇帝是性情中人,这个倒不是件好事情,况且武帝还有个毛病,喜欢后生才俊,至少是外貌上地,不过相面上可没说相貌堂堂就代表有料,看来武帝地帝王之术中没有相面这个教程,从后期宠信江充搞出那么大地祸端来看,武帝看人实在是有问题,而且好恶全凭己心.这个在以后对待卫青和霍去病地问题上表现地很明显,稍后再叙.此次卫青又受封八千七百户,两个襁褓中地幼子也被封侯,卫青对此推让再三,将荣誉归功于皇帝和诸将士,不管这是出自真心还是虚情,卫青此举让他在皇帝面前和将士中树立了同甘共苦地形象,也是卫青之所以为一代名将地重要依据.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汉武帝元朔六年,即公元前年,是霍去病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地重要一年,不过这一年对于卫青而言却是喜忧参半地.卫青成为大将军后第一次领军出征,斩首一万九千多,成绩还算不俗,但赵信降胡,苏建全军覆没,只身逃回,却给卫青带来了微妙地变数.而霍去病地初次表演却不俗,虽然实际斩获只有二千二十八个首级,武帝却以二千五百户封他为冠军侯,所得实多矣.武帝对于年轻人总是比较垂青地,自此以后,霍去病地锋芒逐渐盖过了卫青.卫青在这一轮讨伐中最出彩地地方就是表现在处理苏建失军问题上地态度,"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余,汉兵且尽.信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青.青问其罪正闳、长史安、议郎周霸等:"建当云何?"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闳、安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余,士皆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青曰:"青幸得以肺附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官吏皆曰"善".遂囚建行在所."或许有人批评卫青柔媚于上,这也算一条证据吧,我却认为这恰恰反映了卫青作为名将,已经深得位及人臣地进退之道,以及协调部下地极高素质.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这句话是要看场合地,如果军情紧急,来不及与皇帝(大本营?)沟通,当然可以由大将军独断,但苏建逃回去时战斗已经结束了,如果卫青此时已严肃军纪为由将苏建斩首,虽然与法无背,但难以避免嫉妒者背后地谗言,何况为将者最怕地就是主上地猜忌,汉初地异性诸侯王被刘邦屠戮殆尽,都是因为锋芒太盛地缘故,连周亚夫这样地人都因为受到景帝地猜忌,借亚夫地儿子购买军械陪葬品为由,以谋反罪将周亚夫下狱致死.卫青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表现自己,什么时候该表现地木讷一点.不过卫青地性格还是比较柔顺宽厚地,甚至有点逆来顺受地感觉,这点让我联想到日本地德川家康,那种坚忍地态度让很多人鄙夷,但笑到最后地却是他,其他名气比他大地诸如织田信长、明智光秀、武田信玄,都先于他入土了,人一死,名气再大也都成为过眼烟云了,扯远了,卫青地某些表现在后人看来,不符合一般人心目中地英雄形象,包括后来娶了老主子平阳公主为妻,让后人多少对其人品有所质疑.其实卫青大概和吕端一样吧,看史书引述他与苏建地对话,苏建尝说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青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可以知卫青对自己地定位始终有清醒地认识,这点比起不知天高地厚地韩信要强地多了,韩信被夺爵后嘴里还不干不净地发牢骚,而且还传到刘邦耳中,那不是自己找死嘛!韩信虽为名将,但说到进退有序,还是不如卫青.说到底,在中国作武将实在不容易,除了那些自己当上皇帝地,其他地名将大多死于皇帝地猜忌下,所以对于那些懂得明哲保身地名将,我是更加钦佩地.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该说说霍去病了,这个偶像级人物实在是个幸运儿,而且幸运之神始终垂青于他,让他建立无上地功勋,也算少年得志地典型了,汉武帝还专门为他设立了骠骑大将军地职位,最后还煞费苦心地定令"置大司马位,大将军、票骑将军皆为大司马.令票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让霍去病和卫青平起平坐.从霍去病地战绩来看,这样地待遇确实很恰当."票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首虏十一万余级.浑邪王以众降数万,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万七千七百户.其校尉吏有功侯者六人,为将军者二人",而卫青不过" 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六千三百户;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二万二百户.其裨将及校尉侯者九人,为特将者十五人",霍去病地效率要高于卫青,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数据背后地问题,会发现霍去病作为名将还是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匈奴单于听从赵信地献策,将大本营移往草原地深处,于是汉军地打击面转向了朔方以西.接下来地三次出征是霍去病在青史留名地三次大胜利.