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帮凶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https://img.taocdn.com/s3/m/1e0b00d0360cba1aa811da85.png)
上完本课,觉得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很多。本来觉得这一课挺难讲的,结果却比自己预想的好很多,学生学的也较轻松,效果还好。
本课的容量不大,而重点又非常明确,所以给本课的讲授提供很大的自主探究时间,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补充一些东西,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学生对本课教感兴趣则是这一课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对法西斯、纳粹甚至是对希特勒本人的兴趣等,都是学生想知道的,所以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课堂并不显得沉闷,反而轻松、随意了很多,而我也尽可能地给学生补充这些知识,以加强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对于德国纳粹党的罪行,则完全由学生来总结,效果也较好,基本上都能找得出来。还有就是对犹太人的迫害,也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之一,通过一些图片的展示,就为这一本分增色不少。
⑤领导者的影响:罗斯福和希特勒的个人素质不同,所起的个人作用不同。
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后,他们疯狂扩军备战,迅速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是正常的干预道路,保留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1、法西斯势力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2、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边线在哪些方面?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课题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教tm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紧缺,再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这次经济危机对它的打击就更显严重。1931年经济危机发展到最严重的地步。日本政府加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同时,无论是经营电力、化学、飞机等行业的新财阀,还是生产钢铁、煤炭和造船的老财阀,都更加依靠国家政权和军事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与军事有关的新工业新产品,使得原本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在这种形势下,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四单元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后习题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四单元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32139afc4ffe473368abda.png)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后习题一、选择题1.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德国这一系列举动()A.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B.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
这些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A.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法西斯势力崛起和猖獗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3.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民,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
世界史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4.刘敏同学在历史小报的某专栏介绍了“南京大屠杀”、“国会纵火案的真相”、“希特勒与犹太人的命运”相关知识,该专栏可以命名为:()A.法西斯的暴行B.纳粹党的罪恶C.希特勒的阴谋D.殖民地的悲哀5.九年级的历史刘老师让学生讨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学生们给出了以下四种答案,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A.英法操纵国联,武装干涉苏联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联盟,四处侵略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全世界D.“委任统治”引发殖民地人民反抗6.2017年1月4日,韩国民众在日本驻釜山领事馆前安放慰安妇少女像,表达了韩国民众希望日本政府向慰安妇受害者道歉并反省的强烈愿望。
在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强征慰安妇是日本法西斯化过程中反人类的暴行,其中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标志性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D.轴心国集团的形成7.1936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组成的军事集团是()A.三国军事轴心同盟B.三国协约C.三国同盟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8.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
初三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试题
![初三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b7bae90561252d381eb6e89.png)
初三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试题1.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__________共同签署了《_____》,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答案】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一子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的内容:“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可知,故填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
【考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的时间、意义、影响。
2.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于____________年7月,结束于__________年2月,最终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这次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1942 194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最后的胜利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子目最后的胜利中的内容:“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于1942年7月,结束于1943年2月,最终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这次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可知,故填1942 1943。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后的胜利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最后的胜利的时间、意义、影响。
