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阶段性作业31(答案)

合集下载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地层和化石在确定地质年头和复原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2.结合“地质年头表”示意图相识地球历史阶段性时间单位划分。

3.运用地质年头等资料驾驭不同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

学问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新知预习一、地层和化石1.地层是地壳上部呈________展布的________岩石或积累物。

2.地层中的化石,多数是古生物的________;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________。

生物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从________向________不断地进化的。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________或________的化石。

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________和________。

例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________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________地层。

3.依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性,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例如,红色岩层指示________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________环境;珊瑚化石指示澄澈暖和的________环境,破裂的贝壳指示________环境。

二、地球的演化史1.科学家依据地层依次、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________、________和显生宙。

在宙之下,又分出____;在代之下,再分出____。

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详细形成时间和依次,称为____________。

2.前寒武纪(1)前寒武纪指________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验了40亿年。

依据早晚依次,前寒武纪依次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其中,冥古宙为________地球阶段,地球经验了困难而有序的发育与改变。

(2)在太古宙,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袤________,没有宽广的大陆。

实验三 地球化学制图

实验三  地球化学制图

实验四地球化学制图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对地球化学场和地球化学异常的理解,掌握元素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一)元素地球化学图(单元素含量等值线图)的绘制
作图步骤如下:
1 根据工作比例尺,并在相应的比例尺下的图纸上,用实心小圆点标注出测区内所有的采样点位置及其相应的位置编号(图1);
2 在每个采样点位置标出该点样品的元素含量分析结果,一张图上一般只标注一种元素,最多不超过两种元素;
3 按照对数或算数等间隔采用内插法勾绘等值线。

通常,如果异常强度很高(例如异常强度达到背景值的数倍、十数倍乃至上百倍)时,采用对数等间距;异常强度不高时,则采用算数等间距。

本实验以4ppm 为等值线间隔进行作图。

(二)地球化学剖面图的绘制
作图步骤如下:
1 元素含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绘出所在测线长度,并按照一定间距标出相应位置标号;
2 将剖面上采集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按照一定的纵向比例尺于剖面相应采集点位处的上方(与侧线水平轴线垂直方向)通过实心小圆点标出;
3 将相邻测点上对应的标志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则会形成一条起伏变化的曲线,成为元素含量剖面图;
表1为内蒙某地Ⅴ号剖面采样点位及W元素的含量,请按照1:10000的横向比例尺,1:20(1cm=20ppm)的纵向比例尺绘制一张元素地球化学剖面图。

表1 内蒙某地Ⅴ号剖面采样点位及W元素的含量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三、绘制地球化学剖面图;
四、绘制元素地球化学图;
图1 某区Co元素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数据图。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练习题及答案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练习题绪论 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6. 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7. 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8. 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9. 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1. 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住宅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

为什么?第三章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试题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试题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地球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地球的构造和演化b. 地球表面和地下环境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组成及相互转化关系c. 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变化d. 地球生物的进化和分布2.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野外地质调查和实验室分析b. 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c. 生物化学实验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 社会调查和数据收集3. 地球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a. 热力学分析和光谱分析b. 微生物实验和生态测量c. 同位素分析和元素分析d. 元素周期表和有机化学实验4. 地球化学所研究的地球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地壳、地幔和地核b. 水、大气和岩石c. 物质和能量d. 生物和生态系统5. 地球化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哪些?a. 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b. 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c.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化d. 生命起源和演化二、填空题1. 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是____和____的相互作用。

2.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在地球体系中的____行为。

3.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____的原子。

4. 地球化学研究常用的同位素有____、____、____等。

5. 地球化学的应用可以帮助解决地球资源____和环境____等问题。

三、论述题请就以下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每个方面至少写200字。

1. 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中的应用。

2. 地球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四、综合题请根据你的专业背景,选择一个与地球化学相关的话题,并进行综合论述,包括该话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等。

