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音乐性_吴世娟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音乐性
天 上 起 云 云起 花 , 包谷林里种 豆荚 . 豆 荚缠坏包谷树 . 娇 妹缠坏后生家。 《 萧萧》 大姐走路笑笑底 。 一 对 奶 子 翘 翘底 。 心 想用手摸一摸 。 心 里只是跳跳底。 《 雨后》
这些拟声词多是 叠音词 , 不仅加强 了语 言表达 的形象性 , 而且叠音 的运用 , 也增添 了语言的语音美 , 使语言富有音乐 的 节奏感 。不仅如此 , 沈从文作品中人物 , 特别是青春活泼 的少 女, 她们的名字也多是这种叠音词 , 如翠翠 、 、 天天 、 萧萧。
真挚柔美 的情歌 《 月 下小 景》 中摊佑在 月朗星疏的夜晚 , 用赞美爱 的歌声 向熟睡中的女孩表达 自己的情 意, 女孩在睡梦中与他对 歌 , 一 唱一和营造 出一种柔美甜蜜的意境 :
单单这些 名字 就像跳动 的音符那样悦耳动 听 , 给人 以韵 人 人 说 我歌 声 有 毒 。一 首 歌 也 不 过 如 一 升酒 使 人 沉 醉 一 律美的享受 。这种颇有山水风味的语 言,宛如节奏舒缓 的行 天 , 你 那敷 了蜂 蜜 的 言 语 。 一 个 字 也 可 以在 我 心 上 甜 香 一 年 。 板, 余韵久存 , 甚是迷人。 形象的描绘 , 美妙 的比喻 , 和谐 的节奏 , 铿锵的声调 , 以及 2 . 运用短句追求韵律和 谐 清新 、 活泼等 因素 , 增强 了语言的感染力 。 沈从文乡土小说 中使用了大量简练精美 的短句 ,当这 种 湘西还愿 迎神歌 短句组成段 落 , 构成文章篇幅时 , 就具有 了极强 的韵律感 和音 《 边城》 中翠翠听唱的那首巫师 十-7 ] 里 为人还愿迎神 的 乐性 。如《 长河》 中的一段描写 : 歌:
对州
神 州 文 学
论3 0 0 0
摘要 : 沈从文的 乡土 小说语 言充满 了音 乐美, 拟 声词 、 叠 个 顶 甜 蜜 的 口中 喊 出 , 成 为顶 热情 的音 调 。 ” 音词 的大量运 用 , 韵律和谐 的短 句, 质 朴通俗的湘西歌谣 , 无 《 龙朱》 不体现 了这一特征 ,从 中也可以看出沈从 文对音 乐性语 言风 其中风 、 篷、 声形成 和谐 的音韵 , 四个“ 顶” 字 排 比式 的串 格 的偏爱和有意追 求。 用, 使得描述在典雅 中透露着靓丽 。这正是这一语言风格的最 关键词 : 沈 从 文 乡土 小说 语 言 风格 音 乐性 好的体现。 这些具有音乐美感 、 生动流 畅的文学语言 , 读 起来令人愉 沈从文是我 国近代文学史 上的一位著名 的语言大师 , 他 快 , 它仿佛是澄澈 的山泉 , 叮叮铛 铛的流淌着 , 听起来抑扬 顿 的乡土小说语言风格别具一格 , 自成一家 , 比较 明显 的体 现在 挫 , 铿锵 和谐 , 有着歌谣般 的音乐美。 音乐性这一特征 上。 他擅 长使用形象强 , 音律美的拟声词和叠 3 . 质朴通俗的湘西民谣的使用 音词加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 ,用简练精美 的短 句增 强段 落的 沈从文的作品脱 胎于湘西 民俗 民风 ,唱 山歌是苗族人 山 韵律感 , 大量运用湘西民谣言语使文章充满了音乐美 。 沈从文 寨生活的重要内容 ,也对他 的语言的音乐性特色产生 了很大 乡土小说语言的这种音乐性特征 , 与文字结合得最为紧密 , 在 影响 。 《 媚金 、 豹子与那羊》 开头那段道出了湘西重视唱歌这一 作 品中可谓是贯穿始终 的。 地方 民俗 : “ 一个熟悉 苗中掌故 的人 ,他可以告诉你五十个有 1 . 擅用形象强 、 音律美的拟声词 、 叠音词 名美男子被丑女人的好歌声缠倒 的故事 ,他又可 以另外告诉 沈从文善用音律美拟声词来代替主观描述 , 例如: 你 五十个美男子被 白脸女人 的歌声唱失魂的故事 。 ” 他 的作 品 外面壁上的钟 。 还把时间“ 剥夺剥夺” 的消磨着。 中引用过不少湘西歌谣 , 既有别具 乡野气息 的挑逗歌谣 , 又有 《 传事兵》 真挚柔美 的情歌 , 也有仪式 中的还愿迎神歌 。 适当插入 的湘西
论沈从文作品的悲凉基调
论沈从文作品的悲凉基调
何铁安
【期刊名称】《许昌师专学报》
【年(卷),期】1998(017)004
【摘要】沈从文作品的悲凉基调,其形成有主观和客观原因,离乱的年代,动荡的社会,培育了他沉重而痛苦的历史感情,尽管作家精心地守护他心中那一块文学的净土,但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使他特意加上一点特歌的谐趣”,也“终无从中和那点沉痛感慨”。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何铁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论沈从文小说的美与悲凉的审美格调 [J], 王雅琦
2.人性的善美与命运的悲凉——从《边城》的人情关系透视沈从文的矛盾心理 [J], 赵静
3.\"贴着生活写\"\r——论沈从文小说《丈夫》《柏子》中的爱欲与悲凉 [J], 蒋成浩
4.“贴着生活写”——论沈从文小说《丈夫》《柏子》中的爱欲与悲凉 [J], 蒋成
浩
5.生命的欢乐与悲凉——论沈从文小说《柏子》 [J], 张琪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命的律动——《边城》的音乐性分析
第41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9月 Vol.41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Sep. 2019──────────收稿日期:2018-12-19 修回日期:2019-06-18 作者简介:包絮云(1994-),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63-生命的律动——《边城》的音乐性分析包絮云(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摘 要:沈从文虽自己不创作音乐,但音乐和他却有着十分深厚的渊源。
