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表面
超疏水表面

剂。
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超疏水氧化锌薄膜
实验步骤
将清洗好的玻璃衬底采用旋涂工艺在匀胶机上制备ZnO缓冲层,转 速2000r/min。反复旋涂、干燥四次后,将玻璃衬底在400℃热处理 30min以形成ZnO缓冲层薄膜。 配备硝酸锌浓度为0.01mol/L的溶液作为化学沉积的溶液,NaOH浓 度分别为0.35mol/L、0.4mol/L、0.45mol/L。将已涂覆缓冲层的玻 璃衬底垂直插入沉积溶液中,在一定的加热速度和磁力搅拌速度下 升温至 75 ℃,继续反应一定的时间后,即可在玻璃衬底上获得 ZnO 纳米棒阵列膜。 将所制得的ZnO薄膜分别经去离子水淋洗后,在100℃下烘干。然 后放入葵基三乙氧基硅烷/乙醇溶液(10mmol/L)中,24h后取出,用 乙醇淋洗,在150℃加热2h。
刻 蚀 法
沉 积 法
模 板 法
溶 胶 凝 胶 法
相 分 离 法
静 电 纺 丝 法
纳 米 颗 粒 法
化 学 腐 蚀
激 光 刻 蚀
等 离 子 体 刻 蚀
光 刻 技 术
平 版 印 刷 术
物 理 气 相 沉 积
水 热 生 长 法
化 学 气 相 沉 积
电 化 学 方 法
层 层 组 装 技 术
超疏水表面技术存在的问题
适当增加沉积时间可以提高ZnO薄膜的疏水性,但薄膜的 疏水性与ZnO纳米棒阵列膜的规则性似乎关系不大。
谢 谢
超疏水表面技术的发展趋势
解决现存问题, 进行规模化生产
产业化
发 展 趋 势
多功能化
对自然界动植 物进行仿生
光、电、磁、热 等外界刺激响应
智能化
超疏水表面技术的潜在应用
门窗玻璃
潜 在 应 用
材料科学中的超疏水表面技术

材料科学中的超疏水表面技术材料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各种物质的性质、结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
在材料科学中,超疏水表面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这一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超疏水表面技术的原理超疏水表面技术是指通过特殊方法处理表面,使得其具有极强的疏水性能,即液滴在表面上呈现出球形或半球形的情况。
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微纳级的表面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优化。
其中,微纳级的表面结构是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制备一定尺度的微纳级结构,可以增加表面的接触角,即水滴在表面上的接触角大于90度。
同时,微纳级结构还可以改变水滴在表面上的运动方式,使其更容易滚动或滑落。
这些特性使得表面具有更好的自清洁、防污和防腐蚀功能。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化学成分。
通过在表面增加亲水基团或疏水基团,可以调节表面的亲疏水性。
通过控制不同基团的分布密度和类型,可以实现不同功能的超疏水表面。
二、超疏水表面技术的应用超疏水表面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清洁材料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地减少物质在表面上的侵蚀和积垢,因此可以应用于自清洁材料的制备。
例如,建筑材料、汽车玻璃、纺织品等都可以通过超疏水表面技术实现自清洁效果。
2. 防水和防污涂层超疏水表面可以抵御水和油等液体的渗透和附着,因此可以用于制备防水和防污涂层。
例如,建筑物的屋顶和外墙、飞机的机身和车辆的表面等都可以通过超疏水涂层实现防水和防污效果。
3. 生物医学应用超疏水表面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通过在医疗器械表面制备超疏水结构,可以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附着,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同时,超疏水表面还可以在肝功能损伤等情况下,帮助肝脏细胞愈合和再生。
三、超疏水表面技术的未来发展在未来,超疏水表面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将是重点。
1. 细化表面结构随着技术的逐步提升,表面结构已经从微观范围向纳米级发展。
未来,细化表面结构将更加普遍,甚至可能到达亚微米级。
超疏水表面亲水原理

超疏水表面亲水原理超疏水表面亲水原理超疏水表面是一种新型材料,它有着特殊的表面结构,能够在水接触时将其完全弹开,形成极度减少接触面积的微观水泡,使液体无法附着其表面。
超疏水表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自清洁、增加传热性能、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超疏水表面亲水的原理。
超疏水表面结构超疏水表面的结构是超级微观的,可以通过高分辨率显微镜来观察。
该表面的结构是一种类似于菊花状的结构,由微米级的柱子或组织构成。
在这个结构之下,还有一层罩在上面的氟碳聚合物薄膜,这种薄膜是一种具有高化学稳定性和低表面自由能的物质。
超疏水表面对水的作用当水分子接触超疏水表面时,由于该表面的菊花状结构,大部分水分子将从高小面塞入该表面上,而不是贴在表面上。
在水分子进入该表面微孔之后,由于空气合力作用,会形成一种微观上的水泡,这种水泡易于流动,大量的空隙留了在该表面的水与其它物质接触面之间,从而减少了该表面与液体的接触面积。
在液体浸润超疏水表面的过程中,水分子的表面张力完美地掌握了水分子的行为,使它们疏离与超疏水表面的“交往”状态。
超疏水表面亲水原理超疏水表面亲水是一种极其受欢迎的特性,它是指表面积聚一定的能够与水分子接触的原子基团,即向水分子开放一定的接受范围的机会,以确保该材料表面上的水分子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像普通干净水一样,或者更容易地拥有强大的悬浮性和流动性,从而使这些表面和液体的接触面积得到进一步的缩减,从而最大限度地模拟液体的本来特性。
总之,超疏水表面亲水的原理是通过表面上特殊的结构和表面张力控制,减少表面与液体的接触,从而降低对超疏水表面的附着力,形成超疏水表面的亲水特性。
该特性为超疏水表面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可以在很多不同领域中使用。
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