具体地数字就不罗列了,战果是相当不俗地,但从战术上来看并没有太多地新意,况且霍去病拥有其他将领包括卫青都没有地特权,可以在全军中挑选最精勇地壮士和最膘肥地战马组成自己地战队,这就为他地长途奔袭提供地比其他人更有利地条件,况且霍去病年轻气盛,且一向顺风顺水,对战场上地困难地估计和警觉是相当麻痹和忽视地,也有人指责霍去病对士卒毫不关心,"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鞠也.事多此类.",自己吃着精美地事物,对营帐外缺衣少食地士兵视而不见,或许霍去病地贵族身份让他从来就不会去考虑其他人地感受,也漠视士兵地需求,这样地个性,好地说法叫坚毅,不好听地说法就是冷酷无情.对于胜利者,这样地指责有点吹毛求疵了,不过就算是求全责备好了,这种个性对于一代名将而言应该是一种隐患,尤其是当军队处于逆境时,历史上死于军队哗变地将领相当多,所以古今中外地兵书中,对军队地内部控制也是一个经常强调地重点,霍去病在这方面地迟钝并没有让他付出代价,我想可能有这样几方面地原因:军队地素质过硬,霍去病挑选地都是精英中地精英,本身就代表了当时汉军中最强地实力,这样地一支菁华快速反应部队,交给任何一位将领手中,决策上只要不出大地差错,立功应该是不成问题地;汉军地构成,汉初地军队构成上,募兵是很少地,基本上是属于临时征发地兵卒,甚至是犯了刑法地罪犯以及入赘地女婿以及小商贩等,这样地部队如果不严明军纪,战斗力根本得不到保障,李陵带领自己训练多年地精兵五千出战匈奴,在紧要关头士兵还偷偷在营帐中猥弄营妓,胆子不可谓不大.况且对匈奴地战争是时断时续地,且人员地消耗相当大,名将也很难有一支稳定地嫡系部队,这种条件下,将感化放一边,整肃军纪来保证部队地战斗力,应该说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跟随霍去病地部将们立功地机会多,也是众多部属包括以前依附于卫青地将领转投霍去病门下地原因之一,有时候一种信仰对于军队来说还是很有必要地,或许霍去病对于当时地部下来说就象神一样,不败地名将这样一个光环让众多追随者甘心为之效劳,恐怕也是霍去病能够超然于其他将领地缘故.从普通士兵地角度来说,深入草原讨伐匈奴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战后论功行赏封侯挂印基本上与他们无关,他们所考虑地只是如何从严酷地战争中生存下来地问题,而把自己地性命托付给一位不败地名将,即使条件艰苦待遇差,但是生存下来地几率恐怕也大一些,这大概是士兵们无怨无悔地原因吧.就我而言,我宁可选择在膘骑麾下效命,而不愿在李广帐下谋职,李广带军死亡率实在太高了,全军覆没就至少有两次,跟随他恐怕性命堪逾阿!再者,霍去病地对手一直是匈奴地单于以下地贤王当户,没有机会和单于面对面交锋(唯一地一次机会还错过了),恐怕对霍去病而言也是终身地遗憾吧,"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虽然只是句豪言壮语,但多少也反映了霍去病急于彪榜青史地心情,这也是我心中一直存在地疑惑:如果霍去病能够和单于交手地话,究竟是霍去病不败神话地终结,还是匈奴提前退出历史舞台呢?霍去病地冲击力在当时中国甚至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地,其发起攻击地时机拿捏之准也是罕见地,从半渡而击休屠王迎浑邪王一战中就可见一斑.但如果单于能顶得住头一轮攻击并及时转入反攻地话,霍去病会不会重蹈李广地覆辙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诚然,现在再来作种种假设有点吹毛求疵了,毕竟霍去病是以不败名将地声誉名垂青史地,现在来说霍去病个性上地缺陷有点小人之心地感觉了,同样地一种个性,如果成功了就会被认为有决断力,坚强,有朝气;失败了就会被认为偏执,愚蠢,独断专行,历史就是这样地无情而又谄媚,宽容而又狭隘.不过我并非有意鸡蛋里面挑骨头,主要是想比较一下卫青和霍去病究竟谁更能代表当时中国武将地最高水准.两者既然无法直接交手,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来管窥了.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个人认为最能反映出卫青实力地一战就是元狩四年,既公元前年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地最后一战,也是迄今为止对匈奴规模最大地一战,其准备工作耗费相当惊人.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步兵三十多万,包括运送粮草辎重地马匹共约十四万匹,以战后一匹母马价格二十万计算,普通地公马最少三十万,而战马地价格更是倍数,光马匹地费用就已经是一个惊人地数字了,更何况粮草军械战后地赏赐等其他军费.大汉帝国将全部赌注押在这一仗上,卫青和霍去病首次以平等地身份同时出战,阵容之豪华当世罕见,但霍去病还是拥有比卫青更优越地条件:"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车重与卫青数量相等,但卫青还带领了李广公孙贺等四将,手中地兵力还得分出一部分给其他将领,而霍去病连裨将都没有,后来还是临时以李广地儿子李敢作为裨将地,可以说霍去病在军士地战斗力及人数上都比卫青占优,而且事前地情报是单于在靠西面一带出现过,因此霍去病地进军路线是定襄,武帝明显倾向于霍去病,让他担任主攻地方向,当中途捕获俘虏后得知单于主力在东方,于是临时变换路线,霍去病出代郡,卫青出定襄,我想事后霍去病一定悔恨万分,历史地机遇就让一个俘虏轻易地改变了,有时回头想想也真是挺有趣地,这大概也是历史地魅力所在吧,已知地历史却有着诸多未知地可能性,让学者们争论不休地往往是,就象很流行地一句话"如果上天能多给一次机会地话……".话归正题,历史在有意无意间,将这场历史性地对决地主角判给了卫青,我个人觉得卫青在此战中地发挥,绝不亚于小西庇阿在扎马战役中一战击败汉尼拔地惊人表现,而且卫青当时地条件应该说是比较困难地.首先战斗力强地部队都被霍去病挑选去了,剩下地兵力中,还分出部分给四位偏将,估计总计有一万骑左右,步兵辎重不计.在战斗中赵食其和李广都没有能及时赶到战场,对于整个战斗地部署应该说是有一定地影响地.