沈从文的小说作品受到了音乐艺术的影响,并彼此构成了互文性的关系。
代表作之一的《边城》风格形成与音乐要素相关。
从表层看,这是音乐元素在叙事过程中的加入和叙述技法的音乐化。
从深层看,沈从文抓住了文学与音乐的共通之处,即借创作的符号来表达对永恒抽象之美的追溯与探索。
这种表达方式本质是抒情的。
《边城》不仅是“诗化小说”,更是“音乐小说”,体现着作者形而上的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文学——音乐”;音乐化 中图分类号:I2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9)05-0063-07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9.05.012The Rhythm of Life: A Musical Analysis of Border TownBAO Xu-yun(College of Humaniti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0, China)Abstract: Although Shen Congwen does not create music himself, he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music. Shen’s novels are influenced by music and form an inter-textual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From the surface, this is the addition of musical elements in the narrative process and the musicalization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From a deeper perspective, Shen Congwen grasps the commonality between literature and music, that i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symbols to expres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eauty of eternal abstraction. This expression is essentially lyrical. “Border Town ” is not only a poetic novel, but also a musical novel, which reflects the author’s metaphysical thinking about the life of the universe.Key Words: Shen Congwen; Border Town ; literature - music; musicalization声音是具有空间感的能量,而作为声音之一种的音乐以其频率震动的规则性、旋律感获得了更强的空间塑造能力。
美丽与哀愁——论沈从文的乡土小说的双重意境
美丽与哀愁——论沈从文的乡土小说的双重意境
王晓静
【期刊名称】《南昌高专学报》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沈从文的小说中总是浸润着浓浓的乡土情结.一方面,湘西的风物美、自然健康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构成了沈从文乡土小说特有的牧歌情趣.因此,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被称为"田因式的牧歌".另一方面,在乡土小说美丽的外表下却潜沉着作家淡淡的哀愁.湘西下层人民悲惨而盲目的生存方式和对命运的无从把握以及在社会的急剧变动中,朴素民风的消失,乡下人道德价值的跌落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无不让沈从文感到哀愁.美丽与哀愁,这两个不同层面共存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不仅使他的乡土小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王晓静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中国现代"乡土抒情小说"的两种个性化建构--沈从文、萧红"乡土抒情小说"比较[J], 孙丽玲
2.乡土认同与身份追寻的双重困顿r——沈从文小说《八骏图》中"大海"意象分析
[J], 付冬生
3.论沈从文与孙犁乡土小说中意境营造的异同 [J], 陈阵
4.美丽与哀愁——浅谈沈从文作品的审美特征 [J], 刘燕飞;
5.生命的美丽与哀愁:沈从文小说生命意义初探 [J], 刘丽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结构之关系
沈从文 曾在 《 关于西南漆器及 其他 》 文 中谈 到 音 乐 对 其 文 学创 作 的影 晦 “ 手
“ 老子若 是真 在青浪滩上泡坏 了 ,你 合过程 ,来处理 问题时 ,是民十七 写 《 柏 用 了 音乐 结构 。不 过 。它 借 鉴 的 是 另 一 曲 ” 子 》。民十八九写 《 腐烂 》,写 《 丈夫 》, 式 ,即单 三部 曲式 。该 曲式 由三 个 相 对 独 才 乐 !
