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笔记-细胞膜及跨膜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性
流动性
存在状态
液晶态——既具有固态的有序性,又有液态的流动性
形式
★ 胆固醇的含量:虽可稳定相变温度,但多↓ ★ 脂肪酸链的长短和饱和程度:长↓,短↑
★ 卵磷脂、鞘磷脂的比值:卵、鞘占膜脂的50% △卵磷脂:含不饱和脂肪酸程度高 ↑ △鞘磷脂:含 饱和 脂肪酸程度高 ↓ ★ 膜蛋白的含量(内在蛋白):类似胆固醇 影响
意义
★使膜具有缓冲作用,不易破裂 ★有利于内在蛋白作用发挥
★有利于膜的正常分裂及吞噬、吞饮作用发挥
不对称性
◆ 外层:胆固醇、磷脂酰胆碱(PC)、鞘磷脂(SM)含量多。 ①由于碳氢链长互相凝集,伸至全膜; ②三种成分亲合力强,影响流动。
◆ 内层: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含量多。上述三种成份头部基团带较强的负电荷,所以细胞内侧负电荷大于细胞外侧。
膜脂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不对称性
◆糖蛋白、糖脂都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 ◆细胞内膜系统上的糖蛋白都位于膜腔内侧面。
膜糖类不对称性
45%
膜糖类
2-5% 识别 稳定 保护
成分
膜 55%胆固醇:占膜脂1/3
磷脂:占膜脂2/3
糖脂:占2%左右
磷脂酰胆碱 (卵磷脂PC ) 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PE ) 磷脂酰丝氨酸 (PS ) 磷脂酰肌醇 (PI ) 鞘磷脂 (SM )
糖蛋白:占膜糖类90%。 糖 脂:量少。
膜内在蛋白(整合、镶嵌、跨膜)
脂锚定蛋白(脂连接蛋白) 占膜蛋白的70-80% 镶嵌于脂质双层中间 主要是跨膜蛋白
占膜蛋白的20-30% 主要位于胞质面 细胞外表面很少 位于膜的两侧,与子分子结合 在细胞膜外表面共同构成―细胞外被‖ 或称―糖萼‖
◆ 侧向扩散 ◆ 翻转运动
◆ 旋转运动 ◆ 弯曲运动 ◆ 伸缩振荡
细胞膜
概念: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将细胞中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细胞特有内环境。
功能
膜 脂
膜蛋白
细胞膜的功能
● “界膜”,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为细胞提供生命活动的内环境 ● 内外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 ● 细胞识别与信息传递 ● 催化和调节生命代谢活动 ● 形成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 极性亲水头部:磷酸、磷脂酰碱基(胆碱)
非极性疏水尾部:两条非极性的、疏水的脂肪酸烃链
◆ 双层排列:称―脂质双层‖(lipid bilayer )
◆ 磷脂分子亲水头部都向膜的内外表面,疏水尾部向膜的中央 通常脂质双分子层又称为―双亲分子‖
● 结 构 (以磷脂分子为例)
◆ 构成生物膜的骨架
◆ 膜的流动为膜的运动、分裂、物质交换提供了保证和便利 ◆ 膜脂的双亲性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起选择和屏障作用 ● 功 能
◆ 特 点
● 埋在脂质双层内的氨基酸都是疏水的。
● 露在脂质双层内外表面的氨基酸都是亲水的。 ◆ 功 能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完成
●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膜转运Pr 、出胞、入胞) ● 信号转导(信号—受体—cAMP —PKA ) ● 细胞的分裂和运动(周边蛋白):如吞噬、吞饮 ● 催化作用(酶)
● 特异性抗原(细胞表面抗原:免疫球蛋白)
膜糖类 功能 ◆ 保护、润滑、粘附、识别。主要由细胞外被完成。
◆ 糖分子具有稳定蛋白质分子功能,使之不能随意翻转,对蛋白质的定位、固定、稳定起作用。 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 片层结构模型lamella structure model (1935年) ◆蛋白质——磷脂双层——蛋白质 ● 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两暗夹一明结构) ●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1972) 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骨架,双分子的亲水头部都向着膜的内外表面, 内在蛋白质镶嵌其中;周边蛋白位于膜的内表面,糖链位于膜的外表面。 ● 脂筏模型:脂筏(lipid rafts):膜中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区,其中聚集一些特定的蛋白质。 这些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较少流动性。 △ 外层脂筏:主要含有鞘脂、胆固醇和GPI-锚定蛋白
