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子病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电子病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引言
电子病历是美国麻省总医院于 1960 年开发并投入使用的,目前电子病历档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临床决策、医疗教育、科研文献检索、患者服务、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规划、医疗保险、远程会诊等方面。
1980 年我国开始出现了有关“电子病历”的概念,1999 年起电子病历的试点工作开始陆续开展[1].
如今电子病历的实施和应用已成为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工作重点。
我国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但由于数据不在一个平台上,缺乏规范,很难实现信息共享。
本文旨在通过相关分析了解国内电子病历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希望能对研究者探究方向提出改进建议,进而对电子病历的发展瓶颈提供帮助。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 CNKI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信息来源,检索式为:关键词=“电子病历”并含“医疗信息化”,检索时间为 2021 年 4 月 28 日。
检索出 666条结果,剔除掉期刊简介、征稿启事等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 239 篇,最后得到核心期刊论文 427 篇。
以此作为本文研究分析的基础。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研究文献的年代、作者、期刊来源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
首先收集相关文献,导出作者、年代、关键词等字段,利用 Excel 工具进行预处理并完成作者、年代、机构及期刊的数量统计,再利用 Ucinet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关键词中心度分析,最后采用 Netdraw 进行可视化展示[2].
2 我国电子病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1 发文作者分析
2.1.1 高产作者分析427 篇论文统计出作者数量为 422 人。
其中发文量为 1 篇的作者数为 390 人,占总数的 92.4%,说明在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尚未形成。
高产作者发文量如图 1 所示。
根据普赖斯定律,高产作者最低发文量N=0.749× Nmax姨[1],其中Nmax是统计年限内最高产作者发文量,该领域最高产的作者为庞涛,发文量为9 篇,经计算高产作者最低发文量为 2.247 篇。
因此发文量大于 3 篇的即为高产作者,共 13 人,占总数的
3.08%. 高产作者累计发文量 64 篇,占总数的1
4.99%,所占比例较小。
其中,庞涛,《中国信息界(e医疗)》副主编,研究方向:通过对医疗信息化相关产业和人员的访问探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与未来。
研究领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和
电子病历。
朱杰,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研究方向:临床医生的工作流程
和临床数据处理,从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开始架构信息化对临床医生日常业务操作的支持,研究领域:移动床旁医嘱和电子病历。
陈钧,《中国信息界(e 医疗)》主编,研究方向:中国医疗改革与和谐医疗研究领域:中国医疗改革,电子病历。
分析发现,高产作
者人数占总作者人数的比例较小,仅占总数的
14.99%,这一现象表明投身于该领域的研究者相对较少,没有形成较大的研究规模,因此对于我国电子病历的研究需要得到更多相关学者的关注,形成一个规范的研究体系。
2.1.2 合作度与合作率分析文献的合作度和合作率是反映某学科研究者合作智能发挥
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考察智力合作劳动组织的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重要参量[2],合
作度反映合作的广度,是指在确定的时域内某领域科技论文的篇均作者数;合作率则揭
示合作的深度,是指在确定的时域内某领域的合着论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二者数值越高,表明合作智能发挥越充分。
电子病历的研究从 2001
年起大幅增加,因此笔者选取1999---2021 年的论文进行合作度和合作率的分析,其结果如图 2 所示。
合作论文数量为 110 篇,占 1999 年以来总论文的 24.94%,整体合
作率较低,说明我国近十几年来知识组织领域的合作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在未来的一段
时间内,随着研究深度的加大,该领域的合作率会增加。
由图 2 可知,合作度和合作率都呈波浪上升趋势,有上下浮动,但是总体水平逐渐
增加。
2021 年合作率达到最高峰。
2021-2021 年期间,合作度大幅增加,2021 年达到
峰值 2.074.2021 年合作度有所减少,可能的原因是研究的范围增大,研究人员增加,研
究方向增多,导致合作的广度有所减少。
2.2 文献来源分析
文献来源统计主要是通过分析领域文献主要的期刊来源状况,为读者、学者获取信息、发表论文提供指导,方便主办方把握办刊方向。
根据文献来源进行分类统计后发现中国信
息界(e 医疗)对电子病历的研究期刊发布最多,其次是中国数字医学、中国医院院长,
大部分的发文机构的发文数量在五篇以下。
说明我国电子病历相关研究比较少。
经过筛选、合并,统计出国内刊载“电子病历”有关论文的期刊共 262 种。
根据布
拉德福定律,载文的核心区期刊载文量应为总载文量的 1/4, 统计出的载文量大于 6 篇
的期刊共 8种(见表 1),总载文量为 168 篇,占总载文量的 38.09%,所以这 8 种期刊为核心区期刊,基本可以代表国内“电子病历”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这些期刊的来源均为医药、卫生领域,统计出的其他期刊也大多来自该领域,少
部分来自计算机领域和教育领域。
2.3 发文年代分析
文献年代分布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受
关注程度,揭示研究的纵向规律。
我国“电子病历”领域文献的年发文量及增长率见图 3.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在
“电子病历”领域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九十年代末,但并未得到广泛关注,子病历“的概
念得到更多注意,但并未持续,核心论文发行量变化大。
原因主要是当时人们对电子病
历了解十分少,电子病历系统也有安全泄露、输入不方便等诸多弊端。
可以看出 2021 年是一个稳步且较大幅度增长的阶段,说明在这一阶段”电子病历“高速发展。
原因是在这一阶段,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资金、人才的投入。
在一些试点的医院
硬性规定安装电子病历系统,这为电子病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4 关键词分析
论文中所标引的关键词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论文所涉及的相关主题。
笔者通过对整理
出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后得到全部共 540 个关键词,经过筛选排查后利用得到共
70 个关键词建立共现矩阵,继而用 Excel 生成数据透视表,导入 Ucinet 中进行社会
网络分析,得到基于节点在网络中作用大小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 4 所示。
图 4 中的箭头指向的圆点代表高频关键词节点,箭头越密集越大,代表节点在网络中的
作用越大。
