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解表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清热解毒--热毒证
“无犀角,以升麻代之” 《汤液本草》
125
三、升举阳气--中气下陷证
126
葛根
127
128
一、解肌退热--外感发热,头痛项强
特点: 1、 表证见头痛、项强者 (增加脑血流量;解除肌肉痉挛) 2、凉而不寒,风寒、风热表证皆宜
129
二、透发麻疹--麻疹透发不畅
130
三、生津止渴--热病烦渴, 消渴
87
薄荷
88
89
一、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90
“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 汗用麻黄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
91
二、透疹解毒--麻疹透发不畅、 风疹瘙痒
三、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证
92
牛蒡子
93
94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 特点: 既散风热,又利咽喉 既散风热,又宣肺化痰
第一章 解表药
定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
2
性能特征: 大多味辛发散 大多入肺、膀胱经 通过发散或发汗,解除表证
3
功效: 发散解表 祛风(胜湿止痛) 透疹、 宣肺
4
适应证: 1、表证----恶寒、发热、无汗 或有汗,脉浮等 (温病、麻疹、疮疡、水肿初起 兼表证)
140
5、使用注意 牛蒡子:滑肠通便,便溏者慎用 6、分类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薄荷、蔓荆子 发散风热、利咽:牛蒡子、蝉蜕
141
发散风热、平肝明目:桑叶、菊花 退热:柴胡(疏散)、葛根(解肌) 解表:升麻、淡豆豉
142
99
蝉蜕
100
一、发散风热、利咽开音-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特点: 散风热、利咽喉 宣肺开音
101
二、透疹止痒--麻疹、风疹
102
三、明目退翳--目赤、目翳 四、息风止痉--惊痫、夜啼,
破伤风
103
薄荷、牛蒡子、蝉蜕 相同点: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104
不同点:
薄 荷:发散力强,善清利头目,且疏肝 解郁
46
47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 最要,故名。”
48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防风为风病之主要……驱除外 风,兼能通痹起废,其效最弘。”
《本草正义》
49
辛而不燥,乃风药中润剂 三、止痉--破伤风
50
羌活
51
52
一、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牛蒡子:发散力弱,兼宣肺祛痰,又解 毒消肿
蝉 蜕:发散力弱,长于开音,又息风止 痉,明目退翳
105
桑叶
106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二、清肺润肺止咳--肺热、肺燥咳嗽
“凉而宣通,最解肺中风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
107
三、平肝明目--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108
“桑叶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食疗本草》
134
淡豆豉
135
136
一、解表--外感表证 二、除烦--热郁胸中,虚烦不眠
137
要点 1、主治证 少阳证寒热往来:柴胡 气虚下陷证:升麻、柴胡
138
2、功效 透疹:薄荷、蝉蜕、牛蒡子、升麻、
葛根、荆芥 开音:蝉蜕
139
3、用量用法 后下:薄荷 4、品种与功效 黄菊花--疏散风热 白菊花--平肝明目
《本草正义》
13
二、宣肺平喘--咳喘证
14
三、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四、 温散寒邪--寒痹、阴疽、
痰核
15
肺合皮毛,开阖腠理 表实无汗----发汗解表
16
肺气以通降为顺 咳嗽气喘----宣肺平喘
17
肺通调水道 水肿----利水消肿
18
“麻黄乃肺经专药,故肺病多 用之。”
《本草纲目》
19
桂枝
热退而口渴缓解 生津
使胃中清气上升, 津液得以输布
131
四、升阳止泻--脾虚泄泻, 湿热泻痢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132
止泻
鼓舞脾胃阳气上升 (脾虚泄泻)
清阳明胃经之热 (湿热泻痢)
133
葛根与柴胡
相同点:解表,升阳 不同点:葛根功偏解肌,善治外感项背 强痛。又升阳止泻,生津止渴,透疹
柴胡功偏退热,善治少阳寒热往来。又 升阳举陷,疏肝解郁
20
21
一、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证 二、温经通脉--寒凝血滞诸痛证
22
温经通脉 温水肿
24
麻黄与桂枝 相同点: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又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力弱,治风寒表实、表虚 证。又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75
辛夷
76
77
78
一、发散风寒--风寒表证头痛 鼻塞
二、宣通鼻窍--鼻渊
79
要点
1、主治证 风寒表实无汗:麻黄 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桂枝 阴暑证:香薷(夏月麻黄) 风寒风热表证皆宜:荆芥、防风
80
细辛:阳虚外感 羌活:上半身(身半以上)痹痛
太阳头痛 白芷:阳明头痛
81