音 乐 作 品 的 曲式 结 构 则 不 同。 不 同 之 它详细展示了故事发 生的地理环境及湘两 里,也像可 以用手摸 ,说得 出尺寸。妇人 原 因 正 如 波 兰音 乐 美学 家 丽 莎 所 言 : “ 各 水 水 手 的 生 活 群相 。这 就 像 乐 声 从 远 处 缓 的笑 ,妇人的动 ,也死死的像蚂蝗一样钉 门 艺 术 之 间 的 区别 。其 根 源 在 于 其 物 质 材 缓 响 起 . 整 部 作 品 的序 幕 逐 渐 拉 开 。 且 肖 在 心 上 。这 就 够 了 。他 的 所 得 抵 得 过 一 个 陕 ,给 全 文定 下 了 一个 欢 快 基 调 。 月 的一 切 劳 苦 …… 他 还 把 以 后 下 行 日子 的 料 。 ” 音 乐 采 用 的物 质 材 料 是 声 ,而 声 音 奏 明 ・ 随 后 。呈 示 部 分奏 响 。 主人 公 卡 柏 子 快 乐 预 支 了 。这 一 去 又 是 半 月 或 一 月 ,他 具 有 转 瞬 即 逝 的特 点 。这 使 得 作 曲者 ,在 日里 爬 桅 子 唱 歌 , 初 次 陈 述 主题 哆 之后 ,往 往 要 对 它 进 行 重 进 入 我 们 的 视 野 ,他 “ 复 和 再 现 。即便 主题 在 发 展 时 一 般 也 会 保 不知疲倦 ,到夜来 ,还依然不知道疲倦 ,
用_人事_作曲_论沈从文_边城_的音乐性
〔收稿日期〕:2010-3-10〔作者简介〕:谭文鑫(1982-),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现当代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现代文学研究。
2010年第2期Research of Chinese L iterature第2期,2010[现代文学]用“人事”作曲———论沈从文《边城》的音乐性谭文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关键词:边城、曲式结构、音乐性摘 要:《边城》的音乐性已有人论及,但大都限于其表层的音乐色彩。
笔者认为,这篇小说的音乐性主要体现深层次地用“人事”作曲上,即沈从文是通过借鉴音乐中的奏鸣曲式,以“人事”为旋律创作出《边城》的。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边城》并非只是一部“诗化小说”。
它更像是一部“音乐小说”。
〔中图分类号〕 I 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10)02-081-3W ith “Th i n gs ”M ak i n g M usi c———On the M usi ca l Fea ture of Shen Congwen ’s B order Tow nT AN W en -xin(College of L iberal A rts,Hunan N or m al U niversity,Changsha,410081)Key words:B order To w n ;musical structure;musical featureAbstract:The musical feature of Border Town has now been studied,but most are confined t o the surface 。
I n my op ini on,the musical feature is that Shen Cong -wen write the Border Town thr ough using the s onata f or m with "things"as the mel ody.Thus,Border T own is not just a "poetic ficti on".It is more like a "musical novel". 《边城》富含较多的音乐元素,如翠翠父母因唱歌相恋,傩送“走马路”唱歌求爱,爷爷同翠翠用竖笛吹迎亲送女的曲子,翠翠唱巫师迎神的歌,等等。
沈从文作品叙述方式的音乐性特征
沈从文 “ 看 不 懂 乐谱 , 可 能 简 谱 也 读 不 清” …, 可 他 一 生 却 与 音 乐 深 深 结 缘 。他 说 过 ,
大 的作 用 , 而且施 予他 的作 品 以深 刻 的影 响 。世 人 想不 到 的是 , 他 的作 品集 取 名 为 “ 习作选 ” 竟
与音乐 有 干系— — “ 还 看到 不少 大师 的名 乐章 标
方式 , 就是 使 作 品 “ 显示” 出 一 种 形 式 上 的流 动 不 居之 美 。音 乐 是 “ 流动的建筑 ” , 音 乐 是 通 过音 响结构 的 流动 来 表 现 人 的情感 的 。具体 地 说, 音 乐是 以节 奏 的疏 密 、 旋 律 的走 向与 和声 的
者有 意将 这种 物境 变化 与 “ 人心” 或“ 人事” 的发 展 相融 合 , 从 而 在 作 品 中形 成 一 种 鲜 明 的 “ 动 境” 。此种 “ 动境 ” , 细 化 到具 体 的小 说 中 , 呈 现
出两 种态 势 。
节奏来 完成 作 品情节 的构 筑 和情感 的表 达 。
“ 我小 时候 就 极 喜 欢 音 乐 ” , “ 一 遇 到好 乐 曲 , 永
数学 , 数学似乎 又不如音乐” _ 6 。他 的众 多 作
品都有 着 明显 的音乐 性 特 征 , “ 试 用 爱 美术 和音