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复合材料的定义与特点 (2)1.2 超疏水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3)1.3 两者结合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4)二、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制备技术 (5)2.1 物理法 (7)2.2 化学法 (8)2.3 生物法 (9)2.4 复合制备技术 (10)三、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性能表征 (11)3.1 表面形貌分析 (12)3.2 接触角测量 (13)3.3 摩擦学性能测试 (14)3.4 耐久性评估 (15)四、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的应用领域 (16)4.1 自清洁涂层 (18)4.2 油水分离 (18)4.3 防腐蚀涂层 (19)4.4 其他应用领域 (21)五、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性能优化策略 (22)5.1 添加剂优化 (23)5.2 结构设计优化 (24)5.3 制备工艺优化 (25)5.4 环境因素影响及应对策略 (25)六、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技术挑战与前景 (26)6.1 技术挑战及存在问题 (27)6.2 发展趋势与展望 (28)6.3 行业应用前景及预测 (30)七、结论 (31)7.1 研究总结 (31)7.2 研究展望与建议 (33)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探讨了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
通过深入研究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质和微观结构,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表面超疏水的性能,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表现。
在理论方面,我们详细阐述了超疏水表面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表面张力、接触角以及表面粗糙度等因素。
我们还讨论了超疏水表面的形成机制,如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和自组装等。
在实验方面,我们介绍了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制备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如溶剂热法、溶剂蒸发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我们还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如温度、溶液浓度和搅拌速度等,来优化超疏水表面的性能。
在应用方面,我们展示了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在多个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如防雾、防水和自清洁表面等。
疏水和超疏水表面以及液滴的特性研究

疏水和超疏水表面以及液滴的特性研究疏水和超疏水表面自从被发现以来,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它们与液滴特性密切相关,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许多方面。
本文将重点论述疏水和超疏水表面的定义、特性和应用,以及液滴在它们上面的行为。
一、疏水和超疏水表面的定义和特性疏水和超疏水表面是一种能够使水珠在表面滑动或者迅速滚落的表面。
疏水表面的接触角通常大于90°,也就是说水珠在平面上的接触面积很小,而对于超疏水表面,接触角通常大于150°,水珠在表面上的接触点几乎为零。
这种特殊的性质与表面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疏水表面通常具有结构规则的微米和纳米级别的凹凸结构,如微柱、微球、微刺等,这些结构能够使水珠无法在表面上形成平坦的接触,从而流体分子与表面之间的结合力无法克服流体流动的惯性而发生滚落。
相比之下,超疏水表面则是由纳米级别的凸起结构组成,这些结构将水珠高度限制在表面上,水珠几乎无法与表面产生联系,形成飞滑状态。
二、疏水和超疏水表面的应用1. 自清洁和自清洁材料疏水表面具有自清洁性,能够使尘埃、污垢和其他不洁之物很容易地滑落,而无需用清洁剂清洗。
因此,能够应用于自清洁玻璃、自清洁建筑等领域。
超疏水表面应用于材料科学中的自清洁材料、防水材料等方面。
2. 液滴控制技术利用疏水和超疏水表面与液滴之间的作用力的差异,可以实现液滴的精准控制。
例如,疏水表面可用于液滴传输、液滴分离、液滴操纵和液滴切割等技术。
3. 防水和防腐蚀疏水材料可以用于制作防水和防潮的包装材料,它完全能够防止水分的侵入和破坏。
超疏水材料具有抗腐蚀性和耐用性,并可以作为抗污染、防腐蚀等领域中的重要材料应用。
三、液滴在疏水和超疏水表面的行为液滴在疏水和超疏水表面上的行为可以描述为以下几种。
1. 附着行为:在一些不同结构的疏水和超疏水表面上,小液滴能够停留在表面上并完全不移动。
这种特点可以在制作液晶屏等控制液滴位置的技术中得到充分利用。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结构与性能研究

3、抗腐蚀性能:通过浸泡实验和电化学测试,评估制备的超疏水金属表面在 腐蚀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
五、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
六、结论本次演示研究了仿生超 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工艺和性能 测量方法
展望未来,超疏水表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本次演示的研究成果 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优化 制备工艺,提高超疏水表面的批量生产能力;2)研究超疏水表面的抗生物污 损性能,拓展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3)探究超疏水表面在其他极端环境 (如高温、低温、强辐射等)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考内容二
摘要:本次演示旨在研究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测量方法。首 先,本次演示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后续制备和性能研究提 供理论基础。接着,本次演示详细阐述了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的制备工艺和方 法,包括表面微结构加工、低表面能物质修饰等关键环节。
最后,本次演示介绍了性能测量方法,对制备出的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进行了 水滴接触角、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制 备的仿生超疏水金属表面具有优异的水滴接触角、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
3、表面修饰法:采用表面修饰法将低表面能物质与金属表面牢固结合,提高 其耐久性和稳定性。
四、性能测量方法为评估仿生超 疏水金属表面的性能,本次演示 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测量:
1、水滴接触角:通过静态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水滴在表面上的接触角,评估其 疏水性能。
2、耐久性:通过摩擦实验和热稳定性实验,考察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在不同条 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低表面能物质:低表面能物质如氟化物或硅氧烷可以显著降低表面的水滴 滚动阻力。通过选择合适的低表面能物质和制备工艺,可以获得具有优异超疏 水性能的表面。
超疏水原理的自清洁表面