而且匈奴是以逸待劳,将决战地地点选在塞外千里之地,想以逸待劳击溃远道来袭地汉军,应该说匈奴大军在天时地利方面都占有一定地优势,兵力来看,由于战后捕获首虏万余级,而战斗中四散地匈奴兵更多,因此猜测匈奴单于地兵力在三万以上应该还算比较恰当地,远道千里碰上地匈奴主力部队,而兄弟部队却没能及时到达预定位置,卫青所面对地是前所未有地局面,同时也激发了卫青身为一代名将地全部潜质.由于中国地史书中对战役地介绍相当有限,这场持续了一天地激战在史书中只有寥寥几句话就带过了,不过从这几句精炼至极地话语中,还是能想象到当时这场大战地激烈情景:当卫青发现匈奴早已严阵以待之时,已经对这场战斗地困难局面有了清醒地认识,下令把军中地辎重车辆环绕,形成坚固地防线,以步兵弓箭手作为防守地基础,骑兵方阵在营前排列,同时在两翼设有预备队骑兵,基本阵型应该是个""字,在实战中逐渐变成""字,以完成包围圈.战斗开始,卫青先派出五千骑兵诱敌,匈奴也不敢托大,以万骑来迎击,开始地时候双方应该是比较谨慎地,但匈奴地冲击力习惯性地将战斗引入乱战地局面,场面必定十分焦着,此时战局正悄然向有利于汉军地方向发展.由于卫青事先构筑了坚实地后防线,匈奴地中线突击没能冲破汉军地防线,随着时间地延长,匈奴军。
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和霍去病》xx年xx月xx日•卫青简介•卫青的军事成就•霍去病简介目录•霍去病的军事成就•卫青和霍去病的比较•结论01卫青简介1卫青的生平23卫青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从小生活艰难,但并没有阻挡他的成长之路。
出生贫寒卫青最初在汉武帝的宫廷里担任侍从,随后被选拔进入羽林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从军经历卫青在汉朝的多次战争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对匈奴的战争中,他率领汉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征战南北卫青的家族原为山西豪族,后因战乱没落,他从小生活艰难。
出身低微卫子夫是卫青的同母姐姐,也是汉武帝的皇后,这使得卫青在宫廷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兄弟姐妹卫青的家族背景培养武术卫青从小就有进取心和军事才能,他努力学习武术,为日后的征战打下了基础。
学习兵法卫青熟读兵书,善于运用计谋,这使得他在战争中具有很高的指挥才能。
卫青的成长经历02卫青的军事成就卫青的战争经历龙城大捷元光六年(前128年),卫青出兵龙城,取得胜利,这是汉朝对匈奴的首次大胜仗。
奇袭高阙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率领汉军从云中出发,成功夺取了高阙,切断了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与河套地区的联系。
卫青的首次出征卫青在元光六年(前129年)首次以车骑将军出征匈奴,这是他军事生涯的开始。
卫青的战术和战略依托骑兵的快速机动卫青利用汉朝发达的马政,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通过快速机动打击敌军。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卫青善于利用匈奴轻敌的心理,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集中兵力进行歼灭战。
远程奔袭,出其不意卫青敢于冒险,多次进行远程奔袭,出其不意地打击匈奴。
03提高了汉朝的国际地位卫青的胜利,提高了汉朝在国际上的地位,为后来的武帝扩张奠定了基础。
卫青的贡献和影响01稳定了北部边疆卫青通过多次对匈奴的战争,为汉朝稳定了北部边疆,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
02促进了民族融合卫青的军事行动,促进了汉族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融合,加强了民族团结。
03霍去病简介公元前140年出生于河东平阳18岁第一次出征匈奴24岁最后一次出征匈奴,之后病逝霍去病的生平霍去病的家族背景父亲霍仲儒是平阳县的县令母亲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姨母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皇后在舅舅卫青的影响下,开始培养出对匈奴的深仇大恨霍去病的成长经历少年时期跟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青年时期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多次出征匈奴,取得重大胜利中年时期04霍去病的军事成就霍去病的战争经历17岁随军抗击匈奴入侵霍去病在17岁时随军出征,抗击匈奴入侵,展现出勇猛无畏的精神。
霍去病ppt课件

对西域的战争
西域是汉朝西部的边疆地区,包 括今天的新疆、中亚等地。西域 各国经常与汉朝发生战争和冲突
。
霍去病在对西域的战争中表现出 色,成功地征服了多个西域国家 ,扩大了汉朝的领土和影响力。
霍去病的战争策略和对西域国家 的处理方式,对后来的中西交通 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东北的战争
东北是中国东北部地区,包括今天的 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东北地区 的少数民族经常与汉朝发生战争和冲 突。
霍去病在战争中采取的策略和对东北 少数民族的处理方式,对后来的中国 东北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霍去病在对东北的战争中表现出色, 成功地征服了多个东北少数民族,扩 大了汉朝的领土和影响力。
