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2地震勘探 教学课件
《地震资料采集》课件
地震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地震仪:用于记录地震波信号,包括加速度计、速度计和位移计等
地震计:用于测量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包括机械式地震计和电子式地 震计
地震波接收器:用于接收地震波信号,包括地震波接收天线和地震波接 收器
地震波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地震波信号,包括地震波滤波器、地震波放 大器和地震波记录器
地震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震活动,为 地震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在地震发生后,提 供应急响应和救援支持
地震资料采集系统的关键技术
地震波信号采集技术:通过地震波信号采集设备,如地震仪、地震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地震 波信号。
数据传输技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地震波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地震波信号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数据处理,以获 取地震参数和地震预警信息。
目的:地震资料采集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发 生机制、预测地震、减轻地 震灾害损失。
地震资料采集的方法和流程
地震资料采集的方法:包括地震波观测、地震震源观测、地震震中观测等。
地震资料采集的流程:包括地震资料采集前的准备、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的操作、地震 资料采集后的处理等。
地震资料采集的设备:包括地震仪、地震波接收器、地震震源观测仪等。
地震资料采集的重要性:地震资料是地震科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地震预测、预警 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资料采集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人工观测到现代的自动化观测,地震资料采 集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地震资料采集的现状:目前,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 和防灾减灾领域,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地震资料采集的应用:包括地震预测、地震预警、地震灾害评估等。
地震数据野外采集技术附方法
地震的野外工作是最基础的工作,其任务是获得第一手资料。
§3.1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波和干扰波
一、干扰波、有效波的定义(相对定义)
对于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来讲,有效波就是一次反射波,其它不希望的信号均可看作干扰波。
沿地面传播,主要是雷利面波,振幅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衰减。是柱面波。
在无限均匀介质中,只有P波和S波。
在有面限定的有限介质中,在面上有面波,地面上的面波是雷利面波。
特点:
a.低频,几-30Hz。
b.低速,200-1000m/s。
碎屑岩波速2000-4000 m/s
灰岩波速可高于7000 m/s
c.能量强,衰减慢。
根据这个相对的定义,干扰波是不可避免的。如折射波、直达波、多次波。干扰波就象田里的“杂草”,杂草不是有用的植物,不希望它生长也要到处生长,杂草对植物有坏的影响,所以要想办法,能消除的就消除,不能消除的就去压制它,这就必须先认识杂草,才能消除或压制之。
对于干扰波,我们就按这条路子,先讲特点,才能识别之。进而想法消除或压制之。
特点:
鸣震:整张记录上似正弦波,延时长。
高频混响:畸变了的正弦波。(陆上P124)
压制方法:反褶积处理。
海面
海底
6.侧面波
地形复杂时,由侧地表面产生的反射声波。
山谷的侧反射V=340m/s。
水中礁块侧反射V=1500m/s。
压制方法:偏移处理。
7.多次波
见第二章
(P189, Geophysics1988,No.12,P1532-P1537)
地震勘探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11/24/2024 12:49 AM
11
