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真题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667527960590c69ec376e3.png)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中国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
如果生不能做夫妻,死后也要同墓穴。
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惠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根据学生预习,出示课件介绍汉乐府诗歌特点及《孔雀东南飞》。
明确:“乐府”原是官署的名称,是西汉初年出现的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诗体的名称。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完全由机构的名称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民歌: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注重写实;表现形式上是杂言和五言,取代了《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言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疏通文中重点字词,掌握字形字音。
明确:(1)箜篌公姥伶俜葳蕤(2)通假字:取,通“娶”。
帘,通“奁”。
(3)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4)古今异义词守节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规则,今:妇女不改变情操)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发展,复述选段的故事。
明确:兰芝被遣——夫妻誓别。
选取部分复述。
焦母刁难兰芝,兰芝表明态度,毅然请归。
焦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三)深入研读1.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高中语文真题解析2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高中语文真题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70f0da4d3169a4517623a313.png)
10.某版教科书把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刘易斯 · 托马斯《作为生物 的社会》、 史蒂芬 · 霍金《宇宙的未来》 三篇课文编排在一个单元。 下列 对该单元的教学建议恰当的是( )。 A. 本单元课文语言典雅,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B. 本单元课文风格鲜明, 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C. 本单元课文结构严谨, 应该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 归纳文章观点 D. 本单元课文体裁多样, 应该鼓励学生结合作者生平, 展开个性解读
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 正确的是( )。 A. 选修课的核心特征是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B. 选修课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陶冶学生的情操 C. 选修课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多方面的差异 D. 选修课的多学实录片段, 回答第 16 题。 (播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 雄……”) 师: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跟歌词开头两句很相似, 但苏轼用的是“风流人物”,而不是“英雄人物”,为什么呢? 生:我觉得它们都可以指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生:我觉得它们意思不同,一个侧重“风流”,一个突出“英勇”。 师:“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究竟有什么异同,我们一会儿再来讨论, 先继续往下看。 ……
篇目。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B. 贾平凹《秦腔》
C. 蒙田《热爱生命》
D. 富尔格姆《信条》
4.学完《雷雨》, 教师向学生介绍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 创作原
则。 下列遵循这一原则的代表作是( )。
A. 关汉卿《窦娥冤》
B. 郭沫若《屈原》
C. 莫里哀《伪君子》
生:是不是强调周瑜仍然沉浸在热恋当中? 师:情感如火,十年依然——这种理解合情理,但不准确。大家还记得我开头提出 的问题吗?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风流人物”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衬托英雄,说周瑜是特别浪漫、 懂爱情的。 师:对 ! 在苏轼看来,只会打打杀杀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不仅 要有侠胆,还得要有柔肠。正如刚才同学所说,懂得爱情。苏轼故意把建安十三年 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儿来写,是为了突出自己所敬佩的周 瑜的完美形象。“英雄人物”容易让人们只想到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就如同词中 四字写英雄气概——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真题含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真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83ec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5.png)
2021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答案本卷须知: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值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以下作品适合的是( )。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B.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C.贾谊"论积贮疏"D.吴均"与朱元思书"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以下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勾心斗角B.飞鸾走风C.美轮美奂D.筑室道谋3.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1版)"提出,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以下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B.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C.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防止容发热遗漏和缺失D.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4.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语言特色的剧本,以下作品适宜的是( )。
A.王朔"动物凶猛"B.萧红"呼兰河传"C.恒"窝头会馆"D.禺"日出"5.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步行街学习文化建立,为商店撰写对联,以下对联不适宜的是( )。