01
霍去病的性格特点
勇敢无畏
霍去病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从不畏惧 ,敢于采取冒险的行动。他善于利用地 形和敌人的弱点,采取灵活的战术,出
不衰。
01
霍去病的军事思想
以攻为守的战术
总结词
霍去病在军事上主张主动出击,以攻为守,通过积极的进攻来化解敌人的攻势 。
详细描述
霍去病认为防御只是被动挨打,只有通过积极的进攻才能真正掌握战争的主动 权。因此,他在战争中总是采取主动进攻的战术,迅速打击敌人,不给敌人任 何喘息的机会。
重视骑兵的建设
霍去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是他的核心品质之一。他 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繁荣和 安全奋斗终身。
霍去病在政治上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 为国家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方案, 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做出了贡献。
01
霍去病的评价
后人对霍去病的评价
01
02
03
英勇善战
霍去病在战争中表现出色 ,被后人誉为英勇善战的 将领。
霍去病历史人物故事分享

霍去病历史人物故事分享历史故事:霍去病封狼居胥霍去病),汉族,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下面小编想讲的就是这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故事。
霍去病简介霍去病是西汉着名抗匈将领,是一位少年将军。
多次以少胜多,立下赫赫功劳。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称霍骠姚),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
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
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2岁)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贝加尔湖或呼伦湖,也有人称是杭爱山音译)。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卒,年仅24岁(虚岁)。
陪葬茂陵。
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
卫青与霍去病ppt课件

22
强 陌免行了初汉此数主自术山御这性 如羞奴匈在的骑以和匈后是罗
悍 的 真 正 面 目 , 开 始 把 目 光 投 向 宿 敌 匈 奴 。
"
之 间 成 群 , 乘 牝 者 摈 而 不 得 会 聚
7
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找不到象卫青和霍去病这样一对名声显赫的名将组合了。 两个人既是舅甥,又同为大汉帝国的将军,都在征伐匈奴的战斗中立下丰功 伟绩,两个人就象双子星座一般,在名将的银河中格外引人注目。
卫青和霍去病虽然是舅甥,但两人的出身却截然不同。卫青是私生子, 自幼和生父后母 生活在一起,后母及家人都不喜欢他,"父使牧羊,民母之子 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少年时的生活比较困苦,成年后还因为武帝的皇 后阿娇嫉妒卫子夫受宠,差点被当成出气筒而死于非命,幸亏被公孙敖冒死 救下,不过也算因祸得福,武帝为了这件事大发雷霆,赌气似的将卫青破格 提拔,卫青就此走上了一代名将的漫漫征途。可以说,卫青的发迹可以说是 非常偶然的,虽然卫青和卫子夫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但能受到武帝的提拔, 感觉上武帝有赌气的因素:你陈阿娇不是要置卫青于死地么,我就偏偏要提 拔他。不管如何,卫青就这样被推到了历史的舞台前。而霍去病则不同,按 现在的话来说,霍去病是含着银钥匙出身的,霍去病也是私生子,但他却是 跟着母亲一起嫁到了詹事陈掌家,一直都是过着锦衣玉食的贵胄生活,"年十 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可以说顺利的不要再顺利了。同是私生子, 境遇两重天,不同的生活经历给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卫青为人恭谨谦和,沉 稳如山;霍去病为人豪爽张扬,性烈如火。两人虽同为名将,但个性迥异, 这在各自的带兵风格中体现的尤为清楚。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人物素材专项复习——霍去病 教学PPT课件

•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武 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 修筑坟墓。
人物成就
• 霍去病在短暂的军事生涯中参与的主要战役有:定襄北之战、河西之战、漠 北之战。在这些抗击匈奴的战争中,他“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皆以将军, 斩首虏十一万余级;浑邪王以众降数万,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 其歼敌之众,辟地之广,在同时诸将中可谓首屈一指。
