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乙酸的研究及应用

氰乙酸的研究及应用
氰乙酸的研究及应用

乙酸异丙酯MSDS

乙酸异丙酯MSDS 国标编号: 32128 CAS: 108-21-4 中文名称: 乙酸异丙酯 英文名称: isopropyl acetate 别名: 醋酸异丙酯 分子式: C5H10O2;CH3COOCH(CH3)2分子量: 102.13 熔点: -73℃沸点:88.4℃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7; 蒸汽压: 2℃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乙醚、酯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果子样的芳香气味 状: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途: 用作医药品的萃取,制造香精、涂料等的溶剂和试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麻醉作用。蒸气和雾对眼有刺激性,液体可致角膜损害。大量口服引起恶心、呕吐。短时接触对皮肤无刺激,长期接触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000mg/kg(大鼠经口);大鼠吸入32000ppm×4小时,5/6死亡;人吸入200ppm,眼刺激。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羟胺-氯化铁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00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CH 3COOH + CH 3CH 2CH 2CH 2 3COOCH 2CH 2CH 2CH 3 + H 2O 2CH 3CH 2CH 2CH 2 3CH 2CH 2CH 2OCH 2CH 2CH 2CH 3 + H 2O CH 3CH 2 CH 2CH 23CH 2CH=CH + H 2O 广东工业大学 学院 专业 班 组、学号 姓名 协作者 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重点学习分水器的使用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 反应: 副反应: 为了促使反应向右进行,通常采用增加酸或醇的浓度或连续地移去产物(酯和水)的方式来达到的。在实验过程中二者兼用。至于是用过量的醇还是用过量的酸,取决于原料来源的难易和操作上是否方便等诸因素。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电热套、蒸馏烧瓶、分水器、直形冷凝管、蒸馏头、温度计、锥形瓶、分液漏斗、滴管、pH 试纸、小烧杯、洗瓶、铁圈。 五、仪器装置图 (回流反应装置图)

六、实验步骤 (1)加料。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正丁醇、22mL冰醋酸及10滴浓硫酸,摇匀后,加入几粒沸石,再安装好分水器(先从分水器上端小心加水至分水器支管处,然后再放去9~10mL的水,再安装上去),回流冷凝管。 (2)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为止(当水充满时,可以由活塞放出。注意:只要水不回流到反应体系中就不要放水。)。蒸汽回流的高度:超过冷凝管进水口高度2~3cm即可。 (3)冷却(不可以拆卸回流冷凝管)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与分水器中的酯层合并,转入分液漏斗中。 (4)依次用10mL水,10mL10%碳酸钠溶液洗至无酸性(pH=7),再水洗一次,用少许无水硫酸镁干燥。 (5)重蒸(略)。 (6)用一干燥的小烧杯称产品重量(或用量筒量取产品体积)。测其产品折光率。 纯化流程:

乙酸异丙酯技术说明书

湖南中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Hunan Zhongchuang Chemical Corporation 乙酸异丙酯技术说明书 Technical Datasheet Of IPAC 乙酸异丙酯(Isopropyl Acetate简称IPAC)可以与醇、酮、醚等多数溶剂混溶,有“万能溶剂”之称,对多种合成树脂及天然树脂有优良的溶解能力,其主要用途为: (1)用作涂料溶剂 乙酸异丙酯因气味芳香,溶解能力强,挥发速度介于乙酸乙酯与乙酸丁酯之间,在许多高档涂料中有特殊的用途,如手机漆等。 (2)用作回收醋酸的脱水剂 乙酸异丙酯能与水形成共沸物,与多种溶剂的脱水选择性系数相比较,乙酸异丙酯有较大的优势,在维尼纶、醋酸纤维等行业的醋酸回收装置有广泛的应用。 (3)用于医药工业 乙酸异丙酯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挥发速度和皮肤渗透性能,在多种药品及农药的生产上有一定的应用。 (4)用于高档油墨 个别高档油墨用乙酸乙酯挥发速度太快,用乙酸正丁酯有气味残留,乙酸异丙酯是非常好的油墨溶剂。