乐 的方式 来 写作, 虽 可 收 到 一 点 点 不 同 效 果” _ 4 J 2 , “ 而 自书本 上 , 我从 佛 道诸 经 中 , 得 到一
沈从文乡土小说中修辞手法的妙用
来 提 亲 的不 是 二 老 时 “ 乱 乱 的” 的 心态 : “ 雨 后 放 晴 的 天 气 , 日头 炙 到 人 肩 上 背 上 已有 了 点 儿 力 难忘 。 量。 溪边芦苇水杨柳 , 菜 园 中菜 蔬 , 无不繁荣滋茂 , 带 著一 分有 野性的生气 。 草丛里各色蚱蜢 各处 飞着 , 翅膀搏动空气时悉悉 ■、 善用比拟使形象栩 栩如 生 比拟就是把 物当作人来写或将人 当作物来写 ,或把 甲物 做声 , 枝头新蝉声音 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 中, 有黄 当作乙物来写。比拟可分为拟人 和拟物两大类 。 拟人 , 是把 无 鸟与竹雀杜鹃呜叫。翠翠感觉着 ,望着 ,听着 ,同时也思索 声物或其它生物当作人来 描写 , 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 , 让它 着 。” 们具有人的音容笑貌。 这种人格化的方法 , 可 以把没有生命的 沈从 文先写 日头炙人 的闷热感 , 接着展示 出芦苇 、 杨柳 、 东西写得栩栩如生 , 也 可以把有生命 的东西写得可爱可憎 , 以 蔬菜 的繁荣滋茂 , 然后着 眼于蝉鸣和朱雀 、 杜鹃等鸟声 。 触觉 、 引起读者 的共鸣 。拟物 , 是把人 当作物 , 或者把无生物 当作生 视觉 、 听觉一应具备。这一切 给人一种勃勃 生机 , 但略显热 闹 物, 把生物当作无生物来写。 其实拟物和拟人就是人 的 自然化 而又杂乱 的感觉 , 活脱脱 的就是翠翠 “ 乱乱的” 心境 的写照 。 作 和 物 化 的 自然 。 品 中不 乏 这样 的例 子 , 如: 以小 山上 的 白塔 倒 塌 来 陪衬 老船 夫 沈从 文常常把拟物 和比喻融合在一起运用 ,在塑造 《 边 的死 , 以夜莺 的啼 叫来烘托翠翠对 爷爷 的去世 的悲惋心情 。 通 城》 里的翠翠这一形象时写到: 过环境烘托人物情绪 、 心理 , 从而使作品意蕴更加深远。 ‘ 翠 翠 在 风 日里 长 养 着 , 把皮肤变得黑黑 的 , 触 目为 青 山 参考文献 : 绿水 , 一对眸子 清明如水 晶 , 自然既长养 她且教育她 . 为人 天 【 1 】 沈从 文 : 沈从文选 集【 M】 . 成都 : 四川人 民出版 社 , 1 9 8 3 真 活泼 , 处处俨 然如一 只小兽物 . 人又那 么乖 , 和山头黄 麋一 年 6月 版. 样,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 , 从不发愁 , 从不动气 。” [ 2 】王秀来 : 沈从 文 乡土小说 的文体风格 f J 1 . 德 州 师专学 这里对人物形象 的塑造 己不是一种简单的 比喻 了,沈从 报 , 1 9 9 9年 第 1 5卷 第 1期. 文极 力把翠翠 塑造成一个 自然物 , 在“ 风 日” 里 “ 自然 ” 长养 , 作者简介 : 吴世娟 : 女。 1 9 7 9年 。 河 南 新 乡 学 院 文 学 院 讲 像是集 E 1 月之精华 而孕育 出的一枝花草 ,像一缕清风或者一 师 。 文学 硕 士 汪清 泉 , 没有烦恼 。 紧接着 , 他干脆把翠翠看成是 “ 俨 然如一 只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民俗意蕴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民俗意蕴
张玲玲;段友文
【期刊名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31)004
【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其家乡湘西以及湘西的民俗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和支撑点,作者从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中,提炼出饱含深刻寓意的意象母题,将民俗文化摄入作品并使之具体化,艺术化,形象化,从而使他的湘西乡土小说具有了丰厚的审美内涵.
【总页数】7页(P84-90)
【作者】张玲玲;段友文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4;山西师范大学,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7
【相关文献】
1.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悲剧性意蕴 [J], 周雨华;徐光淼
2.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民俗审美生成与其生命体验关系之研究 [J], 任晓兵
3.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 [J], 张彩霞;
4.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 [J], 张彩霞
5.沈从文早期乡土小说民俗叙事与族群认同研究 [J], 任晓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存在。