• 1.3.1 开发简单经济、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 • 1.3.2 提高超疏水表面的强度和持久性 • 1.3.3 开发超双疏表面
超疏水自清洁涂层虽已有工业化应用,但是超 疏水性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还有待提高,特别是耐 水压冲击性能还有待研究,以防止经暴雨冲刷后破 坏表面结构(如将微尘嵌入微纳坑内),降低超疏 水性能。另外,现有的超疏水涂层功能比较单一, 如果能在其中掺杂其它功能性粒子,则可大大扩 大超疏水涂层的应用范围。
超疏水原理的自清洁表面
研究进展
1.1超疏水表面 自清洁原理
荷 叶 效 应
用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 改性过的纳米碳酸钙与聚乙烯溶 液混合涂覆于玻璃表面制得超疏 水涂层,接触角可达到155°,同 时研究了该表面的抗灰尘性能,发 现该超疏水表面具有很好的抗灰 尘能力,当黑烟末粉体粘在表面 时很容易被水滴带走。
Thank
You!
超 疏 水 表 面 自 清 洁 原 理 示 意 图
超 疏 水 表 面 自 清 洁 过 程 图
1.2 常见超疏水表面制备现状
1.2.1 超疏水薄膜
a.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以聚丙烯腈 为前体,利用模板挤压法得到阵列聚丙 烯腈纳米纤维膜,与水的接触角(CA) 达173°,将该阵列聚丙烯腈纳米纤维 膜进行热解处理,得到了在全pH 值范 围内具有超疏水性的纳米结构碳膜;以 微米- 亚微米- 纳米复合结构的聚二甲基 硅氧烷(PDMS)为软模板[8],制备聚 苯乙烯(PS)超疏水表面,该表面与水 的接触角高达161.2°。 b.以廉价的聚苯乙烯为原料,采用一 种简单的可控电纺技术,制备出具有新 颖结构的超疏水薄膜。
1.2.3 超疏水金属表面
采用位错刻蚀剂对铝、铜、 锌基体表面进行化学刻蚀,然 后用氟烷基硅烷对刻蚀后的表 面进行疏水化处理得到接触角 大于150°的超疏水金属表面。
荷叶效应引起的的超疏水表面研究

超疏水应用研究
油中试验过程。污垢分别使用公园里旳土壤(Soil)和室内 旳灰尘(Dust)充当,油选用十六烷(Hexadecane)和食用 油(Cooking oil)。经过疏水涂料处理旳表面被部分浸润 在油中,界面处撒有污垢。之后,研究者向表面滴水(为了 便于辨别,水被事先染成蓝色),以清除表面上旳旳污垢。 以上试验体现了疏水疏油超双疏表面,这个想法来自于疏水 材料旳一点拓展,是根据猪笼草旳自清洁效应来旳,属于仿 生研究,能够到达除油旳效果。
超疏水应用研究——超疏液制备
先在Si或是光刻胶基底上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加工 出规则、精确旳“T”型微构造,然后浇注弹性体材料如聚 二甲基硅氧烷(PDMS),得到倒“T”型构造旳PDMS软印章, 将多种可固化材料制成溶液浇筑到PDMS印章上并脱模,最终 在成型旳T型微构造上做低表面能修饰,就能够得到性能优 异旳超疏液表面。
对于需要预防结冰旳表面,这种现象看起来是个好消息。但 是,德国马普所旳福尔默(Vollmer)教授指出,尽管这一 系列工作很酷炫,但怎样应用它还是个难题。尤其在户外旳 开放环境下,依托降低气压来预防结冰极难操作。
超疏水应用研究
了解了超疏水原理和某些有趣旳现象,那么在实际应用中究 竟有那些材料利用了这些原理呢?
荷叶表面粗糙旳微观构造
超疏水研究——水滴玩蹦床
在荷叶表面,圆圆旳水滴滚落,不会润湿表面,而假如是 水滴从高处滴落到超疏水表面上,它们甚至还能弹跳起来。 但是,假如是原本静止旳水滴,有无方法能让它自己“蹦起 来”呢?近来,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布里卡克斯 (Poulikakos)教授旳课题组就让疏水表面上旳水滴自发地 弹跳了起来,这一发觉于2023年11月4日刊登在了《自然》 (Nature)期刊上。
亲水与超亲水、疏水、超疏水的接触角界限

亲水与超亲水、疏水、超疏水的接触角界限
在表面科学中,接触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于描述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的角度。
接触角越小,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粘附力越大,表面就越亲水;反之,接触角越大,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粘附力越小,表面就越疏水。
在这个基础上,又有超亲水、超疏水等概念。
亲水与超亲水的界限:一般认为,接触角小于5度的表面被称为超亲水表面。
超亲水表面的液体接触角非常小,甚至可以达到0度,液体在表面上会形成完美的薄膜,表面张力非常小。
这种表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防水材料、自清洁表面等。
疏水与超疏水的界限:接触角大于90度的表面被称为疏水表面。
在疏水表面上,液体的粘附力非常小,液滴会在表面上形成球形,表面张力非常大。
超疏水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度,液滴在表面上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这种表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防污材料、防腐蚀材料等。
总的来说,接触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液体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
超亲水和超疏水表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防水、自清洁、防污、防腐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物质制备方法,寻求更高的工程技术应用。
其中,超疏水表面是一种备受研究者们关注的材料,因为其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一、超疏水表面的定义和意义超疏水表面是指一种表面能够使水分距离其迅速溢出的表面。
当水滴落到这种表面上,其表面张力 /黏附能会使得水珠变得特别小,此时,水滴向外的接触角会达到90度以上,这种表面常用作自洁、排水和防污染等方面。
超疏水表面深受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赞誉。
在医学领域,为潜在药物材料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在环境领域,用于水污染的处理;在汽车钣金表面,能够有效避免大气污染和噪音的影响;在纺织工业,能够有效增强织物的防水能力,降低腐蚀性化学品的接触。
二、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制备超疏水表面需要确定一组特殊的化学菜单,以及实现多层分层 (从毛细多层表面) 来避免暴露到表面。
此外,为了让疏水能力记录相对优美和准确,制造者们还需要准确地把控材料的流量和温度,使其能够在其他物质表面中崩溃。
1、化学沉积法化学沉积法制备超疏水表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化学沉积挥发性和锐化的溶液,将纳米颗粒分散在表面上,从而形成疏水表面。
同时,与表面增强感受中使用的铜镀法类似,制造者们还可以使用皮质碳纤维进行疏水表面制备。
2、电极沉积法相对于化学沉积法,电极沉积法的制备方法更加复杂。
制造者将钼或铜通过电子感应、蒸降和金属复合的方式,放置于硅基材料上。
在这种复合过程中,制造者需要精确地控制复合过程中的电压和湿度,这样才能有效确保超疏水表面的品质。
三、超疏水表面的性质研究超疏水表面基本特性已经被科学家们深入研究。
如果要进一步研究这个表面的特性,就需要从表面能量、防污性、稳定性、抗磨耗性、生物适应性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进行深入考虑。
1、表面能量疏水性由表面能的值密切关系密切。
因此,测定超疏水表面的表面能称为评估其疏水性能的重要前提。
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对其疏水性能的影响及应用