物理性质 序号项目数据 1分子结构式CH3COOCH(CH3)2 2相对分子量102.1 3外观无色液体,有水果香味4沸点(常压)℃89 5熔点℃-74.3 6折射率(20℃) 1.3773 7闪点℃4.4(闭口)16(开口) 8运动粘度(20℃)mm2/s0.6527 9蒸发热kJ/mol33.1 10燃点℃460 11比热容kJ/(kg.k) 2.2 12 爆炸下限%(v/v)8.0 爆炸上限%(v/v) 1.8 产品质量标准(Q/JBNS001-2007)与典型数据 序号项目质量指标典型数据试验方法1外观无色透明无色透明目测 2色度(铂-钴色号)≤1010GB/T3143 3乙酸异丙酯含量%≥99.099.88Q/SH3190852 4密度(20℃),kg/m3860~872868.6SH/T0604 5水分含量%≤0.10.02SH/T0246 6游离酸含量 (以乙酸计)% ≤0.010.004GB/T12717 7蒸发残渣%≤0.0020.0016GB6324.2

萘普生制药工艺研究

题目:萘普生的生产工艺研究 目录 一、概述 (1) 二、研究进展 (2) 三、合成路线及选择 (2) (一)、(±)—萘普生的合成路线 (2) (二)、(±)—萘普生的拆分 (7) 三、萘普生的不对称合成 (8) 四、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 (11) 一、1—氯—2—甲氧基萘的制备 (11) 二、1—(5—氯—6—甲氧基—2—萘基)丙—1—酮的制备 (12) 三、2—溴—1—(5—氯—甲氧基—2—萘基)丙—1—酮的制备 (13) 四、5,5—二甲基—2—(1——溴乙基)—2—(5—氯—6—甲氧基—2—萘基)—1, 3—二氧己环的制备 (15) 五、(±)—萘普生的制备 (16) 六、萘普生的制备 (18) 五、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 (19)

一、概述 1、名称: 萘普生,化学名为(+)—6—甲氧基—α—甲基—2—萘乙酸,英文名为(+)—6—methoxy—α—methyl—2—naphthaleneacetic aid。 结构式: 萘普生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无味。熔点为153~158℃.萘普生在甲醇或氯仿中溶解,在乙醚中略溶,微溶于乙醇,在水中几乎不溶。日光照射下颜色变深。萘普生为S构型。 3、药物作用: 萘普生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NSAIDs),具有明显一直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并可稳定溶酶体活性。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和解热镇痛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萘普生的抗炎作用约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是阿司匹林的7倍、解热作用是阿司匹林的22倍。即使在切除了肾上腺的动物身上也表现出消炎效能,这表明此作用并非通过垂体——肾上腺传输。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痛风、运动系统的慢性疾病及轻、中度疼痛。

973申请书

项目名称:宽光谱高效薄膜太阳电池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XXX 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 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

二、预期目标 项目总体目标 面向国家对洁净能源的重大战略需求,选择具有材料丰富、环保和良好研究基础的高性价比薄膜太阳电池为突破点,通过深入研究,将在以下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使光伏发电在国家能源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前沿的基础研究成果 本项目将发展高稳定、宽光谱吸收的高效电池用关键材料,全面揭示电荷分离、输运和复合机理,建立高效宽光谱薄膜电池光管理的理论模型,宽谱高效薄膜电池设计模型,深刻认识实用化电池中效率与稳定性的内在联系,揭示工作环境对组件性能的影响机制,为真正实现薄膜太阳电池的大规模光伏发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基础。 高水平技术研究成果 探索研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制备技术,效率高于15%;研发面积大于300cm2,效率达10%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组件及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获得使用寿命20年以上制备技术路线。研发基于全光谱利用的新型硅基薄膜吸收材料体系和宽光谱新型透明导电薄膜,探索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光谱高效硅基薄膜叠层太阳电池制备技术,效率高于15.5%,提供可实现产业化的技术方案。培养和造就一批年富力强薄膜太阳电池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高素质研究团队,提高我国在薄膜太阳电池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平台,满足节能减排重大国策及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重大需求。 五年预期目标 (1) 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结构和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实现转换效率达15%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实现基于凝胶电解质电池转换效率达13%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和基于有机空穴传输材料转换效率达8%的全固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2) 建立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微观尺度界面电荷转移、复合及传输的完整动力学模型,为提升器件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3) 完成电池组件制备中关键设备的研制,获得使用寿命20年以上,工业制作成本低于0.5美元/峰瓦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组件技术路线(面积大于300cm2,效率达10%)及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 (4) 建立高效全光谱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基于全面“光管理工程”的理论模型及其实现途径与方案,获得适于宽光谱高效硅基薄膜电池的透明导电薄膜。 (5) 基于能带工程和高效全光谱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模拟计算,构建适于宽谱吸收硅基薄膜光伏材料体系及其制备技术。

