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路罗中学孟玲秀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改形势下,三维目标教学如何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理念指导本教学模式服务于教学是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本课题旨在探索三维目标在课堂的有效落实,从初中阶段三维目标的设定研究入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努力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课内外沟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赋予三维目标教学共动性、启发性、全面性、层次性以全新的含义,从实践上为三维目标教学的具体操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进一步有效指导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已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还不太了解新课程对教学目标的要求。至少不理解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的真正含义,造成教学实践中偏重知识目标而忽视其它目标的现象的存在。有些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设定时,总是觉得别扭,迷茫甚至不知所措,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上片面、偏颇、模糊不清。有穿旧鞋走新路的感觉,总是觉得不适应,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标设定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所以我们准备对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进行实践研究。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三维目标的提出和确立,将素质教育的责令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课程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关于三维目标的内涵和关系,国内外的研究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定论和结果: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要求;过程与方法倡导的是“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学科的人文性,它强调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包括传统的思想教育、生命教育、现代意识、多元文化以及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孤立的板块,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探究学习新知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总是客观存着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并且伴随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关注学生个体生成与发
展,着眼学生主体发展,就要对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整合,不能彼此割裂或忽略其中的一个。
我们研究的是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落实现状及三维目标的整合对策,是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落实,不是三个维度的简单相加,而是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在过程和方法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注重实践的三维目标有效整合的研究。(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1.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1)注重科学
科学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更应该如此。
(2)注重明确
现在的教育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为了尊重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中的一些知识性错误、不良的价值倾向,盲目地给予表扬。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明显地违背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注重明确,就是对于学生的进步,要明确地提出表扬;对于学生的不足,要明确地指出应该努力的方向。
2.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至关重要。不可设想,一个对学习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取得好成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课程的情感和态度常被排除在教学关注范围之外,既无针对性的培养,又无科学性的检测,更无实效性的成果。老师们也感觉挺棘手:这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教。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三维目标,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课题意在探索三维目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课题国内外已有所研究,但对于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特别是新课程下三维目标的实施还没成熟的研究的前提下,所以我们对新课程标准下三维目标的实施进行研究,这对学生的成长、教学目标的完成,实际的应用都有较大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所谓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
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分为三个维度7个亚类,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七项。它和传统的教学目的不同,虽一字之差,但关系重大,影响深远,它不仅牵涉到一系列的教学观念的更新,还影响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和教学活动方方面面。“知识与技能”合而为一,强调了双基教学血肉相关的密切关系,继承了我国重视双基教学的优良传统;“过程与方法”旨在落实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体现了时代的先进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赋予了情感以实在的社会内涵,突出了情感教学的时效性。
通过本课题材的研究,使本校的全体教师能够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及具体的教学要求,借助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讨,剖析中学课堂落实三维目标的主要因素,提出落实三维目标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指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现实存在问题人手,以我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校的教学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模式构建相结合。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校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使教研更贴近教师的实际。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二)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