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

合集下载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

白细胞直方图解析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一般都以电阻抗原理进行白细胞分类,仪器依据大多数正常形态的白细胞细胞在溶血素作用后的大小排列,人为设置了4个辨别线,将白细胞直方图划分三个区域,来辨别小白细胞、中白细胞和大白细胞。

一.白细胞直方图的基本概念1.电阻抗原理根据血细胞是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检测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为基础,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量。

2.直方图定义以血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不同体积的细胞出现的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来描绘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3.白细胞直方图在计数白细胞时,要加入溶血素使红细胞破坏,此时白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浆流失,使白细胞体积大小发现变化,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细胞排列的顺序不是细胞的原始大小,而是经溶血液修饰的细胞大小。

图1,加入溶血素前的细胞大小LYMGRANMOEOBASORBCPLT图2.为加入溶血素后的细胞大小(在直方图上所示)二.白细胞分类原理(一)辨别线的设置1.低辨别线(LD):在30至60fL之间自动寻找最适位置。

2.高辨别线(UD):固定在300fL ,用作粒度分布的异常监视。

3.辨别线1(T1):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一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1(T1),4. 辨别线2(T2):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二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2(T2)。

(二)辨别线的作用1.对正常形态的白细胞进行粒度分类从以下两图可以直观地看到白细胞分类情况。

WL与T1之间为W-SCR%,相当于LYM%;T1与T2之间为W-MCR%,相当于MEX%(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之和,)。

T2与WU之间为W-LCR%,相当于NEUT%)。

2.监视白细胞粒度分布的情况,提供异常分布信息白细胞粒度分布正常时,白细胞直方图显示三峰性分布,在低辨别线(LD)与高辨别线(UD)之间有两个谷值(T1)和(T2)。

血细胞分析仪计算公式

血细胞分析仪计算公式

白细胞数目 WBC 109/L
红细胞数目 RBC 1012
/L 血红蛋白 HGB g/L
血小板数目 PL T 109
/L ● 由直方图得出的结果:
淋巴细胞百分比 Lym% % 中间细胞百分比 Mid%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Gran% %
淋巴细胞百分比 =
100⨯++PG
PM PL PL
中间细胞百分比 = 100⨯++PG
PM PL PM
粒细胞百分比 = 100⨯++PG
PM PL PG
其中:
PL = 淋巴细胞区域内的细胞数
PM = 中间细胞区域内的细胞数 PG = 中性粒细胞区域内的细胞数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fL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RDW-CV %
1
)(2
--∑n X X
n
i
X /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RDW-SD fL 20%出的直方图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fL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
1
)(2
--∑n X X n
i

由计算得出的结果:
淋巴细胞数目 Lymph# 109/L 中间细胞数目 Mid# 109/L 中性粒细胞数目 Gran# 109/L 红细胞压积 HCT %
10
MCV
RBC HTC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pg
10)
()
/(⨯=
L RBC L g HGB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g/L
100(%)
)
/()/(⨯=
HTC L g HGB L g MCHC
血小板压积 PCT %
10
MPV
PLT PCT ⨯=。

【小结】常见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与直方图散点图

【小结】常见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与直方图散点图

【小结】常见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与直方图散点图小编将以国内占有率排在前两位的希森美康(SYSMEX)和迈瑞(MINDRAY)的仪器为例来进行说明,这两个品牌的血细胞分析仪加起来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一大半。

考虑到现在五分群仪器已经十分普及,本文不涉及白细胞直方图的有关内容。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图形:根据检测原理不同,分为直方图和散射图两种细胞分布图形。

【第一部分】血细胞直方图(Histogram)希森美康/迈瑞血细胞分析仪常规检测红细胞/血小板的技术为电阻抗原理,又称库尔特原理):如上图所示,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相对于电解质溶液是非导电的颗粒,当体积不同的血细胞(或类似颗粒)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形成与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应的脉冲电压,从而间接区分出血细胞群,并分别进行计数。