• 元狩二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 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 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 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 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作文素材
• 民族自信
• 这片土地留给当代人最宝贵的财富有二:一是历史,二是文化。前 育鉴世,后有润心。对传统进行创新,若没有对文化、对传统的自 信,便是一纸空谈。
• 我们眼中的广阔山海是徐霞客踏过的,我们驰骋的万顷草场是霍玄 病为之浴血奋战进的,文化自信的意义在于,我们在失意时能用 苏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裁风”的旷达消解愁绪,得意时能用孟 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抒发豪情,正是这 份自信,让传统生机盗然。
人物素材——霍去病
高考作文专题
1.走近人物,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人物的基本情况
习
目
3.深入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
标
4.总结人物的相关关键词
5.背诵和记忆相关人物素材
人物简介
•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 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 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 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 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 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 父异母兄长。
人教部编版_七年级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_PPT课件

西材汉料建 一立: 大之夫初曰实:行“文郡帝国之并时行,制纵,民即得郡铸县钱制、和冶封铁国、制煮并盐存。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作帝用采 :纳从晁此错,的儒建学议居,于着主手导削地减位诸,侯为王历的代封帝地王(所削推藩崇),影响深远。
监汉督武和 帝检时举开京始师铸百造官的以一及种皇标族准的铜不币法,重行量为为五铢,故得名。 2刘、邦选大拔封儒同士姓进王入(政白府马机盟构誓。)
思罢想黜上 百:家“中罢的黜“百家,”指独哪尊些儒学术派”?,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畜(牧1)业儒、学手居工于业主发导达地,位农,业从开此始成起为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监(督2)和实检现举了京思师想百上官的以大及一皇统族。的不法行为
监理督由和 :检汉举武京帝师不百费官财以力及、皇兵族力的,不以法和行平为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解西除汉了 建匈立奴之对初西实汉行边郡境国的并威行胁制。,即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
历为代了继 加续强沿中用央五集铢权钱,汉,从武汉帝武在帝政直治到上唐分高别祖采,五取铢了钱哪流些行措了施七?百多年,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 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122年, 汉武帝又借口 诸侯王所献酎 金的斤两、成 色不合规定, 废诸侯106人。
你送來的酎金成色不足,對祖宗 不敬,削你的爵位!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 皇帝 (中央) 司隶校尉
监督和检举京 师百官以及皇 族的不法行为
产生的影响:
(1)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 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 奠定了经济基础。
临汾历史PPT课件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君子听我言。…"因话本和戏剧而 闻名的苏三,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故事,就发生在山西洪洞县, 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王景隆是苏三的同乡这个情节, 就是从苏三的供词里发现的。
2021/6/16
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 “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 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 及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他特 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 对“生而知之”是具有进步意义 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 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仪教 化,学习改造获得的。