注意:根据题目要求,不再重复表述题目内容。

根据题目的不同性质,文章可分小节进行论述,但请不要使用"小节一"、"小标题"等词汇。

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学业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Fe56 Cu 64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是,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Fe(OH)3胶体 D.石灰乳2、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A.四氯化碳和碘B.汽油和植物油C.酒精和水D.四氯化碳和水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Cu丝B.MgCl2C.NaCl溶液D.蔗糖4、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B.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C.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D.反应后生成新物质5、下列六种物质:①Na2O;②Na2O2;③NaCl;④Na2CO3溶液;⑤NaOH;⑥NaHCO3.其中不能与CO2反应的是()A.①④B.②④C.③⑥D.⑤⑥6、在某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A.Na+ 、K+、SO42-、HCO3- B.Cu2+、K+、SO42-、NO3-C.Na+、K+、Cl-、NO3- D.Mg2+、K+、NO3-、Cl-7、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粉(含NaHCO3)灭火剂能扑灭钠着火B.Na2O2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1C.Na2CO3和NaHCO3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D.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该物质一定含有钠元素9、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A.硫酸B.氨水C.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10、用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 A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 AC.通常状况下,1 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 A 11、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A.Al(OH)3→Al2O3B.Al2O3→Al(OH)3C.Al→A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地球化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已知某金属离子M在地下水和沉积物间的分配系数Kd=10L/kg,含水层砂的密度ρ=2.6g/cm3,孔隙度n=0.25,地下水实际流速V=30m/a。

则金属M在含水层中的迁移速度Vc为_____。

(6分)(A) 0.296m/a(B) 0.386m/a(C) 0.289m/a(D) 0.286m/a您的回答:D正确2.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自由能△G < 0时,反应处于_____状态。

(6分)(A) 反应自动(不可逆)进行(B) 反应不可能进行(C) 反应平衡状态(D) 逆反应自动进行您的回答:A正确3. 饱和指数SI<0时,水溶液处于状态。

(6分)(A) 饱和(B) 平衡(C) 不饱和(D) 过饱和您的回答:C正确4. 这种因加入强电解质而使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效应叫做_____效应。

(6分)(A) 酸效应(B) 盐效应(C) 碱效应(D) 浓度效应您的回答:B正确多选题5. 关于水文地质化学这门学科说法正确的有哪些选项_______。

(6分)(A) 奠基人是地球化学家维尔纳茨基(B) 创使人是水文地质学家奥弗尼柯夫斯基(C)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中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的学科(D) 水文地球化学是研究水圈、尤其是地下水圈中物质化学运动规律的科学您的回答:A,B,C,D正确6. 热力学体系可以分为下列几种体系_______。

(6分)(A) 封闭体系(B) 开放体系(C) 独立体系(D) 孤立体系您的回答:B,C,D错误7. 下列关于活度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

(6分)(A) 活度系数随水中溶解固体(TDS)增加而减小,一般都小于1。

(B) 分子(包括水分子)和不带电的离子对的活度系数为1(C) 在化学平衡计算中,规定固体和纯液体的活度为1。

(D) 当水中TDS很低时,活度系数趋近于1,活度大于实测浓度。

您的回答:B,C,D错误判断题8. 某地下水样分析结果如下(mg/L),Ca2+=50,Mg2+=25,Na+=1,K+=0.9,HCO3-=237,S O42-=14,Cl-=2.2,NO3-=22,CO32-=3.2,pH=7.5。

南开24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作业参考三

南开24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作业参考三

24春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作业参考1.下列不属于全球变化的社会影响的是()。

选项A:人的生理与健康的影响选项B:气候与降水量相互关系的影响选项C:对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和发展的影响选项D:研究人类社会适应和减缓全球变化影响的能力参考答案:B2.(),特别是在IGBP的推动下,以观测资料为基础,考虑各环境因子,建立了各种回归模型或过程模型。

选项A:60年代初期选项B:70年代初期选项C:80年代初期选项D:90年代初期参考答案:D3.利用与环境因子相关联的生产力模型来估计现有的陆地生产力时,模型主要包括()。

选项A:经验回归模型和较为简单的机制性过程模型选项B:经验回归模型和较为复杂的机制性过程模型选项C:理论回归模型和较为简单的机制性过程模型选项D:理论回归模型和较为复杂的机制性过程模型参考答案:B4.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选项A:二氧化碳选项B:一氧化二氮选项C:甲烷选项D:氩气参考答案:D5.根据IPCC在1995年的报告,过去一百年中海平面上升了()。

选项A:10-20毫米选项B:10-20厘米选项C:20-30毫米选项D:20-30厘米参考答案:B6.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摄氏度。

选项A:0.6选项B:1.2选项C:1.8选项D:2.4参考答案:A7.关于陆地植被研究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A:研究内容上主要围绕气候、环境、资源等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选项B: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传统与新技术的结合选项C:研究方向上继续将微观和宏观逐渐趋近,并注意二者的结合与统一选项D:研究手段上大量引进和应用高新技术,如卫星遥感、同位素示踪技术、计算机数据库及建立模型、GIS技术参考答案:C8.下列数据中,碳量最高的是()。

