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型

合集下载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选择题1.下列哪个词语在《论语》中的用法与现代用法差异最大? A. 君子 B.贤者 C. 士人 D. 儒生答案:C2.《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诗歌集,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诗经》的特点? A. 反映了商代社会的风尚和人民的生活 B. 描绘了周朝王室的荣耀和壮丽 C. 表达了战国时期诸侯的争斗和纷争 D. 记载了隋唐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发展答案:A3.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对于古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A.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 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文字统一 C.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D.清朝康熙时期的字典编纂答案:B阅读理解根据以下古代汉语文段回答问题:田中有禾,自旦至昧。

谁谓尔亡?自旦至昧。

昧者不明。

禾者何生?黍稷之类也。

谓黍稷之类也。

禾者既饱,黍稷既熟,独怀尔容。

谁谓尔雠,我乃大非。

尔雠我非,我生于斯。

4.上述文段中,“禾”和“黍稷”分别代表什么?答案:禾代表稻谷,黍稷代表小麦和谷子。

5.上述文段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答案:田地中有丰收的庄稼,人们感到欣慰和满足,但也有人对这种幸福产生了忧虑和嫉妒。

问答题1.古代汉语有什么独特的语法特点?答案: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包括:词序灵活,没有固定的语序规则;缺乏时态和语气的明确表示;重音唯词义;语言简练,以简洁和意象为特点。

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古代汉语的词汇更为古老和古朴,有一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鲜少出现;古代汉语的语法较为复杂,使用了大量的古语和文言词汇;发音方面,古代汉语的声调和音节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完成句子1.古代汉语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_______的内涵。

答案:经典著作2.古代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是语法的灵活性,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_______。

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篇一: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本無其字,依聲託(托)事__。

2.本義__詞的本來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__。

3.異體字__音義完全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字形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说文解字》_。

6.判斷句是以__名词或名词性词组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是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左传》__。

9.“莫”的本義是(暮)傍晚_,“莫”的今字是_暮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

過:拜訪。

動詞。

雉:長三丈,高一丈。

量詞 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發:打開。

動詞。

諸:這事到(之於)。

兼詞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顧:囬頭看。

動詞。

其:难道,语气词 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誠:如果。

(假設)連詞。

行李:外交使者。

名詞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

息:兒子。

名詞。

焉:到那(於之)。

兼詞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茍:隨便、隨意。

形容詞。

克:能夠。

助動詞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7.賊民之主,不忠。

歸:饋(贈送)。

動詞賊:殺害。

動詞。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庠序:學校。

名詞。

殿:鎮守。

動詞。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9.雖然,必告不穀。

藝:種植。

動詞。

不穀:我。

謙詞。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徴:表現,显露。

動詞。

稱:推荐。

動詞。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之”字的用法?A. 代词B. 助词C. 连词D. 副词答案:B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A. 喜悦B. 说话C. 说服D. 说明答案:A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以下哪部古籍?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D4. 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连词答案:C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夭折B. 鲜艳C. 夭折的花D. 夭折的树答案:B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古籍?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论语》答案:D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是什么意思?A. 这B. 正确C. 这样D. 就是答案:D8.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是什么意思?A. 愤怒,悲伤B. 努力,思考C. 愤怒,思考D. 努力,悲伤答案:B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坦荡荡”是什么意思?A. 心胸开阔B. 道路平坦C. 心情舒畅D. 行为端正答案:A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是什么意思?A. 复习旧知识B. 重温过去C. 温暖过去D. 温暖旧知识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______。

答案:《诗经》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______。

答案:《老子》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______。

答案:《论语》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______。

答案:《史记》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6.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______。

答案:《后汉书》7.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______。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 六书
2. 韵书
3. 声训
4. 反切
5. 古文运动
6. 经史子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诗经》的分类及其特点。

2. 阐述《左传》的文学价值。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史记》的史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论语》中孔子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阅读题(每题10分,共20分)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回答问题:
(段落内容略)
1. 请简述文中所描述的主要事件。

2.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行为动机。

六、作文题(20分)
请以“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以下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以下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以下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6、以下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以下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缺乏。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开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以下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型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型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型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型一.填空题(20分)二.选择题(20分)三.判断题(20分)四.简答题(10分)五.标点翻译题(30分)六.附加题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解析1.“古代汉语”本课程中的定义是什么?在现代汉语之前,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形成两大分支: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文言文;二是六朝以后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2.古代汉语中的代词有哪些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吾,余,朕,而,乃,女,尔……3.古代汉语中特殊动宾关系共有哪几种?如何分辨?(1)使动用法: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使……(2)意动用法:主语在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以……为……。