关于编制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生产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项目投资环境分析,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跟据报告说明,自行修改,完成属于自己的,高水平的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节能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目录 ............................................................................................................................ - 1 - 第1章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项目总论 ............................................................. 7§1.1 项目背景 ....................................................................................................... 7§1.1.1 项目名称 ............................................................................................. 7 §1.1.2 项目承办单位 ..................................................................................... 7 §1.1.3 项目主管部门 ..................................................................................... 7 §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 7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 7 §1.1.6 研究工作依据 ..................................................................................... 7 §1.1.7 研究工作概况 ..................................................................................... 8§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 8§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8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9 §1.2.3 厂址 ..................................................................................................... 9 §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9 §1.2.5 环境保护 ............................................................................................. 9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 9 §1.2.7 项目建设进度 ..................................................................................... 9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0 §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 10 §1.2.10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10§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10§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10第2章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 11§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1§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 11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 11§2.2 项目发展概况 ........................................................................................... 11§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 11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 12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 12 §2.2.4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 12§2.3 投资的必要性 ........................................................................................... 12第3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 14§3.1 市场调查 ................................................................................................... 14§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 14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 14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 14 §3.1.4 替代产品调查 ................................................................................. 15 §3.1.5 产品价格调查 ................................................................................. 15 §3.1.6 国外市场调查 ................................................................................. 15

乙酸丁酯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化工专业实验1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固体酸催化酯化合成乙酸丁酯 实验类型: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与掌握固体酸催化酯化工艺特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有机酸与醇进行酯化反应,是常见的化工过程之一,也是一个典型的酸催化的可逆反应,其反应通式如下: 2RCOOH BOH RCOOB H O Q +?++ 并具有下列关系式: K k k C C C C == 逆 正 醇 酸水酯 式中:C -物质浓度,k -反应速度常数,K -平衡常数。 为使反应加速常加入少量催化剂。工业上是加浓硫酸或通干燥氯化氢为催化剂。本实验采用固体酸催化剂。 固体酸酯化合成工艺,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分子筛固体酸催化剂代替硫酸液体催化剂合成乙酸正丁酯,不仅可以克服因硫酸存在下的容器腐蚀和发生副反应的严重缺点,同时固体酸催化剂来源容易、用量少、能反复使用,催化剂与产品分离容易,便于连续生产,而且产物乙酸正丁酯纯度高的特点。 酯化与水解是可逆的化学平衡。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采用一些简单的措施就可使转化率接近100%,主要的方法是蒸出水或酯。在乙酸正丁酯的合成中,利用水和醇、酯能形成共沸的特点将所生成的水蒸出,带出的酯及醇用分水器分离后返回反应釜,直至反应完全。再精馏后,酯则留在反应釜中。 选用合适的酯化催化剂及其用量在保证酯化反应顺利进行方面有决定性作用。本实验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这类离子交换树脂均含有可被阳离子交换的氢质子,属强酸性,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即在此酸中心上可进行酸催化酯化反应。 本实验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进行反应,利用精馏的方法蒸出水,酯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报告 班级:工艺一班 实验组号:1-8 同组姓名 实验时间 撰写实验报告时间:2011 年12 月10 日

1 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和掌握化工产品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实验研究方法。 (2)学会组织全流程实验,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3)学会分析实验流程及实验结果,提出实验改进方案。 二、实验原理 酸与醇反应制备酯,是一类典型的可逆反应: 为提高产品收率,一般采用以下措施: 1、使某一反应物过量; 2、在反应中移走某一产物(蒸出产物或水); 3、使用特殊催化剂 用酸与醇直接制备酯,通常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共沸蒸馏分水法,生成的酯和水以沸臃物的形式蒸出来,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油层回到反应器中。 第二种是提取酯化法,加入溶剂,使反应物、生成的酯溶于溶剂中,和水层分开。 第三种是直接回流法,一种反应物过量,直接回流。 制备乙酸正丁配用共沸蒸馏分水法较好。为了将反应物中生成的水除去,利用酯、酸和水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采取共沸蒸馏分水法。

使生成的酯和水以共沸物形式逸出,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层,油层则回到反应器中。 三、仪器、试剂与装置 仪器蒸馏装置玻璃磨口仪器、球形冷凝管、分水器、圆底烧瓶(250ml)、温度计(200℃)、锥形瓶(50ml)、烧杯(400ml)、油浴锅、分液漏斗、量筒(10ml、50ml)、电热套、铁架台、铁夹及十字头、铁圈、橡胶水管、天平 试剂正丁醇(23ml,0.25mol)、冰醋酸(16.5ml,0.28mol稍微过量)、KHSO4 1g (催化剂)、NaCl、无水硫酸镁、冰块、沸石、甘油、pH试纸 装置