选项A:森林凋落物量总量选项B:森林的总净增量选项C:草本植被的总固碳量选项D:草本植被的生物量。

环境化学题习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题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构造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三、问答题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的特点:1.毒性极强;2.极难降解;3.滞留时间长,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4.沿食物链浓缩放大,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5.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几代,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开展构成重大威逼。

b.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干扰机体自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去除的外源性物质,具有拟自然激素或抗自然激素的作用。

比方,邻苯二甲酸酯,酚甲烷等,广泛存在于塑料玩具、奶瓶、扮装品和其他塑料消费品中。

前者危害男婴的的性征发育,引起生殖系统的癌症,后者可导致女性患上乳腺癌。

邻苯二甲酸类衍生物多为酯类,不易溶于水,但能溶于加温过的或者脂肪性食品。

c. “三致〞化学污染物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污染物可在单独环境要素圈中迁移和转化,也可超越圈层界限实现多介质迁移、转化而形成循环。

排入水体中的无机汞,经水体微粒物质的吸附、凝合后很快淀积在沉积物中,并在微生物参及下转变成剧毒的甲基汞再溶于水中,被水生生物汲取和转移,经排泄或腐烂分解后再归还水体,形成一个的生物地球化学流。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1、大气中的2可以转化成硝酸、3和N2O5。

2、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及者。

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及颗粒物的颗粒物的粒度和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法和湿沉降法。

4、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5、很多大气污染事务都及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7、温室气体主要包括、2、4、、臭氧、C2H22等,其中对温室效应奉献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地球化学实验作业3

地球化学实验作业3

实验三等时线作图与年龄计算第一组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计算(Introduction to Geochemistry, Krauskopf et al,1995,p.270)1.下列数据取自加拿大Sudbury含镍侵入体(主要为苏长岩和紫苏辉石辉长岩):样品87Rb/86Sr 87Sr/86Sr1 0.4009 0.71782 0.2983 0.71503 0.2074 0.71264 0.1080 0.71045 0.0458 0.70842. 作业:1) 绘制Rb-Sr等时线图。

2) 计算岩石的年龄。

3) 计算初始87Sr/86Sr比值。

说明:87Rb的衰变常数取1.42×10-11a-1第二组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计算(Faure,1998,p.298)1. 下列数据是取自格陵兰Amisoq片麻岩的一组全岩样品:样品87Rb/86Sr 87Sr/86Sr1 2.098 0.82452 0.198 0.70963 1.173 0.76684 2.033 0.81915 1.364 0.77916 0.319 0.71632. 作业:1) 绘制Rb-Sr等时线图2) 计算岩石的年龄3) 计算初始87Sr/86Sr比值说明:87Rb的衰变常数取1.42×10-11a-1第三组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计算(Faure,1998,p.298)1.下列数据是取自格陵兰的Amisoq片麻岩的一组白云母样品:样品87Rb/86Sr 87Sr/86Sr1a 763 17.3771b 41.52 1.7392 107.12 3.0933 166.7 4.5434 138.7 3.8585 330.7 8.0576 82.7 2.7412.作业:1) 绘制Rb-Sr等时线图2) 计算岩石的年龄3) 计算初始87Sr/86Sr比值说明:87Rb的衰变常数取1.42×10-11a-1第四组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计算(Faure,1998,p.298)作业:根据格陵兰Amitsoq片麻岩黑云母所给出的以下数据:87Rb/86Sr =107.1,87Sr/86Sr=3.093,( 87Sr/86Sr)=0.7030。

东北大学《应用地球化学Ⅰ》在线平时作业3

东北大学《应用地球化学Ⅰ》在线平时作业3

学期《应用地球化学Ⅰ》在线平时作业3
普查一般是在成矿特点基本查明的地区或已知矿区外围进行主要采用岩石地球
化学测量
A:错误
B:正确
参考选项:A
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包括亲石元素、亲铜元素、亲铁元素、亲气
元素
A:错误
B:正确
参考选项:B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为O、Si、Al
A:错误
B:正确
参考选项:B
区域化探异常主要目的是查明矿带,矿田,及大型矿床,化探普查以寻找矿田、大型矿床为目标
A:错误
B:正确
参考选项:B
钾长石交代岩石中的钠长石时,Sr随Na迁出,而Rb随K带人
A:错误
B:正确
参考选项:B
气体地球化学法主要研究和测定以气体形式存在和迁移的Hg、Rn、CO2、SO2、CH4、H2S和烷烃类等指标进行找矿的方法
A:错误
B:正确
参考选项:B
部分熔融过程中随着熔融程度增高,熔浆中Fe、Ca、Mg的含逐渐增高,熔浆的
碱度和Si02的含量降低、基性程度增高
A:错误
B:正确
参考选项:B
1。