认……为……。

(3)为动用法:主语表示的人或物为宾语发出句中动词表示的动作。

为之……(4)处动用法:把宾语当作前面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或处置。

把……当作……4.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有哪些?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5.古代汉语中的虚词有哪些?举例说明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常见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6.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举例:(1)名词活用为动词:然而不王者,为之有也?衣帛食肉(2)名词用作状语: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邻之厚,君之薄也。

(4)动词用作状语:坐而假寐。

(5)……7.什么是本义?什么是引申义?本义:词的本来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

8.如何区别古今字和通假字?(1)产生时间上: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有产生的时间先后关系,今字是根据古字造出来的,而通假字的本字和借字却没有时间上的关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时尚词汇的是:A. 麃(bēi)B. 鬈(quán)C. 刎(wěn)D. 鳢(lǐ)2.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颜色词是:A. 靑(qīng)、苍(cāng)、黛(dài)B. 靛(diàn)、赭(zhě)、绀(gàn)C. 藐(miǎo)、碧(bì)、翠(cuì)D. 翛(xiāo)、苇(wěi)、赅(gāi)3. 下列古代诗词中,不属于宋词的是:A. 春江花月夜B. 静夜思C. 渔家傲D. 西江月4. 以下句子中,哪一句是正确的古代用法?A. 忧郁自然年年老。

B. 动静深相似。

C. 韶光塞巷空。

D. 不覩当年行人。

5.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是:A. 曹操B. 施耐庵C. 罗贯中D. 曹雪芹二、问答题1.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草木皆兵”一词。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草木皆兵”形容因为过度恐慌而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敌视和威胁。

2. 用古代汉语表达“感恩”和“报恩”的意思。

答案:古代汉语中,“感恩”可以用“戴德”表达,而“报恩”可以用“延宠”。

3. 请用古代汉语造句,表达“岁月静好”。

答案:岁月如矢,静好如初。

4.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墟落”一词。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墟落”指的是乡村、村庄。

三、阅读理解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汉语的特点是词义丰富、表达方式独特,同时也有一些时尚词汇和独特的句法结构。

通过阅读古代诗词、名著以及古代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回顾和巩固他们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成果。

通过选择题、问答题和阅读理解,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补充说明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最终以教师布置的考试内容为准。

古代汉语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问题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历史上使用的早期汉语形式。

它起源于上古汉语,经过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包括先秦汉语、魏晋南北朝汉语、隋唐五代汉语等,最终发展成为现代汉语的基础。

问题二:古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古代汉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文字形式:古代汉语采用象形、指示和会意法创造出一系列汉字,与现代汉字形式不同。

2. 词汇丰富:古代汉语中的词汇种类繁多,受到了古代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影响。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例如动宾结构常常颠倒,修饰语在前、修饰词在后等。

4. 发音变化:古代汉语的发音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的变化。

问题三:为什么研究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 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文献的基础,通过研究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历史事件和思想。

2. 文学研究:古代汉语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工具,研究古代汉语有助于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文化传承:研究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守护中国文化,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问题四:如何研究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研究基础知识: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结构和常用词汇。

2. 阅读古代文献: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包括诗词、散文和历史文献等,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参加专业课程:参加古代汉语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学术讲座,深入研究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4. 练写作:通过写作练,提高对古代汉语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问题五: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什么?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影响:古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仍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例如传统文化词汇、典故等。

2. 语法变化: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一部分特点,例如句法结构、修饰语的位置等。

3. 文化传统:古代汉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想法,这些古代文化传统依然对现代汉语和中国社会产生影响。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阅读理解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北山之间,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下面是有关龙门石窟的几个问题,请阅读以下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龙门石窟位于哪个省份?
A. 北京市
B. 陕西省
C. 河南省
D. 湖北省
2.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吗?
A. 是
B. 不是
3.龙门石窟是古代的什么艺术宝库?
A. 绘画
B. 雕塑
C. 文学
D. 音乐
二、词语解释
下面是几个古代汉语词语,请解释其含义。