△ 内层脂筏:此区有许多酰化的蛋白质,特别是信号转导蛋白(如:蛋白激酶等),在膜内形成一个平台 △脂筏的意义:★许多蛋白聚集在脂筏内,便于相互作用; ★提供了一个有利于蛋白质变构的微环境。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本章主要内容: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本质
膜转运蛋白的概念、类型、作用特点
现象:物质→细胞半透膜→选择性进出细胞→保持细胞相对独立、稳定的内环境
→对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能量转换、代谢调节起重要作用。
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细胞膜上负责转运分子量大、非脂溶性、极性、亲水、细胞代谢产物的蛋白质分子(膜内在蛋白)。
△每种膜转运蛋白只能转运一种特定类型的分子(或离子)。
△所有膜转运蛋白都是跨膜蛋白质。
载体蛋白:
特定结合部位:一种载体蛋白只能与特定的溶质结合,通过改变构象,使溶质穿越细胞膜。
最大值(V max):最大值是指载体蛋白所有结合部位均被占据,处于饱和状态,这时的转运速率达到最大值(V max) 。
结合常数(Km):当转运速率达到最大值的1/2时,称结合常数。
被竞争性抑制剂所阻断:某些抑制剂能占据载体蛋白和溶质的结合部位,但不一定被转运。
被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某些抑制剂能改变载体蛋白的构象,使其不能与溶质分子结合。
闸门通道扩散
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构成闸门通道小孔。
部分离子、代谢产物、溶质分子在短时间内顺浓度梯度经闸门孔道扩散到细胞膜的另一侧
特点:
△蛋白质亲水基团嵌在小孔的表面,允许水和一些带电荷的分子(溶质)经简单扩散通过细胞膜。
△多数离子通道不持续开放,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的时开放,其他时间关闭,所以称为―闸门‖。
△离子通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孔很窄。如只允许Na+、K+、Ca2+、Cl-等离子通过。
△闸门通道转运溶质的速度非常快。
△离子通道均属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ATP,各种离子顺电化学梯度沿通道跨膜转运。
主动运输:特点
△主动运输是小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方式。
△需要消耗能量:水解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产生的位能。
△需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质介导,载体蛋白质具特异性和结构的可变性。
胞吞作用转运方式:
被运物质→吸咐在细胞表面→质膜内陷→包围被运物质→形成小囊泡→小囊泡离开质膜、质膜融合→进入细胞内。
吞噬作用
①单细胞生物摄取营养物质:
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吞噬体→与溶酶体接触→膜与L膜融合→内容物被消化→一部分被细胞利用,剩余形成残质体。
②多细胞生物而言主要是用于清除入侵微生物等异物,以及细胞自身破损细胞器碎片:
被吞颗粒与细胞表面结合→细胞表面受体被激活,这些受体能识别被吞颗粒表面的抗体。
抗体+受体→结合→吞噬细胞便伸出伪足→伪足将被吞颗粒包被→形成吞噬体。
如少数特化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它们分布于组织和血液中,起防御作用。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形成:
LDL——入胞:LDL+受体→结合→内陷进入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丢掉外壳与内体融合→在内体的酸性环境下LDL 与受体解离→LDL→溶酶体→消化降解→释放出自由胆固醇♂。LDL受体→转运囊泡→质膜,被重新利用。
又如:机体对VtB12、铁离子等的摄取也是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