3.《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时间是()A.1941年元旦B.1942年元旦C.1943年元旦D.1944年元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一子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的内容:“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可知,故选B。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3.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 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3.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 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9c2ff2763231126fdb1149.png)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3.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练习题一、单选题1.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
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B. 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C. 德国都是祸首之一D.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存在因果联系的是()①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②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③不抵抗政策------南京沦陷④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A. ②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④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首次会晤并发表共同宣言的国际会议是()A. 开罗会议B. 德黑兰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波茨坦会议4.参加诺曼底登陆的军队属于( )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意大利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5.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以下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霸权的非正义战争②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③两次大战中国都是战胜国④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老兵回忆说“9月13日我们的队伍突入市区,攻占了市中心,双方开始了逐街逐屋的争夺厮杀,光是火车站一个地方就先后易手十多次。
斯大林和希特勒都下定了拼死争夺的决心”。
上述内容描述的战役是()A. 凡尔登战役B. 不列颠空战C. 斯大林格勒战役D. 诺曼底登陆7.参加开罗会议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有( )①美国②英国③中国④苏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丘吉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以一切可能的援助”。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案 新人教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f91985f121dd36a22d821d.png)
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希特勒与纳粹党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二、二六兵变,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七大”,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西班牙内战。
2.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和发展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通过史料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上台
1)意大利: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墨索里尼实行独裁统治,醉心于对外扩张。
2)日本:1936年,日本军部控制政府,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它对国内进步组织残酷镇压,并积极怂恿向外侵略扩张,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
五.“轴心国”的形成
对内方面,三国都需要加强镇压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
对外方面,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日本统治集团不甘心于华盛顿会议所受的制约,意大利也醉心于对外扩张。
2.历史影响:它们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随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随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也形成了。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三、布置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分小组讨论完成活动与探究。
四、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自己的收获和疑惑。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2、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反法西斯同盟都有哪些国家 反法西斯同盟简介
![反法西斯同盟都有哪些国家 反法西斯同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c1b5714be1e650e52ea9968.png)
反法西斯同盟都有哪些国家反法西斯同盟简介本文导读: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
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中华民国。
其他盟国包括:法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
统一战线逐步扩大《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
1941年9月2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美英三国会议,签订了英美向苏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
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
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
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将在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可加入本宣言。
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到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加入同盟的共达52个国家。
评价它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了起了决定性作用。
反法西斯防卫墙是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关系的产物。
初三历史冷战中的对峙试题
![初三历史冷战中的对峙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a21e927e21af45b207a8da.png)
初三历史冷战中的对峙试题1.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地图,历史地图是学好历史知识的重要辅助材料。
以下所列的各项中与图无关的是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B.“冷战”C.两极格局D.美苏争霸【答案】A【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冷战政策。