区域成矿学 模拟试题

区域成矿学 模拟试题

区域成矿学(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矿床学中讨论的成矿作用主要是指使有用元素达到工业要求的最后那一次。

(4分)(A) 地质-地球化学过程(B) 地质过程(C) 地球化学过程(D) 地质-化学过程参考答案:A2. 绝大多数有用元素在地球形成和地球的早期演化阶段都是处于状态。

(4分)(A) 分散(B) 富集(C) 相对分散(D) 分散和相对分散参考答案:D3. 世界上大型、超大型矿床分布在板块构造边界带附近。

(4分)(A) 100%(B) 50%(C) 95%(D) 75%参考答案:C4.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俯冲带可以分成。

(4分)(A) 沟-弧-盆系和陆缘弧(B) 陆缘弧和安第斯型大陆边缘(C) 安第斯型大陆边缘(D) 沟-弧-盆系和安第斯型大陆边缘参考答案:D5. 板块构造理论是研究地球的动力学问题,是目前地球科学的主导思想。

(4分)(A) 地壳(B) 岩石圈(C) 地幔(D) 软流层参考答案:B6. 矿床分布的极不均匀性与分布的不均匀性相关。

(4分)(A) 矿物(B) 岩石(C) 元素(D) 成矿带参考答案:C判断题7. 成矿过程是成矿物质逐步浓集的过程。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8. 板块构造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显示了特定的构造环境,具有特征的岩浆、沉积和变质作用类型。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9. 俯冲带都具有沟-弧-盆这样的系统构成。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0. 绝大多数有用元素在地球形成和地球的早期演化阶段都是处于相对富集状态。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1.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俯冲带可以分成沟-弧-盆系和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2. 红海海渊中的喷流型矿床形成于洋中脊环境。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3. 地幔热柱晚期主要是地幔物质直接或间接成矿。

地球化学找矿

地球化学找矿

第一章本章小结1.地球化学找矿是在地球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矿产勘查服务的一门学科,传统上的勘查地球化学学、化探与地球化学找矿同一概念。

2.据研究对象不同,地球化学找矿可分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等。

3.地球化学找矿依托于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微观对象(元素),找寻隐伏矿藏,成本低、速度快;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景观条件影响大,应用受一些限制。

4.地球化学找矿的工作任务是通过元素分布、组合、赋存状态等的研究,为矿产勘查异常区的划定、矿体追索提供理论依据。

地球化学的一般工作方法为地质观察与采样、数据的统计分析、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最终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5.地球化学找矿未来发展总体表现为研究手段的精细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与数据获取的多源化。

复习思考题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一下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比较与鉴别。

①对象的微观化,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②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元素含量的获得必须借助于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③利于寻找隐伏矿床,气体地球化学找矿可寻找更深处的地球化学异常。

④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被各国广泛采用。

2.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哪些?①地质观察与样品采集——基础资料工作区域的地质条件、岩石及矿化和蚀变的特征、矿物的共生组合及生成顺序等,对找矿区域的选择、工作方法的确定、异常解释的评价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料。

采样的目的性、方法的正确性和样品的代表性应特别注意。

②数据的统计分析——基本技能获取分析测试数据所反映的内在规律、找矿信息。

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

③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根本方法研究与表征元素的分布与异常的特征,进行异常评价。

地球化学指标有参数性的和非参数性的。

④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基本工作方法地球化学图表反映元素的分布、分配的特征及元素的分散集中、迁移演化的规律。

编制地球化学图用以研究矿区和区域地球化学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齐鲁师范学院

综合自然地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齐鲁师范学院

综合自然地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齐鲁师范学院1.或然论的创始人是伊萨钦科。

()答案:错2.协调论的思想是由维达尔·白吕纳提出的。

()答案:错3.土壤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

()答案:对4.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地带性表现。

()答案:错5.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由简变繁,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低升高的趋势。

