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资源及环境现状及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中国资源与环境现状及问题
解析中国资源与环境现状及问题
摘要:代际和谐要施可持续发展。中国的高速增长是以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为代价的,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代际和谐必须实现“五”期间节能减排指标,必须建立一整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利用国家、市场、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结合起来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代际和谐;科学发展观
人类的需世代延续、无限上升的,而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
境质量却是稀缺而有限的。如果每一代人都在满足自己无限需求
的理由下毫无节制地消耗世代累积的资源和环境,而不对其进行
有效合理的代际分配,那么人类生活质量将一代不如一代,人类
无限上升的需求将终难满足,资源和环境质量将在现有基础上进
一步衰退,从而使未来几代人的生活质量持续下降。一个不关心
后代利益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民族。“如果每代人都只顾自己的
需求和最大享受而不关注后代,则人类注定要完蛋。”因此,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求在资源和环境的配置上进行代际协调,这就
意味着当代和后代所有成员进行假设性协商,根据某些准则来决
定资源和环境的代际间分配。在后代人作为主体缺位的条件下,解决的办法是实行可持续性标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长达20个季度的高速增长,使我国跃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期。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环境质量作为代价的,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退化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日益呈现,如何保持资源和环境质量上的代际利益协调成为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资源与环境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资源现状及问题
在中国目前的资源问题中,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人均拥有的资源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差距很大,对外依存度增大,自主回旋余地受到一定限制。
1、土地资源。人均耕地面积只有 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
平的40%。其中,、、天津、、、等省市的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
规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60%以上的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在水资源缺乏或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地区,补充耕地的潜力十分有限。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近40%,每年流失的土壤在50亿吨以上,中国荒漠化面积已
占国土面积的1/3。2006年全国耕地净减少460.2万亩。
2、矿产资源。44种最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20年耗竭的有14种,21 —50年耗竭的有10 种,101 —200年耗竭的有4种,201 —300年耗竭的有3种,300年以上的有5种。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 %、42%、18%和7.3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也意味着人均资源消耗量的增长,国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4年约50%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的铜资源、40%的原油依靠进口,资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在增长,未来经济发展受制于一系列地缘政治力量和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3、森林资源。中国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世
界第6位,但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 %, 人均森林占有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 %,人均森
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2.5 %,单位面积蓄积量指
标远远低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水平;超限额采伐问题十分严
重,年均采伐消耗量为3.65亿立方米,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资源继续减少,林地资源被改变用途或征用数量没有得到有效制止,有害生物蔓延和火灾不断发生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
4、水资源。中国人均淡水资源排在世界第88位,仅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
于联合国确定的1700立方米用水紧线,其中10个省(区、市)低于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东部
地区、长江以南面积占全国面积34%,拥有的水资源约占全国的81% ;长江以北面积占全国的47%,拥有的水资
源仅相当于全国的7%;中西部地区面积占19%,拥有的水资源占12%。黄淮海地区和松辽地区的缺水量占全国总缺水量的
66.51 %;缺水城市达400个,日缺水400万吨,农业缺水每年达300亿立方米,2300万人饮水困难。据估算,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亿元。缺水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湖泊消失、黄河断流、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等。
(二)中国环境现状及问题
中国目前的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增加日益严重,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地方环境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环境标准引发的贸易争端日益上升,温室气体减排面临国际压力。
1、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2006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88.8 万吨,比2005年增长1.5 %;烟尘排放量为1078.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807.5万吨。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中国都市粉尘量达到87.8微克/立方米,在亚洲地区排名倒数
第三位,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只有44.2 %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2005年GDP总量计算,中
国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高达5470—12760亿元;在11个特
大城市中,每年因大气粉尘造成的死亡人数达50万,40万
人患慢性支气管炎。
2、水污染突出。2006年全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为537 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28.2万吨。全国地表水总体
水质属于中度污染,四类以下水质占60%以上。七大水系中,松花江、黄河和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
四类以下水质的湖泊和水库占71%,太湖、和滇池含有大量
总氮和总磷污染,因严重富营养化时常造成蓝藻爆发而失去使用价值。目前,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有7 亿人在饮用大肠杆菌含量超标的水, 1.7亿人饮用被有机物
污染的水。全国尚有61 %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达42%。
3、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呈持续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440公斤,约60%
集中在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52座重点城市。2002年,全国660个建制市产生生活垃圾1.36亿吨,集中处理率为54%, 仍有6200万吨未经任何处理,其中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941万吨,其中
有3000吨的危险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置排入环境,另外每年
还有近2600万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被置于储存状态,没有得到妥善的最终处置。
4、农村环境形势极端严峻。目前农村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