这种“独特”一方面表现为他作为文学家却具有思想家的气质,另一方面则指向其文学创作的特异风格。
目前,沈从文的思想研究已成热点,相关学术成果层出不穷。
然艺术研究,尤其是关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之关系研究,相对而言较为滞后。
这便是笔者介入该领域的动机所在。
本文是研究的初步成果,它分为五章:第一章题为“沈从文‘谈乐’”,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音乐思想进行了爬梳:其一,关于音乐的教育功用,他认为,“音乐对我的说教,比任何经典教义更具效果”,基于此,他积极响应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之说;其二,关于音乐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他敏锐体悟到音乐与文学的相通,——“写短篇懂乐曲有好处,有些相通地方,即组织。
音乐和小说同样是从过程产生效果的。
”故其“大部分故事,总是当成一个曲子去写的”;其三,关于国内的音乐创作,他强调应“从万象取法”与“古为今用”。
第二章题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湘西地方音乐”,分别研究了湘西地方歌戏与“自然乐音”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重要价值。
本文认为湘西地方音乐不仅是他在湘西系列作品中营造“音乐之境”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承担着刻画人物形象,建构小说情节等重要功能。
第三章题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曲式结构”,其中第一至三节,分析了他的文学作品对各种曲式结构的成功借鉴。
如《柏子》、《会明》模仿了单三部曲式,《灯》和《腐烂》模仿了变奏曲式,而《丈夫》、《边城》和《红卫星上天》的创作则受到了奏鸣曲式的启发。
以上作品的结构均有别于一般文学作品的线性模式,而呈现出与音乐曲式相同的环状结构。
第四节对散文集《烛虚》的交响乐结构进行了细致研究,并指出其借鉴的原型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
第五节对文本中的“音乐动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第四章题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复调”。
第一节对沈从文作品中的复调叙事进行了剖析,笔者认为《边城》的复调性体现为文本中“爱情”与“非爱”两条对立却又独立的“准情节线”的交织,而《八骏图》的复调性则源于文本中叙述者全知视角与达士先生视角两种聚焦方式的共存。
论《边城》的叙事技巧
论《边城》的叙事技巧作者:吴世娟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通过多种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使《边城》的创作在形式上摆脱了束缚,不落俗套,在结构上具有精致、匀称、完美的特征。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叙事技巧沈从文说:“一个作品的成立,是从技巧上着眼的”。
他的作品《边城》,叙事舒缓从容,不落俗套,文章结构精致、完美,这种特点与他的叙事技巧的运用密不可分。
叙事学是80年代中后期文学最常见的研究方法论之一。
法国叙事学家拉尔·热奈特用聚焦方式对叙事作了注解。
聚焦方式是叙述者同他叙述的故事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叙述者的自我限制。
根据叙述者同作品中人物的关系,我们把聚焦方式分为叙述者全知型的零聚焦全知视角、叙述者只说某个人物的情况的内聚焦次之视角和叙述者只能观察人物外部表象而不潜入人物意识的外聚焦次之视角三种。
沈从文正是把这三种聚焦叙事方式结合起来,使《边城》的结构充溢着音乐美。
概括地来讲,《边城》从总体上采用不受限制的零聚焦,他掌握着叙事的控制权。
这种控制权更多的体现的是情节的简洁化。
此外,为了尽量减少零聚焦的全知叙述方式的距离感,他又局部采用了内聚焦来拉近距离,对情节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局部采用了外聚焦对人物复杂的心理作一种外向化的透露,增强了结构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他既展示了宏观的社会生活画面,又采幽探微,剖析了人物在特定背景中的精神世界。
一、优美明了的主旋律这个特点是说《边城》的情节简洁明晰,结构如行云流水。
《边城》主体上采用的是零聚焦叙事。
《边城》一开篇就是这样一段话:“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是一段典型的民间叙事式的开篇方式,用极为简洁、洗练的文字,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交待得清清楚楚,没有任何做作和卖弄,娓娓叙来,简明扼要,古朴动人,带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朴素美。
