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年代后期,我国工程心理研究开始恢复和发展。中科院心理 所、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空军医学研究所、杭州大学、同济大学 等单位先后建立了工效学或工程心理学研究机构。杭州大学还创建 了工业心理学专业,招收和培养了第一批工程心理学的本科生、硕 士生和博士生。一些高等学校开设了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课程。国 家技术监督局和国防科工委分别组建了 “ 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 和 “军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有
2. 激情:发生迅速、表现猛烈、持续时间短,因此被称为是“暴风
骤雨”式的情绪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大脑皮层的控制能力 降低,认知范围缩小。
3. 应激:是当面临出乎预料的危机情境时,个体突然出现的一种高
度紧张的身心状态。人们在应激状态下往往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应 对方式和反应能力。
日本心理学家曾把人的心理状态划分为5个层次:0代表无意 识的失神状态、1代表类似于打瞌睡那样的意识恍惚状态、2代表 通常的松弛状态、3代表能力发挥最高的状态、4代表极度紧张状 态或叫惊慌失措状态。 据介绍,二战中在炮火前线的美军:心悸亢进的69%、反胃 的44%、全身发抖的25%、出冷汗的18%、虚脱的14%、胃痛的 14%、小便失禁6%、大便失禁的5%。 技术设备的操作人员在极度紧张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束手 无策,茫然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事故发生,处于惊呆状态;动 作错乱:不该开的开关往往打开、该刹车时往往加大油门。
绿色和平组织在今年4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3万人
因此次核爆炸而罹患癌症。
事件三:由于“人为错误”而导致的交通、航空事故频频发生!
事件四:烧伤科常常传来婴幼儿让人心痛的哭声,因为那种哭声充满
彻骨的疼痛、充满不能动弹的无奈、充满来自幼小心灵深处的委屈!
事件五:曾经不止一次的大火,烧掉了一个又一个的娱乐中心,也因
心理学的理论改善各种工程设计方法,使产品或系统设计配合人类 认知能力、心理需要和行为方式的限制,使得人的生活和工作变得 更为健康、安全和舒适。 但是,工程设计不是只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还包括其他生理 因素等,所以因促进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什么叫做人因工程学?
三个几乎同意的词汇: 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 : 朱祖祥教授新近给出的定义 是 : “工程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与工程技术交叉的学科。它从心理学的 观点研究工程技术、制造和使用中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
3. 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因工程学
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开设了工业心理学课程。《工业心理学概观》(陈立, 1935)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工业心理学的著作。陈立当时在北京南口机车厂、无锡 纱厂等处开展工作环境等问题的研究。 50年代中期开始,中科院心理所、杭州大学等单位的心理学家在职工培训、操 作合理化、预防工伤事故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一时期的工作在方法上多采用调 查、观察、现场试验等。到了60年代,我国工业生产中的各种装备由仿造为主发展 到自行设计制造为主,要求心理学提供人机匹配的数据,促进了我国工业心理学的 发展。一批工程心理学家先后在仪表设计、铁路信号显示、航空照明和显示等方面 开展了大量研究。
问题进行研究。19世纪末,他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提高工 作效率的试验,找到了一种能帮助工人最有效地铲运煤、铁矿石的铁
铲型式。公司采用这种铁铲后,劳动效率提高了好几倍。随后,泰勒
开创的时间研究与吉尔布雷思(F. B. Gilbreth,1868~1924)开创的 动作研究被合称为动作时间研究。不过,这一时期该领域更关注人员 选拔与培训问题,真正属于人因工程范畴的研究还很少。 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简称 ILO)成立后,国际社会开始制订一系列保护劳 工的法案,并对劳工工场进行规范,这被认为是人因工程实践的开始。
2. 记忆系统的有限性
人类记忆的一些重要参数 短时记忆 记忆容量 4~5个组块 长时记忆 无穷大的容量
存储秒/组块
150ms/组块
到下一个刺激出现 (复述可延长保持时间)
8秒/组块
2秒、200~300ms/组块 无限长的时间
3. 思维:启发式搜索、非逻辑性与求证误区
求证误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求证误区,即总是倾向于寻求那些 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回避那些反驳自己观点的证据。这种倾向有 时是有意识的,有时却是无意识的,它既是教育训练的结果,也是
有限性之一:人的情绪状态 情绪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心理体验,但情绪也成为人类生活的累赘!人 在激情和应激状态下所犯的错误或许是应该得到谅解的,但它所造成的严重 后果有时却是无法挽回的!也因此应该和必须承担责任!