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对其疏水性能的影响及应用一、本文概述超疏水表面,也称为超防水表面或荷叶效应表面,是指具有极高水接触角和低滑动角的固体表面。
这种特殊的表面性质使水滴在其上几乎无法附着,即使附着也能轻易滚落,因此具有自清洁、防腐蚀、防结冰、防雾等独特功能。
超疏水表面的这些特性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疏水表面的特性主要来源于其独特的微结构,这些微结构可以在微米甚至纳米尺度上影响水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行为。
因此,研究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对其疏水性能的影响,对于理解超疏水表面的作用机制、优化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工艺、拓展超疏水表面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对其疏水性能的影响,包括微结构的类型、尺寸、分布等因素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机制。
本文还将介绍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超疏水表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超疏水表面微结构的基本原理超疏水表面,也称为超防水表面或荷叶效应表面,是一种具有特殊微纳米结构的表面,其水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
这种表面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水珠在其表面难以停留,极易滚动脱落。
超疏水表面的微结构原理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化学组成。
表面粗糙度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构建微纳米尺度的粗糙结构,可以大大增加固体表面的实际面积,从而在表面与水滴之间捕获更多的空气,形成稳定的空气垫。
这种空气垫的存在显著减少了固体表面与水滴的直接接触面积,降低了表面能,从而提高了表面的疏水性能。
表面化学组成也对超疏水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引入低表面能的物质,如氟硅烷、长链烷烃等,可以降低固体表面的自由能,进一步提高其疏水性能。
这些低表面能物质可以在微纳米结构表面形成一层自组装单分子层,进一步减少水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增强超疏水效果。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哎呀,说起超疏水表面,这可真是个有趣又神奇的话题!先给您讲讲我之前的一次经历吧。
有一回我去参加一个科技展览,看到了一个展示超疏水表面的小实验。
实验人员拿着一块看似普通的材料,往上面倒了一滩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水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珠子,在材料表面滚来滚去,就是不渗进去。
我当时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心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呀?咱们先来说说超疏水表面是怎么制备的。
简单来说,就像是给材料穿上一层特殊的“防护服”。
这“防护服”的制作方法可有不少呢。
比如说,化学刻蚀法,就像是用化学试剂这个“小刻刀”在材料表面精心雕琢,刻出微小的粗糙结构,让水不容易附着。
还有物理气相沉积法,就像是给材料表面“喷”上一层特殊的物质,形成超疏水的效果。
就拿化学刻蚀法来说吧,咱们得先选好合适的化学试剂,这就像是选做菜的调料一样,可不能马虎。
然后控制好反应的时间和温度,时间短了、温度低了,效果出不来;时间长了、温度高了,又可能把材料给“毁”了。
这个过程中,实验人员得像个细心的大厨,时刻盯着锅里的菜,稍有不对就得赶紧调整。
再说说物理气相沉积法,这就有点像给墙壁喷漆。
要把特殊的物质均匀地“喷”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
这“喷漆”的过程可不简单,喷枪的距离、喷射的速度,都得把握得恰到好处,不然这膜就不平整,超疏水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那超疏水表面都有啥性能呢?首先,它的防水性能那是杠杠的!不管是雨水还是其他液体,在它面前都很难渗透进去。
这就像是给物体穿上了一件“雨衣”,能让物体始终保持干爽。
比如说,咱们常见的雨伞,如果伞面是超疏水的,那雨水一落到上面就会迅速滚落,不会让伞面湿哒哒的。
而且超疏水表面还有自清洁的功能呢!灰尘、污垢这些脏东西很难附着在上面,就算沾上了,只要有一点水流过,就能把它们轻松带走。
想象一下,如果建筑物的外墙是超疏水的,那是不是就不用经常费力地去清洗了?还有哦,超疏水表面在抗腐蚀方面也表现出色。
超疏水表面材料的发展前景

超疏水表面材料的发展前景
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超疏水表面材料作为一种颇具潜力的材料,
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超疏水表面材料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例如具有超强的防水性能、自清洁性和抗粘附性等特点,因此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超疏水表面材料在防水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传统防水材料存在着吸水、透水等问题,而超疏水表面材料因其特殊的表面结构,可以使水珠在其表面呈现出极端的接触角,从而实现强大的防水效果。
这种特性使得超疏水表面材料在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防水工程中备受关注。
其次,超疏水表面材料的自清洁性能也为各种领域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户
外广告牌、汽车表面等需要经常清洁的场合,采用超疏水表面材料能够减少清洁频率,节约人力物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清洁,提高使用效率。
此外,超疏水表面材料的抗粘附性也为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通
过将超疏水表面材料应用于医疗器械、生物传感器等医疗设备上,可以有效减少细菌粘附,降低感染几率,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超疏水表面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超疏水表面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超疏水原理