节点之间的关系用实线连接,实线越密集,代表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强。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高频关键词网络以电子病历、数字化医院、区域医疗、医疗信
息化为核心,这四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联系最紧密,是该领域的核心关键词;此外与其
他节点联系较紧密的节点有质量控制、数据挖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反映出电子病
历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
剩余大部分关键词密集度较小,彼此之间联系较松散,说明
电子病历的发展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处于发展初期。
与关键词电子病历相连接最多的关键词有医疗信息化、临床医疗、远程医疗、信息系统、诊疗系统、信息安全等。
表明电子病历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信息技术和医院信息
管理,探究改进诊疗系统、个人信息安全和医学影像系统等方面和讨论对数据库管理、电
子健康档案的管理,电子病历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对临床医疗和远程医疗的研究,探究如
何通过电子病历改进医疗模式为病患公众提供方便快捷个性化服务。
与关键词电子病历相连较多的关键词有业务流程、区域卫生信息、医疗服务市场、卫
生资源分配等,表明电子病历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区域医疗统筹规划体系,建立公
平的就医环境,合理分配使用现有医疗资源,以避免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的现象。
与关键词移电子病历相连较多的关键词有医疗保健、医疗保险、法律、中医现代化第
三方认证机构等,表明电子病历的研究也倾向于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电子病历与保险业、金融业、公共卫生业等其他社会基础行业的关联,从关联中探究建设发展电子病历的社
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关于现状
国外电子病历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 1960年,而国内首次正式出现电子病历的概念
是在 1994年[4].截至 2021 年经过近 21 年的发展,我国电子病历已有很大的进步,对于电子病历的研究越来越专业化与多样化,但由于目前电子病历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
的瓶颈导致了电子病历发展与研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1)核心期刊关注度有限。
发表有关相关文献的医药卫生类的44 个核心期刊中只
有三个期刊的发表量超过了 5%,文献的发表期刊的分布较为分散。
由此发现近年来电子
病历发展迅速,但是只有少数核心期刊注意到了其重要性,多数期刊并未将这方面的文
章作为重点关注。
可见该领域尚未形成固定的核心期刊来源群。
(2)缺乏稳定的研究队伍。
在统计出的第一作者中高达 92.4%的作者发文量都仅为
1 篇,根据普赖斯定律所统计出的’高产作者也仅为 13 人,高产作者的累计发文量也
仅为总数的 12.94%即 64篇,说明在在我国对电子病历的研究并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在
对高产作者进行进一步分析时,发现以部分高产作者为核心形成了一些研究团体,但这些研究团体并不固定,同时团体间信息也不共享。
可见在我国电子病历的研究
中缺乏稳定的研究队伍,各方各行其是,沟通不畅,研究内容重三迭四,踌躇不前。
(3)研究局限化。
Ucinet 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电子病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本服
务形式及内容,更加关注其管理与技术,但对其使用和模式的多样化关注不多,对政策
改革和基础设施等基本方面的问题关注度较低,即侧重对电子病历的顶层设计和研究,
而对电子病历具体实施和支撑较为薄弱。
3.2 关于趋势
(1)建立系统体系。
电子病历建设的过程需要建设者、使用者和政府能够对存在
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进而做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建立系统的研究体系有利于纵观全局。
通过前面的分析发现,研究者对电子病历的研究并不少,但过于零散。
针对这种现象,权威作者或机构应当建立专门的研究组织,使各研究者在这个组织中能够相互交流、相互
合作,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研究的重复性,加快研究的步伐。
同时,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多数作者都是独自完成一项研究,合作作品较少,高产作者
作为这一领域的核心研究者,如果能够加强合作,不但能够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更能够产
生巨大的影响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研究者的加入以形成庞大的研究团体。
(2)转变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重复率较高,是研究局限化的本质原因,必须转变研
究观念,从分散状态转向系统,从理论逐渐向技术转移。
例如,公众在使用电子病历时
遇到的如信息泄露、检索太速度慢等技术问题,研究者应该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目标,
探究能够实现用户需求的技术[5]. 在技术研究成果方面,我们的技术设备还不够完善,
与国外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内学者可以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或类比研究,引导技术人员明确开发研究
方向。
另一方面,分析表明,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电子病历发展意义等的理论性内容,这并不是用户最终需要的。
研究者应该加强对实质性服务的研究,加快电子病历检
索速度、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统一平台医疗方案共享等创新型服务的实现步伐。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法,分别从发文作者、期刊、年代、机构、关键词等几方面进
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了我国电子病历的现状,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够集中化,没有特定的组织团队针对这方面进行深度研究。
本研究由于更侧重定量的研究,对文献的
内容没有进行更深层的讨论,但本文对关键词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对电子病历研究的方向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保真 ,刘志国。
电子病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21(6):105-108.
[2] 孙雨生 ,陈卫。
我国网格服务研究进展 :基于 CNKI(2021-2021)的文献计量
与知识图谱分析[J]. 现代情报,2021(7):102-111.
[3] 谢彩霞。
科学合作方式及其功能的科学计量学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1.
[4] 汪春亮。
基于 XML 的电子病系统的设计及数据交换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1.
[5]梁铭会。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介绍评估 [EB/OL].[2021-2-2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