A.素以为绚花逊色,馨而且暖长生香(水果店)B.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茶叶店)C.奇花异草增春色,雅竹幽兰缀而容(花店)D.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6.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以下适合的是( )。
2019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高中)》试题
![2019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高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9ec6f8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7.png)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题,共 45 分)1.教学《兰享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B.柳宗元《始得山宴游记》C.贾谊《论积贮流》D.吴均《与朱元思书》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A.勾心斗角B.飞鸾走风C.类轮美奂D.筑室道谋3.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提出,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B.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C.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避免内容发热遗漏和缺失D.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4.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语言特色的剧本,下列作品合适的是()A.王朔《动物凶猛》B.萧红《呼兰河传》C.刘恒《离头会馆》D.曹码《日出》5.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步行街学习文化建设,为商店撰写对联,下列对联不合适的是()A.素以为绚花避色,馨而且暖长生香B.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C.奇花异草增春色,雅竹禽兰缀而容D.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6.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D.道狭草木生,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田园居》)选用的是()A.汪曾祺《葡萄月令》B.孙梨《荷花淀》C.张天翼《华威先生》D.契柯夫《装在套子里的人》8.在名著名著阅读活动中,学生分组整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语段,下列语段与节日无关的是()A.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立在坟间。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93d9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0.png)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A. 语言建构与运用B. 思维发展与提升C. 文化传承与理解D. 美学鉴赏与创造2. 《红楼梦》的作者是?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3. 以下哪个朝代的文学成就以骈文著称?A. 唐朝B. 宋朝C. 魏晋南北朝D. 明朝二、简答题4. 简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及其意义。
5. 请简要分析《离骚》中的抒情手法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题6. 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一节高中语文教学活动。
材料:《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四、案例分析题7. 请分析以下教学案例中教师的行为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案例:某教师在教授《水浒传》时,只注重讲述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人物性格分析和文学价值。
答案部分一、选择题1. D. 美学鉴赏与创造2. D. 曹雪芹3. C. 魏晋南北朝二、简答题4. 答案要点:“学习任务群”是指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运用语言的经验。
意义:学习任务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5. 答案要点:《离骚》中的抒情手法包括:意象、象征、夸张等。
影响:《离骚》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抒情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促进了楚辞的发展,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等。
三、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诗歌的情感分析和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导入、诗歌解析、小组讨论、总结、作业布置。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教师的行为不恰当。
理由:教师在教授《水浒传》时,只注重讲述故事情节,忽视了人物性格分析和文学价值的探讨,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cdf98479563c1ec4da7101.png)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B.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C.贾谊《论积贮疏》D.吴均《与朱元思书》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勾心斗角B.飞鸾走风C.美轮美奂D.筑室道谋3.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B.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C.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避免内容发热遗漏和缺失D.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4.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语言特色的剧本,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王朔《动物凶猛》B.萧红《呼兰河传》C.刘恒《窝头会馆》D.曹禺《日出》5.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步行街学习文化建设,为商店撰写对联,下列对联不合适的是( )。
A.素以为绚花逊色,馨而且暖长生香(水果店)B.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茶叶店)C.奇花异草增春色,雅竹幽兰缀而容(花店)D.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6.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D.道狭草木生,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田园居》)7.为了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作品,探究小说的抒情特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d855f480eb6294dd886cf4.png)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8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提升审美境界。
”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
A.积累·整合B.感受·鉴赏C.思考·领悟D.发现·创新2.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