GeoPen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三、互换原理 所谓互换原理,是指震源和检波器的位置可以相互交 换,而同一波的射线路径不会改变。即在介质中的A点施加 一个力F,该力引起另外一点B的瞬时位移为D(t)。相反, 如果在B点施加一个力F,则在A点会引起同样的瞬时位移 D(t)。 互换原理具有普遍性.除适用于均匀各向同性的完全 弹性介质外,也可用于任意形状界面的弹性介质、不均匀 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该原理在工程地震勘察中应用较广, 其中折射波勘探中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就是以互换原理 为基础的。
11/24/2024 12:49 AM
12
GeoPen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四、视速度定律 由费马原理可知,地震波的传播是沿波射线的方向进行 的,因此,在观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时,也必须和波射线的 方向一致才能测得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真值V。但是,实际观 测的方向往往和波射线方向不一致,因此所测的速度值并不 是地震波传播的真实速度,而是沿观 测方向,距离和波实际传播时间的比 值,这种速度称之为视速度V*。
六、叠加原理 若有几个波源产生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且这几个 波在空间某点相遇,那么相遇处质点振动会是各个波所引 起的分振动的合成,介质中的某质点在任一时刻的位移便 是各个波在该点所引起的分失量的和。换言之,每个波都 独立地保持自己原有的特性(频率、振幅、振动方向等) 对该点的振动给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即波传播是独立的, 这种特性称之为叠加原理。
11/24/2024 12:50 AM
24
GeoPen
浅层地震波勘探
人工震源(如敲击、爆炸等)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 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不同类型的岩石往往具有不同的弹性 持征(如速度、密度等),当地震波通过这些分界面时,将 产生反射、折射,而这些不同类型的波具有不同的传播速 度、路径、频率和强度。浅层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仪器记录 各种波的传播时间和波形特征、研究和分析这些波形持征 的变化规律,推断出有关岩石的性质、结构和几何位置等 参数,从而达到工程勘察目的。
地震勘探野外采集
2015.7
本章内容
§2.1 野外工作概述 §2.2 野外观测系统 §2.3 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
§ 2.1 野外工作概述
▪ § 2.1.1 陆地施工简况 ▪ § 2.1.2 海上施工简况
§2.1 野外工作概述
§ 2.1.1 陆地施工简况
▪ 一、试验工作:
➢ 干扰波调查(类型、特点) ➢ 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地表、低速带、界面的质量) ➢ 现则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岩性、药量、方式) ➢ 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观测系统、组合方式)
二、特殊干扰波:
➢ 重复冲击 ➢ 交混回响和鸣震 ➢ 侧面反射波 ➢ 底波
§ 2.1.2 海上施工简况
三、海上震源
➢ 电火花震源 ➢ 无气泡蒸气枪 ➢ 空气枪
§ 2.1.2 海上施工简况
§2.2 野外观测系统
▪ §2.2.1 地震测线的布置 ▪ §2.2.2 野外观测系统
§2.2.1 地震测线的布置
▪ §2.3.1 地震波的激发 ▪ §2.3.2 地震波的接收
§2.3.1 地震波的激发
▪ 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是人工激发产生的,称之为人 工震源。
▪ 人工震源有两大类型,是炸药震源,二是非炸药震 源。
➢ 陆上震源类型包括:炸药与非炸(可控震源、 重锤、气动等); ➢ 海上震源类型包括:空气枪、电火花、无气 泡蒸汽枪等。
§ 2.1.1 陆地施工简况
§ 2.1.1 陆地施工简况
➢ 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法
§ 2.1.1 陆地施工简况
➢ 4、环境噪声调查
环境噪声基本情况调查 组合对环境噪声作用的调查 生产条件下的噪声调查
§ 2.1.1 陆地施工简况
▪ 五、干扰波的类型及特点
第3章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2PPT课件