1.反复推敲
2.不谋而合
三、古代文学名篇
以下是古代文学名篇的句子,请根据句子的上下文,填写正确的作品名称。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作者是: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是:
四、书法练习
请根据以下古代汉字,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用毛笔练习写字。

1.人
2.好
五、问答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古代汉语是指哪个时期的汉语?
2.古代汉语词语与现代汉语词语有什么区别?
六、作文题
请根据下面的提纲,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艺术的短文。

提纲: 1. 中国古代艺术的种类。

2. 古代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你对中国
古代艺术的看法。

以上是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的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祝你好运!。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名词的是:A. 君子B. 德行C. 仁义D. 礼智2.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A. 风景B. 民歌C. 风土人情D. 风尚3. 古代汉语中,“吾”和“余”在人称代词中分别代表:A. 第一人称单数和复数B. 第二人称单数和复数C. 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D. 不定人称4. “左传”是下列哪一本史书的注释?A. 春秋B. 尚书C. 礼记D. 周易5. “夫子何为者”中的“夫子”是指:A. 丈夫B. 老师C. 父亲D. 尊称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哪部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7. “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字,其在句中的作用是:A. 助词,无实际意义B. 代词,指代人或物C. 连词,连接前后句子D. 副词,表示程度或范围8. “礼失求诸野”中的“野”指的是:A. 野外B. 未开化之地C. 民间D. 边疆9. “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比喻:A. 污泥B. 困境C. 恶劣环境D. 低贱出身10. “夫子喟然叹曰”中的“喟然”表示:A. 悲伤B. 惊讶C. 感慨D. 愤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在古代汉语中,“__”是指通过诗歌、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的一种礼仪教育。

2. “__”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以十二年为一个周期。

3. “__”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4. “__”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意在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5. “__”是《尚书》中的一篇文献,记载了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国家的故事。

6. “__”是《左传》中的一个典故,讲述了晋国大夫屠岸贾因忠诚而遭受不幸的故事。

7. “__”是《孟子》中提出的一个政治理念,主张君主应以民为本。

8. “__”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9. “__”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述了汉代名将卫青的生平事迹。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匹B. 只C. 个D. 头答案:A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子曰”的“子”指的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庄子》答案:A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A. 桃树茂盛B. 桃花鲜艳C. 桃果甘甜D. 桃叶翠绿答案:B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什么?A. 工具B. 法律C. 道德D. 制度答案:A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青”形容的是?A. 衣服的颜色B. 头发的颜色C. 心情的愉悦D. 环境的清新答案:A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坦荡荡”形容的是?A. 心情的愉悦B. 道路的平坦C. 心胸的宽广D. 环境的清新答案:C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B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行”指的是?A. 三个人一起行走B. 三个人一起学习C. 三个人一起工作D. 三个人一起讨论答案:A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指的是什么?A. 知识B. 智慧C. 认识D. 理解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荀子》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离骚》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论语》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______。

答案:《论语》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请注意,本文以问卷形式呈现试题,并附上相应的答案。

)试题一:注音识字请根据注音,写出对应的字。

1.ㄍㄨㄟ答案:归2.ㄑㄋㄧㄊ答案:禽3.ㄕㄣ答案:神4.ㄊㄨ答案:兔5.ㄧㄝˇ答案:叶试题二:填空练习请根据句意,填入合适的词语。

1.杜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具有深邃的______。

答案:哲理2.《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______。

答案:作3.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韧______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答案:性4.古代汉语中的“士”是指有______的人,他们通常在文学、军事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答案:才能5.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形象生动的______,他有超强的武功和靈活的智慧。

答案:角色试题三:古文阅读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句子来补全篇章。

大厦之将倾,_____之舟中;病于_____,然有_____之毁心。

磨敝于_____,忠信之躯存。

盖将恐乎人知之哉!答案:千钧一发,腐朽,善疑者,百炼之铁,试题四:古文翻译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闻道,夕可死。

答案:早上听到真理,晚上也可痛痛快快地去死。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答案:不亲自经历登上高山,就无法体会到天空的高远。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不要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试题五:成语运用请根据句意,选出合适的成语填入句中。

1.他凭借着出色的才华一跃而_____,成为社会上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

答案:一飞冲天2.这位导演一直追求艺术的_____,在电影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答案:至高境界3.面对困难,他总是_____,充满信心地面对挑战。