2、功效 行气安胎:紫苏 解鱼蟹毒:紫苏、生姜 通鼻窍: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
附子 身微发热 恶寒甚剧
68
二、温肺化饮--寒饮咳喘
69
三、散寒止痛--头痛,牙痛, 痹痛
70
四、通窍--鼻渊
71
苍 耳 子
72
73
苍耳子始载《本经》,原名枲耳实。
“叶形如枲麻,子形如妇女装饰用的 耳珰,故名枲耳。”
《辞源》
74
一、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风寒表证 鼻渊
二、除湿止痛--风湿痹痛
25
紫苏
26
27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特点: 兼能开宣肺气 兼有行气作用
28
二、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证 行散气滞,宽畅中焦
29
三、行气安胎--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四、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
30
生姜
31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证 二、温肺止咳--风寒咳嗽
32
三、温中止呕--多种呕吐 四、解毒--中药物、食物毒
“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本草纲目》
109
菊花
110
111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 温病初起
二、清肝明目--目赤肿痛, 目暗不明
112
三、清热解毒--热毒疮痈 四、平抑肝阳--肝阳上亢,
头晕目眩
113
“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 《本经》
114
蔓荆子
115
116
疏散风热、清利头-风热表证头痛,偏头痛 目赤肿痛多泪
95
二、宣肺透疹--麻疹、风疹
96
“麻疹初起,犹未发泄,早投清泄,则 恒有遏抑气机,反致内陷之虞,惟牛蒡 则清泄之中,自能透发,且温热之病, 大便自通,亦可少杀其势,故牛蒡最为 麻疹之专药。”
《本草正义》
97
三、利咽散结--咽喉肿痛 四、解毒消肿--热毒疮疡
痄腮
98
恶实:“其实状恶而多刺” 鼠粘子、大力子
5
2、风 疹 风湿痹痛 头风头痛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
7
分类: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
8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定义: 味辛性温,具有发散风寒
作用的药物,称发散风寒药。 (又称辛温解表药)
9
适应证:风寒表证
10
麻黄
11
12
一、发汗解表--风寒表实证
“若不与桂枝同行,即不专主 散寒发汗矣。”
117
柴胡
118
119
一、疏散退热--外感发热,少阳证
少阳证 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头晕 目眩。 病位:半表半里
120
二、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证
121
三、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证 “升而举之,返其宅而中气 自振” 《本草正义》
四、清胆截疟--疟疾
122
升麻
123
124
一、 发表透疹--外感风热, 麻疹透发不畅
麻黄:发汗力强,为辛温发汗峻品, 善治风寒表实证。又宣肺平喘
香薷:发汗力弱,长于解暑化湿和中, 为“夏月麻黄”,善治阴暑证
40
荆芥
41
42
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 祛除风邪,解除表证
43
二、透疹止痒--麻疹透发不畅, 风疹瘙痒
44
三、消疮解表--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四、止血--出血证
45
防风
82
3、用量用法 细辛:3-5g;丸散0.5-1g 辛夷:包煎
83
4、分类 发汗解表:麻黄、桂枝(解肌)、
紫苏、生姜、香薷 祛风解表:荆芥、防风、苍耳子
84
祛风散寒:藁本、白芷 发散风寒:羌活、辛夷
85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定义:味辛性凉,具有发散风热
作用的药物,称为发散风 热药。
86
适应证:风热表证
53
特点: 1、主要用于身半以上风湿痹痛 2、药性辛燥,为风药中燥剂
54
藁本
55
56
一、祛风散寒--风寒表证, 颠顶头痛
颠顶痛,非此不能治。 (张元素)
57
二、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证
58
白芷
59
60
一、祛风散寒--风寒表证,头痛 表证兼有头痛(祛风止痛) 表证兼鼻塞流涕
61
二、通窍止痛--鼻渊 前额、眉棱骨痛 齿痛
62
“白芷……为足阳明经祛风散 湿之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 面诸疾。”
《本草求真》
63
三、消肿排脓--疮疡肿痛 四、燥湿止带--寒湿带下
64
细辛
65
66
一、祛风解表--风寒表证 阳虚外感
“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 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
《本草经疏》
67
风寒之邪 细辛、麻黄 阳气虚弱 不能抵御外邪
33
香 薷
34
一、发汗解表,化湿和中-阴暑证
35
阴暑证:感受风寒(静而得病) ----暑天风寒感冒
阳暑证:感受暑热(动而得病) ----类似中暑
36
二、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37
“饮者唯宜冷服,则无 格拒之患。”
《纲目》
38
麻黄与香薷功效比较
相同点: 发散风寒,利水消肿
39
不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