()答案:对6.对现代地理过程的调控手段主要是改变地球表层的地貌过程。

()答案:错7.人地关系学派的创始人是拉采尔。

()答案:对8.关于生物进化,正确的是()。

答案: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经历了哪些阶段? ()。

答案: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地理系统学说阶段###耗散结构理论阶段10.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有()。

答案:生物能量储存在生物物质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分不开的行的###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是单向进11.下列属于土地生态分区的原则的是()。

答案:土地生态结构一致性原则###土地生态建设分区等级统一性原则###土地生态建设模式的一致性原则12.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

答案:水分循环###大气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13.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系统可分为()。

答案:孤立系统###开放系统###封闭系统14.不合理开垦土地会引起()。

答案: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水土流失15.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

答案:NH3、CH4###CO2、N2###CO,CO216.如下属于冰缘地貌的是()。

答案:石海###冰丘###石河17.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

答案:地域性###综合性###相关性###整体性18.以下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是()。

答案:磷循环###碳循环###硫循环###氮循环19.以下属于矮行星的是()。

答案:卡戎星###谷神星###冥王星20.注重人类与地表相互作用的发现者是()。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含标准标准答案)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含标准标准答案)

地球化学作业习题(含标准标准答案)地球化学作业习题1、为什么硅酸盐矿物中K地配位数经常比Na地配位数大?答:K和Na都属于碱性元素,其离子半径分别为:1.38A和1.02A(Krauskopf et al,1995)或1.59和1.24A(Gill,1996).以与阴离子O2-结合为例,O2-离子半径 1.40A(Krauskopf et al,1995)或1.32(Gill,1996),根据阳离子与氧离子半径比值与配位数关系,K+/O2-=0.9857, Na+/O2-=0.7286,由于等大球周围有12个球,而在离子晶体中,随阳离子半径地较小,为达到紧密接触,因此配位数也要减少,因此,在硅酸盐矿物中K地配位数经常比Na地配位数大,前者与氧地配位数为8,12,而后者为6,8.b5E2R。

2、Zn2+和Mg2+地离子半径相近,但在天然矿物中,前者经常呈四面体配位,后者则常呈八面体配位,为什么?答:这是由于二者地球化学亲和性差异造成地,Mg2+离子半径0.72A,Zn2+离子半径≈0.70A,二者离子半径相近,但是前者地电负性为1.2,后者电负性为1.7,在与氧形成地化学键中,前者71%为离子键成分,后者离子键成分仅为63%.前者易于亲氧,后者则是典型地亲硫元素.根据确定配位数地原则,Zn2+/S2-=0.41(Krauskopf et al,1995),因此闪锌矿形成典型地四面体配位,而后者Mg2+/O2-=0.51,因此呈八面体配位.p1Ean。

林伍德电负性法则-具有较低电负性地离子优先进入晶格当阳离子地离子键成分不同时,电负性较低地离子形成较高离子键成分(键强较高)地键,它们优先被结合进入矿物晶格,而电负性较高地离子则晚进入矿物晶格.例如,Zn2+地电负性为857.7kJ/mol,Fe2+地电负性为774 kJ/mol,而Mg2+地电负性为732 kJ/mol,用林伍德法则判断,三个元素中Mg2+和Fe2+优先进入晶格组成镁铁硅酸盐,Zn2+则很难进入早期结晶地硅酸盐晶格,这与地质事实十分吻合.电负性决定了元素之间相互化合时地化学键性,因此可以用电负性大小来衡量离子键地强弱,由此判断元素进入矿物晶格地先后顺序.Zn2+(0.083nm)与Mg2+(0.078nm)、Fe2+(0.083nm)地离子性质很相似,若按戈氏法则从相互置换质点间地电价和半经地角度进行判断,Zn2+应于早期进入铁镁硅酸盐晶格.由于Zn2+地电负性较大,化合时共价键性较强,难于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Fe2+和Mg2+结晶矿物中,Zn2+往往在硅酸盐熔体晚期结晶形成ZnSiO4(硅锌矿)和Zn4[Si2O7][OH]2.2H2O)(异极矿)等矿物.林伍德电负性法则更适合于非离子键性地化合物.DXDiT。