沈从文湘西小说语言特色的成因探析
沈从文湘西小说语言特色的成因探析作者:吴世娟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的语言风格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与作者生活环境、成长经历、读者需求都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对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语言特色的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小说语言特色成因沈从文以“文字魔术师”之美誉而闻名,在现代文学史上,他的以湘西小说为代表的语言风格极其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口语性和音乐性等特点,笔者已在另文中专述,因此,本文仅就其语言风格的成因进行分析。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作者生活的环境、成长经历、读者的需求密不可分。
1.湘西世界早在19世纪,湘西就因为风景秀美、多次被画家和文人们吟咏点染而赢得了“中国的瑞士”的美誉。
沈从文的故乡凤凰县地处黔北、川东、湘西毗邻处的崇山峻岭间。
郊外矗立着气势非凡的青龙山和南华山,北面缓缓流淌着一条清澈见底的沱江。
河流两岸,一边是苍翠高山,另一边是长长的河街,沿河用一排排粗木桩竖立水中,上面铺上木板,围上栏杆,这就是湘西久负盛名的吊脚楼。
城中的街道大多是由青红二色石板铺成,每当下雨时,行人的生牛皮钉鞋踏着石板,会发出丁丁咚咚的声音……作者生长的小城环境诗情画意,令人向往,这也正是沈从文作品中自然美的现实根据之一,湘西世界的恬淡幽远、神秘宁静以及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在沈从文的心灵中早已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这些对于他,就像毛发肌肤般的亲切熟悉。
湘西世界为沈从文提供了一个独具民族个性的乡土场景,他需要一种相应风格的语言把这些特色准确的表达出来。
这种语言也就必然的带有湘西的地方特色,用富有湘西地方特色的纯朴、简洁、清新的语言,去展现故乡那秀丽的山川景色和大自然的美。
2.作家在沈从文的湘西作品中,我们既要看到他的语言特色与他所描绘的湘西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不能将两者直接划等号,更要看到作家的个人经历、文化熏陶等因素都会影响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
《边城》的悲剧意义
《边城》的悲剧意义
吴世娟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边城》自三十年代问世起,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著作。
”文中描写湘西边境的茶峒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情甚至爱情,都是那样古朴醇厚,充满着田园牧歌式的情调,表现了一种原始的朴素的人性美。
“边城”这个词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已经成为“湘西人性美”的文化概念。
但是沈从文却说过:“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
【总页数】1页(P63)
【作者】吴世娟
【作者单位】平原大学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边城》文本的矛盾及其悲剧意义 [J], 魏家文
2.善与善的悲剧冲突——从《天边外》和《边城》看现代悲剧的必然性 [J], 陈燕
3.论《边城》中两个爱情悲剧在文本中的意义 [J], 章淑华;李晖
4.从黑格尔悲剧理论角度分析《边城》中的悲剧 [J], 南淼
5.论《边城》的悲剧特色及其意义 [J], 陈永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悲剧性意蕴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悲剧性意蕴
周雨华;徐光淼
【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由于社会、身世、性格、气质等原因,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悲剧性意蕴.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悲剧性意蕴突出体现为具有多种形式的悲剧,充满诗性的审美色彩.悲剧形式主要有四种:无知的悲剧;好梦难圆的悲剧;社会黑暗的悲剧;死亡的悲剧.而诗性则表现为温厚的牧歌情调和淡远的审美情趣.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周雨华;徐光淼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民俗意蕴 [J], 张玲玲;段友文