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 )。
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B.《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C.《庄子·秋水》:望洋兴叹《赤壁赋》:杯盘狼藉D.《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3.某教师在讲完《游褒禅山记》之后,设计了“漫步山水,欣赏华夏风光”的课外阅读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A.语言文字应用B.诗歌与散文C.文化论著研读D.小说与戏剧4.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
下列语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佚之狐言于郑伯日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某教师在《我有一个梦想》一课结束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在班里开展一个读书报告会。
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体现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B.体现综合性学习,说读结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C.培养学生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D.体现研究性学习特点,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6.某版教科书《林黛玉进贾府》的“研讨与练习”后面有这样一部分内容——“《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这些内容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选文系统D.助读系统7.执教《再别康桥》,小结时教师深情地说:“轻快、飘逸、清新,这是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的特点。
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cec275eefdc8d377ee322e.png)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16.参考答案(1)教师使用音乐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是非常实用的。
首先,使用音乐资源体现了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更为契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音乐资源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里面来;再次,音乐混合了风声和箫声,将传统音乐文化和学生的教育课堂有机结合,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最后,设置的音乐内容和所讲课文《寒风吹彻》紧密联系,能够更好的切入到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中来。
(2)作者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来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的。
首先,教师以问答的教学方式,提问学生原文中“寒风”吹来了哪些痛苦的事情,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直观的答案,并顺势更进一步提问学生的感悟,得到了学生对文本多维度的情感认知,并且给出肯定性评价;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朗读来感悟作者情感,加深了学生对作者的认同;再次,以多媒体呈现的方式直观展示删除的文段,并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从中体悟作者情感。
并且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寒冬”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再次回到文本中来,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在面对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寒冬”时如何去做的,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紧扣文本来进行教学。
总之,教师的教学环节及其方法设置是非常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是值得提倡的。
17.参考答案错别字:“住足”改为“驻足”,“急驰”改为“疾驰”。
病句:“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的光辉,使我们跌倒时重振旗鼓的力量源泉”缺少谓语,可改为“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的光辉,使我们跌倒时获得重振旗鼓的力量源泉”。
18.参考答案优点:该文在论证时使用引用论证,说服力强,且文章语言表达优美流畅;如文章在开头引用着名作家川端康的名言以引出本文的论点,给人开门见山的阅读感受;文章中间部分引用古代着名作家陶渊明的名言,紧扣文章论点,文章结尾处引用着名作家木心的名言作结,既总结全文又首尾呼应;全文词汇优美,给人诗意的月度感受。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真题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ae20940c22590103029d03.png)
日无关的是()
A.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立在坟间。(鲁迅《药》)
B.当地妇女小孩莫不穿了新衣 额角上用雄黄……家出动到河边看划船(沈从文
《边城》)
C.在停船的匆忙中 看见台上一个黑的长胡子……翻了一阵都进不去了(鲁迅《社
戏》)
D.两府中都换了门神,对联,挂牌……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曹雪芹《红楼梦》)
9.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教师安拌学生查阅资料 梳理“其”字
物形象鉴赏活动,下列适合的是()
A.通读《红岩》,举办“英雄在我们心中”的主题故事会
B.阅读研究《红岩》主题的评论文章,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C.参与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研讨有关《红岩》的历史问题
D.参观渣滓洞,获取作品背景资料,撰写学习体会和感想
11.阅读某学校有关“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调查结果,按照要求答题。
熟悉 不太熟悉
94.26% 5.74%
对上述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结果丰富全面,深入揭示了课堂教学现状和成因
B.多数教师认为课堂提问非常重要,重视教学问题设计
C.少数教师没有仔细推敲提问的语言,是因为备课时间太少
D.少数教师用于设计问题的时间较少,是因为对教材不熟悉
12.阅读某教师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D.写作教学重在实用,应该避免讲解写作陈述性知识
13.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中说:“我的意见 以为阿 Q 该是 三十岁左右 样子平平常常 有农民式的质朴 愚蠢 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 狡猾。以下是几位画家创作的阿 Q 画像 请结合《阿 Q 正传》和鲁迅对阿 Q 形象 的意见,说说你认为哪幅画与你心中的阿 Q 更为接近。
【最新文档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
![【最新文档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9880f75a8102d277a22fc7.png)