血细胞直方图,其横坐标为血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为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是表示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统计图形。

它可以显示出某一特定细胞群的平均细胞容积、细胞分布情况及有无明显异常细胞群的存在。

直方图观察的内容:①峰的位置,反映主细胞群的位置有无异常。

②峰的高低,大致反映主细胞群数量的多少。

③峰底的宽度,反映细胞群容积大小的不均一性或离散程度大小,如RDW、PDW等。

④有无异常峰出现,和正常直方图相比有异常峰出现,多提示血液中有异常细胞群或干扰因素存在。

⑤峰的起始处或结尾处有无异常,若有多提示有干扰因素。

(一)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红细胞直方图是一条近似正态分布的单峰曲线,通常位于36~360 fl 范围内,横坐标表示RBC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频率。

正常红细胞集中在50~200 fl 范围内,可见两个细胞群体:一个是红细胞主群,从50~125 fl ,为一个两侧基本对称、较狭窄,呈现倒扣钟状的正态分布曲线;另一群是大细胞群,位于主群右侧不与X 轴重合拖尾部分,分布在125 fl ~200 fl 区域,又称“足趾部”,是一些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的二聚体、多聚体及白细胞的混合物。

血常规五分类直方图讲解

血常规五分类直方图讲解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2页,共39页。
形态学标记
血小板类
默认情况下阈值设定为25fl
2fl和30fl之间有256个通道 阈值在18 fl和25fl之间移动 取决于各个标本具体情况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页,共39页。
ALY不典型淋巴细胞
不典型淋巴细胞散点图中位于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 之间的一群细胞,包括:小原始粒细胞、大淋巴细胞、 反应性淋巴样细胞 、刺激性淋巴细胞、浆细胞等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可能原因:
中性粒细胞片段过多 嗜酸性粒细胞颗粒过少
中性粒细胞带有毒性颗粒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9页,共39页。
白细胞平衡检测原理
(WBC Balance):通过比较若干个通道的白细胞计数结果,当参比通道与 参考通道之间的偏差超过仪器设定的偏差范围时,仪器会自动提示,从而保证 了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可靠
OK
WBC LMNE
WBC LMNE < WBC
结果
WBC 通道 和 LMNE -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36页,共39页。
WBC 1
WBC 2
WBC2 wbc baso WBC2 wbc LMNE
WBC Baso
OK
WBC LMNE

血常规五分类直方图讲解

血常规五分类直方图讲解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形态学标记
优先的标记
ALY 不典型淋巴细胞
LIC巨大不成熟细胞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三页,共四十页。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形态学标记
NO 噪音
区域类标记
Ll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页,共四十页。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形态学标记
嗜碱性粒细胞检测通道
LB 表示 0 和 BA1之间出现大量噪音
导致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参数出现! 标记 原因 : 通道污染,难溶红细胞,血小板聚集, NRBC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一页,共四十页。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三十四页,共四十页。
WBC 1 = WBC 2 WBC
WBC Baso
WBC Baso <WBC
WBC LMNE
OK
结果
WBC 通道 和Baso -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三十五页,共四十页。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WBC 1 = WBC 2 WBC
左侧淋巴
可能原因:

大量的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难溶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

背景噪音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五页,共四十页。
© 2007 HORIB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可能原因:

小的淋巴细胞

有核红细胞

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

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

1.血细胞分析仪分型
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 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需在主机外匹配稀释器,采集的血标 本经稀释器预稀释后再上机检测。这类仪器工作效率低,吸样 准确性差,多为手工加溶血素、混匀等,其加入量及放置时间、 因人为因素,随机误差较大,不利于质控,并且易发生“半堵 孔”或“堵孔”现象。9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已被逐步淘汰, 国内用户也为数不多,趋于淘汰。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运用了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机
械系统,菜单式操作程序,条码阅读,自动吸取样品,血
液在机器内部自动稀释,效率高,检测量准确,有利于质 控,减少了操作者实验室感染的几率。且大部分采用表面
活性剂法测血红蛋白,避免了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是全
面取代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必然趋势。目前还有将全自 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自动涂片染色机、电脑及应用软件组合
•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在稀释的血液中加入溶
血剂后红细胞被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Hb),后 者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Hb衍生物,进入 Hb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一般在530~550nm)下 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H含量成正比,仪器 便可显示其浓度。
3.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 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原理对血 细胞进行检测,以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细 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细胞 数量分布情况,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异质 性。
第四篇
实验诊断
血液检查
海医附院检验科 潘 婉
血常规检查
• 即全血细胞分析,可以对感染、炎症、手术后、 血液系统疾病、肝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 治疗效果等。
• 标本采集与要求
– – – – 抗凝剂 :EDTA-K2 静脉采血方法 :4小时内测定 毛细血管采血方法 :半小时内测定 手指血与静脉血有差异,条件允许尽可能静 脉采血 – 尽可能同一体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于站位时增加)、一定时间和近 似生理条件下采血

血常规直方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直方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直方图特点及临床意义作者: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乐家新王成彬丛玉隆传统的血细胞检查完全采用手工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而且由于多种原因,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难以保证。

1958 年,库尔特采用电阻率变化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发明了性能比较稳定的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仪,开创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使其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检测水平不断提高,测量参数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分析仪已在国内外各医院广泛使用。

但从根本上讲,其检测原理大致分为两部分,即电阻抗法与光散射法。

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是根据血细胞非传导性的性质,以对电解质溶液中悬浮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检测为基础,进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

光散射法主要应用于白细胞分析,其检测原理就是利用多项技术(如射频、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 联同时检测一个白细胞,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较为准确的白细胞计数和五分类结果。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标本时,除给出细胞数量外,还提供相应的细胞体积分布图。

根据仪器检测的原理不同,可将血细胞分布图形分为直方图和散点图。

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原理对血细胞进行检测,以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细胞数量分布情况,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

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直方图。

散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多项技术(激光、射频及化学染色)联合使用对白细胞进行检测后得到的各类白细胞的散点状分布图。

由于电阻抗法计数细胞的原理是基于细胞在测试系统中产生的脉冲大小与仪器内设定的阈值比较而得出的数据,每个细胞检测时显示的脉冲大小除与细胞本身的大小有关外,还与溶血剂的种类、浓度、用量、溶血时间,稀释液的渗透压、离子强度、pH值、电导率,仪器出厂时仪器内固定的孔电流和脉冲增益等因素有关。

换言之,上述任一参数的变化,均可导致脉冲的变化,致使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错误。

优质医学血细胞直方图

优质医学血细胞直方图

35 90
160
300
450
18
中间细胞增高白细胞直方图(1-6/7)
% 淋巴细胞群
单核细胞群
中性粒细胞群 虚线为正常白细胞曲线
35 90
160
300
450
19
急性白血病直方图
白血病细胞在某一区域出高大细胞峰,同 时仪器报警。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必须指出,不同类 型的白血病可出现相似的直方图,同一标本在 不同的仪器分析,其直方图也有所差异。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 = HGB ÷ RBC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 HGB÷HCT
42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RDW是一个较新的红细胞参数,由血液分 析仪根据红细胞体积的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标 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 (CV)表示。
中性粒细胞群
35 90
160
300
450
11
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相对减低)
白 细 胞 直 方 图 (1-4)
% 虚线为正常白细胞曲线
中性粒细胞群
35 90
160
300
450
12
中性粒细胞比例减低 (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中性粒细胞比例减低(淋巴细胞比例 增高),直方图显示淋巴细胞峰明显增大, 而中性粒细胞峰明显缩小。
1983年Bessman提出用MCV和RDW两项参 数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指标。
如今,我们使用MCV、RDW配合红细胞直 方图,则更有助于判别贫血的病情和疗效。
44
红细胞直方图在贫血中的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临床意义