冷战是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的除武力进攻外的一切对抗手段。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在军事上的表现。
苏联采取了争锋相对的措施,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了。
后美苏升级,展开争霸,直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才解体。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2.《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缔约国可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行动”。
从规定的内容看,其主要目的是()①抗衡苏联②打击恐怖主义③维护地区和平④共同防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大西洋公约》内容太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体现了“集体防御”的原则,其实质美国、加拿大联合西欧国家在军事上共同与苏联抗衡,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冷战中的对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中的“自由国家”指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B.发展中国家C.社会主义国家D.亚非拉国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杜鲁门主义的知识,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材料中美国政策市支持自由国家的,这个自由国家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4.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极格局的相关知识内容。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第五单元 二战及二战后初期世界史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第五单元 二战及二战后初期世界史](https://img.taocdn.com/s3/m/9939b85c3b3567ec102d8a76.png)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第五单元二战及二战后初期世界史【基本内容总括】1939年9月到1945年9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范围的战争。
反法西斯国家在反对法西斯的国家中逐渐团结,于1942年正式形成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打败了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深远,它所奠定的雅尔塔体系规定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它所建立的联合国至今还在运作。
本单元包括二战、两极格局形成与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这里的战后初期指二战结束后的几年。
1939年9月,德国空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反法西斯力量逐渐联合,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斯大林战役后二战发生转折,反法西斯力量节节胜利;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领导成立了资本主义阵营;另一方面则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世界矛盾演变成两大阵营的全球对抗,两极格局形成。
民族解放运动更加蓬勃兴起;亚非会议的胜利召开,开辟了亚非拉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新阶段。
【高三学法指导】1.在学习二战时应注意到主要线索有两条,一条是前方战势的进程,战场主动权的转移,直到法西斯集团的彻底灭亡;另一条是后方国际关系的变化及后期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召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突出特点就是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力量的殊死战斗,其主要内容表现为国际关系。
在学习战后初期的世界历史时,应在弄清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国际关系四个小专题的前提下,再弄清它们与二战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战使德、意、日法西斯崩溃,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首富;二战使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第二次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二战使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经受了锻炼,掀起了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崩溃,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可把以上四个小专题理解为二战在这四方面的影响。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解析)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f963dbc850ad02de8041ec.png)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目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声称三国“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在这场战争“胜利结束前决不放下武器",并“紧密合作”建立法西斯的“新秩序”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张美国的海报就是为此而印制的。
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画面上有密密层层裹着美、英、中、苏等国国旗的巨炮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打开法西斯乌云,恢复世界光明…——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注:“墙头政治”是指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有政治意又的文告或宣传画。
(1)请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困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示例一】观点:反法西斯联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论述: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釆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发动全面大反攻,促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综上所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相互支援,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保证。
【示例二】观点: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相互支援,采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打败了邪恶的法西斯,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38a547168884868762d665.png)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一、填空题1.1922年,墨索里尼组织的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希特勒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4.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5.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6.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临德、意、日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