解方程组时:每一步只作一种变形,一步步来,不要跨度太大而出错,解完可以带入原方程检验对不对;解不等式、不等式组:严格按步骤去做,注意解集的确定,要利用数轴正确定解集;易错点:①去分母时漏乘不含分母项(整数项也要乘以最小公倍数);②去括号时漏乘(没乘遍每一项)、部分项忘记变号(要变号都变号);③移项忘记变号;④将未知数系数化为1时分子分母位置颠倒(x的系数作分母);2019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
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以下用到了“赋”的方法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D.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1.【答案】A。
解析:BC用的是“比”,D用到的是“兴”。
2.在学到毛泽东所填之词《沁园春·长沙》的时候,有学生说应该将其中的“鹰击长空”改为“鹰飞长空”,对此,教师作了以下几项评价,最能解决学生心中疑问的一项是( )。
A.善于发现问题,这一点很好,但是将“击”改为“飞”好吗?B.问得好,“击”与“飞”相比,“击”字更能突显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苍穹的强劲有力。
C.文学创作讲究选词炼字,想想“击”与“飞”相比,哪个字用在这个地方更贴切?D.伟人的作品怎么可能有错呢?课下再好好想想就明白了。
2.【答案】B。
解析:刚刚从初三过来的学生,在想问题的时候还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一般的反问或提问会让学生找不着自我学习的方向,所以A项和C项的点评效果都不如B项,D项的点评是一种错误。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林黛玉进贾府》里面,很多地方都出观了“笑”字,有学生问:“贾母之笑与黛玉忙赔笑见礼中的笑并不完全一样吧?”下列教师评价中最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是( )。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语文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4f4e2a767f5acfa1c7cdbb.png)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高中语文一、单选题1.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B.柳宗元《始得山宴游记》C.贾谊《论积贮疏》D.吴均《与朱元思书》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题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骈文的特点。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A项,《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不是骈文。
B项,《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C项,《论积贮疏》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的要注意积贮的重要论文,不是骈文。
D项的《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与朱元思书》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故本题选D。
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A.勾心斗角B.飞鸾走风C.美轮美奂D.筑室道谋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不是形容建筑的成语。
A、B、C三项均可用来形容建筑。
D项,“ 筑室道谋”不是形容建筑,而是指造房子请教路人,不能成功。
比喻人多口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故本题选D。
3.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提出,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B.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C.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避免内容发热遗漏和缺失D.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要求选出对语文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错误的一-项。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ea92e1360cba1aa811dad5.png)
2019 年3 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16 题20 分,第17 题8 分,第18 题12 分,共40 分)16.参考答案(1) 教师使用音乐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是非常实用的。
首先,使用音乐资源体现了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更为契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音乐资源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里面来;再次,音乐混合了风声和箫声,将传统音乐文化和学生的教育课堂有机结合,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最后,设置的音乐内容和所讲课文《寒风吹彻》紧密联系,能够更好的切入到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中来。
(2) 作者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来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的。
首先,教师以问答的教学方式,提问学生原文中“寒风”吹来了哪些痛苦的事情,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直观的答案,并顺势更进一步提问学生的感悟,得到了学生对文本多维度的情感认知,并且给出肯定性评价;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朗读来感悟作者情感,加深了学生对作者的认同;再次,以多媒体呈现的方式直观展示删除的文段,并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从中体悟作者情感。
并且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寒冬”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再次回到文本中来,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在面对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寒冬”时如何去做的,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紧扣文本来进行教学。
总之,教师的教学环节及其方法设置是非常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是值得提倡的。
17.参考答案错别字:“住足”改为“驻足”,“急驰”改为“疾驰”。
病句:“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的光辉,使我们跌倒时重振旗鼓的力量源泉”缺少谓语,可改为“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的光辉,使我们跌倒时获得重振旗鼓的力量源泉”。
18.参考答案优点:该文在论证时使用引用论证,说服力强,且文章语言表达优美流畅;如文章在开头引用著名作家川端康的名言以引出本文的论点,给人开门见山的阅读感受;文章中间部分引用古代著名作家陶渊明的名言,紧扣文章论点,文章结尾处引用著名作家木心的名言作结,既总结全文又首尾呼应;全文词汇优美,给人诗意的月度感受。
2019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40d30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5.png)
2019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材料:多年来,徐老师一直坚持还课堂于学生,他安排的"课前五分钟"深受好评。