按照情绪的发生速度、表现强度、持续时间,心理学将情绪的 状态划分为三种:心境、激情和应激。这三种情绪状态都具有明 显不同的特征,对人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 1. 心境:发生缓慢、表现微弱、持续时间长,具有弥散性、感染性; 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具有增力的和减力的之分。
内在动机驱动使然。
思维的机制
有限性之三:知识以图式表征,并指导人的心理和行为 内部“图式”无时无刻不在指导人的行动,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着我 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但也让我们不知不觉中犯着连我们自己都感到莫名 其妙的错误!
在拜访朋友时,你有时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把他办公桌上的钢笔随手插 进自己的上衣口袋里! 走进房间时,你忘记了换拖鞋,于是临出门时,就会很自觉地换上拖 鞋走下楼去! 某位先生打开房门走进去,随手拉动灯泡的开关,结果灯泡没有亮,
于是他非常熟练地把手伸到挂着灯泡的地方,并且把手伸进灯头。那里已
经没有灯头,他依然要把手指头插进去试试“有没有电”……!,因为他有 “探究”的本能图式。
有限性与无限性 人的体能虽然有限、智能虽然有限,欲望却在无限膨胀、挑剔也 在无限膨胀!所以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永远都是没有止境的! 这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基本驱力之一。
统的限制性、记忆信息的组织方式、思维中的非逻辑性等。
1. 注意资源的有限性和分配机制
第一,人脑如果不能把大量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过滤掉,就不能进行 有效的加工; 第二,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同时注意的事情只能有一件,这件事往往
是重要的或是新奇的。所谓的注意分配其实是有条件的。
第三,注意的分配存在自动性和控制性两种机制。
此毁灭了多少个快乐的家庭。当看到那大门内侧因窒息死亡的一堆人, 建筑设计师该想些什么呢?
如此频繁的灾难,本是可以避免的,可还是发生了,而且是不断重复地发生
着!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于人的有限性,我们不是超人!我们非常有限,可我
们又没有对人的有限性有充分地认识,或者说认识了也不愿意承认,因为我们是 “万物之灵”!所以,不愿意低下高傲的头,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的体能是有 限的、我们的智能是有限的、我们的情绪丰富但有时会将我们置于莫名其妙的愚 蠢状态!
二、关注人因工程学的缘由
1.它是高等学校新兴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应修课程
2.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迅速成长,必将日渐显示出“人因工程”方 向拓展的需要
3.频发的“人因学”灾难
事件一:“滑梯”的游戏是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喜欢的,但是11岁的她为此
已经从我们这个生命世界里消失!
可能发生便会必然发生,所以要让它不发生的根本方法就是消
除它的发生的“任何可能性”——改变电梯的安装和设计。为什么 要改变,如何改变?考虑人的因素,把人的各种可能危险逐一列出, 再以设计逐一排除,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只有如此,我们的生存环 境才会越来越安全,越来越美好!
事件二:他们在高危工作环境中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因为“人 为操作的错误”而导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四号机组的爆炸,震惊 世界,他们自己也因此被关进监狱!四年后才被提前释放!