干扰波与有效波的差别
一、有效波与干扰波
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就要求突出 有效波,压制干扰波,使地震资料更能 真实地反映地下的地质情况。 组合法就是一种压制干扰的方法。
二、组合的概念
地震组合法就是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在传播方 向上的不同而提出的压制干扰波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用于压制面波之类低视速度的规则干扰 及随机干扰。目前仍是野外工作的一种最基本 的技术。 在野外多个检波器以一定的形式(线性——顺 地震测线或垂直测线;面积—圆形,星形,菱 形)埋置在测线上,把接收到的振动叠加起来作 为一个地震道的信号。
3.5.1 地震勘探中干扰波的特点 和组合的概念
一、有效波与干扰波 二、组合的概念
一、有效波与干扰波
当激发地震波时,既产生有效波,也产 生干扰波,所记录的地震信息是在干扰 的背景下记录的有效波。
一、有效波与干扰波
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差别
1)传播方向上的差异。例如水平界面的反射波差 不多是垂直从地下反射回地面的;而面波是沿地面 传播的。实质上就是视速度的差别。 2)有效波和干扰波在频谱上有差别 3)有效波和干扰波经过动校正后剩余时差上的差 别。如多次波,在经过动校正后,剩余时差仍不为 0 4)有效波和干扰波出现的规律上差异。例如风吹 草动等引起的随机干扰的出现规律就与反射波的很 不相同。
压制区内极值大小不等,以中心极值最小,当n为奇数, 中心点为y=0.5时,将y代人公式得:
(n,12)1nssiinnnyy1nssiinnn2
1 n
2
3.5.2 简单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
组合的方向效应
线性组合的频率特性
上面讨论的组合方向特性是基于固定频率的平 面简谐波,对平面简谐波,组合前后频率不变, 有效波到达相邻检波器的时差为0。 实际的地震波包含许多频率成分,频率不同, Δt/T也不同。有效波到达相邻检波器的时差 可能很小,但不为0。组合后的波形有畸变 宽频波组合后的波形是否畸变,就需要考察组 合的频率特性。
地震勘探原理课件——第三章 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
第三章 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第一节 有效波和干扰波 一、有效波和干扰波的概念 1.有效波:在地震仪接收到的所有振动中,能解决某一特定地质问题的波称为有效波或信号;2.干扰波:一切妨碍分辨有效波的其他波称为干扰波二 规则干扰波(一)面波又称地滚波,当震源较浅和表层具有明显的成层性时,在自由表面回产生瑞雷面波,特点是:频率低,(几十Hz)能量沿铅垂方向衰减快,沿水平方向衰减慢,延续时间长,具有频散特点,在地震记录上呈扫帚状。
(二)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弹性波声波的特点是速度稳定,(330-340m/s),频率高,延续时间长,在地震记录上形成强而尖锐的波至。
(三)工业电干扰当地震测线通过高压输电线时,地震检波器电缆回感应出50Hz的电压,形成在整个地震记录上或部分地震记录上50Hz 正弦干扰波。
(四)虚反射虚反射是指从震源首先向上到达地面发生反射,然后向下传播,遇到弹性分界面反射回到地面的波,他伴随在一次反射之后,,又称伴随波。
使一次波相位数目增多。
(五)多次反射波在地下存在强波阻抗界面时,会产生多次反射波。
特点:全程简单多次反射波与识别标志区分。
一次反射波相似。
可用t三 不规则干扰波(一)微震非震源激发的地面扰动统称为微震。
风吹、草动、海浪、交通车辆等。
特点:频带宽不能用频率滤波或视速度滤波压制,可用垂直叠加法压制(二)低频、高频背景在疏松地层中激发易形成低频背景,特点:低频不规则振动。
在坚硬的岩石中激发时,波传播到浅部不均匀体,产生散射和高频干扰背景。
第二节测线设计和观测系统一 测线设计(一)反射波法测线设计测线设计原则:1.最好为直线;2.主测线应与岩层或构造走向相垂直;3.尽可能与钻探线或其他物探测线相一致。
4.面积测量时应有联络测线,以检测不同测线上反射波的闭合情况。
(二)折射波法测线设计相遇观测法:双边放炮的观测方法。
1.相邻两道检波器间的距离叫道间距,一般为目的层深度的1/10。
很深时不按此比例。
地震勘探方法PPT课件
i1
i 1
hivi p 1 p2vi2 1 2
应用二项式展开,并令ti 单程垂直传播时间,得
hi Vi
表示波在各层中的
t
2
n i 1
ti
1
1 2
p 2 vi2
1 2
3 4
p 4 vi4
同理,有
n
n
x 2 hitgi 2
i1
i 1
hivi p 1 p2vi2 1 2
2
n i 1
利用折射波的时距曲 线,能方便地得出界 面速度和截距,进而 可以求出折射界面的 深度值
(2)倾斜界面的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 O1点激发,O1 O2点区间接收
