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主要内容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内容《最苦与最乐》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议论文,文章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有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课文内容解析1. 文章开头第一段便用了两组排比设问句,目的是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为下文阐述“最苦与最乐”的观点作铺垫。
2. 第二段引用古文“君子有终身之忧”,然后阐述了人们应负的责任并逐渐扩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和自己的责任。
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负责任的重要性。
3. 第三段则通过反面论述不负责任的后果,强调了负责任的重要性。
4. 第四段则进一步阐述尽责任的正面意义,即尽责任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建立在负责任的基础上的。
5. 最后一段则以设问句作结,强调作者的观点:人应当尽责任。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观点。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关于“最苦与最乐”的论述。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尽责任”的意义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教案和教学PPT。
2. 学生准备笔、纸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负责任和快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最苦与最乐”。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并标注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3. 讲解课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述。
重点讲解第二、三、四段,引导学生理解负责任的重要性以及尽责任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对于文章中的难句和深奥语句进行解释和阐述。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就“最苦与最乐”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4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介 绍 作者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 《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 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 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 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等。
知 识 链接
孔孟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 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 的区别。孔子的敦厚中蕴藏着凛凛正气。而孟子更偏向愤世嫉俗。 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但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孟子则在 “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化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 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
用肯定句表述出来) ② 论据——证明观点的依据(道理、事实) ③ 论证——证明论点的方法(举例、道理、对比、比喻、类比、因果)
文 体 知识
➢ 议论文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 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了什么——其次通过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最后 得出了什么结论
文 体 知识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件事、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进 而阐明自己的见解或者反驳别人主张的一种文体。(重点:表达明确 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教学课件部编版)
l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到责任。 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人生最乐的事是尽到了责任。 第三部分(第5、6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应 该逃避责任。
l 任务提示
梁启超告诉我们人生最苦和最乐的事都与 责任有关,那作者认为人的责任到底是什 么?运用有侧重点的略读方法,找出文中 有关人的责任的语句,看看作者列举了哪 些责任?
契( qì ) 契约 锲( qiè ) 锲而不舍 楔(xiē ) 楔子
•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 任重而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学习目标:
①找出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内容。 ②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③体会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自学方案:
①运用读关键句的略读方法,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②运用有侧重点的略读方法和带着问题的略读方法,理解作者对 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③运用精读文章语句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l 任务提示
运用读文章关键句的略读方法,略读课文, 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找出作者认为的人 生最苦与最乐的事情,并概括作者的主要 观点。
表达观点 的句子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作者的 背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 主要观点 的快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七年级下册十六课最苦与最乐的笔记
七年级下册十六课最苦与最乐的笔记《关于〈最苦与最乐〉的笔记》哎呀,咱们来一起聊聊七年级下册十六课的《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的笔记吧。
一、文章主旨这篇文章呢,就是在探讨什么是人生中的最苦与最乐。
作者的观点很有趣哦。
他觉得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比如说答应人家的事没做啦,欠了人的钱没还啦,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啦。
就像你答应朋友要一起去看一场电影,结果你因为自己的贪玩忘记了,那这个事儿就像一块小石头,一直压在你心里,让你不得劲儿,这就是一种苦。
二、关于“苦”的阐述1. 责任未履行就是苦这种责任呢,不管大小,只要没完成,就会让我们心里难受。