其做法是在每堂课的开始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演讲,主要程序是:学生讲授——大家评论——师生共同给出成绩,此项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除了这项活动,徐老师鼓励学生开展的自编课本剧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创办文学刊物都收到了很好效果。
徐老师的教学方式别具一格,他尝试过用分析讨论法讲议论文、用欣赏分析法讲小说、用朗读品味法讲诗歌、用形象体会法讲散文等。
他重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
大家评价说:"徐老师玩转了课堂!"徐老师说,当老师要舍得"折腾"自己。
为此,他每天梳理自己的课堂,写教学日志,多年下来,他积累的教学日志多达二十多万字,还被学校当作校本培训的资料。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徐老师的教学行为。
(14分)【参考答案】徐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新型教师观的要求,值得学习和发扬。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方面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徐老师通过“课前五分钟”活动,用不同教学方式开展不同内容的教学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这些行为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编课本剧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徐老师通过鼓励学生开展自编课本剧、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创办文学刊物等活动,丰富了课程活动,开发了新的课程内容板块。
促进新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③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徐老师每天梳理自己的课堂,写教学日志,这些内容还被当做校本培训的资料,体现了徐老师专业发展意识,对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为校本课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现代教师行为转变①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徐老师课堂上能够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江西省2019年教师招聘《高中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江西省2019年教师招聘《高中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2051b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8.png)
江西2019年教师招聘《高中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一、(本大题一共50道题,每道题目1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现代汉语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A.现代汉语音节音乐性强,音节中元音占优势;一个音节最多包含两个辅音,但是没有两个辅音连在一起的拼法。
B.现代汉语和英语不同,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达语法意义,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C.现代汉语音节拼写有省写规则,如“iou”“uei”“uen”一律要写成“iu”“ui”“un”,“ü”跟“n”“l”以外的两点。
D.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分写,也可以所有的字母都大写,有时为了简明美观,可以省略声调符号。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重创(chuāng)青荇(xìng)颓垣(yuán)忸怩(ní)不安B.娇嫩(nèn)浸渍(zì)房檩(lǐn)间(jiān)或一轮C.乳臭(xiù)枕藉(jì)朱拓(tà)锱(zī)铢必较D.愀(qiǎo)然惫(biè)懒桌帷(wéi)茕茕孑(jué)立3.下列四组词语或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影牒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下列成语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玉石俱焚罪不容诛门庭若市克勤克俭B.旁敲侧击励精图治博闻强识阳奉阴违C.负隅顽抗临危授命寝食不安家徒四壁D.略见一斑讳疾忌医稳操胜券舍我其谁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太阳好像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__________把它放到其他恒星的位置上,那也只是一颗不太显眼的小星星,__________肉眼完全看不见了。
…“太阳”,__________它们发出十分强烈的光辉,但__________距离极其遥远而暗得看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 的是( )。
A.勾心斗角 B.飞鸾走凤 C.美轮美奂 D.筑室道谋
3.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提出, 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Βιβλιοθήκη 关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 是( )。
A.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 B.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 C.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避免内容发生遗漏和缺失 D.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
6.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 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 D.道狭草木生,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13.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寄<戏>周刊编者信》中说:“我的意见,以为阿 Q 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 徒的狡猾。”以下是几位画家创作的阿 Q 画像,请结合《阿 Q 正传》和鲁迅对阿 Q 形象的意见,说说你认为哪幅画与你心中的阿 Q 更为接近。
7.为了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作品,探究小说的抒情特 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汪曾祺《葡萄月令》 B.孙犁《荷花淀》 C.张天翼《华威先生》 D.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8.在名著阅读活动中,学生分组整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语段,下列语段与节 日无关的是( )。
A.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立在坟间。(鲁迅《药》) B.当地妇女小孩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酒洒……全家出动到河边看划 船(沈从文《边城》)
再扶人》,开奔驰的大叔说,做好事要懂得保护好自己。这不正是善良的人的无 奈之举吗?
⑤扶不扶摔倒的老人似乎是个道德问题。如果要人们毫不犹豫地扶起摔倒的 老人,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社会的医疗保障,消除摔倒老人讹诈的动 机;更需要法制建设,给反咬一口的恶人以应有的惩罚,保护每一个行善的好心 人。让公平的社会保障,惠及每一位公民;让正义的法治,为人们的良知保驾护 航。我相信,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的人会也来越多!