超疏水原理
超疏水原理是指一种特殊的表面现象,即当某些表面接触水时,水滴会迅速减小并滚动,甚至完全滚落。
这种现象源于表面微观结构的特殊性质,使得水分子无法在其上停留,从而表现出极强的疏水性。
超疏水原理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防水材料、防污涂层、微流体控制等方面。
超疏水表面的微观结构通常具有特殊的形貌,例如微米级的凹凸结构或纳米级的纳米柱结构。
这些结构使得表面具有极低的接触角,使得水滴接触表面时无法充分展开,从而迅速减小并滚动。
此外,超疏水表面还可能通过化学方法对表面进行处理,使得表面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增强其疏水性能。
超疏水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纺织品上应用超疏水原理可以制备出防水透气的功能性面料,使得衣物在保持透气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
在建筑材料上应用超疏水原理可以制备出自清洁、防污染的涂层,使得建筑物能够长期保持清洁和美观。
在微流体控制领域,超疏水原理可以用于制备微流体通道,实现微流体的快速传输和控制。
此外,超疏水原理还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超疏水原理制备出具有抗菌性能的医用材料,用于制备医用器械和医用包扎材料。
另外,超疏水原理还可以用于制备出具有自清洁性能的医疗设备表面,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总之,超疏水原理是一种重要的表面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超疏水原理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为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推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疏水原理必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超疏水表面的定义

超疏水表面的定义1. 引言超疏水表面是一种特殊的表面结构,其具有非常强的疏水性质,即液体在其上无法附着。
这种表面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以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自清洁涂层、防污染材料、液滴传感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疏水表面的定义、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2. 超疏水表面的定义超疏水表面是指具有非常高的接触角和低的滑移角的表面。
接触角是指液体与固体界面上形成的接触线与固体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而滑移角则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滑动时形成的夹角。
当接触角大于90度且滑移角接近于0度时,就可以将该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
3. 超疏水表面的原理超疏水表面的疏水性质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微纳米结构和化学改性。
3.1 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通常具有微纳米级别的结构特征,如微凸起、纳米柱状结构等。
这些结构可以使液体在表面上只接触到少量的固体区域,从而减小了液体与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接触角增大。
微纳米结构还可以形成空气层,在液体滑过表面时降低摩擦力,从而实现液滴无法附着的效果。
3.2 化学改性除了微纳米结构外,化学改性也是实现超疏水表面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表面上引入特定的化学官能团或涂层,可以使表面具有更好的疏水性质。
在聚合物材料上引入氟碳链可以增加表面的亲-疏水性差异,从而提高接触角;在金属材料上进行化学溶液处理可以形成氧化物层,进一步提高疏水性能。
4.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4.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表面的形貌来实现超疏水性质。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刻蚀、薄膜沉积、激光加工等。
刻蚀可以通过化学腐蚀或机械加工来改变表面的形貌,形成微纳米结构;薄膜沉积可以在表面上形成具有特定性质的涂层;激光加工则可以通过瞬间高温和高压来改变材料表面的形貌。
4.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特定的化学官能团或涂层来实现超疏水性质。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溶液浸泡、溶胶凝胶法、自组装等。
超疏水性表面的制备方法

超疏水性表面的制备方法1模板法 (1)2溶胶-凝胶法 (2)3自组装法 (3)4化学气相沉积法 (3)5蚀刻法 (4)6粒子填充法 (5)疏水涂料要达到超疏水性,必须使用特定的工艺技术来提高固体表面的粗糙度。
目前为止通过提高固体表面粗糙度来增强疏水性表面的主要方法有模板法、溶胶-凝胶法、自组装法、化学沉积法、蚀刻法等方法。
1模板法模板法是国内最为常用的制备超疏水涂膜的方法,是一种整体覆盖的表面技术。
模板法以具有粗糙结构的固体为模板,将疏水材料在特定的模板上通过挤压或涂覆后光固化等技术在粗糙固体表面成型、脱模而制得超疏水薄膜。
模板法制备超疏水性涂层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纳米线径比可控等优点。
江雷等[1]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通过新的模板挤压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
该纤维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高达173.8°。
此外,研究者还以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 制备了超疏水性表面,打破了传统上利用疏水材料才能得到超疏水性表面的局限。
刘斌等[2]以复制了荷叶表面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弹性体为软模板,在模板压印条件下,利用紫外光交联预聚物固化成型,得到了具有微乳突结构的仿荷叶表面,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50°以上,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表面疏水性进行了优化。
研究表明,随着紫外光固化体系中单体稀释剂含量的增加,样品表面接触角先增大再减小,含量为10%左右时达到最大值;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样品接触角起初保持在一定值,含量超过20%后开始减小;随着光引发剂含量的增加,样品表面接触角逐渐增大,引发剂含量大于0.7%之后保持不变;当曝光时间长于10min后,样品表面接触角保持稳定。
Shang等[3]用直径200nm、长10μm的聚碳酸酯微孔膜作模板,放在由正硅酸乙酯及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MPS) 配置好的溶胶上,利用毛细管作用将溶胶吸入微孔中,溶剂蒸发后,经500 ℃热处理去除模板,得到如图1所示均一竖直排列的纳米棒状表面。
超疏水功能界面的制备及应用

超疏水功能界面的制备及应用一、概述超疏水功能界面,也称为超疏水表面或荷叶效应表面,是一种具有特殊润湿性质的材料表面,其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显示出极强的水排斥性。
自然界中,如荷叶、水黾足等生物表面就具有这种超疏水特性,使得水滴在其表面难以停留,容易滚动。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制备超疏水功能界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
超疏水功能界面的制备通常涉及低表面能物质的修饰和微纳米结构的构建。
低表面能物质如氟硅烷、长链烷烃等可以通过降低表面张力,使水滴在材料表面难以铺展。
而微纳米结构则可以通过捕获空气,形成一层气垫,进一步增强表面的疏水性。
超疏水功能界面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防水材料领域,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防水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在自清洁材料领域,超疏水表面可以轻易去除表面的水滴和污渍,实现自清洁效果。
超疏水功能界面在油水分离、抗腐蚀、抗结冰、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综述超疏水功能界面的制备方法、性能表征以及应用领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当前超疏水功能界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 阐述超疏水功能界面的概念及特点超疏水功能界面是一种特殊的表面结构,具有极高的水接触角和极小的滚动角,使得水滴在表面上难以润湿和附着。
这种独特的性质赋予了超疏水功能界面许多引人注目的特点和应用潜力。
超疏水功能界面的水接触角通常大于150,有时甚至接近180,这意味着水滴在接触表面时会迅速弹起,形成类似于荷叶上的“水珠”现象。
这种超疏水性来源于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通过调控表面的粗糙度和引入低表面能物质,可以实现从亲水到超疏水的转变。
超疏水功能界面具有自清洁效应。
由于水滴在超疏水表面上难以停留,因此灰尘、泥土等污染物在表面上的附着力也会被大大削弱。
当水滴滚落时,可以轻易地将这些污染物带走,从而实现表面的自清洁。
超疏水表面的原理及应用