作者举了好多例子,像对于家庭的责任,如果作为子女没有尽孝,那心里肯定愧疚得很。
又像是在社会上,如果答应了要做一件公益的事情,结果没做,也会觉得自己有亏欠。
这就告诉我们呀,生活里的这些责任,就像一个个小小的任务,我们得去完成,不然就会被苦的感觉笼罩。
2. 苦的根源在于内心这种苦不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是从我们自己内心生发出来的。
它就像一个小恶魔,在我们的良心深处捣乱。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没尽到的时候,即使别人不知道,我们自己也会在心里默默地责备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这种苦会这么让人难受,因为它是来自我们内心的道德评判。
三、关于“乐”的阐述1. 责任尽完就快乐那与之相对的呢,最乐的事就是把责任尽完啦。
当你把答应朋友的事情做好了,当你还清了欠的钱,当你报答了别人的恩情,哇,那种感觉就像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整个人都轻松起来。
这种快乐不是短暂的,而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涌出来的满足感。
就像你精心照顾一盆花,看着它从一颗小种子慢慢长成一朵盛开的花朵,那种成就感和快乐是无法言表的。
2. 乐是苦的解脱可以说,乐是苦的一种解脱。
因为在责任没有完成的时候我们是苦的,一旦完成了,苦就变成了乐。
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没有苦,也就体会不到乐的珍贵;没有乐,那苦就会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作文10篇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作文10篇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
以下是我准备的最苦与最乐议论文作文范文,欢迎借鉴学习。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作文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失败吗?不是。
被困难击倒吗?不是。
成功离我们很远吗?沉寂在消极中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你的努力与成绩不成正比例。
看着那一张张令我发愁的卷子,它们一个个好像在嘲笑我,那些卷子叽叽喳喳地说:“这学习咋还在退步?所有的成绩都没有上一次考得高,说明你这一学期根本就没好好学,或者是根本就没学懂。
”想到这些,我在眼眶里打了好久转的泪水“哗”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次我的每科成绩都打破了我自小以来的最低分,数学我第一次未及格,59分这个成绩让我刻骨铭记。
我分析了一下这次数学成绩之所以飞速下滑的原因有:疫情期间根本没有自律性;不懂的也不及时问,最终问题积少成多;平时做题不会的就借助电子产品,最终形成强烈的依赖。
转个弯儿想,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有颗上进心,不甘堕落,一次失败不代表次次失败,只要有一颗上进心,终究会在一次次的努力下取得优异的成绩。
既然失败了就得爬起来,既然数学不好就得多做题,熟能生巧;语文不好就加强课外知识积累;小科目不好就要多背多记,上课认真地听。
这一次我下定决心,周末打算去买课辅资料,好好利用时间来背诵小科目,无特殊情况,坚决不和同学出去玩。
把心收一收,不要老是想着玩,把学习放在首位,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班级里寻找榜样。
要做一个行动上的巨人,脚踏实地。
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根本不存在借口。
不要让阳光叫醒我们,我们要主动叫醒阳光,让努力和自律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我们的苦也能转化为乐。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作文2人生之帆,不是总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因为一帆风顺的我们却早早的迷失了方向!没有了经历任何的磨难又怎么会有所成熟,有所成就?也许所有的经历都需要我们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的乐此不疲!最苦与最乐,只希望我们深知这体会。
最苦与最乐原文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原文、词语、作者
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原文、词语、作者原文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36张PPT)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 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 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 叙述要概括 ,能证明论点即可。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 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选用的道理论据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 定理、公式等。 ②要精 确,不能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 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⑶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 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 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⑷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 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举例论证。以排比句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人 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将责任具体化。
示例3: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 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 便时时快乐。
对比论证。将不尽责任之苦与尽责任之乐进行对比, 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个分论点。
(选自孟祥夫《有趣的人不苟且》,有删改)
四、表达心得体会
联系实际,仿照下面的示例,也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责任”的理解。 【示例】责任就是为了提高中国国防实力,邓稼先几十年奋战在核武器研 发第一线,在核试验现场遇到突发问题,他以一句“我不能走”,显示了 中华男儿的担当。 【示例一】责任就是为了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闻一多先生
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梁启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2.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二、故事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对此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最苦与最乐》的论证方法
《最苦与最乐》的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呀!就像咱平时说遇到困难不要怕,要勇敢面对,这不是空话呀!就好比登山,那陡峭的山路难道不苦吗?但当你登顶看到那壮丽景色时,不就是最乐的时候嘛!
2. 道理论证也很重要啊!你想嘛,为啥说责任越大越辛苦但也越快乐?这就跟你养宠物一样,照顾它麻烦吧,但它给你带来的快乐也是超多的呀!