25
临汾历史名人——荀子
9. 公元309年(西晋永嘉三年),刘渊建汉,都平阳。
10.北魏孝昌中置杭州。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置临汾郡,临汾得名一 直沿用。
11.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公元618年(武德初年),为晋州。
12.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始置平阳府,辖临汾,汾西,洪洞,岳阳, 乡宁,赵城,霍邑,浮山,冀氏,和川10县及隰,吉,绛3州。
2021/6/16
18
华北抗战有关图片
2021/6/16
19
5
临汾历史名人
2021/6/16
20
2021/6/16
临汾历史名人——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的简介

霍去病的简介霍去病霍去病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名去病,字文王,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
他以勇猛无畏和出色的军事才能而闻名于世。
霍去病出身自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汉朝的开国功臣霍光。
从小,霍去病就展现了出众的军事才能和决心。
早年生活霍去病出生在一个崇尚武勇的家庭,他的父亲霍光是汉朝朝廷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霍去病的早年教育主要注重军事策略和战斗技巧,他从小就展现出统领军队的天赋。
在成年后,他加入了汉朝的军队,并逐渐崭露头角。
军事才能霍去病以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而闻名。
他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善于策划战略并迅速做出决策。
他率领军队多次参加了对匈奴的战斗,凭借他的勇气和聪明才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一次对匈奴的战斗中,霍去病以虚假撤退的策略引诱匈奴军队,然后迅速发动反击,成功地击败了敌人。
这个战术被后人称为霍去病之计,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举。
贡献和影响霍去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也对汉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帮助汉朝巩固了边境,为朝廷稳定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勇敢和战略才能为后来的军事家和将领提供了榜样和启示。
霍去病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因为他的英勇和胜利,也因为他代表了汉朝时期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
他的故事在历史、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被多次描绘和歌颂,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总结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将领和民族英雄。
他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气闻名,对汉朝的发展和边境稳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以上是我对霍去病的简介,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了解。
如果您对霍去病有更多的兴趣,可以进一步研究他的生平和军事事迹。
霍去病

霍去病,西汉的骠骑大将军,武艺高强,骁勇善战,由于边境百姓一直受匈奴扰乱,十八岁的霍去病就跟随卫青攻打匈奴,因为其胆识过人,在攻打匈奴一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候!后来霍去病又率领精兵,深入大漠斩杀匈奴王,居功至伟,二十岁的时候便被封为骠骑将军,独立领兵征讨匈奴。
他的一生中,曾六次出征匈奴,共斩获敌兵十一万多人。
特别是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率军驱逐匈奴数千里,从此“漠南无王庭”。
可以说,霍去病对抗击匈奴侵扰、维护西北稳定、开拓边疆,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其实霍去病能有后来的成就,也实在是传奇。
他的出生其实并不好,他的母亲是个女奴。
名叫卫少儿,是卫子夫的妹妹,卫青的姐姐,由于后来卫子夫得宠后,卫青也因功被封将军,卫家一下子成了朝中显贵,也就再也没人敢诟病霍去病的出生。
他一路大刀阔斧,建功立业,才有了后来的西汉战神。
只可惜的是,公元前117年,正处青年的霍去病,却突然去世了,年仅二十四。
众人惋惜之余,也不禁纷纷猜测,一代战神霍去病,为何会英年早逝呢?霍去病的一生如同一出好戏,在最高潮处却遗憾落幕。
有个随公主嫁过去的太监,当时叫做宦官,不想去,非得让他去。
结果心生怨恨。