三 人非万物之灵,人类越来越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为脆弱的一个物种,她创 造了了不起的技术世界,也使得自己成为技术系统中的一个分子,成为复杂系 统中的一个功能单位!问题是:她所能担负的功能非常有限!她是一个信念系 统,常常先入为主地设定世界的样子,因此导致了自己难以觉察的、或绝不承
认的错误!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有许多无法超越的有限性——
有限性之二:认知的有限性或不变性
人就像计算机一样,也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但他是一个有限的信息 加工系统!在许多方面,他要比他自己的产品——计算机还差得远呢!他体 能有限、智能也有限!
按照Simon 的理解,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具有一系列不变性特征,这是考察和分
析人类认知活动的出发点。这些不变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注意的分配机制、记忆系
美参战各国开始把人因工程学运用在武器设计发展上,研究如何使武器 的使用更为有效、安全,保养更为简便。如此看来,真正有系统地对人 因工程进行研究,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人因工程思想开始转移到各种生产管理,特别是生产线的 设计与管理。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快速发展
人因工程学思想的全面渗透与发展。20 世纪70年代,国外人因工程学处于 快速发展阶段,诸如居住、工作环境 、消费品的设计、医疗 、保健、娱乐,以及 生产过程、品质监管都列入研究范围 ,逐渐呈现繁荣态势。而且这一时期的研究 比以往更关注人类自身的因素 ,综合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工作舒适度、安全度 , 以此为前提来提高生产力,正是人因工程学应有之方向。

人的有限性是工程设计中最为突出的人的
“因素”,因为工业设计必须迎合人的这种身
心有限性,以达到设计的可用性、安全性、舒
适性和审美性等人性化目标!
那么,人因工程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四、人因工程学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学者泰勒(F.W.Taylor,1856~1915)最早对人与工具匹配
返回目录
人因心理学 (Human Factors Psychology) 为心理学的分支,它 所探讨的是工程设计中的人的因素,探讨人与工程系统的交互作用 问题,比如人與機器的交互 (Man-Machine Interaction),它发展理
论去预测人类使用机器或处在某种工程系统中的行为模式,并依据
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 : 是应用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学科,研究个
人受他所使用的工具、机器及其它装备、具体环境的影响,借以帮助 人们更容易、更有效地进行工作。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是将心理学、生理学、解
剖学、管理学以及各种工程学知识与方法相结合 ,探讨人、工作和生 活彼此关系的新领域,主要功能在于研究如何设计一个最适合人的生 活及工作的新环境。
第十一章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
——人因工程学与日常生活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身边发生的各种“人因学”灾难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关注很少,包括学术界的关注也不多,所以 在中国大陆,“人因工程学”的声音迄今还是太微弱,根本引不起 公众的注意、管理者的注意和广大工业设计者的注意。 我们对这个学科缺乏了解,更缺乏在设计中的“人本”理念, 所以身边经常发生的“人因学”灾难并未激发我们去改变什么?我 为什么把一些事件叫“人因学”灾难呢?因为这些事件本是可以避 免的,只要我们在前期的工作中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爆炸事故中,31人当场 死亡,8顿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 ,污染遍及居住着 694.5 万人的 15万平方公里地区,320多万人直接遭受核辐射伤害。参加救援工
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身,7万人成为残疾。调查显示,
已有30 万人因此次核污染死亡 。这是一次最高级别的特大核事 故——7级核事故。
从本质上说,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标在于“以物就人”和“如何以物就 人”。 从词源上说,“Ergonomics”一词来自希腊文,其中的“nomo”是“准则” 之意,“ergo”是“工作”之意,组合起来就是指有“准则”的“工作”,为 此,“Ergonomics”应该提供具有前瞻性的設計。设计是工程范畴,而要使设 计具有前瞻性,就必须以“人的因素”为基础。因此,我们倾向于使用“人因 工程学”的概念,这一概念也有了自己更为直接的通用术语:Human-Factor Engineering。
第二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20年
这是一个人机匹配研究及其快速发展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种新式武器装备、大型战机开始主导世 界战争格局,但是其使用者的能力有限。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工具 与机器的设计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必须考虑到使用者的能力限度,
必须考虑到与人的特点最好的匹配,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于是,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