答案:屹立不倒试题六:别字辨析请根据词语的意思,选出正确的汉字。

答案:靡2.混____答案:淆3.簇____答案:促4.灭____答案:蔑5.琐____答案:琢答案:试题一:1.归2.禽3.神4.兔5.叶1.哲理2.作3.性4.才能5.角色试题三:千钧一发,腐朽,善疑者,百炼之铁,试题四:1.早上听到真理,晚上也可痛痛快快地去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属于古代汉语的“六书”之一?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拟声答案:C2. 以下哪个朝代的汉语语法研究最为发达?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3. 以下哪项不属于古代汉语的句式特点?A. 主谓宾B. 定语后置C. 状语前置D. 宾语前置答案:C4. 《诗经》中,以下哪一项不是“赋”的表现手法?A. 比兴B. 拟人C. 夸张D. 对仗答案:C5. 以下哪项属于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A. 拟声B. 比喻C. 倒装D. 对仗答案:B6. 以下哪个字属于古代汉语的“六书”中的“会意”字?A. 日B. 月C. 明D. 星答案:C7.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副词?A. 之B. 也C. 焉D. 乎答案:C8. 以下哪个字是古代汉语中的助词?A. 之B. 也C. 焉D. 乎答案:B9.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连词?A. 之B. 而C. 焉D. 乎答案:B10.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介词?A. 以B. 与C. 在D. 从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

答案:字典12.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许慎13. 古代汉语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______、形声、转注、假借。

答案:会意14. 《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答案:风、雅、颂15. 古代汉语中的“四声”包括:平声、上声、______、______。

答案:去声、入声16.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司马迁17. 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指______。

答案: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状态18.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是指______。

答案:动词表示主语的心理活动或感情19. 古代汉语中的“被字句”是指______。

答案:以“被”为标志的被动句20. 古代汉语中的“为字句”是指______。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以下是一份模拟的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请注意,以下内容并非真实的考试试题,仅供参考。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合适的古代汉语词语造句,使之符合句意。

1. 冠军解释:指在比赛中取得第一名的人。

造句:太学院的讲坛上,一个年轻学子兴奋地跃上擂台,以一副自信的口吻声称自己将成为本年度的冠军。

2. 睚眦解释:指眼角的眦(zhì,即眼角的皮肉)。

造句:他面对着对手的侮辱,眼中充满了熊熊的火焰,睚眦欲裂,准备奋起反击。

3. 忍辱负重解释:指忍受耻辱、屈辱,并承担重劳。

造句:这位少年将军在失败之后,没有颓废,而是选择忍辱负重,默默耕耘,最终重振雄风。

二、根据以下古代文言文章,回答问题。

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增广贤文》中有一篇名为《敬亭山》的文章,请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敬亭山山顶有一个古庙,前殿供奉着太白金星,称为敬亭山太白庙。

山下有着一片碧绿的竹林,清风徐来,竹叶沙沙作响。

山上的庙宇是游客休憩的好去处,也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地方。

1. 敬亭山有什么庙宇?供奉什么神明?答:敬亭山太白庙,供奉太白金星。

2. 敬亭山下有什么景观?答:敬亭山下有一片碧绿的竹林。

3. 敬亭山的庙宇适合做些什么活动?答:敬亭山的庙宇适合游客休憩、文人墨客吟诗作画。

三、阅读以下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秋风清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亭短亭亭亭仙,送君远去,萋萋满别情。

1. 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述作者描述的情景。

答:诗歌描绘了秋风清、秋月明的景色,并以此探讨了相思之苦与离别之情。

2. 诗中提到的“长亭短亭亭亭仙”是指什么?有何含义?答:长亭和短亭都是离别时的道别场所。

诗中用“亭亭仙”来形容离别的情景,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别离时的温馨感受。

四、请根据以下古代故事,完成故事梗概。

传说中,唐朝的一位宰相因忠诚和聪明才智而备受赞誉。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表示“你”的词是______。

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______。

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4. 古代汉语中的“子”字,除了表示儿子,还可以表示______。

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形容的是______。

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是______的象声词。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