《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将这一政策推向顶峰。
二、选择题7.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
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B )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C.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D.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8.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而德国和日本则( C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发动内战C.走上法西斯道路 D.实行新经济政策9. 德、意、日法西斯的共同点有( D )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②对外大肆实行侵略扩张③疯狂的进行扩军备战④制造骇人听闻的暴行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国家疯狂的侵略扩张,1935年,意大利军队在非洲点燃了侵略战火。
意大利军队首先进攻的非洲国家是( A )A.埃塞俄比亚B.纳米比亚C.埃及D.利比亚11. 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B )A.意大利法西斯上台B.1933年希特勒上台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12. 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acf87285ec3a87c24028c4f0.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它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处于划时代的地位。
这次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德国早在1 879年就与奥匈帝国结成反对俄、法的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这个同盟,从而形成了一个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三国同盟”(即同盟国)。
俄、法对此很快作出反应,1891~1893年建立了俄法联盟,英国随后加入,形成了协约国。
这样,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就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斗争。
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为竭力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军国主义分子,携同妻子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暗杀。
这次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
7月28日,奥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把塞尔维亚视为争霸前哨的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总动员。
8月1日、3日,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因为比利时拒绝接受德军通过本国领土的最后通牒,俄国同时向比利时宣战。
英国曾要求德国维护比利时的中立,遭拒绝后于8月4日对德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打了起来。
前后卷入战争的有六大洲的33个国家,15亿人(占当时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大战期间大约有7000万人被动员参军。
大战开始后,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
战争在陆上、空中、海上和海下同时进行,战场遍及欧、亚、非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
欧洲特别是法国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
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的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企图依靠一两次总决战决定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
世界史填空题
![世界史填空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6ee462783e0912a2162a48.png)
世界史填空题一、填空题:1.1905年1月22日,彼得堡发生了 12月武装起义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1905年革命的开始。
是革命的顶点。
六三政变事件标志着革命的结束。
2.1883年9月,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创建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做了大量工作。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1917年11月7日,协约国建立最高委员会。
次年3月,法国元帅福煦任最高元帅,从此协约国在他统一指挥下向德军发起反攻。
2.美国借口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于1917年4月6日向德国正式宣战。
3.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两国海军在北海的日德兰海岸进行了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德兰海战(也叫做斯卡格拉克海战)。
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D )。
A孟什维克掌握了苏维埃政权 B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不在国内C孟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不在国内 D两大对立阶级势均力敌的阶级力量对比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主要是因为( D )。
A它是一种恐怖政策 C过早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政策B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D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生产和分配3.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是( D )。
A无产阶级集中程度和组织程度高 B无产阶级组织性和战斗性强C无产阶级身受双重压迫 D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政党4.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C )。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十月革命C“一战”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D十月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1d763e9ec3d5bbfc0a7414.png)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反犹狂潮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显示漫画《三头怪兽》,思考:PPT出示图中的狮子长着三个脑袋,你知道是谁吗?这三头怪兽的寓意是什么?(学生分析漫画回答问题后,教师小结点题。
)这是一幅讽刺三个法西斯头子狼狈为奸的丑恶嘴脸的漫画。
德国、日本、意大利是发动二战的三个法西斯国家。
图中的狮子长着三个脑袋: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
同学们,你们知道德意日法西斯专政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这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课内容。
通过历史漫画导入,变抽象空洞的历史为形象具体的历史,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始新课,事半功倍。