3. 对比论证可得有!有些人逃避责任,过得轻松但内心空虚,这能有那些承担责任、虽然辛苦但收获满满的人快乐吗?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呀!
4. 比喻论证来啦!最苦与最乐就像跷跷板的两端,这边压下去那边就抬起来,没有苦哪来的乐呢?就像黑夜与白天总是交替出现嘛!
5. 归谬论证知道不?如果说只追求快乐不要苦,那这世界不就乱套啦!哪有那么好的事儿,就跟不劳而获一样不靠谱呀!
6. 演绎推理也有用呀!大道理说有责任就有苦有乐,那在生活中的小事上不也是这样吗?比如完成一项艰巨任务,过程苦吧,但完成后超开心的呀!
7. 归纳推理不可少!你看周围那些活得充实快乐的人,不都是肯吃苦勇担当的嘛,这不是很好的证明吗?
8. 假设论证走一个!要是都不想吃苦,都想偷懒,那这社会还能进步吗?那我们得失去多少快乐呀!
9. 因果论证清楚得很嘞!因为有付出最苦的努力,才会收获最乐的成果呀,这是必然的联系嘛,难道不是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最苦与最乐相辅相成,我们要敢于吃苦,才能真正体验到那极致的快乐!。
16课《最苦与最乐》课堂笔记
16课《最苦与最乐》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2. 文章体裁。
- 议论文。
二、生字词。
1. 字音。
-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2. 词义。
-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文章结构与内容。
1. 整体结构。
-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 开头提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引出对最苦之事的论述。
中间分别论述了最苦和最乐的事情,最后总结全文,得出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结论。
2. 分论点一:最苦的事是背负着未完成的责任。
- 作者首先提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观点。
- 然后通过举例论证,如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因为责任没有尽到,就会一直觉得苦。
- 接着进行道理论证,说明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的乐趣也就越大,所以未完成责任时是最苦的。
3. 分论点二: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 作者提出“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观点。
- 从正面阐述尽了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如“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 对比论证,将尽责任与不尽责任进行对比,不尽责任会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这种痛苦无法排解;而尽了责任就会得到内心的安宁和快乐。
四、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
最苦与最乐文章概括
最苦与最乐文章概括《最苦与最乐文章概括》咱们今天来说说这“最苦与最乐”。
这事儿啊,就像一团乱麻里藏着宝贝,你得慢慢理,才能明白个大概。
最苦的事儿是啥呢?我觉得啊,可能就是身上担着责任的时候。
就好比你答应了小伙伴一起去做啥事儿,这就是一份责任。
比如说,你答应和同学一起做小组作业,结果你给忘了,把人家一个人晾在那儿。
这时候啊,你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可难受了。
这就像是有个小恶魔在你耳边唠叨:“你看你,说话不算话,你咋能这样呢?”这种感觉就像是背着重重的壳,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我有一次就经历了这么个事儿。
我跟邻居家的小孩说好了一起去公园里捉蝴蝶。
结果呢,那天我在家玩游戏玩得入迷了,把这事儿忘得死死的。
等我想起来的时候,都已经很晚了。
我跑到他家门口,看着他那失落的小眼神,哎呀,我心里那个苦啊,就像吃了一大把没加糖的苦瓜,苦得我直咧嘴。
我当时就想,这责任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我身上。
那最乐的事儿呢?我想啊,也许就是把自己的责任尽到了的时候。
还是说那个小组作业的事儿,要是你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自己的那部分,还帮着小伙伴一起把整个作业做得特别棒,那时候你心里就像开了花一样。
就像一只小鸟,在心里欢快地唱歌:“啦啦啦,我做到啦,我真棒!”这种快乐啊,是从心底里冒出来的,挡都挡不住。
又或者像我那次答应妈妈要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干净。
刚开始我看着那乱得像战场一样的房间,头都大了。
可是我想,既然答应了妈妈,就得做到啊。
于是我就开始动手,这儿擦擦,那儿整整。
等我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时候,我站在门口看着,哇,那感觉就像我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样。
我高兴得在房间里又蹦又跳的,就像一只小猴子发现了一大片香蕉林。
这时候的快乐,就像阳光一样,洒满了整个房间。
不过呢,这最苦和最乐有时候也不是分得那么清楚的。
也许有人会说,尽责任的时候也很苦啊,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
这也对呀,就像爬山一样,爬的过程中累得要死,觉得苦不堪言。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与赏析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与赏析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与赏析一、原文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我没能做到,我便对那事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病苦、老苦、死苦,因为那是可以看得见的病苦、老苦、死苦,而这种苦痛是看不见的,却又无时无刻不在的。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最苦与最乐》课文课件
2023-11-05•课文背景介绍•课文内容解析•人物形象分析目录•课文主题探讨•课文意义与启示•相关拓展资源01课文背景介绍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梁启超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自幼学习传统经典,1889年中举人。
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活动,1898年与康有为、谭嗣同等发动“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1912年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循思想自由原则,则必宜复之以言思想自由者也”,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倡“学堂不必师授,书籍不必国版”。