t O1M PO2 MP
V1
V2
hu hd O1Q (hu hd )tgi
V1 cos i
V2
x cos hu hd cos i
V2
V1
下倾接收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tu
X
cos
V2
hu hd V1
cos i
X V1
sin(i
)
tou
tou
2hu V1
cos i
hd hu x sin
上倾接收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td
X
cos
V2
hu hd V1
cos i
X V1
sin(i
)
tod
tod
2hd V1
cos i
hu hd x sin
§1.2 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
一、时距曲线 1、与地震勘探有关的各种波
➢地震反射波法 ➢地震折射波法
地震记录图、地震剖面、同相轴
2、时距曲线的概念
地震勘探-地震资料的采集
面波
面波压制效果对比图
爆炸井深时面波减弱,井浅时面波增强。
A B
(3)多次反射 当地下存在强波阻抗界面时会产生多次反射。 特点:与一般反射波相似,但视速度稍低,通过时差分析来识别。
(4)随机干扰
随机干扰频谱很宽,不能利用频率滤波压制。 随机干扰分为三类: 定义:指无一定规律、无一定频率及视速度、杂乱无章的振动。 第一类:地面微震和其它外界干扰。如风吹草动、人为因素 引起的无规则振动,特点是频带宽(1~200Hz); 第二类:仪器在接收时或处理过程中的噪音; 第三类:震源激发后产生的不规则干扰。 随机干扰表面上不规则,实际遵循统计规律。
(1)、声波
产生条件:井浅、坑中,空中用炸药或使重锤撞击地面。
特点: 1)速度稳定(340m/s),在地震记录上形成尖锐的强的初至
波;
2)频率高、延续时间长,呈窄带状出现,时距曲线为直线;
压制方法: 改善爆炸条件,处理时通过滤波等;井中注水,埋井,大 偏移距
压制方法:改善激发条件、井中注水,埋井等
打钻埋炸药
山地钻在工作
沙漠地震勘探
山地地震勘探
仪器操作员在工作
海上地震勘探
第二节 有效波和干扰波
1、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定义
有效波:在地震勘探中用来解决地质任务的波。
干扰波:对有效波起干扰和破坏作用的波。 有效波和干扰波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可 相互转化。
2、干扰波的种类:
1)规则干扰:具有一定的频谱和视速度,能 再地震剖面上以一定的同相轴出现的干扰波 。直达波、面波、折射波等。
(5)相干干扰 定义:指外界产生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干扰。
特点:在地震记录上表现为有规律的振动,具有一定的 频率和视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v t 2 fc
(3.5.3)
1. 指沿横向方向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的尺 寸;
2. 第一菲涅尔带:地表点震源发出的球面波 到达界面时的波前面,与前面相距1/4波长先 期到达的另一波前面在界面上形成的圆称第 一菲涅尔带;
3. 在频率较高时,第一菲涅尔带半径为式 (3.5.3)
4. 如果地质体的水平宽度a满足不等式则这样 的地质体相当于一个点的绕射,不能分辨该地 质体的存在;
CDJ低频系列检波器
CDJ低频系列检波器其规格有1HZ、2HZ、2.5 HZ、3HZ, 以及由其组成的三分量检波器,广泛用于深部地震勘探、 地震监测、工程微振测量,以及其他方面的低频测振。
二 、放大器
1.由于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很微弱,需将 信号送至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
2.放大器对来自浅、中、深层的反射信号 自动调节放大倍数;
Pn 11r12 Pa
(3.5.10)
图3.5-4 相同频带宽度的子波具有相同的分辨率示意图
式中pn 为有噪声存在条件下的分辨率,r 为信噪比,为无噪声时的分辨率;
3. 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可以用子波的分辨率 来描述,零相位子波的分辨率最高;
4. 当信噪比r趋于零时,分辨率pn趋于零; 5. 当r趋于无穷大时,等于无噪声时的分
图3.7-3 组合法频率特性
(2) 随t增大,组合对高频成分有压制 作用;
(3) 组合的频率特性会使有效波形产生 波形畸变;
(4) 实际工作中应设法提高有效波的视 速度,例如近炮点接收,倾斜界面时, 采用下倾激发上倾接收。
1.设组合数目为n,如果组合内各检波点接 收的不规则干扰波互相统计独立,且有效波 的到达时差t0,这时统计效应有最大值:
(一)分辨率与频率成分的关系
• 分辨率不依赖于单频谐波的频率,单频 波的分辨率为零,只有同时增加频带宽度 方可;见图3.5-4.
