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地质学题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气定义:

广义:包括自然界中一切天然形成的气体:在气圈、水圈、岩石圈、地幔、地核中的C1-4、CO2、N2、H2S、Hg、H2、O2、CO、CO2 、稀有气体(He、Ar)。

狭义:一般指烃类气体为主,少数以CO2、N2及个别的以H2S为主,发育在水圈、岩圈、地幔、地核中。

天然气地质学:

研究和认识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逸散;研究天然气藏与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一无成气论和中国天然气工业:

本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油气地质科技工作者认为天然气是由腐泥型烃源岩形成的,即天然气是海相碳酸盐岩和泥页岩及湖相泥页岩的产物,称之为油型气。同时,以此一元成气论来指导天然气勘探,没有看到煤系和亚煤系成气的巨大潜力和前景,不把含煤地层作为成气源岩和目的层。

二元成气论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添加了煤成气理论

天然气起源:

天然气无机起源:

上地幔高温生气,蛇纹石化生气,基性岩浆冷却生烃。

天然气有机起源: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凝析气阶段,裂解气阶段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深度小于1500m,地温介于10-60℃,缺乏游离氧和硫酸盐的还原环境,厌氧的甲烷细菌大量繁殖,有机质被生物化学降解成CH4,NH3,H2S,H2O等气态挥发物、少量未熟-低熟石油和干酪根,随温度升高甲烷产率增多,当温度超过75℃时,甲烷菌大量死亡,不利于甲烷气的生成。

生物化学生成气体的特点(生物气或细菌气):

(1)以甲烷为主

(2)缺乏轻质(C4-C8)正烷烃和芳香烃

(3)该阶段后期,随着埋深加大。温度接近60℃,才开始生成少量液态石油;

(4)有机质大部分成为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1500-3000m,地温介于60-180℃,粘土矿物催化作用吸附力增大,热催化作用成为促使有机质转化最活跃的因素,干酪根热降解作用。对于腐泥型有机质,生成大量石油和湿气,即以成油为主、成气为辅,是油气生成时期(生油窗)。对于腐殖型有机质,则成气为主、成油为辅,是煤成气生成的重要阶段。

粘土矿物在有机质演化中的作用:

粘土矿物对于干酪根热解烃的化学组成、产率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不同粘土矿物与有机质

之间的热催化作用、吸附作用等的程度不同,其作用的强度也不同。其中,蒙脱石对干酪根的热解烃组成的影响最大,伊利石、高岭石的影响较弱。

粘土矿物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由于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不仅使长链烃裂解成小分子烃,还可造成烯烃含量的相对减少,异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含量相对增加。

粘土矿物的吸附能力:

随深度的加大,岩石成岩作用增强,粘土矿物吸附力增大,按物质组分的吸附性能不断进行重新分布:分子结构复杂的脂肪酸、沥青质和非烃集中在吸附层内部,烃类集中在外部,依次为芳香烃、环烷烃及正烷烃。

粘土矿物的热催化作用:

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可以降低有机质的成熟温度,促进石油生成。

热催化气特征:

腐泥型有机质:该阶段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呈原油伴生气出现。重烃气含量高,一般超过5%、高者可达40%-50%,属典型的湿气。它们或呈游离气、或呈溶解气状态与油藏伴生,在含油气盆地中,极为常见。

腐殖型有机质:该阶段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煤成气,呈游离状态,气的湿度比腐泥型天然气相对干些,但一般也属湿气,含煤盆地常见这种气、并往往形成煤成气藏。

区别煤成气与煤层气的概念:

煤成气:含煤岩系中有机质在成煤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其成分以甲烷为主,以游离气为主,多数已经游离到周围的砂岩储层中。

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

凝析气阶段:

3000-4000m,地温介于180-250℃,超过了烃类物质的临界温度,残留的干酪根继续裂解。

凝析气特征:

残留的干酪根继续断开杂原子官能团和侧链,生成少量的H2O、CO2、N2,主要反应是大量C-C链受热裂解,包括环烷烃开环破裂,液态烃急剧减少、C25以上高分子正烷烃含量渐趋于零,残留少量低碳原子数的环烷烃和芳香烃;相反,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是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在地下深处呈气态,采至地面随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液态轻质石油,即凝析油并伴有湿气,进入了高成熟时期。

裂解气阶段:

大于4000m,地温超过250℃,达到有机质转化的末期,生成甲烷。

裂解气特征:

以高温高压为特征,已经形成的液态烃和重烃气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释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H/C原子比降至0.45-0.3,接近甲烷生成的最低限。该阶

段出现了全部沉积有机质热演化的最终产物:干气甲烷和碳沥青或次石墨。

四个阶段特征:

综上可知,在原始沉积有机质热演化的全过程中,都可以生成天然气,只不过在不同演化阶段.所生成的天然气在性质和数量上不同而已。此外,尚需指出,有机质成熟的早晚及生烃能力的强弱,还要考虑有机质本身的性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树脂体和高含硫有机质往往成熟较早;藻质体生烃能力最强,腐殖型有机质同样可以成为生油气母质,以生气较多为特征。

根据天然气形成的成熟度或化学作用形式分类:

1.生物气

2.热解气

3.裂解气

生物气:

I、II、III型源岩在泥炭化和成岩阶段未成熟期内(R。<0.5%),通过甲烷生成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天然气。此阶段I、II、III型源岩主要是成气,均为干气。由于甲烷生成菌活动温度不能高于75℃,故生物气是在75℃以下形成的,最适于甲烷生成菌大量繁殖温度是35-42℃。也是生物气形成强度最大阶段。生物气在天然气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占世界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0%以上。

热解气:

I、II、III型源岩在成熟期内(R。=0.5—2.0%),通过热催化降解作用形成的天然气,均为湿气,在成气同时还形成石油。不同类型源岩形成油气的比例不同。I、II型源岩在此阶段以成油为主,成气为辅,气体往往溶解于石油之中,故常称之为溶解气或伴生气;含煤地层源岩在此阶段则以成气为主,成油为辅。

裂解气:

I、II、III型源岩在成熟期内(R。>2-5%),已生成的液态烃、残余干酪根及部分重烃气经高温裂解作用形成的天然气。此阶段各类源岩主要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干气。

按烃类气湿度的分类

干湿气概念:

所谓湿度是指重烃气(主要是C2-4)组分含量与甲烷组分含量的比值(C+2/C1)。一般:把含95%或更多甲烷的天然气称为干气(C+2/C1 <5%),甲烷含量小于95%的则称为湿气(C+2/C1 >5%),依据天然气含烃组分的差异,把含CH4-C4H10的称为干气,含CH4-C10H22的命名为湿气,含CH4-C16H34的命名为凝析气。

天然气根据相态的分类:

游离气

溶解气

吸附气

固体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