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面塑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和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海派面塑(面人赵、上海面人)
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
一、概述
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经纬纵横,铭刻出一颗东方明珠——上海。
奔腾长河入海,温暖季风轻来,屹立于黄金水道和黄金水岸的交汇点的上海包容并蓄,中西文化在此融合,传统与现代在此升华,从而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海派艺术风格,延绵不断,传承至今。
尤其是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的海派面塑这块文化瑰宝,就是在这块土地上产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
中国面塑又叫江米人,俗称捏面人。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宋代《梦粱录》中曾记载着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面塑艺术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1843年开始,上海正式开埠,海派面塑就开始植根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不同于北派的古朴、粗犷、豪放和深厚;显露的是细致、优美、婉约和精巧。
“面人赵”海派面塑起始于上海老城厢地区,属上海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域,商业发达: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汇集于此;人口稠密:各方
人士交流频繁,在这一个区域内,各种富有当地特色的产品与文化,交易日益发达,带来了经济水准的提高,由此产生具有地方风格的民间艺术纷纷大显身手,争奇斗艳,有了开阔的市场和发展的潜力。上海又是一个开放的国际都市,类似土山湾这样的海外文化逐渐渗透进入,带来了与中国传统截然不同的近、现代风貌。这样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成本地人具有了开阔的眼界和更宽泛的见识,而本地的工艺美术品种及艺人,受到多种文化意识交叉影响,有了借鉴的方向,具备了吸纳中西艺术的滋养的能量,使传统与现代得到良好的统一,形成了独到的“海派”地方艺术风格。近百年来,这样一种氛围,随着上海城区的延伸,日益扩展,绵延不断,延续至今,使“海派”风格得以传承。
具有海派风格的上海面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最初是从手捏花色糕点成为“面花”演化而来。上世纪初即清朝末期,上海民间就流行用面粉捏成色彩鲜艳的物品作为供果。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馍、花果馍、礼馍、馍玩具等。面塑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方面。
1840年以后北方面塑艺人进入上海,其中以天津的潘树华最著名,他的作品艳而不俗,工艺精细。潘的徒弟北京面塑艺人赵阔明后来到上海发展面塑艺术。1956年进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任副主任,他把面塑这种民间小玩意儿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民间工艺品。
1956年至今,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的面塑工艺师们创作了大量的
面塑精品佳作。代表作有现代题材作品《友谊长城》、《爬娃》等,成功表现了各民族、国家和儿童人物的不同特征;以中国优秀传统戏剧剧目内容的传统题材《林冲夜奔》、《二进宫》等面塑作品,在人物造型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准,达到了雕塑般的效果。赵阔明的女儿赵艳林、赵凤林及其徒弟继承赵的技艺并又有所拓展,如大女儿赵艳林研究用面塑材料与其它材料结合的表现形式,1977年在核桃壳里做成的微型面塑《三打白骨精》、《天女散花》尺寸仅为4、5厘米,在香港展出引起轰动。其他人的佳作也不少,使面塑技艺变得更为丰富。
上海“海派”面塑在长期的对外交流和接待中,一直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生动的活动内容,其当场制作极具表演性,整个表演过程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无论在境内境外,它都扮演着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上海地方文化的角色。
二、杰出价值
海派面塑是上海地区一项重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也是上海地方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细看这一个个姿态各异的面塑作品,不禁感叹小小方寸舞台,浓缩世界,记录人生。
海派面塑具备四大特点:1.人物表情细腻传神,2.服饰飘逸、质感丰富,3.人物众多、场面宏大,4.形象逼真具有雕塑效果。
海派面塑具有一套相当完整的技法形态。特别是近代海派面塑大师赵阔明总结出了“手掐八法”和“工具八法”:
“手掐八法”即传统的纯手工制作手法:揉、揪、搓、碾、……
“工具八法”是采用特制的工具,如:拔子、骨针、小剪刀,小梳子、毛笔、镊子、竹竿、竹劈、小锥子等进行剁、挑、拔、按、轧、切、……等工序。
海派面塑集大成者是面塑大师赵阔明先生,现在他的女儿们(赵艳林,赵凤林)和徒弟们(谢雅芬,吴宝琪,容淑芝,陈瑜)继承了他的精湛技艺。赴海外表演宣传时,被广泛赞誉为“东方的明珠”、“中华之国萃”。
海派面塑创造了上海地方乃至江南面塑艺术的典范,代表着当代中国面塑艺术的最高成就。并且在上海的外事和宣传活动中发挥着它的魅力,一个个海派面塑作品承载着友谊的使命走向世界各地。
三、当前状况
海派面塑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虽传承百年,历久弥新,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急剧变迁,其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日趋恶化,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临严竣形势和危机。
作为海派面塑传承保护基地的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它的经济体制早由国家拨款的事业型转换成自负盈亏的企业性质。海派面塑全部为手工制作,完成周期长。现在由于完全侧重在经济效益上,作品一味追求简单、快速、早日销售。企业与专业技艺人员均为维持生存而忙于完成生产经营,真正体现海派面塑风貌的精品已很难出现。
它的销售又受到各方面的牵制,销售对象十分狭窄。面塑作品料轻工重,价格低廉,因而技艺人员的收入水平始终处于社会的下部,这对
延续这项传统技艺有着强烈的牵制,无法吸引年轻人参与它的继承。多年来已少有人参与海派面塑的学艺,现有艺人的老龄化状况十分严重,长此以往,很难保证这项技艺能继续传承下去。
四、保护措施:
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秉承和发扬中国海派文化中的每一朵奇葩,使得它们能够在艺术的长河中源源流传下去。为了海派面塑更好的传承,在已实行的保护计划之外,确立了一个五年保护计划。
①培养海派面塑技艺后续人才
②编写“面人赵”技艺技法总结
③复制、创作面人赵风格作品
④探讨“面人赵”发展方向及继承措施
⑤举办“面人赵”作品及复制作品展示,收藏“面人赵”风格精品
⑥在少年儿童中开展面塑技艺的普及教育
⑦建立人才培养、精品制作、技术及保护状态评估、专门工作班子等
我们相信,海派面塑这民族艺术经典将会不断发扬光大,成为祖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艺术珍品。
附:目前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设有海派面塑艺术工作室,常年对外开放,供国内外人士参观。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79号,电话:6437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