• (二)分辨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
• 1. 地震记录信噪比会影响地震记录的分辨 率;
• 2. 设地震记录的分辨率为Pa (无噪声存在 条件下的分辨率),信噪比为r,可以证明
2. 记录长度=地震仪的采样点数采样 率(采样间隔),采样点数确定了, 采样率高,测量精度高,但勘探深度 变浅;
3. 采样率的选择应满足采样定理:
t 1 2fc
(3.6.2)
二、最大和最小炮检距
1. 最大炮检距xmax 就是炮点与最远一道之 间的距离,一般最大炮检距应大致等于最深目
的层的深度h,或
ti
1 v
xi24h2
(3.7.1)8
1.水平界面的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式为 2.显然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时距曲线是双曲线;
• (1)由炮检距不同引起的各道反射波的到 达时间ti与共中心点处的到达时间t0的差称 为正常时差:
t
x2 2t0v 2
(2)经正常时差校正(动校正)后,共反射
点道集时距曲线变成t= t0 的直线, 见图(3-7-5)。
(3) 沿地面方向传来的低视速度波,通过组合 落入压制带,组合法也叫视速度滤波。
2. 规则波线性组合的频率特性 归一化的组合频率特性公式为
图3.7-2 组合数目不同的方向特性
(f)n 1ssiin n n f f tt
(3.7.7)
固定组合数目n,以t为参变量,频率f 为横坐标,可绘制组合频率特性曲线。 见图3.7-3 (1) 视速度为无穷大时, 组合后对所有 频率成分都没有频率滤波作用;
3. 加速度检波器的固有频率很高; 4.灵敏度是检波器的重要参数; 以上各参数在检波器出厂时就有标定。
5.寄生共振特性是检波器的重要特性,见图3.4-4
图3.4.3 阻尼系数与检波器固有振动的关系
图3.4-4 不同型号检波器的寄生噪声
土壤表面与检波器底面的接触,构成了 检波器—土壤振动系统,并存在一个谐振频 率,在检波器插在刚性岩石上时,谐振频率 高,在软的岩石上,谐振频率低。检波器与 地面的耦合情况也影响谐振频率,使输出响 应发生强烈畸变。为此需将检波器埋的正、 直、紧,尽量使其与地面耦合好。
3. 地震仪应有宽的频带和可选择的滤波器; 4. 对地震脉冲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5. 仪器对各道有良好的一致性;
DZQ24地震仪
• 6. 一个检波器 + 一个放大器 + 记录显示系 统= 一个地震记录道
• 一、检波器
• 1. 是将地震波返回到地表时所引起的地面 振动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
• 2. 有动圈电磁式(用于陆地工作)和压电 式(用于海洋和沼泽地)
(一)规则波均匀线性组合 1.规则波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 归一化的组合方向特性为
K n
1nssiinnnTtt
T
(3.7.6)
(1) 均匀线性组合使指将n个检波器沿测线 等间距的排列,如果这n个检波器分布在 一个面积内,则称为面积组合。
(2) 由规则波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地震 波的视速度很大时,落入通放带,组合 后的输出达到最大;
地震仪器
• 1. 仪器应有较高的灵敏度; • 2. 有大的动态范围 • 动态范围是指地震仪能够线性记录地
震信号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范围, 通常用他的比值来表示。其表达式为:
20log(线性记录的最大信号电压)/(线 性记录的最小信号电压)
单位为分贝(db).例如当比值为104时, 动态范围为80分贝;
ar
(3 .5 .4 )
5. 第一菲涅尔带半径随频率增高而减小,随 勘探深度增大而增大,因此不能撇开地质体的 埋深而谈分辨率问题。
图3.5.-3 第一菲涅尔带范围确定示意图
6.下图是砂岩体模型宽度与其对应的 地震响应,对于大于菲涅尔带的反射 段,显示的反射图形与反射段的形态 一致,对于小于菲涅尔带的反射段, 地震反射特征发生变化,呈现点绕射 型效应、振幅随岩层横向宽度的减小 而降低。