地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地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绪论答案1.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答题要点:1)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2)地球化学是地质学、化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3)地球化学既是地球科学中研究物质组成的主干学科,又是地球科学中研究物质运动形式的学科;地球化学既需要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作基础,又能揭示地质作用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使地球科学由定性向定量化发展;4)地球化学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仍不断与相关学科结合产生新的分支学科;5)地球化学作为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既肩负着解决当代地球科学面临的基本理论问题—天体、地球、生命、人类和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的重大使命,又有责任为人类社会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2.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答题要点:1)元素及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丰度和分配);2)元素的共生组合及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5)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3.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答题要点:研究思路:见微而知著,即通过观察原子之微,以求认识地球和地质过程之著。

研究方法:一)野外阶段:1)宏观地质调研。

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2)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识地质现象;3)采集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样品。

二)室内阶段:1)“量”的研究,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分配量。

元素量的研究是地球化学的基础和起点,为此,对分析方法的研究的要求: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高灵敏度;第三是快速、成本低;2)“质”的研究,即元素的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鉴定和研究;3)地球化学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4)归纳、讨论:针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归纳、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讨论。

4.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答题要点:地球化学与与研究地球物质成分的矿物、岩石、矿床学和化学的关系如下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地球化学是研究元素在地球、地壳中演化活动的整个历史,而矿物、岩石、矿床等学科仅研究元素全部活动历中的某个阶段;2)地球化学是在自然界,又具有空间上条件的不均一性,时间上单向演化和阶段性,体系的多组分,多变度及总体的开放性;3)地球化学研究不能脱离基础地质工作,它的一般工作程序仍然是在研究任务的指导下采用先野外,后室内的工作顺序,并注意从对地质体的观察来提取化学作用信息,建立地球化学研究构思。

地球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地球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地球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地球的大气B. 地球的岩石圈C. 地球的生物圈D. 地球的海洋答案:B2. 地球化学中,元素的丰度是指:A. 元素的绝对含量B. 元素的相对含量C. 元素的原子量D. 元素的化合价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技术?A. 质谱分析B. 光谱分析C. 热分析D. 核磁共振答案:D4. 地球化学循环中,碳循环的主要媒介是:A. 大气B. 岩石C. 海洋D. 生物答案:C5. 地球化学中,同位素分馏的主要驱动力是:A. 温度B. 压力C. 光照D. 重力答案:A6. 地球化学研究中,下列哪种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 氧B. 硅C. 铁D. 铝答案:A7. 地球化学中,下列哪种元素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 碳B. 氢C. 氧D. 氮答案:C8. 地球化学中,下列哪种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少的元素?A. 金B. 银C. 铂D. 铀答案:A9. 地球化学研究中,下列哪种矿物是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A. 石英B. 方解石C. 长石D. 云母答案:A10. 地球化学中,下列哪种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 铁B. 铝C. 钙D. 钠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球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A. 干燥B. 研磨C. 酸消解D. 冷冻答案:A, B, C2. 地球化学研究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元素的分布?A. 地球的物理条件B. 地球的化学条件C. 生物活动D. 人类活动答案:A, B, C, D3. 地球化学循环中,下列哪些过程是碳循环的一部分?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火山喷发D. 沉积物埋藏答案:A, B, D4. 地球化学中,下列哪些元素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铁B. 铜C. 锌D. 硒答案:B, C, D5. 地球化学研究中,下列哪些技术可用于同位素分析?A. 质谱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核磁共振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地球化学研究只关注地球内部的化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地球化学课程作业3(共 3 次作业)学习层次:专升本涉及章节:第四章——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总分配系数(D i):为了解微量元素在岩石与熔体间的分配行为,需计算微量元素在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和熔体间的总分配系数。

总分配系数(D i)是用岩石中所有矿物的分配系数(K D i)与这些矿物在岩石中的相对质量分数(ωi) 之和来表示。

2.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相对主量元素而言的,指在体系中质量百分比低于0.1%的元素,同时它们在体系的矿物相中不计入化学计量式的组分,不影响所在体系的物理/化学特性,近似服从Henry定律。

3. Eu:表征Eu与REE整体分离程度的参数。

其计算公式为:δEu=2Eu n/(Sm n+Gd n)(n 表示相对于球粒陨石标准化)。

4.放射性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衰变形成其它核数,最终转变为稳定核数的同位素。

5. 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元素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

6. 稳定同位素:不能自发地衰变形成其它同位素或由于衰变期长,其同位素丰度变化可忽略不计的核素。

7. 不相容元素: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部分熔融或岩浆分异结晶过程中,在固相/熔体相中的总分配系数<<1的微量元素称为不相容元素。