超疏水表面的原理及应用摘要:超疏水表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在减阻、润滑等方面。
本文主要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制备方法,以及它的两种影响因素和相关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超疏水表面应用的一些优缺点。
关键词:超疏水表面、润湿性、微/纳米结构、防冰冻、减阻超疏水表面的基本原理1. 自然界中有很多动植物的表面具有超疏水的性质,例如玫瑰和荷叶。
仿照生物表面的微观结构,人们开始关注仿生材料。
通过对这些生物的研究,人们对于超疏水表面的认识更加深入,新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1.1超疏水表面的基本理论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沿固体表面扩展的现象称为液体与固体的浸润现象。
在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的交界处作液体表面与固体表面的切线,则此切线所构成的液体内部的夹角θ即为接触角。
液滴在斜面上时,随着斜面倾斜角的增大,液滴开始滚动的临界角则定义为滚动角。
在理想固体表面上,接触角由三相的表面张力决定,并满足Young’s[1]方程:cosθ=(γsg-γsl)/γlgγsg、γsl 、γlg分别为固-气、固-液、气-液间的表面张力。
由于真实固体表面并非理想固体的光滑表面,故必须还要考虑表面的粗糙度。
提出相关的较为成熟的基本理论有Cassie状态及Wenzel状态等。
Cassi研究了组成不均一的固体表面对液滴浸润性的影响[2]。
在Cassie理论中,水滴未进入固体表面粗糙的微孔,从而形成水滴与空气膜界面。
Cassie方程为:cosθc=f1cosθ1+f2cosθ2θc为表观接触角,θ1、θ2分别为液-气、固-气的接触角,f1和f2为液体、固体表面和空气接触的比例。
而Wenzel[3]理论则描述了水滴完全湿润固体表面,与固体不存在空气膜的情况。
Wenzel提出的接触角方程为:cosθw=r(γsg-γsl)/γlg=r cosθ其中r为表面粗糙因子。
当接触角小于90°时,表面为亲水性表面;当接触角大于90°时,表面为疏水性表面;当接触角大于150°,且滚动角小于10°时,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
超疏水的原理及应用