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临床意义

[7 1】江海 娇 . U机械 通 气 患者 不 同吸 痰方 式 的对 比研究 [ . I C J 临床 护 ] 理杂 志,087 4:21. 2 0 ,() —4 1 【8 1】刘妍 , 立 平. 闭 式吸痰 预 防呼吸 机相 关性肺 炎 的观 察效 果【 . 何 密 J ]
护理 研究 , 0 , () 12 . 2 6 06 : —6 0 0 2 11 69
()4 -5 7 :44 .
[6 1 ar W iimsP ,hp nDW,t 1 h a t f lsd 1 ]E s A, la FC ima M y l e . ei c o e a T mp o c
e o a he ls ce fr nd tr c a u to i y tm n m c nia ve iao ro -
参考 文献
[] 卓 雅 淑 , 义 庆 . 需 吸痰 对 气 管切 开 患 者 并 发肺 炎 的 影 响 [ . 1 林 按 J ]
现 代 医院,0 775:1 20, ) . ( 8
i uy J. J epr r ae d2 0 , 7 9 : 1-2 4 n r [ A s iC iC r Me , 31 () 1 5 1 2 . j ] m R t 0 6 2 [5 ri .l r ea ihc sds c o i [ . us g 0 5 5 1 】Put B C e h i w t l e t nn J N r n , 0 , t at r o u i g ] i 2 3
面展开实验研究 , 使机械通气患者 吸痰护理操作 日 臻完善 。
[3 1 ]张巧妮 , 青虹 , 子迎 . U 械通 气 患者 人 工气 道 内两种 吸痰 程 王 I 机 C 深度 的效 果 比较 [ . 进修 杂 志, 0 ,4 1) 6 .6 . J 护士 ] 2 9 ( 1 9 69 8 0 2 :

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ppt课件

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直方图ppt课件
桑葚状。 • PH对红细胞的影响: • 酸性尿中,红细胞膜脂质内层面积增加,体积变小。碱性
红细胞 吞噬细胞
白细胞
.
上皮细胞
33
1.红细胞
• 未染色的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淡黄色,直径大约 7~8μm
• 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 • 低渗透压尿中红细胞胀大,使血红蛋白溢出,仅留下细胞
膜,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形或面包圈样,称为影红细胞。 • 高渗透压尿中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似锯齿形、棘形或
.
24
.
25
尿液分析的内容
➢ 尿液理学检查 ➢ 化学检查 ➢ 显微镜形态学检查
.
26
一、尿液的理学检查
☺包括对尿量、颜色、透明度、比密、气味、 (酸碱度)、渗透量、电导率等物理指标 进行分析检验。
.
27
二 尿液的常规化学检查
☺尿液干化学检验项目主要有:pH、比密、 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 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白细胞(粒 细胞酯酶);维生素C。
.
28
干化学检查和镜检
• 已经有很多研究和文献证明,尿干化学检查中的红 细胞和白细胞项目,不能取代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查, 尿液干化学检查的所有内容也都是过筛性检查内容, 并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内容;而显微镜检查也不能 取代化学检查。
• 在某些情况下干化学检查与湿化学检查的敏感性、 特异性和应用价值也有不同。
– 尽可能同一体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 细胞计数于站位时增加)、一定时间和近似生 理条件下采血
.
3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实质上是指
对一定体积内血细胞数量及异
质性进行分析的仪器,包括血
细胞计数与分类、血红蛋白测

