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平衡位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上,所有的振动,都是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绕稳定平衡位置附近而作往复运动⑶。只有处稳定平衡的物体,才能在扰动后产生振动,并且振动一定在稳定平衡位置附近进行。因此,从运动学观点出发,可作如下定义:物体起振前稳定平衡的位置,叫做物体振动的平衡位置。不论物体处静止状态还是振动过程中,平衡位置保持不变。尽管单摆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O点时,悬线拉力大于摆球的重力,所受的力不再平衡,但O为“稳定平衡位置”不会因此而改变。显然,平衡位置并非物体一定“受力平衡”处平衡状态的位置。一句话,“单摆的平衡位置”并无不妥。
图甲:用细线系住的小木球在水中悬点的正上OC
方O附近作简谐运动。
图乙:一个带电Baidu Nhomakorabea+q的质点用绝缘细线系于
悬点C,在匀强电场中O点两侧做简谐运动。O
这类单摆的“最低点”在哪里?它们振动时甲乙
的振幅表述为偏离“最低点”的最大位移值将是十分荒唐的。而稳定平衡位置则一目了然。可见,“单摆的平衡位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现实意义,只要是单摆(类单摆)的简谐运动,都存在着唯一确定的平衡位置。
1、物理学何以有单摆的“平衡位置”一说?
我们知道,“平衡”指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除非受外界的影响,它本身不能有任何自发变化的趋向⑵。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由于某种外界微小的扰动而偏离了平衡状态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形:①物体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②物体远离而不能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③物体不恢复原状态也不远离原状态,在任意状态下都能保持平衡。物理学依次把对应的物体原有平衡状态称为稳定平衡、不稳平衡和随遇平衡。
《对单摆“平衡位置”的质疑》⑴一文(以下简称原文),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了学生在对单摆模型的认识过程中,由于受水平方向弹簧振子模型的影响,产生较严重的思维混乱乃至错误认识,阅后颇有同感,但对“把摆球经过的O点取名为平衡位置极为不妥”的观点,把存在问题的症结归咎于单摆的平衡位置,建议“教材将摆球经过的O点由‘平衡位置’改名为摆球运动的‘最低点’”,笔者不敢苟同,借本文阐明见解,以与同行探讨。
作为振动系统的弹簧振子或单摆,因为它们在受到扰动而偏离原平衡状态的位置O后,回复力的作用总是设法把物体拉回到O来。实际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存在阻尼,最终振子或摆球必恢复到原来位置的平衡状态,因而它们的平衡都是稳定平衡,位置O是起振前稳定平衡的位置。(这里,引入“外界扰动”是用以判断物体原有平衡状态属哪种平衡的手段,扰动后物体的运动并不影响它原有平衡的性质)
2、原文观点与建议必须摒弃。
⑴原文认为物体受力平衡的位置才是平衡位置,其出发点混淆了物体“稳定平衡位置”与物体“受力平衡”(处平衡状态)的关系,势必陷入原文所列举的“弊端”之陷阱。因此教师自身能准确理解“单摆平衡位置”的含义至关重要,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正确的导向性。
⑵若按原文建议,把“平衡位置”改名为摆球运动的“最低点”,倒真的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给学生设置不应有的障碍,带来新的思维混乱。如
也谈单摆的“平衡位置”
作者:朱寿坤文章来源:《今日青中》第22期点击数:2348更新时间:2006-1-5
摘要:平衡位置指物体受力平衡的位置吗?有的教师心存疑虑,许多学生更是含糊不清,以致产生误解,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思维混乱。本文通过平衡问题分析,提出平衡位置的定义,进而提出相应教学策略。
关键词:单摆平衡位置稳定平衡位置教学策略
3、针对上述问题,在单摆平衡位置的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突出强调:
⑴振动的平衡位置是指振子(或单摆)稳定平衡的位置。实际上就是振动的中心位置(即振子静态时的位置)。
⑵物体处在位置O或运动过程中经过位置O时,振动的回复力必为零。平衡位置O总是与振动回复力为零相对应。据此,从动力学观点出发,可作定义:平衡位置就是振动过程中物体受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⑶决定物体振动的回复力,是振动方向(即切向)的合力Fτ:F回= Fτ,而并不一定是合外力F合,要注意区别回复力F回与合外力F合:
①物体沿直线路径振动时,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法向受力平衡:Fn= 0,故合外力就等于回复力:F合= Fτ
②物体沿曲线轨道振动时(如单摆),因为振动过程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由曲线运动的条件必然有: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绝不会等于零。当然包括平衡位置O在内,因为经过此处时虽然回复力Fτ= 0,但法向合力(向心力)Fn= mv2/ r≠0.把上述三点分散到“简谐运动”与“单摆”的课时教学中逐条加以落实,在现行新教材已恢复“物体的平衡”知识内容的情况下,使学生正确理解单摆的振动与受力情况关系,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图甲:用细线系住的小木球在水中悬点的正上OC
方O附近作简谐运动。
图乙:一个带电Baidu Nhomakorabea+q的质点用绝缘细线系于
悬点C,在匀强电场中O点两侧做简谐运动。O
这类单摆的“最低点”在哪里?它们振动时甲乙
的振幅表述为偏离“最低点”的最大位移值将是十分荒唐的。而稳定平衡位置则一目了然。可见,“单摆的平衡位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现实意义,只要是单摆(类单摆)的简谐运动,都存在着唯一确定的平衡位置。
1、物理学何以有单摆的“平衡位置”一说?