4.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语言特色的剧本, 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王朔《动物凶猛》 B.萧红《呼兰河传》
C.刘恒《窝头会馆》 D.曹禺《日出》
5.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步行街学习文化建设,为商店撰写 对联,下列对联不合适的是( )。
A.素以为绚花逊色,馨而且暖玉生香(水果店) B.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茶叶店) C.奇花异草增春色,雅菊幽兰缀而容(花店) D.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
11.阅读某学校有关“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调查结果,按照要求答题。
对上述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查结果丰富全面,深入揭示了课堂教学现状和成因 B.多数教师认为课堂提问非常重要,重视教学问题涉及 C.少数教师没有仔细推敲提问的语言,是因为备课时间太少 D.少数教师用于设计问题的时间较少,是因为对教材不熟悉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 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0.教学“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究”专题,教师带领学生研读《红岩》,开 展人物形象鉴赏活动,下列适合的是( )。
A.通读《红岩》,举办“英雄在我们心中”的主题故事会 B.阅读研究《红岩》主题的评论文章,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C.参与跨学科的学习活动,研讨有关《红岩》的历史问题 D.参观渣滓洞,获取作品背景资料,撰写学习体会和感想
C.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一个黑的长胡子的……翻了一阵都进不去了 (鲁迅《社戏》)
D.两府中都换了门神,对联,挂牌……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曹雪芹《红楼梦》)
9.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安排学生查阅材料,梳理“其” 字的意义和用法,下列语句中的“其”,用作连词的是( )。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发言高潮迭起。我适时点拨引导,带领学生从“化 用”理解诗歌语言的丰富意蕴,体味诗人乡愁滋味,为接下来引导学生理解乡愁 的丰富内涵这一教学难点奠定了基础。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喷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④人们感到困惑,好像站在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是助人为乐,但你可能因 善举而被讹诈,面临家属、官司、赔款纠缠。另一条路是回避风险,选择视而不 见,绕路而行。可是,后者虽不想引火烧身,却又感到良心不安。小品《扶不扶》 中,扶人者拿出手机拍照以自证清白的桥段,引发观众真真大笑,但这笑声中隐 藏着多少悲哀呀!近日看到了一则新闻《“奔驰大叔”路遇倒地女子先拍照取证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问题: (1)请简要说明教师在说课稿中引用学生发言的意图。(10 分) (2)请简要评析教师在本课中的学法指导。(10 分)
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 B.以美术图片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艺术素养 C.以多种材料考查学生对典型人物的理解能力 D.以特定学习任务考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4.阅读有关语感的研究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语感是对言语的直感,要想提升语感的品质,必须有一定的语理来调整。语 理是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把语言现象提升到规律,就产生语理。例如,凭借 语感,有些词句在口语的环境里、说起来觉得别扭;有些词句,在严肃的书面语 里读起来也很别扭,这说明,口语和书面语语体差异的语感已经形成。但是,只 有知道汉语昔通话词汇来源于文言和方言俗语,才会明白这种语体差异的原 因……理性的概括对语感有解释作用,也形成了语言运用的自觉性,要想引导学 生理解语理,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自己概括,而不是教师硬性灌输。从语言现象 中概括语言规律,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有了语理,语感的形成便更加自觉。 对上述研究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语感的形成需要系统的语理来支撑 B.语感的语体差异主要受方言的影响 C.提炼语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D.理解语理需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学习
案例:阅读《边界望乡》教学后的说课片段和课文原文,完成第 16 題。 高二选修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欣赏台湾诗人洛夫的现代怀乡诗《边界望乡》。 基于本诗大量化用古典意象和诗勺的艺术特点,我首先向学生解释“化用”的概 念;然后,以诗中“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为例,示范 讲解化用之妙;之后,我要求学生釆用小组探究、集体研讨的方法,按照“借用 ——变形——效果”的步骤提示品味末诗句,体会“代用”带来的既熟悉又新鲜 的阅读感受,深入理解诗人复杂的乡愁滋味。学生有一定的古代诗歌阅读基础, 经过我的示范分析和学生的探究研讨,他们很快发现诗人还化用了杜鹃、白鹭、 鹧鸪、“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古典意象和诗句抒写乡愁。由 于我对鉴赏步骤提示明显,学生很清楚应该完成哪些任务。 在赏析“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时, 一个学生说:“诗中水田白鹭的意象,首先使我联想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漠漠水 田飞白鹭的美景及其自由祥和的意境。诗人用‘惊起/又猛然折了回来’描述水 田白鹭,打破了画面的宁静祥和,表达了诗人沸腾的情感。意识对自由往返故土 的强烈渴望,二是与故乡咫尺天涯的无奈和苦痛。”
2019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 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柳宗元《始得山宴游记》 C.贾谊《论积贮疏》 D.吴均《与朱元思书》
问题: 17.请从第①③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 (8 分) 18.请指出该习作在论证方面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