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应重视血细胞直方图的异常改变

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应重视血细胞直方图的异常改变
参 考 文 献
r ] Cl ia n b a o vS a d rs1 siu e EP0)2 M (1 On 1 i c la d Ia ort r t n ad n tt t. n ‘ . I/(C l 1)
方 图和 多参 数 结 果 的综 合 分 析 对 血 液 病 及 其 相 关 疾 病 的筛 查
有 重 要 临 床 意 义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参 数 结 果 的 异 常 较 易 引起 重
视 , 参 数结 果 在 正 常 范 围 内 , 直 方 图有 异 常 改 变 的 情 况 往 但 而 往 被 忽 视 , 易导 致漏 诊 或误 诊 。笔 者在 临床 工作 中发 现数 例 极 S S E 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直方图异常的患者 , 析如下 。 YM X 分
精 品 课程 建 没 [3 【国 实验 诊断 学 ,0 1 1( ) 5 66 J. J { 2 1 ,5 3 :6 6 . 7 [] 聂 尚 丹 ,E 月 , 安 勇. 学 检 验 专 业 实 验 教学 改 革的 思 路 LI. 7 _宏 陈 医 _ ]
医 学 教育 , O O 4 ( 7 : 5 5 2 l ,7 1 )】 4l . 5
度 , 教 与学 都有 促 进 作用 。要 使 学 生在 思想 和行 动 上 高度 重 对
视实验考核 , 重视 对 自己 动 手 能 力 的 培 养 , 要 增 加 实 验 课 成 就
[ ] 岳 乔 红 , 柳 , 晓 东 , . 眯 医 学 生 实 验 诊 断 学 教 : 思 考 8 杨 程 等 临 的 [] 继 续 医 学 教 育 ,(0 2 ( )3 8 J. 2 1 ,4 4 :63 . ) [] 马维红 , 琦 , 丽莎. 9 李 杨 临床 诊 断学 实 验教 学 的 改 革 探 索 ] 高 j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细胞分析时,将每个细胞的脉冲根据 其体积大小分配并存储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每个通道收集 的数据被统计出相对数,表示在Y轴上,体积数据以飞升(fl) 为单位,表示在 X 轴上。可将白细胞体积从 30~450fl分为 256个通道,每个通道1.64fl,依据体积大小分别将其放在 不同的通道中,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初步确认:第 一群是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体积在 35 ~ 90fl 之间; 第 二 群 是 中 间 细 胞 群 , 主 要 是 单 核 细 胞 , 体 积 在 90 ~ 160fl,;第三群为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它分叶 多,颗粒多,体积可大至160fl以上。
操作时,位于小孔两侧的电 极产生恒定电流。根据欧姆定 律电压变化与电阻变化成正比, 电阻值又同细胞体积成正比, 血细胞体积越大,电压越高, 在甄别器上的脉冲幅度就越大, 各种大小不同细胞产生的脉冲 信号分别送入仪器内电脑的各 个通道,经运算得出各种细胞 参数。目前,多数仪器在给出 细胞数据结果的同时还提供细 胞群体大小分布情况图形,称 之为细胞体积直方图。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指标与临床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实质上是指 对一定体积内血细胞数量及异
质性进行分析的仪器,包括血
细胞计数与分类、血红蛋白测
定及网织红细胞计数等众多分
析项目,是临床检验工作中最
常用的仪器。
40年代末,美国的库尔特(W.H.Coulter)发明了电阻抗法
粒子计数技术的设计专利。
第四篇
实验诊断
血液检查
海医附院检验科 潘 婉
血常规检查
• 即全血细胞分析,可以对感染、炎症、手术后、 血液系统疾病、肝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 治疗效果等。
• 标本采集与要求
– – – – 抗凝剂 :EDTA-K2 静脉采血方法 :4小时内测定 毛细血管采血方法 :半小时内测定 手指血与静脉血有差异,条件允许尽可能静 脉采血 – 尽可能同一体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于站位时增加)、一定时间和近 似生理条件下采血
• 各项红细胞指数的检测原理:根据仪器检测的RBC、
HCT和Hb的数据,经仪器内存程序换算出红细胞平均体 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的含量(MCH)和红细胞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由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红
细胞数量的过程中 ,同时测量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差异获得, 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RDW能直接、 客观、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对贫血的诊断 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直方图
1、正常白细胞直方图
2、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红细胞直方图
不同类型贫血红细胞直方图
血பைடு நூலகம்板直方图
各类血小板直方图