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最苦与最乐》写于1900年,发表于1903年的《新民丛报》。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启超提出了“最苦”与“最乐”的辩证关系,旨在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强调责任和担当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最苦与最乐》是梁启超的一篇重要散文,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文章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阐述了“最苦”与“最乐”的辩证关系,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作品影响深远,被广泛认为是梁启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思想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这篇文章也成为了中国近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多次选编进各种文学选集和教科书。
作品影响与地位02课文内容解析段落大意第五段强调人生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因为逃避责任会带来更多的痛苦。
第四段进一步阐述负责任的意义,负责任既是最苦,也是最乐。
第三段分析负责任的种类,并指出负责任是人生应尽的本分。
第一段提出负责任是人世间最大的苦,也认为尽责任是人世间最大的乐。
第二段阐述人生为什么要尽责任,因为尽责任能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
•本文通过对负责任与逃避责任的对比分析,阐述了负责任对于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逃避。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分论点一: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 2.作者是怎么提出自己的观点的? 作者先用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观点,并一一否定, 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引起读者兴趣,给人新奇之感,显得自 然贴切,水到渠成。
3.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这一分论点的?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 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 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著作大多收入 《饮冰室合集》。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 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要为梦想插上勤奋的翅膀。梦想是美丽迷人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没有勤奋
的翅膀,梦想就像生命中的一颗流星一样,仅仅划过一道美丽而又痛苦的弧线。有了这
双翅膀,我们才能开始在地基上建设砖瓦。古人说:天道酬勤。只有插上了勤奋的翅膀,
我们才能披开丛丛荆棘,飞到梦想的彼岸。居里夫人为提炼纯净的镭,终日在实验室里 搅拌锅里的矿渣,每天休息不超过6个小时,经过10632次的结晶,才提炼出了0.1克镭, 开辟物理学的新纪元。居里夫人的勤奋是令人敬佩的,正是她超越常人的勤奋,才使她 达到了别人难以达到的地步。因此,要想获得成功,我们要给梦想插上勤奋的翅膀。
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 的快乐,人生当勇于担负责任。
分论点一:人生最苦事是负责任 最 苦 与 分论点二:人生最乐事是尽责任 最 乐 分论点三:人生当勇于担负责任
本文结构形式:并列关系
尽应尽责任 得真正快乐
第二课时
第一部分(1-3段)
最苦与最乐学后感
最苦与最乐学后感《最苦与最乐学后感》篇一梁启超先生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初读这话,我心里还犯嘀咕,心想这怎么就是最苦的呢?但仔细琢磨,嘿,还真有道理。
就像我自己,在学校里参加了一个小组项目。
老师指定我负责收集资料,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像个没事儿人似的,觉得这有啥难的,不就是上网搜搜嘛。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老是把这事儿往后推,心里还想着“哎呀,时间还早呢”。
直到离项目截止日期没几天了,我才慌了神。
那几天啊,我感觉自己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吃饭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还没收集的资料,睡觉也睡不安稳,就好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我胸口,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我才深切地体会到,这就是责任没完成的苦啊。
就像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想甩都甩不掉,走到哪儿都觉得累赘。
那什么是最乐呢?梁先生说“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当我最后终于把资料收集好,交给小组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整个人都轻松了。
我突然觉得之前的那些苦啊,都值了。
就好像一场暴风雨过后,天空中出现了绚丽的彩虹。
我想,这就是完成责任后的乐吧。
不过,我有时候也会想,这最苦和最乐是不是也因人而异呢?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最苦的不是责任,而是别的东西,像孤独啊,或者贫穷到吃不上饭那种。
但不管怎么说,在我们学生的世界里,这责任确实是影响我们苦乐的一个很大因素。
我们每天都有学习的责任,作业做不完、考试考不好,心里就苦哈哈的。
可要是哪次考试超常发挥了,或者作业得了个优秀,那乐呵劲儿,能持续一整天呢。
从这篇文章里,我还学到了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不能逃避责任。
就像那个放羊的孩子,老是撒谎说狼来了,最后真的狼来了,他却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他就是没有尽到对村民的责任,最后自食恶果。
我们可不能像他那样,得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享受到尽完责任后的那份快乐。
我觉得啊,这篇文章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以后对待责任的态度。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尽责
乐
未尽责 苦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尽,因为未尽责任 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 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结论(作者的苦乐观):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 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整体感知
由作者的观点可知,人生苦乐其实也就是一个
尽责与不尽责的问题。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将不尽责任之苦与尽责任之乐进行对 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尽责任之乐才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对比论证