连续法酯化反应制备乙酸异丙酯的方法及装置

S2-1: sys vlan 2 port e0/1 to e0/24 (或者,-)vlan 3 port e0/25 to e0/47 gvrp int e0/48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gvrp S2-2: sys vlan 2 port e0/1 to e0/24 vlan 3 port e0/25 to e0/47 gvrp

int e0/48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gvrp s3-3: sys gvrp int e1/0/1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gvrp int e1/0/2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gvrp int e1/0/3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gvrp int e1/0/4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gvrp stp enable stp mode mstp stp region-configuration region-name H3C instance 1 vlan 2 instance 2 vlan 3 active region-configuration s3-1: sys DHCP enable gvrp int e1/0/2 port link-type trunk

乙酸丁酯安全资料表MSDS

乙酸丁酯安全资料表MSDS 标识中文名:乙酸丁酯英文名:butyl acetate 分子式:C6H12O2分子量:116.16CAS号:123-86-4危规号:32130 理化性质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果子香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73.6沸点(℃):126.1相对密度(水=1):0.88 临界温度(℃):305.9临界压力(MPa):相对密度(空气=1):4.1 燃烧热(KJ/mol):3463.5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2.00(25℃)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22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下限(%):1.2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7.5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37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毒性LD5013100mg/kg(大鼠经口);LC509480mg/m3(大鼠经口)。 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麻醉作用。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者出现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上皮有空泡形成。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干燥。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镜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防护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酸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贮运包装标志:7UN编号:1123包装分类:Ⅱ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储运条件:储存在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吡唑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23卷第3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3,No .3 2008年6月Journa l of Suzhou Un i ver sity J un .2008 吡唑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赵雪英1, 陈志兵2 (1.枣庄学院化学化工系,山东枣庄 277160;2.安徽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吡唑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列举了几种吡唑类化合物的结构,并介绍了他们的合成方法。关键词:吡唑;合成;方法中图分类号:O 6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8)03-0097-05 收稿日期226 作者简介赵雪英(),女,汉,山东荷泽人,助教,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有机电化学合成。 许多天然化合物中含有吡唑杂环结构单元[7]。吡唑类杂环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痉挛、消炎、调节植物生长和抗血小板凝聚的等强烈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在医药和农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广泛用于除草、杀虫、杀菌、杀螨等植物保护剂以及热和光敏性记录材料。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此外,具有异口恶唑、氨基硫脲、苯并噻唑结构的化合物也表现出消炎、杀菌、抗艾滋病毒和抗惊厥等多种生理活性,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 吡唑腙类 腙类化合物是一类合成杂环的重要中间体,同 时也是可能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研究发现,腙类化合物可以表现出抗病毒、抗肿瘤和杀菌活性,可以抑制体内的诸多生理生化过程等。邹小毛等人合成含有不同取代记得吡唑化合物,并研究其结构变化 的影响时,试图将吡唑环上引入腙基,设计并合成了两类含有吡唑基的新型腙类化合物,用它们作为合成子,可以进一步合成与吡唑基相连的其他杂环化合物,这也是近来研究吡唑类衍生物中值得关注的一类化合物。这些腙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图1[1] 。 图1 吡唑腙类的合成路线 2 5-氨基-1-羟乙基吡唑 4,5-二氨基-1-羟乙基吡唑硫酸盐在染发剂 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制成染发剂后具有安全可靠,无刺激性等优点,染发后头发色泽纯正,平滑二柔顺:同时也是第四代注射用氨噻肟型头孢菌素-硫酸头 :2007101:1979-:7 9