的血液分析工作站,将多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
网织红细胞分析仪、自动涂片染色机、机械连接系统、电 脑、高性能应用软件组合为一体的血液分析流水线(如 HST-330模块式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等。
按检测原理
⑴电容型:通过改变两电极之间电容量,获得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⑵光电型:利用细胞和稀释液对光的吸收度不同,使光敏元件在细胞
1.血细胞分析仪分型
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 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需在主机外匹配稀释器,采集的血标 本经稀释器预稀释后再上机检测。这类仪器工作效率低,吸样 准确性差,多为手工加溶血素、混匀等,其加入量及放置时间、 因人为因素,随机误差较大,不利于质控,并且易发生“半堵 孔”或“堵孔”现象。9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已被逐步淘汰, 国内用户也为数不多,趋于淘汰。
频电磁波、流式细胞术和化学染色、特殊溶血剂等多方位联合检 测同一个血细胞。此类仪器功能多,特异性强、速度快、获得参
数多、对环境污染小。
2.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与等渗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其 电阻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当血细胞通过检测器小孔 管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检测器内外电极之间的恒流源 电路上电阻值瞬间增大,造成两极之间电压的变化,产 生一个电压脉冲信号。每次检测中产生的脉冲信号数, 即相当于检测出的细胞数。
通过时产生脉冲信号而计数。
⑶激光型:细胞受到激光的照射产生光吸收、光散射、发射荧光,得 到光学的、电子的信号进行计数。
⑷电阻抗型:利用血细胞的电阻大于电解质溶液(稀释液)的电阻,细
胞通过微孔时两电极之间的阻抗值增大,产生电压脉冲信号而进 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国内产品均为电阻抗型。
⑸联合检测型:采用多种现代高科技技术,如利用电阻抗、激光、高
中间细胞
血小板和红细胞共用一个小孔管。正常人红细胞体积和血小板 体积有明显的界限。因此血小板计数准确容易。当血细胞悬液中含有
异常血细胞(如小红细胞)时,划分界限不清。为使血小板计数有较
高的准确性,计算机对血小板和红细胞分布图进行判断,将血小板计 数的上限阈值判定线放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分布图交叉部分的最低处计 数 。
50年代初,第一台血细胞分析仪(Coulter A型)应用于临 床检验。当时这种仪器为一个通道,仅能进行红细胞、 白细胞计数,故称为血细胞计数仪或血球计数仪。 60年代,在原基础上增加一个比色系统,可同时测定白 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 和血细胞比容。 70年代,开发了血小板计数,此时可做全血细胞计数。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运用了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机械
系统,菜单式操作程序,条码阅读,自动吸取样品,血液
在机器内部自动稀释,效率高,检测量准确,有利于质控, 减少了操作者实验室感染的几率。且大部分采用表面活性
剂法测血红蛋白,避免了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是全面取
代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必然趋势。目前还有将全自动血 细胞分析仪与自动涂片染色机、电脑及应用软件组合而成
•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在稀释的血液中加入溶血
剂后红细胞被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Hb),后者 与溶血剂中有关成分结合形成Hb衍生物,进入 Hb测试系统,在特定波长(一般在530~550nm) 下比色,吸光度的变化与液体中H含量成正比, 仪器便可显示其浓度。
3.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 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原理对血 细胞进行检测,以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细 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细胞 数量分布情况,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异质 性。
70年代末80年代中,根据白细胞大小不同而产生的阻抗值
或散射量的不同,已能对细胞进行分类(两分群、三分群 或五分类),且一次可报告13~14个分析参数及红细胞
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三个直方图。
80年代末,应用流式细胞术,开发了网织红细胞计数仪。 90年代初,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应用到血细胞计数仪上。 90年代中期研制出的多功能、多参数、多分类全自动血细 胞分析仪及检测的全自动化,把临床血液学检验提高到 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