超疏水的原理及应用一、超疏水的定义超疏水是指具有非常高的液体接触角,即水珠在其表面上能够形成非常接近于180度的接触角度。
超疏水表面具有很高的疏水性,水滴在其表面上无法附着,会形成稳定的球状。
二、超疏水的原理超疏水的原理基于表面微纳结构的设计。
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特定的微米或纳米结构,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特性,从而实现超疏水效果。
以下是超疏水的两种常见原理:1. 微纳结构原理超疏水表面通常包含许多微米或纳米级的凸起结构。
这些结构可以使水滴在表面上保持悬浮状态,而不与表面产生直接接触。
这种微纳结构能够降低液体在表面上的接触面积,减小表面对液体的吸附力,使水滴迅速脱离表面。
2. 化学剂原理在超疏水表面上,结合微纳结构,还可以使用化学剂改变表面性质,增加疏水性。
这些化学剂可以使水滴在表面上形成球状,从而减少液滴与表面的接触面积和粘附力。
常用的化学剂包括疏水涂层、聚合物以及草酸盐等。
三、超疏水的应用超疏水材料具有许多实际应用的潜力,以下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 防污涂层超疏水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防污涂层,使污垢无法附着在表面上。
这种涂层广泛应用于建筑、船舶、汽车和飞机等领域,可以降低清洁成本,提高表面的耐久性。
2. 自清洁材料超疏水的材料可以让水滴自行滚落,并夹带表面上的污垢一起滚落,实现自清洁作用。
这种材料可以应用于窗户、镜子、屏幕等产品上,减少了清洁的频率和成本。
3. 防冰涂层超疏水材料可以用于防冰涂层的制造。
在低温环境下,水滴无法在超疏水表面上凝结成冰。
这种材料可用于飞机表面、导航标志和建筑物等,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4. 微流体控制超疏水材料与微体系结合,可以用于微流体控制。
通过调整微纳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可以实现微流体的分离、混合和传输等操作。
这种技术对于生物医学、化学分析和微芯片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5. 油水分离超疏水材料可以用于油水分离的场合。
通过超疏水表面的特性,可以使油滴在水上浮起,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超疏水表面因其独特的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超疏水表面通常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 150°,滚动角小于10°的表面。
这种表面具有自清洁、防腐蚀、抗结冰等优异性能,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航空航天、建筑、生物医学等。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化学刻蚀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制备方法。
通过使用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对材料表面进行刻蚀处理,从而形成微观粗糙结构。
例如,使用氢氟酸刻蚀硅表面,可以得到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结构。
但这种方法往往存在环境污染和对材料本身性能可能造成损害的问题。
模板法是利用具有特定结构的模板来制备超疏水表面。
例如,以多孔氧化铝模板为基础,通过电沉积或化学沉积等方法在模板的孔隙中填充材料,然后去除模板,就可以得到具有规则微观结构的超疏水表面。
这种方法能够精确控制表面结构,但模板的制备和去除过程较为复杂。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超疏水涂层的常用方法。
将前驱体在溶液中进行水解和缩合反应,形成溶胶,然后通过涂覆、干燥等工艺在基底表面形成凝胶涂层。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添加适当的改性剂,可以控制涂层的粗糙度和化学组成,从而实现超疏水性能。
另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制备方法,如激光刻蚀法、等离子体处理法等。
激光刻蚀法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对材料表面进行加工,能够快速、精确地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的超疏水表面。
等离子体处理法则通过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与材料表面发生反应,改变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粗糙度。
在超疏水表面的性能研究方面,其自清洁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当水滴在超疏水表面上时,由于表面的低粘附性,水滴很容易滚落,并带走表面的污染物,从而实现自清洁效果。
这种自清洁性能在太阳能电池板、建筑外墙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减少人工清洁的成本和工作量。
防腐蚀性能也是超疏水表面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水难以在超疏水表面停留和渗透,能够有效地阻止腐蚀介质与基底材料的接触,从而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超疏水表面的基本介绍及其制备【摘要】超疏水表面材料具有防水,防污,可减少流体的粘滞等优良特性,是目前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中关于超疏水表面材料性能的研究及其制备是关键,从微观角度对其性能的说明,介绍和评述超疏水的制备方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引言】尽管人们很早就知道荷叶表面“自清洁”效应,但是一直无法了解荷叶表面的秘密。
直到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两个科学家首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荷叶表面的微观结构,认为“自清洁”效应是由荷叶表面上的微米级乳突以及表面蜡状物共同引起的。
其后江雷等人对荷叶表面微米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荷叶表面乳突上还存在纳米结构,这种微米与纳米结构同时存在的二元结构才是引起荷叶表面“自清洁”的根本原因。
自从Onda等1996年首次报道在实验室合成出人造超疏水表面以来,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
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领域:1)研究自然界中具有超疏水表面的植物和动物,为开发具有新型表面结构的材料提供灵感。
2)使用无机物或在金属表面制备具有超疏水性表面的材料。
3)使用高分子材料制备具有超疏水性的表面。
4)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构建模型以探讨表面结构状况与接触角或滚动角的关系。
超疏水表面一般可以通过两类技术路线来制备:一类是在低表面能的疏水材料表面上构建微米纳米级粗糙结构;另外一类是用低表面能物质在微米纳米级粗糙结构上进行修饰处理。
其中,制备合适微米纳米级粗糙结构的方法是相关研究的关键。
从制备方法来说,主要有蒸汽诱导相分离法、模板印刷法、电纺法、溶胶凝胶法、模板挤压法、激光和等离子体刻蚀法、拉伸法、腐蚀法以及其他方法。
在此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分类评述。
【超疏水表面特性】根据水在固体表面的浸润程度,固体可以分为亲水性和疏水性,所谓超疏水(憎水)表面一般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度的表面。
对于一个疏水性的固体表面来说,当表面有微小突起的时候,有一些空气会被“关到”水与固体表面之间,导致水珠大部分与空气接触,与固体直接接触面积反而大大减小。
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水滴在这种粗糙表面的形状接近于球形,其接触角可达150度以上,并且水珠可以很自由地在表面滚动。
只有拥有较大的接触角(CA>150和较小的滚动角(SA<10)的表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疏水表面。
所谓接触角,就是液滴在固体表面形成热力学平衡时所持有的角。
通过液体-固体-气体接合点中水珠曲线的终点和固体表面的接触点测定出来。
滚动角可作为评价表面浸润性的另一指标,指的是一定质量的液滴在倾斜面上开始滚动的临界角度。
滚动角越小,固体表面表现出的疏水性越好。
因为地球的重力作用,水滴在倾斜的固体表面有下滑的趋势。
随着固体倾斜角的变大,水滴沿斜面方向的下滑分力也在不断增大,当倾斜角增大到某一临界角度时,水滴会从固体表面滑落下来,这时的临界角就是水在此种固体表面的滚动角。
滚动角越小,固体表面的超疏水性能越好。
接触角三大理论杨氏方程(1805年)Wenzel’s Theory(1936年):Cassic’s Theory(1944年):cosq C = f s cosq s + f v cos q vq s= q, q v = 180°f s + f v=1cos q C= -1+f s (cos q + 1研究表明,材料的表面能与表面结构是影响表观接触角大小的重要因素,单纯通过改变表面能可获得光滑表面接触角的极限是120°,因此表面微细粗糙结构是获得超疏水表面的关键。