二.简答题1. 以Rb-Sr同位素衰变体系为例,说明要正确获得样品形成年龄需满足的条件。

答:需满足的三个条件为:(1)研究的一组样品有同时性和同源性,所谓同源性是指每个样品有相同的(87Sr/86Sr)0值。

(2)在样品形成后保持Rb-Sr体系封闭,没有与外界发生物质上的交换。

(3)所测样品有较为明显的Rb/Sr比值差异,以确保获得一条高质量的等时线。

2. 稀土元素配分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的具体做法。

答:稀土元素配分图的做法:(1)将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ppm)分别除以某个标准物质的相应元素值(一般是Sun and Mcdonald,1989发表的球粒陨石或者其他数据,如MORB),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

(2)将各稀土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作为横坐标。

(3)以标准化后的值作为纵坐标,作图,之后,纵坐标改为对数形式。

微量元素蛛网图的做法:(1)将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ppm)分别除以某个标准物质的相应元素值(一般采用Sun and Mcdonald,1989发表的原始地幔数据),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

(2)将微量元素按元素不相容性降低的顺序(即岩浆作用过程中总分配系数增加)排列作为横坐标。

(3)以标准化后的值作为纵坐标,作图,之后,纵坐标改为对数形式。

3. 请用图示分析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分配系数K D=0.1和K D=4这两个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并辅以简单说明。

4. 简述元素总分配系数的涵义;若知Ni 在橄榄石和斜方辉石间的分配系数K Ni ol/opx =3.82 (1025℃,1atm),某火山熔岩中橄榄石Ni 含量C Ni ol =2000ppm ,计算与其平衡的斜方辉石中Ni 含量。

答: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组分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

将微量元素在两相之间的活度笔直称之为分配系数(K D )。

K Ni ol/opx =3.82=C Ni ol / C Ni opx =2000/C Ni opx 得到C Ni opx =2000/3.82=523.6ppm5. 简述影响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

答: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受同位素衰变作用影响:有β-衰变、电子捕获、α- 衰变、重核裂变等;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主要受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同位素分馏作用有:物理分馏、动力分馏、平衡分馏、生物化学分馏等。

6. 总结元素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

答:影响元素分配系数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体系的物质组成、氧逸度及矿物结晶速度等。

(1)温度:由能斯特分配定律可知,ln K D =-(ΔH/RT)+B ,可见分配系数与体系的温度导数呈线性关系,温度越高,元素在平衡共存两相中的分配系数趋于减小。

(2)压力:多数情况下分配系数主要涉及的物相均为凝结相(固体、熔体和流体),对压力的敏感程度有限。

但当体系中出现气相时,压力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将有所体现。

总的来讲,压力的增大会导致元素分配系数的相应增加。

(3)体系的组成:岩浆(熔体相)的化学成分变化直接会影响到元素的分配。

例如,Cs 、Ba 、Sr 及部分稀土元素在不混熔的基性和酸性熔体中的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分配在酸性熔体中的Cs 是基性熔体中的3倍,Ba 、Sr 为1.5倍,其他元素为2.3-4.3倍;火山岩中斜长石中钙长石含量的增加,会引起多数稀土元素尤其是Eu 的分配系数起伏变化,以Eu 为例,随An 含量的增加,其分配系数趋于减少;在平衡的金红石和熔体之间,Nb 元素的分配系数会因熔体中K 2O/(K 2O + Al 2O 3)(摩尔比值)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再比如,在典型的造岩矿物中如橄榄石、辉石类及石榴石中,稀土元素的分配系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使在同种矿物内部,稀土元素彼此之间的分配系数也有较大差别。

(4)由于不同的氧逸度环境下,变价元素会表现出不同的价态,并进而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迁移和分配行为,因此,一般而言,体系的氧化还原环境对元素分配系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氧逸度越高,元素的分配系数趋于减小。

(5)多数情况下,若矿物结晶速度慢,则有利于元素扩散进入矿物相,结晶速度慢,进入矿物相的元素含量相对较少,因此,矿物结晶速度直接影响元素在矿物体系的分配量和分布特征,并进而影响到元素在矿物与另一相态之间的分配系数。