论责
探究赏析
苦中得来的乐,是否值得?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论证。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 2.思考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例如: 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处处尽责,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时时快乐
尽大责任,得大快乐, 尽小责任,得小快乐
尽 责中 虽心 苦论 却点 乐
主旨归纳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 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对家庭、社 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 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迁移拓展
1.读完课文,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新的认识? 2.“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 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仿写一句有 内在联系且观点鲜明的话。
这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 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 将这些具体的生活事例加以论述,并延展到对家庭、社会、 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七下语文16课最苦与最乐笔记
七下语文16课《最苦与最乐》笔记一、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啊,主要就是在讨论人生当中什么是最苦的,什么又是最乐的。
它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要是有事儿没办好,心里就老是惦记着,那滋味可不好受;可要是把该做的事儿都妥妥地完成了,那心里头啊,别提多舒坦啦。
二、重点字词。
1. “契约”,读音是qì yuē,就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比如说,咱们租房的时候跟房东签的那个合同,那就是一种契约。
2. “揽”,读音lǎn ,有“兜揽”“承担”的意思。
比如说“揽活儿”,就是主动去承担一些工作。
在文章里,“揽”用得很形象,把那种主动承担责任的感觉给表现出来啦。
3. “悲天悯人”,读音bēi tiān mǐn rén ,意思是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就像那些慈善家,看到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心里头特别难受,想尽办法去帮助他们,这就是悲天悯人啦。
三、文章结构。
文章开头啊,就提出了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一下子就把咱们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
然后呢,作者就通过对比,先讲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大家一般认为是苦的事儿,其实都不算最苦,最苦的是未尽责任。
接着又说,尽了责任才是最乐的。
最后总结,强调责任和苦乐的关系,让咱们明白了要勇于承担责任,这样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
四、精彩语句赏析。
1.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用一种很直白的方式告诉咱们,责任没完成,那心里头就像压了块大石头似的,特别难受。
就好比咱们考试前没复习好,心里就老是担心考不好,这就是一种未了的责任带来的痛苦啊。
2.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这句话跟前面那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我们把责任完成了,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像从闷热的房间里走到了凉爽的户外,特别舒服。
比如说,咱们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心里就会觉得轻松又快乐。
最苦与最乐的论述思路
最苦与最乐的论述思路《最苦与最乐》篇一哎呀,说到最苦与最乐,我觉得这事儿可太复杂了。
就像一团乱麻,理都理不清。
我觉得最苦的事儿啊,可能就是学习了。
你想啊,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得爬起来,那感觉就像是被人从温暖的被窝里硬生生拽出来一样,超级难受。
眼睛都还没完全睁开,就得坐在书桌前背那些单词、课文。
就像有个小恶魔在你耳边不停地念咒,“背啊,背啊”。
特别是背那些文言文,之乎者也的,感觉像是在听外星语。
每次考试的时候,那压力就更大了。
心砰砰直跳,就像揣了只小兔子,生怕考砸了。
要是考不好啊,那回家就像进了“刑场”一样,爸妈的脸色那叫一个难看。
但是呢,学习有时候也有乐子。
比如说解出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了好久,突然找到了出口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被一道几何题折磨了整整一个小时,那时候我都想放弃了,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出来。
可是又不甘心啊,就咬着牙继续想。
嘿,突然灵感就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我一下子就把题解出来了。
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超级英雄,拯救了世界。
再说说生活中的苦吧。
和朋友闹矛盾也是苦得很。
就像本来好好的两颗心,突然之间就隔了一道墙。
以前一起笑一起闹的场景都不见了。
有一回,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
当时我那个气啊,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可是后来冷静下来,又觉得特别后悔,心里空落落的,就像丢了什么宝贝似的。
不过呢,和朋友和好的时候那也是超级快乐。
就像雨过天晴后的彩虹一样美好。
我们会互相道歉,然后又像以前一样嘻嘻哈哈。
我就想啊,生活可能就是这样,苦和乐就像一对双胞胎,总是相伴而行。
那到底是苦多一点还是乐多一点呢?我也说不准,也许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感受吧。
你说是不是呢?《最苦与最乐》篇二最苦与最乐,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话题啊。
我觉得最苦的事啊,莫过于等待了。
就像你在车站等车,那车就像跟你作对似的,怎么等都不来。
你站在那儿,眼睛死死地盯着车来的方向,就像一只盯着猎物的老鹰,可就是不见车的影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1)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2)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3)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
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4)责任的范围
对家庭 对社会 对国家 对自己
三个“凡属”:概括所有的责任。
(二)论乐