我们知道,“平衡”指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除非受外界的影响,它本身不能有任何自发变化的趋向⑵。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由于某种外界微小的扰动而偏离了平衡状态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形:①物体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②物体远离而不能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③物体不恢复原状态也不远离原状态,在任意状态下都能保持平衡。物理学依次把对应的物体原有平衡状态称为稳定平衡、不稳平衡和随遇平衡。
《对单摆“平衡位置”的质疑》⑴一文(以下简称原文),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了学生在对单摆模型的认识过程中,由于受水平方向弹簧振子模型的影响,产生较严重的思维混乱乃至错误认识,阅后颇有同感,但对“把摆球经过的O点取名为平衡位置极为不妥”的观点,把存在问题的症结归咎于单摆的平衡位置,建议“教材将摆球经过的O点由‘平衡位置’改名为摆球运动的‘最低点’”,笔者不敢苟同,借本文阐明见解,以与同行探讨。
作为振动系统的弹簧振子或单摆,因为它们在受到扰动而偏离原平衡状态的位置O后,回复力的作用总是设法把物体拉回到O来。实际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存在阻尼,最终振子或摆球必恢复到原来位置的平衡状态,因而它们的平衡都是稳定平衡,位置O是起振前稳定平衡的位置。(这里,引入“外界扰动”是用以判断物体原有平衡状态属哪种平衡的手段,扰动后物体的运动并不影响它原有平衡的性质)
2、原文观点与建议必须摒弃。
⑴原文认为物体受力平衡的位置才是平衡位置,其出发点混淆了物体“稳定平衡位置”与物体“受力平衡”(处平衡状态)的关系,势必陷入原文所列举的“弊端”之陷阱。因此教师自身能准确理解“单摆平衡位置”的含义至关重要,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正确的导向性。
⑵若按原文建议,把“平衡位置”改名为摆球运动的“最低点”,倒真的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给学生设置不应有的障碍,带来新的思维混乱。如
也谈单摆的“平衡位置”
作者:朱寿坤文章来源:《今日青中》第22期点击数:2348更新时间:2006-1-5
摘要:平衡位置指物体受力平衡的位置吗?有的教师心存疑虑,许多学生更是含糊不清,以致产生误解,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思维混乱。本文通过平衡问题分析,提出平衡位置的定义,进而提出相应教学策略。
关键词:单摆平衡位置稳定平衡位置教学策略
3、针对上述问题,在单摆平衡位置的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突出强调:
⑴振动的平衡位置是指振子(或单摆)稳定平衡的位置。实际上就是振动的中心位置(即振子静态时的位置)。
⑵物体处在位置O或运动过程中经过位置O时,振动的回复力必为零。平衡位置O总是与振动回复力为零相对应。据此,从动力学观点出发,可作定义:平衡位置就是振动过程中物体受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⑶决定物体振动的回复力,是振动方向(即切向)的合力Fτ:F回= Fτ,而并不一定是合外力F合,要注意区别回复力F回与合外力F合:
①物体沿直线路径振动时,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法向受力平衡:Fn= 0,故合外力就等于回复力:F合= Fτ
②物体沿曲线轨道振动时(如单摆),因为振动过程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由曲线运动的条件必然有: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绝不会等于零。当然包括平衡位置O在内,因为经过此处时虽然回复力Fτ= 0,但法向合力(向心力)Fn= mv2/ r≠0.把上述三点分散到“简谐运动”与“单摆”的课时教学中逐条加以落实,在现行新教材已恢复“物体的平衡”知识内容的情况下,使学生正确理解单摆的振动与受力情况关系,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