8. 古代汉语中“赋”是一种______。

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______。

10.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指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个B. 枚C. 匹D. 把答案:C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坦荡荡”的意思是:A. 坦荡B. 坦荡而宽广C. 坦荡而明亮D. 坦荡而正直答案:B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工具B. 规则C. 行为准则D. 测量工具答案:B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孟子》答案:C5.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A. 故事B. 旧知识C. 故乡D. 事故答案:B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的“知”指的是: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理解答案:B7. “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A. 工具B. 才能C. 器皿D. 器具答案:B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行”指的是:A. 三个人一起行走B. 三个人一起学习C. 三个人一起工作D. 三个人一起讨论答案:A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A. 愤怒和悲伤B. 努力和勤奋C. 思考和困惑D. 痛苦和快乐答案:C10.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的“逆水行舟”比喻的是:A. 学习需要努力B. 学习需要智慧C. 学习需要勇气D. 学习需要耐心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解释“温故而知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行有途径,知有依止,虽小无妨”这句话出自下列哪部古代典籍?A. 《尚书》B. 《论语》C. 《大学》D. 《中庸》答案:C. 《大学》2. 古代汉语里的“夙兴夜寐”是形容什么样的生活状态?A. 早起晚睡B. 日理万机C. 黑白颠倒D. 心事重重答案:A. 早起晚睡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下一句是?A.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B.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D. 青春健康,人人向上答案:A.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多样性和崇尚国风。

古代中国文学以诗、赋、词、曲为主要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诗歌。

古代文学注重表达情感和抒发感慨,特别是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思考。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也强调对传统文化和国家荣誉的崇尚,这在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谁的诗句?请简要介绍该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杜牧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擅长写现实主义诗歌。

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秋夜将晓斜风起》等。

三、辨析题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正确的解释,并简要阐述。

1. 不可思议A. 想象力差,无法理解B. 难以置信,超出常理C. 不值得思考D. 智商不高答案:B. 难以置信,超出常理解释:不可思议指的是某种事物或现象超出人们的理解和常理,难以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释。

2. 回首A. 翻过来看B. 审视过去,回想过去C. 看到后方D. 看到前方答案:B. 审视过去,回想过去解释:回首是指将视线投向身后,引申为审视过去的经历或回想过去的事情。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___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D)。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B)。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

A莫、休、甘、武___、寒、贼、___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C)。

A错措___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D)。

___顾谓___。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B)。

A吾孰与城北___。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

A___裁___C___D___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

A其后秦稍蚕食魏。

___勤于民事而野死。

___庖岁更刀,割也。

___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

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用词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衣,声符为才。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形声,如“叔”的本义是伯父。

答案:C2、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忙亡肝B世明易C饰餐館D耳取聞答案:B3、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日月明星B人口囚困C田园圃D山川岛屿答案:A4、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左右B一二三四C十百千万D口耳目手答案:C5、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兼形声字的一组是()A肚胃腹B君臣相C鼠猫鼻D鱼鸟鸣答案:B6、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指事字的一组是()A蒸汽气B鱼肉鲜C鸟语鸣D火灰烬答案:A7、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假借字的一组是()A马路桥梁B菜篮子农贸C电视机电影D水泥砖块答案:C8、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会意字的一组是()A鬼怪妖B牛羊马C犬狼狗D鸟兽虫答案:B9、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象形字的一组是()A口哥哥B心想念C马赛跑D手握拳答案:C10、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指事字的一组是()A书本页B车辆路C鸟儿翅D人口言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1、左传作者是(___)。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下面将提供一些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哪一个使用了古代汉语的“双音节”结构?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万里长城永不倒,沧海桑田古不变。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答案:A2.下列成语中,哪一个与“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相近?A. 鸟语花香B. 井底之蛙C. 望洋兴叹D. 隔岸观火答案:A3.下列句子中,哪一个使用了古代汉语的“双音节”结构?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万里长城永不倒,沧海桑田古不变。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答案:A4.下列句子中,哪一个使用了古代汉语的“双音节”结构?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万里长城永不倒,沧海桑田古不变。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答案:A二、填空题1.下面这句诗的空缺处应填入什么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欲穷千里目。

答案:海2.下面这句成语的空缺处应填入什么字?()中之龙答案:井3.下面这句成语的空缺处应填入什么字?一鼓作(),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气4.下面这句成语的空缺处应填入什么字?()之痛,别人不懂。

答案:心三、解答题1.请解释下面这句成语的意思:一叶知秋。

答案:一叶知秋是指从细微的现象中能够推断出整个事物的发展趋势或者结果。

就像一片叶子的变化可以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一样,人们通过观察细节可以推测出事物的发展方向。

