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答李翊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 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 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 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 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 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 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其用于人也奚 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 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已有方,用则施 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 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 人,自称古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自幼勤奋好学,德宗贞元 八年(792)进士,曾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贞元未, 官监察御史,因上疏请求减免灾民赋役,贬阳山令。唐宪宗 元和十二年(817),曾随裴度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之乱, 迁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因上表陈宪宗迎佛骨,贬潮州刺 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因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他推崇儒学, 反对佛老,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继承发扬先秦, 两汉散文的优点、长处,主张“辞必已出”强调“惟陈言之 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 代散文影响较大,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 黎先生集》。
答李翊书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 不欲告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 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 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将 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耶?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 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 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 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 之人,其言蔼如也。
字词句理解(二)
•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
非邪?
不过,我是个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还没有进入他的屋 内去的人,怎么能够知道对还是错呢?
• 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尽管这样,也不能不对你谈谈它。
•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你所说的著书立说的想法是对的,你所做的与所期待的,
•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根长得茂盛的,它的果实就饱满,油添得充足的, 灯光就特别明亮, •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具有仁义道德思想的人,他的言语和和顺顺。
字词句理解(一)
•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陈言李生足下: •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 生以其道? 你的来信文辞非常出色,而你提问题又是多么谦虚而有 礼貌啊!能像这样,谁不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你呢? •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道德(为你所)掌握日子已不远了,何况作为道德表现 的文章呢?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 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
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 为言之。愈白。
题解
李翊是唐贞元十八年(802)进士,曾跟随韩愈学
习古文,贞元十七年他曾写信向韩愈请教关于古文创作 的问题,本文是韩愈答复他的信。
本文文体: 本文是书信体议论文。
字词句理解(四)
•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如果希望达到古代的著书立说者(的境界),那么就不 要希望自己很快成功,不要被权势和名利所诱惑,
•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就像栽树),培养它的根而等待结果实,(又像点灯), 给它添油而后希望它(发出更亮)的光。
字词句理解(五)
韩愈的古文运动
• 唐代散文最重要的现象是“古文运动”的兴起。所谓“古文” 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故又称 “时文”)而言,指先秦两汉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它是一种 儒学复兴运动。在这一层意义上,韩愈等人所提出的理论,是强调 文章要贯穿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作用,而取消文学的独立 价值,从而也就取消了南朝已经出现的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虽 然他们的实际创作并不那么简单,但这种理论却反映出文学观念的 退步。在另一层意义上,古文运动也是文体改革运动。骈文是一种 形式非常精致、表达很不自由、一般人难以写好的文体。特别是到 了南北朝后期和唐代,骈文写作的讲究越来越多、束缚也越来越大, 已经不适合作为普遍使用的文体。所以,以更自由灵活、能够充分 表达思想感情的散体文来取代它的主导地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 文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注意到古文运动的两重性,而加 以区别对待。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 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 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 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 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 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 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 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 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非常相似而接近了。
字词句理解(三)
•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将蕲至于古之 立言者耶? 但不知道你的(著书立说的)志向,是希望超过别人
而被别人所取法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的著书立说者
(的境界)呢?
•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
(如果)希望超过别人而被别人取法,那么你本来就已 超过别人而可以被别人效法了。
答李翊书
韩愈
这篇书信体的文章,阐述了对学文的全面观点,
强调道德是文章的本源,要有长期修养的功夫。
学习要求
语言知识:
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文学知识:
了解作家韩愈;识wenku.baidu.com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课文阅读分析:
• 理解文中关于作家的品德修养与文章写作之间关系 的论述。 •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明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