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课型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课型
小学数学的基本课型有新知探究课、巩固展示课,复习提升课三种基本课型。
我们重点研究了新知探究课。
小学数学新知探究课是以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它是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新知探究课可分为概念教学、计算教学、问题解决等课型。
一、小学数学新知探究课的基本教学结构。
1、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独学)
2、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对学、展示)
3、释疑解惑,点拨提升。
4、巩固拓展当堂检测。
5、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二、小学数学新知探究课操作流程。
(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
平衡”,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产生弄清求知的迫切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时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适合的引入方法,比如新授概念课引入的基本策略一般有:①从生活实例引入;②从直观操作引入;
③从旧知迁移引入;④从情景设疑引入;⑤从动手计算引入等。
置学生于问题情景之中,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不全知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活思维。
引入新课后揭示目标,不是让学生读一遍目标即可,而是要求教师要把目标里的重点词语标出来,给学生说清楚,使学生明白自己这节课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程度。
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这三个纬度,要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定位适度、要求明确。
要全面,即应该涵盖一节课所有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应该具体掌握到什么程度,是认识、是了解、是理解、是掌握、还是要求会灵活应用,都要有层次的写具体、写明确;但目标也不宜太多,要适度把握。
目标制定时同时必需注意从孩子的角度进行目标的表述,如改变“培养……”、“激发……”这一类词,而用“尝试……”“学会……”“懂得……”“知道……”“能够……”这样的表达方式。
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空间。
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独学。
独立学习能力永远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
一般而言,独学的时间不应少于“三学”的十分之六,并且,独学结果要安排一次小组反馈。
忽视独学的合作将会助长思维惰性的泛滥,并且会使有些学生养成“优生依赖”的习惯。
2、对学。
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后,在这种小型合作中学生对学习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差距不大,又有类似的表述语言,比较容易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树立“对子”意识,建立“对学”机制,是新课堂落实“兵教兵”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快捷高效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
3、群学。
群学是合作学习的整合和拓展。
“群”是个相对概念,相对于班级来说,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群”,相对于小组来说,小组内又可以组建更小的“群”。
一般意义上三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群”。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探讨问题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展示交流。
在这里,教师的作用相当于节目主持人,让各小组尽情发表观点,争辩、质
询、接受、吸收。
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勇敢的阐述观点。
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具体如下:
①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
②各组成员认真倾听相互评价,表示赞同、反对,开展有竞争的合作。
③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想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三)释疑解惑,点拨提升。
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在此,教师必须做到“五不要”。
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教,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做,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不要暗示。
切忌教师满堂灌。
另一方面教师的点拨要点拨“明白”,该示范时要示范“准确”,该精讲时要讲解“透彻”。
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四)巩固深化,当堂检测。
作为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应用、深化问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对学与思的经典阐述。
学生在不断的反思当中,提升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程结束时再现学习目标,可以是学生自己对照展示的学习目标反思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师生即时查缺补漏。
也可以是由师生共同总结一节课的内容,建立一节课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组评,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对全课进行系统回忆,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关键,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将所学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巧家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