2.请解释下面这句成语的意思:画蛇添足。

答案:画蛇添足是指做一件本来已经很好的事情,却反而多此一举,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20分)
二.选择题(20分)
三.判断题(20分)
四.简答题(10分)
五.标点翻译题(30分)
六.附加题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解析
1.“古代汉语”本课程中的定义是什么?
在现代汉语之前,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形成两大分支: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文言文;二是六朝以后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2.古代汉语中的代词有哪些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
吾,余,朕,而,乃,女,尔……
3.古代汉语中特殊动宾关系共有哪几种?如何分辨?
(1)使动用法: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使……
(2)意动用法:主语在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以……为……。

认……为……。

(3)为动用法:主语表示的人或物为宾语发出句中动词表示的动作。

为之……
(4)处动用法:把宾语当作前面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或处置。

把……当作……
4.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有哪些?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5.古代汉语中的虚词有哪些?举例说明
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常见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6.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举例:
(1)名词活用为动词:然而不王者,为之有也?衣帛食肉
(2)名词用作状语: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邻之厚,君之薄也。

(4)动词用作状语:坐而假寐。

(5)……
7.什么是本义?什么是引申义?
本义:词的本来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

8.如何区别古今字和通假字?
(1)产生时间上: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有产生的时间先后关系,今字是根据古字造出来的,而通假字的本字和借字却没有时间上的关系。

(2)字形上:古今字在字形上有联系,而通假字不一定有。

(3)字义上:.当古今字的意义是本义和引申义关系的时候,那么它们的意义是有联系的,而通假字只是一组音同或音近,而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字。

9.什么叫合成词?什么叫单纯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单纯词:由单个语素构成的词。

10.连绵词有哪两种语音联系方式?
(1)双声: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

(2)叠韵: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

11.什么叫“四体二用”?
四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二用:转注、假借。

12.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举例说明p86
(1)词义范围的变化;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3)词义轻重程度的变化。

13.什么叫偏义副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14.古代汉语在哪些情况下必须将宾语前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情况下可以将宾语前置?P257
a.(1)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3)宾语用代词复指。

b.(1)“相”字有时表示动作行为趋向一方,有指代作用,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形成了宾语前置,可译为“我,你、他(她)”.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第一人称“我”,放在谓语动词前,构成宾语前置;
(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从而出现宾语前置。

15.什么叫近宾语?什么叫远宾语?古代汉语双宾语有何规律?
a.一般来说,在双宾句中,第一个宾语称为间接宾语,又称近宾语,近宾语是动作行为的
对象,一般指人;第二个宾语称为直接宾语,又称远宾语,远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具体内容,一般指物。

b.(1)古代双宾语常见的形式是“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即“动词+近宾语+远宾语”。

(2)古代汉语双宾语特有的两种形式:
间接宾语提到动词前:寡人将谁属国。

间接宾语移到直接宾语后:又献玉斗范增。

16.如何辨析同义词?
(1)搞清词义所指对象的差异。

(2)辨明行为方式状态的不同。

(3)分析词义褒贬感情的差别。

(4)辨析词义轻重程度的差别。

(5)区分词义适用范围的差异。

(6)认清同义词使用条件和语法功能的不同。

17.怎样标点文言文?(可利用哪些标志性的词语、语法和修辞现象来判断)
(1)利用语序帮助断句。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词的前面,宾语在
中心词的后面。

(2)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a)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
独立的叹词,如“嗟乎,嗟夫,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b)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c)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
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d) 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等,也可以帮
助断句。

(3)利用“曰、云、言等”断句。

(4)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利用对文意的理解帮助断句
(6)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18.什么是六书?分别举例说明。

(1)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2)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

(3)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4)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
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5)转注:属于“用字法”。

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
(6)假借: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

19.什么叫独体字?什么叫合体字?分别有哪些造字法造出?举例说明
(1)独体字:独体字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切分不开。

象形,指事。

口、人、日、土、王、月、马、车、贝、火、心、石、目、田、虫、米、雨。

(2)合体字: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

20.举例说明文言文翻译的三字标准和八字大法?
三字标准:
(1)信:要求忠实于原文,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

(2)达:要求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3)雅:讲究修辞。

八字大法:
(1)换:替换词语
(2)留:保留不译。

(3)略:忽略不译。

(4)补:曾补语句。

(5)正:正字定义。

(6)调:调整语序。

(7)套:固定套译。

(8)组:重组活译。

(9)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10)
(11)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