2.中国现代"乡土抒情小说"的两种个性化建构--沈从文、萧红"乡土抒情小说"比较[J], 孙丽玲
3.沈从文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和海派小说的比较 [J], 刘勇
4.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文化意蕴 [J], 洪耀辉
5.浅笑之外无从消解的忧悒--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悲剧意蕴浅析 [J], 周繁花;彭雅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根性
试论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根性
季爱娟
【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00)004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季爱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沈从文与鲁迅乡土小说创作差异分析 [J], 潘浩
2.论现代化语境下新乡土小说创作——叶炜《富矿》《后土》与沈从文《边城》的对比阅读 [J], 张太兵;高菲
3.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 [J], 张彩霞;
4.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 [J], 张彩霞
5.以沈从文为例,浅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写作视角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J], 任小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边城》乡土抒情的共时性意义
《边城》乡土抒情的共时性意义
刘明森
【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2)006
【摘要】《边城》创作于旧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是乡土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作品.乡土文学不是沈从文的首创,但以乡土抒情为主题,以浓郁的故乡情结为表现内容的创作
手法,却使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急速,时代变化日新月异的情境下,乡土抒情的共时性意义尤为重要.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刘明森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中国现代"乡土抒情小说"的两种个性化建构--沈从文、萧红"乡土抒情小说"比较
2.乡土精神:固守与拓展——废名与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比较
3.乡土中国:从《边城》看乡土语言英译
——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4.乡土中国:从《边城》看乡土语言英译——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5.深味边城美和痛,还原乡土本与真——《边城》(节选)审辩式阅读教学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音乐性
吴世娟
新乡学院453000
摘要: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语言充满了音乐美,拟声词、叠音词的大量运用,韵律和谐的短句,质朴通俗的湘西歌谣,无不体现了这一特征,从中也可以看出沈从文对音乐性语言风格的偏爱和有意追求。
关键词:沈从文乡土小说语言风格音乐性
沈从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乡土小说语言风格别具一格,自成一家,比较明显的体现在音乐性这一特征上。
他擅长使用形象强,音律美的拟声词和叠音词加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用简练精美的短句增强段落的韵律感,大量运用湘西民谣言语使文章充满了音乐美。
沈从文乡土小说语言的这种音乐性特征,与文字结合得最为紧密,在作品中可谓是贯穿始终的。
1.擅用形象强、音律美的拟声词、叠音词
沈从文善用音律美拟声词来代替主观描述,例如:
外面壁上的钟,还把时间“剥夺剥夺”的消磨着。
《传事兵》在喊声回声余音歇憩后,就听到一只啄木鸟在附近一株高树上落落落落敲梆梆。