7.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定律。

答:放射性同位素衰变遵循:(1)衰变作用是发生在原子核内部的反应,反应结果由一种核素变成另一种核素;(2)衰变自发、不断地进行,并有恒定的衰变比例;(3)衰变反应不受温度、压力、电磁场和原子核存在形式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4)衰变前和衰变后核答:分配系数K D =0.1(明显小于1)的元素为不相容元素,随着岩浆结晶程度的增长(F 由1 趋向0),该元素在残余熔体中富集起来(如图上部曲线),即逐渐增大,理论上可增至原始岩浆浓度10 倍以上。

分配系数K D =4(大于1 )的元素为相容元素,随着结晶程度的增加,元素倾向在晶出的矿物中富集,随矿物析出,而在残余岩浆中逐渐贫化(见图左部曲线)。

数的原子数只是时间的函数。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以上特性,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定律为: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与现存放射性母体的原子数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dN/dt=λN。

8. 稳定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应用领域。

答:基本可以概括为三点应用,包括(1)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如矿物对氧同位素测温;(2)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如应用氧同位素组成确定岩石的成因(壳源/幔源)或构造背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循环和环境科学等;(3)物理化学过程识别:如对动物化石进行C 同位素分析,确定其是否属于C4(木本?)或C3(草本?)类植物的食用动物。

9. 简要说明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学研究上的应用。

答:总的来讲可以概括为:(1)计时作用:每一对放射性同位素都是一只时钟,可以记录许多地质事件和测定各种地质体的年龄。

(2)示踪作用:利用同位素的组成及其变化指示地质体形成的环境、机制,示踪物质来源。

(3)测温作用:由于某些矿物同位素成分变化与其形成温度有关,为此可设计各种矿物对的同位素温度计,测定成岩、成矿温度。

10. 请说明Rb-Sr定年体系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答:(1)含钾的矿物是Rb-Sr法定年的主要对象;(2)Rb-Sr全岩等时线法主要适用于基性、中性和中酸性岩浆岩形成年龄的测定;(3)变质岩由于受变质作用影响,使得对变质岩原岩的Rb-Sr 同位素进行了改造,因此,等时年龄往往不能提供原岩形成年龄的信息,而往往代表变质事件的年龄或无意义的年龄;(4)Rb-Sr全岩等时线法很少用于沉积岩的年龄测定。

三.问答题1、以Rb-Sr衰变体系为例,推导同位素等时线年龄获取的基本方程。

若已知某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岩体,试说明用哪几种同位素定年法能获得该岩体的形成年龄?答:同位素衰变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D*=N(eλt-1),其中λ为衰变常数、t为时间,N 为现今残存的母体原子数,D*为现今因母体衰变积累的字体核数含量。

据此可以得出时间T=1/λln(1+D/N)。

对Rb-Sr体系而言,依据上述定律,可以得到:87Sr=87Rb(eλt-1)。

考虑到样品形成之初,体系当中本身含有的87Sr 含量,可以改写为:87Sr =(87Sr)0+87Rb(eλt-1)(…1)。

显然要获得样品的形成年龄,需要了解(87Sr)0值,然而在时间t未知的情况下,该值难以准确获得。

为此人们出设计等时线年龄方法,假定地质体中初始Sr分布均匀,而Rb分布不均匀,随时间变化,在地质不同部位由Rb衰变形成的Sr不一样,通过拟合出线性方程,获得Sr初始值和斜率,然后求年龄t。

具体操作为:在公式1左右两边同时除以稳定同位素86Sr以提高质谱分析本领和精度,得到Rb-Sr等时线定年的基本公式为:87Sr/86Sr=(87Sr/86Sr)0+87Rb/86Sr(eλt-1)。

记y=87Sr/86Sr,x=87Rb/86Sr,b=(87Sr/86Sr)0,k=(eλt-1),构筑出直线方程y=kx+b。

通过三个以上数据点的测定,拟合出直线方程,该直线的斜率k=(eλt-1),可换算出t=1/λln(1+k)。

次即同位素等时线定年的一般操作流程。

获得高精度等时线的要求包括:拟合的样品满足同时同源、体系封闭及有差异较大的Rb/Sr。

对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可以分别采取(1)钾长石、黑云母或角闪石单矿物的K-Ar 定年法。

(2)Rb-Sr体系的等时线法:分别测定花岗闪长岩全岩、钾长石、黑云母及角闪石单矿物的87Sr/86Sr和87Rb/86Sr值,将数据投点,构筑直线方程,求出直线斜率,该斜率= eλt-1,即可求解时间t。

(3)分选花岗岩中的锆石,在详细锆石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锆石的U-Pb定年法测年。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