随着微纳米科技的发展,超疏水表面的可控加工成为可能,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超疏水表面的浸润性及其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
【制备方法】1 蒸汽诱导相分离法在一定条件下,高分子溶液在溶剂蒸发过程中,溶液热力学状态不稳定,高分子链间易发生自聚集,形成高分子聚集相。
当高分子链聚集到一定程度时,高分子聚集相间发生相分离过程,并形成具有微米纳米级粗糙结构的表面,这种制膜方法被称为蒸汽诱导相分离法。
蒸汽诱导相分离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洁、成本低、所制备表面大小不受限制等优点,但可能存在膜强度不够好的缺点。
2 模板印刷法使用荷叶作为原始模板得到PDM S 的凹模板,再使用该凹模板得到PDM S 凸模板,该凸模板是荷叶的复制品,它与荷叶有同样的表面结构,因此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和很低的滚动角。
该工艺类似于“印刷”,因此称为模板印刷法。
用金属镍来代替PDM S ,获得竹叶的凹模板。
再在金属镍凹模板上使用紫外光固化的高分子材料复制,得到类似竹叶的复制品(图),该复制品具有超疏水能力。
金属镍模板更耐磨、刚性更好、更易准确复制。
3 电纺法通过一种简单的电纺技术,将溶于DMF 溶剂中的PS 制成具有多孔微球与纳米纤维复合结构的超疏水薄膜图。
其中多孔微球对超疏水性能起主要作用,纳米纤维起固定多孔微球的作用,该膜的WCA 达到160. 4。
4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有高化学活性组份的化合物作前驱体进行水解得到溶胶后使其发生缩合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凝胶,最后干燥凝胶。
溶剂去除后,有时留下一些微纳米孔,这些微纳米孔结构赋予材料某些特殊性能,包括超疏水性。
如有机硅气凝胶,由于孔结构发达使它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已知材料中最低的密度、非常低的导热系数以及其他特性,因此它被称为“第四代材料”。
有些方法制备的有机硅气凝胶还具有超疏水功能。
溶胶-凝胶法对于无机超疏水材料如ZnO、和的制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存在着工艺路线较长、有溶剂污染和成本较高等缺点。
5 模板挤压法模板挤压法就是使用孔径接近纳米级的多孔氧化铝膜作为模板,将溶解于溶剂的高分子滴于其上,干燥后得到超疏水表面。
通过模板挤压法用亲水性聚乙烯醇材料制备了超疏水表面,接触角可以达到171. 2°。
这可能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在纳米结构上发生重排,使得疏水烷基基团向外,亲水羟基基团向内并形成分子间氢键,体系表面能降低造成的。
图:通过模板挤压法制备了超疏水阵列聚苯乙烯纳米管膜。
该膜不但有超疏水特性,还具有对水超强的高粘滞力,甚至水滴完全反转都不掉落,类似“壁虎脚”。
图:模板挤压法效果好、工艺较简单,但如何获得价格便宜、尺寸大并且性能可靠的模板是关键。
6 激光和等离子体刻蚀法在室温环境下用CO2脉冲激光处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其表面的WCA高达175°。
可能的原因为在激光处理后,PDM S 表面产生多孔结构,PDM S 的分子链排列规整。
在氧气气氛下用等离子处理LDPE 膜,然后再在CF4气氛下用等离子处理,获得透明度高的超疏水LDPE 膜。
但该类方法存在仪器昂贵、成本高、得到超疏水表面积有限等缺点。
7 拉伸法通过拉伸聚四氟乙烯膜Teflon 膜得到表面带有大量孔洞的纤维,从而获得超疏水膜。
另外,在拉伸尼龙膜时证实,微观结构为三角形网状结构的尼龙膜具有超疏水特性,但双向拉伸后,尼龙膜由超疏水转变为超亲水,与水的接触角从151. 2变为0°(图),这估计是三角形网状结构的尺寸在拉伸后发生变化造成的。
拉伸法简单、成本低、可获得面积大的超疏水表面,值得更多的研究。
8 腐蚀法使用低表面能物质修饰铝合金,得到具有超疏水性的金属表面。
另外,对金属铜、锌表面进行化学腐蚀处理,也获得了具有超疏水性的金属表面。
另外,有些方法类似于腐蚀法,即通过一种手段除掉某一部分。
在清洁的玻璃片上涂上聚苯乙烯(PS)水性悬浮液,120 ℃烘干,得到布满相互有些粘结的PS 纳米级微球的玻璃片。
滴一滴0. 5 mol/ L 的Fe (NO3 ) 3 溶液于其上,Fe (NO3)3溶液渗入PS纳米级微球的缝隙。
最后,将样400℃下烧结2h ,使PS模板挥发, Fe (NO3 ) 3分解形成的Fe2O3构成纳米柱状结构图9 其他方法制备超疏水表面还有一些其他方法。
将多孔聚氨酯片浸入粒径约200nm的聚苯乙烯悬浮液中,干燥后该聚氨酯片具有超疏水性和超亲油性,可以作为油水分离器(图)。
电化学法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使用模板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微观结构类似玫瑰花的超疏水表面。
使用一步电沉积的方法在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具有疏水性能的ZnO薄膜,该膜在紫外光照射下可转变成亲水性薄膜。
【展望】有关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近几年有较多的报道,成为各学科发展的热点之一。
但目前有关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的种类并不多,且过于依赖精密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化学物质,可供使用的基底还有限,不能够规模化生产。
另外,对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结构与疏水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动力学还没有系统研究。
因此,今后的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现在广泛的工程材料表面的超疏水性;发展制备超疏水性表面的有效方法;扩展超疏水性表面的应用领域。
人工制备超疏水表面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特别迅速,好的制备方法也越来越多,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的制备方法出现。
目前,本领域的研究可以朝实用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另外,还可以扩宽研究的领域,如开发超疏水超疏油表面材料、超疏水超亲油材料、超疏水吸油材料、疏水气凝胶以及带有其他功能的超疏水材料等。
【应用举例】它可以用来防雪、防污染、抗氧化以及防止电流传导等。
如果建筑物的外墙、露天的广告牌等表面像荷叶一样,就可以保持清洁。
船只等在水面航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来克服行进中的摩擦阻力,对于水下航行体如潜艇等甚至可达到80%;而对于运输管道如输油(水)管道,其能量几乎全部被用来克服流固表面的摩擦阻力。
随着微机电的发展, 机构尺度越来越小,固液界面中的摩擦力相对越来越大,如微通道流等摩擦阻力问题已成为相关器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因此尽量减少表面摩擦阻力是提高航速和节约能源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利用超疏水表面减阻的研究越来越受研究者的重视。
如利用超疏水硅表面进行减阻研究中发现,减阻可达30%-40%。
利用改性硅橡胶和聚氨酯树脂为主,添加低表面能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在制成的双组分涂料的疏水表面减阻的实验中发现,在相对较低的流速时,其最大表面减阻可达30%,但随着流速的增加这种减阻效果下降,原因归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1,哈工大报---揭秘超疏水性表面发布时间:2009-7-2 16:15:372,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文章编号:1008-9357(2008)02-0230-073,超疏水表面润湿性与流动减阻机理研究(学位论文)作者:吕田上海交通大学分类号:06474,高雪峰,江雷. 天然超疏水生物表面研究的新进展[J] .物理, 2006 , 35 (7) : 559564.5,郭志光,刘维民.,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进展[J ] . 化学进展,2006 ,18 (6) :721726.6,冯琳.超疏水天然材料[D ] . 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05.7,What do we need for a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A review on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prepar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Xue-Mei Li, David Reinhoudt* and Mercedes Crego-Calama*Received 17th October 2006First published as an Advance Article on the web 31st January 2007DOI: 10.1039/b602486f。