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
作用。
(1)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古语——如释重负
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 (3)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尽了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 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三)担责任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说明什么。 (1)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 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 (2)曾子——任重而道远 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3)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 引用名言的作用: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 的结论。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 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 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七.拓展延伸 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 无涯苦作舟……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八.铭记责任
____尽责任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__勇于承担责任_________,
而不能 ___逃避责任_______。
2. 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 4、5 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的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
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有才华。
三.文体介绍
关于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
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做。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有一股灵动之气。 2、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好处: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气势磅礴;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使语气 更强烈,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十.反馈练习 读名言,说含义,举实例。 (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句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最苦与最乐》教案
主备人:胡晓琴 次备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清本文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 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句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句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
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句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屈原等爱国的仁人志士……
1. 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冰心老人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
的。”那么,生活中你遇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你遇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
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总结:全文是按分——总结构写的,可以让我们感
(一)谈苦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
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知足)
,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安分)
,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达观)
。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责任)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有什么作用?
1.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2.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不仅增加了论述的可信度和说
服力,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 年 2 月 23 日-1929 年 1 月 19 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
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
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中外纪闻》。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九
四.基础知识积累
1.展示重点词语读音:
如释( shì )重负
悲天悯(mǐn)人 契( qì )约
揽(l
ǎn)
恩惠( huì )
卸( xiè )却 监督( dū )
2.成语积累
(1)如释重负:形容因解除重担或摆脱困扰而感到轻松。
(2)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本文形容轻松自在。
(3)悲天悯人:哀叹时事的艰辛,怜悯人民的疾苦。
(4)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5)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6)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7)仁人志士: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五、整体感知
1.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
___未尽责任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