(整理)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六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及折光率测定(06,11,11) 一 实验目的 1、 认识酯化反应原理,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共沸蒸馏分水法的原理和分水器(油水分离器)的使用。 3、 学习有机物折光率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 酸与醇反应制备酯,是一类典型的可逆反应: Reaction: Side reaction:CH 3COOH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OOCH 2CH 2CH 2CH 3+H 2O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H 2CH 2CH 2O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CH 2 为提高产品收率,一般采用以下措施: 1.使某一反应物过量; 2.在反应中移走某一产物(蒸出产物或水); 3.使用特殊催化剂 用酸与醇直接制备酯,在实验室中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共沸蒸馏分水法,生成的酯和水以沸臃物的形式蒸出来,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油层回到反应器中。 第二种是提取酯化法,加入溶剂,使反应物、生成的酯溶于溶剂中,和水层分开。 第三种是直接回流法,一种反应物过量,直接回流。制备乙酸正丁配用共沸蒸馏分水法较好。 为了将反应物中生成的水除去,利用酯、酸和水形成二元或三元恒沸物,采取共沸蒸馏分水法。使生成的酯和水以共沸物形式逸出,冷凝后通过分水器分出水层,油层则回到反应器中。 三 实验内容 1.乙酸正丁酯粗品的制备; 2.乙酸正丁酯的精制; 3.乙酸正丁酯折光率的测定。

五、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入11.5mL正丁醇和7.2m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混合均匀,投入沸石,然后安装分水器及回流冷凝管,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水略低于支管口,记下预先所加水的体积。在石棉网上加热回流,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回流液滴逐渐进入分水器,控制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在原来的高度,不致于使水溢入圆底烧瓶内。约40min后不再有水生成,表示反应完毕。停止加热。 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将分水器中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分出水层,酯层仍然留在分液漏斗中。量取分出水的总体积,减去预加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的水量。把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中,与分水器中分出的酯层合并。分别用10mL水、10mL10%碳酸钠液、10mL水洗涤反应液,用10mL 10%的碳酸钠洗涤,检验是否仍呈酸性(如仍呈酸性怎么办?),分去水层。将酯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分去水层。 将酯层倒入小锥形瓶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镁干燥。 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倾入干燥的30mL蒸馏烧瓶中(注意不要把硫酸镁倒进去!)加入1-2粒沸石,安装好蒸馏装置,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 产品称重后测定折射率。前后馏分倒入指定的回收瓶中。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冰醋酸在低温时凝结成冰状固体(熔点16.6℃)。取用时可温水浴加热使其熔化后量取。注意不要触及皮肤,防止烫伤。 2、在加入反应物之前,仪器必须干燥。(为什么?) 3、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只需少量即可。也可用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

973项目计划书

1.对非天然氨基酸具有特异性的氨酰trna合成酶的高通量筛选 首先,修改大肠杆菌或酵母细胞内的遗传密码,使无义的?uag密码对应于感兴趣的非天然氨基酸。然后,筛选对非天然氨基酸具有特异性的氨酰-trna合成酶,技术路线如下:①在目标细胞中引入一个外源的氨酰-trna合成酶和trnacua,使其保持活性且不与内源的氨酰-trna合成酶和trna反应(生物正交性)。②改变编码氨酰-trna合成酶活性氨基酸的dna 序列,建立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突变库。③对氨酰-trna合成酶突变库进行如图1所示的正负循环筛选,得到特异识别目标非天然氨基酸的合成酶变异体,使其只催化trnacua与非天然氨基酸间的氨酰化反应。 2.蛋白质翻译起始复合物结构解析 首先我们将运用动态光散射仪,对获得的蛋白质和稳定蛋白质复合物样品的溶液状态进行分析,考察其是否处于均一状态,在不同条件(温度、浓度、ph等)下的稳定形态和凝聚状态;同时运用溶液光谱(包括cd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分析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构象变化,综合各种因素初步确定适合于结晶实验的条件。然后摸索晶体生长的条件,尝试大量不同的沉淀剂、蛋白质浓度、ph和缓冲体系、以及不同添加剂等,得到高衍射质量的晶体用于x-射线衍射分析。一旦获得蛋白晶体,将利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初步衍射实验,以帮助进行结晶条件的优化和低温冷冻条件的筛选。具有高衍射能力的蛋白晶体将运用国内外同步辐射光源进行高分辨率的x-射线衍射数据的收集。并运用单波长反常散射法、多波长反常散射法、同晶置换法、和分子置换法解析各种蛋白和蛋白复合物的三维晶体结构。 3.基于非天然氨基酸标记的蛋白质结构研究 溶液nmr技术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测定蛋白质复合物三维结构的强大工具。19f由于具有较强的核磁信号对环境敏感,而大多数生物大分子都不含氟元素,因此用19f 标记蛋白可以产生很高的信噪比,在活细胞中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动态信息和蛋白质复合物的动力学特征,而且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扰动达到最小(19f和氢原子的半径类似)。我们将选择分子量合适的蛋白质复合物,运用19f nmr信号,在活细胞中或接近生理条件的溶液状态下,研究这些蛋白质复合物,特别是低亲和力、瞬时蛋白质复合物的动态结构和性质、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探测蛋白质之间是否发生相互作用及其亲和力(kd)、蛋白质之间的结合界面等。同时,将碘代酪氨酸和螯合金属氨基酸引入蛋白质,利用碘的反常散射效应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应用于不适合硒代甲硫氨酸标记的蛋白质晶体。在蛋白质中引入磷酸化的氨基酸,系统的研究磷酸化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调控作用。篇二:973计划书项目名称:宽光谱高效薄膜太阳电池的基础研究 起止年限: 依托部门:xxx 2011.1至2015.8 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二、预期目标 项目总体目标 面向国家对洁净能源的重大战略需求,选择具有材料丰富、环保和良好研究基础的高性价比薄膜太阳电池为突破点,通过深入研究,将在以下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使光伏发电在国家能源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前沿的基础研究成果 本项目将发展高稳定、宽光谱吸收的高效电池用关键材料,全面揭示电荷分离、输运和复合机理,建立高效宽光谱薄膜电池光管理的理论模型,宽谱高效薄膜电池设计模型,深刻认识实用化电池中效率与稳定性的内在联系,揭示工作环境对组件性能的影响机制,为真正实现薄膜太阳电池的大规模光伏发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基础。 高水平技术研究成果 探索研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制备技术,效率高于15%;研发面