《山鬼》“间或不知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她的喉咙。
《边城》这些拟声词多是叠音词,不仅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而且叠音的运用,也增添了语言的语音美,使语言富有音乐的节奏感。
不仅如此,沈从文作品中人物,特别是青春活泼的少女,她们的名字也多是这种叠音词,如翠翠、三三、夭夭、萧萧。
母亲看不见三三,站在碾房门前喊着:“三三,三三,天气热,你脸上晒出油了,来了!不要远走,快回来!”三三一面走回来,一面就自己轻轻的说:“三三不回!”《三三》夭夭在橘园扑蜻蜓,嫂嫂姐姐笑着同声喊叫:“夭夭,夭夭,不能跑,不许跑!”夭夭一面跑一面却回答说:“我不跑,蜻蜓飞了。
你同我打赌,摘大的,看谁摘的最多。
”《长河》翠翠用傩送的俏皮话,对外祖父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被河里的大鱼吃掉了。
”《边城》单单这些名字就像跳动的音符那样悦耳动听,给人以韵律美的享受。
这种颇有山水风味的语言,宛如节奏舒缓的行板,余韵久存,甚是迷人。
2.运用短句追求韵律和谐
沈从文乡土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简练精美的短句,当这种短句组成段落,构成文章篇幅时,就具有了极强的韵律感和音乐性。
如《长河》中的一段描写:
祠堂位置在山坳上,地点较高,向对河望去,但见千山草黄,起野火处有白烟如云。
村落中乡下人为耕牛过冬预备的稻草,依附树根堆积,无不如塔如坟。
银杏白杨树成行高矗,大小叶片在微阳下翻飞,黄绿杂色相间,如旗帜,如羽葆。
又如有所招邀,有所期待。
沿河橘子园尤呈奇观,绿叶浓翠,蜿蜒小河两岸,缀系在枝头的果实,丹朱明黄,繁密如天上星子,远望但见一片光明奇幻,不可形容。
这一段句式较短,适于诵读,中心在四字句上,“千山草黄”、“白烟如云”、“如塔如坟”、“丹朱明黄”、“绿叶浓翠”、“光明奇幻”等,又兼有三字句“如旗帜”、“如羽葆”和其他句式,显得整齐而有变化。
这样的句子、句式在沈从文湘西作品中俯拾即是。
“落着雨,刮着风,各船上了篷,人在篷下听风声雨声”。
《柏子》“这歌是用顶精粹的言语,自顶纯洁的一颗心中摇着,从一个顶甜蜜的口中喊出,成为顶热情的音调。
”
《龙朱》其中风、篷、声形成和谐的音韵,四个“顶”字排比式的串用,使得描述在典雅中透露着靓丽。
这正是这一语言风格的最好的体现。
这些具有音乐美感、生动流畅的文学语言,读起来令人愉快,它仿佛是澄澈的山泉,叮叮铛铛的流淌着,听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和谐,有着歌谣般的音乐美。
3.质朴通俗的湘西民谣的使用
沈从文的作品脱胎于湘西民俗民风,唱山歌是苗族人山寨生活的重要内容,也对他的语言的音乐性特色产生了很大影响。
《媚金、豹子与那羊》开头那段道出了湘西重视唱歌这一地方民俗:“一个熟悉苗中掌故的人,他可以告诉你五十个有名美男子被丑女人的好歌声缠倒的故事,他又可以另外告诉你五十个美男子被白脸女人的歌声唱失魂的故事。
”他的作品中引用过不少湘西歌谣,既有别具乡野气息的挑逗歌谣,又有真挚柔美的情歌,也有仪式中的还愿迎神歌。
适当插入的湘西歌谣,就像万绿丛中的一点红,使作品充满别样的情调。
例如:挑逗歌谣
天上起云云起花,包谷林里种豆荚,豆荚缠坏包谷树,娇妹缠坏后生家。
《萧萧》大姐走路笑笑底,一对奶子翘翘底,心想用手摸一摸,心里只是跳跳底。
《雨后》真挚柔美的情歌
《月下小景》中摊佑在月朗星疏的夜晚,用赞美爱的歌声向熟睡中的女孩表达自己的情意,女孩在睡梦中与他对歌,一唱一和营造出一种柔美甜蜜的意境:
龙应当藏在云里,你应当藏在心里。
女孩子在迷糊梦里,把头略略转动了一下,在梦里回答着:
我灵魂如一面旗帜,你好听的歌声如温柔的风。
他以为女孩子已醒了,但听下去,女人把头偏向月光又睡去了。
于是又接着轻轻的唱道:
人人说我歌声有毒,一首歌也不过如一升酒使人沉醉一天,你那敷了蜂蜜的言语,一个字也可以在我心上甜香一年。
形象的描绘,美妙的比喻,和谐的节奏,铿锵的声调,以及清新、活泼等因素,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湘西还愿迎神歌
《边城》中翠翠听唱的那首巫师十二月里为人还愿迎神的歌:
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的人,他们既诚实,又年青,又身无疾病,他们大人会喝酒,会做事,会睡觉,他们孩子能长大,能耐饥,能耐冷,他们牯牛肯耕田,山羊肯生仔,鸡鸭肯孵卵,他们女人会养儿子,会唱歌,会找她心中喜欢的情人。
这些质朴通俗、形象生动的歌谣文字,足以使读者从中获得强烈的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文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出版,1984年7月版
[2]沈从文:沈从文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
作者简介:吴世娟:女,1979年,河南新乡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
神州文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