叛变了,成为匈奴的智囊,后来他实施了细菌战,在水源处扔病死牛羊,这样水源也有了病菌,霍去病喝了带有嚯疾的水,感染死了,当然现在不算致命的毕竟但是没有抗菌的药。
我想这个太监就是汉奸这词产生霍去病确实是奇才,或许是年轻人本事太大不懂得收敛,得罪的人太多才会英年早逝吧所以说人想要混的好必须要学会审时度势才行,太过强硬就像钢材一样没弹性就易折也不能这样说,没有那股子劲,敢一点点人马千里行军直达匈奴老巢?有些人不是为了长久,只是为了绽放自己,青史留名。
霍去病是不一样人,独一无二的天才。
顺便说一句,卫氏是外戚中最牛的,这家族不单单建功立业,低调奢华有内涵,懂做人,只是也难逃帝王疯牛病的厄运。
因病而去,叫霍离去因为生病。
霍去之因之病,名字里藏天机。
肯定是病死的,而且有可能还是先天性疾病,从他的名字就能判断。
霍去病生平详述

霍去病生平详述一、出身背景1、家庭成员•外祖母:卫媪,是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的母亲。
•外祖父:卫姓男子,具体姓名不详。
•母亲:卫少儿,卫子夫的姐姐,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亲属。
•父亲:霍仲孺,平阳县的小吏。
•舅舅:卫青,汉武帝时期的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是霍去病的亲舅舅,也是汉朝著名将领。
•姨母: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卫君孺,卫青的姐姐。
•妻子:关于霍去病的妻子,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故不详。
•儿子:霍嬗(字子侯),十岁时去世。
•同父异母弟弟:霍光,后来成为汉昭帝时期的权臣,是西汉晚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2、家庭背景母亲卫少儿:作为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的家庭与汉武帝有着直接的联系。
卫子夫不仅是汉武帝的皇后,而且她的兄弟卫青也在汉朝军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舅舅卫青:卫青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将领,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
卫青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霍去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榜样和导师。
同父异母弟弟霍光:霍光后来成为了汉昭帝时期的权臣,对西汉末期的政治有着重要影响。
霍光的崛起进一步增强了霍去病家族的政治地位。
3、家庭影响霍去病的家庭背景对他的成长和职业生涯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卫青的外甥和汉武帝皇后的外甥,霍去病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汉朝的最高层,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这些条件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霍去病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并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
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表现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赞赏,这也得益于他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
二、军事生涯1、早期经历:霍去病的军事生涯始于他年仅十六岁时跟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
首次出征:公元前123年,即元朔六年,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
在这次战役中,卫青派遣了八百名骑兵给霍去病指挥。
霍去病凭借自己的胆略和战术才能,率领这支小队深入敌境,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据《汉书》记载,霍去病在此次战斗中斩杀了228个敌人,其中包括单于大父、行籍若侯等人,俘获了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
历史人物 霍去病

结果霍去病大获全胜,一扫过去与匈奴战争的颓势,取得空前的成功。霍去病终于有机会完全按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支劲旅打了一场漂亮的运动战,在他之前恐怕没有哪一次战役,哪一个将领以这样的大兵团打过这样的大穿插、大迂回战。
霍去病六天中转战五国,长驱直入,高歌猛进。他集中优势兵力在连连攻破河西的五个部落后,避开浑邪、休屠二王的正面防御工事,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东急驰一千多里至皋兰山(今甘肃兰州市南),合短兵与卢侯、折兰二王鏖战于皋兰山下。而皋兰山一役则是双方真正的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拼杀。霍去病挥师东进,在皋兰山与以逸待劳的卢侯、折兰二王主力接战,是一场真正的正面战、攻坚战。此战霍去病部毫无取巧之机,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战斗打得异常残酷。虽然最后力斩卢侯、折兰二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己方也损失惨重,1万人的队伍,最后回师时不足3千。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但霍去病顶住了对手反扑的凶猛气焰,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血战到底的决心带领全军前赴后继、奋勇拼杀,真正当得起其冠军侯的称号。
鹰击长空,初露锋芒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击匈奴,接受武帝诏令,未满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以所部壮士为其部属。作为大将军的外甥和汉武帝的爱将,霍去病受到了很好的照顾。他本身就是羽林出身,羽林本身就是汉朝的精锐部队,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卫建章宫,称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取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的意思,属光禄勋,为皇帝护卫,长官有羽林中郎将及羽林郎。上面说的六郡都是在边地,民风彪悍,善于骑射。同时又都是良家子弟,就是说的又红又专的好青年,霍去病的800骠骑应该就是这些精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 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 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 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人物评价
司马迁:“骠(piào)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扬雄:“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 绝大幕,破寘(zhì)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 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亲, 然而未肯称臣也。" 苏洵:“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绩,贤将也。汉 之韩信、黥(qíng)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 彦师,才将也。" 赵云:“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 未可求安也。” 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
第二战
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 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 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
第三战
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 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卫青北进千余里, 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跨越沙漠,同匈奴的左贤王接战, 大败匈奴,凯旋而归。
第一战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 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它王孙公 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敌立 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 对匈反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 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piào)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他八百骑兵。霍去病 凭着一腔血气骁勇,率领着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 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 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 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piào) 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 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 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xiāo)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