xma x(0.7~1.5)h
2. 最大炮检距太大会带来宽角反射的畸 变影响;
3. 最小炮检距xmin 是炮点与最近一道检 波器之间的距离,又称偏移距;
4. xmin不应小于最浅目的层的深度; 5. xmin大一些可以消除声波和面波干扰。
三、最佳接收地段的选择
最佳接收地段又称“最佳窗口技术”,
Gbn n bn
(3.7.1)5
G代表组合后的信噪比除以组合前的信噪 比,可见组合可以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 比n倍。
2.组合法具有平均效应,
(一)垂直叠加 1. 利用地震仪的信号增强功能,在相同接收
排列上,将炮点多次重复激发的信号叠加 在一起,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 2. 经m次垂直叠加后,使有效波振幅增强m 倍; 3. 对相互统计独立的干扰波,经m次垂直叠 加后,振幅将增强m倍,因此利用垂直叠 加可以提高信噪比。
辨率Pn =Pa
分辨率
6. 当r=1时,Pn =1/2 Pa ; 7. 当r2时,pn Pa ; 8. 信噪比 r=2~4比较合适; 9. 如果工区干扰成分大,应重点提高
记录的信噪比,干扰小,应以提高分辨 率为主。
(三)分辨率与大地滤波作用
1. 地震记录的分辨率随传播深度的增 加而降低,要提高纵向分辨率,又 有较大的勘探深度,就要拓宽子波 的频带宽度,使子波向低频端扩展。
• 三、对影响分辨率的几个因素的讨论
无论是垂向分辨率还是横向分辨率,
都是与子波的频率成分、频带宽度和相位
特征等因素有关,子波的波长越短,分辨
率越高,频带越宽,分辨率越高,在频谱
相同的情况下,零相位子波具有较高的分
辨率,这是因为零相位子波,频带较宽,
振动延续时间最短所致。
图3.5-4 表示宽度不等的砂岩体横向分辨模型
• (3)对动校正后的信号进行叠加成为水平 叠加,叠加次数即多次覆盖次数;
• (4)把叠加后的总振动作为共中心点M的 输出,就是共中心点多次叠加的输出;
图3.7-5 动校正示意图
(5)当存在多次反射波时,由于比相 同t0的一次反射波的正常时差大,动校 正后仍有残差;见图3.7-6, 因而对多次 波不能形成同相位叠加,叠加后多次波 被压制;这就是水平叠加压制多次反射 波、提高信噪比的原理。
*
x 2
(二)确保足够的空间采样率
即要求在一个波长内至少两次采样,避免 陡倾界面的假频化;
(三)对反射界面进行充分采样
选择道间距应保证第一菲涅尔带内至少 有两道四个CDP点接收,也就是x应小于 第一菲涅尔带的半径。
第七节 浅层地震勘探野外抗干扰技术
一、组合法
组合是指用一组检波器产生一道信号 输入,是应用波传播方向的不同来压制干 扰波的一种方法。
CDJ中高频系列检波器
CDJ-Z 4-100赫垂直检波器
CDJ-P 4-100赫水平检波器
CDJ中高频系列检波器
其规格有 4HZ、 10HZ、
15 HZ、28 HZ、30 HZ、
40 HZ、60 HZ、80 HZ、
100 HZ以及由其组成 的三分量检波器。
广泛用于石油、煤炭、 冶金、国防、工程等地 震勘探及浅层地震勘探.
3.地震仪中的瞬时浮点增益放大器以二进 制增益控制方式为基础,以6分贝为阶跃台 阶,即以2的整数次幂跳变。
三、记录系统 地震数据经模数转换为数字形式,记录在磁 盘上。
第五节 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一 、垂向分辨率 1.用地震记录沿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 地层的厚度;
2.由图3.5-1,当来自顶、低反射波的时 差 大于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长度t时, 顶、低界面的反射波才能分开;
100HZ垂直检波器 ; 100HZ水平检波器
数字地震检波器(传感器)系列自然频率 从1HZ 100HZ。有垂直,水平,三维, 双向,地面,井中,槽波等规格的检波器, 以及万向调节三分量检波器,54.7度三分 量检波器等特种检波器,还有垂直、水平 双向传感器等,规格、品种齐全。该系列 的检波器具有灵敏度高,参数一致性好, 抗震、抗冲击、密封防水 性能好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