把本课最后一项内容“轴心国集团”来个倒叙,首尾呼应。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什么是法西斯、法西斯专政?引导学生阅读自由阅读卡。
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
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多媒体显示图片《向罗马进军》。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简单了解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
(墨索里尼,是法西斯的鼻祖。
他取得了一个“世界第一”。
他最先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1922年,墨索里尼利用一战后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危机,夺取了政权,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而十年之后,希特勒也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德国的生存空间……他要以“领袖原则”取代某某政治……2.希特勒上台探讨三:希特勒是怎样当上总理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显示幻灯片)在政治危机十分严重的情况下,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的选举中获得了胜利,第二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来又攫取了总统的位置,完全掌握了国家大权。
上台后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希特勒一上台即实行法西斯统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154d3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a.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为扩大疆域,疯狂进行侵略扩张,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恶劣影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教学难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国旗,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国家在二战时期的角色。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历史教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f415c1bde80d4d8d15a4f2e.png)
5.不仅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 略势力,而且 推动了亚洲各 国民族解放运 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独 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勾结国内 反动势力绞杀革命。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 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 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 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 新的出路。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 朝的统治,沉 重打击了中外 反动势力,使 中国反动统治 者在政治上乱 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 国人民的思 中国两千多年 想解放。 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使民 主共和的观念 开始深入人心。
3.推动了中
4.推动了中国 的社会变革。 (社会风俗、 阅兵、京剧、 旗袍、发型、 中山装等等)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
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苏联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帮凶
![苏联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帮凶](https://img.taocdn.com/s3/m/778752816529647d27285292.png)
苏联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帮凶
很多人认为苏联在二战当中是完全站在正义的一方,但我个人不认同,苏联事实上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帮凶。
原因如下:
第一,斯大林在二战前期就已出兵进攻和平国家芬兰并占领芬兰的领土;
第二,苏联在二战前浑水摸鱼强行占领波罗的海三国;
第三,在二战初期苏军出兵占领罗马尼亚东北部地区,这导致后来的罗马尼亚安东尼斯库政权加入到轴心国当中进攻苏联。
第四,苏联在二战前分别与德国日本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唆使德国进攻法国和唆使日本进攻中国;
第五,在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苏联出兵与德国同时瓜分波兰。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夕俄国人已经用武力在中欧和东欧侵略扩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点和德国人在1941前年对欧洲的军事扩张有异曲同工之妙;1941年苏德爆发战争在一定的程度上属于苏德双方分脏不均的狗咬狗的战争。
英美法中之所以在二战当中联合苏联对付德意日法西斯也是迫于无奈:两权相害取其轻,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
丘吉尔说过:“为了打败德国,我们不得不与魔鬼合作。
”。
初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34bdd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4b.png)
这篇关于初三历史第⼆次世界⼤战练习题及答案,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第⼆次世界⼤战(单元整合+单元测试题1套)单元整合知识络(络任我游,要点全掌握!)单元测评(三)(嗯,是有难度,仔细想⼀想……原来如此!)⼀、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1.慕尼⿊阴谋导致利益被牺牲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波兰D.捷克斯洛伐克2.第⼆次世界⼤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A.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英法的绥靖政策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3.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前,⼀位英国政治家曾说:“波兰作为⼀个殉难者⽐作⼀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这反映了英国当时考虑的是A. 英国⽆⼒帮助波兰维持独⽴B.英国想壮⼤德国实⼒以保持欧洲的均势C.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毫⽆关系D.波兰灭亡之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4.1940年,对英国⼈民说“我们将战⽃到底……我们决不投降”的英国⾸相是A.张伯伦B.丘吉尔C.达拉第D.撒切尔夫⼈5.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导致A.第⼆次世界⼤战全⾯爆发B.苏徳战争爆发C.第⼆次世界⼤战的规模进⼀步扩⼤D.第⼆次世军⼤战的亚洲战场揭开了序幕6.德国在⼆战中惯⽤的战术⾸推A.阵地战B.运动战C.闪击战D.持久战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的关键是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上超过法西斯国家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盾的消除D.法西斯成为各国⼈民的共同敌⼈8.在下列哪次会议上提出战后成⽴联合国: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会议9.⼆战后期的哪⼀事件,形成了对法西斯德国东西两⾯夹击的形势?A.华盛顿会议B.柏林战役C.斯⼤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10.右图中原⼦弹爆炸的蘑菇云,⾄今使⽇本⼈民⼼有余悸,你知道⼈类历最早使⽤核武器的国家是哪个?A. 美国B. 德国C.英国D.⽇本1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世界反法西斯⼒量的联合和世界⼈民的相互⽀持B.斯⼤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C.英法等国放弃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D.美苏等⼯业⼤国参战,提供了⼤量的物质援助12.⽐较与归纳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法之⼀。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漫画题赏析及解题关键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漫画题赏析及解题关键](https://img.taocdn.com/s3/m/357a8b765acfa1c7aa00cc3b.png)