醋酸丁酯理化性质表

国标编号32130 CAS 号123-86-4 中文名称醋酸丁酯 英文名称butyl acetate;butyl ethanoate 别 名 乙酸丁酯;醋酸正丁酯;乙酸正丁酯 分子式C6H12O2;CH3COO(CH2)3CH3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果子香味 分子量116.16 蒸汽压 2.00kPa/25℃闪点:22℃ 熔 点 -73.5℃沸点:126.1℃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 密度(空气=1)4.1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7(中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喷漆、人造革、胶片、硝化棉、树胶等溶剂及用于调制香料和药物 毒性危害LD5013100mg/kg(大鼠经口);LC509480mg/kg(大鼠经口);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分级:甲闪点(℃):22 自燃温度370℃爆炸下限(V%):1.2 爆炸上限(V%):7.5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 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高,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 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应急及毒性消除措 施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2012年度研究生药物合成作业题

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药物合成》作业题 一、 名词解释(20分) 题例:Wittig 重排 答:在强碱(RLi 、NaNH 2等)的作用下,醚类化合物分子内一个烃基发生迁移,生成醇的反应称为Wittig 重排。反应方程为: RLi R R 1 O R 2 Li R 1 OH R 2 R 1 O R 2Li 1、 Diels-Alder 反应 共轭二烯烃与含碳碳双键和叁键的化合物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环状 化合物 2、 Knorr 合成法 α-氨基酮与含有活泼亚甲基的酮作用制得吡咯衍生物的反应称为 Knorr 合成法 3、 还原氨化反应 在还原剂存在下,醛或酮与胺反应得到相应的伯、仲或叔胺的方法称为还原胺化。 4、氯甲基化反应 在ZnCl2催化下,芳香化合物与甲醛(多聚甲醛、二甲氧基甲烷、氯甲 基甲醚等)、HCl (HBr ,HI )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芳香甲基衍生物的反应。 5、 Gabriel 胺合成反应 是使用酞醯亚胺钾(琥珀醯亚胺,邻二苯甲醯亚胺)将卤代烷转换成一级胺的反应。

6、 Mannich 反应 含有α-活泼氢的醛、酮与甲醛及胺(伯胺、仲胺或氨)反应,结果一个α-活泼氢被胺甲基取代,此反应又称为胺甲基化反应 。 7、 Nef 反应 是通过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生成的碳负离子与αβ不饱和酮的1,4-加成反应, 得到相应的硝基化合物,后者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脱去硝基生成羰基的反应,也可以用Lewis 酸如TiCl3催化硝基的水解。 8、Claisen 反应 羧酸酯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与含α-活泼亚甲基的羰基化合物缩合生成β - 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9、V on braun 反应 酰胺降解反应 10、Wittig 反应 在强碱(RLi 、NaNH 2等)的作用下,醚类化合物分子内一个烃基发生迁移,生成醇的反应称为Wittig 重排。反应方程为: RLi R R 1 O R 2 Li R 1 OH R 2 R 1 O R 2Li 二、填空(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