20 2 0 91
历史 漫 画是一种 具有 强烈 的讽 刺性 、幽默性 和鲜 明时代特 征 的
绘 画, 能够清晰地反映当时的政治 、 军事 、 经济 、 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以历史 漫画 为载体 进行命 题 , 仅可 以考查 学生 的读 图能 力 , 可 以 不 还 考 查学 生理 论联 系实 际的能力 、 观察 分析 问题 的能力 、 纳概 括历 史 归
幅漫 画反映 的历史 事件是 五 四运动 。五 四运动 是一 场彻 底地 反帝 反
封 建 的爱 国运动 ,因此最 能完 整地体 现反帝 反 封建 这一 性质 的 口号
就 是 “ 争 国权 , 外 内惩 国贼” 。
例 2 (0 9年 山 东省威 海 市 中考 试题 ) 页 图漫 画《 20 下 东北 军脚
【 赏析 】 漫画中三头怪兽的头分别是指德 国、 意大利和 日本 i个 法西斯 国家 的领导人 。 中头部是德 国元首希 特勒 , 其 中间是 意大利首 相墨索 里尼 。 巴是 1本 的陆军 大 臣和 内阁 总理东 条英 机 。2 , 尾 3 0世纪 3 年代后半期 , 、 、 0 德 意 日三个法西斯 国家相互勾结起来 , 结成了侵 略性的军 事政治集 团 。 这个集 团称为 “ 柏林 一 罗马一东 京轴 心”又称 ,
轴 心 国集 团 。轴心 国集 团的形 成 , 进一 步加剧 了 国际紧张 局势 , 对世 界 和平构 成 了极 大的威胁 。答案选 B。 例 6 (09年 四川省 宜宾 市 中考试 题 ) 20 王涛 同 学从 历 史课 本 中
选取 了以下一组 历 史漫 画 , 它们反 映的相 同主题是 ( )
A. 国衰 落 英
参考答 案 : B
手正拉 着三 根带子 共 同绞杀希特 勒 。这三 只手分 别代 表哪 三个 国家 呢 ?我 们仔 细观察一 下便 会发现 , 只手 的袖 E上 都 画着一 面 国旗 , 三 l
百科知识精选张鼓峰
![百科知识精选张鼓峰](https://img.taocdn.com/s3/m/a5a2d37602d276a201292e8d.png)
名称:张鼓峰别名:刀山所在地: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海拔:155.1米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张鼓峰事件事件背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俄国的野心久已有之,1904年与沙俄开战,仅仅是其征服俄国的第一步。
1907年,日本国会通过的《帝国之国防方针》中,就将俄国视为敌国,作为第一个进攻目标。
1918年6月,又把苏联称作“假想之敌国”。
1931年占领东北后一直在积极地进行对苏作战的准备。
当时身居关东军参谋长要职的东条英机,在1936年6月,给日本参谋本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要以我们的武力能及,应首先打击南京政府,消除我们后方的威胁。
”显而易见,日本的战略计划是:先占领中国,然后入侵苏联。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组成轴心国,互相支持对方的侵略战争。
而英、法等国则采取绥靖政策,怂恿日本把侵略的矛头指向社会主义的苏联。
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战略目标不定,所以,日本大本营决定对苏联发动一场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
事件经过1938年7月,日本政府照会苏联政府,声称日本参谋部的地图上,中苏国境地线绕过哈桑湖东岸,又说每年清明和中秋,朝鲜族都上张鼓峰祭扫坟墓,可见是“满洲国”领土。
照会强烈要求把哈桑湖一带划为日本属地。
苏联政府拒绝了日本政府的要求。
7月15日,三名日本军人身着朝族服装,带着照相机和望远镜,由两位向导带路进入苏联境内。
他们一边观察张望,一边绘制和拍摄苏联的边境军事设施。
这时,苏联士兵已潜伏到距离他们100米处,突然发起袭击。
日军小头目当场丧命,其余人慌忙逃走。
这个事端成了张鼓峰事件的导火线。
日本政府紧急照会苏联政府,要求苏联立即从张鼓峰一带撤军。
苏联毫不退让,发表声名称,日军侵入了苏联领土,并且胡作非为,苏军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回击的。
日军要求苏军立即撤出张鼓峰一带,并叫嚣如不撤军将采取必要的措施。
苏军未予理睬。
7月16日,日军大本营陆军省向驻朝鲜日军发布了向苏朝边境地区集结的命令。
现代国际关系史常考名词解释
![现代国际关系史常考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531da7b02768e9951e73841.png)
安徽自考《现代国际关系史》门罗主义:是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
它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宣布任何欧洲列强都不得干涉南北美洲事物,这一宣言后来称作”门罗主义“,在美国外交史上,”门罗主义“成为一个里程碑,它明确向欧洲“旧大陆”宣告美国将在拉美取代欧洲殖民主义者,美国当时立国仅40余年,但以开始在外交上与欧洲列强正面抗衡了法绍达冲突(法绍达事件)1898:1898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非洲殖民地在苏丹发生的一场战争危机。
1898年7月,由马尔尚上尉率领的一支法军占领了尼罗河上游苏丹的法绍达(1904年改名科多克)。
同年9月,基钦纳率领的英军也抵达法绍达。
英国要求马尔尚撤出法军,遭拒绝,两国关系紧张,几乎导致战争。
最后,法国由于没准备好同英国在海外作战,又担心同英国冲突会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特别是担心德国乘机再次进攻法国,便作了让步。
1898年11月3日,法国政府命令马尔尚从法绍达撤退。
1899年3月21日,英、法两国达成协议,基本上以乍得湖、刚果河和尼罗河流域为双方殖民势力范围的分界线,法国放弃对尼罗河上游地区的领土要求,承认英国在苏丹的统治权。
作为补偿,法国取得乍得湖流域和瓦达依。
法绍达冲突的和平解决为后来英、法两国在1904年进一步妥协和接近、共同对付德国开辟了道路。
阿尔赫西拉斯会议(阿尔黑西拉斯会议)1906 :1906年1月16日~4月7日,欧洲列强在西班牙南部海港城市阿尔赫西拉斯举行的谋求平息德、法两国关于摩洛哥冲突的国际会议。
于会大多数国家甚至美国都偏向法国,奥匈帝国是支持德国的唯一国家,德国陷于孤立。
德国外交在会议上极为被动,不得不作出让步。
终于在4月7日,会议通过《最后议定书》,议定书在表面文字上承认摩洛哥的独立和国家主权,但摩的实际权力中心为法国为首的欧洲列强控制的“国家银行”,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欧洲几个大国以牺牲摩洛哥主权为代价,推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一次交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帮凶
很多人认为苏联在二战当中是完全站在正义的一方,但我个人不认同,苏联事实上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帮凶。
原因如下:
第一,斯大林在二战前期就已出兵进攻和平国家芬兰并占领芬兰的领土;
第二,苏联在二战前浑水摸鱼强行占领波罗的海三国;
第三,在二战初期苏军出兵占领罗马尼亚东北部地区,这导致后来的罗马尼亚安东尼斯库政权加入到轴心国当中进攻苏联。
第四,苏联在二战前分别与德国日本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唆使德国进攻法国和唆使日本进攻中国;
第五,在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苏联出兵与德国同时瓜分波兰。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夕俄国人已经用武力在中欧和东欧侵略扩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点和德国人在1941前年对欧洲的军事扩张有异曲同工之妙;1941年苏德爆发战争在一定的程度上属于苏德双方分脏不均的狗咬狗的战争。
英美法中之所以在二战当中联合苏联对付德意日法西斯也是迫于无奈:两权相害取其轻,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
丘吉尔说过:“为了打败德国,我们不得不与魔鬼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